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11600000649

第649章 公然发难

京城之中出了这样的惊天大案,朝野上下尽皆震惊,有着数十万大军拱卫的京城中,竟然会有人公然夜闯民宅,坐下几十条人命的案子,这事让负责京城治安之责的开封府脸上无光。

更加让开封府尹恐慌的是,这宅子竟然是枢密副使夏竦的私宅,出事当天夏竦的独女便在宅中,幸亏此女聪明,感觉不对便砸开后门逃了出去,直到官兵赶到,才敢从躲藏之处出来。

夏竦的愤怒无以复加,事情摆明了是苏锦所为,夏思菱那一套说法夏竦压根就不信,所有的人都杀了就留下夏思菱一命,这不是苏锦是谁?强盗入户这么多身负武艺的护院都逃不掉,夏思菱一个弱女子又怎么能逃掉?

夏竦百般的哄骗夏思菱说出真相,可是夏思菱一口咬定是一伙蒙面歹徒进了宅子,自己在几名护院的拼死掩护下才逃了出来,左近的几家住户也说,确实是一伙蒙面歹徒,凶悍之极;还有人说,其中一个歹徒居然能像狸猫一样在房脊上奔行自如如履平地,说的神乎其神;气的夏竦命人将这名百姓暴打一顿,差点便治他蛊惑愚弄之罪。

虽然如此,夏竦对苏锦的实力有了全新的认识,玉璋楼中的人手实力夏竦最清楚,几位目击者都说,只有六七个人进了玉璋楼,也就是说以这六七个人的实力,便将这二十多名护院统统杀了个干净,有些匪夷所思。

夏竦想过暗地里进行反报复,但他想,苏锦既然敢如此嚣张,必然也做好了防备,稍有不慎手脚不干净的话,反倒会被反咬一口,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查到苏锦头上,若是能弄些证据证明苏锦是幕后指使,柳宾华和玉璋楼两件案子便一起了结了。

夏竦亲自参与勘验现场,他发现十多个人的伤势很是奇怪,像是被雨点般的暗器打中头脸,满脸的铁砂,看的头皮都发麻,这到底是什么怪兵器,让人摸不着头脑。

开封府的仵作经验丰富,当即断定是火器所为,唯有强力火器,用火药催发铁砂,才能将人伤成这样,于是矛头直指兵部的神火营。

神火营的秦指挥面临夏竦的询问不敢隐瞒,直接便将赵德海和方成忠两位前来购买火器的事情说了出来。

应天府权知是新近从河东转运副使调任的干练之臣文彦博,此人行事素有计谋,他发现夏竦好像有意将这桩大案往私自购买神火营火器的苏锦和富弼头上引,这让他有些坐立不安。

说老实话,就算案子中有火器,那也不能代表便是私下购买了火器的苏锦和富弼所为,民间早有火药流传,各地的花炮作坊多如牛毛,谁都能轻易的制作出简易的火器来。

况且指望着这样的火器杀人,简直是笑话,神火营的竹筒突火枪在朝中早已被引为笑谈,火药填的多了炸伤自家士兵,填的少了,只能催发十几颗铁砂,而且不能及远,说句夸张的话,连只鸡都打不死,更何况是杀人了。

查勘所得的证据表明,就算是火器,这也绝非神火营的火器所能造成的伤害,这种火器打出来的铁砂密密麻麻数以千计,目前虽不明白是从多远出射出的,但是可以想象,这么多的铁砂要打入肉中,这需要灌装大量的火药,而神火营的火器根本不能满足这一点。

鉴于此文彦博决定赶紧将此事上奏皇上,夏竦若是一门心思的将这桩大案往苏锦等人头上安,会引起轩然大波,若是出了漏子,自己也脱不了干系。

于是在夏竦召见赵方两人询问的时候,文彦博赶忙将此事分别知会宰相吕夷简和三司使晏殊,文彦博认为,这两人还是能掌控住局面的,若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人发话要严查到底,那以后出了事可就跟自己无干了。

吕夷简相当的诧异,他不知道夏竦这么做的理由何在?要说苏锦确实让吕夷简很不满,而且包括杜衍在内的一批人都对这小子不待见,但真实的原因是因为这小子跟晏殊走的很近,隐隐成为晏殊夺取相位的重要助力,打击苏锦其实是打击晏殊而已;吕夷简和杜衍所用的手段也不过是从差事中挑刺,或者是像上回宋辽谈判那样,送给他个烫手的差事等着他犯错,然后才抓住小辫子不放。

像夏竦这样大张旗鼓的通过现场的火器便往苏锦等人头上查,显然是不合适的,这会惹恼了晏殊。

任谁都知道,苏锦跟夏竦连面都没见过,又怎会蠢得去夏竦的别院杀人,而且杀的都是无关紧要的护院。

如吕夷简所料,晏殊怒了;在晏殊看来,苏锦跟夏竦毫无交集,夏竦这么做定然是有人指使,说是查案查到苏锦头上,但其目标明显便是针对自己而来,饶是晏殊好脾气,这回也忍不住了。三月初十早朝。

群臣行礼已毕,晏殊还没等赵祯的屁股坐稳,便第一个出列上奏道:“臣晏殊奏请圣上得知,昨日京中大案在查,但枢密副使夏大人行事不当,越俎代庖干涉开封府查案不提,单是这种查案针对的方向便是大谬特缪,竟将苏锦富弼等人为了震慑辽使而设计购用神火营火器之事跟其私宅盗匪入侵杀人之事相联系,简直荒谬之极;若是像夏大人这般捕风捉影,岂非天下所有花炮作坊都有嫌疑?更何况是涉及朝廷命官。”

赵祯色变,问道:“怎么回事?查案怎么查到富弼苏锦的头上了,夏副使,你倒说说看。”

夏竦毫不示弱,辩称道:“启奏皇上,京中大案,虽是臣之私宅,但若不查清楚,便是京中一大隐忧,今日是我夏宅,明日便是吕宅、又或者是晏大人的宅第,更可能是皇家大内;且匪徒手握火器,威力惊人,臣以为无论如何要彻查此事;火药等物虽民间流传广泛,但真正懂得制造出这种火器的怕是寥寥无几,所以臣自然要从懂火器的神火营查起,没想到查出来苏锦富弼等人日前曾私自购买了神火营的废弃突火枪,故而臣便一直沿着这条线索追查,可不是像晏三司所言只是针对苏锦等人而已,臣是对事不对人。”

夏竦一番冠冕堂皇的话语倒也无懈可击,晏殊想反驳却无从驳起,。

赵祯皱眉道:“那夏爱卿查出什么来了?”

夏竦道:“昨夜臣问了奉苏锦之命购买火器的赵德海、方成忠两位马军副指挥,他们都说是苏锦下令购买的神火营火器,还说用了一部分,尚有一部分在苏锦手中……”

赵祯道:“然则你便据此判定苏锦跟你夏家大案有关联?”

夏竦想了想道:“起码是有嫌疑,剩余的火药火器为何不上缴?存在家中意欲何为?臣将继续追查下去。”

赵祯失笑道:“荒唐,有你这么推断的么?告诉你,朕的皇宫中也有火器,神火营的秦猛一年前便送了数枝火器给朕,让朕试试火器的威力,现在那火器还在朕的御书房中摆着,照你这么说,朕岂非也有嫌疑么?”

夏竦连忙跪倒在地道:“臣不敢,皇上何出此言,臣只是要查清案子罢了,可没有别的意思。”

赵祯温颜道:“起来吧,朕知道你是忧心京畿治安,但也不要捕风捉影,苏锦购火器之事朕是知道的,而且是苏锦自己掏钱买的神火营那堆破烂,事后朕有什么理由要他交还?况且你仅凭贼人用了火器便胡乱怀疑朝廷官员,这似有不妥吧;朕知道你没有什么私心,但你这举动确实会有害群臣之间的团结。”

夏竦眨眨眼道:“臣请求与当面问询苏锦,让他将此事说个清楚,既证其清白,也免得生了嫌隙,事情弄清楚岂不比遮遮掩掩好的多?”赵祯想了想道:“也好,但若事情弄清楚之后你便不要再插手此事,查案的事其实你不如开封府权知文彦博,日后还是让他们去查;你作为事主可以督促询问,但不得插手。”

夏竦点头道:“遵旨。”

赵祯摆手道:“传苏锦上朝来。”

内侍赶紧派人出宫去寻苏锦,都知道苏锦不可能在史馆带着,内侍直接便来到苏锦的得胜桥南的住所,可是苏锦压根不在宅中。

皇上来请,小穗儿等不敢怠慢,忙带着内侍出门找寻,跑了快半个时辰,才在相国寺后院的桃花园中找到正跟几位举子喝茶赏花的苏锦。

内侍说明情况之后,苏锦勃然大怒,一把将手中的茶盅摔在石桌上摔得粉碎,惊得在座的王安石等人目瞪口呆,苏锦二话不说拱手告辞,便跟着内侍往皇宫而去。

一路上,苏锦气愤难平,没想到夏竦竟然敢公然的怀疑自己,这是明目张胆的挑衅,自己和他一直只是在暗地里动手脚,之间的纠葛也从未放到台面上,自己下手虽狠辣了点,但到目前为止,双方只算是扯平而已;柳宾华虽被自己诱杀,柔娘何尝不仍旧处在昏迷之中一直没有苏醒,生死还未卜;夏竦先挑的事,自己不过反击的手段更为猛烈罢了。

今日苏锦实在是抹不开王安石的面子这才出来和刚刚经过解试的他们散散心,却不料这疯狗敢在朝堂上公然发难。苏锦暗下决心,今日绝不给他留半分情面。

同类推荐
  • 晚汉

    晚汉

    重生汉末,成为东平王刘苍之后。如今家道中落,寄人篱下,为世人所轻。宦官、外戚、党人三方角力,举国乌烟瘴气。皇帝卖官鬻爵,廉吏十难寻一,民不聊生,大乱将至。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大丈夫当激流勇进,效光武中兴汉室,揽大厦将倾……
  • 吉诺弯刀

    吉诺弯刀

    多方混战延续了数百年,人们渴望安定的生活,呼唤英雄重建太平。世家子弟崔景龙,从小道观学艺,成就闪电刀法、绝世将才。17岁返家走上仕途,但却不得重用,仅得500人马演练新军。但他就凭这500精锐新军、神出鬼没的疾风战法和精工制作的吉诺弯刀,创立了强大的汉军骑兵部队,横扫征战各方,并与青年明君刘申结成坚定的生死同盟,改革军政,注重民生,最后荡平各方,一统天下,建立新朝,还天下人以太平盛世。【本书承诺:作者写书收入,分毫不留,全捐母婴慈善,感谢大家的爱心订阅支持!】本书读者群:522375172莲池海会
  • 士志于道

    士志于道

    本书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视角和情怀,关注当下的经济热点和社会问题,交织着理性主义的冷静思考和关注天下未来的人文情怀。本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精神探究的角度阐述了制度经济学家的定位。后面五个部分讨论了中国改革、地方事件、国际关系、学者情谊、思想市场和土地制度等问题。
  • 唐阙

    唐阙

    “阙”者,“残”也。大唐煌煌之威,衰于安史,困于藩镇;宪宗皇帝说:“见贞观、开元故事,竦慕不能释卷。”于是奋起,欲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阙”者,“宫”也。永贞内禅,顺宗暴毙;宫门喋血,宰相横死;拜迎佛骨,潮州流放。欧阳修说:“及其晚节,信用非人,不终其业,而身罹不测之祸,则尤甚于德宗。”“阙”者,“缺”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遁去其一者,为“阙”。一个原本淹没于历史长河中无足轻重的人,因为烟霞道人的寻访,终出于尘世,走上历史舞台。话说那是元和二年冬天,武元衡赴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本书非穿越,只道历史悠悠,如花树横江,零落于水。偶有一籽不溺,或将另有森林。
  • 大唐潜龙

    大唐潜龙

    天宝十年。此时唐玄宗李隆基已步入暮年。此时大唐山地作战之王高仙芝,正剑指黑衣大食。此时南诏王阁罗凤野心勃勃,姚州暗流涌动。此时坐拥十万燕辽铁骑的安?山,正暗中窥视唐玄宗李隆基帝位和天下美女杨贵妃。这时,一名现代边防军人意外来到唐朝天宝十年,作为嗣邠王之子的李兴,他能做些什么?他又将如何运用现代知识来改变大唐帝国的未来命运。他从一个后世的平凡青年变成了一位智勇双全的传奇帝王。
热门推荐
  • 忠义英雄传

    忠义英雄传

    五代十国末,乱世之际,英雄纷争。周朝殿前使赵匡胤陈桥发动兵变,代周立宋。跟随赵匡胤征战十余载的少年将军李明泊,不附庸任何一派,对赵匡胤忠心耿耿,为皇帝赴汤蹈火,这些被心怀叵测的人所不容。公元976年,宋军进剿李煜的唐朝。这次南征,赵匡胤给李明泊一个秘密的任务--就是夺取李煜的漂亮国后。正是这次任务,给李明泊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赵光义、王继恩之流借此大作文章。诬陷李明泊不听从号令,违反军纪。曹彬之于赵匡胤征南大将,不明所以,火上浇油。李明泊被捕入狱,全家惨遭蒙难。李明泊究竟如何脱离这次浩劫。忠义、亲情、爱情;幸福、伤心、惊喜。看一代英雄男儿如何忠义两难。
  • 魔法贝儿

    魔法贝儿

    领主家的白痴女儿、却是非人般的魔法天才,实力强大到离谱偏偏遇到困难第一时间就躲到强者身后。一眨眼、身边竟然没有比自己强的人了,这可怎么办呢?
  • 我的剧本不正经

    我的剧本不正经

    嗯,接收任务,完成任务就能够变强,这不是很正常的吗?“叮!接收到独孤求败的任务,前往神雕世界寻找灵儿。”“等等,为什么独孤求败要去神雕世界寻找灵儿啊?”“独孤求败叫李逍遥,还有什么问题吗?宿主。”这个剧本怎么不正常啊啊啊!!明明别人的都是武侠,我的怎么就变成仙侠了。(脑洞大开的无限流,欢迎收藏)
  • 重生西游之天篷妖尊

    重生西游之天篷妖尊

    本书又名《妖尊II最强天篷》吾愿为妖,逍遥天地!重生了,朱天篷发现自己重生成了天蓬元帅,看着面前摆放着的天河水军大元帅大印,朱天篷表示压力山大。为了摆脱变成猪八戒的命运,朱天篷拿着一封推荐信前往斜月三星洞……至此如来的掌中佛国没有困住孙悟空,怜悯苍生的金蝉子成了酒肉和尚……整个西游被搅得天翻地覆,一件件洪荒秘史被逐渐揭露!PS:粉丝1群:438256650VIP粉丝群:300292198(舵主即以上可入群)
  • 吾命中缺汝

    吾命中缺汝

    (女强,男主在成长的路上)万众瞩目的她是众神榜上的第一冰帝,他是冷酷无情的冰皇,在一次意外他(她)们相遇了,在那之后他对她是死缠烂打,经过他的死缠烂打的一个月,她成功的爱上了他,但是好景不长,因为突如其来的灾难,他为了保护她,牺牲了自己的命,救了她,也因为那一次的灾难众神死的死伤的伤,之后被凡人称做了“众神黄昏”,因为他的离去,她每天都昏昏沉沉,不知不觉中她等了他一个上古时代,却依旧见不到她的轮回,可能因为孤独她在某天自杀了,在她离开人界之前说了句“来世我还等你”第二世她(他)们又相遇了,他们又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命运是否又在玩弄他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至尊主宰

    至尊主宰

    遂古问道,谁传道之?小千世界,吾为至尊,背负使命,凤氏觉醒。大千世界,主宰沉浮,神威浩荡,万寿齐鸣。
  • 龙舞戮尊

    龙舞戮尊

    三界之中,六道之内。神王,仙帝,人皇,魔尊,妖君主掌五方世界。五方世界混乱不断,却没人知道,他们争斗的真正原因,五界暗中交锋,世界风起云涌,一切明里暗中的动作经久不息。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危机不知何时已悄然降临。那神秘的所在,埋藏的是千万年的命运,种下这众生命运的,是千万年前的因果。命运的走向早已被相遇的巧合安排,直到,他的出现,他裹挟着些许希望,降临到了人间。“风萧萧兮易水寒,在下萧兮。”
  • 神奇异瞳者

    神奇异瞳者

    一个普通的技术员,遇见了不普通的她,看似平常的她,却有一种特殊的技能,可以看见常人看不见的东西。由于这件事情,他惹上了一系列麻烦——离奇的盗窃案,没有指纹,是何人作案?恐怖的杀人事件,又是谁在作祟?一切事情都指向同一个神秘组织——X这个神秘代号,有什么含义?关于她的身世背后,又有什么故事?一切即将揭晓!
  • 道教史

    道教史

    《道教史(精装典藏本)》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道教史(精装典藏本)》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