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32800000008

第8章 上海、无锡园林(1)

上海市位于长江人海口,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在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的领地,也称为申地。唐代时属华亭县,宋元时设上海镇和上海县。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列强的压力下,将上海辟为商埠,1928年正式设上海特别市。上海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是在近现代,不过在明清时,上海已经是比较繁华的县镇,经济实力虽不及当时的扬州、苏州,但也算是比较富庶发达的地区。上海的园林为了在闹市中取得幽静的环境,一般都建高墙与外界隔绝,并且除了有一些装饰性的花窗外,其余都是实墙。如上海的豫园,毗邻热闹的城隍庙,因此建高墙以达到“邻虽近俗,门掩无哗”的效果。

无锡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部,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无锡在明清是有名的“丝都”和“米市”,是有名的鱼米之乡,陶瓷、丝绸均为传统的产品,远销中国各地。无锡因为毗邻太湖,又是环境优美的旅游胜地。无锡的园林不仅重视借景,而且力求把自然风景与园林融为一体。如蠡园依着五里湖而建,园内所建的环形长堤和千步长廊,都是借五里湖面的水景,以表现园内园外融为一体,水天一色,空阔浩淼的境界。这样的借景是一般私家园林不可能达到的。

·溪谷山林入城市

——上海豫园

古代的仕人退出政治以后,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退隐林泉。但实际上真正像陶渊明那样回到贫困的乡下的并不多,他们向往的是城市山林,所以又有“大隐隐于市”之说。所谓城市山赫,也就是既要不脱离繁华的城市,不离开锦衣玉食和朋友交流,又要能够返回到自然之中,过着林泉溪下的出世生活。那么,实现这种理想的最佳方式就是建造私园。以模拟自然的方式,以求在闹市中求得心灵的宁静。豫园的建造就是这种典型的仕人心态。园主人潘允端出身进士,曾累官至四川右布政使。因在官场受人排挤。于是辞官归故里,一心为自己建造园林。由此上海这样的繁华城市也才有了豫园这样精美的园林。古园话沧桑

豫园位于上海市东南隅旧城东北部,西南与老城隍庙毗邻。豫园始建成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由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所建。潘允端的父亲潘恩曾任刑部尚书,潘允端建此园是为了“愉悦双亲,颐养天年”,以让其父母安享晚年,因古时“愉”与“豫”通用,故取名“豫园”。花园的选址在潘家宅第东边的一块菜地上,最初只是“稍稍聚石,凿池,构亭,艺竹”,规模并不大。

明万历五年(1577年),潘允端从四川告病回沪后,即一心营造园林,规模不断扩大,总面积达70余亩。现在豫园围墙外的大荷花池、湖心亭、绿波廊、湖滨点心店(鹤闲亭)、南翔馒头店(濠乐舫)、春风松月楼(凝晖阁)等大片地区都是当年园中的景点。潘允端进士出身,熟读诗文,精通书画,为了把豫园建设得尽善尽美,他不惜工本,每年都把大片田产尽为造园之资。

当年的豫园名重江南,有人把豫园与著名文人王世贞在家乡太仓所建的龠山园相提并论,称此两园一东一西,“百里相望,为东南名园之冠”王世贞与潘允端也相交甚善,两人时有诗词应和,王世贞还多次游豫园,并作诗文以记之。

随着明朝廷的不断腐败,潘允端在世时,家道就开始破落,一个大家族靠卖田地、卖古董字画来维持开支,豫园也就日见荒废。到明末,豫园一度归通政司参议张肇林,不过他还是潘允端的孙婿。张肇林还未来得及修葺,明朝就已经灭亡了。

清代初年,豫园一片荒芜,康熙年间,曾有人把豫园中的几个厅堂改建为清和书院,但也无力修建整个园林,园中依然是草满池塘,一片荒凉。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上海地方绅商发起集资修复豫园,并且以低价从潘氏后人手中购得园址,经修整后,其规模和布局与原来相差无几。修复后的豫园变成了公共园林,为城隍庙的庙园。因庙东有一座东园,所以易名为“西园”。

鸦片战争期间,豫园遭到严重的破坏,当时“风光如洗,泉石失色”。清咸丰五年(1855年),小刀会起义,豫园的点春堂还是小刀会起义军的指挥所。小刀会起义失败后,清兵入城,大肆烧杀,豫园又几乎为兵火毁尽。

1949年以后,政府数次出资修复豫园,1982年还将豫园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豫园占地约30亩,除荷花池、湖心亭及九曲桥划为园外景点,当年的大部分建筑和景点已经恢复。溪谷山林入城市

豫园的特点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屏、隔、通。所谓屏,是指豫园身处闹市之中,四周以高墙与外界隔绝,除东界墙高处有装饰性的花窗处,其余都为实墙,这样,花园才能闹中取静,也才是真正的城市山林本色。所谓隔,是指花园低矮的花墙将园林分割为六个景区(即仰山堂及大假山、万花楼、点春堂、会景楼、玉玲珑、内园六个景区),并且各有自己的观赏主题。所谓通,是指各景区间以曲廊、各式门洞、小径相沟通。除内园外,其余五个景区间联络极为方便。这种隔而不断、含而不露的设计使游人觉得曲折无尽,有着丰富的空间和层次。庭园深几许

一进园门,迎面的建筑是三穗堂。三穗堂面宽五楹,高9米,歇山顶,有前廊,建筑弘阔,装饰精雅,是园中的主要建筑之一。其堂名取自《后汉书·蔡茂传》中三穗禾的故事,意为读书人可望入仕。这里是清代官府庆典和“宣讲圣谕”的地方,也是文人绅士聚会活动的场所。三穗堂后面是一座两层楼阁,下层叫仰山堂,上层为卷雨楼。楼阁为南向五楹。卷雨楼的楼名取唐代王勃的《滕王阁诗》“珠帘暮卷西山雨”。从堂中看假山,古木参天,翠微重叠,犹如真山。 从仰山堂绕池北行,可见挹秀亭,亭两侧有湖石小假山巧叠的螺丝洞,南面有钓鱼台。往北则有大假山。大假山高约12米,用数千吨浙江武康黄石垒成,是江南园林中最古老、最精美、最壮观的黄石假山,由明代著名的叠山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并亲手参与堆砌,也是他惟一存世的作品。大假山东侧的墙上,还刻有神仙图,形态生动,线条细致,为砖刻珍品。

从大假山往东北方向走,过藏在石岩峭壁中的萃秀堂,过建于溪流之上的鱼乐榭,再经过一条曲折别致的游廊,就可以看见万花楼。万花楼是明代花神阁遗址,现存的建筑为清代重建。楼高两层,精雕细镂,极富美感。楼下四角有梅兰竹菊图案漏窗四幅。楼前有古树两株:右为银杏,有400多年的树龄,高14米,相传为建园时园主人亲植。左为广玉兰,也有近200年树龄。

出万花楼即到点春堂。堂名取苏轼的词句“翠点春妍”之意,以点春为名点出了此处的赏景主题。点春堂为坐北朝南的五楹厅堂,高大轩昂,装饰富丽。点春堂最出名的是,这里曾是小刀会起义军的指挥所,堂内还陈列着当年起义军使用的武器,自铸的钱币(日月钱),以及发布的文告。

点春堂的对面是一座小戏台,砌石而成,为清代所建。其名日“凤舞鸾吟”,俗称“打唱台”。戏台依山临水而建,台前的垂檐,雕刻精细,镂金染彩,金碧辉煌。点春堂西北有一古井亭,攒尖顶,六角六柱。亭中有古井一口,是明嘉靖年间的旧物。

点春堂的北面为藏宝楼,上下各有精室五间,楼周湖石峥嵘,瀑布如注,显得幽静非常。点春堂南面有双层楼阁,上层称“快楼”,意为登楼眺望,胸襟快畅;下层称“延爽阁”,雕梁画栋,颇为精致。此处还有静宜轩、听鹂亭、和煦堂等建筑。总之,点春堂周围以水池为中心,周围亭台楼阁参差,时见假山湖石,为一组风景。 走过和煦堂西面的双龙珠门,就可以见到位于豫园中央的会景楼。楼名得之于登楼远眺全园景色会于眼底的立意。会景楼属歇山式屋顶,重檐,飞阁流丹,十分精美。由会景楼西行,则见九狮轩,轩前有月台,可凭栏观赏水池中的游鱼。

会景楼东连积玉水廊,过水廊既可以欣赏水景,又可以欣赏粉壁上的石刻,其中潘允端撰写的《豫园记》最为珍贵。在积玉水廊的西部尽头,有得月楼与藏书楼组成的一成方形庭院。清末时,任伯年、虚谷、吴昌硕等名画家常在这里聚会,品评作品,是海上画派的发源地。

从得月楼与藏书楼向东,过三曲板桥,进“引玉”洞门,有一置石,名日“玉玲珑”,它与苏州留园的“瑞云峰”、杭州花圃的“皱云峰”,合称为江南园林的三大名石。若论玲珑剔透,当首推玉玲珑。

从玉玲珑往南,经过环龙桥,便来到了内园。内园原属城隍庙的花园,1950年修复豫园时,才把内园与豫园相连,成为园中之园。内园的建筑有晴雪堂、观涛楼、还云楼、延清楼、船厅、耸翠亭、曲苑古戏台等,可以说是豫园保存最好的部分。

·十亩之间见幽深

——嘉定秋霞圃

清代的嘉定人邓钟麟曾写过不少描述秋霞圃的诗,如:“达人寄兴在山水,叠石疏泉引幽致。经营佳圃名秋霞,丘壑纡回列次第。到来城市俨山本市。柳溪花径相攀寻。”“莺语堤边照隔林,寒香室外花盈坞。”“徘徊还憩层云后,宛转仍旧数雨斋。坐久更深濠濮兴,频歌水槛波凝镜。”从这些诗可以看出秋霞圃这座当年江南名园的佳境。其实,光是秋霞圃这个名字,也有着盎然的诗意。王勃有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亦是指秋霞,而“圃”为种植蔬菜、瓜果、花草的园地,两者结合。则为种秋霞之园地,其诗意不兴而至。古园话沧桑

秋霞圃位于上海嘉定市东大街,是江南的一座古典名园。此园最初为明代龚弘所建,称之为“龚氏园”。龚弘世居嘉定县蒲华塘,少年时即负文名,官至工部尚书,著有《嘉定县志》、《玉书楼稿》、《续中吴纪闻》。龚氏园当时有十景:松风岭、莺语堤、寒香室、百五台、岁寒径、桃花潭、层云石、数雨斋、题青渡、洒雪廊。全园面积约10亩左右,故董其昌为此题“十亩之间”匾。

明隆庆年间,龚弘之孙龚敏行将园卖给徽商汪某。后因万历年间龚敏行之子龚锡爵中举,汪某为之庆贺即将此园归还原主。

明末,龚氏后裔因参加抗清殉难,家破人亡,园林住宅又为徽商购去,并重加修整。于园内造了一座凝霞阁,登阁可望见东城城墙的雉堞,尤其是秋日晚霞夕照之时,光芒灿烂,遂易园名为秋霞圃。

早在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后来的龚家园林之东,已建造了嘉定的城隍 庙。嘉靖中叶,有金翊在龚氏园北也造了一园,人称金氏园;万历时,其子增 建柳云居、霁霞阁、石航诸景。天启年间(1621~1627年),诸生沈弘正在秋霞 圃东造园,有扶疏堂、聊淹亭、闲研斋、洗句亭、觅句廊、涉趣桥等景。

清雍正四年(1726年),秋霞圃归属城隍庙,成为庙园。至乾隆中期,沈园、 金园也并入庙园。此时,秋霞圃每逢农历的初一、十五及节日,向百姓开放。

清成丰十年(1860年),清兵与太平天国军在嘉定血战,园内的亭台楼阁 全部被毁,只剩下几堆湖石和一泓池水。

清光绪二年(1876年),地方上集资重建,但在厅堂轩室内开设茶肆、商 店,几乎形成庙市。从此以后,秋霞圃一直没有整修,山石颓毁,亭台破落, 衰败不堪。

1980年,在政府的支持下,秋霞圃得以全面整修,历史上有记载的景点都 得以重建,一代名园终于展现出迷人的风采。十亩之间见幽深

秋霞圃大致分为邑庙、凝霞阁、清镜塘、桃花潭四个景区。邑庙景区为昔日的城隍庙,主要有大殿、工字廊和寝宫;凝霞阁景区原为沈氏园的旧址,主要建筑有扶疏堂、聊淹堂、游骋堂、屏山堂,还有闲研斋、数雨斋、凝霞阁、彤轩、环翠轩等;清镜塘景区是金氏园的旧址,围绕清镜塘的景点有三隐堂、柳云居、青松岭、岁寒亭、秋水轩等;桃花潭景区则是龚氏园的旧址,以桃花潭为中心,有延绿轩、碧梧轩、枕流漱石轩、碧光亭、丛桂轩、舟而不游轩、北假山、归云洞等景点。秋霞圃虽然不算太大,但由于布置巧妙,空间和景深十分丰富,迂回曲折,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使人置身其中有极其幽深的感觉。庭园深几许

走近秋霞圃的乌漆大门,入口处可见两座井亭,亭内皆有古井一口。走进大门,一进为城隍庙大殿,大殿后即为工字廊和寝宫,此为原城隍庙的旧景。这是邑庙景区。从这里向北行,便进入凝霞阁景区。首先见到的是扶疏堂,宽.三楹。堂前有庭院,点置湖石,植有腊梅,寒冬时节,腊梅开放,馨香阵阵,沁人心脾。

扶疏堂南有一组建筑,日文韵居、聊淹堂、游骋堂、亦是轩,皆粉墙青瓦,翘角飞檐,显得古朴而典雅。庭院中植有松竹,绿阴如盖,显得十分幽静。

从游骋堂经廊直达西首的闲研斋,此斋为一楹小筑,窗外修竹淡石,斋前一株百年茶花,春来时节,茶花怒放,花团锦簇,一片烂漫。从闲研斋向北便是数雨斋,也是一楹小筑,斋前有海棠,窗前有芭蕉。江南梅雨季节,雨打芭蕉,淅淅沥沥,别有一番诗意,故日“数雨斋”。

出数雨斋往北行,便是屏山堂了。此堂东向,宽三楹,因堂前有湖石假山似屏风而得名。假山高3米,石质坚实润泽,形状盘曲峭拔,凛凛而有深山幽谷之气象。

从屏山堂再往北,便是凝霞阁。阁宽三楹,四周建有回廊。阁前庭院宽敞,时见湖石点缀,植有松树和桂树,浓荫铺地,显得格外幽静。从凝霞阁往东南可达环翠轩。此轩南向三楹,为沈氏园景物。轩前有古井一口。井口砌有六角形石栏圈,圈上镌有正楷阳文“义井”两字。

从环翠轩向北,经过觅句廊,即到了清镜塘景区。这里亭榭、林木、花径、溪塘、山丘、护岸曲折布置,交相影映,具有浓郁的村野气息,与建筑紧凑的凝霞阁景区开成强烈的反差,一疏一密,各得其趣。

清镜塘景区为金氏园的遗址,中央的清镜塘面积有4亩多,中置一绿岛,从岛上向岸架桥四座,日观荷桥、绿荫桥、听松桥、清境桥。塘北面为南向三楹的三隐堂,宽敞明亮。堂东侧有一楹西向的柳云居,周边柳树成荫;堂西侧为一楹西向的秋水轩,临水亭亭而立;堂前遍植桂花、牡丹、杜鹃、海棠、腊梅,一年四季,花开不断,繁花似锦。

清镜塘西部有一土山,日“青松岭”,山上遍植松树,有岁寒亭,亭内有一方形石台,四周栽种松竹梅“岁寒三友”。从岁寒亭往南,青松岭西南坡有黄石叠成的假山一座,高6.2米,高峻雄伟,山巅挂一飞瀑,山下有一湾溪流,瀑流飞花溅玉,溪流淙淙。

从青松岭往南行,经过补亭,便到了桃花潭景区。这里是龚氏园遗址,各种建筑以桃花潭为中心布置。从花径往东南行,有南向的一楹小轩,名日“延绿轩”。轩之周围植有青松、翠竹、梅花和芭蕉,怡红快绿,别有情趣。

出延绿轩经曲廊就到了碧梧轩,“碧梧”之名取自杜甫的诗句“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此轩南向,宽三楹,卷棚式歇山顶,外观肃穆古朴,内里装饰富丽精雅。

同类推荐
  • 现代城市管理机制创新实证研究

    现代城市管理机制创新实证研究

    本书旨在对宜昌城市管理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宜昌城市管理的理念与特色、、宜昌城市管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宜昌城市管理的模式、宜昌城市管理的成效与不足、宜昌城市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希望通过上述问题的考察和研究,梳理经验,发现不足,以此丰富现代城市管理的理论。
  • 中国古代园林人物研究

    中国古代园林人物研究

    古典园林是中国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方面的著作已有多部,角度不一,成果各异。本书则选择了中国古代园林人物的角度,以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园林人物为纲,对其园林实践、园林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研究与理论提升。
  • 天水古民居

    天水古民居

    古城是古民居的载体。天水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建城历史久远、独具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距今约3800。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天水先民已经开始了原始居住活动。约在公元前1100年前,天水地域即出现了先秦西垂邑。西垂即后来的西犬丘,汉西县故址,今秦州区东南一带。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秦州,七年复置,并将秦州州治及天水郡治俱由冀城(今甘肃甘谷县)迁至今天水城区的上郵城,从此开始,上郵城即今天水城区一直作为州、郡治所而成为陇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热门推荐
  • 追随阳光的目光

    追随阳光的目光

    世人皆说,时间可以抹去一切,空间可以分割一切。实力逆天的两人本无联系,全靠一条虚浮的红线牵引着。十六岁的少女与十九岁的少年仿佛被一道墙分开,次次擦肩而过。仙界的月老白了头,神界的爱神丧失了一半神力,此方天道的面色变化莫测,无一不期盼着两位大人可以走到一起。第一次见面,女孩儿提着一个壮汉,在少年面前经过,开口便是警告……第二次见面,女孩儿被包围,身影飞快,几乎瞬间,场上只有女孩儿挺立的身影。少年想要上前的脚顿住……(紧接上部展开,熟悉的人物,新的故事,敬请期待。)
  • 迟暮青青春可歌

    迟暮青青春可歌

    你是否相信有这样一种爱情你是否相信人生有这样一段奇缘我穿越时间的长河来到你身边只愿我们的青春都还未迟暮在青青绿荫中仍然可歌
  • 前世今生——冷妃偏爱你

    前世今生——冷妃偏爱你

    她,冷酷无情,杀人如麻,杀手界的头号强者,却从不知情为何物,唯独宠爱离散多年的弟弟,在归隐前夕的最后一次任务中,竟碰见七星连珠和弟弟离奇穿越。一个架空的朝代。。她,空有一副倾城之貌,却是不学无术,唯唯诺诺,任人随意欺辱的相府嫡亲大小姐,在庶女的陷害下,杀手的追踪中跳落悬崖。。她和她竟是同一副容颜,一朝穿越,她成了她,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意外,不管怎样,落凰归来定会光芒四射,保护自家弟依旧是唯一宗旨。可是为何?不近女色高深莫测的他,心性凉薄唯独对她温柔的他,嗜血冷漠一国之君的他,,,独独偏爱她呢?在一次次的放逐与纠缠中,究竟是迷了谁人的眼,失了谁人的心。当前世的记忆苏醒,他们该如何抉择呢?
  • 美颜计

    美颜计

    上辈子她丑得人神共愤也就罢了,遭遇失业失恋她也接受了,为了得到一张美丽的容颜,姐豁出去了……可是她到底是走了什么霉运,居然让她遇到所谓的整容医辽事故。重生归来,她依然顶着一张丑颜,或许是被她的爱美之心感动,随着重生附赠美颜系统。有了美颜系统就能变美吗?哪有那么容易,话说要想变美,得与男子那啥啥方行,可世上两条腿的男人那么多……
  • 来自黑色星空的契约

    来自黑色星空的契约

    少年在一片全新的世界苏醒。在这个世界里,梦魇种、魔法、还有不知名的武器和工具,一切都是如此的陌生。当然,陌生的包括他自己。“我丢哦,我只不过想活下去怎么这么难啊啊啊。”面对未来无尽的追查和无处不在的危险(各种意义上的),成为宿主的他也是坚强(?)的挣扎着去活着。可是在他不知道的地方,他的一举一动都在被观察着。
  • 鹿从今夜白

    鹿从今夜白

    一觉醒来变成了鹿,鹿白表示她该勾引个王爷世家公子什么的来玩玩,也不枉这一场穿越。“我们的中间亘着一条河,河上无舟,河下有鳄,你我若想相拥,必须淌河而过,我只怕,到那时,再无力气抬手”“无妨,阿白只须备好衣物,待我披坚而淌,你只用帮人家换衣服就好了嘛…”乔迁局长一脸娇羞。鹿白:“……”你让我文艺一次好吗!。。。简单来说这是一个普通女子来到另一个时空变成白鹿与他人相爱最后产生误会一气之下入到男人身体中的故事。
  • 逆天之誓

    逆天之誓

    神!你们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势不可挡!神族统治渐渐恶劣,最严重的受害者人类,发起反抗,无疑以失败告终,首领死亡后在地狱控制一冥族大将,集结冥族,再次发动抗争……
  • 逼婚成宠:傅少,请克制!

    逼婚成宠:傅少,请克制!

    结婚前夕,未婚夫和亲妹妹滚床单,她怒火攻心在酒吧睡了个上等货。等等,这货居然有病?去医院检查,发现他居然是妇科妙手?!当场让她脱裤裤?抵死不从!她被亲妹妹暗算,被前男友纠缠,被逼得走投无路。他从天而降,一次次将她捞出水火。“大叔,我说过不用你负责的。”“你是我结婚证上的太太,不得不负责。”没去民政局没拍结婚照,就这样莫名其妙被戳在了某人的结婚证上?!这是什么鬼!傅少我要离婚!喂,大叔,说话就说话,干啥脱衣服!傅少请你克制一下!
  • 止步于遥远的你

    止步于遥远的你

    有些人生于终点,而总有些人得抬头面对千万般丑陋的嘴脸是非都没办法站在他们的起点;而这些东西有些人凭借努力就有可能获取,而有些东西却是永远的遥远而不可及的,比如……一个人的,,感情!
  • 宇宙的边缘世界

    宇宙的边缘世界

    仰望璀璨的星空,你一定有过探秘浩瀚宇宙的梦想,并不止一次地思考和梦想未来的科学文明。学渣原晧宸,经历了一次有“预谋”的奇遇,拥有了逆袭成为顶尖科学家的实力。凭借着执着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他从此踏上了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揭开地球生命诞生的谜团,追随超级外星文明的脚步,层层揭开宇宙真相,最终探索宇宙本源的奥秘。故事的发展上启两千年前的古代中国,下延至数千年后的未来畅想。独特的线索贯穿起一个个发生在不同时代的精彩故事。从过去到将来,从地球到火星,从太阳系到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从穿越银河到探索宇宙边缘,遭遇困境的人类文明在浩渺星海中苦苦求生......书友交流群:529839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