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64200000016

第16章 先秦天道观之进展(7)

这种“浩然之气”,就是人心中的神,人性中的天。天是无所不在的,天在人之外,也在人之内。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

人与天本是一体,把人扩大起来便是天,便是神,体验得自然界之理法的知道天神就是自己。故尔他说:

万物皆备于我。(《尽心上》)

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尽心上》)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尽心下》)

《中庸》把仲尼来配天,孟子则骎骎乎要把自己来配天,他是存心想要做第三世教主的,且看《孟子》最后一章以承继尧、舜、禹、汤、文王、孔子自任,便可以知道。

孟子的大我思想和庄子的很相一致。《齐物论》上说: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是承继着老聃的道统的,他对于本体不另立名目,只是直称之为“道”。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象)无形,可传而不可受(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已)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

这种道体观和老子的完全一致,而在说出“自本自根”上则和子思一样比老子更有进境,大约庄子是受了些子思的影响,不过他的道仍然是实质的。道是天地万物的实在的本体,本体演化而为万物。万物是相对的,有限的,本体是绝对的,无限的。秋毫之末是本体的表现,殇子也是本体的表现,于有限之中,体得无限来,则秋毫之末在其本体上是无限大的绝对,比较起感官界的有限大的泰山来,自然是大到无穷;而殇子在其本体上是永没消灭,比较起仅仅八百岁的彭祖来,自然是寿到无穷。我同天地万物都是本体的表现,故从时间上说来天地是和我一同生出来的,从空间上说来万物是和我一体。庄子的大我观出发点虽然和孟子略有不同,但结果是一致的。他们两人约略同时,大约同是出于一种的宗教情操的产物。《庄子·内篇》的七篇中专门论道体的是《大宗师》一篇。看他选用了“大宗师”这个名目,又看他托诸许由的口,称道为“师”所说出的下面的一番话:

吾师乎,吾师乎。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可见在庄子的诗人情操中,“道”又被他拟人化了。但他不仅是在做诗,他在《大宗师篇》中提出了他所理想的人格,便是体得了道体,实现了大我的“古之真人”。在《天下篇》中他把老聃称为“至极”,又称老聃和关尹为“古之博大真人”,而把自己来继承着他们。可见庄子有意地在推老聃为第一世教主,关尹为第二世教主,而他自己是第三世。道家到了庄子也有了宗教化的倾向,这也不能不说是墨子的影响。

天道思想,儒家到了思、孟,道家到了惠、庄,差不多是再没有进展的可能了。他们彼此在互相攻击着,也在互相影响着,同时也一样地攻击墨家,而一样地受着墨家的影响,彼此之间的差异是很微细的。再后一辈的荀子,他是颇以统一百家自命的人,又把儒道两家的天道观统一了起来。他在名目上肯定着道家的“道”。他的弟子韩非子流入了道家是有来由的。

大道者所以变化遂成万物也。(《哀公》)

万物为道一偏。

但他所说的道不是道家的实质的本体,而只是儒家的自然界的理法。他是把道家的根本观念来儒家化了。自然的理法就是神,也就是天。

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天论》)

天就是这样,神就是这样,不当更进一步去求。说天是有意想行识的人格神固然是迷信,说天是超越乎感官的物体后面的实在也毫无把握。只知道自然界中有一种生生不息的运行着的大理法,便天之亦可,神之亦可,道之亦可,诚之亦可,用不着去探求,也用不着去迷信。故尔他说:

唯圣人为不求知天。(《天论》)

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天论》)

荀子的天道思想的确是把儒道两家融和了的。这种思想和《易传》,特别是《系辞传》的思想完全如出一范。在这儿且引几条来和它对照。

神无方而易无体。

一阴一阳之谓道,……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阴阳不测之谓神。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伸也,屈伸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看这把“道”看为自然界中变化着的理法,同时把它看成神,看成天地,自此以上不主张再去探求,这和荀子的《天论》是完全同一的思想和态度。不同的只是《系辞传》作者是在赞《易》,故又在“易”中看出自然界的理法,易就是变化,而变化是有永恒性的,是呈示在人的眼前再简单也没有的现象,再简单也没有的真理。故尔易是变易,不易,简易。这样的“易”,在作《易传》者的眼里,又看成了可以代替“道”,可以代替“神”的一个新名词。他离开了卜筮来谈自己的哲理,便是易等于道,道等于神,神等于易。

在这儿我们又可以得到一个断案:便是至少这做《系辞传》的人该得是荀子的弟子,而这做《系辞传》的时代当得在秦始皇三十四年焚《诗》《书》“百家”、禁止挟书之后。秦嬴政焚书时,医药、卜筮、种树诸书是在禁令之外的。先秦盛极一时的学人受了这番政治上的高压,他们没有用武之地,自然会向这些在禁令之外的书籍里来韬晦,《艺文志》里面的农家、医家、神仙家、蓍龟杂占阴阳诸家,假托于神农、黄帝、宓戏、天老的一些著作,把一些哲理含混在不犯禁令的向来为学者所不齿的一些小家杂技里面,都得是由这禁书生出来的结果。《易传》正是这样生出的结果之一。而且秦始皇帝是提倡万世一系的人,而作《易传》的人却在高赞变化,那也可以见得作《易传》者的苦心。《易传》的价值是应该从新来估定的。

再者,《荀子》书最后一篇《尧问篇》的最后一节,是荀子的弟子称赞荀卿的文章,那位作者的态度和作《系辞传》者的态度很相似。那儿称赞荀子,谓和孔子不相上下,只是声名没有孔子那样大,门徒没有孔子那样多,光辉没有孔子那样广被,那是因为遭时更难;说荀子“迫于乱世,于严刑,上无贤主,下遇暴秦”,因此便不能不明哲保身,示天下以愚,“怀将圣之心,蒙佯狂之色”。把那一段文字和“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的几句话比较起来,可以见到作者的时代和感慨是怎样的一致。我疑心作《系辞传》的人就是跋《荀子》的那位隐者。即使两者不是一人,而作《系辞传》的人是荀卿弟子,却断无可疑。刘向称荀卿善为《易》。《荀子》书屡以子弓与仲尼并举,子弓当即臂子弓。《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商瞿,鲁人,字子木。……孔子传《易》于瞿;瞿传楚人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而《汉书·儒林传》云:“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臂子弓。”二说先后不同而传《易》则一。《史记》所据资料较古,应比《汉书》更为可靠。子弓当是《易》理的创道者,而荀子是他的私淑弟子。《荀子》书中引《易》者二处,论《易》者一处。

〔《非相》〕《易》曰:“括囊无咎无誉。”(今本《坤卦》****)

〔《大略》〕《易》曰:“复自道,何其咎。”(《小畜》初九)

所引的与今本《周易》同。

〔《大略》〕《易》之咸,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咸,感也,以高下下,以男下女,柔上而刚下。

所谈《易》理与今传《易传》之说亦颇相合拍。由这些证据看来,《易传》作于荀子的门人是不成问题的。《易传》中所有的“子曰”可以解为“荀子曰”或“子弓曰”,并不是孔子。荀子弟子因为处在嬴秦严令禁书之下,虽隐于卜筮之书,也不敢自著姓名,就是师的姓名也不敢明著,故只统称子曰。后经汉人误会,认为是孔子,于是才生出孔子赞《易》的那一套莫须有的传说。现在把《易传》的时代和其著述的苦心阐明了,它在思想史的演进上才得成为有价值的资料,序列在《荀子》之后正得到了它自己的应有的地位。一切先秦的天道思想在这儿也就告了一个归宿[21]。

追记

《洪范》,“五皇极,皇建其有极”下数语除散见于《墨子》、《韩非子》、《吕览》及《左传》襄三年以外,《荀子·修身篇》及《天论篇》亦有所引:“《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与《洪范》文全同。《洪范》认为子思所作,其反对者的荀子乃引用其文似觉悖理。但此数语据《墨子》所引称为“周诗”而言,实是古语,为子思撰述《洪范》时所利用,正荀子所谓“案往旧造说”。荀子引“书”亦引古书而已,于子思作《洪范》说不相悖。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记

注释

[1]本篇初由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5月出版单行本,后收入重庆文治出版社1945年3月出版的《青铜时代》。现据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编入。

[2]《卜辞通纂》第七八八片。——作者注

[3]《卜辞通纂》第三六八片。原文二字合书,故知确是“上帝”。——作者注

[4]文五年、成六年、襄三年。——作者注

[5]垔、、、圛、、,诸字下。——作者注

[6]王说见《观堂集林》卷九《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

[7]C.J.Ball:Chinese and Sumerian,p.26.——作者注

[8]《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作“天亡又(佑)王”。《考释》第一页云:“‘天亡又王’句,余曩读为‘天无尤王’,意终难安,今改从刘心源说。刘云‘天亡,据文义决是作器者名。亡通无,《古今人表》宾须亡、费亡极,《左传》并作无。《姓考》‘天,黄帝臣天老之后’,则此铭为天姓亡名。‘又王’读‘佑王’,谓助祭也。《奇》四,十二”。

[9]《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考释》第三四页作“翼”。

[10]《金文丛考·补录〈班的再发现〉》作“卫父身,三年静东国。”

[11]《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考释》第一二一页作。

[12]孙星衍:《周易集解》五卷遁卦九五爻辞解。

[13]同上书三卷随卦九五爻辞解。

[14]《金文丛考·补录〈师克铭考释〉》谓“当是古奉字”。

[15]《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作“印”。《考释》第一三七页云:“‘印邵皇天’当是体念天心之意。印旧释为仰,误。邵通照。”

[16]马叙伦说,见所著《老子覈诂》卷首《老子老莱子周太史儋老彭是非一人考》。——作者注

[17]马氏著《庄子义证》三十三卷二页。——作者注

[18]冯友兰:《儒家对于婚丧祭礼之理论》一文(《燕京学报》第三期),可参照。——作者注

[19]钱说见《古史辨》第四册序,今案此说不可靠。近年有人认为墨子乃宋墨胎氏之后。墨胎即宋公子目夷,较为可信。——作者注

[20]《庄子·徐无鬼》中有庄子和惠子的一段对话,庄子向惠子说:“儒、墨、杨、秉四,与夫子为五。”惠子自己也说:“儒、墨、杨、秉且方与我以辩。”照这些话看来,惠施显然不是杨派。但这儿的两个“杨”字都该是“料”字的错误。《尸子·广泽篇》言:“料子贵别囿。”料子自是《庄子·天下篇》“接万物以别囿为始”的宋钘、尹文一派人。《天下篇》序当时的学派以儒,墨,宋钘、尹文一派,鼓蒙、田骈、慎到一派为次,正与此“儒、墨、料、秉四”相合。秉即彭蒙,秉、彭一音之转。料即料子,因料子罕见,故被后录书者任意改为形近的杨字。又料子有人说即是宋钘。或者宋以国著,料以氏著,亦未可知。如公输班一称鲁般之类也。——作者注

[21]本文的要点可揭示如下图:——作者注

同类推荐
  • 长河秋月:宗孝祖古典诗词集

    长河秋月:宗孝祖古典诗词集

    《长河秋月》共十五卷,每卷都有着明鲜的个性特色。如第一卷中的《忆旧游?咏四大名楼之蓬莱阁》,诗中表象上深印出历史意识,又深入到生命与生存的肌理,在诗意的层面上达到了一种较高的境界。这些诗句在抵达美感的同时又超越美感,其审美视角在观照生活现象时,又彰显着
  • 撕开社会的假面(鲁迅杂文代表作品选)

    撕开社会的假面(鲁迅杂文代表作品选)

    鲁迅的改革思想,集中于两个时期:一个是1907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驾崩之前的预备立宪时期,一个是“五四”前后到大革命期间。1927年后,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由一个进化论者转变成为一个彻底革命论者。然而革命与改良,并非水火不相容.二者有轻重缓急的不同。因此,鲁迅关于革命的一些意见,与他的改革思想一样,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和开放,仍然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熊菲

    熊菲

    这部书的时间跨度是自改革开放开始到本世纪初。背景是三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小人物是如何获得的机遇,经过怎样的奋斗,使用了哪些手段最后做上了财阀。全书贯穿着人性、爱情、教育和文化。触及面非常广泛,从乞丐到省长,从农村到城市,从生活艰困的农民到一掷千万的富豪,从现代时髦青年到泥古不化的山里老农民都有所描写。较为客观的叙述了这段历史时期的社会变化和人们的心理变化。
  • 樱桃小镇

    樱桃小镇

    《樱桃小镇》从时间入手,依次筛选了敬丹樱2011年至2014年的优秀诗篇,非常具有代表性,而其诗的简短隽永、意境深邃则为诗歌的多元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本书整合了其诗歌的精髓,是一本质量较高的诗歌作品集,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丰富了诗歌内涵,拓展了视野,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是“独立文丛”之一。《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作者杨献平的很多文字,是他在巴丹吉杯沙漠生活、幻想、品尝、践约与撤离的产物。也有短暂外行的某些见闻及发现,当然还有对生身之地、少年往事、乡村现状及熟稔事物的描述和追忆。
热门推荐
  • 妖孽有毒:悍妃的美蛇王

    妖孽有毒:悍妃的美蛇王

    醉酒穿越,云朵朵砸中了山洞中闭关的妖孽美男,并趁其毫无反抗之力将其强占,事后还不卑不亢地说:“昨晚的事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美男挑眉冷笑,“这可由不得你说了算。”一朝得知他尊贵的身份,云朵朵欲逃无路,反被身体常年冰凉的他用来取暖……到后来,她更是悲催地发现,自己惹上的不仅是个腹黑货,更是只有毒的冷血动物!灵珠之争,大祭司的预言,隐藏的势力……暗流涌动的蛇界,会因云朵朵这个异类的到来,掀起怎样惊天的波澜?她又能否成功逆袭??
  • 我是恶狼

    我是恶狼

    三界之中天道好轮回,人道,鬼道,魔道,仙道,神道……可你听过狼道吗?而我就是狼道的守护神,一个真正的狼王统领者!狼族会在我的统领下霸行三界。但我为了你……
  • 成为最后的神明

    成为最后的神明

    自『诸神』降临那一刻,一切将改变!现世与魔渊『神临之境』,只有成神之资的人才能踏入这个重合的世界!他们是世人眼中的神童!学霸!是天才!是疯子!同时,也是超凡之人!是神之候选者!是有成功资格的『神子』!!为了钱财、权力、爱情、梦想、力量、复仇、长生……等等如此,那些天才疯子选择了参与【神战·成神】,他们彼此之间不断的决战厮杀,最终在众神之候选者,也就是『神子』中选出那亘古不灭的『诸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岚烨梦起光年渡

    岚烨梦起光年渡

    『简介』:他的无尽岁月只为等她,她的两生年华只为待他。訾岚顾,上一世被神秘势力追袭,且看这一世她如何漂亮反击!言寻烨,绝世高手。其一怒曾杀尽所有门派主力,而后不知所踪。被修真界背后称为———杀神。......当訾岚顾带言寻烨回到外祖家,即顾家。这二人缓缓走来,两人状如金童玉女。言大神第一次出现就确立了地位!而且在訾女神不知情滴情况下╰( ̄▽ ̄)╭......訾岚顾:“言寻烨,你喜欢我?”问完,岚顾呆了,言大神愣了......秒秒钟言大神清醒了,温柔笑道:"自然,姑娘可愿跟我?”没回过神的訾女神傻傻点头~点头了!言大神开森惹,回过神的訾扭曲了!!“不行!"“为何?话要算数哟!”“至少现在不跟!”
  • 我真没想这么高调

    我真没想这么高调

    贺守道很苦恼,穿越到一个遍地雷劫的世界。却开启了一个碉堡天的高调系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高调。不高调?就得死。系统:“前方有女子渡劫,去把风头抢过来。”劫云密集,雷柱倾盆。雷电交加中,贺守道嘴角上扬,如沐春风,“我真不想高调啊。”系统:“任务成功,奖励艳遇一次……”
  • 穿书后我成了玛丽苏她亲闺女

    穿书后我成了玛丽苏她亲闺女

    她不就是吐槽了一句无脑玛丽苏嘛,竟然穿成了书中与她同名同姓的玛丽苏……………………………的女儿。emmm……不过貌似还不错啦,妈妈疼她,弟弟可爱又听话,五个大佬抢着当她爸,她简直要被宠上天了,日子真是美滋滋,她可以继续搞她的学术研究了。就是这个突然缠上她的人是怎么回事?她只不过是好心捡回家了一个小哥哥,怎么把自己整个人都赔进去了呢???*被她捡到前,他的世界昏暗无光被她捡回家后,她变成了他最想追逐的那道光,他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离她更近一点……“知知,你看看我,你回头看看我。”哪怕是一眼,也好。【阴郁小怪兽男主×娇软小呆萌女主,甜宠1V1】【微团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春秋我做主之最后的霸主(共2册)

    我的春秋我做主之最后的霸主(共2册)

    “我的春秋我做主”系列以全新的视角,全景展现“春秋时代”诸侯国争霸风云。东周前半期,诸侯国竞相争霸,鲁、齐、宋、晋、楚、郑、曹、陈、魏、燕、秦、蔡、吴、越等国,互相纠结、碰撞、遏制、结盟,共同演绎了一个血雨腥风、动荡飘摇,却也因此充满中国文化生机的时代。作者以史料为基础,以诸侯争霸为主线,以“五霸”为中心,以通俗亲和的文字和丰满的笔触,多角度审视、叙述与评价了“春秋时代”的地缘格局、人文景观和政治演变。本书为第四部《最后的霸主》,主要叙述了在老牌霸权晋楚衰落背景下吴越争霸的过程。随着传统礼教进一步崩坏,大夫专政夺权,中原诸侯内乱纷纷,霸权逐渐消解,而地处东南的吴国和越国,次第崛起。吴王阖闾重用孙武和伍员,整顿军政,修水道以兴兵事,国力猛进。柏举之战,吴军直击郢都,伍员掘塚鞭尸。檇李之战,阖闾因轻敌而陷于越军之手,其子吴王夫差立志复仇,于夫椒之战大败越军后反攻会稽,本可诛杀越王勾践却又纵虎为患。勾践侥幸得脱后,卧薪尝胆,倚重范蠡和文种,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遂呈壮盛之势。夫差好大喜功,去贤嬖佞,继攻楚侵越后又继续大修河渠,挥兵北上,降鲁击齐,与晋国黄池争霸,播国威于四境的同时也造成了难以化解的严重内疾。勾践趁势而起,利用夫差空国远征滞留黄池的机会,突袭吴都,一举扭转吴强越弱的局面,并通过不断地敲打最终将吴国置于死地。挟灭吴之威,勾践统揽江东,又独辟蹊径,充分发挥越人的制海优势,据沿海便利之地而舍江淮内陆之地,恩威并施,获取春秋霸主最后的殊荣。而晋国卿族擅权,相互攻杀,赵魏韩三氏灭智后,意犹未尽,终致三家分晋,天下失序,中国历史由此进入战国时代。
  • 美食的俘虏之怪胎

    美食的俘虏之怪胎

    穿越美食的俘虏,实现吃货的梦想,尝遍美食俘虏世界的美味,学习各种生活技能,从原本的五谷不分到厨师届的顶尖厨师,演绎无物不食以及无米之炊的神级料理人美食猎人的风采。因与世界未匹配,不得已重新锻炼前世的内家理论,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回归原来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