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32500000051

第51章 国事与家事(2)

赵朴初与梁漱溟的交往,缘于都关注佛教文化。汪东林担任学习组秘书不久,有一天梁漱溟在散会后对汪东林说:“今天赵朴老没有来,这是我向他借的两本佛经,请您替我还给他。”两人互借书籍时间较长。1974年春天,“批林批孔”运动开始后,学习组大多发言,唯梁漱溟尚未发言(在家准备长篇发言),发言后,其中有一句毛主席的话,梁说我记得毛主席讲过,自孔夫子至孙中山,我们都要研究,这话就不是全盘否定孔子的意思。但我毛主席著作学得不好,一时没有查到毛选的出处。梁发言次日,赵朴初召汪东林过去,交给一个纸条,说:“你把这张纸条交给梁老。昨天我回家查了毛选,梁先生昨天讲的没有找到出处的毛主席语录,我给他找到了。”纸条上写着毛选第几卷第几页,题目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内容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梁漱溟接过纸条后深表谢意。

1985年,汪东林写的《梁漱溟问答录》开始在《人物》杂志连载。第一章刊出,梁漱溟告诉汪东林,说刊物如有富余,可每期送一本给赵朴初看。1986年,赵朴初又为《梁漱溟问答录》题写书签。

梁漱溟逝世翌年,汪东林的《梁漱溟与毛泽东》出版,汪给赵朴初送书,赵感慨地说:“梁老没有能看到这本书,遗憾,可惜了。梁漱溟与毛泽东之间,虽有争执,但他们是相识相知的老朋友,这已载上历史,你的书圆满完成了这个任务。”赵朴初并为山东邹平县准备建梁漱溟的墓碑题写了“梁漱溟先生之墓”。

1992年春,赵朴初为民主同盟纪念梁漱溟先生征文,在香港《明报月刊》4月号上,撰文纪念梁漱溟,文章回忆了几年前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时,梁漱溟以特约研究员身份,第一个出席,第一个发言,说自己是一个佛教徒,从来没有向人说过,怕人家笑话。一个人有今生,有前生,有来生,我前生是一个和尚,是一个禅宗和尚。然后拿出一篇论文。当时与会者均认为是一件异事。赵朴初便将此事写成一首诗:

梁老有以异于人,望之俨然即之温。

向不妄言但率真,是非功过公诸人。

昔年佛会邀众宾,翁先到席发高论:

我乃瞿昙弟子、达摩之裔孙,前身是一禅宗僧,三生有信去来今。语罢出示一卷文,言简意赅大小乘。

读者莫不叹其条达而深,出自九十四岁老人之至诚。

藏身人海最后露一鳞,不及期年翁遂行。

世人于翁多述评,独此一事知者无多人,吾今记之告后昆。

担任第四任学习组组长的程思远,1965年随李宗仁从海外归来,紧接着“文革”开始,1969年李宗仁病逝。70年代初,程思远参加政协学习组恢复的学习活动。因其特殊身份,除“文革”外未经历各种政治运动,初来学习组他是只听不发言,后来有了少数发言。在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高潮中,程思远在全组所有人都发言后,批判梁漱溟的会议即将由小组会转为大会批判时,才发言说:“……与各位相比,我还是一名刚刚启蒙的小学生,因此我没有勇气发言,更不可能像有的同仁那样出口成章,洋洋一大篇。对于梁漱溟先生,我一来这个小组就说过,他是我的乡长,是我们广西老乡中的前辈。众所周知,他是一个学问家,对孔孟之道深有研究,而不像我这样的知识浅薄,只知皮毛。但我以为,梁老的错误恰恰在于他太懂得孔孟之道了,反而被学问所误,而脱离了现时的政治运动,发展到成为政治运动的障碍。要批判梁老的学问,我才疏学浅,没有资格。要劝阻梁先生不要执迷不悟,而继续阻碍当前的政治运动,那倒是我们的共同责任,这也是我的态度。”梁漱溟认真听了程思远的发言,并点头示意。

1976年3月底的一次学习会上平素发言甚少的程思远,直言了自己对当前形势的不理解:“在理论上,有个问题我感到糊涂。根据毛主席的教导,党内有思想斗争,这毫不为怪。但党内斗争是否会一下子扩大到篡改党的路线,复辟资本主义呢?是依据哪些条件而由思想斗争上升到阶级斗争的呢?一个人思想认识上有错误,提‘三项指示为纲’,而没有提‘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人是否就一下子上升为敌我矛盾,成为无产阶级的敌人?我实在弄不清楚。第二个问题,‘三项指示为纲’里的三项指示都是毛主席的话,我过去认为很好,现在的‘文件’、‘社论’又告诉我,‘三项指示为纲’错了,而且是严重的方向性的政治错误,但是,‘三项指示为纲’的错误其要害究竟是什么?我实在搞不明白,这个思想弯子不容易转过来。第三,毛主席、周总理在去年四届全国人大,对国家领导机构已做了人事交替的安排,这是一件大事。但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国内政治局面仍不安定,特别是自周总理病逝至今,明确开展了这场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全国风起云涌,再度陷入混乱。像我这种不了解内情,心中又放不下,神经又脆弱的人,真是经受不了啊,我的血压也由原长期正常的130/80,升到160/90,那是夜不能寐的恶果啊!我家小孩子从外边抄回来的‘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最大走资派《一百例》’,说是反革命修正主义的纲领,我看了又看,就是看不懂,理解不了,何以它成了反革命的纲领?我还听来人讲,最近四川省大字报上街,炮轰中共四川省委,公开点了四川省委主要负责人的名,而且指名邓小平是后台,提出再度打倒邓小平。我听到这些消息,很不理解,心里非常难过!”程思远说到这里掉下眼泪,说不下去了。

赵君迈过来劝慰:“程公,你不必激动。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无回天之力,就顺其天意吧!”梁漱溟也对程思远说:“程公,你的问题提得好,但这是我们这些党外(指共产党外)之人无法知晓的难题!要解答,也得请共产党内的高人。我看现时今这样的高人难请……”会议休息后复会时,主持会议的于树德说:“程思远先生今天的发言提出的问题,所表示的困惑,我看可以理解。最近几个月来的政治学习,形势发展变化如此迅速,请问在座诸公有几位跟得上趟?又有哪几位能回答清楚程公今天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我认为,我看是内部学习,讲自己的心里话,提出自己解不开的问题,是允许的。我们能解决的,自己解决;我们思想认识跟不上,确实解答不了,那就向上反映,请高明的理论家帮助我们解答。当然,我们在学习组会上内部说的话,也不必到处随便外传,免得被人误会,引火烧身。”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60岁-70岁已被称为老人。据梁培恕记述:“父亲是83岁(1976年)那年才感到腿脚乏力的,这迟于许多人十几年甚至二十年。80年代初的一次体检,医生颇惊讶地说,他的心脏跳动差不多像年轻人那样有力。91岁(1984年)患肾功能衰竭之前,他仍可以说虽年高而不衰。即使进入九十岁以后,并非什么都不写,只是与过去相比差多了。勤于思考则一如往昔,如‘就欧洲文明濒末路写数语存之’。因此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来访者见梁老身体少见的好,为之欣然,他却淡淡地回答,没有什么病,但是头脑恍惚。他不喜欢不能工作的生命(梁培恕这样理解)。”

但1979年,对于梁漱溟来说,却是重要而特殊的一年,亦可说是梁步入晚年的开始。

这一年的2月14日,梁漱溟的夫人陈树棻不慎跌倒,致使左股骨折,卧床不起。为了照顾病人,梁家开始请女工。83岁的陈树棻骨折后身体加速衰弱,于9月7日病逝。

袁鸿寿曾回忆:“这位师母论学历是北师大中文系毕业,论品性狷介绝俗,结婚时年纪大些,无所出。梁老在小铜井住时,我见其督责保姆太严,又背着梁老说,梁老不太听话。其后‘文革’中,抄家时身受皮肉之苦,梁老认为她在街道开会时不慎失言,有所得罪,才遭此横祸。迁铸钟厂两间破屋时,尚能同舟共济,再迁至新中街,开始歇斯底里大发作。我建议就医,而师母坚定不肯吃药,我虽着急,但又无法勉强,只给她找了一位南方保姆,一直侍候她到死。梁老自身在被围攻之中,而室人又歇斯底里经常发作,所以丧偶之痛甚淡。”

梁培恕认为:“父亲的第二次婚姻不妨说是半个失败。因为同是北京的生活习惯,自结合以来父亲的饮食起居得到细心照顾,此外可肯定的就不多了。她的坏脾气使亲属和友人极小心地和她保持距离。和她保持距离的动机不是针对她,而是为了免生龃龉(龃龉),生龃龉则父亲便受影响。……然而,大家可以和她保持距离,父亲却没有可以和她保持距离的空间,不得不承受干扰,所请的保姆则往往是她发脾气的对象。数十年中经常换人。”

梁培恕引用梁漱溟的日记:“早二时半起,邀棻谈话,年纪已到,为日无多,相约不生气恼,对于连芬亦不吵闹。但于来后终又吵闹。至于走了不再来。”于连芬是赵凯、赵春生之母。“与继母有亲戚关系,尚且如此不能相容,其他可以想见”。

后来又请了女工孙梅娣,虽相处不很融洽,但经梁培恕一再挽留,孙梅娣亦念及“老先生是好人”而留下,一直照顾到陈树棻逝世。

同类推荐
  • 世界十大文豪——普希金

    世界十大文豪——普希金

    普希金于1799年6月6日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世家,其父热爱文学,对法国的戏剧很有研究,有“莫里哀”专家之美称。这对普希金的日后从事文学创作不无影响,伯文瓦里西·普希金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可以说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下,未来的诗人8岁就开始写诗。1811年,进入徒得堡一所贵族学校读书,在这里受到了法国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萌生了作为一个自由诗人的愿望至1817年毕业为止,创作了120多首诗歌,在当时的俄国诗坛上引起振撼。
  • 千古第一情种柳永

    千古第一情种柳永

    本书讲述了柳永的一生,内容包括:初露锋芒的少年柳永、风流潇洒的青年柳永、艰难跋涉的壮年柳永等。
  • 毛泽东瞩目的帝王宰相

    毛泽东瞩目的帝王宰相

    毛泽东评点秦始皇: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毛泽东评点武则天:你觉得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她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上,人们连想都不敢想。我看过一些野史,把她写得荒淫得很,恐怕值得商量。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 岁月回望

    岁月回望

    此书为作者自传,是作者对自己人生七十载的回顾,从混沌初开的童年到花样年华中的逆境与挣扎,从立志读书的砥砺青春到兢兢业业的从教生涯,从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到幸福充实的夕阳余晖。作者用她精炼、感人的笔触诉说着她人生中每一个重要的时刻、每一重要的角色。
  • 龙床:明六帝纪

    龙床:明六帝纪

    本书以明朝的六位皇帝为线索,试图以一种不甚拘于格套的选材、思路、风格和写法,展现十四至十七世纪的明朝历史。作者不是一个专业治史者,也不愿意模仿他们的方式和体例去写,也不是以历史为素材,搞文学创作,而是正相反,希望把文学的精神和视角,带到历史写作中去。本书因此相当好读。
热门推荐
  • 无极绝巅

    无极绝巅

    人道永昌剑,苍天不败戟,黄天教化尺,三圣天祖,护我人道永昌!延绵七纪的算计,九位圣祖的筹谋,谁才能最后坐庄收官。消失的仙圣,逝去的神魔,试问天下皆局,谁又不是棋子。
  • 道悟乾坤

    道悟乾坤

    万古洪荒,神秘少年与少女的相遇,浩瀚修真界的一幅幅瑰丽画卷逐渐展现在眼前,这一路有你相伴,修行路上不在孤单。神秘少年的身份渐渐揭晓,从前尘封的记忆也慢慢想起,故人的背叛?为你我负天下人,可为什么偏偏是你?仙亦何求?魔又何为?我心向道,悟尽乾坤……
  • 朝颜夜欢

    朝颜夜欢

    云英未嫁的老姑娘姜朝颜与弟弟相依为命,白日以售卖点心为生;夜晚,朝颜双眼蒙上素娟,笔下所写字字催人命……俊艳而年轻的花州州官夏夜欢,体弱多病,尽管有显赫的家世,无尽的财富,但仍旧逃不过道士之断言:三十殒命。当花州命案频起,追查真相的夏夜欢与姜朝颜相遇时……
  • 剑道称尊

    剑道称尊

    玄元大陆,宗门千万,强者如林。一个大家族子弟因为奇异的变故从庸才变为天才,不但能过目不忘,感知敏锐,领悟力更是直上云霄,成为妖一样的存在。热血激烈的对决,顶级天才的碰撞,武学不再局限于凡间,同样能翻江倒海,上天入地。一切尽在剑道称尊。
  • 诠仙志

    诠仙志

    一心只想做纨绔的林少爷,遇上了历练红尘的老道士,从此踏上了一条茫茫不归路。波澜壮阔的画卷就此缓缓展露......
  • 遮天之地帝

    遮天之地帝

    穿越到遮天世界,没有金手指,但我最大的便利不是熟知剧情,而是身为一个小说读者那天马行空的脑洞。第一章放在作品相关了,有人找不到,写在这里
  • 似锦,年华

    似锦,年华

    他是朝廷德高望重的宰相大人她是京兆城南陆家的嫡出娇女画舫上四目相对产生绵长情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总裁总裁,放过我

    总裁总裁,放过我

    某女在买好东西回来居然看到当时帮她和她的“荣奕哥哥”拉红线的“好闺蜜”居然在和她的“荣奕哥哥”滚床单!?一气之下她离“家”出走,但是居然还失了自己那美好的初次?!之后又被某男强行带回去做情人?!但是在某男的初恋情人回来后,他毅然抛下她,和他的初恋情人复合,但是当某女走去是他才发现,他爱的是她
  • 星河祭文

    星河祭文

    以拳头还击拳头,以嘲笑还击嘲笑!以毁灭还击毁灭,双倍地偿还!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四倍,百倍!让你成为对手的恐惧,他夹着尾巴逃跑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理智的反思。这样你才能赢得生活各领域的尊敬,你的精神,你不朽的精神才能常在,不是在那摸不着边的天堂,而是在那些尊敬你的人的心中!《魔鬼聖經》——撒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