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56600000014

第14章 诗词之和(2)

在常用词牌曲调中,《八声甘州》慷慨悲壮,《调笑令》轻松愉快,《木兰花满》迂曲悠扬,《阳关曲》别离伤愁。当然这也并不是完全绝对的分别,但大致上词人很少用哀伤之调写欢愉的情趣,用轻松之调写惆怅的心绪。词人择调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表达文情词意,这种以内容选择形式的方式,为词的曲调与情感和谐相融奠定了基础,从而使词较好地表现出和谐的美感,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另一方面,由于词调在声情上颇有差异,因此性情不同的词人会在曲调的选择上大异其趣,于是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词风。比如在词最为繁盛的宋代,词人就有婉约派与豪放派之分。婉约派常用《诉哀情》《蝶恋花》《临江仙》《雨霖铃》等婉转缠绵、凄咽清怨之调,豪放派常用《满江红》《水调歌头》《贺新郎》等激进奔放慷慨悲凉之调。如苏轼的作品中,名作大都为《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声洪调畅的词调,见不到柳永所用的《看花回》《玉山枕》《柳腰轻》《佳人醉》那样的“靡靡之音”。因为这些声洪调畅的词调,同沉着壮烈的爱国情怀相互生发,形成豪迈粗放之美。而婉约词则以婉约柔美取胜,它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现自然美与生活美,歌颂人物的心灵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晏几道《蝶恋花》)“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凡此种种,皆美妙动人,绚丽多彩。往往是片时佳景,一语留住;万端情绪,一语吐出。婉约词是按照美的法则来反映生活的,词人们更注重表达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但无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都能将他们的情感以合适的曲调表达出来,使声与情珠联璧合,互相映衬,取得和谐为一的审美效果。因此,两派也都取得了各富特色的艺术成就。如清代沈祥龙《论词随笔》中所说:“词调不下数百,有豪放,有婉约,相题选调,贵得其宜,调合则词之声情始合。”

诗词意象与意境的和谐美

韵律和谐、声情并茂的诗词可以创造出寓意丰富的意象,进而营造出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来。意境是诗词中表现出来的深层次的美。归根结底,诗词之美,全在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乙稿序》中说:

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他把意境作为诗词的最高审美本质。意境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外可以激发别人的情感,使人感动。如果一首诗或词能够做到意与境浑然一体,和谐统一,那它就是诗词中的上品;如果意与境只得其一或意境全无,那就称不上好的作品。王国维是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关于意境还有许多深入的见解,我们这里先抛开意境,从意象谈起。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简单来说,意象就是诗人用来表情达意的具体事物,意象不是单纯的“物”,而是情与物的合体,情寄于物,物中有情。大自然的山川草木,日月星辰,它们在形态色调上各不相同,也使人产生不同的印象和情感,仿佛它们本身就具有性格和感情一样,正所谓“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本无意,落日何来情,然而浮云与落日的苍凉,却与游子苍茫无依的漂泊感和故人归依故乡的渴望又如此合拍,所以浮云也有意,落日也有情。可见意象是熔铸了人的情感力量的景物,这样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常常出现:青山、沧海、长风、大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松、菊、梅、竹;杨柳、春日、清风、明月……每一种意象都包含着某种特定的精神和情感,“长风大漠”是豪情壮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凄风冷雨”是悲凉惆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松竹梅菊”是品质高洁,“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清风明月”是闲情雅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优秀的诗人都有独特的风格,而带有强烈的诗人个性特点的意象则是诗人风格的一种体现。这些意象往往又有着某种相似性,它们相互统一,共同体现了诗人特定的艺术风格,使得诗人的诗歌世界充满个性魅力。李白的诗“飘逸”,正是由在他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意象所呈现出来的,比如“大鹏”“黄河”“长江”“青天”“明月”“清风”“仙与酒”“剑与侠”等等。这些意象都在一定程度上蕴涵着“飘逸”的神韵,所以李白的诗表现出无拘无束、舒卷自如、才情豪迈、无迹可求的风格。而杜甫的诗风格“沉郁”,其诗中的常见意象有“病柏”“瘦马”“病马”等,这些意象都有一种浓厚的忧郁色彩,与杜甫的性格情感是有相通之处的,它们的频繁出现不仅使杜诗“沉郁顿挫”,更显其博大精深,老成凝重。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历朝历代的诗人词人总是从独特的角度来观察事物,赋予事物特有的情趣和性格,而这些情趣和性格也折射出诗人词人的人格精神。所以有时意象和诗人是化为一体的,如陶渊明笔下的菊,高洁淡雅,栩栩如生,宛如诗人淡泊名利的精神写照,成为陶渊明的化身。因此,一提起陶渊明就想起菊,一提起菊就想起陶渊明,陶渊明与菊已共融为一体。

在一首诗或词中,意象是有内在联系的,并不是一些景物的随意拼凑,它们相互照应,共同构成和谐意境。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整个作品基本上是一些意象的排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从表面看来,这些意象是相互孤立的,但实际上各个意象却存在着一种深层的相似性,它们“貌离神合”,使人忽略了意象的具体形态,而专注于它们所营造出的伤感惆怅、凄冷悲凉的情感氛围,读来令人断肠。

传为李白所作的词《忆秦娥》,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马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词的意象跳动很大,秦楼月、灞陵柳、乐游原、咸阳古道、汉家陵阙,那么把这些孤立的意象连在一起的线索是什么呢?是对古都长安的凭吊,是对古代文明的追怀,这些意象都带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空间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盛世的留恋和对前途的茫然。王国维评价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意象的创造是诗词创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意象中虽有情有景,却不是诗词的最终审美追求。正是在那些情景交融的意象之中,弥散着诗词所要表达的最高境界,那就是意境。诗词中的意象还是一些相对具体的、可感的形象,虽然它不是单纯的一些景物描述,但是意象毕竟只是诗词中局部的特征。而意境则是诗词整体上给人的审美感觉,可以说意境得之于意象而超越意象。意境的情与景并不像意象中的那样可观可感,它既非语言所能表达,亦非图画所能描绘,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浪诗话》)。然而意境并非玄之又玄,只要用心去体验,其中浑融和谐的妙处还是亲切可感的。让我们从几首诗词的品读中来体会一下意境美的存在。先来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生活在唐武则天时代,他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很有军事才能。他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向武攸宜进御敌之计。武不懂军事,不仅没有采纳陈的意见,反而贬斥陈。陈子昂登上幽州台远眺,极目古今,慷慨悲歌,于是有了这首《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短短四句,却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怀才不遇的诗人登台远眺,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禁感到苍凉寂寞,悲从中来,怆然落泪。这首诗不仅以慷慨悲凉的笔调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更烘托出一种具有深刻哲学意蕴和历史感悟的浑厚博大的意境,让人感到有限的生命似乎穿越茫茫无边的宇宙,俯视时空变迁。这首诗以其苍茫遒劲的意境,传为千古绝唱。

再看宋祁的《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词歌咏春天,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上阕写初春的风景。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叙述的语气缓缓写来,表面上似不经意,但“好”字已表现出作者压抑不住的对春天的赞美之情。紧接着三句就是“风光好”的具体描写,有春水的波纹、翠绿的杨柳、春天的红杏。这首词的点睛之笔也正是出在此处——“红杏枝头春意闹”,满树的杏花竞相绽放,争芳斗艳,点缀出一派诱人的春色。这花与其说是开在杏树枝头,不如说是开在词人的心头,词人的情感与灿烂的杏花和谐相融,遂吐出一个“闹”字来表达这种充满生机的美感,整首词因此而意境顿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词的下阕是对词人主观情感的描写,也是对美好春光的进一步烘托。这首词情景交融、和谐统一,意境春色跃然纸上。

意境是诗词和谐之美的综合体现,正是韵律与节奏的形式和谐、情感意象的内在和谐共同形成了诗词的意境之美。意境之美,是无声之声、无象之象,因此我们在诗词的意境中往往能感受到音乐美和绘画美。中国的诗很多都是可以弹歌咏唱的,而词原本就是一种歌词,可见诗词与音乐有着天然的联系。诗歌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韵律与节奏的和谐上,读来抑扬顿挫,似有回味无穷的余韵。试读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小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既是一首内容与音乐有关的诗,也是本身充满着音乐美的诗。瑟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诗人在此是借锦瑟的弦音来描述悲欢离合的情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人的内心被琴弦的袅袅悲音所撩动,无影无踪的愁绪到处弥漫,年华似水,唯有琴弦能寄托他对过去岁月的思恋。这首诗抒写的是诗人内心的某种无限而神秘的感受,它就像优美的音乐,听后使人不觉忘情,不觉惘然,更陷入无限的遐想。这也正是李商隐的诗词的魅力所在。

绘画美也是诗词中普遍的审美风格。唐代王维的山水诗便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著称于世。绘画讲究构图和着色,王维的写景诗也是这样。为了求得诗中画面之美,王维调动了各种手段。他善于表现景物的空间层次,常通过点睛之笔写出错落有致的纵深感、立体感,如“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田园乐》),前者以群山连绵和数峰高耸,构成横向与纵向的配合,后者则以“孤烟”“独树”的细节,勾勒、拉开了景的距离。他还善于色彩的运用,这些色彩生动地晕染着整个画面,使之显得清新鲜润。如“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唐人殷说王维的诗“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正道出了他的诗特别富于绘画之美的艺术个性。绘画美在王维诗中表现特别突出,而在其他诗人那里同样也有精彩的表现。李白的诗句“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宛若一幅一个人高骑马背,走在危耸的高山小径的图画,它通过近景中的某个实物“人面”“马头”去衬托远景“山”“云”,从而隐含着一种透视的技巧。这些文字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用其他方法所不能获得的生动鲜明的意境。

前文我们已经讲到,中国人对自然并不是以一副强硬征服的姿态而出现,而是和谐友好地共处,这是中国的诗歌能表现轻灵而又广博的精神世界和气象万千的浑融意境的基础。人与自然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是情与景、主观与客观的和谐统一。诗人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这情有时是由景而生,生活中遇到某种景物忽有所悟,思绪满怀,于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达到意与境的交融。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那闺中的少妇原来无忧无虑,高高兴兴地打扮了一番,登上翠楼去观赏春景,街头杨柳的新绿忽然使她联想到自己和夫婿的离别,这孤单的生活辜负了大好春光和自己的青春年华,后悔真不该让夫君远行。这少妇的愁是陌头柳色触发的,又是与陌头柳色交织在一起的,这是随境生情而达到意境浑融。有时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接触外界的景物,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又借着对景物的描写将它抒发出来,客观景物于是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情意。如李白《待酒不至》中的“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些诗句所写的自然景物都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主观感染了客观,统一了客观,达到意与境的融合。还有的诗人擅长体贴物情,将物与我融合起来,构成诗的意境。比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此境达到了物我合一、浑然一体的地步。对这种景物与人情的复杂关系,王国维也有自己的论述。他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他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之境是将人的主观感情赋予景物,使景物带有人的情感色彩;而无我之境已经超然于人与物之外,此时无所谓情、无所谓物,情与物浑然为一,和谐相融。他还进一步举例:“‘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诗词中的意境是诗词艺术所达到的最高审美境界,它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最佳诠释。走进自然,融于自然,这是中国古人执著追求的生活理想,这种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理想频繁地出现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尤其是诗词艺术中,成为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从中不仅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更能领悟出古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意,懂得审美人生的真谛。

同类推荐
  • 通往自由之路: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通往自由之路: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迄今为止,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它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运用即历史唯物主义;另一种观点强调实践活动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巨大意义,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则予以否定,认为它根本不是马克思的思想。本书作者提出,马克思唯一关心的是人类解放,他的哲学思想是大唯物史观。大唯物史观涵盖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认为历史就是它们的相互作用协同发展;人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改变环境,被改变的环境反过来改变人,这种辩证运动是历史发展的深层机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人类解放。这种大唯物史观克服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把人道主义与科学理性结合起来,是马克思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 梁启超其人其书

    梁启超其人其书

    作者系中国近代史、中国经学史研究名家,长期收集、整理近代思想家文献,对于戊戌变法研究尤为深入,此书系作者近三十年研究梁启超的心得,对梁氏生平与论著的重要侧面进行探索,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 菜根谭(第三卷)

    菜根谭(第三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本书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居家交游、求学问道、气节名利、建功立业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菜根谭》的深刻人生哲学。
  • 快乐的科学

    快乐的科学

    如果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一部哲学长诗的话,那么,《快乐的科学》则像一本哲学短诗集成。西方古典哲学素以理性为尊,而尼采大胆挑战理性,在其著作中大量注入了诗性的成分,从而开辟了西方诗性哲学的新天地。本书是尼采后期的重要作品,创作于大病初愈之后,是他心灵狂欢的产物。本书语言凝练而隽永,思想鲜明而锐利,行文多为警句或短诗,思想碎片交相辉映,绚烂者如吉光片羽,深邃者则惊世骇俗。生命、本能、个体、群体、宗教、爱、道德、哲学、文学、法律、科学等众多话题,在书中得到了简明而深刻的论述。本书浓缩了尼采的精华,是尼采哲学的入门书。
热门推荐
  • 我不是舰神

    我不是舰神

    不知何时起,世上多了一座来历成谜的镇守府。在那座镇守府:大音乐家独角兽的秘密花园里,能起死回生的魔药含苞欲放。机甲战神奥丁的黄金渔场中,横绝沧海的海王龙化鹏而飞。群山之神北卡罗来纳走下神座,经营着亡灵浴场。海盗之王奇猫博士金盆洗手,开起了黑科技网吧。...全世界都说,那座镇守府的主人,是舰神。
  • 柠檬味的泡沫

    柠檬味的泡沫

    “羽哥哥以后你的怀抱里,只许有我一人好不好嘛?”“好。”他与她从小一起长大,五年后,大学校园里,再次邂逅,却已“物是人非”,她极力想要忘记他,却终究是忘不了他亦是如此,他是她心尖上的宝贝。奈何情路坎坷……
  • 天子的心尖宠

    天子的心尖宠

    苏筱是被送进宫里充数的,可是皇上偏偏就看上了她,温柔贤淑的不要,高贵端庄的也不要,只要这个外貌人畜无害,实际上很是机灵的小丫头。“皇上你怎么又来了……”“……那朕走了……”
  • 大隋神探

    大隋神探

    文帝开皇年间,天下一片安定,但在安定之际,又不免风起云涌,文帝心腹大理寺卿姬无尘在追查皇宫失窃案时,意外的结识了拥有惊人记忆力并且还是洛阳名医的白若夕与琴师裴毅,三人合作屡破奇案........
  • 桃李满

    桃李满

    其实,这应该也是一个耽美合集,有古风,也有现代。没办法,擅长写短篇,如果是一篇,上百万字的话,我想我是写不出来的。耽美合集的话,每一篇,都希望是大家从没看过的故事。短篇的话,有几千字的,也有几万字的……一代风华,就此湮灭。若闻有哭,当为谁哭
  • 鲜血挚爱

    鲜血挚爱

    女主无意收到奇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为了父亲前去寻找,之后一场充满惊吓和恐怖的大学生活开始······
  • 兽王征途

    兽王征途

    兽!残暴、嗜血、杀伐果断!兽!野蛮、凶狠、横冲直撞!兽!冷酷、残忍、无所畏惧!兽!强壮、霸道、热血沸腾!兽!异化、粗糙、不可思议!兽!兽!兽!无惧魔神、碾压人皇,这是兽王的征途!
  • 我的诗与远方是你

    我的诗与远方是你

    明明还只是萍水相逢的关系,你的小舔狗就已上线。“夫人,我的棒棒糖、饼干、巧克力、冰淇淋……所有都是你的。”“夫人,我要你亲亲抱抱举高高。”“夫人,你别走那么快啊!等等我啊!”“夫人,……”萧宁遇不知有多深情,死心塌地做传说中天下第一的舔狗。可大仇未报的林禹琉怎能谈情说爱:“我,只要你的命。”“可我的灵魂都融入你的血液里,无法提取。”他吻住她的唇,使她放下防备,安抚着不该爱还是不该忘的她。“你的大仇我给你报。”后来,以天下为聘礼得此良人。某人的贤妻良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相公,你今日想我了吗?你今日也是一如既往地爱我吗?”“是啊!我愿……为你千千万万遍。”
  • 与哑巴谈场恋爱

    与哑巴谈场恋爱

    她以为她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错误的,她拥有的不过是一个冷冰冰的家。直到遇到了一个长得超帅的哑巴,心智也只有六岁。她有了她们的孩子。她是谭家大小姐,但和他的恋爱却没有太多的豪门纠纷,只是纯纯的美好……可是后来她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有些什么东西正在悄悄的发生改变。她不知道,他们还能回到从前吗?
  • 天女弃妇:凤舞九霄

    天女弃妇:凤舞九霄

    慕容紫怜,凤隋国边陲小城的一名豪门弃妇,含冤身死,遭人诽谤。地球上的逍遥天女方紫嫣,重生在一场灵堂法事中,变成了慕容紫怜。她身怀逆天传承,心高气傲,踩渣男,斗妖孽,杀敌寇,战无敌!丹田蕴真凤!神兽血脉一朝觉醒,从此舞动风云,凤霸天下!世间风华尽在手,巾帼一怒万古休。她紫发流瀑,折扇轻摇,眉目传情,嫣然浅笑:你们之中,谁愿同我生死与共?天骄如龙,风流人物,听罢无不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