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42400000004

第4章 三国中的狼王之道:盯住大目标打算盘(3)

“小霸王”之名源自孙策的一次壮举。《三国演义》第十五回中写道:孙策大怒,自提大军,竟奔牛渚。刘繇、笮融二人,出马迎敌。孙策曰:“吾今到此,你如何不降?”刘繇背后一人,挺枪出马,乃部将于糜也。与策战,不三合,被策生擒过去,拨马回阵。繇将樊能见捉了于糜,挺枪来赶。那枪刚搠到策后心,策阵上军士大叫:“背后有人暗算!”策回头,忽见樊能马到,乃大喝一声,声如巨雷。樊能惊骇,倒翻身撞下马来,破头而死。策到门旗下将于糜丢下,已被挟死。一霎时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自此人皆呼孙策为“小霸王”。

有人说:“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很多人都认为孙策是靠他老子孙坚留下的基业才成了大事。事实上,孙坚连一块立锥之地都没有给他留下。孙家属于地方望族,事业上依附于袁术,在天下初乱时,不太可能像世家豪族一样,有一份根深蒂固的属于自己的基业。事实也是如此,孙坚身在襄阳死之时,其全家老小都在寿春,处于袁术的“保护”之下,而孙坚余众旧部又俱被袁术收编,孙策及孙家男女老幼寄人篱下,真是一无所有,孙策何来的祖宗基业?

孙坚遇害后,全家陷于悲痛和绝望之中,值此危难之时,孙策首先表现出仁孝之心,不仅把父亲的棺柩运回江南,安葬在曲阿,而且妥善地安置了母亲与三个弟弟(拜托给了江都的张绂)。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能如此为人行事,实在令人钦佩。如今十七岁的少年,如果遇上了什么大事,恐怕只有靠父母解决。而孙策十七岁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真是少年英雄。

当时,孙策全家身处乱世,四周强敌环伺,因孙坚原是袁术的部下,孙策只得投奔袁术。但袁术又是怎样待他呢?

袁术看他少年英俊,很喜欢他,对别人说:“要是我能有像孙郎那样的儿子,我死了也安心。”这说明孙策具有某些非凡的气质和才能,并不是仅仅只有匹夫之勇,也不是碌碌庸人,否则袁术是不会说出这句话的。袁术嘴里虽然说这样的话,但他看孙策太年轻了,并不重用孙策。孙策曾经想当一个郡太守,袁术没让他做。孙策的舅父吴景在江东丹阳(今安徽宣城)当太守,被扬州刺史刘繇逼走。孙策向袁术要求让他到江东去帮舅父打刘繇。因袁术跟刘繇有矛盾,这才拨了一千人马给孙策。孙策于是向南进兵。

孙策举止俊雅得体,有着非凡的英雄气度,他言谈幽默风趣,即便在最艰苦卓绝的情况下仍然谈笑风生,更兼待人谦和,广交天下豪杰,十七岁时就已经交结知名之士,在江淮间著有声誉。所有这些个人魅力使他成为众望所归的领袖。举个例子:他最初创业从寿春出发时,跟随他的宾客有几百名,等走完三百里路程到达历阳时,队伍已经由于沿途不断有人参加,最后竟然多达五六千人!参加的人大多是被孙策的英雄气概所吸引的,他们愿意跟随他,帮助他成就一番事业。而他不论贵贱,一律以诚相待。对于饱受宦官和董卓暴政欺压的士人阶层,孙策为他们带来了仁政治国的福音,对于饱受饥寒困苦的下层百姓,孙策为他们带来了安居乐业的希望。

在作战方面,孙策善于用人,又善于用兵。战术简洁实用,常常能准确地洞察到战场的形势并寻敌弱点各个击破。加之他继承了其父孙坚爱兵如子的光荣传统,每次征战均亲冒矢石,身先士卒,军士们愿意为他拼死效力。故此攻无不取,战无不胜。再加上老百姓的拥护,孙策很快就渡过了江,不但打败了刘繇的人马,夺回丹阳,还攻下了吴郡和会稽郡。这样,江东六个郡的大片土地,都被孙策占领了。历史上孙策几乎没有打过一次败仗,是真正的常胜将军。在神亭的地方,孙策与敌将太史慈相斗。二人都摔下马来肉搏,最后还是双方兵马上来把二人分别救了回去。后来,在芜湖山中,孙策用埋伏的计策把太史慈抓获。他十分赞赏太史慈的武艺,就主动为其松绑。太史慈十分感动,表示愿意投降。孙策笑问道:“在神亭那次战斗中,如果我被你抓住,你会杀害我吗?”

太史慈不假思索地说:“那可不一定。”

孙策笑了笑,知道太史慈说的是实在话,心里很高兴。

太史慈向孙策说:“我们那边已是士卒离心,如果四散去了,恐怕不好收复。我想回去把他们都招拢来,投到你的帐下效力,不知道你能不能相信我。”

孙策一听,站起来谢道:“这正是我的心愿呢!我怎么会不相信。咱们以明天午时为期,到时我在辕门外等你就是了。”

太史慈二话没说,单枪匹马地走了。不想太史慈一走,众人都担心起来。有人对孙策说:“太史慈一去,恐怕不会再回来了。”

孙策却十分坚信说:“太史慈是青州名士,一贯重义气,绝不会欺骗我的。”

第二天,孙策带领众将来到辕门外,把一根竹竿立了起来,对众人说:“我与太史慈约定是中午相会,你们看着竹竿的日影吧!”

刚好,竹竿的影子指到中午的时刻,太史慈领着对方的兵马匆匆赶了来。众人一见,都很吃惊,暗服孙策知人。

孙策与太史慈不认识之前,原本是敌人,经过几番打斗孙策对太史慈武艺十分欣赏,就用计活捉了太史慈并亲自为其松绑。

太史慈要求回去收拾残兵,按常理当时的孙策应该满心疑虑地担心,这是否是太史慈的逃脱之计,而孙策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就是孙策的用人之道。以此而论,孙策真旷世之英主也,是真正能成大业的英雄。

孙策所交的朋友当中,以周瑜最为有名。周瑜文武双全,不肯轻易和别人攀交,但他对孙策的感情超过了亲兄弟。孙策为他的弟弟孙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为他留下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孙策深受人民欢迎,人们不叫他孙将军,而亲切地称他“孙郎”。一个人能贤德至此,安能不成就大事?孙策硬是在这种困境下白手起家,最终雄踞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创建了东吴的基业。

曹操深知孙策强盛,叹曰:“狮儿难与争锋也!”曹操不仅仅赞许地长叹一声,还为了不和孙策发生兵戈之争,将曹仁之女许配孙策幼弟孙匡,使两家结为姻亲,以牵制孙策。这就说明曹操不仅从心里佩服孙策,而且对孙策迅速崛起的势头还有三分惧怕呢!

孙策在占据了江东之后,还雄心勃勃地想向北发展。他趁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的时候,准备偷袭许都,把汉献帝抓在自己手里。正在调兵遣将准备粮草的时候想不到出了一件意外的事。

原来,孙策攻下吴郡的时候,杀了那里的太守许贡。许贡手下的门客跟孙策结下了仇。有一次,趁孙策上山打猎的时候,他们埋伏在树林里放了一支暗箭,射中了孙策的面颊。孙策受了重伤,请医生治疗也没有用,病势越来越重。孙策自己知道不行了就把部下张昭等找来嘱咐,说:“现在我们这里已经有了人马地盘,可以跟人家较量一番,希望你们好好辅助我弟弟。”

可叹“小霸王”孙策!二十六岁的年华,纵横四海、轰轰烈烈,但却是短暂的一生。

董卓,无德无能的野心家

董卓,陇西临洮人。董卓年幼时非常勇武,膂力过人,能左右驰射。少年从军,曾任凉州兵马掾,后被凉州刺史段炯推荐入京,因与羌胡作战有功,先后升为军司马、郎中、广武县令并历任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巳校尉。汉桓帝末年,董卓官拜羽林郎。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当黄巾起义时,朝廷任命董卓为中郎将,但兵败后被革职。后因西凉韩遂起兵,朝廷再次命董卓为将讨之。

客观地讲,董卓少年时还是很有风范的,但后来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了一个祸国殃民、人人得而诛之的奸臣,一个真真正正的野心家。

宦官十常侍作乱,董卓受何进之诏带兵进京,他的女婿李儒对他说:“这次奉诏进京,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我们何不派人上表,名正言顺地进京,这样对我们以后的大事必有好处。”董卓听了大喜,于是写奏章上表,表文大概意思为:窃闻天下所以乱逆不止者,皆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之故。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臣敢鸣钟鼓入洛阳,请除让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何进收到表文后,连忙召集各位大臣商议。

侍御史郑泰劝道:“董卓乃豺狼也,要是让他进京,必然后患无穷!”

何进听后不悦道:“侍御史大人这般多疑,何以成大事。”

卢植也劝何进道:“植素知董卓的为人,其人面善心狠,要是一旦进入朝廷,必会生出祸端,不如让他好好镇守西凉,以免日后生灵涂炭。”何进不听,郑泰、卢植皆弃官而去,朝上的大臣也去了大半。何进派人在渑池迎接董卓,董卓令手下兵士严阵以待,随时待命。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董卓还没到京城,何进因不听袁绍、曹操所劝,被张让等人杀。后世之人有诗叹曰: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何进确实是有勇无谋之人,又不听别人的忠言,他的死也是理所当然。

当京城大乱时,董卓乘势以勤王的名义入洛阳。

董卓决定废少帝而另立陈留王刘协为天子,便采纳李儒的建议,在温明园大排宴会,遍请百官。当时,董卓已是权倾朝野,在朝为官之人,自然害怕董卓,不敢得罪他,都早早地到了。董卓在暗处看到百官到了,然后徐徐到园门下马,带剑入席。酒过三巡,董卓便下令停止饮宴,撤去乐队,按剑厉声道:“我有一言,请众官静听。”

百官不知他到底要说什么,都停止了喧哗侧耳静听。

董卓说:“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足以胜任,如今少帝刘辩懦弱无能,陈留王刘协聪明好学,比他强多了,可以继承大位,我想要废少帝改立陈留王刘协,各位大臣认为如何?”说罢,按剑怒视文武百官。他说这话的意思仿佛有与百官商量的余地,但他的表情却好像在告诉文武百官:我说的话就是圣旨,你们不从也不行,就算是有意见,我看你们谁敢说出来,敢反抗我的只有死路一条!

文武百官看到他的表情,哪个还敢出声呢?董卓满以为凭自己的威望,是没人敢反对的。废了少帝,自己的威信就更大了,看以后还有谁敢与之作对,如此一来,天下就是自己的了。但是,却出现了意外,有一人按捺不住心中的怨气,拍案而起,怒斥道:“不可!不可!你是何人,敢说这样的大话?天子是先帝的长子,刚刚即位,而且又没有什么过失,怎么可以随意商议废立之事?难道你想造反吗?”此人真是胆大妄为,竟然敢说董卓想造反,难道他不要命了吗?

董卓听了这话当然很生气,看到这个人正是初到京城的荆州刺史丁原。心想:这人真是不识抬举,竟敢当面跟我作对,我非要在百官面前给你一点厉害看看不行,我这话既然说了,就不能白说。于是,他勃然大怒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紧接着抽出佩剑,想上前杀了丁原,方解心头之恨。他还满以为自己的举动会让丁原胆怯,向他求饶。但丁原却没有一点害怕的意思,仿佛无视董卓的存在。

这时,李儒看到丁原身后挺立一将,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持方天画戟,怒视董卓。眼神很是可怕,像是与董卓有深仇大恨一样,为防意外,就急忙上前拉住董卓,道:“今天饮宴之处,不应该谈论国政,待他日在都堂上再议不迟。”

众人也都附和着他的话,好言相劝。丁原才怒气汹汹地和他背后之人拂袖而去。丁原背后之人,就是三国中人人皆知的有万夫不挡之勇的吕布。当时,董卓的恶行是人尽皆知的,人人都想除之而后快。虽然事实如此,为什么众人都不敢说话,惟有丁原一人敢呢?因为丁原身后站着吕布。若不是吕布在身后站着,恐怕丁原也不敢那样出风头,公然反对董卓。

董卓进京后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废掉了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那么,董卓为何要废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呢?按他的说法是“少帝刘辩懦弱无能,陈留王刘协聪明好学”,但少帝是先帝的长子,刚刚继位,又没什么过失,怎能说废就废呢?

董卓给了个理由。

当董卓第一次见到少帝刘辩时,是在少帝和陈留王落难的时候。当时,崔烈已经找到了他们俩,董卓去接驾时曾问皇帝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少帝初见大队兵马,吓得说不出话来。而陈留王却毫不惧色,表现得从容自如,把事情发生经过说了一遍。就凭这件事,董卓认为刘辩缺乏胆量,懦弱无能,不能成大事。而小小年纪的陈留王倒是有点皇帝的风范,所以他要废长立幼。

当然,这只不过是一个很牵强的理由,董卓要废长立幼,最主要的还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他这样做,对自己最大的好处就是:他可以借此机会铲除异己。董卓只是西北的一个军阀,在京城里面原本是站不住脚的,他很聪明,当然知道自己的处境。他在朝廷里没有正式的官职,比起以袁绍为首的袁氏家族,他根本不算一个什么人物,更重要的是,他的军队也没有多少人马,力量并不强。

为了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董卓采用了疑兵之法,每隔几天他就让他的军队在深夜潜出,到第二天早上又大张旗鼓地进驻。这样洛阳的权贵每天都见董卓的军队进京,却不知道董卓到底有多少军队。而正是因为觉得他的旗下兵强马壮,人们才对他惧怕三分。

董卓要使皇帝成为完全的傀儡。虽然少帝懦弱,但何太后还是有权力有威望的。她下一道诏书,做臣子的也不能过于违抗吧!所以,董卓要废掉少帝也是冲着何太后来的。他在废掉少帝的同时连太后也一起废掉了。陈留王当时才九岁,一个九岁的孩子当皇帝,而且没有别人的帮助,大权自然会完全落入他董卓的手里。由此可见,董卓是一个非常狡猾的人。

董卓为了收吕布,不得不采用李肃的建议,狠心把他的赤兔宝马送给了吕布,又给了他一些金银珍宝,让他去说服吕布。

因那吕布只是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李肃很容易就说服了他。

董卓忍痛割爱舍弃名驹赤兔,只为招纳吕布共图天下,但他万万想不到的是,自己会死于吕布之手。

董卓收服猛将吕布后,威势更盛。于当年(189年)九月废汉少帝刘辩为弘农王,而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被称为汉献帝。然后,董卓自任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第二年,董卓又派部下鸩杀少帝(弘农王),绞死唐妃,甚至夜宿御床,篡位之心毕露无遗。这种种没有道德的行为激起了朝臣的普遍愤恨,但又因他权势太大,也没人敢把他怎么样,只能任他为所欲为。

董卓只懂得用高官厚禄收买一些官员,笼络人心。他听说曹操有点名气,就把曹操提升为骁骑校尉。但是曹操看出董卓倒行逆施,不得人心,迟早要垮台,于是,他就利用董卓对他的信任去刺杀董卓。虽然曹操失败,董卓得以侥幸逃脱,但董卓并没有吸取教训。王允的计谋更高一筹,他也装作董卓的亲密朋友和崇拜者,在董卓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使用“美人计”,董卓就一命呜呼了。董卓恐怕直到死的时候才知道王允是那个计划杀死他的“阴谋”之主谋。

董卓的失败原因在于他的权力基础,他忽视了一些曾经给予他关键支持的人,除了残暴,他没有获得任何真正的威信。王允一派本就是在韬光养晦、寻求战机,而吕布等人却已对董卓失去了耐性。如此情形之下,董卓又怎能不败?

同类推荐
  • 五代风云之草莽崛起

    五代风云之草莽崛起

    以时间轴为主线,大致阐述从唐末到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这一百多年荡气回肠的历史。展现一个个草莽英雄人物的崛起之路,带你领略残忍战争下人性的光明与黑暗。还原一个真实、精彩的五代十国!
  • 拼三国

    拼三国

    一个浑浑噩噩的大学生在三国拼命的故事!不管写的多幼稚荒唐,但一定能坚持写完,自己选择的路,再困难也要走完!
  • 海贼

    海贼

    好端端的,我就穿越成嘉靖年间的海盗头子了?海盗里面也有美女?工作的内容,就是抢钱抢地抢女人,太直接了……大明朝的海盗,比索马里海盗更拉风,有木有!到陆地种田,跟皇帝掐架……倭寇,想跟我抢地盘……给我滚!
  • 奴隶翻身当天子

    奴隶翻身当天子

    丘东醒来发现自己身处陌生的张国,成为了一名奴隶,受尽奴隶主欺辱。后杀兵进山当匪,悄悄壮大力量。张国人口不足三百万,土地肥沃,周边六国虎视眈眈,因张国实力强大,各国不敢贸然进犯,但摩擦不断。天子荒淫无道,徭役赋税沉重,重用佞臣、诛杀忠臣,渐失人心,而七大诸侯间明争暗斗,终于爆发战争。丘东借乱占城池,分土地,免赋税,扩兵员,版图不断扩张。他联合诸侯,共击天子,六年时间,夺得天下。当上天子后,丘东对内改革制度,发展工商,勤政爱民;对外联合,以稳边疆。后实力大增,逐一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之谜(一)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之谜(一)

    本书向读者解剖了笼罩在陵寝上的谜团。内容有:曾侯乙墓之谜、秦始皇陵墓之谜、中山靖王刘胜墓之谜、汉武帝茂陵之谜等。
热门推荐
  • 彼岸:宿命

    彼岸:宿命

    (新手,学生党,更新不定,见谅)每个人一出生,就已经被安排好一生,有的人注定碌碌无为,平凡一生,有的人却会在人生路上绽放耀眼的光。这就是命运而她的命运注定多舛,从天真的小女孩到嗜血女皇,不过是时间问题。命运这种令人讨厌的东西,只有自己才能改变命运握在自己手里,手打开,是掌纹
  • 三极世界

    三极世界

    当你为了自己的虚伪做出最后的挣扎时,你才会意识到有几百亿的细胞在为了你而自私的活着。什么情爱,什么忠义,什么理念,什么才是生存,什么才是毁灭,这都是些自私的衍生物。这就是这个真实的世界,三足鼎力,世界颠覆,群雄并起,龙虎争斗,真理成为不败的动力,弱肉强食终究是不败的法则。然而,这一切的一切是否可有可无不曾可知,但有人却又曾说过,这世间本无路,走着走着便有了路。我总是弄不明白打败敌人的意义终究是为了什么,只好归咎于自私,就像单细胞因为有了自私的念头才开始分裂一样。这个世界的意义何在?与其问这个世界的存在有没有意义,我不清楚。那就暂且不管它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笑饮浊酒,坐山观虎斗罢了。
  • 假如结局是悲伤

    假如结局是悲伤

    来了,就别走了鸭!我最会宠粉了,不信可以来试试?简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阳光向上的哥哥,调皮活泼的妹妹,啰嗦爱笑的妈妈,工作上进的爸爸。从爸爸撞死两个人的时候,这个家庭变了。爸爸害怕旁人的指指点点,不想面对牢狱之灾,趁事情还没发酵前,吞药自杀。丢下没工作过的妈妈,尚还懵懂的儿子女儿。一家子人,支离破碎。房子卖了,家具卖了,能卖的都卖完了,勉强补偿了孩子的家属。三个人,像三片落叶,从繁华的城市,飘落进贫穷的县城。最后发现,哥哥只是善于隐藏自己内心的哥哥,爸爸是一个胆小付不起责任的爸爸,妈妈只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妈妈,妹妹只是一个占有欲强的妹妹。假如结局是悲伤,蒋蛐,你后悔来这世上吗?望喜,蟹蟹鸭!爱你们的凉季小可爱
  • 成人教育心理学

    成人教育心理学

    本书力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结合成人学习的实际,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员提供更多的资料和方法等。
  • 朦胧美

    朦胧美

    江南,古称"鱼米之乡",一个神话般的地域,让人留恋,叫人忘返。江南的风景之优美,女子之娇艳,才子之文采都让高三的顾继涛很向往,因此,报考志愿时,他的第一志愿是沿海的凌波大学。顾继涛,身高一米七七,眼睛深陷,样子很成熟,不是很帅,但绝对是女生喜欢的那一种。
  • 现代的荒诞

    现代的荒诞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现代的荒诞》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穿越宝库

    穿越宝库

    传说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世界里有一个宝藏。传说在东海龙宫的宝库里有各种各样的宝藏。当一个天外宝库落在钟远心的身上,世界开始变得奇妙起来。神级宝藏穿越之眼,带你遨游虚拟世界,无聊的时候可以在《黑子的篮球》世界和火神大我比比扣篮,受人欺负,我们就背上宝剑到《蜀山》去拜师学艺。和女友度蜜月时,一起御剑乘风,在《仙剑奇侠传》里看山山水水。什么?没有女朋友?李莫愁,小龙女,花千骨,拓跋玉儿,于小雪,波多野结衣……自己泡去。我有大宝藏,我是宝藏之王,如意金箍棒,九阴真经,多重影分身术,龙泉宝剑,四十二章经,倚天剑屠龙刀,焚寂剑,三界超市,修真小瓶……哈哈都是我的。
  • 逆斩轮回

    逆斩轮回

    逆斩轮回,兄弟你我再战天地、速该命运一起杀破那道貌岸然的天罡正道
  • 口袋萌精灵

    口袋萌精灵

    萌娘口袋妖怪,一样的口袋,不一样的精灵~PS:本书的书群(多谢书友提供)100582207
  • 假如我从不曾来过

    假如我从不曾来过

    如果顾小楼没有遇见她,她一辈子都不会懂得快乐是什么;如果顾小楼没有遇见他,她一辈子也不会明白深爱又如何。这世间有一种爱情,叫做忘了忘记你。世事难料,你若安好,便不负我,一生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