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80800000044

第44章 姜亮夫:行万里路,读遍欧洲所藏敦煌文献

作为学者,姜亮夫著作等身。

他是20世纪30年代从欧洲各国图书馆发掘、采撷敦煌文献的一位先驱。

他也是寻找敦煌文献的佼佼者

姜亮夫于1934年夏天赴欧洲。

那时他只有三十二岁,在河南大学当教授。这位来自云南昭通偏僻小城的学者,当时已先后在几所高等学府任教了。这年夏天,他毅然辞去了广东中山大学的聘任、卖掉几部书稿,自筹旅途经费,从上海乘意大利康脱洛索号邮船前往法国。

在巴黎,姜亮夫以优异成绩为巴黎大学考古学专业录取,并成为考古系主任、来中国窃取敦煌文献的伯希和的研究生,着重从事研究语言学部分的韵书宗卷。

在巴黎期间,姜亮夫花了很多时间参观和调查,他几乎跑遍每个图书馆、博物馆和专藏中国文化艺术品的美术馆。这里有仰韶彩陶、殷周青铜、吴越错金铁剑,也有李龙眠、王维、赵佶的书画,它们分别来自中华大地,多数是以巧取豪夺所掠去的,姜亮夫自然感到触目惊心,后来他在《瀛涯敦煌韵辑自序》说:“国尚可窃,况在形巧?盗跖狐父,难责以义,而宗彝宝器不能自守,拓主封树易而买醉,其尤而哀也夫。”语从心声,这更强化了游子的拳拳报国之心。因为专业关系,他的研究更倾向于被掠夺的文献材料,敦煌宗卷成了姜亮夫刻苦钻研的对象。

早在姜亮夫赴巴黎前十多年,伯希和就对这些敦煌文献宗卷作了初步整理,编出了目录。伯希和虽是汉学家,但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底蕴所在,还是要隔多条街巷的。他很欣赏、也不得不借助姜亮夫的才华和勤恳敬业精神。就这样,姜亮夫在伯希和处得以查阅完整的敦煌卷子目录。当时伯希和盗窃的敦煌卷子很多庋藏在巴黎国民图书馆,伯希和就此还给他开了介绍信,并为他赴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所属图书馆阅读斯坦因掠夺的敦煌卷子出具介绍信,以此为秘藏的敦煌卷子阅读和研究打开了行路的绿灯。后来姜亮夫说:“伯希和作为一个在学术上取得成就的著名汉学家,应予尊重。但他也是一个盗窃我国珍贵文物的可耻的帝国主义分子,我是十分痛恨的。我在我的《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一书中,刊印了他在敦煌藏经洞秉烛偷盗的照片,作为罪证记录在案。”《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是姜亮夫写的一本介绍敦煌文化的通俗小册子,1954年上海文化出版公司推出,当时是一本很风行的宣扬爱国主义的普及读物,几乎每个图书馆都有采购、收藏,可是时隔半个世纪,现在要想找到它,也是不容易了。

姜亮夫下定决心,要做好欧洲的敦煌文献宗卷采集、整理。他毅然放弃对考古专业研究,把重心转向敦煌文化。说也巧,这时他的朋友王重民在巴黎也在从事敦煌文化研究,续编一部《敦煌经卷》目录。王重民邀请他负责搜集、摄制敦煌文献中有关韵书、文字、儒家经典、老庄道家的资料。

巴黎如锦,但姜亮夫却成天躲在巴黎国民图书馆遍读所藏来自中国敦煌的全部文献。

这可是一项特别的艰巨工作。

姜亮夫本有一股云南汉子的韧性,勇于知难而上,逆水行舟,学一行,钻一行。这时他把全副精力投入巴黎国民图书馆。

每天,他起早落晚上图书馆。天刚刚亮,他就起床了,当时巴黎大米价格最为低廉,就以白菜煮大米稀粥,接着就赶坐头班电车到图书馆。他通常是图书馆门打开时进室的第一个读者。因而在图书馆,他的座位也通常因习惯成为固定的座位,然后按例的作查阅j抄写、拓摹、拍照、校录。虽然当时巴黎图书馆已非20年代郑振铎在英国那样,只准阅读不准抄录、拍照,但在巴黎图书馆每复制一张照片,要付14法郎,而他一天三餐,即早晚两餐白菜稀粥,中午在图书馆啃廉价面包干,再节约些也得耗费20法郎。他硬是靠节衣缩食,先后拍摄了3千多张照片。但这比起巴黎枫丹白露原拿破仑宫还是方便些,当姜亮夫上那里查阅敦煌文献时,开始是被拒之门外,而后通过多方关系,还贿赂有关工作人员,才蒙允诺抄袭、拓摹呢。

日日夜夜,夜以继日。每天,他紧张地工作到图书馆关门、回到寄住的小旅店里,急忙吃完晚餐,又得将日间获得的材料在微弱的灯光下整理,不知疲劳地忙碌到深夜。

为了尽搜流散在欧洲各国的敦煌文献宗卷,姜亮夫又赴英国伦敦,那里有匈牙利籍英国人斯坦因所盗窃的敦煌文献。当时他的朋友向达也在英国,向达介绍了这些文献内容。姜亮夫在大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看到了所藏敦煌的文献,对其中的韵书、字书和《尚书》、《老子》,也作了誊抄、复制;在返回巴黎时,又听到意大利罗马图书馆也有若干收藏,又匆匆赶到罗马,看完用完后,正拟回巴黎,忽而又听说德国柏林也有收藏,就上柏林在普鲁士博物馆附属图书馆,阅读所藏的敦煌文献。这样,他遍查了流散在欧洲主要国家的敦煌文献,凡是须要携带回国的,都一一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如对若干有颇高文化价值的文献宗卷,为了维持原状,供作研究,他都作了摄照,还按原件细心影写,虽宗卷因年代日久,断线剥纹,蠹迹鱼痕,也依样摹写;即使是抄件,也循原来格式范例。因而经他手的宗卷,都有4种底本:一是照片,二是抄件,三是印拓,四是校录。

历尽千年,编制《楚辞》书目

抗日军兴,国事蜩螗,姜亮夫回到神州中华。

1937年7月初,他应罗常培邀请,到北京大学任教。几天后,芦~沟桥事件爆发,姜亮夫由北京来到上海,在上海收到了由法国通生壳克公司运来的书籍、图片、抄本一大箱。他迫不急待地从箱中先取出有关敦煌文献复制件300余份,其余暂放在上海闸北一位朋友处,不幸“八一三”爆发,全部被炸毁。还好这些敦煌文献带在身边。不久,姜亮夫到了苏州,在苏州中央饭店后院,校勘刘半农《敦煌掇琐》里的王仁晌均韵卷子;后应聘到开封出任东北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此时,留在上海、杭州、苏州的书籍文稿尽焚毁于战火,仅从南京兰家庄带出来的两箱书稿。后来,姜亮夫又随东北大学迁至西安。虽在兵荒马乱的流亡颠沛际,他仍在西安修订旧著《尚书新证》。由于手头参考工具书缺乏,又时时跑图书馆,重操旧业。

1938年,姜亮夫随东北大学迁居四川三台,虽然此处已属于西南大后方,但在中国当时还未有制空权时,仍常常受到敌机轰炸。他在炸弹声中,努力整理、编制了《楚辞书目五种》。

楚辞研究也是姜亮夫的强项。姜亮夫在治学中熟掌目录学要素,包括楚辞,他制作了很多目录和卡片。他谦虚地说:“我的记忆力并不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材料目录,小字抄写资料。我还把切有用的论文及一些诗文集杂志的篇目,一本本抄好订好放在案头。”后来,姜亮夫又搞了《楚辞书目五种补遗》和《历代碑传集总目》。

这时姜亮夫仍着手于敦煌文献。历尽千辛不知难。姜亮夫治学手段很受王国维薰陶。王国维强调做学问着重于打基础,第一步是资料搜集、整理。他曾研究周金文,编制了《金文著述录》。姜亮夫在立志于从事研究敦煌学后,也脚踏实地自己做有关的资料搜集、整理和编制工作。他认为,学问要靠基本功,犹如建造浮屠,高塔矗立,全仗塔基牢固。当年他在法国留学时,那里的图书馆、美术馆有不少可取的研究方法,比如对我国青铜器,在分析它的化学成分,按纹样分类,分时空制绘了很多份表解图式,给予他很好的启示、借鉴。因而,他花了很多精力,编制了一份起始北魏,至于元明,跨度有八九百年的《莫高窟年表》。这是一份大事记,更是一部包含有敦煌壁画、写本的全部财产明细账。

他的学问载体很多借鉴于自制的书目。

若干年后,即严冬过后春意盎然的1980年,姜亮夫女儿姜昆武把他的著述编了目录《成均老人著作目》,他自己作了一段《自识》。《自识》中说:“全部治学枢轴,一以《尚书》、《诗经》两新注及‘三代异同’综古史。二以‘文史朴识’综古语。三以‘四先生学谱’,综三百年来学术。三者各有成业。”

①《昭通文史资料选辑》,第二、三合辑。

(上海社会科学院盛巽昌)

链接姜亮夫早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每逢周日,便整天在图书馆庋藏杂志室里。因为专心,有次甚至没有听到关门声,竞被锁在馆里,一天不曾吃饭。

余思楚辞成为一门学问,那就是楚辞学,现代当代中国有不少楚辞学专家,你能说出其中3位专家的姓名及其有关楚辞学的主要论著吗?

同类推荐
  • 小校长大责任: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小校长大责任: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教育随笔集出版之后,反响良好。幸甚于自己散记的文字得到大家认可之余,不觉心有所动,萌发了将几年来的办学体会和教育心得结集的念头。一则与教育界同事分享切磋,二则也是对自己办学的阶段性自省和梳理。因了本书的定位更加侧重于思想性和系统性,故而动笔之前,难免惴惴然斟酌良久。其意固然是不敢与周永新、刘彭芝等前辈的专业深度和博闻广识比肩,更重要的,还是对“幸福教育”的提法如何更加精准和科学而不停推敲。
  • “中体西用”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四辑·第九卷)

    “中体西用”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四辑·第九卷)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接近完美的12个关键

    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接近完美的12个关键

    《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接近完美的12个关键》从尽早开发孩子的智力入手,重视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着力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关注他们的个性的发展。让孩子不仅具有生存的能力,还更多地开发他们的才智。使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会求知的快乐,增添达成目标的信心。
  • 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

    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

    本书的主旨在于阐述西方社会的共同体以及社会生活的状况。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将考察后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内容包括后福特主义或后工业主义(章)、反传统性(第二章)和全球化(第三章)对后工业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本书的第二部分讨论了不同形式的共同体是不是人类生活中所必需和重要的组成内容,并需要采取何种途径在后工业社会里维护与重建这种共同体。
  • 新闻有常俯仰百变

    新闻有常俯仰百变

    一篇好的通讯可以是一篇很好的文学作品。但通讯毕竟不是文学。在实践中,为了不使自己盲目,我注意研究文学作品与通讯作品的差异,并归纳出一些规律: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可以在通讯写作中运用,又有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不适宜在通讯写作中运用。
热门推荐
  • 摄政医妃倾天下

    摄政医妃倾天下

    姐姐长得美,王爷跑断腿,谁会想到为了辅佐幼帝十几岁就杀人如麻的摄政王凤逸阳,竟然会是个宠妻上天的忠犬相公?--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代风华之有凤离巢

    绝代风华之有凤离巢

    意外转生,于清成了骊月云王一个投湖自尽的侍妾。她发誓,这一世,她再也不会像之前那般,为了那所谓的爱情,放弃看清这个世界的机会,王爷不爱,她不在乎,王妃陷害,十倍奉还。恩我者恩之,伤我者,他日必十倍还之。且看凤凰振翅,悠游翔于九天!(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神奇宝贝之我变成了神奇宝贝

    神奇宝贝之我变成了神奇宝贝

    这本书比我之前写的那本好多了,文笔感觉也比较好,应该会一直写下去
  • 魂穿魔妃别太帅

    魂穿魔妃别太帅

    “她二十五世纪全能特工当她魂穿刚满五岁的女娃”“他是这个世界魔族魔君”“当他和她碰撞会怎么样”
  • 葬妖曲

    葬妖曲

    日月二光普照的大地,众生繁衍生息无数年。有那么一天,一场来自天外的名为葬天的浩劫降临大地。葬天来临,二光隐退、群星消逝。道佛妖神、鬼灵元门八脉在这名为葬天的浩劫下,终难逃逝去的宿命。葬天劫两千年后,失去了封神六字的引导,一位妖脉天纵奇才借先辈之鉴,欲踏入两千年来从未有人能够真正步入的,神之境。
  • 两世溺爱倾城相守

    两世溺爱倾城相守

    她是他万千粉丝中渺小一员,只能渺小地不停仰望他。可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使她的灵魂穿越到了她的前世洛王府嫡女洛倾媛的身上。最可怕的是她醒来的时候前世的她正坐在花轿上准备嫁给当时的九皇子易谨昱。不禁感叹道:“这个穿越中怎么这么不是时候!”
  • 何处又华年

    何处又华年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你问过我,后悔了吗。自从那天,我就后悔了,每个夜晚,每个白天,我都在后悔,白鑫,我想你了。白鑫,你回来吧。
  • 六道之冥神传说

    六道之冥神传说

    一觉醒来,五好青年的炎明穿越到了天蓝星,正值天蓝星陷入了经济危机,大多数人都失业在家,无所事事;一个月后,一颗携带着不知名元素的小陨石从宇宙深处而来,坠落在太平洋上空时被洲际导弹击中,顿时一股诡异的气息在空气中传播开来;狭小的出租屋内,炎明坐在窗台前,望着外面灯红酒绿的世界思索着,然而这一切都与自己毫不相关。当猩红的眼眸化为一圈圈波纹时,世界已然被踩在脚下!
  • 灯火世书

    灯火世书

    一字一步,人间坎坷路。一书一生,悠悠不留名。
  • 行货商诡闻录

    行货商诡闻录

    我叫黄岩,是个典当行的伙计。做典当这一行无论是老的旧的还是稀罕的,只要值钱是来者不拒的。偶然一次我收到了一件残破的玉器,这件玉器和我失踪多年的父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让我卷入了一场惊人的漩涡之中!一个延续千年的惊天隐秘,一个诡异的家族诅咒!而这一切的背后竟是一个颠覆一切的弥天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