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4300000023

第23章 我听傅雷讲音乐 (4)

他的身体并不健康。从三十岁以后,他的身体几乎就没好过。视力不断衰退,耳疾加剧。在他生命的最后十二年里,双耳几乎已经完全失聪,与人打交道只能通过写纸条,这是沟通的惟一途径。在前柏林皇家图书馆,保存着贝多芬写的一万一千张纸条。

就在什么也听不到的情况下,他为人类写下了前所未有的音乐。他找到了一种内在的和谐之音,他把这种常人听不见的纯洁音乐转化为他的音乐。在贝多芬的晚年,他为了表达所追求的理想,达到完美的境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当时的音乐家和批评家可能会对他思想的大胆吹毛求疵,但他的胜利是确定无疑的。

公众,尤其是青年一代,响应了他那种强有力的音乐。他的生活从表面上看来是平静的,但他与同事和朋友却无休止地争吵。他越来越多疑、易怒,在最后几年他完全耳聋的时候更是如此。他与出版商的复杂交易、他那烦恼的爱情、他与侄子卡尔令人痛苦的关系,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极为紧张的内心生活。但是他精神世界的不断发展,却产生了更为深刻的洞察力,并为音乐艺术开辟了新的领域。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逝世时,维也纳的学校停课致哀,两万多维也纳人参加了他的盛大葬礼。

贝多芬毕竟是贝多芬,出身贫贱并没有造成他精神上的贫贱,相反艰苦的艺术生涯却给了他自尊自爱、傲视权贵的铮铮傲骨;生活的磨练没有使他怨天尤人,嗟叹命运不公,却使他在双耳失聪、恋人远离的巨大打击下重新奋起且愈加执著,终于成为一代伟人。

傅雷曾对贝多芬的思想做过一些分析,他认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各种古代文化,各种不同民族,各种不同的思想接触之下,造成了近代人的极度复杂的头脑与心情:“这个矛盾中最尖锐的部分仍然是基督教思想和个人主义的自由独立与自我扩张的对立。在艺术上表现这种矛盾特别显著的,恐怕要算贝多芬了。”

他认为贝多芬乐曲中两个主题的对立,决不仅仅是从技术的要求出发,而主要是反映了他内心的双重性,“……他的两个主题,一个往往代表意志,代表力,或者说代表一种自我扩张的个人主义;另一个往往代表犷野的暴力,或者说是命运,或者说是神,都无不可。斗争的结果总是意志得胜,人得胜。但胜利并不持久,所以每写一个曲子就得重新挣扎一次,斗争一次。到晚年的四重奏中,斗争仍然不断发生,可是结论不是谁胜谁败,而是个人的隐忍与舍弃;这个境界在作者来说,可以美其名曰皈依,曰觉悟,曰解脱,其实是放弃斗争,放弃挣扎,以换取精神上的和平宁静,即所谓幸福,所谓极乐……”

而到最后贝多芬不得不承认“自我”仍然是渺小的,斗争的结果还是一场空,真正得到的只是一个觉悟,觉悟斗争的无益,不如与命运、与神言归于好,求得妥协。“当然我把贝多芬的斗争说得简单化了一些,但大致不错。”傅雷说。

贝多芬是音乐家中最具男性阳刚之美的。傅雷认为说贝多芬是浪漫主义者,在“表现为先,形式其次”上面,在不避激烈的情绪流露上面,在极度的个人主义上,他是的,但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氛与他完全无缘,和他性格最不相容的是没有逻辑和过分夸张的幻想。他也提到了罗曼·罗兰甚至不大受得了女子弹奏贝多芬的作品。

罗曼·罗兰曾说:“提起贝多芬,不能不提起上帝。”贝多芬的力量不但要控制肉体,控制感情,控制思想,控制作品,而且竟然与命运挑战,与上帝搏斗。上天赋给他犷野的力量,也替他规定了方向。这个生命——它是应当奉献于同情、怜悯、自由的;它是应当教人隐忍、舍弃、欢乐的。对苦难命运,应当用力量去反抗与征服;对人类,应当用力量去鼓励,去热烈地爱。而这便是贝多芬的精神的真义。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又写道:“……贝多芬是部读不完的大书,他在心灵的深度、广度上都代表了日尔曼民族在智力、感情、感觉方面的特点,也显出人格与意志的顽强,飘渺得不可名状的幽思,上天下地的幻想,对人生的追求,不知其中有多少深奥的谜。贝多芬实在不仅仅是一个音乐家,无怪罗曼·罗兰要把歌德与贝多芬作为不仅是日尔曼民族并且是全人类的两个近代的高峰。”

贝多芬的音乐

古典主义音乐经海顿奠基,莫扎特加以发展完善,至贝多芬则登峰造极,达到艺术的顶峰,他是西方音乐史上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然而贝多芬有两张面孔:一张脸朝后,将人类的一切优秀成果尽收眼底;另一张脸朝前,打开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大门。

贝多芬对后世影响深远,上一百年的大师们,比如门德尔松、舒曼、勃拉姆斯、李斯特、柏辽兹、瓦格纳、勃罗格奈、法郎克,全都受了他的影响,但他们彼此面目不同,其原因就在于他们从贝多芬身上汲取了不同的营养,“有些作家在贝多芬身上特别关心权威这个原则,例如门德尔松与勃拉姆斯;有些则特别注意自由这个原则,例如李斯特与瓦格纳。前者努力维持古典的结构,那是贝多芬在未曾完全摒弃古典形式以前留下的最美的标本。后者,尤其是李斯特,却继承着贝多芬在交响乐方面未完成的基业,而用大胆和深刻的精神发现了交响诗的新形体。自由诗人如舒曼,从贝多芬那里学会了可以表达一切情绪的弹性的音乐语言。最后,瓦格纳不但受着《斐但理奥》的感应,且从它的奏鸣曲、四重奏、交响乐里提炼出‘连续的旋律’和‘领导乐旨’,把纯粹音乐搬进了音乐剧的领域”。

在时代转折的时候,同时开辟了许多道路,为后人树立了许多道路的,的确除贝多芬之外没有第二人。所以,说贝多芬是古典时代与浪漫时代的过渡人物,实在是低估了他的价值,低估了他艺术的独立性与特殊性。傅雷先生说:“他的行为的光轮,照耀着整个世纪,孵育着多少不同的天才!音乐,由贝多芬从刻板严格的枷锁之下解放了出来,如今可自由地歌唱每个人的痛苦与欢乐了。由于他,音乐从死的学术一变而为活的意识。所有的来者,即使绝对不曾模仿他,即使精神与气质和他的相反,实际上也无异是他的门徒,因为他们享受着他用痛苦换来的自由!”

贝多芬对音乐形式有许多创新,如对奏鸣曲的改革就打破了奏鸣曲刻板的教条,给了它可以自由伸缩的广大范围,使它得以施展雄辩的机能。他的奏鸣曲不像以前的奏鸣曲那样是固定的三章,而是有的是两章,有的是三章,有的是四章,并不固定;而且同一章内各个不同的乐句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自由了。由于基调与主题的自由选择,由于发展形式的改变,贝多芬把奏鸣曲转变为可以表白清绪的灵活的工具。

贝多芬对乐器配合法也有创新:他使乐队更庞大,乐器种类也更多;而且全部乐器能更自由地运用——必要时每种乐器可有独立的效能;乐队的作用更富于戏剧性,更直接表现感情,所以乐队的音色不但变化迅速,而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富丽的境界。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九部交响乐、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五首钢琴协奏曲。其他重要作品有十六首弦乐四重奏和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以及歌剧《斐但理奥》和两部弥撒曲。傅雷在《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的“重要作品浅释”一节中,对贝多芬的作品做了详尽的分析,我们将摘取其要点,并以自己的经验与体会稍做分析。傅雷曾说到贝多芬的总的风格:“在归纳他的作风时,我们不妨从两方面来说:素材(包括旋律和和声)与形式。前者极端简单,后者极端复杂,而且有不断的演变。”

钢琴奏鸣曲

在贝多芬的艺术中,钢琴曲占据了中心位置,他的三十二首奏鸣曲,无论是对业余的钢琴家还是对音乐会独奏家来说,都是曲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被恰当地称为钢琴家的“新约全书”。力度的对比、爆炸性的重音、强有力的渐强都是贝多芬钢琴曲风格的基本特征。他对主题变奏曲的爱好也很有特点,在这方面他是一个高明的建筑师,他运用无穷尽的思想把最简单的素材建造成高耸云天的大厦。

傅雷认为《悲怆奏鸣曲》“第一章表现青年的火焰,热烈的冲动;到第二章,情潮似乎安定下来,沐浴在宁静的气氛中;但在第三章内,激情重又抬头。光与暗的对照,似乎象征着悲欢的交替。”

《悲怆》是贝多芬最早具有创意的奏鸣曲,也为贝多芬树立了早期的声望。如果不是后来失聪,贝多芬肯定是一位伟大的钢琴演奏家,并以演奏自己的作品而著名。《悲怆》最大的成就是“奏鸣曲缓慢的序奏中的动机元素,被整合入第一章的主体,再加此处与回旋曲终曲处的转调,与十八世纪标准风格形成鲜明的分野”(引自《古典CD鉴赏》),贝多芬这个序奏极为著名,也极为耐人寻味,压抑、阴沉,充满力量。一些处理使人肯定这与后来的《第五交响曲》是有着血脉联系的。

傅雷认为“《月光奏鸣曲》打破了奏鸣曲的体制,原应位于第二章的部分占了最重要的第一章,开首便是单调的、冗长的、缠绵无尽的独白,赤裸裸地吐露出了凄凉幽怨之情。紧接着的部分把前一章痛苦的悲吟挤逼成紧张的热情。然后是激昂迫促的尾章,以奏鸣曲典型的体裁,如古代悲剧般得出一个强有力的结论:心灵的力终于镇服了痛苦。”情操控制着全局,充满着诗情与戏剧式的波涛,一步紧似一步。

《月光》是贝多芬献给他暗恋的十七岁的伯爵之女的作品,其中的温柔情愫可以想见。第一、二乐章的柔情万种与温文尔雅是在情理之中的,优美也是在意料之内的,惟独第三乐章,其激昂急速而刚劲有力的旋律,让人多少有点惊讶。此处完全是贝多芬性情的自我流露和表白,或许他是在向对方表露自己最本质的一面:雄壮不屈、坚毅卓越。

贝多芬的《田园奏鸣曲》中则挥洒着一种飘荡的感觉和深深的宁静,闪耀着清新明朗的大自然的光辉。和谐的音律,统一的乐章,乡村的淳朴、宁静、明朗、愉快的气氛迎接着每一位远来的客人。金色的阳光洒遍原野,清凉的微风拂过柳梢,凝练如洗的蓝天上薄云驻足,忽而两只不知名的鸟儿啼了几声。而旁边的小溪却忍不住沉默,哗啦啦地唱起了歌来,泛起了银色的浪花。

贝多芬继承了海顿和莫扎特的奏鸣曲式,并把它改造成庞大的结构,适于自己的思想。他把第一乐章的规模扩大了,特别是扩大了尾声。他像海顿和莫扎特一样,把展开部分看做是奏鸣曲的中心。他的短小而深刻的主题为扩展和发挥提供了无限的机会,它们以猛烈的力量和气势展开。慢乐章在贝多芬手中具有赞美诗的特点,体现了贝多芬式的悲怆。他把小步舞曲乐章变为谐谑曲乐章,成为具有节奏动力的乐章,情绪从“纵情大笑”到神秘的、惊奇的应有尽有。

他把终曲扩大,成为在规模和意境方面与第一乐章相仿的一个乐章,使全曲在凯旋中结束。这其中的旋律,或缠绵悲壮,或庄重激昂,或恬静甘美,或浓烈奔放,却都让人感到其中无尽的魅力。每一个人听到这些作品,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人从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听到的是沸腾的热情、坚强的意志和对光亮的渴求,有人从这些奏鸣曲中找到了安谧、宁静及平和,就像在经历波澜壮阔的海上航行之后,听到了河上船夫的歌声;就像在雷雨消失在辽远的天际之后,看到了一片纯净的蓝色天空。

交响乐

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都是具有普遍感染力的精神戏剧。它们以席卷一切和激动的气势肯定了生活。在《第三交响曲(英雄)》中,贝多芬的风格成熟了。这个作品最初是题献给拿破仑的,他认为拿破仑是革命精神和人类自由的体现。但是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时,贝多芬对他不抱幻想了。被激怒的作曲家从刚刚完成的作品上撕下题有献词的一页,改写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作”。《第四交响曲》是欢乐与爱情的结晶,充满着青春的气息。《第六交响曲》可以让人感受到“来到乡村所得到的愉快印象”。《第七交响曲》是酒神的狂欢。《第八交响曲》交融着幽默滑稽与儿童般的天真。

人们普遍认为《第五交响曲》是交响乐的原型,它具有一部交响曲所具有的一切。《第九交响曲(合唱)》奏出了贝多芬最后期的深刻音调,它的终曲中,由人声唱出了席勒那著名的《欢乐颂》,那是响彻云霄的时代预言。

傅雷在他的文章中详细地分析了贝多芬的九大交响乐,其中尤以对《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合唱)》的分析最为精辟。

同类推荐
  • 浪花飞过

    浪花飞过

    本书为作者的剧作作品集,收录了作者从事剧本创作以来的28部优秀作品。作品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视角独特,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世事的纷繁与生活的真谛,记录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社会变革潮流下的人与事,颇具文学与艺术价值。
  • 雕塑:知道这些就够了

    雕塑:知道这些就够了

    沉静的思想者、健美的大卫、美轮美奂的维纳斯……神秘的雕塑仿佛常人无法企及的艺术。然而,作者戴尔·沃勒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揭开了雕塑过程的神秘面纱。从材料选择到工具选用,从涂色到上釉,从初级到进阶,从技法到文化……雕塑并非遥不可及。快快下载此书,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新的乐趣!
  •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墨瑶先生生长于滦河岸边,自幼对滦水孕育的皮影艺术情有独钟。他长期从事皮影艺术研究,对唐山皮影的历史有着深入了解,在理论上有独到的见地。虽年逾花甲,仍潜心研究,笔耕不辍。本书是墨瑶先生怀着对皮影艺术的挚爱,积几十年心血精心雕琢而成。该书全面介绍了唐山皮影艺术的演变、形成及发展,从文化史学、民俗学等诸方面,对唐山皮影艺术的历史传说、沿革演变、相关民俗、演出形式、剧本唱腔、操纵表演、皮影造型和雕刻工艺,以及唐山皮影艺术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 银幕春秋

    银幕春秋

    自童年在清华校园两棵树间的一块白布上,第一次观赏过光与影的艺术后,至此终生追逐于银幕之间,乐此不疲。每闻佳作,必先观之,后藏之。半个多世纪来,每遇寂寞,总有影片陪伴。李翰祥、侯孝贤、吴宇森、杜琪峰、成龙、冯小刚、张艺谋、姜文、陆川、徐峥,早成心中之爱。从好莱坞到横店,从华纳到华谊,从奥斯卡到百花,从南加大到北影学院,从斯皮尔伯格到李安,从玛丽莲梦露到刘晓庆……本书以一个观影人大半生的体验,讲述了许多关于梦想、关于忧伤、关于欢乐的那些人生故事。黑暗的影院,永远是一片创造梦想并收录记忆的地方。
  • 课外雅致生活-宋元绘画艺术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宋元绘画艺术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首席宠爱:撩你百分百

    首席宠爱:撩你百分百

    她有一个秘密,对着他,就控制不住身体想贴近!一次车祸,她邂逅了全国最为年轻的教授,也是全球TOP5之一的集团总裁。他冷酷严格,霸道禁欲,帅气多金。“亲爱的教授,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以身相许如何?”他冷着脸从她身边走过,散发的荷尔蒙让她差点把持不住,脑子里想的是扑倒他,推倒他,压倒他!很久以后,叶知雨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老公,很晚了,行行好,求放过。”“老婆,我哪里好?”她哭:“体力好,算不算?”“那我更应该好好表现!”宠妻无度的他,有一天却让她发现了他的秘密……
  • 六州歌头少年志

    六州歌头少年志

    大鲁太学,每年只开六班,每班只收六人,授课讲师皆为大鲁太傅学士。但凡有专一技长造极者亦或是科举考排名在前者,无关出身、性别,皆可入太学。太学攻读结业,即可入朝为官,且官位居正四品及以上。沈恩来:我就要做那太学第一人,我要成为大鲁朝最高位的女宰相。太学一级六班(倒数第一班)沈恩来:我要做班主。陈振民:不好意思,班主已经内定了,就温行兴。韩千金:此事不公。南怀瑾:咱大鲁朝王姓是什么?李青山:姓“温”。哦...
  •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

    当诗人遇到爱情,世界上就有了最美的语言,那就是情诗!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精选中国古代的爱情诗篇,用诗一般的语言,从相遇、相思、相守、离别、离弃、祭奠六个方面对这些情诗进行了解读。作者在品读、解析的过程中挖掘出了诗词背后诗人们的爱情故事,呈现出了诗词的写作背景。《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历史爱好者以及对诗词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幽冥古圣

    幽冥古圣

    此界无仙无神无魔,世间人妖鬼纠缠不休。荡尽妖鬼还天下清平,是我毕生的追求!万年以降,圣人不临,若我古名不成圣,这天下何人可平!
  • 陌香(下)

    陌香(下)

    看到她,会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即使是微笑着,也不会让人感到柔弱,即使不争辩,却能令人感到压力,没有起伏的音调,同样能让人感受到迫人的气势。若你不幸爱上她,那就是一生也不能,也不愿醒来的梦魇。而你若有幸为她所爱,那我要恭喜你,这一生,上穷碧落下黄泉,她将与你不离不弃。
  • 熟悉的陌生人!

    熟悉的陌生人!

    在Z市A中有一个名叫慕灵的女生,初入中学喜欢上了一个名叫韩亦晨的男生,经过种种坎坷两人终于在一起了,可有因为一系列的原因两人从此形同陌路。很久以后慕灵被一个学长吸引……
  • 末世奶爸系统

    末世奶爸系统

    末世来临,奶爸孙境嵘感觉很慌。叮!末世奶爸系统绑定成功:末世之中作为一位奶爸(单身!)怎么能没有一技傍身呢,本系统将帮助宿主成为一个合格的末世奶爸。爸爸我想喝牛奶。好的,爸爸空间里就有奶牛现挤现喝。爸爸我想吃鸡蛋。好的,爸爸空间里养着一群鸡,鸡蛋还是鸡腿随便吃。爸爸我想吃红烧肉。空间里的老母猪刚下了一窝小猪,过阵子就有吃不完的红烧肉了。爸爸是个超级英雄!爸爸只想带着你活下去找到爷爷奶奶……也许再给你找个妈妈。
  • 爱狼说

    爱狼说

    他偏激、狂傲、霸道、多情、不可一世,是恶狼是魔鬼是枭雄……他,自诩是网络判官,专门惩罚那些背着老公勾三搭四的女人。他又有“黑道谭哥”之称,手段狠辣!她是他的妻子,蛮横泼辣欺软怕硬;她是他的情妇,风情万种,游走在多个情夫之间游刃有余;她是他网络知己,似有还无小暧昧。三个女人,一场拉锯的爱情心理战。他的滥情是她造就的!“你爱或者不爱我,我就在这里,不离不弃。”“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亲爱的,你真逗,躺在别人床上说爱我!”谁把谁真的当真?谁为谁心疼?智慧解读夫妻相处小技巧。
  • 从明星神豪走向无敌

    从明星神豪走向无敌

    我叫陈平凡,但我的命运确是不凡,,,,,,,
  • 长歌击剑录(下)

    长歌击剑录(下)

    时间或许已经不能表明什么,只是传奇一个接一个地连续。或许传奇本身也没什么价值,除了人们的赞颂。当赞颂的欢歌已经沉寂,当历史变成吟游诗人的语句,一切终将归于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