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63600000009

第9章 一代明君唐太宗(9)

用人之难,难在善任。而要使任人各得其所,必须掌握“才有长短,不必兼通”的道理。唐太宗即位之初,令封德彝荐举贤才,可是,竟很长时间没有选荐一个人。唐太宗质问原因,封德彝答道:“不是我不尽心竭力,而是现在天下没有很优秀的人才。”唐太宗驳斥道:“君子用人如用器物,应当各取其长处。古时候国家达到大治的,难道从别的时代去借人才吗?应当怪自己不能识别人才,怎么能诽谤同时代的人不才呢?”他晚年还强调:“人不可能全知全能,所以朕常常告诫自己,要扬长避短。”唐太宗在用人过程中,就遵循“扬长避短”的方针,他任用房玄龄、杜如晦、戴胄等人,就是明证。房、杜不善于处理杂务琐事,但是多谋善断,唐太宗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相才,二人都成为青史留名的贤相。房玄龄用人也是如此,他不求全责备,也不用自己的长处去衡量别人,总是按照才能的高低或功绩的大小来录用,不嫌弃出身低微的人,唐太宗十分信任他。杜如晦充分发挥“剖断如流”的长处,与房玄龄默契配合,共掌朝政,中央的组织规模、法令制度、礼仪等,都由他们二人制定,深得当时人的称赞,把他二人合称为“房谋杜断”。戴胄不通学术、不通经史,唐太宗利用他性格忠直、秉公办事的长处,任他为大理寺少卿。戴胄处事干练,案无滞留,敢于犯颜执法,能纠正唐太宗量刑过失,使唐太宗发出了“法有所失,公能正之”的赞语。

唐太宗即位以后,百废待兴,为了克服眼前的种种困难,进而大治天下,需要选拔和使用大批人才,唐太宗采取措施,广开才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唐太宗选人用人,有这样一些特点:

士庶并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在世袭贵族中遴选官员,形成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许多贤才大才,往往出自民间。仅仅在贵族中选拔人才,等于丢失天下人才的一半。唐太宗力避前朝用人之失,采取了士庶并举的方针。他早在藩府时,就注意物色有才能的庶族地主房玄龄、张亮、侯君集等人,同时也信任士族地主高士廉、长孙无忌、杜如晦等。即位后,继续实行这样的人才政策,王珪、韦挺、魏徵、马周就是庶民政治家的杰出代表。他还扩大科举制,让更多有才能的人进入国家政治生活。

官民同位。贞观三年(629)四月,唐太宗下诏说:“普通人家的人,只要文武才能出众,或言行忠谨,可以承担事务,就可以推荐到各级官府任职,得与官人同申。”就是说,推荐和任职的待遇与在职官员相同。马周本是“山东布衣”。在州里教书时,屡遭地方官斥责,被迫辞职,在各处流浪,又受到县令侮辱。住在驿舍中,驿舍主事人见他衣衫褴褛,把他冷落在一边。贞观三年(629),唐太宗下诏让官员们议论国家大事,提出建议。马周当时在中郎将常何家里做客。常何是个武将,没读过书,提不出什么建议,马周就替他写了二十条建议。唐太宗看了常何的奏章,十分惊讶,因为常何本来识字不多,怎么能写出这样好的奏章,提的建议又这样卓然可采?便问常何是怎么回事。常何说是他的朋友马周替他写的。唐太宗立刻召见马周。马周一时没到,唐太宗坐立不安,一连四次派人去催。等到和马周交谈之后,发现他的确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就任命他做了监察御史。后来又任命他做中书令,主持朝廷大政。

新故共用。唐太宗的用人标准是贤能,只要贤能,不管是故旧还是新进,都一视同仁。原秦王府的心腹之臣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高士廉等,他是非常信任的;而对隐太子李建成手中的有识之士,即所谓“昔仇”,他也加以重用。以魏徵为例。玄武门之变以后,魏徵成为阶下囚。唐太宗看重他的才能,不挟私怨,出以公心,从治国的大局出发,对魏徵日渐亲重,让魏徵进入宫禁,询问政治得失,授谏议大夫,又擢升为侍中,不到七年时间,魏徵由仇虏而位极人臣。魏徵也不负唐太宗厚望,忠正秉直,极言切谏,把臣子辅佐人主的义务发挥到了极致。唐太宗说:“魏徵遇事随时规谏纠正,许多事都切中我的过失,就像明洁的镜子照见自己的形体一样,美或丑都无所隐藏。”唐太宗对亲故也是重视贤能,庸才低能者不用。他常说:“君主一定要大公无私,才能使天下人心服。官员不论大小,都应当选用贤才。不应按关系的远近,资格的深浅,来决定官职的大小。”唐太宗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对被列为一等大臣的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人很不服气,他对唐太宗说:“太原起兵的时候,臣第一个响应,赴汤蹈火、不辞辛苦。房、杜不过舞文弄墨,从来没有冲锋陷阵,功劳没有我大,官职却比我高。这实在不公平!”唐太宗听了之后,就把李神通过去怎样被窦建德打败、全军覆没,后来又败给刘黑闼、仓皇逃跑的事实,一件一件地摆出来,说:“叔父是国家的至亲,我怎么能不信任呢?但是,治理国家不能以私废公!”李神通无言以对。还有一些将领,原来是唐太宗早年做秦王时的老部下。唐太宗当了皇帝,他们没能得到高升,很不满意,吵吵嚷嚷地说:“我们这些人多年来鞍前马后,出生入死,今天反倒不如李建成手下的人!”唐太宗说:“选拔人才,不能分新旧、先后,新人贤明,旧人愚笨,我只能用新人,不能用旧人。”

汉夷兼用。唐太宗在用人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既重视汉族的能臣名将,也不歧视夷族,对夷族名将也倾心信用,这是十分难得的。他根据夷将的功勋与智勇,分任朝廷高级将领与地方的都督之职。如突厥族的阿史那社尔以智勇闻于天下,深为唐太宗器重。贞观十四年(640),出征高昌,唐太宗以他为交河道行军总管;战争结束以后,唐太宗夸奖他廉正,赐给他从高昌得来的宝刀及各色彩绸一千丈。铁勒族酋长契苾何力内附后,唐太宗授职左领军将军。贞观九年平吐谷浑,赤水源一战,唐将薛万均、薛万彻破围,兄弟二人均中枪,随从骑兵死伤十之六七。左领军将军契苾何力率数百骑前往救援,拼命厮杀,薛氏兄弟才得免一死。后唐太宗擢升他为北门宿卫。

由于唐太宗广开才路,吸引和任用了不少精英,形成了唐初贤人在位众多的局面。贞观一代,人才济济。图画于凌烟阁的二十四位功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徵、尉迟敬德、李孝恭、高士廉、李靖、萧瑀、段志宏、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秦琼。唐太宗经常去凌烟阁观看画像,以表示对这些英才的赏识和纪念。此外,被唐太宗器重的还有著名的文学之士如姚思廉、陆德明、孔颖达、颜师古等;有卓越的书法家和画家如欧阳询、褚遂良、阎立德、阎立本等;还有杰出的少数民族将领如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执失思力等。这些谋臣猛将、文人学士都为贞观之治贡献了自己的才干智勇。

人才已经选拔和任用,还要考虑如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忠心耿耿、终生不渝。唐太宗在这方面也是做得相当成功的。

信任贤才,用则不疑。君王多有用人多疑、疑而又用的问题,使君臣之间不能相互信任。唐太宗深知君王多疑的害处,吸取前人的教训,对大臣们采取“洞然不疑”的态度。萧瑀以自己不受重用,嫉妒房玄龄,诬告房玄龄搞朋党,对主上不忠,还预言房玄龄一定会谋反,只等时机成熟。唐太宗严厉批驳了萧瑀的诽谤。一次,有人密报长孙无忌职位过高,荣宠过度,太宗将此密报让长孙无忌看,并说:“朕对你丝毫不怀疑,假如心里装着各种传闻又不明说,则君臣的想法便有所不通。”

用人司职,各负其责。唐太宗在即位之初,号召素有贤名的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进宫,问为政之道。张玄素答道:“隋朝皇帝好自作主张,独自处理日常政务,而不委任给群臣;群臣内心恐惧,只知道秉承旨意加以执行,没有人敢违命不遵。然而以一个人的智力决断天下事务,即使聪明睿智,乖谬失误之处也是难免,加上臣下谄谀,皇上受蒙蔽,国家还能不灭亡?陛下谨慎选择群臣,根据他们的才具,让他们各职其事,皇上自己就可以拱手安坐,清和静穆,考察他们的成败得失,实施刑罚赏赐,天下自能大治!”唐太宗赞赏张玄素的建议,并能够身体力行,付诸实施。贞观四年(630)的一天,唐太宗问房玄龄、萧瑀:“隋文帝作为一代君主怎么样?”回答说:“文帝勤于治理朝政,临朝听政,有时要到日落西山,五品以上官员,围坐论事,卫士传送餐饭。虽然品性算不上仁厚,亦可称为励精图治的君主。”唐太宗不赞同此论,说:“你们只知其一,未知其二。你们赞扬欣赏他的,正是他的失误之处。文帝不精明却自以为精明,由于‘精明’就喜欢‘洞察一切’,这在人主叫做‘苛察’,人主最忌讳这点。不精明则上下不通气,但苛察则多有疑心,凡事自行决定,不信任群臣。天下如此之大,日理万机,费心劳神,难道处理每一事都能切中!群臣既已知主上的意见,便只有无条件接受,即使主上出现过失,也没人敢争辩谏议,所以到了第二代隋朝就灭亡了。朕则不是这样。选拔天下贤能之士,分别充任文武百官,让他们考虑天下大事,汇总到宰相处,深思熟虑,然后上奏到朕这里。有功则行赏,有罪即处罚,谁还敢不尽心竭力各司职守?”这一篇谈话,可以看做是唐太宗实行张玄素建议的一次总结,结论是,圣明的皇帝一定是用别人的大脑来思考,他把许多聪明的大脑集中到自己这里,集中了群众的智慧,唐太宗就是一位善于集思广益的英明君主。

斥退小人,杜绝谗邪。要使贤能之士尽职尽责,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疏远小人、不用小人是非常重要的。有一次,唐太宗对魏徵说:“因官职而去选择人才,不可仓促行事。任用一位君子,则众位君子都会来到;任用一位小人,则其他小人竞相引进。”他把用小人比作“养恶草”,“养恶草则对好谷子有害”。还引用北齐、隋朝的历史教训,说明群小之徒诽谤君子、谗害贤臣给国家造成的极大危害。他说:“说人坏话的邪佞小人,都是国家的害虫。他们有的人花言巧语,阿谀奉承,互相勾结,结党营私;如果国君昏庸,就要被这些小人迷惑,忠臣孝子就要为此含冤受罪了。斛律明月是齐朝的良将,威名震撼敌国。北周每年冬天要砸破汾河上的封冰,就是担心他率兵西渡来进攻。斛律明月被祖孝徵谗言构罪遭杀害,北周开始侵略北齐。高颎是隋朝宰相,他很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帮助隋文帝完成霸业,执掌朝政二十多年,天下依靠他得到安宁。隋文帝偏听妇人的话,一味排斥他。到后来他被炀帝杀害,隋朝的法制政令从此衰败了。隋太子杨勇统率军队,代理朝政,本来就有储君的名分。杨素欺骗文帝,残害善良,离间他们父子之情,祸乱的根源,从这里开始了。隋文帝已经混淆了嫡子和庶子的名分,结果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国家不久就覆亡了。朕常常防微杜渐,以此禁绝谗言构罪的发生,仍然担心还没有尽心尽力,或者还不能觉察它的苗头。”

为了防止奸佞小人对贤能之士的损害,唐太宗决定对诽谤、诬陷者“以谗人之罪论之”,即对诽谤者实行“反坐”。贞观三年,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诽谤房玄龄、杜如晦,说他们思虑有限,想罢黜房、杜的宰相职位。唐太宗对房、杜的长处和缺点都了如指掌,断定陈师合是“妄事诽谤”,便对他采取法律制裁,流放到岭外。贤能之士毕竟不是神,有时也会有小的失误和过失。居心叵测的人往往抓住不放,借机诽谤。对此,唐太宗态度十分明朗,总是保护贤能之士。比如,魏徵、温彦博在处理政务的过程中,曾有一些过失,有人据此弹劾他们,太宗置之不理,对他们的信用不变,使他们安心任事。

十三、科举取士关注民生

贞观初年,有一次,唐太宗想亲自看看考试进士的情况。在发榜那天,他带着几个内侍,来到考试进士的端门前,看见许多新考取的进士,排成长长的一队,整整齐齐,鱼贯而入。唐太宗非常高兴,对身边的内侍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彀,是指箭的射程,他这是说:天下的人才全都落到我的手中,为我所用了。他看到,科举制度对于选拔人才,提高官员素质,乃至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确实具有很大作用。

科举,就是由朝廷设立许多科目,通过分科考试,推举、选拔政府的各级官吏。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文帝时期,隋炀帝发扬光大,把它由临时改为定制。到唐朝,经过唐太宗的大力改革,科举制度更加完备了。

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很多,其中进士科和明经科最受重视。明经科主要考儒家经典的记忆理解,进士科主要考诗赋策论的写作。进士科的前途看好,所以当时的读书人都愿意考进士科。考进士科录取很难,一般百个人中只能录取一二人。所以人们把考进士比作“登龙门”。“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进士比明经难考,三十岁考中明经科已经很老了,五十岁考中进士还算年轻。

同类推荐
  • 绍兴名人传略

    绍兴名人传略

    选入本书的传主,包括大禹、勾践、文种、谢安、王叔文、李光、沈炼、姚启圣、邵力子、周恩来十位名人,侧重于政治家系列。从洪荒时代的大禹到20世纪的周恩来,均为历史上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青史留名的人物。本书是绍兴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
  • 智勇双全:蔺相如

    智勇双全:蔺相如

    本书讲述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敌,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以一己荣辱为念的高尚品德。内容包括:蔺相如生活的时代、范睢入秦、对峙上党、长平之战等。
  • 权力玩家赵匡胤

    权力玩家赵匡胤

    从一个底层小兵到九五至尊的平步青云之路,全面解密“带头大哥”赵匡胤的低调弄权之术。赵匡胤建立的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积弱的王朝,但赵匡胤却是中国历史上被公认的“仁君”。中国的“仁君”不止赵匡胤一个,但是亡国之时能让老百姓全城以死相殉的王朝,只有宋朝一个。中国几千年来,真正达到帝王权术最高境界的,只有赵匡胤一人。
  • 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

    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

    《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是一本历史题材的人物传记图书,古今中外的十几个女人是《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的主角。俗话说,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这本《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中的主角都是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的杰出人物。她们征服的不是普通男人,而是世界上的翘楚,男人中的精英,她们是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她们性格迥异,追求不一,用的手段也是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他们将女性优势发挥到妙不可言的境地,她们同样可以在历史舞台上争取到耀眼的一席之地。
  • 名人传记丛书——丰臣秀吉

    名人传记丛书——丰臣秀吉

    “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本文为你讲述丰臣秀吉。
热门推荐
  • 晴雯的如梦令

    晴雯的如梦令

    如梦解梦圆梦,晴雯战天斗地,不羡鸳鸯不羡仙。
  • 盗神不想当皇后

    盗神不想当皇后

    鼎鼎有名的盗神竟流落异世,从最初的坚持找归路到后来甘愿和宠爱她的家人朋友们一起在这乱世中寻求生机,并且遇见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他。
  • 束心缚魔:盛世风华

    束心缚魔:盛世风华

    一条灵源之链,一位无法看清容颜的男子,促使她来到陌生大陆,意外冒险,脱胎换骨,她成为了练武奇才,沿着奇才的路,她竟揭开了一个隐藏亿年的惊天秘密!吸血鬼的契约,她注定无法躲过!
  • 洛瑶钗

    洛瑶钗

    越国高祖起兵反治,治国余孽抢夺洛瑶钗以反越复兴治国。许多人为抢夺洛瑶钗而掀起一场又一场的杀人案。杨安和苏逸也在破案中邂逅。
  • 尊君倾天下

    尊君倾天下

    前世。她是独爱莲花羹的小狐妖。他是掌管百万神兵的天帝。她不小心救了被魔族打伤的他。男人站立在寒风下,凤眸微微眯起:“七七,你等着!”她在等。等了五百年。再一次相见,他还是眯起了好看的眸,身旁一个妖娆的女子挽着他的手臂。“小小狐妖,胆敢在此地逗留?”今生。她穿越成了二十一世纪的杀手。她完全忘记了一切。他不惜用所有力量将她召唤到了明月大陆。他同样也失去了记忆。在次相见,他是魔君。再次相见,她是一个被众人欺压的小可怜。离轩和韵怜,注定生生世世不再分开……——————————————————————————————————新书~这里阿秋~求票求支持!
  • EXO之彼岸花虐恋

    EXO之彼岸花虐恋

    曾经你答应过我,一定会来找我可现在、、彼岸花--彼岸花开花开叶不见叶见花不开生生相错这是作者第一次写文。如写的不好希望大家见谅。之后我会在QQ上创一个群写的不好请大家在这个群里面提意见作者会改正或者加作者的QQ提意见。作者QQ;905176394谢谢大家
  • 魔魅妖妻主

    魔魅妖妻主

    既入仙无门,那我便立地成魔。谁知一不小心竟然肩负了统合道魔两派的重任!喂喂,那也得我愿意才行……什么?强塞我一个正道美男就想收买我?不行不行,绝对不行。起码要——四个才够!一个仙,一个魔,一个妖,一个人。一二三四,都排队站好!跟本夫人回家,生娃!
  • 古风轻你

    古风轻你

    轻暖,逻辑,一线,文笔,情节。为彼此付出,以短短文字抒写一场…
  • 用微笑迎接早晨

    用微笑迎接早晨

    他是高高在上的影帝,而她是一个十八线小歌手。天壤之别的他们,在青春时竟然是一对恩爱的情侣,让人无法置信。网上说,冷影帝被一个名为乔笑的十八线小歌手给上了!乔笑看着网上的一条条恶毒的评论,登录小号发了一条评论:“关那个小歌手什么事,明明就是冷博辰用诈跟那个小歌手结婚了而已!”晚上,冷博辰摘掉了脸上的金丝眼镜,将她扑倒在chuang上。冷博辰:“对你,从不耍诈。”[这是一个男强女强,相互依存的故事。]
  • 先祖遗产

    先祖遗产

    远古的上一次战争是什么时候?似乎已经久远过了任何一个生灵的记忆。但当风吹起,那些灾变、瘟疫、人祸像暴怒的喷火雪山一样从大地涌出。大地尽头的北风地,一只妖被人逼到绝境,走投无路闯下的祸端,让远古订下的戒约焚泯如烟。神与妖不可避免的再次开始厮杀。此时的世间已是神和人的天地,妖怪已经无力反抗。那些穷途末路的流亡者向着先祖的故乡一路逃亡,祈求在那里能够获得安宁。而在这条看似没有尽头的漫漫长路上,某些发现似乎在印证着——此时世间的一切劫数和众生即将卷入的命运洪流,或许早已存在于先祖的预言之中。上一场战争,其实还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