登陆注册
19564200000034

第34章 孔墨的批判(2)

佛肸要找老师去帮忙,老师也很想借这个机会去行道,“我难道是个硬壳葫芦儿?只能挂着做摆设,不能吃的吗?”急于想用世的孔老夫子的心境,真是吐露得淋漓尽致。这样袒护乱党的行径,连子路都不大高兴的,公然逃过了儒家后学的掩饰而收在了《论语》里面,实在是值得珍异的事。而且同在《阳货篇》里面还有公山弗扰的一节: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说(悦)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左传》作公山不狃,以费畔事系于定公十二年,然在《孔子世家》则系于定公九年阳虎奔齐之后。公山与阳虎同党,阳虎于定公八年“入阳关以叛”,公山当亦同时响应,其定公十二年之畔,盖定而复反者也。定公十二年时孔子正为鲁司寇,则召孔子事当在八年。此事虽记于《论语》,而《非儒篇》不及,盖因公山氏非孔门弟子之故。

第四,“漆雕刑残。”

《孔丛子·诘墨篇》引作“漆雕开形残”,形与刑通,漆雕之为漆雕开,殆无疑问。唯因何而“刑残”,事无可考。《韩非·显学篇》儒家八派中有“漆雕氏之儒”,又言“漆雕之议,不色挠,不目逃,行曲则违于臧获,行直则怒于诸侯”,虽同一有姓而无名,亦当是漆雕开。王充《论衡·本性篇》,载漆雕开言“人性有善有恶”,与宓子贱、公孙尼子、世硕诸儒同,可见漆雕开确曾成一学派。《汉书·艺文志》儒家有“《漆雕子》十三篇”,班固注云“孔子弟子漆雕啓後。”啓即是开,因避汉景帝讳而改。後乃衍文。盖啓字原作启,与后字形近。抄书者于字旁注以啓字,及啓刊入正文,而启则误认为后,更转为後也。这一学派既尚勇任气,藐视权威,自然是有遭受“刑残”的充分的可能。且此事,既与子路乱卫、阳货乱齐、佛肸畔晋等并列,必然也是所谓叛乱事件,那是毫无疑问的。

尤可注意的,初期儒家里面也有这样一个近于任侠的别派而为墨家所反对。近时学者,每以为侠出于墨,或墨即是侠;有此一事也就是强有力的一个反证。任侠之轻死虽有类于墨氏的“赴火蹈刃”,但他们的反抗权威却和墨家的“尚同”根本相反,我们是须得注意的。

又《孟子》书中言:“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毫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公孙丑上》)这和漆雕氏之议很相近。孟子又说,“北宫黝似子夏”,大约这位北宫黝也就是漆雕氏的后学,是一位儒家了。

以上,孔子帮助乱党,与其门人弟子帮助乱党例,见于《非儒篇》者一共七项。墨家既一一列举出来加以非难,在墨家自己当然是决不会照着这样做的了。这不是很鲜明地表示着了儒墨两派的基本立场吗?至少在初期,这情形,是无可否认的。所揭举的事实虽然不尽可靠,而《非儒篇》也不必就是墨子所写下来的文字,然把两派的立场实在是画出了极其鲜明的轮廓。以前推崇孔子的人,因为孔子已经成为了“大成至圣”,对于这些材料一概视为诬蔑,全不加以考虑。现今推崇墨子的人,把墨派几乎当成了不可侵犯的图腾,对于这些材料又一概视为痛快,也全不加以考虑。这些态度,我认为都是有所蒙蔽,非把这蒙蔽去掉,我们是得不到正确的认识的。

自汉武帝崇儒术黜百家以来,孔子虽然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在他的生前其实是并不怎么得意的。《庄子·让王篇》说他“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吕览·慎人篇》亦有此说。注云“藉犹辱也”,足见孔子在当时,至少有一个时期,任何人都可以杀他,任何人都可以侮辱他的。这和亡命的暴徒有何区别呢!因此,我们要说孔子的立场是顺乎时代的潮流,同情人民解放的,而墨子则和他相反。这在孔门后学或许会喊冤屈,而在墨家后学是应该没有什么话好说的。

儒者要喊冤屈,这可能性很大。就是孔子在生当时,他的门徒已经在替他粉饰了。《论语》里面有下列一段故事,值得我们叙录。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子罕》)

这个故事不仅表示了孔子的态度,也把过渡时代的当时的时代性,表示得很清楚。臣是奴隶。在奴隶制时,主人死了奴隶大多数是要殉葬的,即使不殉葬总必然有一些特殊的行动。孔子生了病,子路以为会死,故尔把门人来假装成奴隶。这在子路或许是沿守旧制,想替孔子撑撑门面吧,也就和现今都还在烧纸人纸马那样。然而竟惹得孔老夫子那样生气,那样愤慨,痛骂了子路一顿。

我顺便要在这儿解释一下“门人”和“弟子”之类的字眼。这是春秋末年的新名词。那时沿守旧制的,有时也称为“徒”,称为“役”。门人服侍先生,和奴隶的情形差不多,不过是志愿性,而非强制性而已。“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先生出门的时候,弟子要“仆”(即是当车夫),要任徒卫。但究竟不是徒,不是役,年稍长者先生视之如弟,稍幼者视之如子,因而有“弟子”之名。保守的子路,似乎不懂得孔子正以有“二三子”为新时代的光荣,而他偏要使同学们退回到旧时代的躯壳里去,竟挨受了那么一顿臭骂,那是罪有应得的。

但在子路或许还是出于无心,而在孔子死后,有心的粉饰更是层出不穷了。所谓“孔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至少在这些方面是没有什么夸张的。一方面有墨家道家的攻击,另一方面以前的“窃国者”已经“为诸侯”了,乱党同情者的帽子是不好久戴的。故尔在《论语》里面也就有“陈恒弑其君,请讨之”的完全相反的记事,也更有“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之类的有道无道的放言。矛盾固然是矛盾,但我们与其相信神道碑上的谀词,无宁相信黑幕小说上的暴露。到了孟子手里粉饰工作更加彻底了,如“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寺人瘠环”,大有不择木而栖的情况,也被斥为“好事者为之”,而另外说出了所主的两位正派人物来。到底那一种说法近乎事实,无从判断,但孟子是惯会宣传的人,他的话要打些折扣才行。举如他所说的“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那也就是一个最适当的例。《春秋》或许真是孔子所作的书吧,但那样简单的备忘录,在二百四十二年的行事当中记下了“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与其说足以使“乱臣贼子惧”,无宁是足以使暴君污吏惧的。

二孔子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基本立场既是顺应着当时的社会变革的潮流的,因而他的思想和言论也就可以获得清算的标准。大体上他是站在代表人民利益的方面的,他很想积极地利用文化的力量来增进人民的幸福。对于过去的文化于部分地整理接受之外,也部分地批判改造,企图建立一个新的体系以为新来的封建社会的韧带。廖季平、康有为所倡道的“托古改制”的说法确实是道破了当时的事实。

一个“仁”字最被强调,这可以说是他的思想体系的核心。

“仁”字是春秋时代的新名词,我们在春秋以前的真正古书里面找不出这个字,在金文和甲骨文里也找不出这个字。这个字不必是孔子所创造,但他特别强调了它是事实。仁的内函究竟是怎样呢?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说,我们且在《论语》里面去找寻一些可供归纳的资料吧。

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二、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三、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

四、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五、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同上)

六、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七、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又见《阳货》)

八、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九、仁者先难而后获。(《雍也》)

从这些辞句里面可以看出仁的含义是克己而为人的一种利他的行为。简单一句话,就是“仁者爱人”。但古时候所用的“人”字并没有我们现在所用的这样广泛。“人”是人民大众,“爱人”为仁,也就是“亲亲而仁民”的“仁民”的意思了。“巧言令色”是对付上层的媚态,媚上必傲下,故他说“鲜矣仁”。“巧言令色”之反即为“刚毅木讷”,对于上层能如此,对于下层也不过如此,所以他说“近仁。因此我们如更具体一点说,他的“仁道”实在是为大众的行为。

他要人们除掉一切自私自利的心机,而养成为大众献身的牺牲精神。视听言动都要合乎礼。(就是“复礼”,复者返也。)礼是什么?是一个时代里所由以维持社会生活的各种规范,这是每个人应该遵守的东西。各个人要在这些规范之下,不放纵自己去侵犯众人,更进宁是牺牲自己以增进众人的幸福。要这样社会才能够保持安宁而且进展。要想自己站得稳吧,也要让大家站得稳;要想自己成功吧,也要让大家成功。这是相当高度的人道主义,要想办到这样的确不大容易,所以说“为之难”。他也这样叹息过:“我还没有看见过从心坎里喜欢仁的人,也没有看见过从心坎里恨不仁的人。……只要有人能够有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仁的身上,我还不相信有什么力量不够的事情。从心坎里欢喜仁的人,从心坎里恨不仁的人或许有的吧,但我还没有看见过。”这也许是他有所愤激的时候说的话吧:因为在他的门徒们里面有一位颜渊,便是“其心三月不违仁”的人。三个月不改变仁者的心肠或许还短了一点,“其他的人便只是偶而仁一下而已。”孔子的理想,是要:“无终食之闲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尽管是怎样的流离困苦,变起仓卒,都不应该有一顿饭的时刻离开了为大众献身的心。这是要自己去求的,自己去做的,并不是高喊人道主义而希望别人给我些什么恩惠。这也并不在远处,就在自己的身边,也就在自己的身上。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沦语·述而》)

伯夷、叔齐……求仁而得仁。(同上)

仁既是牺牲自己以为大众服务的精神,这应该是所谓至善,所以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只要你存心牺牲自己以维护大众,那就干什么事情都是好的。你既存心牺牲自己,不惜“杀身成仁”,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又还有什么不能够敢作敢为的呢?在这些场合就是先生在前也不能和他推让,他不做,我也要做。所以他说:“仁者不忧”,“仁者必有勇”,“当仁不让于师”。

但是仁是有等次的,说得太难了,谁也不肯做,故教人以“能近取譬”。或者教人去和仁人一道慢慢地濡染,这就叫作“亲仁”,也就是所谓“里仁为美”。人对于自己的父母谁都会爱的,对于自己的儿女也谁都会爱的。但这不够,不能就说是仁,还得逐渐推广起来,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假使推广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你是确确实实有东西给民众而把他们救了,那可以说是仁的极致,他便称之为“圣”了。他认为尧、舜便是比较接近于这种理想的人格。

孔子曾说“吾道一以贯之”,但他自己不曾说出这所谓“一”究竟是什么。曾子给他解释为“忠恕”,是不是孔子的原意无从判定。但照比较可信的孔子的一些言论看来,这所谓“一”应该就是仁了。不过如把“忠恕”作为仁的内函来看,也是可以说得过去的。这两个字和“恭宽信敏惠”也没有什么抵触。恭与信就是忠,是克己复礼的事。宽与惠就是恕,是推己及人的事。敏是有勇不让,行之无倦的事。

这种由内及外,由己及人的人道主义的过程,应该就是孔子所操持着的一贯之道。他在别的场合论到君子上来的时候,是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所说的就是这一贯的主张了。“修己以敬”是“克己复礼”;“以安人”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安百姓”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故尔他说“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也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尧、舜其犹病诸”,是一样的意思了。

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现。每一个人要把自己当成人,也要把别人当成人,事实是先要把别人当成人,然后自己才能成为人。不管你是在上者也好,在下者也好,都是一样。但要做到这一步,做到这一步的极致,很要紧的还是要学。人是有能学的本质的,不仅在道义上应该去学仁,就是在技艺上也应该去学要怎样才可以达到仁的目的。立人立己,达人达己,不是专凭愿望便可以成功的事情。因而他又强调学。《论语》一开头的第一句便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同类推荐
  • 往事与怀念

    往事与怀念

    这本回忆文集从作者的童年经历写到青年求学,从作者一生的学术追求写到命运的多次坎坷。书中的那些往事,特别是关于翻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回忆,体现了共和国老一代知识分子在残酷历史年代里的命运沉浮。回溯的视角更增添了理性的视野。作者那种历经坎坷,却对理想矢志追求的情怀令人感慨而感动。
  • 苍茫青藏

    苍茫青藏

    西部军旅风情纪实文丛,本书以纪实的手法记录了建设青藏的军人的生活,包括《生命亲禁区的保护神》、《一对军人夫妻和他们的儿子》、《情系天边那条线》等。
  • 不可放弃的努力

    不可放弃的努力

    让阅历浅的人看了不觉得深,能让阅历深的人看了不觉得浅;它尽管不能激励读者成为伟大、超凡的圣人,但至少能激励读者成为高尚、幸福的好人。
  • 我的舞台我的家

    我的舞台我的家

    这是一位资深文学组织工作者自叙一甲子文学生涯的纪实散文集。本书视野开阔,材料翔实,感情真挚,文风质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纪实佳作。本书从作者个人的视角,真实、生动地记述了中国作家协会的人和事。从书中你可以清晰听到作者在文学舞台跑龙套尝到的酸甜苦辣,和在文坛风风雨雨中的独特遭际、命运。你也可以真切了解作者所熟悉、敬重的文坛前辈、名家的精神风貌和他们对文学的真知灼见。书中收入的有关作家协会重要文学活动、文学组织工作、儿童文学工作的演讲、访谈、述评、报道等,有助于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研究当代文学史,特别是中国作协的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具有史料价值和文献意义。
  •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文学乃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以感情来打动人的、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文学作品之所以能用感情来打动人,一方面是由于作家本人受到强烈的感动并有较高的表现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作家的感情乃是基于人性的,所以能与读者相通。
热门推荐
  • 时域领主

    时域领主

    每个异能都有属于它的领域,而每个领域都有一个最强的异能者,他们则是该领域的领主。他们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他们妻妾成群,他们富贵如山,即便是国家也不敢得罪。然而每件事情都有例外。比如吃着一个红烧牛肉泡面,打着LOL排位,成天一副死鱼眼要死不活样子的时间领域光杆领主——时昆
  • 腹黑总裁的矫妻

    腹黑总裁的矫妻

    某女被自家亲姐下药结果上了自家姐夫的床,两人成功在一起后因为某次误会某女伤心离开,在维也纳待了五年。五年后,K市我又回来了,某女感慨的说道。妈咪,爸爸是不是在这儿?某女手中牵着的小萌娃开口说道。某男将某女压在身下说道:女人,你带着我的种逃跑了五年,现在我要连本带息的要回来。某女慌张的说道:你想怎么样?某男扯嘴一笑说道:我不仅要要回我儿子,我还要你。
  • 炮灰记

    炮灰记

    世界是否真的如此简单?你所经历过的是否就是这世界的全部?你所经历过的一定就是真实的么?当一个残酷、冷漠、实力至上的世界向你敞开大门,你是像成功者一样不畏艰险、直驱而入。还是像失败者一样抱头逃窜,在原来那充满谎言与欺诈的世界嚎啕大哭?
  • 时光溜走不复燃

    时光溜走不复燃

    简简单单的生活,简简单单的自己,简简单单的高中,简简单单的三年。再见了,对不起我的高中生涯。
  • 国公大人放开我

    国公大人放开我

    傅家家训:傅家儿女,生披甲上阵,死黄土掩尸。前世傅家众人死于疆场。如今一切重新来过,她定要将陷害傅家之人找出来。某只大龄剩男死皮赖脸缠上她,他说,这天下如果她喜欢,他便送给她做聘礼。史书上记载,明昭帝对先后傅氏厌恶至极。可是,无人知道他的深情……顾言昭:再次重生,这一世,我本就为你而来。
  • 卿即情

    卿即情

    王朝覆灭,朝代更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来来往往,重重叠叠,看的是物,悟的是情。孤雁南飞,傲然矗立,寻寻觅觅,寻病终罢。“妻主,你真的爱奴吗?”“自是。”“你真的不嫌弃奴的身世吗?”“自是。”“那妻主会另纳小侍吗?”“不会。”“为何?”“眼中只有你,如何纳他人?”终是安心,了然入睡。
  • 魔尊的妻

    魔尊的妻

    娘曾经说过,遇到自己喜欢的男人就要毫不犹豫的去追求。所以堂堂的冥界公主玄珺瑶倒追了长她一辈的魔尊。可是追不到……娘又说了:当你心爱的男人太远追不到的话,那就扑倒了吃干抹净吧!所以……玄珺瑶小朋友果断的去扑倒,然后……没有然后了,反正这是个萝莉扑倒大叔的故事,这是个闷骚大叔妻奴养成的故事!
  • 北城南

    北城南

    无关风花雪月,只是万千故事当中的其中一个。或许就有这么一个人,这个故事真实的发生在他的身上。这个人或许是你,这个人或许是他。而我,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 氪金手游到异界有什么不可以

    氪金手游到异界有什么不可以

    伟鼎,一个宅男。带着氪金手游,召唤各个游戏中人人物,闯荡异界的故事。本人有工作,码这小说纯属兴趣,更新什么的看情况。
  • 学院却邪

    学院却邪

    写在一所学校里发生的一系列诡异事件,而主角张灵在一步一步探索中不断成长,与邪恶力量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