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17600000024

第24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价值干预

【本章提要】心理咨询总是要涉及来访者的价值观。因此,在心理咨询中,对来访者进行价值干预不仅是经常性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既具有合理性,也具有可操作性。心理咨询员应该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进行科学合理的价值干预。咨询员在进行价值干预的时候,要严格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要求。

【关键术语】大学生;心理咨询;价值干预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有人主张价值干预,有人主张价值中立,这使许多实际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感到无所适从。为使这一问题更加明朗化,也为使心理咨询员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有必要对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节 心理咨询中价值问题的产生

价值观是主体就客观事物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标准。心理咨询发轫于19世纪初美国的“职业指导运动”,于50年代成为美国心理学会第17分会。心理咨询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心理学中的价值问题却古老而重要。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中有很多关于价值观的论述,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典籍中,通过对身心关系、人物关系、知行关系、情绪情感特点、智慧品德发展的先天后天因素等问题的讨论表现出来,核心思想是强调人在万物中的突出地位,要求尊重人,发扬人类的善良本性,在后天的学习和培养中使人的心理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若价值观中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就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价值干预是一种医治人心灵的手段。

古代西方也对价值观进行过大量研究。从古希腊到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有过关于身心整合与身心对立两种价值观;文艺复兴时期又掀起人性解放运动,自然主义价值观得到极大发展。在资本主义形成初期,出现人性自私和人性善良两种价值观。由于价值观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意义重大,心理学独立后各心理学派都没有放弃对价值观的研究。构造主义把人的价值意识扩大到本能反应领域;机能学派强调心理活动对外部环境的知觉和认识,把认知因素引入价值研究;弗洛伊德则提出人格三分论;行为主义提出“外因论”,认为价值信念的实质是行为经验的产物,人在习得社会行为的同时也就形成了与之相一致的价值观;人本主义主张人的价值体系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的内在潜能;后来的存在主义心理学也对价值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价值观强烈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心理咨询本身就是为了促进人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心理咨询总是与价值观相联系。那么,价值观是怎样使人的心理产生问题呢?价值观对于指导人们的价值活动,调节和控制人们的情绪、兴趣、意志和态度具有重要作用。价值观通过动力功能、标准功能和调节功能来影响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动力功能是指作为主体的人追求价值行为的动力;标准功能指的是根据标准来判断个人行为的美丑和善恶,决定其对事物价值的取舍,影响其对事物的倾向性;价值调节则是在价值标准已经体现出强烈的倾向性,并带有鲜明的意向和感情色彩后,对价值的改变。当人形成某种价值观之后,对事物的取舍已经很明确。若仅有一件事物,本身和人的价值取向相吻合,就很容易作出选择。若几件事物呈现在面前,而他们又各有优缺点时,就会使主体陷入两难冲突中,不知如何处理,于是就产生焦虑和困惑。这时就涉及价值评价,即评估某个具体对象有什么价值,价值有多大。如果不能合理评价,人的困惑就产生了,这就是价值冲突。

韦伯认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集真善美于一身的事物,从科学立场做出孰优孰劣的价值判断是徒劳的,价值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只能在几种价值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并把它作为行动指南。若选择不合理,人就会产生心理冲突,进而产生心理问题,心理助人者正是从这一角度切入进行咨询与治疗。可见,人的很多心理问题实际是价值冲突的结果,因此,在对心理问题进行咨询治疗时,重点是协调当事人的认识与价值观的冲突,使它们达到协调。基于此,对价值观进行干预是有重要意义的。所谓价值干预就是对来访者价值观中的矛盾进行协调,使其达到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第二节 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一、价值干预的合理性很多专家都对价值干预提出质疑,理由有二:一是很难找到一个价值的绝对标准,即什么价值是好的,什么价值是不好的,因此咨询者无法决定给来访者以何种价值观,于是价值干预也就没有理论支持。二是很多西方咨询理论都提倡价值中立,即不干涉来访者的价值观。那么,价值干预有没有合理性呢?肯定有。首先,从伦理学角度看,哲学的基础之一是相信人可以改变,而受辅导者的改变首先是价值观的改变。若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是由价值观引起的,不进行价值干预,问题就无法解决。

人的生命和健康、尊严和意志在整个人类福利中具有最高地位,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若失去生命,就不再存在,若失去健康,存在就不完全。因此,不干涉来访者的价值观,人就会失去身心健康,其存在和发展也就不全面。可见,咨询者放弃价值干预是违背伦理的。

目前,在西方仅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就已超过200种,有相当数量的理论派别均要求咨询时遵循“价值中立”,最典型的当数“来访者中心”论。“价值中立”是自由主义哲学的基点,其意指“价值自由”,不作判断。它认为价值判断完全出于个人主观情感的作用,价值只与个人的自由、决定和选择有关,而与事实之间没有根本的逻辑联系,因此,经验科学以研究现象的存在为己任,而不解决价值问题。可见,“价值中立”本身是一种科学的认知规范,与心理咨询并没有关联。心理咨询把科学认识中的“价值中立”引入咨询中,其本身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就需要商讨,毕竟对社会科学适用的规则不一定适用于人性。或许有人会说心理咨询学派赋予了“价值中立”新的含义,确有这种可能。“来访者中心”理论的创始人罗杰斯对人生价值观的探索是从研究病态人格开始的,他通过心理治疗,找出疾病好转的规律,进而扩展到心理健康的范围,并论及人性的本质。这种推论科学吗? “价值中立” 又是如何执行的呢?该理论相信人的本质是好的,向上的,人能够自我依赖,自主自立,衡量一切事物的价值应以是否合乎人性为尺度,人性规定了价值。正因为此,该理论才主张价值中立。它认为,来访者之所以产生心理失调,是因为在当事人童年或以后的社会化过程中,由于需要得到他人的积极关注,便违心地或未经消化地吸收了大量来自环境和社会的价值观和评价标准,此后便以此标准来苛刻地评价自己。其实,这些价值或者运用这些价值的方式可能是违反本性的,但为了顾全自己的形象,会以无意识的方式压抑本性要求,这种压抑无法释放时,人的心理便呈现病态。咨询者的主要任务就是从心理上给来访者支持,让他自己去发现并改变自己的价值体系。从表面上看,咨询者并未干预当事人的价值观,但从治疗的作用机理来看,咨询员实际已干预了当事人原来的价值体系,只不过方式较隐蔽,不易发现罢了。

认知疗法重视来访者认知世界的方式,那种绝对的极端的看待事物的方式反映出不合理的信念,这些信念大多和人的价值观接近。咨询者指出他们的不合理信念,并解释其产生的原因。主张来访者用科学合理的信念取代不合理的信念,使心理恢复常态。这是明显的价值干预和改造。

可见,西方学者一边强调价值中立,一边又在实施价值干预。因此,完全意义上的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国民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无不深深地打上中国文化的印记。中国文化无论是在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经济条件和历史传统方面,还是在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准则和风俗习惯方面都与西方有显著差异。中国人重三纲,西方人倡平等;中国唯亲,西方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西方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西方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方喜党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西方重讥评;中国重节流,西方重开源;中国人追淳朴,西方人求欢悦;中国美谦虚,西方务发舒;中国尚节文,西方乐简易;中国夸多识,西人尊新知;中国委天数,西人恃人力。可见,中国人无论是认识自身,还是待人接物,都与西方有着极大差别。将价值中立运用于咨询治疗是西方人对西方人的一种方式,而非针对东方人。诚然,在中国也有部分知识分子能够接受西方人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但是,多数人是难以接受的。假若一位来访者希望得到你的帮助,而你却对他说:“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也只有你自己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相信很多当事人是难以接受的。中国人重权威,一旦找到咨询者,就表明相信你,并希望从你那里得到帮助,如果不能替他解决问题,他一定会很失望。因此,针对中国人的特性,有必要进行价值干预,而不必拘泥于西方的“价值中立”,这也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意愿,对起步较晚的中国心理咨询业也有积极意义,对咨询本土化意义更为深远。

二、价值干预的可操作性

既然价值干预意义重大,那该从哪个角度和如何干预呢?在心理学中,价值一般指人生的理想、生活及行为的意义,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决定其态度的思想基础,而态度、情感、意志和兴趣等心理现象则是人的价值意识的心理形式。因此,对价值观的干预可以转化为对态度、兴趣等的干预。

(一)认知不协调理论

该理论以改变人的态度为根本目的。费斯廷格认为,一般情况下,人的认知与行为是一致的,心理是平衡协调的,价值取向也将维持原状,若出现与原有认知与行为相反的新看法,就会产生心理上的紧张与不安,进而出现一种求平衡的动机去谋求恢复协调。一种方法是改变原有的认知与行为,另一种方法是用附加辩护理由的方法维持原有的价值取向。从此点看,很明显,需要进行价值干预,促使价值转向,提供新的价值成分,使其产生认知上的不协调,从而促使来访者改变自己原有的认知,达到知行一致。该理论虽产生于西方,但同样适合中国人。

(二)信息传递理论

霍夫曼认为,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必须利用信息传递,而信息传递过程中说服力的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制约:

1.信息的可信度是改变态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咨询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威信,这需要咨询员平时培养和提升。

2信息的内容结构影响态度改变的效果。当来访者与咨询员意见不一致时,后者需采用正反两方面论证,使来访者信服。

3.接受信息的人积极参与传递活动比被动接受效果好。这需要咨询员调动来访者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其中。

第三节 价值的功能干预

价值干预是有限度的,应以功能干预为主,内容干预为辅。功能干预就是在涉及价值观问题时引导当事人把自我探索集中于个人选择与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上,也就是帮助当事人澄清其价值追求,让当事人意识到自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帮助当事人认识其价值观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必要时引导当事人进行价值选择,让当事人认识其价值观与行为和情感之间的联系,领悟二者之间的矛盾及后果,做出相应的改变与选择。在此,咨询员尽量不进行价值说教,即不告诉来访者哪种价值观是好的,哪种是不好的。在来访者确实感到无从选择时,可列举一些适合潮流的价值观,让其自行选择,咨询者坚持“助人自助”的观点。有时,内容干预也是必要的。咨询者虽然无法完全判定哪种价值观适合当事人,但有的价值观却具有普适性,例如,马斯洛提出人类的终极目标是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在咨询时所持观点,必须有利于当事人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四节 价值干预对咨询员的要求

对来访者进行价值干预,难度极大。为此,咨询员具备一些基本素质是很重要的,它影响价值干预的有效性。

一、清楚价值取向

在价值干预时,咨询员可能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价值观透露给来访者,从而影响其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一方面咨询员必须清楚自己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也要对来访者的价值观有清晰的了解,从而知道什么原因导致了来访者的价值冲突,自己的价值观会对来访者产生什么影响,以便更好地进行价值干预,这是咨询员工作的前提条件。

二、承认价值多元

在不同意识形态下,甚至在同一意识形态下,面对众多的价值取向,我们不能也无法判断哪一种价值观最好,因此承认价值多元是不可避免的。价值多元论认为生活中有一种以上的价值,或者说多种事物是有价值的,并主张把这些价值作为基本的价值标准,不同的基本价值和价值标准不能相互归结和通约。可见,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持不同的价值观,不能据自己的好恶随便赞成或反对某种价值观。当然,价值多元是有限度的,对那些反社会、反人类的价值观,咨询员要保持警觉,进行合理引导,对某些前卫的价值观也应谨慎对待。

三、坚持价值公开

咨询中的价值观是一个敏感的问题,若处理不当,咨询员会犯伦理错误。因此,咨询员应和来访者就价值观问题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向后者指出哪些是咨询员的价值观,哪些是他的,并指出其价值观中不合理成分,让他对自己的价值观有清晰的认识。若当事人无法对自己价值观中的矛盾进行合理改造和选择时,咨询员有义务提供帮助。四、处理价值差异

咨询员拥有自己的价值观,但经常会遇到与来访者价值观相异,甚至对立的情况。其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当事人产生影响,故应公开自己的价值观,以科学态度对待不同价值观,妥善地处理价值差异。

参考文献:

[1]李德顺价值学大词典[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蔺桂瑞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价值观教育[J].教育研究,2001(12)

[3]樊富珉王宏宇论心理辅导的哲学基础[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5)

[4]张海山 张建如科学技术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江光荣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J].心理学动态,2001(3)

[6]陈华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问题[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版),2000(2)

[7]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同类推荐
  • 每天一个心理技巧

    每天一个心理技巧

    逃避、嫉妒、紧张、焦虑、抑郁、浮躁、愤怒等坏情绪时时刻刻隐藏在我们身边。它们爆发的那一刻,受折磨的不仅仅是你发泄的对象,最大的受害者是你自己。这些坏情绪会带给你焦躁,让你的生活变得混乱,而且会给健康埋下很大隐患。为了减轻这些不良情绪对生活的影响,请你试着把本书放在枕边,在闲暇或苦闷的时候,打开它,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身的心灵潜力,永葆身心的健康!
  • 心理健康枕边书Ⅱ

    心理健康枕边书Ⅱ

    本书对面对心理异常、人格缺陷、病态心理、不良情绪、不良心态和不良嗜好、怪僻等一系列心理、生理不适应等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阐释和破译,并对这些心理疾病的治疗与调试作了详尽的剖析与说明。
  •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Medical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医学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是医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它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包括基本理论、实际应用技术和客观实验等内容。医学心理学兼有心理学和医学的特点,它研究和解决人类在健康或患病以及二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一切心理问题,即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
  • 社交要懂心理学

    社交要懂心理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围绕现实生活中与心理学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加以阐述,笔者运用通俗流畅、简练生动的语言,结合大量的故事、案例,多角度地介绍了心理学的知识,指出常见的生活困惑并提供了实用有效的心理建议,同时还阐述现代人常见的不良心理、心理障碍及其防治策略,相信能够给读者带来积极的影响。
  • 语言与认知译丛:认知的边界

    语言与认知译丛:认知的边界

    弗雷德里克·亚当斯和肯尼斯·埃扎瓦在本书中对认知科学领域的争论斥以严厉的批评。他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延展认知系统假设与延展认知假设的区别,以及最为重要的是提出了“心智标志”这一概念。借以批判安迪·克拉克和丹内特等人的理论。
热门推荐
  • 武神至尊之武破天穹

    武神至尊之武破天穹

    天武大陆,强者为尊,在这,一切都是强者的世界,只要你够强,你可以得到一切。
  • 人皇宫

    人皇宫

    因为飞鸿是纯新手,第一章写的一般,如果只是为了爽文和刺激的,希望大家可以从第二章中间看起,哪里开始渐入佳境。洪荒不纪年,人皇燧人氏之后,天下再没有出现皇者,赵迪用不屈的精神与意志,和众多同伴一起,解开了人皇之谜。身化碧血,成碧血天道,凝聚人族信念,启人皇之路。得先祖遗泽,创立人皇神器,走诸天路战遍万族,成就一代天骄的路途。
  • 斗罗大陆之时空传奇

    斗罗大陆之时空传奇

    这天,千寻疾刚跟唐昊打完架死了,比比东也正好生下来一男一女……
  • 请让我,再爱你一次

    请让我,再爱你一次

    他是亨利集团的傲娇公子哥——顾桓宇。她是平民人家的可怜小透明——戴默柏。——“我喜欢你啊。”沃特?那娃脑子秀逗了?居然对她表白?——“哦。”喂喂,傲娇大少爷都对你表白了你还想怎样?——“我给你个机会解释你和他不清不楚的关系。”少爷发话,岂敢不从?——“呐,我给你两个死法,一是被我虐死,二是自行了断。”——“媳妇,我错了。”
  • 星寄生

    星寄生

    在未来,人类认为自己便是宇宙最聪明的生物,从而造就自己濒临灭绝
  • 蔷薇剑侠图

    蔷薇剑侠图

    侠者,当先观品行推义者,再论文武推卓者,三识肺腑推贞者,俱全乃称侠。素知世人多憧憬江湖,然江湖并非如世人所知,先为己,再为国,后为民。此番江湖,皆在竹毫之下,点墨之中,公若欲知,妄请少待。
  • 迫在眉睫

    迫在眉睫

    本书内容围绕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中朝关系、台海局势等当下热点问题,通过一系列从未披露过的内幕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国际舞台的惊心动魄,以及中国未来三至五年在地缘政治上将面临的重大挑战。展示了作者对于中外高端人物的访问和他们之间的讨论,指出了纷繁芜杂的外交关系背后的线索。
  • EXO之月圆之夜遇上你

    EXO之月圆之夜遇上你

    月圆之时,就是我兽性大发之时,我煎熬的跪在地上,看着眼前这个小男孩,他和我一样大,明明是一个八岁孩子,命运却给不了他幸福······我,陌筱染!一个才满八岁的女孩,却承担着所有狼族族人们畏惧的魔鬼训练!直到遇见他们
  • 恋恋成婚,总裁的第一夫人

    恋恋成婚,总裁的第一夫人

    相传,在整个商业界中,龙头企业有冷、周、江三大家族,然而,这三大家族不仅仅在商业上不是竞争关系,而且私底下的关系还非常的友好。虽算不上是世交,但是感情却不亚于世交。只是这三大家庭里的人,性格都有明显的差异。冷家的产业是最大的,家族里的人待人一向都很冷酷、高傲,能与之媲美的就只有周家了,周家人的性格比较温和,也深受别人的喜欢和爱戴。因为不同的家族不同的生长环境下不同的教育模式,也造成了他们的下一代有不同的性格,由三大家族引起的错综复杂的情感,就这么开始了。这是一个关于备胎与被备胎的故事,这是一部关于恋爱与暗恋的爱情小说,相信在这里,会找到自己身上的那个熟悉的故事!
  • 建炎复辟记

    建炎复辟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