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让人们对理财投资产生了更大的需求,都希望能够找到一种让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的方法。其实,方法很多,各有各的特点,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和理财态度,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切不可盲目地进行投资,否则只能是哑巴吃黄连。
你知道二八定律吗
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占20%,其余的约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得到了广泛的认证,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20%的项目;20%的人掌握了世界上80%的财富;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类80%的智慧……在投资领域,这个定律也有其价值。在股市中就有这样的有趣现象——
股市中,有80%的投资者只想着怎么赚钱,仅有20%的投资者考虑到赔钱时的应变策略。但结果是,只有那20%的投资者能长期盈利,而80%的投资者却常常赔钱。
20%赚钱的人掌握了市场中80%正确的有价值信息,而80%赔钱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用心收集资讯,只是通过股评或电视掌握20%的信息。
当80%的人看好后市时,股市已接近短期头部,当80%的人看空后市时,股市已接近短期底部。只有20%的人可以做到铲底逃顶,80%的人是在股价处于半山腰时买卖的。
券商80%的佣金是来自于20%短线客的交易,股民80%的收益却来自于20%的交易次数。因此,除非有娴熟的短线投资技巧,否则不要去贸然参与短线交易。
只占市场20%的大盘指标股对指数的升降起到80%的作用,在研判大盘走向时,要密切关注这些指标股的表现。
一轮行情只有20%的个股能成为黑马,80%的个股会随大盘起伏。80%的投资者都会和黑马失之交臂,但仅20%的投资者与黑马有一面之缘,能够真正骑稳黑马的更是少之又少。
有80%投资利润来自于20%的投资个股,其余20%投资利润来自于80%的投资个股。投资收益有80%来自于交易数的20%,其余交易数的80%只能带来20%的利润。所以,投资者需要用80%的资金和精力关注于其中最关键的20%的投资个股和20%的交易。
股市中20%的机构和大户占有80%的主流资金,80%的散户占有20%资金,所以,投资者只有把握住主流资金的动向,才能稳定获利。
成功的投资者用80%的时间学习研究,用20%的时间实际操作。失败的投资者用80%的时间实盘操作,用20%的时间后悔。
股价在80%的时间内是处于量变状态的,仅在20%的时间内处于质变状态。成功的投资者用20%的时间参与股价质变的过程,用80%的时间休息,失败的投资者用80%的时间参与股价量变的过程,用20%的时间休息。
……
由此看出,能够真正掌握投资理财技巧,让自己在利润与风险并存的理财投资中成功收益的人是少数的,你是愿做成功的“二”,还是愿做占大多数的“八”呢?
想要成为“二”中的一分子,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善于发现自身的优势,敢于去拼搏,善于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发现机遇,一旦发现了机遇就要抓住它,不要因为暂时的困难就放弃了可以给自己带来财富的机会。其实,能够让人富起来的方式很多,最重要的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效仿他人。
钱只有动起来才有收益
受到了几年前轰动一时的“别针换房子”故事的启发,澳大利亚3名大学生为了募集善款,从2008年11月展开了一个名为“一蛋一世界”的大胆计划,他们打算用以物易物的方式,用一个鸡蛋最终换得100万澳元(相当于622万元人民币)。
很快,莱特等3名大学生就达成了第一笔交易——这只鸡蛋换成了一张电影《松果头的故事》原声大碟,接着,原声大碟被换成了一副串字游戏,而串字游戏又被换成了一本旅游书,然后旅游书被换成了一部旧数码相机,数码相机又换成了一个闹钟……
几番周折后,他们用那只闹钟竟然换到一辆1988年款的旧汽车。随即,他们将车卖掉,得到约100澳元。经过几轮交换,9个月之后,当初的那只鸡蛋已经换成了一个有已故著名板球明星唐·布拉德曼亲笔签名的板球。接着,他们又将这个板球以2 200澳元卖给了一名网友,再用得到的钱买到一张肯尼亚14天两人游套票。
就这样,经过15个月不停交换之后,当初那个不名一文的鸡蛋如今已经换成了一份价值2 200澳元的肯尼亚14天两人游套票,并有望在接下来的交换过程中以几何倍数继续“增值”。
在物品交换的过程中,每一个中间物品都起到了金钱的作用。当金钱流动起来,才能够创造出比原来更多的财富,这是对理财概念的一个很好的诠释。
乔·史派勒有一本书叫《动手来种钱》,书中提到一个只剩下1美分的人,这个人正准备一次用掉这1美分时,他突然改变了想法。他把钱换成铜币,他心里告诉自己每次花掉钱时,就要让钱再以10倍或更多倍的数量再回到手上。这种方法很有效。最终,他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钱是一种能源,只有在恰当的人手里,用在恰当的地方,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幻想安稳守财,富最多不过三代。
理财专家说:“大多时候,我们不是缺少钱而是缺少观念。财富是习惯,是思维方式。在资本运作占主导的社会,一个人必须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做好完美的理财计划,学会让钱动起来,将每1分钱都通过周密的运作发挥最大的作用。”
很多人理财的目的不是为了发财,所以往往选择把钱存入银行,将钱闲置起来,认为这样做既没有太大的风险,每年回收的利息也会带来一定的回报。不过到年底兴冲冲地去查询存款额度的时候,发现存款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这是因为,通货膨胀的速度往往会抵消甚至使银行的存款利率成为负值。比如说,银行存款1年期的利率为2.25%,扣除20%的利息税,实际存款利率只有1.80%。如果以CPI为3%计算,老百姓的1年期存款实际利率是负值。这就意味着1万元存进银行,1年后就只有9 790元,有210元白白“蒸发”了!
财富闲置就等于零,并且还要付一定的“折旧费”。最好的方法就是必须让钱动起来。高财商的人往往不会把钱存进银行,他们会把钱投资到不同的地方,以求获得最有效的收益。
钱能“生”钱,让钱为你工作
洛克菲勒曾经请两兄弟为他盖仓库。兄弟俩盖好仓库后去领工资,洛克菲勒对他们说:“你们要学会让钱为你们工作。如果你们手中有了钱,一定很快就会花光,不如把它换成我们公司的股票作为投资,你们觉得怎么样?”
哥哥听从了洛克菲勒的建议,当场答应了。但是,弟弟则坚持要现金。
洛克菲勒把钱给了弟弟,没过多久,他就把钱花光了;而哥哥因为公司的股票上涨,赚了不少钱,赚到的钱又作为本金买入公司股票。结果,复利的效用得以发挥,洛克菲勒的公司源源不断地赚钱,哥哥的财富也随之得到了增长。
一谈到挣钱,大多数人唯一的出路就是努力工作。事实上,真正获取财富的唯一途径就是让你的金钱为你工作。与此相反,现在人对经济有着长久的担忧,为了金钱不得不劳累地工作,牺牲掉自己的健康和自由。大多数人都成为金钱的奴隶,而不是金钱的主人。
如果想获得财务上的自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热爱金钱,并且会利用金钱。要学会把金钱当作是一种工具,千万不要为金钱而活着。钱只是一种工具,一种交换方式。所以,让钱赚钱总比永远为金钱苦苦挣扎奋斗要快乐。
王新在一家国有企业的工会工作。前几年看到不少同事下海经商,事业有成,她好生羡慕。但毕竟单位的各种保障和福利还不错,她又不想轻易丢掉这份工作而去涉足商场的风险。后来,她听从了别人的建议,就是在工作之余学会科学理财。有了第一笔积蓄后,王新没有把钱存银行,而把积蓄买成了国债。5年下来,算上利息和当时的保值贴息,她的积蓄正好翻了一番。然后赶上股市当时行情不错,王新又果断地把这笔积蓄投入到了股市中。几年下来,股票总值也收益颇丰。
王新并未被胜利冲晕头脑,而是见好就收,把股票及时抛掉,又买成较稳定的国债。2004年年初,她又将到期的国债本息一分为二,分别买了两年期信托和开放式基金,信托产品的年收益为6%,基金的申购价格为1.07元。不久前,信托产品到期兑付,那只基金的累计净值在经历涨涨跌跌之后也达到了1.27元,这样算起来,两年时间她共实现理财收益6.9万元,平均每年收益3.45万元,已经远超过她的年工资收入了。
理财的最高境界莫过于“会理、敢理、巧理”,简言之:让钱“生”钱。有句经典的说法:投资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再赔,它也只是输掉你手头的,但一旦赢起来,它却能不受限制的翻番。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有失偏颇,但至少,给人一种启示:学会理财,可以让钱“生”钱。
美国美林公司公布的第10个年度世界财富报告显示,迄今为止,全世界拥有百万美元以上的富豪人数已经超过了871万人,资产增加了8.51%,而10年前百万美元富翁的人数仅仅是450万人。10年后的今天,即使具有超过3 000万美元资产身家的超级富豪的人数,也增加了10.21%,达到了85 500万人。富豪的增长率在世界上分布并不平均,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最高,其中亚太地区居世界首位,而韩国又位居第一(增长21.3%),中国和印度不甘落后,正在赶超日本,中国内地的增幅为6.8%,欧洲地区增幅较小,仅为4.5%,而北美洲地区依旧拥有着世界上最多的百万富豪。
这些富豪的产生往往靠的是理财致富之道。他们懂得赚来的钱再次投入到新的项目上,以钱赚钱;而穷忙的人却总是依靠自己出苦力赚钱,他们喜欢把赚到的钱存储起来,结果存来存去并没存住,最终还是花了出去。
据说,犹太富人对于财富有一个说法:“只有舍得花钱才能挣到大钱,对该花的钱,绝不能计较。”所以,犹太富人往往是花1元钱就要起到1元钱的作用,花100万元就要起到100万元的作用,他们很少花冤枉钱。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驾驭金钱,金钱只愿意为懂得运用它的人工作。聪明的人会把金钱放在稳当的生利投资上,让钱滚钱,利滚利,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对有些人来说,他们挣钱方式轻松,但自己仍无法摆脱为金钱所奴役。如果刻意尝试,又担心一旦投资失误,就会损失惨重。
所以一定要学一学富人的投资智慧,让手中的钱动起来,以钱赚钱,为自己“生”出更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