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62200000006

第6章 留学美国(5)

5月7日,也就是日本在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之后4个月,他们又向袁世凯发出了最后通牒。袁世凯终于在2天之后接受了二十一条要求。远在大洋彼岸的蒋梦麟,依然关注着祖国的命运。这个让全中国人痛心的耻辱也使他愤怒了很久,更坚定了他回国加入救亡运动当中的决心。

1917年6月,完成学业的蒋梦麟,恋恋不舍地四处拜访,向他在美国的朋友们一一告别之后,终于离美返华了。

【大师小传】

蒋梦麟(1886-1964),原名梦熊,字兆贤、少贤,号孟邻,笔名唯心,浙江余姚回龙乡蒋村人。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学者。毕生致力于发展教育事业和振兴台湾农业,著有《西湖》、《新潮》、《孟邻文存》、《梦麟文丛》等。

1901年到杭州一教会学校习英文,后因学潮而全体学生离校。1902年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前身为求是学院),改名梦麟。1903年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学习,次年中秀才。1904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此时他看已清楚“西化的潮流已经无法抗拒”。1908年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留学,1917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创办《新教育》月刊。1923年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1927年8月至1930年7月任国立第三中山大学(1928年改为国立浙江大学)校长。1929年5月至1930年6月兼任浙江省立高级中学(商科)校长(建国后改名杭州商业学校,即今浙江工商大学)。1930年12月辞去教育部长职务,正式出任北大校长,此后直到抗战胜利,15年间始终是北大的行政负责人,是北大历史上掌校时间最长的校长。

1913年“九·一八”事变以后,领衔发表宣言,反对“华北自治”。因谴责北洋军阀政府镇压爱国学生,被列入黑名单,避居沪杭。抗战胜利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等职。1948年7月任中美联合机构“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主任委员。1949年去台湾,继续主持“农复会”;并任台湾故宫、“中央”博物院共同理事会理事等。

竺可桢:从“耘地”到“观天”

竺可桢,这个闪闪发光的名字,是中国气象学、物候学的标志。毛泽东曾笑谈,自己和竺可桢合作分管天地。

他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浙江大学便是他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临危受命,13年兢兢业业的管理,使在战火中流亡辗转的浙大成长为著名的“东方剑桥”。当竺可桢60岁时,浙江大学的学生送来锦旗,上写“浙大保姆”四个字。

太平洋上遇胡适

1910年秋天,正是天高云淡的天气。浩瀚的太平洋上,一艘邮轮在风浪中缓缓地由中国上海驶向美国。船上正是中国第二批“庚子赔款”官费留学生,里面有着胡适、赵元任、竺可桢、胡明复、钱崇澍等中国未来的各界名家。此时,他们却有着复杂矛盾的心情。“庚子赔款”的耻辱、面对新世界的兴奋、为国家命运的忧虑,种种滋味混杂着。

瘦弱、斯文的竺可桢站在甲板上,显然也沉浸在这种种思绪当中。他有些迷茫的目光落在人群中,忽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这个英俊而意气飞扬的青年也看到了他。原来,那是自己在上海澄衷学堂的同学胡适!

“呀!这不是胡洪骍(胡适的原名)呀?”“哟,是竺可桢呀!你怎么还没死呀?”两个人相视一笑,胡适还是这样口无遮拦,争强好胜的。“这还得感谢你啊。想当年,你说我活不过20岁,弄得我天天游泳、跑步,操练不止;而且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活得比你长。将来到底谁先死还难说呢!”竺可桢指指胡适笑道。

胡适的这句“没死”是有典故的。过去在澄衷学堂读书时,竺可桢身体瘦弱,老是一副病歪歪的样子,胡适曾经笑话他活不过20岁。外表羸弱、性格内敛的竺可桢心里却十分要强,对于胡适的“短命”预言,他在内心里从来就没有服输过。他深信自己的先天瘦弱,完全可以通过后天锻炼来弥补。因此,胡适的话,反而成了他加强锻炼的动力。此时在船上与胡适重逢,竺可桢恰好过了20岁。一对久别的同学在前往美国的船上偶遇,大家都有着他乡遇故知的亲切。

后来,他们又定下了一个赌谁更长寿的约定,竺可桢活到60岁胡适给他磕头;如果胡适先离世,竺可桢可以踢他尸体的屁股一脚。最后,终究是竺可桢胜利了。他活到了84岁,胡适则在71岁时就去世了。可惜,后来由于两位朋友分隔在海峡两岸,竺可桢60大寿时,胡适没有机会给他磕那3个响头;而胡适逝世时,竺可桢也没有在他的屁股上踢上一脚。

由学农业转为学气象

他们乘坐的“中国皇后”号邮轮,终于抵达了美国。一众学子们也该踏上各自的征程了。胡适报考的是位于美国纽约州南部绮色佳城的康奈尔大学;竺可桢则是美国伊利诺州的伊利诺大学。但为了振兴祖国,两个人竟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中国几千年的立国之本——农业——作为了自己的学业方向。

然而,胡适不久就更改了自己的专业,去学习更适合他的文学哲学。竺可桢以前学的是土木工程,选择农业是因为他认为“中国以农立国,万事以农为本”。但是,等他在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学习了一段时间才明白,美国的农业科学并不发达,而且农业的体制和耕作方式又跟中国迥异,他所学的东西很可能回国后没有用武之地。是改是留,让竺可桢处在了两难的境地。如果现在改变专业,自己这些时间的学习就完全浪费了;何况自己本来就是为学农业而来,又能换成什么专业?

再三思量之下,竺可桢还是坚持读完了本科的课程,1913年获得农学学士学位。这时候,他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他发现,有一门跟农业联系非常密切的专业——气象学。农业自古以来就是“靠天吃饭”。连中国古代的历法,都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而量身定做的。也许,自己可以在这方面深入学习一下。于是,竺可桢考入了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攻读气象学,从“耘地”到“观天”。从此,奠定了他终身与气象学为伍的人生。

竺可桢攻读气象学以后,就开始了对台风的关注和研究。因为他祖籍绍兴,属多台风区,自幼便体会到了劳动人民饱受台风灾害之苦。他在《远东台风的新分类》和《台风的源地与转向》两文中,首先剖析了在他之前外国学者分类的优、缺点,又分析了全球1904-1915年台风的季节分布源地及路径与转向地点,进而提出了台风分类的新原理,将台风分为6大类型(中国台风、日本台风、印度支那台风、菲律宾台风、太平洋台风、南海台风)和21个副型。这是我国人最早所作的台风分类,较前人分析得更清楚、肯定,前进了一步。

当时,台风强度尚无被人们所公认的量度指标。竺可桢首先提出以风速等级作为划分台风强弱的指数,这一思想一直为后人研究台风强度所遵循,并被移置到衡量温带气旋上。目前国际上的规定,也是以风速大小来判断是否为台风和它的强度的。

另外,由于当时尚无现代手段观测台风,仅凭简单的观测资料,研究台风的结构是十分困难的。但竺可桢却能精辟地指出:“台风中心,温度多突增高,湿度则剧烈低减,故必有缓和之下沉气流存在。云雨之消散与风速之衰减即系于此。”这一分析判断,为后来现代化的观测所证实。

1915年,竺可桢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以后,又在哈佛继续攻读气象学博士。他于1917年被接纳为美国地理学会会员,并获得伊麦荪奖学金。从此时开始,竺可桢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他的日记主要记录了气象研究的各种资料。后来由于战乱,最后只留下他从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的日记,共计38年37天,800多万字,其间竟然一天也未间断!直到他去世前一天,还用颤抖的笔,在日记本上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数据。

1916年,被誉为“科学史之父”的著名科学史学家乔治·萨顿,在美国哈佛大学开设了科学史课程。此时,正在哈佛攻读博士学位的竺可桢对科学史产生了兴趣。他去旁听了萨顿的课程,并与萨顿进行交流,开始接受萨顿“科学史是唯一可以反映出人类进步的历史”的观点,及萨顿提倡的“新人文主义”思想,认为近代科学的起源,在西洋亦不过300多年的历史;而中国科学的不发达,与国人向来读书不求甚解、无病亦作呻吟的态度大有关系。研究科学史,就是要在不断地追求真的同时,也不懈地追求美和善,达到真、善、美的完美统一。

为此,竺可桢制定了一位理想的科学家的标准:(一),不盲从,不附和,一以理智为依归;如遇横逆之境遇,则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二),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三),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竺可桢毅然走上了自然科学史、特别是中国科学史研究的道路。

他的第一篇科学史论文,是1916年5月刊载于《科学》杂志第2卷第5期上的《朝鲜古代之测雨器》。文章考证了测雨器的发祥地,纠正了《气候学器械沿革史》中认为测雨器是西方人加斯对里所为的错误。

在中国科学社效力

1914年夏季,留美学生们身处异国,在接受先进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深感到西方列强因科学发达而致实力迅速强大;自己的祖国却因长期封闭落后,而导致国力日渐衰落,屡遭列强的凌辱。他们为了实现“科学救国”的伟大志向,聚集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商议组织中国科学社,筹办《科学》杂志,希望能够唤醒国人对科学的重视,为科学强国兴国而努力。

《科学》杂志创刊号于次年1月在上海发行。该杂志“专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帜志”,“求真致用两方面当同时并重”。杂志文章分为6类:科学通论、各科知识、科学史与科学家、科教事业发展、科学新闻与知识小品。

其时正在哈佛大学的竺可桢,闻讯后也立即加入,成为该社的早期社员。从此,他与中国科学社结下了不解之缘。1916年秋,中国科学社第一届常年会,选举产生了由任鸿隽、赵元任、胡明复、秉志、周仁、竺可桢、钱治澜7人组成的董事会。在次年的常年会上,竺可桢再度当选董事。

从1916年起,竺可桢以其所学的先进知识和科研心得,为杂志撰写了许多科普和考证论文,传播自然科学理论,介绍国外先进科技,宣传古代中国的发明创造,如《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地理与文化之关系》和《钱塘江怒潮》等诸多文章。《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阐明了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不同的产物,对我国雨量分布有重要意义,开创了我国季风气候学的工作。

在1916年到1927年的11年间,《科学》杂志共收入竺可桢的科学论文和译文31篇。他和其他《科学》杂志编辑们的重大贡献,对诱导国人的科学启蒙和激发国人的科研兴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随着大批社员毕业回国,中国科学社也迁回国内,在上海大同学院、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设立事务所。

1918年,竺可桢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得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随即怀着一腔报国为民的激情,于秋季返回阔别了8年的祖国。

【大师小传】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绍兴人。中国地理学、气象学研究的开拓者,中国科学史研究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现代杰出的教育家。

1910年考取清华公费留美,入美国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学习。1913年夏毕业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专攻气象,1918年以题为《远东台风的新分类》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并回国。1927年任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3年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地理学会的倡议,于翌年成立。1936年4月25日开始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1974年2月7日去世。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他始终从科学的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觉先行者。他在一生中,还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地从事科学普及工作。

姜立夫:中国首位哈佛数学博士

姜立夫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大数学家,是我国第一个获得世界著名学府——美国哈佛大学数学博士学位的留美学生,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数学博士。曾创立我国第二个数学系——南开大学数学系。一生主要从事圆素和球素几何学的研究,对中国现代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温州第一个“洋状元”

在美丽的横阳支江下游,清澈的江水静静地流淌着,灌溉着纵横交错的江南平原。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人,姜立夫就出生在横阳支江畔麟头村的姜家大院内。在农村,添丁是一件大喜事,祖父和父亲都非常高兴。祖父姜植熊是晚清的优贡生,曾设馆授徒,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读书人;父亲姜炳訚虽然务农,却是国学生。根据辈分,他给孩子取名为“佐”,字“培响”,号“立夫”。从名字之中可以看出,姜植熊、姜炳訚父子两代农村知识分子,是多么希望刚出生的孩子能够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啊!

姜立夫的童年是不幸的,6岁丧父,10岁丧母;14岁的时候,一直对他疼爱有加的祖父也撒手人寰。从此,养育年幼的立夫,便落在了大哥姜少玉的身上。姜少玉,字培瑗、雪尘,曾就读于浙江优级师范,在农村也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了。他担还任过浙江省议员,是当地的一位贤达人士。姜少玉的妻子张氏,也是一位知书明理的大家闺秀。姜少玉夫妇对年幼的弟弟格外疼爱。

姜立夫早年就读于祖父教授的姜訚蒙馆,这是姜植熊自己亲手创办的私塾。姜立夫从小就在私塾内接受严格的儒学教育。自此以后,哪怕姜立夫在美国接受过最现代的西洋教育,他依然毕生坚守着中国的文化传统。

清末民初的浙南温州,在瑞安人孙诒让等一大批思想先进的教育家努力下,西学已经开始在各县学堂里传播。平阳县的刘绍宽、黄庆澄等具备维新思想的教育人士,也较早地在全县的学堂里设置了算术、英语等学科,使温州的教育走在全国的前列。

应该说,温州成为我国的“数学家之乡”,追根溯源,离不开黄庆澄引领的风气。黄庆澄,平阳县钱库区(今属苍南县)人,我国第一份《算术报》的创始人,对我国最早的数学传播影响深远。而黄庆澄就是姜立夫的姨父,他对自幼失去双亲的姜立夫非常爱护。姜立夫自少年开始就对数学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多少是受到黄庆澄的影响。

同类推荐
  • 童心永在

    童心永在

    孩子可以最直接最无私地帮助别人。在他们眼里,生命是平等的,他们没有成年人的许多顾虑和种种为自身的打算。他们的眼光没有被世间的灰尘蒙蔽,思想没有被世间形形色色的物质羁绊,他们保存着最初的真善美。孩子的心透明而纯洁,敏感而脆弱,我们要用心呵护。孩子成长的路漫长曲折,我们要教他们学会生活,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告诉他们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教会他们在坚持善良的同时快乐健康地成长。
  • 志摩的诗

    志摩的诗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的经典诗歌和散文,这些作品在艺术形式上富于变化,但又不失整饬;语言清新,洗练,以口语入诗,但又不失文雅;音乐性强,但又不囿于韵脚,而追求的是内在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 新诗话语

    新诗话语

    本书是作者研究中国现代诗歌艺术的最新成果,书中除了征引大量的名人名言名诗名译之外,始终渗透了作者自己对于诗歌和诗歌话语的独特理解。
  • 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A小姐说:“你知道吗?我和你在一起之后,每天都很快乐。”B先生说:“谢谢,你告诉了我我最想要的答案。”和一个人在一起,如果他给你的能量是让你每天都能高兴地起床,每夜都能安心地入睡,做每一件事都充满了动力,对未来满怀期待,那你就没有爱错人。最隽永的感情,永远都不是以爱的名义互相折磨,而是彼此陪伴,成为对方的阳光。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这就是最动听的情话了,没有之一。你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你的朋友影子,也能找到你自己。从过去说到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未来。不管是文章中让你嚎啕大哭的小A,还是让你哈哈大知的小B,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每个人让你明白存在的意义。
  • 诗论

    诗论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著有《大堰河》(1936)、《北方》(1939)、《黎明的通知》(1941)、《新诗论》(1952)、《海岬上》(1957)、《归来的歌》(1980),《艾青谈诗》(1982)等。《诗论》是作者最负盛名的诗论集,写作时间从20世纪30年代延伸至80年代,《诗论》内容有对于诗的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创作经验总结,以及部分诗评等。
热门推荐
  • 快穿攻略男配中

    快穿攻略男配中

    苏清没想到世界这么玄幻,她意外身死后竟然变成了男配攻略者!穿梭在一个又一个小世界里攻略那些让人意难平的男配,这些男配的结局读者不认可,在读者强烈的不甘心下这股意志会变成力量加持在男配身上。她代替作者给他们一个完美的结局便可以获得这些力量完成另类的修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她要积攒力量重生活得肆意逍遥方能不负韶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兵尘仙

    神兵尘仙

    世事难料,往往出人意表。小小世家的子弟,意外融合真仙记忆,在神兵相助下修炼星力,只为追寻返回修真界的道路,一切只因对她的一个承诺,圆那久违的心愿。凡人,真人,人仙,地仙,真仙,且看他如何重返仙道颠覆。(PS:若是你看的舒心,还望砸些票吧)
  • 我的牙好痒

    我的牙好痒

    《请不要抛下他》前传——陌染熙的快穿故事无聊至极的陌染熙藏书阁找到了一本《快穿秘籍》对快穿世界产了巨大的欲望,。于是,她自杀了……快穿世界的处处都让她着迷。不过,她为什么记不住那些人的脸呢……妖艳校草摸了摸她的头:“没关系,你有一辈子来记住我的脸”;战神王爷紧紧地将她扣在怀里;电竞小狼狗竟然将脸扣在了她胸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百鬼妖怪物语

    百鬼妖怪物语

    因某些原因被调到乡下警署的前警视福岛宽在就职之后便开始时不时会做一些奇怪的梦。在经历了几次特殊的案件之后,他终于反应了过来,自己做的那些奇怪的梦实际上便是世人口中那些所谓“妖怪”的自述。。。
  • 刘忠厚谈骨质疏松

    刘忠厚谈骨质疏松

    本书讲述骨质疏松的危害有多大、骨质疏松的表现是什么、中国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哪些原因可导致骨质疏松等。
  • 那片海我终究错过了

    那片海我终究错过了

    慕容星云:多年前你的一句话,刻在我心中后来我用陌生人的身份,进入你的世界,陪你度过的时光是我人生最美好的回忆想不到,一句玩笑,我把你永远的推开了我身边薄利海:原来以前我们认识那年,你闯入我的世界,陪在我身边,你说的话我都相信,最后原来是我想得多了彼此喜欢,最后,因为一句玩笑话,渐行渐远
  • 抒情诗的呼吸:一九二六年书信(帕斯捷尔纳克作品系列)

    抒情诗的呼吸:一九二六年书信(帕斯捷尔纳克作品系列)

    本书收录了俄罗斯作家帕斯捷尔纳克、茨维塔耶娃和奥地利作家里尔克之间数十封珍贵的通信。信函中既有对诗歌本身的讨论,也有对彼此创作的交流。这些书信,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欧洲诗史上的一段珍闻,还可以让我们一窥三位大诗人心灵的一隅。
  • 观音家养的鱼

    观音家养的鱼

    简介:重生西游,成了一条大金鱼。对,就是观音娘娘莲花池里的那只,俺无恶不作,专收童男童女,修炼邪门法术,号称灵感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