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32600000011

第11章 岭南秀色(粤、闽、海南、台湾民俗文化圈)(1)

·“功夫茶’’——闲情逸致的休闲习俗

喝“功夫茶”的习俗,大约源于广东潮州、汕头和福建漳州、泉州等地,其喝茶之讲究、茶具之精美,喝茶人的闲情逸致,在中国真说得 上是数一数二,这是中国“茶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在潮汕、漳泉地 区,饮功夫茶多为闲情之举,在当地也是交往待客的第一道礼节。

关于“功夫茶”的得名。说法并不统一:一说源于茶名,谓乡人食茶,以武夷小种为主,栋焙次之,工夫、中芽又次之,安溪为下;另一说认为功夫茶因茶具精巧,功夫独到而得名。概括一下,功夫茶的“功夫”,一指技艺,二指时间,三指感觉。种茶制茶得下功夫,泡茶冲茶要好功夫,品茶饮茶得有闲工夫。好功夫与闲工夫的结合,才是真正的功夫茶。

“功夫茶”首先讲究茶具。大如蜜柑、小似橘子的茶壶(潮洲人俗称“冲罐”、“苏罐”),以紫砂泥壶为正宗,有一人用、二人用和三人以上用的区分。书房里独饮,用一人壶;夫妇或兄弟对饮,用二人壶;客厅招待朋友,用三人壶。三人壶每次冲出茶汤不多不少正好三杯。如果客人多,也可换用大壶。但更多的时候是三人为一批,各轮一巡。品茶的杯,以白瓷薄胎杯为常见,底平口阔,薄似蝉翼,洁白如玉,所谓“不薄不能起香,不洁不能衬色”。原来,功夫茶越烫越易出香,杯子薄一烫就升温,这也是冲功夫茶为什么每巡均要用滚烫的开水浇杯的缘故。功夫茶中的极品,汤色浅,透明度高,只有洁白如玉的杯子方能欣赏其高雅的汤色。壶求紫砂而杯用白瓷,此为功夫茶具一绝。

“功夫茶”的冲泡方式也别具一格。明代许次纾所著《茶疏》曰:“精茗蕴番,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茶之为饮,水最为重,直接影响茶汤的色、香、味。功夫茶所用的水,以泉水为佳,井水次之,其它为下。所用茶叶,以乌龙茶最宜。泡制时先用开水烫壶烫杯,再放茶叶于壶中,尔后用开水冲茶。冲时要掌握“高冲”、“低洒”、“括沫”、“淋盖”、“烧杯热盖”、“澄清”等环节和要领,泡好后方可饮用。饮时还要将四个小茶盅排成方形,杯口相接,略等片刻,提壶转圈注入四个小茶盅中,以保证茶汤浓度一致,这一方法俗称“关公巡城”。淋到最后一点精华时,还要轮流滴注,俗称“韩信点兵”。饮用时,先敬客人和尊长,其他人则待下一轮再喝。一壶茶泡上三至四轮后,再加茶叶,至茶叶满壶为止。循环往复,半日不止,真可谓“壶中日月长”矣。

功夫茶喝惯了容易上瘾。功夫茶的特点是闻起来香,喝下去苦,回过头甘。苦尽甘来,涩后回爽,有曲径通幽、豁然开朗的妙处。因其回甘而有生津止渴之效果,又因其喉底的清爽,忍不住又勾起再喝一杯的欲望。梁实秋先生曾经评价功夫茶:“喝功夫茶如嚼橄榄,舌根微涩,数巡之后,好像是越喝越渴,欲罢不能。”·

“柴头”、“蜡烛” ——武夷山的民间集会

福建的武夷山市是一个风光如画的城市。这座城市除了旅游业兴旺以外,每年还依照传统有两次盛大的贸易交流大会,它们分别是农历二月初六的“柴头会”和二月二十一日的“蜡烛会”。

柴头会俗称柴棍会。每到会期,当地的农民便带着毛竹、竹叉、凉杆、苗木、家具、农具、耕牛和各种草药等专项物资,汇集到武夷山市进行交流,称得上是规模盛大的集市贸易。来赶柴头会的人,大多是武夷山市附近十几个乡镇的人。此外,邻近县市如邵武、建阳、浦城及江西沿山、上饶、广丰的不少农民也纷纷前来参与交易。每次参加贸易活动的人数可达三四万人。众商家更是积极组织货源利用大会期间进行展销,所以每次柴头会都是盛况空前,热闹非常。

柴头会的起因,有人说是为了纪念清同治五年(1866年)的斋教起义,也有人说是纪念清咸丰三年(1851年)的抗税斗争。传说这两次斗争农民用竹叉、锄头作武器,打进城里,大灭了统治者的威风。此后每逢二月初六,武夷山市附近十几个乡镇的农民就扛着竹木、农具进城,进行物资交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的柴头会。

蜡烛会也是武夷山市的一次大型物资交流会。每逢农历二月二十一日的蜡烛会,武夷山市里又是人山人海。人们牵着耕牛,扛着各种农具、家俱和竹制品到市里进行交流。商业部门也不失时机利用会期销售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贸易活动空前活跃。

关于蜡烛会的起因,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个叫扣冰的和尚。扣冰和尚是唐代人,出生于武夷山关屯,10岁削发出家。他曾因堵住苏河缺口立过大功,受到朝廷表彰,因而也得到武夷山民众的敬重。扣冰圆寂后,人们将他的肉身供奉在瑞岩寺,每年二月二十一日开始,人们举行为期6天的纪念活动。供奉活动的最后,人们把扣冰和尚的肉身抬到城里,此时城里要家家燃烛,户户跪拜。次日人们还要满街张灯结彩,沐浴斋戒,再由善男信女们抬护扣冰和尚肉身“游佛”,过后还要放水灯送佛归寺。这一宗教活动热闹异常,人们在看热闹的同时也顺便进行集市交易。

·土楼、围屋——福建客家的传统民居

福建永定和南靖两县是客家人的聚居地。进入这两个县境内,可以看到数以千计的土楼拔地而起,这就是福建客家人传统的民居——土楼。这些客家土楼,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它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土楼的外形主要以圆形、方形最为普遍,它们像“地下长出的蘑菇”或“天上掉下的飞碟”,坐落在绿树掩映的山脚下,小溪边,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土楼采用生土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再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糅合、舂压、夯筑而成。土楼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居室。土楼造型巨大,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最普通的圆楼,一般直径50多米,三四层高,里面有百余间住房,可居住三四十户,二三百人。而较大的土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里面有四五百间房,可住七八百人。最令人瞩目和惊叹的是书洋乡田螺坑的一座土楼群。只见四座圆楼围拱在一座方形土楼四周,像四颗珍珠紧挨着母体,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艺术,整体严谨,气度不凡。

永定土楼一般只设一个大门,所有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同居一楼。土楼里面既有天井、厅堂、浴室、谷仓、水井,又有学校、诊所和舞台,再加上各种绘画、雕刻等里里外外的装饰点缀,使整个土楼把建筑艺术和文化氛围结合得完美无缺,天衣无缝。土楼墙壁较厚,既防震、防潮、防盗,又起着保温隔热的作用,冬暖夏凉。难怪土楼中的居民在那里居住多少代也不愿离开。

土楼的建造史可追溯到晋唐时期,那时中原战乱,汉人南进。这些后来的所谓“客家人”辗转到了福建山区,那里交通不便,建筑材料缺乏,还时有盗匪抢劫。为了安全和日后的生活,一个或几个客家人家族便联合起来,用当地的粘土、细砂、石灰、竹片、木条等现成材料,精心设计,用勤劳的双手建成既能居住又具有防御功能的土楼。这种建筑的墙筑脚,夯土和木工的完美结合,处处渗透着客家人的聪明才智和文化涵养,但在外人看来却是不可思议和神秘莫测的建筑。

同属客家人,广东梅州地区的围屋也非常有特色。围屋布局严谨,讲究主次对称。外观庄重典雅,富丽堂皇。围屋有殿堂式和围龙式(也作围垅式)两种。最典型的殿堂式围屋是“二堂二横”式。进入大门,沿中轴线依次是下厅堂、天井、上厅堂和后室。上厅堂左右两条巷道,分别穿过南北侧厅,通向左右横屋。就这样,借助厅堂和房间的外墙,把楼上楼下四十多个房间和厅堂、天井、廊道都围在一起。围屋的布局合理,美观实用,整个家族共住一起生活,真是再适宜不过了。

围龙屋大都是殿堂式围屋的扩展。当子孙成人需要扩建房屋时,如果围屋后面地势开阔,有扩展的余地,客家人便从左右厢房接着往上厅堂的后面建造半环形的围屋。典型的有“三堂四横三围”模式,其气势壮观,如游龙围护厅堂,故称围龙屋。龙在过去是中华民族的图腾,现在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客家人的围龙屋恰恰体现了中华民族崇龙的文化传统。

惠安女无论冬夏,总是把头包紧,露出肚皮,裤子宽大,所以被人称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在泉州街头,看到惠安女风姿绰约地与自己擦肩而过,立时会感到一股强烈的南国风韵扑面而来。

进入现代的惠安女,她们的服饰比过去有了不少变化。一般来说,她们头戴黄色竹斗笠和花头巾,斗笠涂上黄漆,具有防日晒、防雨淋的作用。花头巾为四方形,一般是白底、绿或蓝色小花,或是绿或蓝底小白花,折成三角形包系头上,有避风沙、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等作用。

现代惠安女身穿的“节约衫”,比过去的“接袖衫”和“缀做衫”更富有装饰性,即减去过去繁杂的拼接工艺,胸围、袖管收缩紧贴着胸部和手臂,充分衬托出妇女身上的曲线;衣袖长仅至小臂的一半,袖口滚接二环节,一环为黄或金黄色,一环花布;衣长仅至脐位,衣沿是大幅度的椭圆形,向外弯展至袖拢,使腰间五彩塑料丝裤带和银裤链显耀示人,又可避免劳动时弄脏衣沿衣袖。布色在冬春季多蓝、黑色,夏季多苹果绿、白底柳条线或两色套装。妇女婚装则用全套黑色丝绸衣服。

凡四五十岁以上的惠安女多穿汉装“旷(宽)裤”,年轻妇女多穿西装裤,用黑色线布或尼龙布制成。裤式腰围小、臀围大,裤虽狭小,却既美观又便于劳动。此外,年长的惠安女还有在门牙两侧各镶一颗金牙做装饰的习俗,现已不再盛行。

·“讴莎瑶” ——瑶族窗前求爱的风俗

在崇山峻岭的粤北地区,勤劳勇敢的瑶族人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仅在粤北连南瑶族自治县,就有八排二十四冲瑶族同胞,俗称“八排瑶”。这里的瑶族聚居区民风古朴,瑶族同胞热情好客,而且能歌善舞,似乎天生熟谙音律。唱歌跳舞在他们的民俗活动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敬神祭祖、过节庆祝,都免不了高歌一曲。不仅如此,唱歌在瑶族人的婚恋中还起着 不可或缺的作用。人们在每天劳动之余,除了唱歌作乐外,小伙子还会急不可耐地跑到姑娘窗前 唱歌求爱,瑶语称之为“讴莎瑶”。

瑶族姑娘生下来叫莎妹,因此人们把瑶 族姑娘统称为“莎瑶妹”,男青年讴歌恋爱也 就被称为“讴莎瑶”。

“讴莎瑶”的过程可以说充满了绵绵情意与浪漫情调。如果某位瑶族小伙子有了自己中意的姑娘,他就会每天晚上来到自己心爱的姑娘窗前,用歌声向姑娘倾诉爱情。若姑娘对他也有意,则会用歌声作答,吐露心扉。随着歌声的交流,二人的情意也会加深,姑娘又会从屋里递出小板凳,让小伙子坐下,细唱家常,表露衷曲,直至深夜。两人越唱越亲,到一定火候,姑娘就会走出家门与小伙子相会。小伙子也乘机向姑娘送上一副精致的耳环或一只漂亮的银簪。接过意中人的爱情信物后,姑娘也会把自己心爱的手帕送给小伙子,以示定情。

经过这般窗前月下的浪漫时光,若小伙 子对姑娘从心里满意,便会告知父母,由他们请人到女方家说媒。虽说是在边远山区,双方父母绝不会以门第、贫富为理由出面阻拦,而是会尊重儿女的意愿,让有情人终成眷属。当然,在“讴莎瑶”过程中,也有一厢情愿、而最终未成功的。如果姑娘对前来求婚的小伙子不中意,就会用歌声婉言拒绝,劝小伙子另找理想的伴侣。为了解决小伙子夜里赶山路的问题,姑娘还会送他一支松明火把,让他照路回家,真可谓“婚嫁不成情意在”。

·膜拜“泗州佛” ——闽台地区的爱神崇拜

中国的台湾有一位掌管爱情的神,这就是“泗州佛”。在台湾各地榕树下的凉亭内常设有小神龛,神龛中便供奉着掌管青年男女爱情的“泗州佛”。岛上热恋中的男女无不对“泗州佛”顶礼膜拜,因为他们相信“泗州佛”会保佑他们爱情永恒,使青年男女永远忠于自己的恋人,忠贞不二。

闽台民间的泗州佛崇拜,来源于泉州地方的一则传说:宋朝时,泉州洛阳江江面宽阔,水流湍急,时常将过往小船吞没。当时蔡襄任泉州太守,决定在江上建桥,但因河水太过湍急,无法垒成桥基。无奈之下,蔡襄只得设坛,祈求天上神灵相助。蔡襄为民救急解困的精神,感动了南海观世音菩萨,决定助蔡襄一臂之力。有一天,洛阳江上划来一叶轻舟,船头上坐着一位美丽的女子,划船的老翁对岸上的人说:“谁能用钱掷中我的女儿,就把她许配给谁。”岸上行人听了老翁的话,便争先恐后地掏出钱币,向姑娘掷去。但雨点般钱币扔来,却连姑娘的衣角都碰不上。渐渐地,钱越积越多,桥墩也随着钱增多而不断增高。就在这时候,来了位泗州商人,他抛出一把银子,其中一枚刚好落在姑娘的发问。老翁只好将船靠岸,与泗州商人一同进凉亭商议婚事。谁知泗州商人一坐下便起不来了。原来,姑娘是观音菩萨的化身,而泗州商人是泗州佛的化身,观音菩萨的好事被泗州佛搅混了,便罚他呆在凉亭里不准出来。

此后,人们便建了许多凉亭,供奉这位为爱情所驱的泗州佛。泉州的洛阳桥和安平桥中都有泗州亭,供奉泗州佛。台湾地区盛产榕树,树阴的凉亭内常常设有小神龛,供奉着泅州佛。传说恋爱中的男女如果有谁移情别恋,只要在泅州佛的脑后挖点泥撒在对方身上,对方立刻就会回心转意。不管这一传说是真是假,岛上的青年男女却一直是把“泗州佛”奉为爱神,崇拜有加,笃信不已。

经过一定时间的热恋,男女双方终于进入谈婚论嫁阶段,虽然有许多台湾地区青年采用现代式婚礼,但岛上的传统婚俗更是热闹非凡。新娘入洞房前要踩瓦,意为破邪;接着要跨火炉,表示生活红红火火;然后新郎新娘拜天地,拜祖先,拜高堂,夫妻互拜,此后才被送入洞房。入洞房后新郎新娘要吃“新娘圆”,喝“合卺杯”,至此典礼告成。接下来的闹新房将使婚礼进入高潮。当然,一对新人也不会忘记“爱神”的庇佑,他们会不时地向别人宣扬“爱神”的功德,要不然“泗州佛”的香火怎么总是那么盛呢?

·祭拜床脚婆 ——广东潮油的成丁礼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孩子从婴儿长大成人(一般指十五六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因此许多地区盛行成年礼或成丁礼,形成了一种地域风俗。如广东潮汕地区,儿童不论男女,凡年满15岁,都要举行成年礼,这种仪式叫“出花园”。

在潮汕地区,每当婴儿出生,父母都要为他(她)供上一个香炉,作为“床脚婆”神位。以后逢年过节或小孩有了三灾六难,都要祭拜“床脚婆”,请她保佑平安。传说农历七月七日,是床脚婆的生日,所以到那天更要隆重祭拜。孩子的父母在那天要准备猪肉、鸡、鱼及各种供品,摆满自己的睡床,除新生婴儿外,孩子也必须虔诚跪拜。拜毕,把香炉置于父母的睡床下,“床脚婆”即由此得名。

同类推荐
  •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名家看定南

    中国名家看定南

    《中国名家看定南》一书付梓,既是对定南改革发展的回顾,也是定南人民感谢伟大的党、讴歌伟大时代的另一种表达,更激励着我们在奋进的历程中以务实铸就辉煌,以豪迈续写新篇,定南的发展步伐也定将因有名家们的印迹而更加深远、更加铿锵激越。
  • 中华文化常识全典

    中华文化常识全典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去传承。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渗进了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根植在自古至今的万物中。它们用其坚韧的存在,证明着文化特有的价值,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 中华文明之旅·第三卷

    中华文明之旅·第三卷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中华文明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巨匠和英雄豪杰。
  •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本书从人类与美术的起源始笔,以介绍西方美术数千年发展史中的三次高峰为重点,连成一条脉络清晰、起伏不断的中轴线,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这三次高峰时期的整体美术面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高峰间歇期的中世纪,十七、十八世纪以及苏联和美国的美术,也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述。本书专列现代派美术一章,全方位地探讨了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
热门推荐
  • 带着系统去轮回

    带着系统去轮回

    创世神,轮回万世,体验人间冷暖,这一世轮回之身携带系统轮回。这一世的身份竟是一位天尊分身?数万年前神魔大战,打的天崩地裂,日月浮沉,轮回天尊为了保护家园与千万神魔一战后陨落,陨落后轮回之体化为九道分身,分身互相吞噬,活到最后的就是轮回天尊,却不想有一位分身竟是创世神转世之身。
  • 懒人的修真法则

    懒人的修真法则

    【起点女生网一组B班签约作品】不想挣钱,因为懒不想修炼,因为懒不想成仙,因为懒在这个修真像家常便饭的幻界我只想做个小懒虫只要开开心心的就好……不过,想欺负我的家人懒虫也会变成懒龙欺负回去的嘿嘿
  • 爱上林黛玉

    爱上林黛玉

    他不是在应聘演员嘛,怎么就穿了?石头还能说话!原来是那贾宝玉,让他代替活下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就算他喜欢看《红楼梦》,也没必要把他送来当宝哥哥啊!要是改变了名著,那可不能怪他啊!
  • 大军头

    大军头

    海外岛屿发现新矿石,武器发生革命,大时代悄无声息的到来。陆中元自小就是贫穷小镇上的乞丐流氓,脾气暴躁,性格偏激,惹上权贵,出逃至罪恶城邦。怀揣着出人头地的梦,削尖脑袋在等级森严的混乱之地向上攀爬……
  • 女配逆袭:系统在手,男主我有

    女配逆袭:系统在手,男主我有

    新一代女配,扮得了萝莉,玩得起御姐,装得了小白,演得起女王;扳得倒黑莲花,斗得过玛丽苏;拐得跑男主,劫得走男配;既要可爱迷糊天然呆,又要活泼调皮自然萌。某洛双手环胸,狡黠一笑:“系统在手,天下我有。”
  • 后青春期之恋

    后青春期之恋

    人们常常询问爱是什么。却很少询问什么不是爱。爱情是世界上最高贵的情感。只有爱情,深度的亲密关系,两个个体之间灵魂的互动,才能激活人自身最残缺、最无邪的一面,让人自我完善。爱是关于觉悟与勇气的。没有觉悟与勇气不会有真正的爱情。林宇对西西一见钟情,但却没有激情,而是对安稳生活的向往。林宇和西西都是双性恋,但西西对林宇并无爱意,而是把他当朋友......很快,林宇也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真的爱西西。林宇偶然认识跨国公司的艾淇,表面阳光快乐的艾淇却患有情感依赖症,林宇成为她的”心理导师“,两人开始一段似是而非的恋情。......
  • 情深至此

    情深至此

    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不被现实捉弄,便要在现实活出一番精彩。曾经得过且过的《AILUO》成员,在新势力的入侵下焕发新的生机。作为一名编者,一位文艺工作者,新闻媒体人,理应发出社会的声音,窥探社会中的情感真谛。寻找散落各处的故事,演绎真情,这里四处有爱,细微之处,被被人留意,然而,我们身处其中,并深受触动。因为情深,所以铭记,因为情至,所以不忘,人人至此,情深不忘,情深至此。《AILUO》等你!
  • 十方圣魔

    十方圣魔

    何为圣魔,前一刻,是普度苍生的佛陀,下一刻,我为灭世之修罗。少年公子,偶得仙缘踏入仙门,为求大自在,化身成魔,独求大洒脱,仙魔皆不容我,我为圣魔,超脱一切,永镇十方。
  • 长空恨

    长空恨

    万兽古陆,圣兽之域;星界八方,圣帝之土;三大古族,势力之巅;浩瀚星空,人才济济。???万剑山巅,血剑朝天,裂苍穹;???音韵妙地,仙音掌笛,惑心神;???魔情之殿,帝魂齐桀,动九幽;???影幻神宫,虚实无辨,扭乾坤。????……???魂谷禁地,一珠浮沉,噬万魂;????无尽雷渊,八十一雷,汇一体;?????天地不容,道灭神珠,化五行。???破碎的大陆,被帝血浸染,被敌魂劫灭,萧瑟之中,谁与存亡?
  • 丑女的傻夫

    丑女的傻夫

    她,文武双全,身手不凡;他,聪慧过人,天之骄子。一场意外,风云骤变……“听说了吗?今天可是莫家丑女与傻子七皇子大婚的日子啊!”“真的假的?这两人之前不是还说不合吗?走,看看去这么一出好戏不看那就太可惜了!”傻子与丑女,究竟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