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42400000023

第23章 三国中的狼游戏:谁借谁放倒谁(6)

第二,诸葛亮对守荆州之事,疏于指导、管理,没尽到应尽的责任。诸葛亮对关羽守荆州的能力曾经表示过怀疑,在交付荆州大印时,曾经“欲待不与”,但“其言已出”。难道军国大计,仅仅因为一个“其言已出”,就轻易托付于人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诸葛亮也太不负责任了吧?既然把这项重要任务托付给了一个能力有限、不太信任之人,那就应该精心地去给予指导才成吧?可是,诸葛亮除了留给关羽一个八字方针之外,率军西征之后,却再也没有过问过荆州之事——既没有提出过指导意见和建议,也没有加强对荆州的后备工作。只是在取得西川之后,送来大量慰问品。而在关羽拒绝东吴提亲之后,只是说了一句“荆州危矣!”尽管“危矣”,可是他也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有什么比荆州更重要的?一贯明察秋毫的诸葛军师,由诸葛瑾讨要荆州未果、关羽拒亲,应该意识到东吴人已经要开始对荆州采取行动了呀!既然确实不能“东和孙权”,为什么不提醒一下关羽,应该小心防备“江东鼠辈”呢?可是,直到“不堪大用”的关二爷丢了荆州,失了身家性命,疼得刘备“大叫一声,昏厥于地”,直至丧失理智,誓要举国伐吴——直接造成蜀国衰败,直至灭亡。这不能说与全权负责蜀国军政大事的军师不无关系吧?

第三,诸葛亮没有在关羽的用人上给予有力的指导、帮助,提出科学的意见和建议。关羽守荆州,可以说是首当大任,在很多方面特别是人事问题、工作安排上需要具体、细致的指导、帮助。尤其是当时荆州面临的形势危机四伏——北方的曹操,东方的孙权,无时无刻不在盯着荆州;更重要的,荆州还是伐蜀征川的根据地。可以说,荆州有失,全盘皆失。诸葛亮一向自诩有知人之明,在托付荆州时,为什么不在用人上给关羽提出些指导意见?至少也该提个醒吧?潘浚、糜芳、傅士仁,这些人可以交给他什么任务?王甫、赵累,这些人应该交给他什么任务?对于守御荆州的用人大计,连一直名不见经传的王甫都看得出来,潘浚、糜芳、傅士仁,这些人不可委以重任。王甫是无名小卒,他的意见关羽不听,这情有可原,但他对军师的话可是言听计从呀?为什么诸葛亮在这等重要的大事上竟然不置一词呢?为守住荆州,心高气傲的关羽这次可是虚心求教啊!(关羽听了军师的八字方针,说“当铭肺腑”。)如果能在用人上提出指导意见,相信关羽也一定会认真服从。

然而,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诸葛亮明明制定了“东和孙权”的策略,却没有给关羽创造“东和孙权”的条件,甚至还给“东和孙权”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在建安十七年,诸葛亮在辅助刘备取得西川之后,东吴派诸葛瑾前来讨要荆州。诸葛亮自己哭着闹着要求见刘备,先“分荆州一半还之,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与他。”又“写书与云长令交割三郡”,把皮球踢给了关羽;暗地里又使关羽拒还三郡,“虽兄有书来,我却只不还”,让关羽把东吴派往长沙、零陵、桂阳的官吏,连夜逐回,“迟后者便要杀”。刘备和诸葛亮“许将三郡先还,又无奈云长恃顽不肯”。所有这些,不能不引起东吴人对关羽的仇恨。再加上求亲遭拒、单刀赴会,这几件事大大伤害东吴人的尊严,破坏了“东和孙权”这一基本策略,再要想“东和孙权”,恐怕是难比登天。真不知道诸葛亮把乃兄打发去荆州时,把“东和孙权”这个基本策略放在了什么位置。制定了正确策略——东和孙权,自己既不能够认真执行,也不能够积极创造条件,让关羽去执行,甚至为三郡小利,直接破坏这一正确策略,因小失大,逼得东吴偷袭荆州,应该算得上是荆州失守的直接原因。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荆州之失与蜀国刘备、军师诸葛亮也不应该是毫无关系吧!可以说,失荆州的原因是以上几点的综合,并非是关羽大意失荆州。荆州之失,乃势所必然。

魏延兵出子午谷的分析

《三国演义》中这样写:“魏延上帐献策曰:‘夏侯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孔明笑曰:‘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魏延又曰:‘丞相兵从大路进发,彼必尽起关中之兵,于路迎敌,则旷日持久,何时而得中原?’孔明曰:‘吾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何忧不胜!’”

对于兵出子午谷之计,魏延看到的是它的利,而诸葛亮则看到的是它的弊。对于兵出子午谷之计是否可用,数千年来争议不断,支持的很多,反对的也不少,但都是泛泛而论,难以驳倒对方。那么,诸葛亮在当时到底是否应该采纳此条建议呢?我们不妨来认真分析一下:

魏延的计划确实很有气魄,如果按照魏延的计划,蜀军便可一举夺得关中,这也正是诸葛亮北伐的首要目标。但是作为一次局部战役来看,如果魏延的计划要得以实现就必须同时满足下列5个条件:

第一:魏延率军从褒中出发,循秦岭东行进入子午谷,循子午谷到长安,完成这个行程必须用10天的工夫,并且万众运行子午谷险道不能走漏半点消息。

第二:曹魏长安守将夏侯楙得知魏延军突然到来时必须要弃城逃跑,不作抵抗。

第三:夏侯楙逃跑时,必须留下大批可供蜀军食用的粮草辎重。

第四:魏军的增援部队必须要在20天后才到达长安。

第五:诸葛亮大军从斜谷出发,必须在20天内赶到长安,增援魏延。

但这五个必需的条件,每一个都有不能实现的可能。

第一,魏延能保证在10天之内穿过子午谷而到达长安吗?

子午谷道长约600里,两边高山对峙,中间水流湍急,其行军速度受气候等的影响非常大,因此,魏延部队不一定能够在10日内到达谷口。《三国志·魏书·王朗附王肃传》也有说道:“曹真发已逾月而行才半谷,治道功夫,战士悉作。”曹真一个月才走了子午谷的一半,可见10天内走完子午谷是相当不容易的。

一旦不能在10天内到达长安,那么魏军的细作就可能会得到情报而有所准备,使蜀军失去奇袭的效果。子午谷并不十分隐蔽,在谷中行军,很有可能被魏军侦知,此种情况也按一成计。魏延根本不能担保在子午谷中没有魏军与魏军探子,如果有魏军和探子在道中等着魏延,那么不但魏延的计策泡汤,就连能否到达长安都是问题。

第二,魏军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这是事实,但他会不会害怕到“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呢?弃城而走在魏国是极大的罪,夏侯楙虽然是曹操的亲戚,也不敢冒这个危险吧。如果他不是弃城逃走,而是据城而守,等待援军到来的话那又怎么办呢?即使夏侯楙真的弃城逃走,还有曹魏雍州刺史郭淮呢!

这个有胆有谋的郭淮已成为雍州刺史,当时正在天水。就算长安被攻破,那么蜀国军队就处在天水魏军与来援的魏军两处夹击之中,怎能长久?

第三,即使魏延成功占领了长安,怎能保证曹军就一定留下大批粮草辎重给蜀军呢?如果曹军把粮食运走或是干脆将其付之一炬的话,蜀军能空着肚子守城吗?

第四,又有谁能够保证关东援军就一定会在20天之后到达长安。远的暂且不说,就拿司马懿袭击孟达来说吧,孟达估计司马懿需要一个月之后才能够赶到上庸,然而,其结果司马懿仅用了短短的8天时间就赶到了,最终杀了个孟达措手不及。

而且从关东到关中,一路上一马平川,也没有什么天然屏障,正好对曹魏的铁骑昼夜急驰有利。

第五,“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诸葛亮率军从斜谷出发到长安,需要行千里栈道,如何能保证就一定能赶在曹魏援军到来之前到达长安?万一落在曹军后面,魏延军被曹军吃掉不说,诸葛亮的北伐大军就会屯兵于坚城之下,陷于进退两难的窘境。

以上五点都是完成子午谷之计所必需要进行的环节,可是却都难以如魏延所想般完成。

由此可见,魏延的这一计是需要冒很大风险的。

此外,再考虑一下失败的后果,如果魏延输了的话,蜀国的实力的损失就必然会很大,对于本来兵就少的蜀国,5000兵确实算不上一个小数目(其实真正要兵出子午谷的话,除了魏延的5000先锋兵之外,孔明还是应该会派一些援兵去接应的)这还不算,更大的损失就是失去大将魏延,以及还会暗中损失众兵们的士气等。

蜀国的实际掌权者——孔明应该有四个选择:

1.投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2.坚守——这无疑是消极的防守,与坐以待毙根本就没有什么差别,而且战斗还发生在自己的领土上,无论是对民心还是经济都是十分不利的。

3.以攻为守——对于此种想法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有道是,攻击才是最好的防守,这样积极的防守比起坚守无疑要好上许多。

4.积极进攻——这可能就是刘备与诸葛亮的最终目标,但是由于实力悬殊,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很小。

此外,诸葛亮不用魏延之计谋还有很多客观方面的原因:

第一,国力。国力是否强大是两国间进行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蜀、魏两国在国力方面有着十分悬殊的差距。魏作为当时中国的三分之二,综合国力比蜀、吴两国相加还要厉害。就是这份差距,使魏延提出的计策根本就不适用。

国力包含很多种因素,人力、物力、财力等等。正是这些众多方面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1.人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口。在冷兵器时代,征战的前线和后方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五千兵马对于三国中实力最弱的蜀国来说可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蜀国的人口只有可怜的一百万左右,国中军队只有十万。五千精兵是十万的二十分之一,也是蜀国部队当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此外,再加上魏延手下的五千精兵是蜀国数一数二的部队,因此,那五千精兵对于蜀国来讲就显得更为重要。另一方面是人才,人口众多是多出人才的一个基础,教育水平是人才的另一个基础。经过两汉数百年的稳定发展后,魏国所占的中国三分之二的面积不仅不是老少边穷,而且大多是汉帝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最为富庶发达的一个地区。魏国人力之强,蜀、吴地区又如何能比?就当时而言,蜀国人才最为缺乏。而魏延是蜀国当时最出色的将军之一,是绝对不能轻易失去的。由于子午谷之计充满着危险,所以蜀国是绝对不值得冒着失去五千精兵与魏延这么大的危险去进行子午谷之计的。诸葛亮为此而不肯采纳魏延的计策也是绝对正确的。

2.物力。当时的中原地带正是开发的盛年时期,并非现如今的黄土高坡。地域广袤的平原不但物产丰富,粮草充足,出产的马好,而且地矿资源的开发也正当其时。蜀虽号称天府之土,却小得可怜,仅仅一个成都平原是粮食基地,粮草远远不足以应付长线征伐。西蜀在那时不过是穷山恶水而已,树木确实很多,矿产的探测和开发却还处于启蒙阶段,完全不可能会与魏国相比。

诸葛亮北伐经常都会出现粮草缺乏、运输艰难这个问题。再加上,蜀中不产良马,蜀马只是一些矮小的马匹,难以在关中平原上与魏国骑兵相抗衡。蜀国没有强大的骑兵部队,在关中平原上就缺乏了机动力,恐怕会被魏国骑兵所牵制,加上养马经费并非要进行北伐的蜀国所能承载的。所以,此时的蜀国不能眼宽肚窄地去进行大规模的入侵,而需要逐步进发。因为如果发生大规模而长久的战事,蜀国的国力绝对难以应对。假设兵出子午谷奇袭成功,而蜀军又成功占领了长安一带,魏国绝不会坐视不理,必定倾起大半国之军力与蜀汉决一雌雄,因为长安算是曹魏的西北基地。就算蜀汉士兵素质都优于曹魏,但魏军兵力却数倍于蜀汉。对于当时国力不足、补给不继的蜀国,若已寡敌众必定形势不利。以蜀汉的兵力就只能扰敌而无法对抗魏国的全国兵力,更何况魏国强在骑兵,蜀国强在步兵,在关中平原蜀国如何对抗魏国骑兵?诸葛亮的谨慎是正确的,一旦采取了魏延之险计,万一有半点闪失,那带给蜀国的就将会是不可挽回的惨局。

3.关中能带来的国力。很多人认为,占领关中之后就能够为蜀国的国力提供很大的帮助。但是在经过董卓之乱、马超叛乱之后,关中难以复现昔日光彩,带给蜀国的帮助极少。既然占领关中根本不能够为蜀国的国力带来多少生气,还不如占领西凉,省得冒险。

第二,战略。

1.合适蜀国的战略。蜀国的国力在三国当中最弱是众所周知的,魏延的战略既不适合蜀国,那什么战略才适合蜀国呢?蜀国靠的是山险,就算兵少,只需要堵住山路要口,据险关固守,敌军即使再多也难有作为。长安附近一片平坦,以蜀汉总兵力都远不如曹魏的情况下,光是占领长安,却没有险山要关可以据守,一定无法守住,而且是在不利的平原地带和曹魏硬碰硬大对决,那么就等于把自己置身于死地。蜀汉的国力居三国之末,当时的人口也不多,实在玩不起这种危险游戏。与之相反,凉州多山,只要占领险关要道,曹魏兵力再多也难以夺回去。加上蜀中无良马,到了长安平原很难与魏国强大的骑兵相抗衡。而凉州产良马,如果蜀国占据凉州,将会使蜀国有更大的力量对抗魏国。这就是诸葛亮舍长安攻凉州的最大原因,也就是诸葛亮制定的蜀国战略。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蜀国的整体兵力不多,战略计划却好高骛远,这是兵家大忌。两方比较,魏延的计策远远比不上诸葛亮的周到安全。而且魏延的计策短视,没有采取长远性的计划,计划偷袭长安后就别无后着,远远抵不上诸葛亮的周全计划。

2.外交战略。吴国表面上虽是蜀国的盟国,但是吴国的内部到底对吴蜀联盟有什么看法呢?恐怕存在有朝一日吞并蜀国的计划吧。蜀国位于吴国上游,顺江而下,对吴国是个威胁。加上荆州问题一直困扰着吴蜀两国。若不是魏国一直对吴蜀二国虎视眈眈,加上诸葛亮专注北伐,吴国也一直想北上占领魏国的徐州和寿春等地。所以两国一直没有互相攻伐。而很多人也说,如果诸葛亮采用魏延的子午谷之计,再让吴国配合出兵,将有很大可能成功消灭魏国。但是吴国会不会出兵呢?吴国如果占据徐州、扬州,就是放弃了长江之险与魏国强大的骑兵、步兵集团在广阔的平原上交战。以吴国善水之兵,弃其长处与北军在北方争雄,能胜利吗?吴国国政是在魏蜀二国中保持平衡,维持三分,蜀国若成功占领关中,势力大盛,对吴国的威胁将会加大。等到蜀国灭魏之后,就一定会顺江而下,灭吴统一。吴国在如此的环境下,就很有可能会乘蜀国无力兼顾益州之际而袭取益州,霸据长江上中游,巩固内防。然后与蜀再建同盟,维持三分。而蜀国若失去益州之地,为了继续与竞魏争,也会忍气吞声接受吴国的盟约,以免两面受敌。诸葛亮设立攻西凉的战略时就已想到了这一点。

因为占据西凉,有险可守,就算益州陷落,起码可以保住蜀国不亡。如果按照魏延之计占领关中,不攻西凉,一定需要大量兵力防守各处关隘,因为关中乃一平原,险要之处极少,蜀军一定要全军出动,才有可能守住关中。蜀军全军出动,益州必然空虚,若此时吴国来袭,失去益州在所难免。就算能与吴再建交,也难以保存关中,因为必会受到来自洛阳、西凉两处魏兵的侵袭。

因此,在外交问题困扰之下,魏延之计也不是万全之策。

综上所说,兵出子午谷的策略未能考虑到环境、士兵疲劳程度、守军强弱、城池防御力等重要因素,是魏延的空想,是一次“纸上谈兵”,根本不可能成功。因此,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再为“失去”这样一次伐魏的“机会”而惋惜了。

同类推荐
  • 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一个王朝性格特别鲜明的朝代,一个和尚开创了这段历史,权臣、太监、军事将领、农民起义领袖……这些熟悉的面孔在明朝也一一露面。终明一朝,天下始终沉浸在血泊和战火之中。皇帝们要么铁血治国,要么不务正业。本书以史料为基础,以幽默的语言、轻松的笔调对明朝皇帝、王公权贵以及一些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
  • 巾帼夫婿

    巾帼夫婿

    作为堂堂男子汉,我居然吃起了软饭?虽然我不情愿,可医生说我胃不好,只能吃软饭,这是一个吃软饭的故事……
  • 远古的征服

    远古的征服

    一个普通打工仔陈大虾在一次下班的途中偶然被一股奇怪的闪电击中...醒来后他发现来到一个陌生的远古世界!参天的大树,茂密的丛林,凶猛的远古野兽,淳朴的族人,残酷的部落吞并,为了生存,陈大虾带领着他的原始族人一步一步,兴修水利,筑城修路,牧渔种养,发展工业...慢慢地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华夏帝国。这个时候,他却发现这个世界上一个个强大的势力接二连三的出现。“蝴蝶效应吗?”凶残的游牧匈奴骑兵...身披铁甲的罗马重装骑兵...马其顿方阵兵...无坚不摧的波斯象兵...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和陌生!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 白手帝国

    白手帝国

    没有金手指,一名高中化学老师穿越后从零开始......
  • 我的大门通古代

    我的大门通古代

    意外穿越到古代的李肖,每逢9号可穿梭回现代,古代文明与现代工业碰撞,会产出何样火花?
热门推荐
  • 时光轮回曲

    时光轮回曲

    每个人都有一个阴暗面,宇宙也有属于自己的阴暗面。六道平行宇宙按照各自的轨迹运行着,却被之外的黑宇宙所相继入侵同化。只剩下时光所在的第一平行宇宙还未有黑宇宙的痕迹,这是一场简单的光与黑暗的较量,这也是一场人的正反面的对抗,时光和他的分身互换身份隐藏起来,穿梭无尽星空黑洞,寻找着自己心中最重要的她。他从来不是为了人类,不是为了时空,他只是为了将她带回来,只是她的身边,却是……
  • 天生天养:杀手养成记

    天生天养:杀手养成记

    天生天养,一对兄弟;一个教授,一个杀手;从相依为命,到互相仇视。
  • EXO之校园时光

    EXO之校园时光

    支持我的新说《EXO之与世血染色》。“我不会再松手了,我已经失去你一次了,我不会再让你再一次从我身边离去……”他死死地抓住她的手,他怕她再一次不见,消失在他的世界里。“我不配你去爱,”她狠狠甩开他的双手,转身离去。他坐在地上,默默地说道:“你就是我的毒啊,永远离不开你……”他的脸庞留下了泪水的痕迹。
  • 完美绅士之绝密任务

    完美绅士之绝密任务

    林峰,国内顶尖特工,因一项绝密任务成为一名千金大小姐张云曦的保镖。从此告别熟悉的丛林,那枪林弹雨的特工世界,回到都市之中。本以为生活会就此平静,谁知就在他一脚踏入校园之后,一件件事却不断袭来,搞得林峰头大不已。神秘的紫衣少女安琪岚,善良单纯的冯梦婷,头脑简单却开朗勇敢的张云曦、刁蛮任性的韩雨希,成熟知性的老师李云舒。随着事件的深入,各方势力、神秘组织接连出现,林峰的身世也缓缓展开,渐渐交织成一张繁复的大网。而所有事件的中心点,一项起源于上个世纪初的庞大计划,正似一头庞大的黑暗巨兽,冲着林峰,缓缓露出了狰狞的獠牙。
  • 乘凉志异

    乘凉志异

    小时候的夏天,一到晚上,大家就从屋里搬出躺椅竹凳,在村子里的公用晒谷场摆上。上风口生一堆烟火熏蚊子,大家摇着蒲扇或躺或坐,聊收成拉家常,吹风乘凉。那时候的头顶一片星空,月儿皎洁,星光璀璨。那时候的老人会讲故事,或而鬼,或而怪。那时候的我们,又害怕,又想听……嗯,我要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你可以称呼我的故事为“夏夜乘凉派”。
  • 仙魔之云淡风轻

    仙魔之云淡风轻

    她对他爱的执着,而他却一心只为天下。她为爱成魔,誓与他生生世世为敌,他为天下成仙,两度抛弃她。终于这一次,东方云朔,是我抛下了你。爱本是一念之间,一念成恨,一念执着,只是这爱,却生生世世相随,叫我如何真正的放下你?!
  • 呐喊

    呐喊

    《呐喊》是鲁迅负有盛名的小说集之一,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收录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代表性篇章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社戏》等。表现了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思想状况,对封建主义和老中国的国民性进行了批判。《呐喊》中的多篇小说收入中学及大中专院校语文教材。
  • 绝世盛宠倾城娇妻要逆天

    绝世盛宠倾城娇妻要逆天

    她本是只有一副皮囊的废柴却因一次落水转身成为才女
  • 宝可梦之随疾风前行

    宝可梦之随疾风前行

    大家快看这里这里有一只开朗的斗笠菇,但是很快它就会变成忧郁的斗笠菇了——烈箭鹰使用“勇鸟猛攻”
  • 我被神级大佬宠哭了

    我被神级大佬宠哭了

    【傲娇高冷双标神级大佬*人美心甜灵动入殓师】论如何伺候一尊神级大佬,黎愿表示,不管、不闻、不问。任他自由生长摇曳生花。两个小包子攀上她肩:女人,小心我家大人赖你家。白眼望向某处:“不是已经赖了?”顿时,原本吃饭男人手上饭不香了。勾了勾手,“过来。”轻捏她脸庞:“听说你对我有意见?”嫌弃脸秒变欢喜:“不是这样的,是我最喜欢的!我的就是你的!”***抓娃娃机前,她想借用他这个神挂满足一下。指着里面所有玩偶说:“你爱我吗,我要这所有。”男人:“你确定?”“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男人勾唇,只听哗啦一声无数币从出口掉落,他走到一旁坐下:“够吗,今天整个馆子都是你的~”她:(╯‵□′)╯︵┻━┻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她与他看尽人间百态憎恶爱恋,他说,阿愿,我所有的愿景都是你。他说,我认真想过了,我想爱你。......她叫黎愿,是个入殓师,有一天,她与她亲手入殓的人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