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67400000082

第82章 信言不美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真实可信的话语不见得美丽动人。美丽动人的话语,不见得真实可信。

精通擅长或者善良忠厚的人不会去雄辩滔滔,雄辩滔滔的人不大可能是精通擅长或者善良忠厚。

真正有知识的人或者智商高的人,不会事事行家里手,事事行家里手的人,不会有真才实学或高智商。

圣人不会去积攒求富求获得求发达。他事事为别人,而自己却更加富有。他什么都赠送他人,而自己反而更多。

天道就是这样的。有利万物的自然运转而不损害妨碍万物的自然发展。圣人之道,也是这样,虽然有为,但是不争夺。

老子知道他的见解是不容易被人接受的,他知道他讲述的话语与常人凡人的见解是相背离的。他知道他的话与常人凡人的期待也是不一致的。所以他要说,好听的话不一定真实可信,真实可信的话不一定好听。他坚持他的与众不同的见解,他警告读者,不要只听自己想听的话。

在他快要结束他的微言大义的论述的时候,他叹息于非可道、非美言、非可辩、非博、不争的大道的表述之困难。在最后一章,他似乎在说,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当然,也有可能目前用的以王弼本为基础的《老子》是后人编纂的,因此不能说是老子在此书的说什么不要说什么。那么,让我们考虑一下编者——是不是王弼呢——的编辑意图吧,为什么止于斯呢?

反正我说的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为人而己越有,与人而己越多。还要怎么样呢?

老子也同样有一个不争论的主张,他知道滔滔雄辩,词锋锐利,合纵连横,其实于事无补,与道无补,谁在口水战中占上风,其实远不重要。他的《道德经》五千言,已经足够,毋须再发挥再驳难再辩论。真正有成就有作为的人未必需要说那么多话,也未必须要在与旁人的争辩中占上风。

知者不博云云,讲的是学风、作风。没有比全知全能再不可能再可笑的了。越是有真知灼见,越是知道事物千差万别,知之甚难。多数人自以为知道懂得,其实最多是略知一二,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名将不谈兵,名医不谈药,原因是名将名医知道兵事医术都太复杂,太容易说错。越是内行越慎重,越是内行越不轻易指手划脚,当然。

圣人并不去有意识地去积攒积累什么,物质、财富、知识、名声,圣人之所以是圣人 就是因为他们无私助人、给予人、为别人,圣人从不考虑所得,而只考虑奉献。就像天道从不想损害妨碍万物的自然运转,而是有利于万物的自然发展。

这里所说的圣人不积,与前面讲过的啬、俭、蓄有语义学上的悖论。啬了节约了俭了尤其是蓄了,不就是积了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里的积主要是指一种获得的愿望,占有的欲望,积中有贪意存焉。圣人想着的永远是奉献而不是获得。

圣人之“为”,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老子所提倡的无为,不争是他的特色,老子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这是他的“为”,这个“为”的目的是无为,是为争灭火,是不争。其实想开了所有的为,都只能是为而不争。思想家有了天才的著作,能不能被接受,会不会被歪曲,这不是你能争得出来的。政治家建功立业,能不能被承认,会不会被野心家所篡夺扭曲,会不会功未成而身先死,空使千古为之泪沾襟?会不会被后世所否定?你上哪儿去争去?艺术家的天才创造,被攻击、被剽窃、被误解、被冷落,黄钟沉沦,瓦釜轰鸣,你跟谁说理去?最好最好,你也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只能微微一笑,最好低下头来。

但行创造建设,莫问前程。你的前程就是你的创造和建设,就是体悟大道的欢欣喜悦,明朗纯净,而不是创造和建设之外的,大道之外的污浊腐烂。

反过来说,如果你争得太厉害了,你整天辩论批判斗争拼命,你还有时间与精力去进行建设性的劳动吗?你还能有所建树吗?你还能有智慧吗?用智慧去创新篇,是美好的,也是艰难的。用智慧去捣糨糊,是不得已而偶一为之。用智慧去趟浑水,去抢腐鼠,那就不是智慧而是失智的同流合污了。

李商隐有句云:“……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鹚意未休。”争来争去,会不会腐鼠也成了滋味了呢?

圣人为而不争,那么非圣人非贤人呢,甚至也非正派人呢?蠢人小人糊涂人坏人呢?他们的特点是争而不为,除了疯狂争斗以外,他们不种粮食,不造物品,不卖油盐,不写小说,不吟诗不作曲,这样的疯狂争斗者可真是天下的祸害呀。

为什么争而不为,因为在某些条件下,他们认为争的效益大大超过了为。既然抓辫子打棍子扣帽子的效益大大地超过了建设性的劳动,小人坏人们能够去耐心地为去吗?

在这种情况下,圣人也只能无为了。这是无为的另一解,也许是歪解。

把利而不害与为而不争并列,是此章文字的一个看点。为而不争,已经讲了不知多少次了。利而不害呢?我想这里讲的并不是具体的利益,不是讲圣人的行善与助人为乐,而是讲天道的包容与对万物自化的尊重与信任,天道不干扰、不破坏、不违背万物的发展规律,不做与大道对着干的事情,这已经是利而不害了。

在这一章圣人与天道是统一的,圣人即掌握了至少是靠拢了天道之人。

那么圣人的对立面呢,他们的害至少有两个意思,第一,他们与人为恶,与物为恶,他们有一种破坏欲,他们可以并无目的与仇恨动机地去造谣生事、挑拨事非、残害生灵、损毁万物。与君子有成人之美相反,他们有一种天生的损害性、阴暗性、为害性、为敌性、唯恐天下不乱、唯恐别人不倒霉性。他们的阴暗使他们视光明为不不共戴天、同时永远够也够不着之敌。他们的浑噩使之视智慧为不共戴天、与永远够也够不着之压迫。他们的浅薄,使之视深思为不共戴天、与永远够也够不着之威胁。他们的偏执与狭隘,使他们视开阔包容全面为不共戴天的、永远够也够不着的陷阱。第二,这里的害是妨害即妨碍。他们也很辛苦,他们的特点是害而不利,他们总是逆历史规律、逆大道而努力。甚至他们也里面自以为得计,时而自觉冤屈……最终却是害人害己害事业。

请允许我为老子加上这么一句话,圣人为而不争,小人争而不为。天道利而不害,霸道害而不利。信者忠言逆耳,伪者佞言中意。言者无所不知,知者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有所不为。

圣人对人众有悲悯心、有责任感、有尊重也有适当的距离。圣人的对立面对于圣人有嫉恨也有完全的不理解,有隔膜与不平,有绝望与晦背感。

不可争。不可争。不可说。

天网恢恢。天道彰彰。一曰大,二曰逝,三曰远,四曰反。夫复何求?

到了《老子》结尾之处了,到了我为《老子》提供的意译与文化证词结束之处了。我愿意作证:老子能够从思辨与心理上、从理论(动词)与悟性上、从境界与远见上、乃至从自信与信仰上帮助我们。读《老子》如饮仙泉,如沐山水,如振羽而飞,如登高眺望,镇定从容,睥睨万有,亲近众生,如入无物之境。

同时老子也留下了太多的困难,太多的无奈。他察之深,言之简,论之模糊,处之则只有泰然,也只能泰然。还能怎么样呢?

他说了许多的“无”,他无了许多的“说”。他欲说的话比已说的话多,他请你自己定夺的话比已经告诉你的多。他说得不太充分、不太明白的话比已经说透说明的话多。

有许多前贤对于《老子》作出了极其有益的解读,但是解读完了仍然是不得其旨的甚多。这是解读者的事儿呢,还是原著者的事儿呢?也许老子的在天之声灵正为了解读的大有空间而满意得意称意?

他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至今仍然值得阅读体味翻过来掉过去……还要怎么样呢?

老子是爱你们的,要明白啊,读者!

同类推荐
  • 空间与城市哲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空间与城市哲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们正在步入城市社会。城市具有深刻的人文性。城市是多样异质文明要素的空间化聚焦,是文明的核心标志,发展的核心场域,是人之社会性、创造性的对象化实现与呈现。城市社会的生成与转换、成就与问题具有高复杂性、高综合性,亟须进行哲学沉思、人文关照。本书对空间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城市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城市正义的若干基本问题、城市化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了反思。本书是作者“人文城市学”研究系列的第一卷,提倡一种综合性、具有人文底蕴的城市观、城市发展观。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使得一直寂寂无名的叔本华一鸣惊人。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世俗的角度,对人生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用冷静睿智、诙谐优雅的笔触告诉我们“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就如同尼采看完此书后,就曾经这样表达他的感受:“我很懂得他所说的,就好像他的书是专门为我写的一样。”不沉溺在世俗的事务中,不沉浸在感官的享受中,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对情和爱没有过分的渴求,如此,你便可以得到自由。
  • 大学论·意志升华论

    大学论·意志升华论

    当一个生命主体降生在大地上,不论是什么样的一个生命,他都有他的角色与任务,而这样的任务是在生命主体不断成长过程中形成并使其为之奋斗的,退一步说,生命本身的存在其实就是最根本的、最初级的价值目标。如果人一旦连这一价值目标也不去认可,那么这样的生命只能谓之为行尸走肉,也就不会再有更多的生命主体的需求与欲望以及价值实现与满足。意志就是脊梁完成这个任务和目标的根本。
  • 浩然孟子:重塑中国人的阴阳精神

    浩然孟子:重塑中国人的阴阳精神

    中国人最宝贵的是阳刚精神,最缺乏的也是阳刚精神!孟子说的“刚”不是硬梆梆的刚,而是指仁爱,先天的一股浩然之气,它是刚中柔,也是柔中刚。究其本质而言,孟子说的“刚”与老子说的“柔”,与孔子说的“仁义”,与庄子说的“逍遥游”是一致的。孟子说的“刚”,指内圣之道,不是指外王。圣人之学,不是常人讲的“内圣外王”,君须记取:只有内圣,没有外王。孟子日:“收其放心”,如君心放任为所谓“外王”,则不可救也。梁漱溟最得孟子真传。这里不是说他学问好,而是说他有骨气。梁漱溟之与冯友兰,好比鲁迅之与胡适,不是一个档次。人得自然之道,当然浩淼如星空,浩瀚如海洋,孟子说的“浩然之气”就是从这里来的。
热门推荐
  • 末日勤仙

    末日勤仙

    “轰隆隆”一阵雷声传来。看样子今天又要下雨。成文紧了紧身上的兽皮。这里面可是装的保命的口粮。希望这次雨能早点停!莫名其妙来到这个地方成文已经接受了自己穿越的事实。
  • 情迷心窍

    情迷心窍

    我是郭蔓青,S大会计系高材生。我的人生格言:向钱看,向厚赚。可怜的我却是一家黑网站佳缘网的网络红娘,我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还要时不时的被刻薄上司虐!这一切都终结在我摊上一个高冷大叔版男客户。其实,我不会告诉你这就是一个教你如何骚扰男神并成功将男神钓回家的全攻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光阴皇后之碧落榴花

    光阴皇后之碧落榴花

    燕国的皇帝瑚琏,那位面容清俊、心思缜密的年轻天子,以羸弱的病体肩负起国家中兴的重负,以满腔的痴情酬报微贱时深爱的女子。悬诗俟旧,一段陋簪不弃的帝后佳话,越过高高的宫墙,流传于寻常巷陌……
  • 寄梦轮

    寄梦轮

    回到过去的梦轮,是改变还是轮回,那个时候的我们相遇还是以后的分开。
  • 我的土豪时代

    我的土豪时代

    一个杀手重生在二零零八年地震前的汶川,上辈子过的苦逼的他决定这辈子一定要土豪一回。这一年,土豆还没大火,忘语还是新人,永恒之火还没写出《儒道至圣》.....作为土豪的顾惜,顺理成章的将他们拉到了自己旗下。这一年,《江南Style》还没火遍全球,《我的歌声里》还没被翻唱,就连《爱情买卖》都还没有独霸广场舞......作为土豪的顾惜,再次顺理成章的将它们写了出来。这一年,没有《甄嬛传》,没有《老男孩》,没有《来自星星的你》,更加没有拥有万千NC粉的长腿欧巴......作为土豪的顾惜,又一次顺理成章的将它们拍了出来。“这是属于他一个人的时代,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顾惜。”——时代周刊。
  • 王爷太妖孽:绝色嫡小姐

    王爷太妖孽:绝色嫡小姐

    一朝穿越,化身人人皆知的草包。他,一朝王爷,冷酷邪魅。为什么却对她如此不同。她任性,他宠爱。约定此生绝不负她。约定若他愿与她携手,遨游天下,白头偕老。她亦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约定。
  • 超级废品王

    超级废品王

    沈星是一个小家族的少爷,修炼资质奇差,且先天不足,体质超弱,十五岁了还只是一级武者!然而他无意中炼化了一只破鼎,破鼎原来是无物不炼的神器补天鼎!从此沈星一路狂收别人丢弃的废品,用破鼎炼化反哺自身,疯狂提升修为,逆天改命,成为绝世强者!破鼎在手,天下我有!
  • 如此幸运能遇见你

    如此幸运能遇见你

    你知道一见钟情是什么吗?就是在第一眼见到他的时候就知道他是将要陪自己度过余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