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64200000014

第14章 先秦天道观之进展(5)

《韩非子》的《解老篇》上也说:

夫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谓“常”。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然而可论,故曰“道可道非常道”也。

所谓“强字之曰道”即出本章,而“道可道非常道”更是《道德经》中的第一句。故尔在资料上以及由文字上说来,“道”这个观念为老子所发明,是毫无疑义的。

道字本来是道路的道,在老子以前的人又多用为法则。如《尚书·康王之诰》的“皇天用训厥道,付畀四方”,《左传》中子产所说的“天道”、“人道”,以及其它所屡见的道字,都是法则或方法的意思。但到了老子才有了表示本体的“道”。老子发明了本体的观念,是中国思想史上所从来没有的观念,他找不出既成的文字来命名它,只在方便上勉强名之曰“大一”,终嫌太笼统,不得已又勉强给它一个字,叫作“道”。选用了这个道字的动机,大约就因为有“天道”的成语在前,而且在这个字中是包含有四通八达的意义的吧。这些话正表示着老子的苦心孤诣的发明。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是为感官所不能接触的实在,一切由人的感官所生出的范畴不仅不能范围它,且都是由它所引伸而出;一切物质的与观念的存在,连人所有的至高的观念“上帝”都是由它所幻演出来的。

道冲而用之或(又)不(丕)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四章)

连“上帝”都是由“道”所生出来的,老子对于殷周的传统思想的确是起了一个天大的革命。帝和鬼神没有道的存在是不能存在的;有了道,在智者看来,鬼神也就失其威严。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第三十九章)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第六十章)

第六十章的话亦见《韩非子·解老篇》,第三十九章有“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的话见于《战国策·齐策》四,为颜蠋所引用为老子语,故尔这些话我们是能够相信的确是老子的。鬼神都失其尊严,则相传为通达鬼神之意的卜筮自然失其神秘。故尔他说:

能无卜筮而知吉凶。(《庄子·庚桑楚篇》所引)

但是在政治思想上老子是主张“愚民”的人。在作为愚民的手段上,他对于天或鬼神仍然肯定着。例如说: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第七十三章)

天将救之,以慈衛之。(第六十七章)(亦见《韩非子·解老篇》)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第七十九章)

是谓配天,古之极。(第六十八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第五十四章)(亦见《韩非子·解老篇》及《喻老篇》)

这些辞句和向来的传统思想并无多大的差别,这正是春秋时代的矛盾思想的孑遗。老子自己把那矛盾没有清算得干净。他的思想的特色是建立了一个新的宇宙的根元,而依然保守着向来的因袭。就是他的新的发明也还没有十分圆熟。例如本体的“道”是从什么地方发生出来的,在他都还是疑问。他说“吾不知谁之子”,便是这个疑问的表明。又譬如第二十五章上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于“道”之上又列出“自然”来,所谓“自然”当然是指天地中一切云行雨施的变化,让“道”来取法乎它是连“道”也失掉了它的至上性了。这些地方正表现着老子思想的未圆熟,也表现着他的苦心处,他对于他自己所产生出的“道”的来历确实是还在苦心探索着的。

继老子而起的伟大的智者是孔子,孔子和老子有过师生的关系,在孔子自己和他的门徒们都是承认着的。《论语·述而篇》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老彭就是老聃[16]。《礼记·曾子问》记载四处论礼的话,孔子都说是“闻诸老聃”。孔子既向老聃问过礼,想来于老聃的形而上学的思想一定是曾经接触过的。但遗憾的是孔子是自称“述而不作”的人,他的思想没有由自己体系出来。他所表彰的《六经》都不是他自己作的。《易经》的《十翼》在前是以为孔子作的,但到近年来已经遭了否认,竟连他曾经见过《易经》的话都是靠不住的。孔子和《易经》发生过关系的痕迹,在《论语》上只有两处。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子路》)

但这前一例在《鲁论》是作“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据《经典释文》),又汉《高彪碑》“恬虚守约,五十以”也就是根据的《鲁论》。后一例“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是《周易·恒卦》九三的爻辞,但《论语》上并没有引作“《易》曰”。还有《宪问篇》有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的话和《易经·艮卦》的大象相同,也没有引作“《易》曰”。这些与其说是孔子、曾子曾经见过《易经》,宁是编制《易经》的人盗用了他们的话。因为《周易》的经部本来是由既成的繇辞或谚语所编集出来的。晋时太康年间由汲郡的魏襄王墓所发掘出的竹简,关于《易》的部分很多。

《晋书·束晰传》云:

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公孙段》二篇,公孙段与邵陟论《易》。……《师春》一篇,书《左传》诸卜筮,“师春”似是造书者姓名也。

其次,杜预《左传集解·后叙》云:

《周易》上下篇与今正同,别有《阴阳说》而无《彖》、《象》、《文言》、《系辞》。……又别有一卷,纯集疏《左氏传》卜筮事,上下次第及其文义皆与《左传》同,名曰《师春》。“师春”似是抄集者人名也。

据此则《周易》上下《经》在魏襄王时即孟子时代确已成书,然又有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的《易繇阴阳卦》二篇,可见《易经》的编制在当时也不只一种。今存《左传》中所载的卜筮繇辞有与《周易》同,也有与《周易》不同的,大率即由于根据这些不同的底本而来。《师春》当是师春的著作,其书在汉之秘府中当有残存,为刘歆所割裂,分载入于《左传》。这部《师春》是可以从《左传》摘取出来使它复元的。《左传》记卜筮终于哀公十一年,所说的都是预言而且都是的中了的,那自然是事后的假托无疑。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师春一定是孔子以后的人。他做书的目的是在保证《周易》的神秘,而所依据的底本复有种种,同时也可以断定他在保证《周易》之外还保证《易繇阴阳卦》。大约这些书就是公孙段、邵陟、师春这一批人所纂集并依托的。这一批人的年代至早不得过战国初年,而他们和儒家的关系也全不可考,因此孔子和《周易》的关系也就是莫须有了。

至于《庄子》的《天运篇》里言孔子“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又说“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而《天下篇》里也说:“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虽明白地表示着孔子和《易》的关系,但《天运篇》是庄子的后学作的,大约是在战国末年,而《天下篇》的“《诗》以道志”以下六句,近人马叙伦更疑是“古注文,传写误为正文”的[17],由上下的文脉来看,此疑很近情理。

孔子和《易》虽然没有关系,但他在老聃思想已经发生了的空气中,受了它的感化是可能的。目前最可靠的资料是《论语》,虽然那已经是曾子的后学所纂集成的,但纂集的态度颇质实,我们是很可以置信的。那儿我们很可以得到一些消极的引证。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公冶长》)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曰:“丘之祷之久矣。”(《述而》)

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

据这些资料可见孔子对于殷、周以来的传统思想取的是否认的态度。

但他却肯定祭祀。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八佾》)

这儿好像是一个矛盾。但我们要看重那两个“如”字,鬼神是如象在,并不是真正的在。他的肯定祭祀是求的祭祀者的心理的满足,并不是认定被祭祀者的鬼神之真正的存在。《礼记·檀弓》里有一段话:“惟祭祀之礼,主人自尽焉尔,岂知神之所飨?”正是这句话的注释。后来的礼家谈到祭礼的精神上大抵都是这一种态度的发挥。所以孔子又说: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

这也就是《檀弓》上的“之死而致死之(死了就当他是死了),不仁而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之(死了还当他是活的),不智而不可为也”的另一种说法。孔子是否认鬼神的;有以鬼神为存在的,他说是不智,但自然界与祖宗父母对于自己有很大的恩德,他在祭祀中便来表示着自己的思恩的意思,若连这种思恩的意思都要否定,他是认为不仁。所以他的肯定祭祀始终是在感情方面的满足[18]。

孔子又相信命。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尧曰》)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季氏》)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宪问》)

五十而知天命。(《为政》)

也时常称天。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先进》)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

吾谁欺?欺天乎?(《子罕》)

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泰伯》)

这些命和天或天命,假使是殷周传统思想上的至上的人格神和神的意旨的解法,那和否定鬼神的态度又是矛盾的。然而孔子所说的“天”其实只是自然,所谓“命”是自然之数或自然之必然性,和向来的思想是大有不同的。且看下列的一句话便是证据。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

这儿的两个“天”字古本有作“夫”的,但由四时百物的两句话看来,那显然是字误。看了孔子这句话便可以知道孔子心目中的天只是自然,或自然界中的理法,那和旧时的有意想行识的天是不同的。故尔他可以“不怨天”,也不必向天祈祷。假使他心目中的天是有意想行识的,那在道之不行的时候,一定会和做变风变雅的那一批诗人一样,对于天生出怨嗟祈向来了。

从《论语》中所能剔取出的孔子的天道思想就止于此,但就仅止这一点在天道思想的整个的历史上要算是一个进步。他是把老聃思想和殷周的传统思想融和了。他避去了老子的“道”的一个名称,而挹取了他的精神来对于向来的天另外加了一番解释。他是把天来合理化了,也可以说把老子的道来神化了。在他的思想中“道”即是“天”。后来的儒家,特别是作《易传》的人,是深深地懂得了这种思想的。

老子和孔子在根本上都是泛神论者,而在肯定人格神的狭隘的宗教家看来,便都是无神论者。故尔到了宗教家的墨子对于他们便一样地非毁了起来。

墨子是一位宗教家,他的思想在今存的《墨子》书中只能够根据下列的几篇:

《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

《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

这几篇是分成上中下三篇的,都是大同小异的文字,那便是墨家三派所个别著录出的墨子的语录。其余的各篇都是后人所附益的。

《韩非子·显学篇》说:

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墨离为三。

《庄子·天下篇》也说:

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己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

“相夫”,孙诒让《札迻》云:“蒲阪圆引山仲质云‘相夫一本作祖夫’。”又云:“《元和姓纂》二十陌有伯夫氏,引《韩子》云伯夫氏墨家流也。”孙以为殆均是柏字之误。今案孙说是也,柏夫殆即五侯。又《艺文志》墨家有《胡非子》,疑是一人。苦获己齿似一氏一名,当连“南方之墨者”为读,因为是南方人故有此奇异的姓名。前人将“南方之墨者”属上读,又分苦获己齿为二人,似乎都是错误了的。墨家有这三派,故尔他们所据的《墨经》有“倍谲不同”的三篇,《墨经》就是那分成上中下的十篇,并不是今本《墨子》中的所谓《经上》、《经下》的那两篇。

《墨子·鲁问篇》里面更有下列的一段话。

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

所说的也只提到那十篇的主旨。这正是一个显明的证据。就这样在我们讨论墨子思想的时候,不应该跳出了这十篇的范围。

同类推荐
  • 史上最牛公务员2:江山江山

    史上最牛公务员2:江山江山

    一心向往娱乐圈的史上最牛公务员宋徽宗赵佶,才艺双绝,爱古玩字画,也爱美人,就是不爱江山。他修“豪宅”陈列爱物,他把理政权杖交与臣子;他与朝臣争宠,也狎小尼姑,当然,少不了与倾国倾城的名妓李师师爱个荡气回肠,数大宋娱乐圈,一哥非他莫属。亡国之君李后主心血之作《江山》是赵佶最爱之物,他曾想将两个半幅的“江”和“山”装裱一处,却发现拼合后的裂痕吻合处下方有一缺口,乃江山之基。不知是否巧合,饶是大宋江山如画、美女如云,也挽不回赵佶国破家亡、被掳金国的结局,大宋的半壁江山和半国美女也落到了金人手中。李后主为宋太祖所囚,宋徽宗为金太宗所囚,两个“文艺皇帝”落得同一个结局,历史惊人相似地画了一个圆。
  • 大道通天:成渝铁路建成通车

    大道通天:成渝铁路建成通车

    本书分为4部分,分别是中央决策与规划、铁路勘测与设计、铁路建设与施工、铁路通车与运营。
  • 中华对联(第十卷)

    中华对联(第十卷)

    本书是一套中国关于对联的作品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普及读物。
  • 灿若秋叶:一个乳腺癌患者的手记

    灿若秋叶:一个乳腺癌患者的手记

    你体验过确诊前的惶恐吗?你体验过确诊后的绝望吗?你体验过失去乳房的自卑伤感吗?你体验过术后治疗的艰辛苦痛吗?也许有,也许没有,也许你是患者也许你还是个健康人。本书作者既是作家也是乳腺癌患者。她以跨界写作的手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极大勇气,给癌症患者们写出了这样一本书!不仅写出了整个治疗过程中的经历,也写出了感受;不仅写出了孤独、痛苦,也写出了对人生的思考;不仅写乳腺癌,也涉及其他癌种;不仅涉及医学常识,也有文学审美意义;其感染力是同类题材的作品所不能比的。《灿若秋叶》是写给乳腺癌患者的,也是写给整个癌症群体的;是写给非健康者的,也是写给健康人的。它告诉你如何解脱痛苦,战胜自我,勘破人生,正常生活。甩掉种种身心压力,在绝望中诞生出一个新的自我!
  • 坐看云起

    坐看云起

    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宁夏杂文学会隆重推出了“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这套丛书遴选了宁夏十位杂文作家的作品集。
热门推荐
  • 江寒水浅人不知

    江寒水浅人不知

    五年前的一场救赎,浅浅就走进了骆寒的心里。余生兜兜转转,良人再次相拥~骆寒紧紧抱着浅浅,“你知道满天星花语是什么吗?”“不知道...”“我携满天星辰以赠你,仍觉满天星辰不及你...”“骆寒,谢谢你没有放弃我,希望我的往后余生皆是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瑟塔

    瑟塔

    高等灵能文明的终极武器,瑟塔水晶,携带着他的灵魂穿越到被遗忘的位面。奇遇探险,建设领地,最终的目标是神祗的宝座。新书,请多评价。
  • 阳间鬼降临

    阳间鬼降临

    你相信灵异事件吗?你相信人鬼殊途吗?你相信人与鬼能相恋吗?相信?好吧,恭喜你,我不相信。但我期待有那样的爱情。于是我写下这本小说。祭奠那些相爱又不能在一起的爱情。
  • 男神修成系统

    男神修成系统

    高三人渣莫羽,在调戏班上女神被雷劈的情况下,触动了男神修成系统!想要什么有什么!外表阳光,内心冷酷。表面上是令人羡慕的大明星,其实他的真实身份是杀手。但这又如何?!他有魔法,他有武术,他有未来科技!他不是屌丝,他是超级男神!!!脱俗气,化羽成仙,是否是他的愿望?
  • 直面寒冰——默克尔的德国十年

    直面寒冰——默克尔的德国十年

    2005年,安格拉?默克尔当选德国总理,随后三次连任。她不仅拥有德国选民的广泛支持,还是欧洲政坛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2005-2015年,正是默克尔主政德国的十年。本书是一本关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纪实性图书。它从默克尔的执政理念及政治态度上全面讲述了在默尔克领导下德国呈现出的崭新面貌。本书以默克尔为主线,从默克尔热爱歌剧及足球的“普通生活”到对欧债危机的应对,从默克尔执掌的保守党到关乎民生的核能问题,从默克尔的战争策略到她的“国家原则”,从默克尔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到她认为的“权力本质”,从德国作为欧洲领导者的地位到默克尔的未来,全面而详尽地阐释了默尔克政府的对内政策及对外策略。
  • 汉末超级书院

    汉末超级书院

    我唱着山歌,教着学生,喝着开水,忙着修仙。俗世里没有我的身影,却有着我的传说。教书育人,是我的本职,桃李满天下,是我的追求。世界将由我的弟子改变!
  •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听不懂新闻,看不清局势,时政谈话无从插口?现在可以和这些困窘说拜拜。《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细数近代世界史政事件,从资本流向和地缘政治的角度,将其中的是非曲直剖析的淋漓尽致,呈上一部国与国之间的精彩大戏。这是一本给人意外惊喜的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诸天通行万界

    诸天通行万界

    秦天梦本来是蓝星华夏的一个古老家族的三少爷,他的两个哥哥也是非常的爱他,要啥有啥。可秦天梦非要修仙,然后就归西了,但是他并没有去到什么天堂地狱的地方,而是被创世神看中(可能是这个老头创世神当久了,想找个人替他,然后自己可以好好休息了),从此走上不归路。PS:在猪脚走完几个位面之后就开始当创世神了。然后猪脚还会创造一个诸天聊天群,开始沙雕的日常生活。暂定位面,火影、龙之谷、斗罗、斗破、超神、狐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