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56600000005

第5章 说文解“和”(2)

其实在晏婴的“和同之辩”之前,就有人从世界宇宙的根本法则的角度谈到过“和”与“同”的道理。《国语·郑语》中记载了史伯的一段论述: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夫如是,和之至也。于是乎先王聘后与异姓,求财于有方,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王将弃是类也而与同,天夺之明,欲无弊,得乎?

史伯指出“和”是不同事物,不同因素的结合,是差异的统一,就是文中所说的“以他平他”;而“同”则是同一种事物或因素的重复,排斥差异,即所谓“以同裨同”。只有不同的东西融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和谐,才能产生新的事物,而如果总是在同样的事物上一味地重复,就无助于事物的发展。即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进一步打比方说,只有调五味才能制成美食,调配好五色才能绘成美丽的图画,协调好五音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假如只是一味、一色、一音,那就过于单调而难于出新,也就不会有和谐而美好的事物了。饮食、绘画、音乐等艺术要讲求和谐,一个国家处理政事也强调和谐,而周幽王的错误在于“去和而取同”,那么周朝的政务怎么可能不出现弊端呢?

孔子后来也接受和发展了史伯和晏婴关于和与同的观点,并把它运用在人际关系、为人处世上。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做人上,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是懂得什么是和谐的,他既知道发表不同的意见,又保持人与人之间和顺的关系,从不人云亦云,一味求同,压抑不同的声音。而小人则正好相反,他们只知道和上级、领导保持一致,随声附和,没有不同的意见。君子的态度有利于民主氛围的形成,集合不同人的智慧把事情办好,而小人的态度则常常无助于事情的进展,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可见,和与同的道理就在我们日常的点滴生活中,它既是深刻的哲理,又是生活的智慧。

其实我们现代人从“和”字的读音也能看到它丰富的含义。“和”是个多音字,它除了读hé,还可以读huò和huó,意思是掺和、混杂,表示将固体的东西与液体的东西搅拌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正是对“和”的意思的一种恰到好处的诠释。和就是将多种不同物质综合在一起,使之融为一体,而创造出一种人们需要的新东西。而相同的东西一般是没必要经过“和”(huò)的。通过对“和”与“同”两个字内涵的比较,相信我们会更加理解“和”的意义了。我们于是知道,“和而不同”的人是“君子”,“和而不同”的国家则是君子之国,“和而不同”的社会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而“和而不同”的美才是真正的和谐之美。

在中国传统艺术领域,更多地体现出来“和而不同”之美。在尊重不同、承认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中国传统书法、绘画、文学艺术都追求气韵的和谐生动,强调比例的协调匀称,讲究节奏的张弛有度。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和”的一种深层次理解,并将“和”的精神运用于艺术创作的各个领域,使中国传统艺术从具体作品到整体意境都浸染了“和”的鲜明特点。

“和”与“国”

“和”是古代中国人心目中最美好、最理想的生存状态,而人的生存又离不开“国”,国家要和平安定、和睦团结,人才能实现和谐生活的愿望。因此,在古代的语言文化中,“和”与“国”是有着深刻联系的。《左传·成公十三年》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古代,国家大事除了祭祀之外就是战争,而祭祀和战争无不与“和”有紧密联系。大约在几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开始进入以渔猎为生的母系氏族社会,可想而知,当时的生存环境是十分恶劣的,狩猎中也充满着艰辛与危险,而先民们征服野兽的一种有效手段就是带有蒙昧色彩的祭祀,在祭祀中通过原始歌舞的形式再现狩猎时手持武器与野兽搏斗的情景,象征着以后狩猎顺利,多多收获猎物。同时,这种原始歌舞也可以缓解劳动疲劳和精神压力,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在原始社会,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如生死、风雨、雷电等,都不能理解。为了更好地生存,他们常常在一定的季节举行各种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唱歌跳舞,祈求祖先、天地、图腾保佑他们,免除灾难,更希望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牲畜兴旺。因此,祭祀实际上是先民们寄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好愿望的一种仪式。对于古代国家来说,祭祀是至关重要的大事,是国事和谐的保障。而在祭祀仪式中担当重要角色,代表着“和”的就是音乐。

在祭祀时,由主持者祈祷,祭祀者则对着神灵唱歌、跳舞,这就是所谓诗、乐、舞三位一体。既然祭祀时要有音乐,那自然少不了乐器,我们前面讲的“龠”(“”)就常常被用在这种祭祀仪式中。《周礼》中记载:“师掌教国子舞羽吹。祭祀则鼓羽之舞。”师负责教国中年幼的人持羽吹龠而跳舞。举行祭祀时就击鼓作为跳这种舞蹈的节奏。可见“龠”是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中最为常见的乐器。《礼记·乐记》中有:“乐以和其声。”意思是靠音乐使人的声音和谐。荀子则说:“调和,乐也。”由此可知,古人认为音乐有调和作用,并认为宗教祭祀要有音乐歌舞才能“和”。国之大事离不开祭祀,祭祀离不开音乐,可见和谐的音乐对国家大事之“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从前文《说文解字》中的解释知道,“和”的本义就是指音乐和谐。要歌唱必然要讲求“和”,不然就是对神的大不敬。在古人看来,唯有乐“和”,才能显示祭祀者的诚,神才会显灵,祭祀者才能得到庇护,国家才能安定,社会生产才能得到保障。《尚书·尧典》中有“八音克谐,神人以和”,说的就是在祭祀中要通过音乐的和谐来求得神与人的和谐。

音乐对于和谐的象征自然重要,但国家和谐安定的一个更重要的基础就是人民要丰衣足食,因此在祭祀活动中祈求粮食丰收是一个主要目的。因此在祭祀仪式中为神灵献上“禾”,即各种谷物就必不可少了。就像用音乐舞蹈来表达美好的愿望,对一些劳动行为进行重演和模拟一样,用“禾”来献祭是对各种谷物来年丰收的盼望或者对已有丰收的庆祝。总之是和谐生存的一种祈求赞美。《诗经》中就有对这种以“禾”献祭的描写:“丰年多黍多,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这是一首表现秋天丰收后祭祀祖先场面的诗。意思是丰收年谷物多得车载斗量,谷场边有高耸的粮仓,数以万计的粮食,用一些酿成美酒在祖先的灵前献上。各种庆典仪式和谐配合,等待齐天洪福的普遍施降。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因此除了祭祀神灵与祖先保佑国之和平,另一件与国家之和相关的大事就是战争。《说文解字》中这样说:“戎,兵也。从戈从甲。”段玉裁进一步解释:“甲亦兵之类。”“戎”的本义是指兵器,引申为兵车、兵士、军队、战争等等。兵器、兵车是由人来操作的,军队本身也是由人组成的。因此战争取胜的根本因素是“人和”,对这一点古人们早有认识。《左传》说:“师克在和,不在众也。”军队能否打胜仗在于人心和谐、力量凝聚,而不只在于人数的多少。孟子也有一段著名的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戈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人是战争中的关键因素,“人和”当然重要,而“人和”之所以可贵,还在于它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使得士兵以一抵十,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理所当然了。

“人和”能保证国家的和谐,国家和则万事兴。古人在祭祀与战争中都非常重视“和”,因为只有这两件事和谐了,国家的和谐才有保证。我们从中能看到自古以来“和”与“国”的内在联系,事实上在当代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同类推荐
  • 否定的现代性——理解阿多诺

    否定的现代性——理解阿多诺

    本书所研究的是德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奥多·阿多诺的社会批判理论。内容包括:同一性哲学的消解、中介与否定的形而上学、自然对历史的参与、语言学转向的自负、否定的现代性等共八章内容。
  • 劝勉录

    劝勉录

    本书以尖锐深刻的字眼批评希腊诸神和民众文化的堕落、无耻与淫乱,以清晰、雄辩的论证,呼吁和劝勉人们在最世俗的生活中保持一颗超然的心,响应更高、更神圣的道德标准,要心存智慧和希望,对自然要有所敬畏,不要沉迷于不正确的道德观念中。
  • 一次完全读懂论语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论语的人生智慧

    该书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视为智慧的源泉。它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对很多文化名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本书主要通过《论语》中言语片段的引用、阐述、诠释、点评来论说孔子的智慧,将孔子的智慧之光一一领略,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最终,相信“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智慧之师——孔子,定会让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变得智慧起来。
  • 道德情操论(上)

    道德情操论(上)

    《道德情操论》共分七部分,修订过六次。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而它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对处于这场变革中的每个人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李达唯物史观思想研究

    李达唯物史观思想研究

    本书主要论述了李达唯物史观思想的历史生成、中国第一个唯物史观思想的体系化、唯物史观与李达中国经济问题、唯物史观与李达社会主义理论等。
热门推荐
  • 纠缠不休:左少太狼性

    纠缠不休:左少太狼性

    江听雨觉得她这辈子怎么过也就这副样子了,用一句俗话就是“烂泥扶不上墙”,也不能说是江听雨乐观,准确来说她可以称为是缺心眼,什么都不在乎,也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后来她惹上了一只‘狼’,怎么都甩不掉的一头‘饿狼’。◇◇◇“左秋航,记住你今日给我说的一切,记住你今日对我做的一切,免得以后让我看到你可笑的样子”江听雨深深地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人,露出一个讥讽的笑,踹开了挡在自己面前的人,毫不犹豫,大步的离开。“只要我还活着就不代表结束……”“那你就去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限醒觉

    无限醒觉

    罗悦得了无限觉醒能力之后。凝视强者,视觉+1;品尝美食,味觉+1;触摸不凡之物,触觉+1;闻到上品胭脂香粉,嗅觉+1……视觉等级上升到中五境,可观书成技,可洞穿百态……嗅觉等级上升到中五境,可闻香识美,可溯味求源……触觉等级上升到中五境,可触物而合一,可掌裂金石……五感上升到一定等级,可开启第六感、第七感、第八感……等等,你说视觉要是等级够高,不但能透视,还能看妹子?嗅觉能闻到妹子动情不动情?听觉能听到她的心声?什么,触觉更离谱,能制造秘传行经走脉手?!那还等什么,赶快升级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话眉人

    话眉人

    “小书生,那桃花开了呀。”…“雪娘,等我。”…“听说京城那绝妙无双的蓝二小姐今个要嫁人了。”…“我不嫁!”…“雪娘我回来了呀。”…“听说那京城那风华绝代的二品史官今个要娶亲了。”……
  • 余生太长,你好难忘

    余生太长,你好难忘

    你是我最轻浅的念想,那些青涩的时光。你用一张纸条,用一句话,用一颦一笑,用一举一动,温暖了我整个灰蒙蒙的青春。我来不及告白,到最后只剩下了我的独白。我会记得,我会一直记得,你是那个带给我无限温柔的少年,带给我自信和勇气,让我无所畏惧的少年。可你如今身在何方?有没有……哪怕是一点点的……想我呢?
  • 凤盗天下:踩了帝王尾巴

    凤盗天下:踩了帝王尾巴

    她,腹黑邪恶,以盗宝为乐,却莫名穿越时空,进宫参加选秀!嘿,好嘛!她左偷偷,右偷偷,集合宝贝出去卖!怎料,莫名偷了几颗男人心,这东西什么价?没人要的东西,大减价处理得了!谁知,心的主人不同意了,一个个堵住她的房门。怎么还想造反不成!
  • 南客

    南客

    孔雀曰南客,不服凤凰管辖,为禽中王者。孔雀好吃人,曾经一口将如来吞入腹中,飞到灵山。如来刨开了他的肚子跑了出来,本来想要结果他的性命,可是遭到了众神佛的劝阻,说如来若杀他犹如伤害生身之母,因此如来封他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有诗云:斋准提菩萨产西方,道德根深妙莫量。主荷叶有风尘色相,莲花无雨立津梁。知金弓银戟非防患,宝杵鱼肠另有方。古漫道孔宣能变化,婆娑树下号明王。
  • 新编万事由来全集

    新编万事由来全集

    水有源,树有根,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由来。各种各样的事物,经过时间的打磨,最后,静静地立在我们身边,用坚韧的存在,讲述着自己不平凡的故事,证明着自己特有的价值,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顾四周,各类事物围绕在我们身边。追本溯源,谈古论今,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无论其影响大小,有趣的永远是其背后的历史和故事!《新编万事由来全集》集纳古今万事万物,以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讲述各类事物的精彩历史,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日常用品、地理名胜、节日习俗、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新编万事由来全集》尽量选编人们最喜闻乐见的内容,是数千年来万物历史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 游戏主角大乱穿

    游戏主角大乱穿

    游戏位界的掌控者在游历人间时,食用毒奶粉意外死亡,导致游戏位界大混乱。众游戏英雄大闹神界,神界为让这些下放的游戏人物早日回到自己位界,便在人间找了代理人。马里奥大叔找他救水性杨花的公主九尾妖狐阿狸跑来给他当内衣模特歌姬计划里的初音未来主动来暖床八神庵表示我要打十个不知火舞追着他要成亲美国队长喊他拯救世界……纯属虚构,仅供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