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52500000009

第9章 抗战之前湖南现代化的进展(5)

国民政府建立后,秉承孙中山“交通为实业之母”的遗教,加快交通运输业的建设。1928年10月23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设立铁道部,任命孙科为铁道部部长。1932年7月,国民政府公布了《铁道法》,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铁道法规,它规定:“凡关系全国交通之铁道,以中央政府经营为原则;其关系地方交通之铁道,地方政府得依公营铁路条例经营之。”“国营铁路由铁道部管辖,公营铁道或民营铁道由铁道部监督。”这部法规规范了铁路的修筑与管理,推动了铁路建设的发展。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国民政府开始修筑战略铁路。抗战前十年成为近代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湖南境内铁路建设的主要工程是粤汉路的贯通。该路于1933年动工修筑株韶段,最多时动用民工达18万人,克服了极大的困难,死亡了3400多人,于1936年4月全段完工。1935年8月,衡阳火车站落成。1936年8月1日,成立粤汉铁路管理处,局址设武昌徐家棚,至9月1日,粤汉铁路全线通车。这时期湘桂铁路、湘黔铁路也先后动工兴建,但因抗战的爆发,延误了工期。

3.航运业

湖南的航道以湘江、资水、沅江、澧水为主,都汇合于洞庭湖,通长江。在公路、铁路未修筑以前,湖南的交通主要靠内河航运,但因河道未经疏浚,航运往往受阻。1914年,长沙建立航线,分内港、沿海、近海、远洋4种,长沙至衡阳首次通航,为湖南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抗战前夕,湖南航运业得到一定的发展,航线增多,轮船达160艘,其中一部分是民营航运业。主要的航运公司有普济、楚利、湘鄂、长益、长潭、长津等10家,但它们的资金薄弱,载重量少。当时垄断湖南航运业的是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日本的日清公司以及本国的轮船招商局。湖南的航运业以长沙、衡阳、岳阳、怀化、常德为中心,其中又以长沙为全省的航运枢纽。长沙可达衡阳、岳阳、湘潭、常德、益阳、津市等地方。此外,湘、资、沅、澧等各河的支流也可通航,如衡阳附近的耒水、舂陵水、蒸水等航道,但航线都不长,载重量少,多为小船行驶。

过一时期湖南的电报电话线路也有较大发展,到1935年,共架设电报线路4609公里,其中属于干线的1703公里。长途电话线总计2755华里。

综上所述,抗战之前,湖南交通在公路、铁路、航运等方面都有了较快的发展。交通的发展,首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的流通。如到1936年,湖南公路的主要干线先后通车后,对地处较偏的矿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省政府曾一度将开发矿业作为发展本省经济的一个重点。随着交通的发展,其他相关行业如运输业等也发展起来,汽车运输出现了,“转运公司”、“运输商行”等也相继出现,经营项目亦扩展为“代理保险”、“代办转运”、“自设仓库”、“代客保管”等。以衡阳县为例,至1937年,衡阳已有专营公路、铁路运输和水陆联运业务的达20余户。其次,随着交通的发展,形成了一些交通要道,促进了城市的兴起。一些水陆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成为投资的主要场所和物资的集散地。如省城长沙,随着以长沙为中心的公路干线和航运中心的形成,长沙的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大增。至1933年10月1日,长沙市宣告成立。衡阳是湘南的交通枢纽,北通湘中,西达宝庆,南下两广,成为湘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业中心,后来发展成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交通、工商和金融中心。此外,湘潭、岳阳、常德等城镇也迅速发展。再次,交通的发展打破了各地区的封闭状况,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对以地域和血缘为中心的宗法制社会起了一定的瓦解作用,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人们观念的变更。

三、农业

进入近代以后,中国沿江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农业产业结构也发生变化,资本主义因素缓慢地发展。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在近代中国是相当缓慢和曲折的,成为制约中国现代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湖南进入近代以后,封闭、落后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农业经济始终没有质的变化。

(一)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

如前所述,湖南大部分地区为丘陵、山地,平原面积仅占20%。因此耕地面积较北方少。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湖南全省的耕地面积为5000万亩,人口8,900,000人,人均耕地面积5.6亩。此后人口大增。到1913年,全省耕地面积为58,000万亩,人口增至24,000,000人,人均耕地面积为2.4亩。1933年,耕地面积与1913年相同,但人口增至30,000,000人,人均耕地仅有1.9亩,低于全国人均占有耕地的3.66亩。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土地所有权高度集中于少数地主、富农手中,这就使得湖南大量的农民只占有小部分土地,甚至没有土地。根据1917年、1919年北京政府农商部统计,湖南佃农和半佃农在农村户口中约占80%,是全国最多的。其中佃农占69.9%,自耕农占佃农的为10%。1937年1月,全国土地委员会通过调查编定了《全国土地调查报告纲要》,对各省大地主所占耕地面积作了一个统计。该委员会对湖南11个县作了调查,122户大地主所占耕地面积在100~10,000亩之间。湖南佃户多于其他省就不足为奇了。同时,在对56,100户佃农的调查中,永久租佃的有566户,占1%,定期租佃的为263户,占0.41%,不定期租佃的为55,270户,占98.52%,其他情况的1户,只占0.01%。这说明土地所有权的高度集中和土地经营权的高度分散。由此可以看出,湖南人多地少的矛盾和土地高度集中的情况在全国是比较突出的。尽管如此,近代湖南的农业生产仍得到一定的发展。在众多的粮食作物中,水稻种植面积最广。晚清至民国初期,湖南水稻有籼稻和粳稻两大类型,以籼稻为主。在清代前期,一般是一季稻,道光、咸丰年间,醴陵一带及滨湖的常德等地开始种植双季稻。19世纪晚期,双季稻开始扩展到浏阳、长沙、湘潭等地。就产区而言,主要在以湘潭、宁乡、衡阳等为中心的湘江流域34个县,其次是沅水流域23县,资水流域的7县,澧水流域6县和洞庭湖东北沿岸5县。

从湖南的耕地面积来看,水稻的种植面积占77.19%,远远高出全国的平均数32.42%,从亩产来看,也高于全国水平几十斤(见2—3表)。这说明湖南的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湖南的早粮作物主要是红薯(又名甘薯)、小麦、豆类等,种植面积不大。在这几种旱粮作物中,又以红薯种植面积为最广,主要种植于山地、丘陵地区。1931—1936年的种植面积平均为269.8万亩,产量为19亿斤左右。小麦的种植也比较广,全省75县中,有48个县种植了小麦。其中以永顺、零陵、泸溪等县种植面积最大。据1933年调查,全省常年栽培小麦面积155.4万亩,产量279.7万担,平均亩产1.79担。这些旱粮的种植,缓解了山地丘陵地区因田少而粮食不足的矛盾。

(二)经济作物

湖南的经济作物较多,主要有棉花、茶叶、桐油等。

棉花自古以来就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清末民初,随着棉纺织业的发展和西方列强的大量需求,棉花的种植迅速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湖南省政府采取措施,大力推广植棉,棉花的种植面积增加,产量也有所提高。这时湖南棉花产区主要集中于洞庭湖沿岸周围,湘南、湘西产量不大。清末至民国初年,由于缺乏专门的统计机构统计,棉花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多属于估算。据1930—1936年对全省14个产棉县(常德、华容、澧县、桃源、安乡、南县、汉寿、沅江、湘阴、岳阳、临湘、临澧、石门、慈利)的调查来看,除1931年和1935年因受洪灾影响,棉花种植面积不多之外,其余年份的种植面积均在500万公亩以上,其中1930年达到7,166,804公亩;从棉花产量来看,最高产额是1930年和1936年,产额分别为15,000,475公斤和15,398,254公斤;每公亩产量最高的则是1936年,为3.40公斤。

湖南多山地丘陵,气候温暖,土质较好,适宜茶树生长。清代,全省大部分县都产茶叶,主要集中于长沙、宝庆、岳州、常德4府。民国时期,全省75个县中,有64县产茶。清末民初是湖南产茶的鼎盛时期,此后渐渐衰落。其衰落的原因是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日本等国茶叶的兴起,并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占有优势,加上国内军阀混战频繁,导致了茶叶的销路不畅。湖南的茶叶多为红茶、青茶和黑茶,砖茶不多。其制茶方式多为手工制作。各地亩产差别较大,大致为每亩50~179斤之间。湖南茶叶大多经汉口出口国外,因此,往来湖南的茶商很多,除本省之外,还有山东、山西、江西、湖北等外省茶商。据1935年7月统计:湖南全省的植茶面积为693,970亩,全省的茶叶产量约为40万石。其中红茶为12万石,老青茶及安化黑茶22万石,均外销,剩下6万石为细青茶,在本省内销。在众多产茶县中,以安化和临湘两县为最多,产量分别占全省的37.43%和34.76%。

湖南还是全国著名的桐油产区,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的前列。湖南的桐油产区主要集中在湘江、沅江、澧水三大流域的山地丘陵地区,以洪江和溆浦为最多。湖南出产的桐油分为红、白、黑三种,其中红、白两种桐油质量好,大多出口,黑桐油大多在省内外市场行销。桐油在全省的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1912年,全国桐油出口额为841,572担,长沙、岳阳两海关的出口额为131,126担,占全国桐油出口量的15.58%,桐油占全省货物出口总值10.66%。到1931年,全国桐油出口额为1,055,193担,长、岳两关的出口额为323,642担,占全国桐油出口量的30.67%,桐油占全省货物出口总值的31.1%。

(三)抗战之前湖南农业生产力水平与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因素考察

近代以来,湖南是一个战乱频繁、自然灾害多的省份,加之受封建生产关系的桎梏和苛捐杂税繁多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湖南农业仍靠人力、畜力耕种,使用既简单落后又耗力的手工农具,如锄、犁、耙头、石碾、水车、风车、禾镰等工具,生产效率低下。进入民国以后,农业生产中虽出现一些新的因素,但农业生产力一直没有质的突破。抗战前十年,湖南农业的新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始注意推广农业科技,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湖南的农业科技始于20世纪初。北京政府成立后,继续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但成效不大。抗战前十年,湖南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才真正开始起步。首先是各种农业推广机构的建立。1929年设立了湖南省农事试验场(场址设长沙东塘),下设总务、种艺、园艺3科和虫害系、推广部,主要从事水稻、果树栽培、病虫害的防治、肥料的使用、农具的贮藏等。该场有山田屋宇约400余亩土地,以供试验。1936年该场易名为湖南第一农事试验场。同年,湖南棉业试验场和湖南茶事试验场分别成立,湖南棉业试验场设于长沙,次年在常德、澧县、衡阳、华容设立4个棉业分场。1936年更名为湖南第二农事试验场;湖南茶事试验场的前身是1917年成立的茶叶讲习所,后迁安化黄沙坪。该场至1935年时,有房屋48间,茶园207亩,物理化学及气象观测仪器、制茶机械36部,设备齐全。1936年更名为湖南第三农事试验场。此外还有私立的农业推广机构,如1927年10月设立的湖南修业棉稻试验场,该场试验地面积95亩。同时许多县也设立相应机构,从事农业改良。其次,农业改良初见成效。省建设厅以改良稻棉茶为中心,兼顾果树、水产等为原则,大力推行农业改良。如改良稻种,推广肥料(如石灰炭骨粉等),防治病虫害,推广植棉,改良棉种(如中美棉),改良茶叶和制茶技术等。

为了培养农业科技人员,清末至民国初年,还着手推行农业教育,兴办了一批农业职业学校。主要有:湖南省立津市高级农业职业学校(1905年成立)、湖南私立开物初级农业职业学校(成立于1911年)、湖南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1920年成立)、湖南私立湖滨高级农业职业学校(1931年成立)、衡山县立初级农业职业学校(1933年成立)、湖南私立清华初级农业职业学校(1933年成立)、湖南私立青峰初级农业职业学校(1934年成立)、湖南私立船山高级农业职业学校(1936年成立)等。各校都培养了一批农业科技人员,对湖南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同类推荐
  • 胡说三国之封神

    胡说三国之封神

    将神话传说带入三国世界,会激起不一样的火花。关羽为何成为武圣,诸葛亮为何某算无双,司马懿为何三国归晋,这一切都可以在胡说中找到答案。
  • 东汉那些事儿

    东汉那些事儿

    东汉毁在宦官手中,似乎是注定的,实际上,这哪是命,是制度上有缺陷,不解决根本问题,苍蝇老鼠是永远打不尽的。《东汉那些事儿》文字生动、故事精彩、分析点评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读者不仅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更可以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的深度点评中提高自己的智识和判断力。
  • 带刀首辅

    带刀首辅

    穿越大明嘉靖年间,成为江湖一流刀客。原本只想随波逐流,却意外卷入锦衣卫、东厂与朝堂纷争之中。从此步入仕途杀恶吏、斩贪官、战倭寇、闯辽东……凭借手中战刀,胸怀韬略,平步青云,成就一段带刀首辅的传奇。
  • 天选陆桥

    天选陆桥

    熟读《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土木狗穿越后变成了万众瞩目的天选之人?别人手下精兵强将、文人谋士,我方居然是一众奇葩?万物皆可“瘫”,一句“啊,我好虚弱”的柔弱小生视财如命,见财起意,居然要入股国家资产的小丫头“烦死了”“老娘锤爆你的猪头”火爆脾气的女将军超级无敌巨八卦但是却无条件支持男主的小迷妹内有谋权篡位的辅政大臣,外有随时都想吞并你的各路豪杰。天哪?在这乱世之中我该如何活下去?神啊,快来救救我吧!PS:神家也没有余粮啊~~
  • 赳赳中华

    赳赳中华

    民主、独裁、条约、统一……清末民初这个乱世枭雄层出不穷的年代,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中最为衰败的时刻,也正是天明之前最为黑暗的时刻,无数的中华儿女用生命和热血在唤醒沉睡的巨狮,用人力拨开新生太阳下的最后一块乌云……卖国贼与民族英雄,“东方拿破仑”与“东方华盛顿”……当一个充满矛盾的伟人轰然倒下时,被压抑了多年的争议在民间和史学家的争论中逐渐蔓延开来。一切一切的背后,一曲民族崛起进行曲依然高奏……QQ群:49931367欢迎读者大大来讨论!
热门推荐
  • 圣医鬼手

    圣医鬼手

    一个专门为盗墓贼服务的神秘家族家族,一个因为自己学历不高无法继承自己家庭家族分支技艺的少年,父亲为了他的前途不惜与他断绝关系以求他跟随大伯学习家族另一脉分支技艺,从此怪异、阴谋、勾心斗角的事层出不穷,少年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解开家族内百年秘密。
  • 二十七日

    二十七日

    故事,要从2014年1月1日凌晨的一个命案说起……凌晨的命案现场,煤气味十足,一具英俊的,胸口中刀的男尸,死不瞑目。原本以为就是一起简单的命案,却不知命运远远不止如此。我们的爱与恨也随着这具男尸一同卷入……红莲业火,从地狱开始蔓延,谁能获得救赎?而我,苏菲,一个能通灵的女法医——二十七日,2二十七日里我从一个地狱走到另一个地狱,谁都无法拯救,而世间的魔障都无法脱离一个爱字。
  • 常见病防治专家指导方案:高血压病人食疗自疗

    常见病防治专家指导方案:高血压病人食疗自疗

    了解到高血压并非是简单的血压高一点的问题后,相信您一定会在生活中经常性地测量血压,看看自己的血压是否超标,那么到底多少算是高血压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麦村

    麦村

    因为修家谱,“我”回到了父母亲的故乡麦村。然而想不到的是,“我”却被那些不能写入家谱的先辈们的事迹和人生深深地吸引住了,并且开始重新打量麦村这座江南的村庄。小说围绕着那些被称之为“稗子”的不肖先辈展开,试图讲述他们各自迥异不同的命运,展现了一部另类的家族稗史。经由这些几乎被遮蔽的人物,作者缓缓揭开了故乡隐秘的另一面,善良也残酷,鲜活又腐朽……这是一部不寻常的乡村人物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一个网名叫做朱重八的穿越过去成了真的朱重八,只有一点现代知识,但他不认命,体味酸甜苦辣咸,一个不一样的和尚,一个不一样的大明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国宝迷踪

    国宝迷踪

    本篇为民国背景下的悬疑推理题材,2018年的盛夏,旧书店店主何烁在新收来的一本民国杂志上看到一篇名为《大护宝》的小说,小说讲述了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奉天城内的秘密组织“天地玄黄”四大门派得知日军要运送一批从故宫抢掠的国宝回国。为了阻止国宝落入日本人的手中,四大门谋划了一场异常艰巨的“国宝夺还战”。四大门的高手各显其能,最后成功狙击了日军的运宝队,截获了国宝,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然而,在众人欢庆胜利的时候,却发现有三件国宝并不在这次的运送名单之中。于是,围绕着这消失的三件国宝,四大门的高手、日本的侦探、革命义士以及国民党密探悉数登场,奉天城内再次风起云涌……本篇由现代、过去两条时间线交叉叙述,分四个相对独立的篇章。每个篇章都是一个精妙的推理案件和紧张刺激的悬疑冒险故事。作者还将推理和中国传统的魔术、杂技元素融合,让人感到耳目一新。题材上看,本篇以夺还国宝为主题,具备爱国主义情怀,能给读者以强烈的共情和良好的导向传达。
  • 中国模式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模式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对于中国模式的研究采取简单的赞成、回避或者消极应对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其背后实际是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分歧。本书围绕中国发展过程的三条线索——民族复兴、现代化、社会主义革命,结合理论与实际国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研究指南,以国内外学界与媒体最近十年来对中国模式的讨论为背景,对中国问题进行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