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9200000002

第2章 胡佛时代:FBI进入大显身手的巅峰时代(1)

埃德加·胡佛,美国联邦调查局第一任局长,任职长达48年。在此期间,美国更换了8位总统、16位检察官,但联邦调查局局长始终是他。作为一个叱咤半个世纪的传奇风云人物,他实际上也是那半个世纪美国的无冕之王。他的权势让总统们望尘莫及,也是之后联邦调查局任何一位局长都无法超越的顶峰。在美国历史上最权威的人物中,埃德加·胡佛是一个神秘而富有争议的人物,即便在他死后的几十年里,关于他的各种议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在他死后,美国国会才立法规定:联邦调查局局长的最高任期不得超过10年,因为人们被他吓到了。而与此同时,胡佛现象从另一方面也展示了美国复杂的政治制度如何实际运作的。然而,美国联邦调查局在他的领导下,成为了严密而有序的机构,在这个机构里有他建立的档案系统和犯罪实验室,也有非常出色的侦探。也是胡佛让联邦调查局成为一个时代的英雄。虽然联邦调查局也如胡佛一样饱受争议,但在维护美国的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方面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胡佛时代,也是联邦调查局大显身手的时代。

1.初露头角的胡佛

埃德加·胡佛是一个创造了美国历史和美国联邦调查局(英文缩写FBI)神话的传奇人物,在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局长宝座上,胡佛一坐就是近半个世纪。而他在位时所拥有的权威也是之后任何一位FBI的领导所无法超越的。1972年5月2日早上,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被发现死于华盛顿家中的卧室地板上。

而胡佛真的就是以寿终正寝的方式,离开了人世间。至此,他也从FBI局长宝座上“彻底地离开、永远地离开了”,胡佛的时代也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句号。

然而,关于他的故事似乎永远没有被人遗忘。多年之后,有关他的话题人们依然津津有味地谈论着。

作为FBI一代无人能及的掌门人,胡佛的成长经历是怎样的?他又是如何迈进FBI的大门的呢?

胡佛,1895年1月1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他就在离白宫仅一英里之遥的一幢白色木板房内呱呱坠地。胡佛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有着显赫的家世,他的父亲迪克森·胡佛出身卑微,在政府部门做印刷工作。父亲的身世,让虚荣的胡佛在多年之后都很少谈及他。而对于母亲,胡佛倒是经常说起,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他的母亲玛格丽特·沙伊特林出身名门!她的祖上是瑞士的高级官员,她父亲于19世纪中叶来到美国,曾担任过瑞士首任驻美领事。玛格丽特是一名高级护士,内战时期在国会山一带护理过联军队伤员。

胡佛所受的家庭教育十分严格,对他而言,他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教育。在性格塑造上,胡佛完全继承了母亲卓越的判断能力。胡佛从小就很聪明,在学校读书时,各科成绩都是优良以上。他不仅白天在校读书,周末还参加了教堂合唱团。胡佛很早就表现出了与一般孩子不同的特性。11岁的时候,他就自制报纸,上面是他自己搜集的认为重要的新闻材料,他把报纸制作好之后,给家里的每个人发一份,并要求每份报纸收取1美分的报酬。当母亲看到小胡佛所剪贴的新闻后,非常高兴,并鼓励他的这种行为。此后,他每周都会搜集两页以上的新闻材料,又给自己的报纸起了一个名字叫《新闻周刊》,他不仅搜集外面的新闻,还自己撰写家事评论、学校见闻、街道消息,同时小胡佛还对一些花边新闻倍感兴趣。比如,当时的总统女儿爱丽斯·罗斯福与众议院院长喜结连理,在婚礼上闹出笑话了等等,这类花边新闻也都在他的搜集之列。胡佛儿时自制报纸的这一习性,与他后来在执掌FBI后喜欢搜集证据和别人隐私应该有着很大关系。

胡佛是个很有心计,而且绝对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人。这一特性表现在他有记日记的习惯上。他每天都记日记,而且在他的一生中从没有间断过。他的日记包罗万象,从所结识的人、听到的事、打工的遭遇及收入、喜怒哀乐、气温变化、生老病死,事无巨细,他都无一遗漏地记录下来,甚至在他的日记中,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而不断变化的鞋袜衣服的尺寸也都一一被记录在内。

从这些可以看出胡佛不仅头脑灵活,更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小的时候,他就养成了让自己忙起来的习惯,帮家人干家务,做报童,甚至周末逛街的时候主动拎篮子。而胡佛这样做有他自己的目的,他所做的一切都不是无偿服务的。

1909年,胡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盛顿中央高中。在这所注重全面素质发展的中学,胡佛充分发挥了他的才能,他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还在体育、辩论等方面表现出了才华,并因此成为学生领袖。4年后,胡佛考入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由于家境不好,他选择了夜校,白天赚钱,晚上读书。

1917年夏天,胡佛法学学士和法学硕士顺利毕业。对于自己何去何从,胡佛有着自己的打算。那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多热血青年都纷纷上了前线,而胡佛却费尽周折弄了一张“暂缓入伍证明”,并通过母亲的侄子司法部部长威廉·希茨的关系进入了司法部。虽然后来胡佛为自己没有应征上前线作了如下解释:“上级认为我担任反间谍任务比上战场更为重要。”但明白人都知道,他根本就是在说谎。因为他在进入司法部后,从没参与过反间谍工作,只是在邮件室处理往来于联邦政府的各类邮件。后来胡佛一直认为,司法部的工作让他屈才了。不过,那时的胡佛对这份工作却是满怀热情,十分敬业的。每天在办公室里,他始终是最早一个上班,最晚一个下班走的人。他很快就被邮件室的主任乔治·迈可森注意到了,他觉得胡佛不但头脑聪明,还十分勤奋,通过和胡佛的几次谈话,对胡佛印象更加深刻了。也就是在这时,幸运之神悄悄地向胡佛靠近了。

乔治·迈可森的关系很广,也正是他让胡佛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1917年一个早晨,上班的路上,乔治遇到了老朋友、时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布鲁斯·比利斯基。当时的调查局以员工懒惰着称,布鲁斯见到乔治后就把工作中的烦恼和抱怨发泄给了乔治。乔治与他在感叹世风日下后,就谈到了自己的员工胡佛,说胡佛是他见过的在工作中最勤奋效率也最高的人,布鲁斯听后对胡佛产生了极大兴趣,说道:“这样聪明的年轻人放在你那是不是有些屈才了?”

乔治很大方地回答道:“如果您需要这样的人,我可以马上把他送到您那里。”几日之后,布鲁斯就找到了胡佛,他对胡佛的第一印象非常好。但因为自己那里还没有合适的位置,他就把胡佛推荐给了新成立的战时行动处处长威廉·弗林。就这样,年仅22岁的胡佛,就在1917年年末正式入职战时行动处。这个部门隶属于调查局,胡佛的工作范围是对付德国间谍可能进行的窃取或破坏行为。

这时胡佛算是真的做了反间谍的工作。儿时的锻炼和天生的聪敏让胡佛在这份工作上如鱼得水,他把全部的热情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他主动放弃休息日,顾不上吃饭,每天工作到很晚,在办公室里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这种忘我的精神和工作责任心很快得到了上司的赏识,他不仅得到了处长的口头夸赞,还获得了一年内三次加薪的机会。

胡佛在战时行动处工作时,正是美国渲染对德仇视情绪高昂之时,那时美国的报纸天天刊载德国间谍在本国进行的颠覆、破坏行动的报道。他们大批抓捕“嫌疑犯”。胡佛当时给行动处提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他指出,对凡是在美国居住的德国籍或德国裔女性进行登记,以备不时之需。随着这场反间谍战争的发展,美国又兴起了整肃共产主义思潮的运动,这又给了胡佛一次大显身手的机会。一战的狂热,反共浪潮的高涨,一浪一浪的革命危机,越演越烈的犯罪活动,使得“美国英雄”的称号毫无异议地落在了胡佛的头上。

但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战时行动处也被解散,胡佛的“美国英雄”称号的荣誉也至此终结。同时,由于战时行动处的解散,胡佛也处于失业状态。他的上司弗林把他推荐给了即将上任的司法部部长米切尔·帕尔默。帕尔默是个激进的司法部部长,他一心想在那样治安动乱的年代使一切都恢复平静,因此,他向国会申请,拨出专项经费让司法部着手对全国无政府主义者、布尔什维克主义者、激进团体进行大规模清查。而负责此项行动的正是联邦调查局,调查局局长威廉·弗林便借机将胡佛拉进了调查局。于是,年仅24岁的胡佛正式加入调查局,并担任局长助理,负责搜集和整理“带有革命激进主义色彩的社会团体”的黑资料。

之后的胡佛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才干和旺盛的精力,在很多调查局的行动中表现出色,因此,使得他很快在调查局里声名大震。同时他的仕途发展更是一路顺畅。1924年12月22日,他被正式任命为联邦调查局局长,从而开启了他带领FBI走向辉煌的旅程。在他担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48年间,对美国后半个世纪的历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FBI崛起的契机:林德伯格绑架案

胡佛上任后,立即对联邦调查局进行了彻底整顿。在整顿内部的同时,还积极扩充自己的人员和机构,先后成立了指纹鉴定处、调查处、调查局国家警察学院、实验所等机构,招收了大批的新成员,并制定了训练特工人员的条例制度,从而确立了联邦调查局的雏形。

而真正让联邦调查局声名鹊起的是1932年发生在美国的“林德伯格绑架案”。1927年随着西方经济危机的到来,治安本就一塌糊涂的美国更是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先是社会秩序失控,大批失业人员怀着满腔的愤怒与绝望走向街头示威游行,而随着经济危机所导致的国民道德的瞬间崩溃,社会上的犯罪行为也日益猖獗,一些被美国视为敌人的着名的犯罪分子也纷纷登上了美国的国家秩序破坏者的名单。

这些人视法律为无物,草菅人命,政府的权威和民众的基本权利遭到了空前的挑战。此时的联邦调查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但因为美国的法律有规定,这些犯罪分子大都属于地方政府所管辖,而作为中央行政的联邦调查局没有权力干涉地方政府的事务,因此,尽管社会需要治安维护者,调查局也有这样的能力,但基于上述原因,联邦调查局也不能有所行动。然而,由于地方政府的无能,联邦调查局的介入也是必然的,而使得调查局改变历史的契机终于出现了。

1932年3月1日,美国的飞行英雄林德伯格的儿子小查理在家中遭到绑架。由于地方警察的无能,致使犯罪分子在多日后仍然逍遥法外。林德伯格是议员之子,25岁的时候,便驾着一架很小的单引擎飞机“圣路易斯精神号”从纽约罗斯福机场起飞,用了33个小时在大西洋对岸的法国巴黎落地。他的这次飞行创下了两项世界纪录:第一次实现了纽约至巴黎的直达飞行,这是航空史上飞行时间最长的连续飞行。因此,在美国眼里,他是一位世界级英雄。这样一位英雄的孩子被绑架,美国人认为这是犯罪分子对美国政府的攻击。在当时,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将这一案件视为非法分子对国家秩序的一大挑战。巨大的民众压力,让美国政府最终作出决定,地方政府如果提出要求协助破案,那么,政府会指派几个部门参加对林德伯格绑架案的调查,而这几个部门分别为:特工局、禁酒事务组、华盛顿警方和联邦调查局。政府指派了胡佛为联邦协调人,但政府对其职责的规定是,不负有办理此案件的责任,只是帮助地方政府。只有在发现罪犯违反联邦法律的情况下,调查局才能接手办理此案件。

林德伯格在1932年2月27日,在霍普维尔向当地警察报警,称前一天带着儿子来到他在霍普维尔的别墅度周末。第二天晚上10点钟左右,他被孩子的保姆叫醒,说孩子不见了。林德伯格慌忙赶到孩子的房间,孩子已经没有了踪影,他在慌乱中注意到百叶窗微微地张开着。窗下方的暖气片上放着一个白色的信封。信上写着绑匪的要求:赎金5万美元,不许报警,否则撕票。

而林德伯格还是报了警,虽然警察很快赶到,但在作案现场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警方又对林德伯格家工作过的29个仆人进行了询问,尤其将孩子的保姆列为重要嫌疑犯并进行了严厉询问,却依然没发现任何破绽。林德伯格因为爱子心切,第二天便在报纸上发表声明,说自己愿意和绑架者私下接触,或者与绑架者指定的中介人接触,而且他还保证对与绑架者的一切行动都会保密。第二天林德伯格收到了绑匪的第二封信,信中对林德伯格报案一事表示不满,并把赎金提高到7万美元。警察通过对信件的分析,发现罪犯在信中将许多常用的词汇都拼错了,但许多很难的词汇却拼写得很正确。所以,警方认为罪犯很可能是外裔。

这时,联邦调查特工已经参与到此案中,在对两封信的分析中,他们认为这两封信出自同一人之手,但林德伯格却绝不相信绑架自己孩子的只有一人,认为很可能是当地的黑社会。于是,他又发表了声明:愿意与当地黑社会联系,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只要能保证孩子的性命安全。

此时,一个叫康德的经过联邦调查局确信为清白的人声称愿意充当林德伯格与罪犯之间的中介人。考虑到这或许对案件侦破有利,联邦调查局就同意了受害者的要求,受害者林德伯格按照绑架者的指示,让康德来到伍德朗公墓与罪犯见了面。康德回到警察局后说,这个男子称自己为“约翰”,联邦调查局的特工对整个事件进行了梳理,并对林德伯格说,这个“约翰”可能就是罪犯。但此时的林德伯格早已失去了分析事情的能力,只为了让儿子活命,四处筹钱,又给财政部打电话,寻求帮助。调查局建议在赎金上做些标记,以便将来破案,正好时值财政部准备让美元在一年之后脱离本位制,这一政策一旦实施,所有的金圆券都将被政府回收,而代之以银圆券。也就是说,某一天罪犯拿着这些金圆券去换银圆券时,警方只要顺藤摸瓜就能将他捉到。林德伯格同意了这一做法,把所有的钱都做好记号后,就装在两个袋子里,让康德拿着来到了与“约翰”约定的地点。事先,调查局希望在交赎金的地点布置警力,或者是跟踪康德,然后再跟踪绑架者,但这些提议全部被林德伯格否定。

同类推荐
  • 不分心:初学者的正念书

    不分心:初学者的正念书

    这本书是麻省理工大学博士、世界正念领域最权威的专家卡巴金,将30多年的西方临床医学实践和东方的正念禅修相结合,提炼出的精神训练核心精髓。从而带你过上智慧、从容、幸福感十足的生活方式。
  • 工作压力会伤人:高效经理人压力管理技能培训

    工作压力会伤人:高效经理人压力管理技能培训

    本书阐述了压力与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压力诊断,压力解析,为缓解过度压力而提供有效且具体的方法,以及告别压力的案例和实战。
  • 人生心理学

    人生心理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生活模式的心理认知;健康情绪的心理调适;家庭亲情的心理呵护;恋爱情感的心理自制;友谊情感的心理感知等。
  • 为什么疯子比常人更容易成功

    为什么疯子比常人更容易成功

    本书作者凯文·达顿是一名精神病领域的世界级权威专家。他有一个精神病老爸,还有一个精神病至交,为了获得最一手的精神病人资料,他潜心研究精神病30余年,甚至不惜把自己改装成精神病人,最终解码精神病人独特的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 青少年人格塑造:马加爵案件的心理学思考

    青少年人格塑造:马加爵案件的心理学思考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从案发,抓捕凶犯到法院宣判马加爵死型,引发了们诜我猜测、分析、评论、和关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马加爵的非逻辑性作案动机更成为人们尖注的集点,本书作者深入马加爵曾经生活过的家乡、学校及其相关部门,收集、采访了大理马加爵及其与之相关的原始资料,从心理学视野入手,通过其成长历程,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其杀人动机形成的非偶然性做了客观、理性的解答。同时对马加爵的作案动机提出了新观点并进一步对马加爵杀人动面背后的心理因素及其人格缺陷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解读。本书不仅仅对马加爵,而是通过对马加爵一案的分析,提出了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热门推荐
  • 我能祸害万物

    我能祸害万物

    神说:要有光。我说:不允许!......
  • 不正经的救世主

    不正经的救世主

    人类好不容易找到的新家园却成为了外星文明的养殖场,但人类并未放弃希望,一代一代地反抗让外星文明放弃了直接与人类斗争的打算,它们觉得相比斗争,还不如愚弄人类,将他们变成驯服的绵羊来的有趣。维克托,就是在这样一个人类被驯化的时代中诞生的,随着文明重启的希望之火不断被掐灭,作为最后一任重启者的维克托从未放弃,没有明灯,他就是明灯,没有希望,他创造希望,哪怕搅动的只是一潭死水,他也要充当那根最让人恼火的搅屎棍。
  • 总裁的贴身魔王

    总裁的贴身魔王

    叶辰飞因为一次能量的爆发,穿越到2016年。“疼,疼,疼,疼死了我了,睁开眼睛看了四周都是陌生地方,突然想起什么来了,玄女呢?”忽然间一道声音响起“你醒了。”
  • 疯狂丫头:小子,我娶你吧!

    疯狂丫头:小子,我娶你吧!

    开学第一天,班里转进来了一位高冷校草南宫泽阳,听说他不食人间烟火,女生送情书、礼物他连看都不看一眼就直接丢进垃圾桶里,只要是他在的地方那温度零下零零度,可是独孤冰萍却偏偏不信,于是独孤冰萍就进行了死缠烂打的模式。“喂!小子,我娶你吧!你愿意吗?”独孤冰萍拿着一朵快谢了的花说道。“不愿意”“好吧,不愿意就不愿意,我都追你这么长时间了,但是,以后我都不会再缠着你了。”独孤冰萍伤心的哭了。南宫泽阳却转身拿出戒指,单膝下跪“冰萍,嫁给我吧!”
  • 一噬雄起

    一噬雄起

    没有严肃的话题只有随心的幻想哈哈哈哈哈哈哈
  • 上品丹法节次

    上品丹法节次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蜜爱成婚顾少的甜宠妻

    蜜爱成婚顾少的甜宠妻

    雲千璃,世界第一殺手,因為商業需要,被鼎鼎有名的顧少看上。那一天,因為一只契約,决定了他們倆的未來,但,当發現原來都只是陰謀,但是你卻已經住進我心底,根深砥固,无法拔除。
  • 剑气大陆1剑气弥霄

    剑气大陆1剑气弥霄

    在一个只有剑气,炼金,炼药,魔法才能存活的大陆,没有人会给你怜悯,只有自己想尽一切方法变强,才可在这里存活下去……
  • 将军顷于歌

    将军顷于歌

    云秦&西戎。悬疑/专情/剧情向。“纵有天人之姿,万般美貌,又能怎样?”十二岁,爹爹因罪处斩,她与娘亲被判罚军姬所。十五岁,军姬所解散,回到都城。十七岁,与他相识,进入卫家军,那年星河云转。十九岁,他醉后对她嘶喊。“于歌!为什么你啊,世间那么多女子,为什么偏偏你不能做妾?”她与江南才子出双入对,“还不明白?我不爱你了…”背叛,分离…也是那年,她远走北疆。而三年后,在西军大营过得,又再度重逢。玄月教,西戎蠢蠢欲动,一步一步的危险逼近,他们再度携手同行。多年前的上辈往事,也在迷雾重重之中逐渐拨开。连那道疤也不曾遮掩的俊美无双,“我不会再让你走了。”她笑的淡然,“当初不过是年少轻狂。”而云秦与西戎,是否终究一战…
  • 腹黑逆爱:初晴宛宛笙

    腹黑逆爱:初晴宛宛笙

    他们两个,一个是沉默寡言的恶少,一个是看似单纯善良的千金。为了寻找遗失在记忆中的东西,她不顾一切来到了这里,却遇见了妖孽腹黑的他。某次,她不小心发现了他的秘密,他一脸的危险。“你该不会想杀人灭口吧?”他随即邪肆一笑,“我舍不得。”他们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最好的彼此。“你知道吗?有些人会走过头,然后檫肩而过”“那我一定会在擦肩的那一瞬间把你拽过来!”我们的故事,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