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17600000028

第28章 大学生与强迫症(2)

面对恐惧情境,个体产生3种反应。第一种是被恐惧击倒,通常所说的“惊呆”和“吓晕死”就属这种情况。这时个体的精神崩溃,身体失去灵活性。这种情况通常是在恐惧来得太突然、太强烈,以致大大超出个体身心承受能力的限度时出现的。第二种是恐惧出现后,个体慢慢习惯它。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对危险事物,我们迟早会习惯,并且与它们接近地生活而不感到惊恐。我们能做到这一步,是因为我们已经学会怎样对付它们。这就是说,在别人看来是危险的情境,感到恐惧,但在我们看来,就已经不把它知觉为危险,因而也就体会不到恐惧。这是因为我们已经找到了应付这种危险的策略。最后一种反应是逃避。当个体既未被恐惧击倒,又不能习惯恐惧时,这种逃避反应就发生了。这是因为恐惧一旦产生,个体就产生应激(stress)反应。这时,生理心理都处于一种最高水平的唤醒状态。这种高激活状态有助于个体应付危险的情境。但是,这种应激状态如果持续存在,就必然大量地消耗个体的体力和精力,这是一个耗竭的过程,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个体必然寻求一种途径来转移或释放这种高度紧张,以减轻身心重负感,达到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这也符合个体追求快乐的本能。紧张的转移与释放关键就在于逃避恐惧。

第四节 恐惧引发的两种逃避

欲降低由恐惧引起的紧张,就得逃避恐惧。逃避恐惧的方式有两种:直接逃避和间接逃避。直接逃避就是真正脱离危险情境。假如这种逃避行为成功了,恐惧消失,紧张解除。同时,这种逃避恐惧的策略就被证实为可行,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认知行为模式,即解决相应问题的图式(shceme)。如果下次再遇到相同或类似的情境,这种已被证实为有效的图式就会被再次运用。

如果直接逃避行为失败,即不能顺利脱离恐惧情境,那么紧张状态将持续存在。这种持续存在的紧张必然有损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因此个体将寻求另一种解脱痛苦的方式,即间接逃避。个体已经把某种情境知觉为危险,并感到恐惧,想要逃避时,却无能为力。他们既觉察到了威胁,又无法回避,更无法习惯,这种强烈的恐惧情绪扰乱他们正常的认知活动,进而干扰行为。这种内心的避开恐惧的强烈愿望与事实上不能够的现实构成了个体内心的一种强有力的冲突。这种内心的巨大冲突必然引发间接逃避,以此消除紧张,减轻焦虑。

第五节 一种病态的防御机制

直接逃避恐惧的行为失败后,个体就有一种挫折感。这种挫折和失败会使自我受到威胁、伤害,并可能引起焦虑、自卑和痛苦,心理平衡被破坏。这时,人的内在心理具有一种摆脱痛苦,减轻不安,恢复情绪稳定,达到心理平衡的适应性倾向,这就是心理防御机制(mental defense mechanism)。这是适应机制的一种,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焦虑和痛苦,以适应挫折。

当恐惧引起的直接逃避失败后,紧张无法转移和释放,焦虑更甚,这时个体就使用间接逃避的方式来解除紧张,降低焦虑。这种间接逃避恐惧的方式就是一种病态的心理防御机制,即不合适的抵消(unfit undoing)。个体借助固定的、反复出现的意向、情感或行为去抵消不能被接受的恐惧感,以免除由此引起的焦虑和痛苦。

个体的紧张来源于恐惧,而我们之所以感到恐惧,就在于我们的注意力始终高度地集中于恐惧对象或情境。换句话说,即使恐惧对象并没有真正消失,但只要我们没有注意到它,我们就不会感到恐惧,当然也就不会紧张。基于这个道理,笔者认为强迫症是一种替代反应,其目的就在于将注意力从恐惧对象上引开,从而降低恐惧感。这是个体采取的一种“鸵鸟政策”。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自我欺骗,歪曲现实,以适应自己的需要。这一防御机制的运用大多数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

个体为什么会使用这种病态的防御机制呢?这与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有关。韩岭、杨德森(1991)通过Eysenck人格问卷测量和实验室研究表明,有明显神经质特点的人(N分高), 表现情绪不稳定,易激怒,对外界刺激容易产生过于强烈的反应,因而容易出现各种神经症症状;而E分低者(内倾)易患焦虑症和强迫症。马建青(1990)认为,那些在人格上具有主观任性、急躁、好强、自制力差、胆小怕事、优柔寡断、迟疑畏缩、遇事过于谨慎、缺乏自信心、墨守成规、生活习惯比较呆板、喜欢过细地思考问题等特点的人易患强迫症。具有这样人格特点的人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当环境发生了变化时,他们不知道改变应付策略或不知道怎样改变策略,还是继续使用老一套图式,失败后不知变化,导致无效意向、情感或行为的持续存在,这就是强迫症。可以说强迫症是具有上述特质的人把只适合于某些情境的观念、情感或行为泛化或拓展地运用到邻近的情境对象上,并且反复无效地使用而产生的结果。

强迫症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强迫观念和动作等症状绝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他先前的经验中有这样的观念和动作。这就是说,在生活中,个体总是习得一些解决问题的图式,这些图式用来应付某一种或几种问题情境总是有效的,因而这些图式就被强化,进而固定在人的头脑和行动中。当以后再出现相同的情境时,这些图式就被再度使用。但是,如果情境发生了变化,个体再继续使用这些图式就是无效的。如果个体反复无效地使用这些图式,就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即强迫症。可见,强迫的内容都是以前习得的,只不过在后来的环境中被歪曲地使用了。

强迫症源于恐惧,但是,恐惧对象却不一定能为患者意识到,因为某些恐惧可能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例如,许多女性就不愿承认自己不漂亮)。于是就主动地在无意识状态下把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而以另一些无关紧要的观念或行为来代替真正的恐惧源,从而降低内心的焦虑。但是这种进入潜意识中的恐惧对象并未真正消失,反而更加强了冲突,寻求释放的缺口。在一定的时候,以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S.Freud称之为“化装”),这是一种潜在反应,目的是用一种恐惧程度稍次的观念或动作来反复转移真正的恐惧程度较重的对象,最后形成固定模式,即强迫症。笔者(1991)曾咨询过一例强迫脸红和强迫分泌唾液的女性患者。在咨询过程中,通过多次会谈,方知患者真正的病因并不像她自己所说的在于害怕见人,而是害怕自己相貌的不漂亮。患者本人并未意识到这点,开始时矢口否认,经过咨询者的分析,她终于承认这个事实。几乎每位患者的心中都潜藏着某种真正的恐惧对象,经过分析都是可以发现的。

至于患者以何种内容为强迫症的症状,这也是有其必然原因的。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害羞(因而脸红),好吃(因而分泌唾液)这两个缺点可能比不漂亮更能令她自己和别人接受。也就是患者企图用一个在她看来小的、只能引起轻微恐惧的对象(这里是脸红和分泌唾液)来掩盖较大的、会引起强烈恐惧的对象(这里是相貌不漂亮)。并且脸红和分泌唾液都是以前有过的反应,并且很可能这两种反应在处理类似的情况时是有效的,因此患者把它们借用到现在的情境中。强迫症状何时出现,这也有其必然性。该女性患者是在看到“条件反射”及“望梅止渴”等字样的情况下才发生强迫分泌唾液的,是在自己喜爱的男生爱上别的姑娘而不是她时才发生脸红的。分析所有的强迫症患者的发病历程,都可以发现他们的症状在始发时刻均有适宜刺激存在。

综合前面的论述,笔者认为,个体能力的有限性与环境的复杂性这一对矛盾必然导致个体恐惧情绪的产生。面对恐惧,个体的一种反应就是逃避。如果直接逃避失败,个体就采用间接逃避。这种间接逃避往往以强迫症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一种病态的防御机制。其目的就在于转移和释放紧张,以免个体遭到损伤。由于防御属病态,所以个体实际上感到痛苦。因为患者一般不能意识到真正的恐惧对象,所以治疗这类病人首先要详细地了解病史,通过分析,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恐惧源,然后采取解释、安慰和鼓励等支持疗法,适当地辅以药物治疗及行为疗法等其他疗法,会有明显的效果。当然,对患者病态人格的改变也是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 沈渔村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2] 马建青心理卫生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3] 克雷奇心理学纲要(下册)[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4] 陈仲庚,张雨新人格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5] 张泊源,陈仲庚变态心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6] 陈仲舜大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与其调治[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

[7] 罗伯特G.迈耶,保罗.萨门[M].变态心理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8] 张守杰强迫症症状学的初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2)

[9] 赵耕源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部1467例神经症分析(摘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2)

[10] 韩岭 杨德森神经症患者个性特征的性别差异[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1)

[11] 肖泽萍 张明岛 王振等有无遗传史的强迫症患者心理及生物学指标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2)

[12] 朱敬先健康心理学——心理卫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同类推荐
  • 婚恋要懂心理学

    婚恋要懂心理学

    婚恋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恋爱结婚是每一位成年人,尤其是青年男女关心的大事。而婚恋问题不仅与社会、经济、意识形态等问题有关,还与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等问题有关。婚恋心理学涉及恋爱、结婚、性行为、夫妻关系、与父母子女的关系、家庭幸福的条件以及离婚等等的心理、生理问题。研究与正确处理这些问题,不仅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密切关系,而且对每一位成年人(尤其是青年男女)身心的健康,是否能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家庭幸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酸口味心理学

    酸口味心理学

    《酸口味心理学》以爱情心理学原理为依据,用心理学知识指导你的婚恋生活,用最平凡朴实的生活故事进行最深层的情感解码,用最细腻温暖的语言给予最有效的心理指导和情感呵护,帮助每一对进入婚恋中的情侣或夫妻纠正爱的迷途,学会善待爱、理解爱和懂得爱,从而在爱的经营之路上共成长。通过切实有效的相处策略以及沟通技巧,帮助你摆脱情感困扰,化解两性间的冲突,提升情感魅力和幸福指数,在美妙多姿的情感世界中收获天长地久。
  • 我的牛津心理学笔记

    我的牛津心理学笔记

    《我的牛津心理学笔记》汇集了牛津大学心理学经典理论和研究成果,引入牛津最受欢迎的心理学教育理念,力图从人格、交际、职场、成功、爱情、健康这六大方面较详细地阐释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知识。阅读此书,广大读者将会在感受牛津理念的同时,极大程度地丰富心理学知识储备,快捷抓取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透析人们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解读人们的心理活动,提高日常生活及交往技能。
  • 重口味心理学

    重口味心理学

    在当今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存在很多奇怪的人和事,如果你看不懂,那么很有可能糊里糊涂地被利用。本书便结合社会现实,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各种重口味心理现象,少了些小清新,多了些重口味,给大家新鲜刺激的阅读感受的同时,让你轻松掌握心理掌控术、读心术和攻心术。
  • 心理健康八年级(上)

    心理健康八年级(上)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是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热门推荐
  • 猫妈妈的天堂

    猫妈妈的天堂

    平凡中的伟大,聒噪中的平静,故事很简单,叙事很平淡,每当我看到小橘时我却感到它身上蕴藏的不平凡的故事,像涓涓细流中的石子,制造出了些许的分流和浪花,过后又恢复平静,我们不也是这样?平凡的一生中藏着许多的不平凡,说出来是故事,埋藏的叫经历
  • 寓言集

    寓言集

    《寓言集》是阿雷奥拉的代表作,如书名所示,这是一部短篇寓言故事集,它将诸多文学影响及表现手法融和一体,是一个化繁为简、浓缩精华的过程。本书中的故事寓意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中隐藏着苦涩的现实。对于同一个故事,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便是同一位读者,多次阅读一个故事时也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感悟。每一篇文章既是在讲故事的主人公,也是在说作者,有时读者甚至还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 末世人间涅槃

    末世人间涅槃

    末世的结局一个时间线只有一种,但,一个经历了一条时间线结局的穿越者能否改写结局。
  • 恶魔史书

    恶魔史书

    我是个普通人,可我有爱!我愿意出卖灵魂,只要你给我力量
  • 诸天者

    诸天者

    平凡的少年---冷逸尘,在世界顶级杀手老头的训练下功夫很强,之后的到了陪读任务,又有一系列的是发生,究竟又怎样的事情呢?
  • 万花筒之君临星空

    万花筒之君临星空

    西元2350年,水蓝星被异星势力入侵,战火之后新世界政府的建立掀开了风起云涌、豪杰辈出的星际时代。保护伞、教廷、黑暗议会、骷髅会这些曾经在旧时代隐藏的魑魅魍魉搅得血雨腥风。直至背负写轮眼之名的异世神话降临,一切的阴谋都将在那双眼睛的注视之下破灭!
  • 我在雄兵连修仙

    我在雄兵连修仙

    我,凌峰,末法时代的一位修仙者,一生都在为突破金丹而努力。一天晚上,我有预感突破金丹,并准备渡劫,没想到却惨死在雷劫下。当我睁开眼时,却发现我来到了超神宇宙。(练气期-筑基期-金丹期-飞升期-羽化期-地仙-天仙-化神。每两个境界就是一代神体的划分。)
  • 现实点亮梦想(中国梦青少年教育读本)

    现实点亮梦想(中国梦青少年教育读本)

    本书以现实为专题讲解实现梦想需要具有的心态、品质和实际行动,并以一个个真切感人的生动故事进行阐述。
  • 终极S班

    终极S班

    传说在某个城市,有一个恐怖的班级——终极S班。里面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技能、战力指数。这天,班里来了三位转学生,他们在终极S班里,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 混沌鸿蒙至尊

    混沌鸿蒙至尊

    一位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再一次意外之后神奇得穿越到一个修炼者的世界,欧阳轩要自己得努力在这个世界上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