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06100000007

第7章 京宦生涯(6)

我时刻悔恨,终没有能够洗涤自新。九弟回去以后,我决定单日读经、双日读史。读经常常是懒散不沉着,读《后汉书》已用朱笔点过八本,虽说都不记得,而比去年读《前汉书》领会要深刻些。在一起习功课的人商定从九月十一日起,每次写一篇文章作一首诗,就在当天申时用白折写好。我的文、诗都为大家所赞赏,然而我在八股文方面无真才实学,虽然感谢各位先生的赞扬好意,实则越听越觉得惭愧。等下次信差来,可带几篇课文回家。我待在家里懒得为考核在职官员做准备,就借此机会练练笔头,或许也不至临场发慌吧。

写到此,接到家中来信。得悉四弟、六弟未得入学,心情不好。科举功名,能否得到,是早是晚,这也是由前世缘分定下的,丝毫不能勉强。我们读书,只是为了两件事:一是增进自己的道德修养,追求诚实正直修身齐家治天下的道理,以无愧于此生;二是修习学业的事情,操练学习记忆诵读词章的方法,以图自强自立。增进道德的事一时难以说清,至于修业以自强自立,我是这样认为的:

要想自强自立最重要的莫过于求生存了。农民、工人、商人,这都是以劳力而求生存的人;士,则是以“劳心”来求生存的。因此,人或者在朝廷做官,或者在乡间教书,或者是管理民众的小吏,或者是出谋划策的幕僚,不管是劳力还是劳心,都是兢兢业业于他所从事的职业,才能够问心无愧地生活。科举功名,是做官的阶梯,这也需要兢兢业业的精神,将来才不至于空占着职位不干事白吃饭;只有经过努力,获得功名,这才问心无愧。科举能不能中,这全是由老天爷做主,不是个人所能左右的;学业精不精,则完全由自己做主。我还没有见过学业果然高明,可总是不能生存的人。农民如果真是花力气种田,虽是饥荒年月也会有收获;商人如果真有奇货可居,虽是行情不利也会买卖兴隆;士人如果真能精通其学业,谁见过终生不得科举功名的呢?就算终生不能中举做官,又岂能没有别的路可以谋生呢?故而只是担心自己的学业还不那么精通。

想求精通学业,也没别的办法,也就是要专心致志而已。俗话说,“艺多不养身”,就是说不够专一。我挖了许多井却喝不到水,就是因为有不专心致志的毛病,诸位弟弟总须力图专业。比如九弟有志于书法,自然也不必别的一点儿都不学,但每天练字的工夫,是断不可不提起精神来做的,如此随时随事,都会有所感触省悟。四弟、六弟,我不知你们对什么有兴趣?如果有志学习经书,则必须专守一经;如果志在作制义,就必须专看一家文稿;如果志在作古文,则必须看熟一家文集。作各体诗道理也一样,作试帖也是如此,万不可以兼营并骜,那样则必会一无所能。切嘱切嘱,千万千万。

以后写信来,诸弟若各有专攻的学业,务须写明告诉我。写得愈详细愈好,哪怕是长篇累牍也没关系。这样我看了信,就能知道诸弟的志向与见识。凡是专攻一门的人,必有心得,也必能提出问题,各位弟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问题,可以问我一起分析。书信写得很详明,则四千里外兄弟不啻共处一室相互交谈,这是何等的乐趣。

我生平于天地君亲师几伦中,只有兄弟一伦抱愧最深。父亲把他所知道的尽可能教给了我,而我却不能以我所知道的尽可能多地教给诸位弟弟,真是不孝之大者也。九弟在京一年多,进步不多,每想及此,真是无地自容。以后给诸弟写信,总用此格纸,诸弟最好保留下来,每年装订成册。这样的好处,千万不可忽略。诸弟写信寄我,也最好用一色格纸,以便装订。

谢果堂先生离京后,来过信并附诗二首。先生年已六十有余,名望很高,与我见面,却能彼此倾心交谈,分别后又拳拳不忘,可见老一辈爱才之心。现将他的诗并我和的诗附阅,在乡里中传播,使大家都知道这位老先生是位大君子。

我有大铜尺一方,几次都没找到,是不是九弟带回去了?往年寄回家的黄芽白菜子,家里种了还好吗?在省城里已买下漆了吗?漆匠用的是谁?来信时还请转告。

兄国藩手草

道光廿二年九月十八日(1842年10月21日)

【精华点评】

信中,曾国藩规劝弟弟们“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后又提到“艺多不养身”。有句话说,“门门通,不如一门精”,劝告为学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术业有专攻”。 人们也常说“事在于专,业在于精”,“专”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精”要体现在观念上,落实在管理上,注重在效果上。“专”要得到认可;“精”要成为标杆。信中,曾国藩要求弟弟们确立志向后便要专攻,“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经典格言】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

读书须有耐性

(1843年2月14日与诸弟书)

【家书】

诸位老弟足下:

正月十五日接到四弟、六弟、九弟十二月初五日所发家信。四弟之信三页,语语平实,责我待人不恕,甚为切当。常谓“月月书信,徒以空言责弟辈,却又不能实有好消息,令堂上阅兄之书,疑弟辈粗俗庸碌,使弟辈无地可容”云云,此数语,兄读之不觉汗下。

来信言看《礼记疏》一本半,浩浩茫茫,苦无所得,今已尽弃,不敢复阅,现读朱子《纲目》,日十余页云云;说到此处,兄不胜悔恨!恨早岁不曾用功,如今虽欲教弟,譬盲者而欲导人之迷途也,求其不误难矣。

然兄最好苦思,又得诸益友相质证,于读书之道,有必不可易者数端: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

盖自西汉以至于今,识字之儒约有三途:曰义理之学,曰考据之学,曰词章之学①,各执一途,互相诋毁。兄之私意,以为义理之学最大,义理明则躬行有要,而经济有本;词章之学,亦所以发挥义理者也;考据之学,吾无取焉矣。此三途者,皆从事经史,各有门径。吾以为欲读经史,但当研究义理,则心一而不纷。是故经则专一经,史则专主义理。此皆守约之道,确乎不可易者也。

若夫经史而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无别书也。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六弟谨记之。

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若夫为科名之学,则要读四书文,读试帖律赋,头绪甚多。四弟、九弟、厚二弟天资较低,必须为科名之学。六弟既有大志,虽不科名可也,但当守一“耐”字诀耳。观来信言读《礼记疏》,似不能耐者,勉之勉之!

兄少时天分不甚低,厥后②日与庸鄙者处,全无所闻,窍被茅塞③久矣。及乙未到京后,始有志学诗古文并作字之法,亦洎无良友。近年得一二良友,知有所谓经学者、经济者,有所谓躬行实践者,始知范、韩④可学而至也,马迁、韩愈亦可学而至也,程朱亦可学而至也。慨然思尽涤前日之污,以为更生之人,以为父母之肖子,以为诸弟之先导。无如体气本弱,耳鸣不止,稍稍用心,便觉劳顿。每日思念,天既限我以不能苦思,是天下不欲成我之学问也。故近日以来,意颇疏散,计今年若可得一差,能还一切旧债,则将归田养亲,不复恋恋于利禄矣!粗识几字,不敢为非以蹈大戾已耳!不复有志于先哲矣。

吾人第一以保身为要,我所以无大志原者,恐用心太过,足以疲神也。诸弟亦须时时以保身为念,无忽无忽!

来信又驳我前书,谓“必须博雅有才,而后可明理有用”,所见极是。兄前书之意,盖以躬行为重,即子夏“贤贤易色”章之意。以为博雅者不足贵,惟明理者乃有用,特其立论过激耳。六弟信中之意,以为不博雅多闻,安能明理有用?立论极精,但弟须力行之,不可徒与兄辩驳见长耳。

来信又言四弟与季弟从游觉庵师,六弟、九弟仍来京中,或肄业城南云云。兄之欲得老弟共住京中也,其情如孤雁之求曹也。自九弟辛丑秋思归,兄百计挽留,九弟当能言之。及至去秋决计南归,兄实无可如何,只得听其自便。若九弟今年复来,则一岁之内忽去忽来,不特堂上诸大人不肯,即旁观亦且笑我兄弟轻举妄动。且两弟同来,途费须得八十金,此时实难措办。弟云能自为计,则兄窃不信。曹西垣去冬已到京,郭云仙明年始启程,目下亦无好伴。惟城南肄业之说,则甚为得计。兄于二月间准付银廿两至金竺虔家,以为六弟、九弟省城读书之用。竺虔于二月起身南旋,其银四月初可到。

弟接到此信,立即下省肄业。省城中兄相好的,如郭云仙、凌笛舟、孙芝房,皆在别处坐书院。贺蔗农、俞岱青、陈尧农、陈庆覃诸先生皆官场中人,不能伏案用功矣。惟闻有丁君者(名叙忠,号秩臣,长沙廪生),学问切实,践履笃诚,兄虽未曾见面,而稔知其可师。凡与我相好者,皆极力称道丁君。两弟到省,先到城南住斋,立即去拜丁君(托陈季牧为介绍),执贽受业。

来信以进京为上策,以肄业城南为决策。兄非不欲从上策,因九弟去来太速,不好写信禀堂上。不特九弟形迹矛盾,即我禀堂上亦必自相矛盾也。又目下实难办途费。六弟言能自为计,亦未历甘苦之言耳。若我今年能得一差,则两弟今冬与朱啸山同来甚好。目前且从次策,如六弟不以为然,则再写信来商议可也。

此答六弟信之大略也。

九弟之信,写有事详细,惜话说太短,兄则每每太长,以后截长补短为妙!尧阶若有大事,诸弟随去一人帮他几天。牧云接我长信,何以全无回信?毋乃嫌我话太直乎?扶乩之事,全不足信。九弟总须立志读书,不必想及此等事。季弟一切,皆须听诸兄话。

此次折弁走甚急,不暇抄日记本。余容后告。

冯树堂闻弟将到省城,写一荐条,荐两朋友。弟留心访之可也。

道光廿三年正月十六日

【注释】

①义理之学:即宋明理学。是讲求儒学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考据:考注据实古书古义的确凿出处与含义。词章:这是研究词赋的学问。

②厥后:自那以后。

③窍被茅塞:不开窍,被蒙蔽。

④范、韩:即范仲淹、韩琦等宋代政治家和文学家。

【译文】

诸位老弟足下:

正月十五日接到四弟,六弟、九弟十二月初五日所发的家信。四弟的信三页,句句话平实。责备我待人不讲宽容非常对。说每月写信,徒然用空洞的言语责备弟弟,却又不能有实在的好消息,叫堂上大人听到兄长的话,怀疑弟弟们的粗俗庸碌,使弟弟们无地自容。这几句话,为兄的看了,不觉汗颜。

来信说看了《礼记疏》一本半,浩浩荡荡,茫无头绪,费尽辛苦,没有收获,现在已全部放弃,不想再读,现读朱子《纲目》,每天十多页。说到这里,兄长不胜悔恨,恨早年不曾用功,如今虽想教弟弟,好比盲人想引路,不走错路才怪呢!

但兄长最喜欢苦思,又得几位益友相互质问证实,对于读书的道理,一定有共同不易的几个方面:研究经书必专心一经,不可广泛骛多。读经以研究寻找义理为本,考据各物为末。读经有一个“耐”字诀窍: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天不通,明天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这就叫耐心。读史的方法,最妙的办法是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好比我就是当时的人,应酬宴请在其中。不必要人人都能记得,只记一人,好像在接近这个人一样;不必要事事能记得,只记一事,好像亲临其事。经,主要是追究其理;史,主要是考实其事。离开这两方面,别无可学。

从西汉以至于今,识字的读书人,大约有三种途径:一是义理之学,二是考据之学,三是词章之学。往往各执一门学问,而去攻击其他两门学问。我自己以为义理之学的学问最大。义理明白了,那实行起来更可抓主要害,有了根本;词章之学,也是发挥义理的;考据之学,我觉得没有从中得到什么。这三种途径,都从事经史,各有各的门径。我觉得想读经史,便应研究义理,那样更专一而不分散。所以经要专守一经,史要专熟一史,读经史专主义理,这都是守约的道理,的确是不可改变的。

假如说到经史以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者想读它,但应当读一人的专集,不应当东翻西翻。如读《昌黎集》,那眼睛看的,耳朵听的,无非昌黎而已,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外,再没有其他书了。这一集没有读完,决不换他集,也是“专”字诀窍。六弟谨记住,读经读史读专业,讲义理之学,这是有志的人万不可改易的。圣人复起,也一定听从我的话。然而,也仅仅为有大志的人而言。假若说到科名之学,则要读四书文,读试律赋,头绪很多。四弟、九弟、厚二弟天资较低,必须做科名的学问。六弟既然有大志,不图科名可以,但要守一“耐”字诀。看来信说读《礼记疏》,似乎不能耐,勉之勉之!

兄长少时天分不低,后来天天与庸碌鄙俗的人相处,完全没有见闻,窍要的地方被闭塞很久。以乙未年到京城后,开始有志学诗、古文和书法,只可惜没有良友。近年寻一两个良友,才知道有所谓经学、经济者,有所谓躬行实践者,才知道范仲淹、韩琦可以学到手,司马迁、韩愈也可以学到手,程颢、程颐、朱熹也可以学到手。感慨之余,便想尽洗过去的污秽,以做新人,以做父母的孝子,以做弟弟们的先导。没想到体气太弱,耳鸣不止,稍稍用心,便感劳累。每天思念,天老爷既限制我不能苦思,那是天不要我成就我的学问。所以,近日来心灰意冷。计划今年如可得一官职,能还清一切旧债,就回老家侍奉父母,不再想做官了。粗识几个字,懂些道理,也只是不敢为非作歹犯下大错而已,不再有志于走前贤的路了。

我这人以保重身体为第一。我所以无大志,是怕用心太多,足以劳神。各位兄弟也要时时以保重身体为主,千万不要忽视。

来信又驳斥我上封信,说“必须博学多才,以后才能明理致用”,你的看法是对的。我上封信的意思,是强调身体力行、实践的重要性,即子夏“贤贤易色”章的意思。认为博雅不足贵,只有明理才有用,只是观点有些过激。六弟信中的意思,是说不博雅多闻,怎么能明理有用?立论极精,但弟须身体力行,不能只是与我辩驳对错,争个长短。

同类推荐
  • 梦里不知身是客:李煜词传

    梦里不知身是客:李煜词传

    从南唐后主到违命侯,再到一代词宗,生命赋予了李煜独特的轨迹,他的词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早期的李煜,雕栏玉砌,锦衣玉食,所以“寻春须事先春早”,有及时行乐的情怀;“踏马蹄清夜月”,有大周后缱绻相随;“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有小周后画堂幽会;有美人“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的香艳风情,又有“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的奢华享受。他用华美温婉的文字,咏出一首宫廷欢乐颂,诉说着未经事的贵族青年那些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细腻心思。
  • 宋氏家族全传

    宋氏家族全传

    宋氏家族被称之为“民国第一家族”。宋查理的三双儿女均有着显赫的背景,影响着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长女宋霭龄嫁孔祥熙,次女宋庆龄嫁孙中山,三女宋美龄嫁蒋介石;长子宋子文是民国财政部长,后升任到行政院长,二子宋子良是民国广东银行行长,三子宋子安是香港银行行长,他们在政治、经济、金融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风云变幻的三四十年代,这个家族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是名声显赫的,宋家王朝的变迁在民国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一页。
  • 农民企业家成功之路

    农民企业家成功之路

    成功的企业家很多,但他们中许多人的成功经历可望而不可即。本书所介绍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农民企业家,大多从平凡处做起,他们奋斗中的每一个足迹都是那么真实可信。尽管不是每个人,特别是农民都能成为企业家,尤其想成为杰出企业家更难。但通过了解他们的创业史,或多或少会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信心。创业成功的道路往往是不可复制的,但看别人走过的路,再选择自己能走的路,本书将在此方面给读者,特别是给有志创业的农民朋友以积极的启迪。
  • 岂独伤心是小青

    岂独伤心是小青

    读到它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深处仿佛被某种情感击中了。在那个瞬间,几乎能身临其境地体味小青的情感温度。
  •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汉高祖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尽宝剑崛起于乱世,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席卷天下。其间艰苦卓绝难以尽说,其中成败成失耐人寻味。《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对刘邦的权谋与智慧的评说。
热门推荐
  • 差一步登天

    差一步登天

    师傅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长生,而我却活了下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胆通房

    大胆通房

    体校学生一穿而成某人通房。揽镜自视,无翘臀和大波等争宠凶器所以,只能,逃。。。不料女扮男装被误抓入军营,从此开始一段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火爆女君的修仙路

    火爆女君的修仙路

    这是一部平凡女子的修仙奋斗史!上一世,李若若被恶魔刘东泽霸占,不得自由,兢兢业业,渡日如年。后来刘东泽总算投胎而去,重获自由的李若若敌不过命运的安排,仍是投胎到刘东泽所在的天元大陆。吃了上一世的亏,这一世她一直低调行事,隐藏体内的先天清灵素火和绝美的容貌。面对族人的欺负,没关系,打回去便是。认为她没有傲人的家世,就可以轻意欺负,没关系,且看她如何杀鸡儆猴。一手捏着绣花鞋,一手扛着把乌油油的菜刀,一只黑漆漆的乌鸦为灵兽,坐驾是一头肥头大耳的大黑猪的叶晨曦的择夫标准真的不高:只要是男人就好,看得顺眼就成。
  • 灵主家事真多

    灵主家事真多

    (内有各种甜甜小故事)自古便约神与神,不得过分亲近。你我是谁都好,可…雨烟传寿命短如蜉蝣,但今生我必定是轰轰烈烈为父报仇,既然他疼我宠我,何不利用他,不知不觉,权倾朝野身陷其中…“若放任下去,你莫不是想效仿女帝!”“即使女子,心中亦是有国家大义!”树传灵主家的树居然和人类谈恋爱了。
  • 不死元素

    不死元素

    这是一部热血的冒险小说,有着兄弟情,爱情,。男主小流氓一个,非圣婊,敢爱敢恨,作品非单一视角推进,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感情。
  • 建筑科技解说(下)

    建筑科技解说(下)

    本套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体系完整,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深化对于中华文明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优化知识结构,激发创造激情;也有助于培养博大的学术胸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
  • 长情只因有你

    长情只因有你

    遇见你,有生之年,是我的荣幸,娅楠,我尚言之,喜欢你,做我女朋友吧!这是他曾经说的,可我放弃了他,再遇时,早已物是人非了面对初恋情人的再次告白,我不由得问他:“为什么偏偏是我呢,世界上的女孩子那么多。”尚言之走到肖娅楠的面前,坚定的说:“世界上的女孩子在多,可她们都会长大,而你不一样,永远都像个孩子,在我心里住着,一直都住着……”18岁,最美好的年龄,肖娅楠遇见了她第一眼心动的人……女孩递给了一颗糖果,告诉他:“吃颗糖心情会好。”缘分从这一刻开始了。四年前,自己伤了他的心,原以为,他会放弃自己,可没想到。四年后的他,竟然因为自己当初的一句梦想而成为了自己的上司!不仅如此,这尚言之还是四年前的他吗?!当肖娅楠面对曾经恋人的告白,又会怎样出现新的转机呢~如果那么期待,就往下看吧!小可爱,我等你们哟!!!高冷少年逆转小醋缸的故事,甜甜的味道,只属于你的青春本人第一次写,希望你们喜欢,也请多多支持????????????
  • 当嫡系废材小姐遇上冷酷邪王

    当嫡系废材小姐遇上冷酷邪王

    她是雨家嫡系大小姐,却沦为废材,被同亲姐妹毒打致死,意外被现代终极特工穿越,咸鱼翻身。他是六王爷,身份高贵,看上了她。不想两人身份都不是现实中那么简单,其中竟有内幕。嫡系废材小姐灵魂穿越成为血战大陆,不,成为三大陆唯一强者。不能匹敌的只有宠爱她上天的神秘王爷。他告诉她他并不是这片世界的。他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