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4200000002

第2章 经济篇(1)

当我写下以下这些记录,或者相当一大堆文字的时候,我在森林中孤独地生活着,就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坐落于瓦尔登湖的湖岸上我亲手建筑的木屋里,距离任何邻居都有一英里远,只靠着我双手劳动来养活我自己。我在那里住了两年零两个月。而今,我又是文明生活中的寄居者了。

如果不是镇上的人对我的生活方式如此关注,详细加以询问,我应该不会这般冒昧地讲述自己的经历以引起读者注意的。有些人觉得询问这些事不太恰当,但我根本不觉得有任何不妥,考虑到当时的具体环境,是非常自然而且合情合理的。有人问我拿什么充饥,是否感到孤独,是否感到害怕,等等。另一些人感到好奇的是,想知道我捐献了收入中多大一部分用于慈善目的;还有一些有着一大家子的人,想知道我赡养了多少个穷苦的孩子。因此,特别是那些对我并不十分感兴趣的读者,请原谅我在这本书中尝试对若干诸如此类的问题加以解答。多数书中,第一人称“我”常常被省略,在这本书中将加以保留,这一点,就唯我主义而言,正是最大的不同之处。我们通常忽略的是:归根到底,发言者总是第一人称。如果我能做到知人之深甚于自知,我就不会如此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了。不幸的是,由于我阅历浅薄,只能局限于这一主题了。再者,我要求每一位作家,不仅仅要写他道听途说来的别人的生活,还要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朴素而诚恳的描述,这种描述就好像他从远方寄给自己的亲人似的。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若生活得诚实,那一定是生活在离我很遥远的地方。或许这些记录更适合贫寒的学生们去阅读。至于其他的读者,他们会接受适合他们的部分。我相信,没有人会为了穿衣服而撕开缝线,因为只有合乎尺寸的衣服,穿起来才会觉得舒适。

我所乐意谈的事情,并非是关于中国人和三明治岛即美国夏威夷群岛上的人,而是关于你们——这本书的读者,据说都生活在新英格兰(美国东北部六州的总称。英国清教徒最初移民之地);关于你们的境况,特别是你们在这个世界,这个城镇的外部状况或者环境,我要谈谈它的现状,谈论是否必须要在这样糟糕的环境里度日,是否到了无法改善的地步。我在康科德旅行过许多地区。无论在哪,在店铺,在办公场所,在田野,所有的居民看起来仿佛都在赎罪一样,从事着成千种令人惊异的苦役。我曾经听说过婆罗门教的教徒,坐在四面火焰之中,眼盯着太阳,或者在熊熊的火焰上方倒悬着身体,或者侧转过头仰望太空,直到他们的身体无法恢复到原状。他们的脖子是扭转的,除了液体,别的东西都不能流到胃囊中;或者用锁链终生将自己拴在一棵树下面;或者像毛毛虫一样,用他们的身体来丈量帝国的广袤土地;或者用一条腿站在柱子顶上——然而即便是这类有意识的赎罪行为,比起我每天目睹的景象,也并非难以置信和更加令人惊讶了。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苦役,跟我的邻居所从事的苦役比较起来,简直微不足道。因为苦役只有十二件,有结束的时候,然而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些人猎杀或者捕获任何怪兽,也没有看到过他们做完过任何苦役。他们也没有朋友像依俄拉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把九头蛇的脖子上烫上疤,蛇头就无法再生。那样,用烧得灼热的烙铁去烙印那九头怪兽的颈,所以被割去了一个头,两个头就长了出来。

我看见有的年轻人——我的同乡,很不幸的是,他们继承了田地、庐舍、谷仓、牛羊和农具,得到这些东西倒是容易,舍弃它们可困难了。如果他们出生在空旷的草原上,由狼哺乳养大,那就好很多,这样他们就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他们所劳作的这片土地是怎么样的。谁使他们变成了土地的奴隶?为什么他们能够享受60英亩田地的供养,而更多人却命中注定要隐忍苟活?为什么他们从一出生就开始自掘坟墓?他们必须要过人的生活,就不得不推着这些东西前进,尽可能地把日子过得好些。我不知碰到多少可怜的、不死的灵魂,被生活的重担压得无法喘息,在生活的道路上匍匐前行,推动着一座75英尺长、40英尺宽的大谷仓,还有一座从未打扫过的奥吉亚斯传说中希腊国王奥吉亚斯有3千头牛,30年没有打扫过牛圈。的牛圈,上百英亩耕地、草场、牧场和小林地。那些没有继承产业的人,虽然不必受这类继承的牵累,但是也不得不拼命地干活,以安抚和养育他们几立方英尺的血肉之躯。

可是,人是在错误的笼罩下劳动的。人的健美的躯体很快就被犁入泥土中,化成肥料。正像一本古书中所说的,人们被一种貌似真实通常称作“必然”的命运所支配,他们将积累的财富储藏起来,被飞蛾和铁锈再腐蚀掉,并且招来了盗贼入室行窃。这真是愚蠢的一生,除非他们走到生命的尽头,在生前他们是不会明白的。据说,丢卡利翁和皮拉希腊神话中,大洪水之后,世上只剩下丢卡利翁和皮拉两人。后来成为了人类的祖先。从头顶往后丢石头,从而创造了人类:

“Inde genus durum sumus,experiensque laborum,Et doeumenta damus qua simus origine nati.”

或者,像雷利雷利(1552—1618),英国航海家、政治家、作家。用洪亮的声调译成的韵诗:

“从此,人变成铁石心肠,任劳任怨,证明我们的身体,本是岩石结构。”

实在是过于盲目地遵守错误的神谕,以至于把石头从头顶扔到背后去,却不看它们掉落到什么地方。

大多数人即使是在这个相对自由的国度,也仅仅因为无知和错误被虚无缥缈的忧虑所占据,干的全是忙不完的粗活,导致他们不能够采摘生命的美果。他们的手指,因为操劳过度变得粗笨了,颤抖得厉害,已经不能够采集美果了。确实,一天又一天,劳动的人找不到空暇来让自己真正地完善;他无法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高尚的关系;他的劳动,一到市场上就会跌价。除了做一台机器之外,他没时间来做别的。他怎能意识到他自己的无知呢——这正是他成长的必须——他难道不经常绞尽脑汁想问题吗?在评说他们之前,我们先要免费地使他吃饱穿暖,并用我们的兴奋剂给他注入活力。我们天性中最美好的品质,如同果实上的粉霜,只有轻拿轻放才能保全。然而,我们对待自己或对待他人都没有如此温柔体贴。

我们都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可能是穷困的,觉得生活很不易,有的时候,可以说连喘气都十分困难。我毫不怀疑,在本书的读者之中,有人连吃饭的饭钱都无力全部偿付,或者为了迅速磨损或已经破损的衣着付钱。好容易忙里偷了闲,那还是从债主那里借来或偷来的时间,才能读这几页文字。很明显,你们许多人过着地位卑贱的生活,因为我的眼力已经被阅历磨得十分锐利了;你们总是生活在限制中,想要通过一笔一笔生意来偿清债务;你们深陷在一个十分古老的泥沼中,拉丁文称作aes alienum——别人的铜币,古时候有些钱币是用铜来铸成的;在别人的铜钱中,你们生活,死掉,最后被埋葬;总是许诺明天偿还,明天偿还,直到死在今天,债务依然无法偿还;你们求恩、乞怜、请求照顾,只要不是犯罪坐牢;你们撒谎、谄媚、投票,把自己缩进了一个谦虚礼貌的硬壳中,或者自吹自擂,摆出一副稀薄如云雾的慷慨和大度的模样,这样就会使你们的邻人信任你,让你们给他们制作鞋、帽子,或上衣,或马车,或为他们添置杂货。你们把钱藏在一只破箱笼里,或者在灰泥后面的一只袜子里,或者藏在一个用砖头砌成的库房里,那里是更安全了;不管藏在哪里,无论多少,为了应付患病的日子,不料,你们自己却被弄得病倒了。

有时,令我感到奇怪的是,为何我们会如此轻率,我几乎可以这么说,竟然专注于罪恶昭彰的从外国贩入黑奴来的奴役制度。我们有着这么多精明而且熟练的奴隶主,奴役着北方和南方的奴隶。和一个南方监工打交道很困难,和一个北方的监工相处情况更坏,但最坏的是你成了自己的监工。你在谈论人的神圣吗?看看公路上的赶马人,日夜兼程赶往市场,他们心中有任何神圣的思想在激荡吗?他最高的职责无非就是给马喂草饮水,和运输的赢利比起来,他们的命运算得了什么?他们还不是在给一位繁忙的绅士赶马?他们有何神圣,有何不朽呢?请看他们卑躬屈膝、谨小慎微的样子,一天到晚不知道在担心什么,既不神圣,也不是不朽,他知道自己是属于奴隶或囚徒的称谓,这是他靠自己的行为赢得的名誉。相对于我们的个人观点,公共舆论不过是个微弱无力的暴君。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这决定了——或者确切点说——指明了他的命运。如果在西印度地区谈论心灵与想象力的自我解放,可哪里有一个威尔伯福斯威尔伯福斯(William Wilbeiforce,1759—1833),英国政治家,主张废除英国殖民地奴隶制。在那边督促呢?再请想一想,这片土地上的妇女们,她们在编织着梳妆用的软垫,等待生命中的最后时光,对她们自己的命运丝毫也不关心,似乎可以继续消磨时间,又不会损害永恒。

大多数人在过着逆来顺受而绝望的生活。所谓听天由命,正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绝望。你总是从绝望的城市走到绝望的村庄,以水貂和麝鼠的盛装来安慰自己。在人类的所谓游戏与消遣底下,甚至都隐藏着一种凝固的、无意识的绝望。就此而言,根本没有娱乐性,因为工作之后才能娱乐。但是要知道智慧的特征是:不做绝望的事。

当我们应用教义问答的方式,思考人生的宗旨内涵,以及生活的必需品与资料究竟是什么时,仿佛人们特意地选择了这种生活的共同方式,而不要任何别的方式似的。其实他们也知道,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挑选。然而清醒健康的人知道这一点:太阳亘古常新。抛弃我们的偏见,永远都不会嫌太迟。思想与行为不管是如何古老,如果没有经过证实,便不可以轻信。在今天人人同声附和或默认的真理,到明天很可能就变成了虚无缥缈的氤氲,成为虚假的谎言,但是还会有人认为这是一片祥云,可以往大地上抛洒甘霖。老头子们认为办不到的事,你们来试一下,发现往往可以办成功的。老人有旧的一套,新人有新的方法。古人一度不知道,添上燃料便可使火焰不灭,新人却把干柴放在水壶底下。现在的人还可以绕着地球转,迅疾如飞鸟。正如谚语所说的,“气死老头子”。年纪过大并非一定适合做年轻人的导师,因为他们虽有不少收获,却也大有损失。我们可以这样怀疑,即使最聪明的人,活了一世,他又能懂得多少生活的潜在价值呢。实际上,老年人是不会有什么极其重要的忠告可以赠送给年轻人的。他们的经验是这样的残缺不全,他们的生活已经是这样的惨痛和失败,他们应该知道这些错误都是自己铸成的;可能他们心中还保留若干信念与他们的经验不相符合,只可惜他们都已经不再年轻了。我在这星球上生活了30多年,还没有听到过老长辈们哪一个字是有价值的,甚至连热忱的忠告也没有。他们从未告诉过我什么,也许他们是不能告诉我什么中肯的东西了。这里就是生活,对我而言,是一个极大部分都没有体验过的试验,老年人体验过了,但对于我没有用处。如果我得到了我认为有用的任何经验,我一定确信这个经验是我的老师长们所没有提起过的。

有个农夫曾告诉我:“活着不能光吃蔬菜,蔬菜不能供给你骨骼所需要的养料。”这样,他虔诚地每天分出了一部分时间,来获取那种可以提供给他骨骼所需的养料;他一边说话,一边跟在一条耕牛后面,这条靠吃蔬菜供养了它的骨骼的耕牛,拖动着它和它的木犁不顾一切障碍地前进。在某些场合,某些事物确是生活的必需资料,例如,在走投无路的人或病人中;而在另一些场合,同样的东西只变成了奢侈品,再换了别样的场合,就变成了闻所未闻的东西。

有人认为人生的全部境界,无论在高峰之巅还是低陷之谷,都已被先辈们走遍,所有的一切都已被注意到了。依伊夫林约翰·伊夫林(1620—1706),英国作家。曾说过:“智慧的所罗门曾制定条例,规定树木中间应有的距离;罗马地方官也曾规定,你可以到邻居的地上去拣拾那落下来的橡实多少次而不算乱闯的,并曾规定多少份橡实属于邻居。”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前460—约前359),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生,西方医学奠基人。甚至教导人们如何剪指甲,不要太短或太长,要剪齐手指头。毫无疑问,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欢乐都销蚀殆尽,那种单调乏味和忧闷跟亚当一样古老。但人的力量还从来没有得到衡量;我们不能根据他之前所完成的事来判断他的力量,因为他做得还不够多。不论你以前经历过何种失败,“别苦恼,我的孩子,谁能指定你去做你未曾做完的事呢?”

我们可以用一千次简单的测试来测定我们的生命。举个例子,同一个太阳,它使我种的豆子成熟,同时也照耀了像我们的地球一样的整个太阳系。如果我记住了这一点,那就能防止一些错误。可是我锄草时并没有这样去想。星星是一个个多么神奇的三角形的尖顶!宇宙深处,有多少相隔甚远的不同的物种在同时思考着同一事实啊!大自然和人生也是变化多端,一如我们的各种体制。谁能预知,别人的生命有着什么样的前途?还有什么比我们一瞬间通过彼此的眼睛来对视更伟大的奇迹吗?我们本应该在一小时之内就经历了这世上的一切时代;是的,所有时代中所有的世界——历史、诗歌、神话!——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像读别人的经验这样的让人吃惊而又增长知识。

凡我的邻居认为好的东西,在我灵魂中却往往认为有一大部分是坏的。就我而言,如果说我忏悔什么事,那大概就是我的循规蹈矩。是什么魔鬼攫住了我,使我品行这样中规中矩呢?老年人啊,你或许会说出那些最聪明的话——你已经活了70年了,而且还有某种荣耀,我却听到一个不可抗拒的声音,要求我不听你说的那一套。新的一代人抛弃另一代人的业绩,好像离开搁浅的船一样。

同类推荐
  • 2013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

    2013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

    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一滴泉小说、超短篇小说或百字小说等。过去它作为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而存在,后来的发展使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其性质被界定为“介于边缘短篇小说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边缘性的现代新兴文学体裁”。阿·托尔斯泰认为:“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本书收录了2013年的微型小说。
  • 幻灭

    幻灭

    《幻灭》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收入《人间喜剧·外省场景》中。小说以复辟王朝时期的巴黎为背景,塑造了两个外省青年形象——一个是野心勃勃贪图虚荣的青年诗人吕西安,他试图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才华跨入巴黎上流社会,结果身败名裂,黯然回乡;一个是心地淳朴、埋头科学创造的实业家大卫,因没有认清商人的阴险狡猾,被迫放弃专利,隐居乡间。小说展示了法国大革命后从外省到巴黎的广阔图景,描绘王政复辟时期种种富有特征意义的现象,反映在残酷而复杂的现实社会中,青年的才能如何遭受摧残,幻想如何遭受毁灭,文学的圣殿如何被用来作无耻交易的场所而变得污秽肮脏。巴尔扎克本人称《幻灭》是“我的作品中居首位的著作”,“充分地表现了我们的时代”。
  • 病毒异事

    病毒异事

    众目睽睽之下,北方学院教授姜一民暴毙身亡。警方在他体内发现了一种新型病毒――第六感病毒。随即,接连有人感染该病毒,北方市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刑侦队长庞勇临危受命,与《北方日报》的记者金溪涧联手,开始了阻击病毒、追缉真凶的艰难旅程。调查中,一幅名为“猕猴烧香”的夺命图片频繁出现于网络。警方意外发现,它竟是一个早已灭绝的远古部落的杀人符咒。符咒即将被破解,病毒却在不断变换着传播方式;真相渐渐逼近,敌人却在酝酿绝地反击……
  • 有一棵什么苗在心地疯长

    有一棵什么苗在心地疯长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 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

    本书收录太宰治创作后期的两部重要作品——《人间失格》《斜阳》。在这两部作品中,太宰治着力表达人类之间的爱、信任以及内心世界的自由,剖析了人们隐藏在道德下的真实一面,引人深思。《人间失格》是太宰治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影响数万年轻人的灵魂救赎之作。在这部作品中,太宰治描述了史上极具悲剧性的“边缘人”——大庭叶藏的一生。他从青少年到中年,为逃避现实生活而日渐颓废,将自我与世界完全隔离,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之路。《斜阳》通过女性独白体的写作手法,讲述了贵族阶层没落之际,主人公和子努力打破身份的壁垒,最后迎来新生活的故事。
热门推荐
  • 零食有属性

    零食有属性

    第一世穿越的何忘书发现自己随身空间中的零食给人吃后竟然产生了属性,能够成为梦寐以求的修仙强者,不过就在他打算凭借手中一衣柜的零食大杀四方之时,还没成长起来的他被大波妖兽淹没。死在兽潮下的何忘书回到了刚刚穿越的时刻,他发誓这一次他不会再浪费时光,努力修炼,再也不要感受那被妖兽碾成粉末的感觉了。后来何忘书慢慢发现,他的随身空间中的东西全是宝物,有化成巨型的恐龙挂件,有超控自如的布偶傀儡,古装服装刀枪不入,还有些古怪印章不知何用,那个直播设备能够干啥?一书柜的儒家经典让他重塑儒道体系:“章句之徒”的童生、“才识过人”的秀才、“博学多才”的举人、“才高八斗”的进士、“满腹经纶”的翰林、“言出法随”的大学士、“小道大成”的大儒、“党同伐异”的半圣、“拨乱反正”的亚圣和“大同境域”的圣人。他要组建自己的军队,掌控自己的命运,开创一个万世王朝。
  • 度千秋

    度千秋

    她出生卑微,却不甘平庸,她给自己取名为千秋,只祈望这一世能活得轰轰烈烈,千秋万岁后的荣与辱,谁人也不会知晓。结发,束胸,即使是女子,亦能闯出一片天!
  • 搀扶于云端之上

    搀扶于云端之上

    他招人白眼被人暗杀,重生之后,他强势回归瞬间,整个天下就成为了他手中的一滴灰尘。一息只间世界便会毁灭!
  • 叶少的专宠甜妻

    叶少的专宠甜妻

    她是方家的千金,和叶逸尘发生了一夜情!从来没谈过恋爱的她,却喜欢上了叶逸尘,决定要一辈子都跟着他?
  • 元始天尊说十一曜大消灾神咒经

    元始天尊说十一曜大消灾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霸道前行

    霸道前行

    混沌初开妖兽横行人类文明摧残且看巫铁如何能带领族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 夜行妖闻录

    夜行妖闻录

    阴冷的月光下,黑色的影子在街道上游荡,这是妖魔的时间,这是非人的狂欢。“啊,早上了。”睁开眼睛,阳光灿烂,一切仿佛迷梦。
  • 谢谢上天让我遇见你12581

    谢谢上天让我遇见你12581

    这是我第一次写小说,不知道怎么写简介(写多了算剧透),多多见谅
  • 川北旧事

    川北旧事

    严格意义上《川北旧事》不算是小说,只是以石头的视角和片段式情节反映川北的民俗风情以及80、90后的儿时记忆。
  • 重生三世:就为干掉你

    重生三世:就为干掉你

    未璃在死后,重新以别人的身份活了三世。第一世,她是一个江湖儿女,却在练功紧要关头被江湖上盛传狠辣无比的魔教教主逮到咬破喉咙管一命呜呼,这是悲催!第二世,她是宫里头人人唾骂的奸妃,嚣张跋扈性格乖戾,在发现皇上竟是上一辈子害死自己的教主时毫不犹豫通敌卖国,他却在死前硬是拉了她下水,还说‘朕活不了,你也得陪朕一起死’,这是作孽!第三世,她是豪门媳妇,孰料风流在外的丈夫竟也是他,在她还未进行心理身体出轨双重报复时,被他拉着去找小三谈判,被小三激动捅死,这是狗血!重新醒来时,未璃发现自己重生在了自己的最初,这个集合了狗血悲催自作孽以及他的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