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66100000008

第8章 民族鼻祖(4)

幸好刘邦用了,而且用对了,最终逼得项董事长与自己的宝剑亲吻,不是用嘴亲,而是用颈动脉与剑刃亲吻,热情而又猛烈地坚定不移的融汇,亲得一腔热血如同石油工人在钻井……井喷!

顷刻间,山崩地裂,乾坤颠倒。

大汉王朝建立。

当然,这是后话了。

月夜赛跑,其实只说明一个问题:兴邦者,人才也。

领导也爱听表扬

刘邦的最为伟大之处,就是能听进不同意见。所谓兼听则明,说的就是这样的领导。整整三天,刘富翁茶饭不思——萧何跑矣,他还真就吃不下,甚至连酒都不喝。想着沛县起兵,萧何曹参一路跟随,尽管都是干的热闹,但也其乐融融。陡然之间,萧何溜矣,剩下的就是唉声叹气,想到动情处,更是伤心落泪……郁闷啊。

哪里还有心情吃喝?

可……突然之间,萧何大踏步走来,眨眨眼,别是幻觉吧?恨恨掐掐手臂肉,痛!

哇,不是幻觉。

老泪纵横。

萧何没跑。刘富翁激动喜悦之后,即刻破口大骂:老小子,你竟敢扔下老子……溜矣!

萧何笑:我的哥,你我兄弟感情,就算打死了,也不会溜啊。

刘富翁买踹:三天矣,音讯全无……你要急死我啊?

萧何赔笑:不敢不敢,我是追韩信去了。

一听追韩信,刘富翁哭笑不得:追韩信?一钻胯滴,追他作甚?难不成还要追他为将?

萧何一脸严肃:你说对了,拜他为将,为大将。

这不得不让刘邦认真思考。对萧何来说,推荐韩信,已经不是一次两次,是次次推荐。这一次为了追回韩信,萧何竟然不辞而别。不禁心中打鼓:他真有那么大本领?

萧何认真道:我拿性命担保,他真有。

接着,萧何告诉刘邦:我的哥,如果你就想在汉中做一最大富翁,老死不再衣锦还乡,其实用与不用这位韩同学,也就无关紧要。但是,你如果对关中之地依然还心存愿望,甚至还有更大奢望,恐怕这韩同学就是不二人选。

刘邦生性多疑,自不会被萧何两句话就改变主意,问:何以见得?

萧何不紧不慢:我和夏侯婴都与这位韩同学认真谈过,此人学问非凡,特别对军事战略更有独到的见解。我的哥,我们从沛县起事至今,打仗杀敌,冲锋陷阵,包括攻城掠地之人,我还见得少吗?可是,这位韩同学的雄才大略,包括他的谋战思想,在当今天下,包括伟大的西楚霸王,恐怕都远不及他。

刘富翁就“曰”了:既然丞相对他如此看重,我就任他为将好了。

萧何再笑:韩信这样的人才,仅仅为将,是留不住滴。

刘富翁皱眉:难不成,他还要当大将?

萧何认真地:是的,为大将。

刘邦气不打一处来:一钻跨滴……老子踢死他!

萧何揶揄:踢死他容易,不过你我也就老死汉中矣。

刘富翁咽气:他真有这么大能耐?

萧何还是很认真:是的,他真有。

刘邦妥协:算了,看在你我老哥情感的份儿上,你把他叫来,我任他大将。

萧何拒绝:我的哥,你当这是儿戏?你得登坛拜将。

刘邦张口结舌,惊叹:晕哟!

晕也好,囧也罢,他还真就这样做了。

俗话说得好,听人劝得一半,刘邦的最大好处,就是真能听进不同意见。

也该他老人家当老大。

无论心中多不愿的事情,只要手下的同志说得有理,他都会照办。

有很多时候,这刘富翁的所为,就是那种可有可无的态度。其实,他心中也自在认真盘算,到目前为止,他并未看重韩信,但是他看重萧何。萧何三番五次推荐,刘邦都没有来劲,但这一次萧何的月夜追踪,却让刘邦深深地感觉,那位韩同学,肚子里多少会有些儿内容。

以他对萧何的了解,没有一些个能耐才干,要打动萧何,并让他连夜追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逃跑的战士无数,将领也不下10位,萧何都处之泰然。唯独这韩同学跑矣,萧何翻马即追。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萧何了解韩同学的能力。

如同今天,我们去任何一公司应聘总监总裁什么的,人家的第一问题就是:你的业绩?

不好意思,到目前为止,韩同学除了蹭饭和钻胯之外,没有业绩。

所以我认为,与其说刘邦看重韩信的才干,倒不如说刘邦极为信任萧何,更为贴切。

随后,刘邦与韩信有一次重要的谈话。如同刘富翁的子孙,三国时期的刘皇叔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的著名对话一样,未出隆中,诸葛同学就为刘皇叔三分天下。这一次,韩信与刘邦的对话,未出汉中,却依然为还在以酒消愁的刘富翁,谋定天下。

刘富翁顿时酒醒,而且还茅塞顿开。

这就是著名的“汉中对策”。

所以我说,刘富翁看起来大大咧咧,表面上晕晕乎乎,其实并不懒惰,也不糊涂,而且心思慎密,精细过人。

难怪,他老人家会成为我大汉民族的开山鼻祖。

我不赞同史书所说,刘邦在萧何推荐之后,即任命韩信大将。这样的大事,没有人会如此草率。无论是谁,就算读者你正好就是一公司董事长,来一个你无论如何信任的谁谁谁,向你真诚推荐一人才,你会连面也不见话也不谈,他的思维方略更不了解,就会冲动到仅凭对推荐人的信任,即刻任命其为公司营销总监?

更何况精细过人的刘富翁。他当然会在拜将之前,提前认识韩信……是否如萧何夏侯婴所说,的确有才。

就是这一次对话,让刘邦下了决心:拜将。

2000多年过去了,我们要还原当时那个谈话的场景,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要想知道那一天他们谈话的大致内容,这个有记载。

在这里,我们其实可以知道刘邦是一个非常直率的人,当韩信来后,他即开门见山,而且一语中的:萧丞相屡次推荐保举你为大将,我在想,你心中应该存有大致方略。我想听听你的见解(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史记》语)?

这话,显然带有怀疑的成分。

韩信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拱手先谢知遇之恩,聪明。

然后反问:大王是否有东还之心?

刘邦爽朗,大大咧咧挥手:那当然,难不成我还真愿在这个鬼都不下蛋的地方,终老到死?所以拜将啊,我就是想听听,如果你为大将,将如何带我们从这地儿脱困?

别啰嗦,告诉我如何一战即胜?

韩信笑“曰”:冲出这地儿,不是难事。难的是,一旦冲出,就必定与西楚霸王为敌,大王认真想想,以此时大王实力,可以干过霸王?

刘邦是粗人,粗人的特点,就是粗门大嗓:我的天,干得过霸王,俺老刘还天天喝闷酒吗?

这不是白问吗?瞧瞧萧何,那眼神分明再问:这钻胯滴……有真才实学吗?

韩信表扬——这同学特立独行,在如此境况下,他居然表扬领导:能看到敌我实力的悬殊,说明大王非常理智,也很有自知之明。其实,在我看来,楚汉的实力对比,表面上看,楚霸王的实力,的确要强过汉王您很多。但认真分析,却发现汉王您内在的优势,远大于楚王。

咦,这话新鲜。长久以来,只要说到楚汉对比,几乎每一位同志的出口,都是众口一词:楚强汉弱。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汉优楚劣。来汉中这么久,刘富翁第一次听到如此溢美之词,爱听,听着心中舒坦。看来,这韩同学果真与众不同。

于是,情绪高涨又不免紧张,巴巴而问:何以见得?

呵呵,无论领导领下,只要是表扬,基本上无一例外地都爱听,这多半也是恒定千古的不变定律。韩信当然顺水推舟,信手拈来都是领导爱听的。所以说人才啊,拿捏着不露声色地表扬领导,也是其发挥才能的必要手段之一。

他告诉刘邦:我在楚王手下干过,对西楚霸王多少有些了解。西楚霸王力能扛鼎,声若洪钟,一声吆喝,千百人发抖,看上去勇冠无敌。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妒忌之心也相当强,有良策美计的将军,他通通不用。致使其他将领的军事才能,无法正常发挥,这只是匹夫之勇。霸王对人也很尊敬,属于非常有礼貌的那类同志,有士兵生病,他还会伤心流泪,给人的感觉,心眼非常的好。可是,真的到了有劳苦功高的同志,应该封赏爵位时,他会把那封爵的印把子,在手中都摸得菱角都模糊了,也舍不得颁给人家。让劳苦功高的同志很有怨言,这是妇人之仁。

这番话,韩同学貌似在批评项羽,其实在表扬刘邦。刘邦起至布衣,文化不算太高,军事知识基本没有,一遇打仗,他就得找懂得军事的同志,不耻下问,军中的职位,都是放手让同志们干,也能放手让英勇杀敌的勇士,冲锋陷阵……不放手,他老人家就只能自己冲,还是放手划算。

还有,他从来就不富,抢到的金银,从不据为己有,也随手就分给大家。

这给了同志们一个重要的信息:跟着刘富翁打猎吃肉,永远都有自己的份儿。

所谓凝聚力,其实就是要跟班们明白,跟着领导干革命,你至少有两个机会:第一、你会有一个发挥自己潜力的舞台;第二、在胜利果实面前,你永远都有分羹的份儿。

狼行天下吃肉,狗走天涯吃屎。团队的发展壮大,就是吃肉的坚强后盾。究竟吃肉还是吃屎,人才们自会选择。

从这一点上,项刘相比,刘邦胜出……凝聚力强嘛。

接着,韩信继续表扬:西楚霸王弃关中而都彭城,又背义帝约。既放弃天险,又背信弃义,封亲信疏功臣,诸侯怨,百姓也不理会。所过之处,竭尽所能搞破坏,不是虐杀,就是火烧,天怒人怨。名义上是天下霸主,其实早就失去人心。所以我说,他与大王您相比,优劣即分。

因为,大王您进入关中,即刻废除秦朝残酷刑法,还与秦人约法三章,很得秦人拥戴。如果大王能够任人唯贤,再加城邑封赏功臣。既能兴起正义之师,又正好顺应东归将士心愿,还有什么堡垒不是一触即溃,坚不可摧?另外,再加上现在三秦的主子,章邯、司马欣、董翳带领20万秦军作战,却让所有将士被称霸王坑杀,单单他三人封王……在秦人眼里,这三人无疑最大叛徒。

他们,出卖了20万秦人子弟。

大王啊,您想想,20万降卒,都是秦地青壮年啊,通通坑杀。我们不说它是何等的悲壮惨烈,就其后果而言,基本上不可避免地造成,秦地的每一个家庭,都得挂丧。秦人还不把这三个叛徒恨到骨子里去?大王如果东还,只需发一个通令,秦地老百姓都会响应,还怕三秦不定吗?

啊,说得好!刘邦瞠目结舌:我咋没想到?

人与人不同,花有几样红。如果刘富翁都想到了,那还要韩信做什么?

这位钻胯的同学,其实很有说话技巧。明贬项羽,暗捧刘邦,不露声色马屁到位,而且还没有一滴滴儿的谄媚嫌疑。把刘富翁高兴得前仰后合,直叫后悔,为什么不早用韩信?这个时侯,韩同学早与那钻胯的没有任何关联,在刘邦的眼里,就是一真真正正的青年才俊。

胡宁借此一角,弱弱地告诉我们所有的读者:领导与人才所关心的作眼点,肯定不同。人才所关心和需要的,其实是一个可以让自己发挥潜力与能耐的舞台;领导所关注的,仅仅就是一个结果,这结果就两字:胜利。

所以,我们常常发现,人才与领导交流的时候,不是观点相左,就是意见不一。答非所问,或者自说自话,交流的结果:领导鬼火直冒,人才心中窝火。

人才的能力,不在直述自己的观点,而在循循善诱的技巧。将领导的作眼点,不显山不露水,悄悄地干活,逐渐引导至自己的思路上来。一旦让领导的作眼点与自己的思路方略重合融汇,即会产生一拍即合的功效。

这样的功效,将直接导致我们伟大的董事长:心花怒放。

当领导突然发现,尽管还深陷困境,但已经胜利在望,即刻会对“貌似”的人才,刮目相看,甚至相见恨晚。

刘邦就直言后悔,没有早早认识韩信。

从刘邦与韩信的谈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刘邦想要的就是,如何使他这帮困在汉中的老兄弟们,成功脱困,并一路凯歌;而韩信所需要的,仅仅就是一个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有了这一舞台,脱困和凯歌,不过就是信手拈来的事情。

历史证明,这还真就是事实。

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让领导的作眼点,跟上自己的思路来。

无疑,韩信做到了。

其实,在韩信的这番话里,他说明了一个辩证关系:强弱是可以互为转换的。

这强弱的转换,让我们敬爱的刘富翁兴奋莫名。

这番话,显然激发出刘富翁的一腔热血,继而豪气干云加身,摇摇摆摆手舞足蹈,更是踌躇满志。如果我们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来形容他此时此刻的心情,恐怕极为贴切。

郁闷得太久,这表扬刚好到位。

所以,我也顺带告知我们天下的人才,说服领导,无疑,韩信是榜样。

被人表扬,真的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这番话,让刘邦下定了一个决心,那就是还定三秦。也只有还定三秦,他才可以真正地觊觎天下。

还定三秦的第一重任,他交给了韩信。

俗话说得好,听人劝得一半。英明领袖的第一要件,就是兼听则明。

无疑,刘邦做到了。

到现在,韩信成功了吗?我告诉大家,他离成功还有相当的距离。到目前为止,他只是争取到了可以有“成功”的机会,他还必须用事实证明,的的确确他就是刘富翁所需要的人才。

在此,我们不得不拭目以待。

亲爱的读者,放眼今天,肯定有很多自认的人才,还不知躲在什么样的角落,自怨自艾怨天尤人。不是怨领导不够重视,就是恨自己时运不济,或者讨厌与之合作的同事,配合不力。所谓怀才不遇牢骚满腹,说的就是这样的同志。

请记住胡宁的一句话,在你的才能未被证明之前,无论你心怀多少的“大志”,你在领导、包括在同事的眼里心中,也就是一貌似的人才。

所谓“貌似的人才”,它说明了你至少有50%的机会,会被证明为真正的庸才。如同我们上一集所讲的赵括。历史不能重来,一旦被证明为庸才,其代价,就是惨痛的流血。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流血,是几十万人同时流血。赵括就直接造成了40多万人被集体坑杀的残酷后果。

这样的后果,无论搁在什么人什么领导的肩上,都会不寒而栗。

所以,我们必须理解,刘领导在任将和拜将的问题上,慎之又慎的心理状态。

如果你正好就是这样的领导,也依然会是相同的心态。

也就是说,此时此刻,刘邦对韩信的言论,无论有多少的欢欣,也无论多么的给力,在刘富翁的眼里心中,韩同学依然也是一貌似的人才。

要想成为真正的人才,他还必须得用实际的事实,证明。

他能证明吗?

同类推荐
  • 孟宪实讲唐史

    孟宪实讲唐史

    本书的背景在公元627年到649年,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三年,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得到较好发展,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史学家们把这一段历史时期誉为“贞观之治”。贞观时期的中国,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在中国历史上,贞观时代是唯一的。这段时间虽然不长,地位却极其重要。贞观时代不仅创造了君主时代最文明的政治环境和最和谐的君臣关系,还奠定了唐朝三百年的制度基业,为此后一千多年的中国树立了楷模。李世民凭借什么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业绩?为什么在这个时代,中国能够取得了如此重大的成就?天时?地利?人和?这成为唐朝以后历代政治家和史学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 大良全才

    大良全才

    他是发明家?不,不全是;他是神探?不,不全是;那么,是神医?不,不全是;是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也不全是。他丫的,是全才!大二学生,兼职图书管理员卫景轩不知怎的一下子穿越到了平行宇宙间另一个世界的所谓的“大良”朝,成为普通农家子弟。但他机缘巧合结实了不少朋友,并运用自己在21世纪知道的各种知识一步步成为大良全才!《大良全才》读者交流群:837712261
  • 大宋第一报

    大宋第一报

    记者公子炫来到了北宋仁宗年间,迷糊中承包了破产倒闭的《开封杂报》和一屁股债务。他将报纸更名为《开封时报》,带领欧阳修、汪贱通等一众小伙伴,在包拯、展昭、毕昇等朋友的帮助下,改弦易张,把报社重新操办了起来。作品亮点:1,现代商业运作思想与古代经营方式的融合碰撞;2,主角与北宋众大咖和虚拟乱穿大神间的搞笑日常;3,带领倒闭报社发展成大宋第一报的进程,和帮助年轻时期的大神们走上成功之路的进程;4,友情,爱情,励志。作品人物小传:主要角色:公子炫(记者社长):来自现代,人称炫公子,炫社长,有着丰富的采访经验和很强的业务能力。思想进步,不畏强权,不畏黑恶,维护正义,揭露污点,自信满满,挣钱挣钱,五好青年。杜子滕(厨子兼报社内务总管):报社唯一仅存的事业编元老,同事称其老肚,擅长面食、凉菜,同样善长跟菜市场老娘们扯淡扒拉小道消息。欧阳修(主编):风流才子不得志,屡试不第堕落中……丑男,爱好写词,但作品总被人无视,蜗居报社。后经公子炫点播,写的一手UC好新闻,屡获大奖,声名鹊起。
  • 身份、国家与记忆:西南经验

    身份、国家与记忆:西南经验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已发现西南地区存在着夜郎、滇等大大小小的地方性政权,同时还分布着众多无君长统属的人群。作者在过去的著作中,以贵州西北部地区为例,探讨了有着自身地方性政权传统的人群,逐渐融入中国大一统王朝国家的历史进程。本书则从身份与记忆的层面,探讨这一进程对近代西南地区的影响,从而在学理上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现实性与合理性进行说明,并揭示西方学者的一些偏激观点在学理上所存在的问题。
  • 谁偷走了天下

    谁偷走了天下

    故事从丞相寿宴开始,预示着危险即将到来,当夜公主与宫女悄悄逃出内宫,不知去向,叛军企图动荡朝政,危情一触即发,丞相寿宴看似平和的表面下却是波涛暗涌。权高位重丞相的安危不容有失、赵子平只能想方设法护卫丞相安全、企图谋权的幕后黑手有着不可告人秘密。幕后黑手一步一步布下天罗黑网,让赵子平陷入绝境,赵子平是否能扭转乾坤,让国家避免陷入无尽的战乱之中。
热门推荐
  • 邪王追妻:王妃太逆天

    邪王追妻:王妃太逆天

    她,一代丹神,却穿越到只会使用药剂的魔法大陆,还有了一个傻子爹。他,一代霸主,却因错爱一人沉眠数十载,一朝醒来竟被一个小丫头吃干抹尽还想跑?“误会。”“什么误会?睡完我不用负责的?”“靠!你的贞操是贞操,老娘的贞操就不是贞操了吗!”“我对你负责。”“……”算了,她还是赶紧跑吧,反正不是一个世界的,呵呵。
  • 爱情公寓之我的爱情公寓

    爱情公寓之我的爱情公寓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爱情公寓,这是我心中的爱情公寓。ps:不拆cp
  • 暗数博弈

    暗数博弈

    一个本不应被产下的女孩来到这个世界,母亲对女儿的诞生极度恐惧,癫狂之下竟然想要除掉婴儿。女孩意外得救母亲已逃离,随后在祖父母和二姨用全部的心血与爱的养育下长大,在即将十八岁的时候家人连续发生意外,母亲再次出现带来终极厄运,随后一股无形的力量将女孩推入从出生时就偏离的命运轨道。女孩有异于常人的种种特质,祖父死亡背后神秘组织的介入,唯一的线索就是祖父留下的笔记和几位神秘老人。一个女孩和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揭开了老一辈地下工作者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的人间恶魔,女孩想要揭开曲折的命运谜底,必须沿着老一辈的足迹继续寻找,找出隐匿在历史中的元凶找回正常的人生,为无名的暗数英雄传递薪火。
  • 甜宠千金:追你没商量

    甜宠千金:追你没商量

    ps:1、热腾腾的小苏文,现代架空,不喜的看官别拍砖~2、悬疑!浪漫!甜虐!保证猜不出后文!
  • 刑事犯罪与民事侵权比较研究

    刑事犯罪与民事侵权比较研究

    《刑事犯罪与民事侵权比较研究》采用比较研究和法解释学和规范分析两种研究方法对刑法和侵权法的关系问题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犯罪与侵权之历史演变;侵害观念与法律救济与之协调;违法本质与行为类型化比较;归责立场与责任判断等。
  • 戮天记

    戮天记

    玄幻世界,强者为王!一个平凡少年,一段戮天之旅!若这天道不公,就把它也踩在脚下!
  • 道长大人赖上门

    道长大人赖上门

    今天道长大人走了吗?没有,他和羿染一起捡瓶子去了。今天道长大人走了吗?没有,羿染被狐狸精缠上了。今天道长大人走了吗?还没有……羿染心里恨得痒痒,外表却一脸弱弱。意外惹上这位自称道长大人的小道士,羿染开始被蹭吃蹭喝,被鸠占鹊巢,被欺压使唤,被……撩得怦然心动。李亭年:“贫道掐指一算,你命中缺我。”………………沙雕恶搞文,能看下去的都是魔鬼,希望各位老腰还好,心脏安康,头发健在,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各位好汉看看书吧,我捡瓶子养你们呀。不说了,本魔鬼捡瓶子去了。
  • 练爱上上签

    练爱上上签

    爱丽丝学院的古老传说?小精灵的恶搞字条?还有很悲惨的女佣生活?哪,怎么她乐芊羽全赶上了?不过,对于她这个乐氏武馆最优秀、最有潜力的继承人来说,这些全部都是小意思啦!只是,那个明明很讨厌,每次见面都要跟她吵架,而且有事没事就找她麻烦的家伙,为什么会越来越觉得有些与众不同了呢?
  • 红色宁都

    红色宁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都是中央苏区前期的革命中心,是中央苏区反“围剿”的轴心,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政的重心,是苏区江西省后期的核心,是苏区精神、党的群众路线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形成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宁都人民胸怀坚定信念,竭尽所能,为苏区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表现出对党和革命的无限忠诚,被誉为第二个苏区模范县。
  • 多点关心,多点爱

    多点关心,多点爱

    本文主是要以围绕着米嘉园、钟萦之、以及辰汶子和时季颜等几个学生为例开展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因为她们的家庭生活和童年时期因而形成的各种性格及精神状态。米嘉园与家里人矛盾,钟萦之的奇葩家人,辰汶子母亲的严格要求,以及与留守儿童相似无几的时季颜。另外希望每位家长对孩子多点关心,多点爱,更多一份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