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7100000003

第3章 人生之道(2)

费定说:“艰苦的生活比舒适的生活往往会更使人养成良好的品质。”爱因斯坦说:“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佩索阿说:“俭朴的生活,总是伟大而高尚的。”武者小路实笃说:“健康的简朴的物质生活,能生成最崇高的精神生活。”田伟说:“简朴不是生活小事,是智者洞察世界后产生的美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奢靡与享受,以致沉沦为物欲的奴隶,容易受外物引诱,因而常会判断错误,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生活俭朴的人,内心平静、恬淡。单纯的生活习惯,使我们的思考能集中,智慧、精力不会分散,做事情才容易成功。

一个俭朴的人,他对物质、自然资源的消耗,将降到最低点,他从不向外索取什么,并且还无私地奉献,因此,他堪称是一部最省油、性能最好的车子。俭朴的人生,也是最有活力的人生。

回归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原文]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

[今译]

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道取法于自然。

[抨语]

河上公:人当法地安静柔和也。种之得五谷,掘之得甘泉,劳而不怨也,有功而不制也。天澹泊不动,施而不求报,生长万物,无所收取。道清净不言,阴行精气,万物自成也。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王弼:法,谓法则也。人不违也,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天不违道,乃得全覆,法道也。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

老子把人和天地并提,都列为宇宙间最珍贵的事物,可见他对人的估价不低。可是他又强调说,人必须“法地,法天,法道”,也就是“法自然”。这就大有深意了。人固然是了不起的,可是人的了不起并不是他能主宰宇宙抗拒自然,而是他能像天地一样顺应自然,服从自然的规律。正像列宁指出的那样,“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基础”,而人只有在其活动方式、活动过程中反映这些规律,才能把自然材料转变为“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人最伟大的特点就在于,他能意识到自己在宇宙的位置,因而能自觉地按照自然的方式去生存、生长,以保持人原有的那种质朴、纯真的自然属性。这一点,东晋诗人陶渊明特别值得称道。

陶渊明原是晋朝大司马陶侃的后人,他一生仕途不达。原来在家乡附近得了一个小县令他正准备赴任时,有名督邮前来视察,旁人提醒他“应速带是之”,要送些厚礼给他。陶渊明一听心里不高兴,督邮算个什么人物?乃乡里小儿。我怎能为五斗米折腰呢?这样他就找了理由辞去了这个县令,归乡隐后,回归自然。

返乡后,陶渊明过着耕读的生活,生活虽然并不富裕,但精神上自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舟摇之以轻曳,风飘之而吹衣”,他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以后他写下了《桃花源》的著名诗篇,表达了他的理想。

自然可以开启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人久居闹市,心久系官场,人实际活得很累,一些荣华富贵,一些名声誉赞都是很表面的。月明风清时,人立于月下,就会突然觉得自己生活的很可笑,荒唐。整日绞尽心思与人斗,为官职而不耻说那些不愿说的话,为何要这样难为自己?此时,放下来,走出去。到自然的怀抱中沐浴春风,攀登高山,放歌旷野,你会舒服许多。因为,自然是功名的清新剂。

盖棺论定——死而不亡者寿

[原文]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33章》)

[今译]

不丧失其本性的就能长久,身死而精神永存的才算长寿。

[按语]

张松如:“不失其所”之“所”字,在这里尚未与“能”字对称,然已具有了中国哲学中认识论的一对范畴之含义。原“能知”和“所知”,即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释家以为“所知”依附于“能知”,即把认识对象消融在认识主体中,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所谓“消所以入能,而谓能为所”。

易顺鼎:《意林》“亡”作“妄”。“死而不妄”,谓得正而毙者也。河上本虽亦作“亡”,而注云,“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则无怨恶于天下,故长“寿”是亦读“亡”为“妄”矣。

生命是做什么用的,这不是人人都能够回答的问题。让生命有意义是一种活法,让生命没有意义也是一种活法。有的人活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领略了一世的风采;有的人活得空空寂寂,窝窝囊囊,消磨了一生的无聊。前者所成自然顺理成章,后者所失无疑理所当然。

生与死是人生的两大问题。人生在世,不能对生死的两大问题有所觉悟、有所理解,无论成就有多大的人,学问名望有多高的人,也会失去人生意义与人生价值,而且是枉然人生,实在与禽兽无异。

生与死的完成,不是死亡的完成,也不是生命的完成。死亡作为人生的最终结局,只有达到死亡的标准,才算完成了自我,才算完成了生命。有成语说“盖棺论定”,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棺材没有盖上,他的是非功过就不能做出结论。为了有一个好的人生结局,我们在生命旅程中,就要善待生命,善待自我,以至在死亡之后,世人有一个好的评价。

我们这里可用历史上有名的“兴亡两太后”——“兴国太后”孝庄太后、“亡国太后”慈禧太后的例子来印证老子“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句名言。

孝庄和慈禧两太后的生平相似,她们都是早年进宫,不甚得宠,好不容易生下个独子,机遇巧合地做了太后;后来的发展所不同的是孝庄太后以国为重,立了贤君(康熙)而自居太皇太后,使国家大治。而慈禧太后却因为不肯放弃垂帘听政的权力,不肯当太皇太后,而蓄意立了童稚的光绪为帝,仍以太后的身份掌权;等到光绪长大后,她更不肯放弃政权而使光绪终生无所作为,终致引发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等重大历史事件,断送国家的前途。

兴亡两太后的真正关键仅在于一个“本分”而已!孝庄因为持守本分,不为自己的权力欲望所蒙蔽,所以立康熙,退居深宫,一心扶持、培养孙儿。正由于这种远见卓识,孝庄将康熙培养成一代雄主,对清朝的巩固与康乾盛世的出现,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慈禧则正好相反。一样改变历史,兴国亡国却是两极;盖棺论功过,孝庄太后名留青史,精神不朽;慈禧却是受到历史审判,遗臭万年。

人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的情形,不必悲哀,也不必恐惧,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人生永久的价值,这个永久的价值建立了,则人虽死犹生。人能“不失其所”,就可以“死而不亡”,老子的人生论意义深远,值得我们再三玩味。

大器晚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原文]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老子·第41章》)

[今译]

最大的方形没有棱角,最大的器皿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听来无声,最大的形象没有踪影;大道隐匿于无名。

[抨语]

河上公:大方无隅,大方正之人无委曲廉隅。大器晚成,若九鼎瑚琏不可卒成也。大音希声,大音犹雷霆,待时而动,喻常爱气希言也。大象无形,大法象之人质朴,无形容。道隐无名,道潜隐,使人无能指名也。

王弼:凡此诸善,皆是道之所成也。在象则为大象,而大象无形;在音则为大音,而大音希声。物以之成,而不见其成形,故隐而无名也。

人生成功的真正意义,在于鼓励信心。如果因为成功而不务正业,那成功的笑,也会变成失败的哭。

后唐振兴时曾有过这样的一幕镜头。晋王李克用因为他的盟友有的叛变,有的欺骗了他,他一气便病倒了。临终前,他把儿子李存勖叫到床前,叮嘱说:“朱温是我们的仇人,这不说你也知道;刘仁恭是我保举起来的,却投了朱温;还有契丹,撕毁盟约,翻脸不认人。这几口气没出,我死难瞑目!”说着,他叫人拿三支箭来,交给李存勖说:“记住报仇。”李存勖跪在床前,哭着接过箭,誓死报仇,李克用便阖然长逝。

李存勖果然很为父亲争气,父亲死后,他用心练兵,整顿军纪,使自己的部队锐不可当。平时他把三只箭供在家庙里,出征时,都带在身上,以鼓励自己。经过十几年的浴血奋战,他一个个打败了父亲的仇人,并统一了中国北方。他改国号唐。以示继续已灭亡的唐王朝,历史称他为后唐庄宗。

这个后唐庄宗,功业不小,也挺争气。可成功了以后,他不思统一中国,不务正业,一心想到戏台上唱大戏,并给自己起了个艺名“李天下”。后唐庄宗还做出荒唐事,跟他辛苦征战的将士得不到相应的职位,他却让两个戏子当刺史。后来,他的亲军叛变,攻进皇宫,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功业又毁在自己手上,多可惜!

自然,人生功业善始善终不止限于此一例所反映的范围,应当是时时、事事处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失不补,必成大错;人生那一时,那一地,那一事可放四肆呢?

不过不必太拘泥。首先,不应以成败论英雄。其次成败也可讨论。如果人生先成后败,又是毁在自己手上,则绝对应引以为鉴,但有些事到底不定期存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情况,个人尽到最大努力,于事无补,功败垂成,也就问心无愧了。像岳飞、文天祥、史可法这些悲剧英雄就是。

更有一种情况一生不遇,但能愈挫愈奋,百折不扰,意志所向,一往无前,最后,大器晚成。这样一类人,一生大部分时间无成,且饱受失败折磨,但因最后成功,也使一生带闪光的成功色彩。这当然是笑到最后,笑得最好了。这样的成功,在于意志顽强,他的笑应笑在这一点上。如果他的个性里埋藏着某种浅薄轻狂的因素,预示在成功后某个时间里会走向自己的反面,那他大器晚成,一生付出虽太多,对他仍是福音。因为,他避免了最后的失败和自己打倒自己的命运。这一情况我们也应看到。

所以,真正的成功,无成就之日,也无满足之时,能有所成也是应该的,成功绝不是人们放荡、堕落的理由,这就是大器晚成。

懂得珍惜——治人事天,莫若啬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老子·第59章》)

[今译]

治理百姓和养护身心,没有比懂得珍惜更重要的了。懂得珍惜,正是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就是不断地积“德”。

[按语]

韩非:书之所谓“治人”者,适动静之节,省思虑之费也。所谓“事天”者,不极聪明之力,不尽知识之任。苟极尽则费神多,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是以啬之。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故曰:“治人事天,莫如啬。”

高亨:啬,从来从回。来,麦也,即收麦而藏于回中之象也。是啬本收藏之义,衍而为而爱而不用之义。此啬它谓收藏其神形而不用,以归于无为也。

由于自然的必然性而发生的一切事件,不管多么可怕,它们自身都包含着一种安慰。人生如朝露,如梦幻,应该懂得珍惜,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就生命的有限性而言,能活着就是一种福报,一种令人赞叹的喜悦。但有许多人不懂得珍惜它,一天到晚挑剔东挑剔西,不满这不满那。他们失去欢笑,也失去生活的勇气。他们把生活变成了烦恼,把人生变成了受尽煎熬的历程。

具有睿智的老师,总是举起他们的教鞭,敲醒学生们的昏沉说:“别再傻了!虽然穷,但谁也阻止不了你在苦中作乐。为什么不唱一首歌,额手称庆说‘今天我活得很开心,精神生活很平静’呢?”

有一次,一位妈妈跟心理医生说起自己的不幸遭遇:“我的婚姻生活触礁,先生另有新欢,我活得很痛苦。”她说着就哭起来了,诉说心中的恨事。最后心理医生告诉她说:“你的婚姻生活已经够惨了,为什么还要这样折磨践踏自己呢?要惜福!除了先生有外遇这件事,你各方面都还好,有子女、有工作、有住处、有体力、有理想。为什么不把眼光投在现在有的事物上,去珍惜它,赞美它,拓展它,而要一头栽进那点缺陷,做缺陷世界的囚犯呢?”这位妈妈与心理医生谈了半个小时后,终于拭干了自己的眼泪,告诉心理医生说:“我愿意珍惜自己现有的一切。”

《唐语林》中有两则吃饼的故事。唐太宗大宴群臣,宇文士及割肉,割完之后,用面饼揩手上的肉汁,太宗不做声,眼睛斜视着他。不知是这位宇文士及有节俭的习惯还是因为感觉到芒刺在背,总之是不动声色地用饼揩好手,然后从容地把这块饼吃下去了。那一边太宗也松了一口气。到了唐玄宗这一辈,国家已经很富裕,宠妃还享用万里飞骑送来的荔枝,但他本人却也很舍不得一块饼。这一回割肉的是太子李亨,他也用饼擦手上的肉汁,玄宗也一直盯着他看,大不高兴。太子慢慢地举起大饼,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玄宗非常高兴,对太子说:“福当如是爱惜。”“福”在古代是指祭神的酒肉,也泛指食物。中国语言中有“惜福”一词,就是从爱惜粮食这个意思上来的。

为人处世,应有勤劳节俭、冰清玉洁的操行。也只有勤俭,才能永保廉洁;只有冰清玉洁的操行,才能长久处世。守住节俭并依此修持,贫穷时可以独善其身,富贵时可以兼济天下。守住了勤俭,就足以为万世师表。勤就不缺乏财物,俭就知道节余;劳就能进益,节就能知足,这是古代人惜福的方法。在勤、俭、劳、节中,俭是首要的。

宋史记载:宋代的永宁公主,曾经以一身豪华的高贵打扮来拜见皇上,皇上说:“从今以后不要这样打扮了。”公主笑着说:“这又能花费多少钱?”皇上说:“作为皇帝的女儿都如此奢华,宫廷里必然效仿起来。宫里人人都绫罗绸缎,京城市面上的高档服装价格就会抬高。京城里的高档服装价格太高了,百姓们必然追求利益。你生长在富贵的家庭里,应该知道珍惜福分,不能生出不好的念头来。”

人生福禄,都有定数。珍惜福分的人,福常有余;暴殄天物的人,福常不足。所以老子以俭为宝贝。并不只是生活中应该懂得节俭的道理,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懂得节俭,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吃喝上节俭,可以养护脾胃;在嗜好上节俭,可以集中精力;在语言上节俭,可以调养气息;在应酬上节俭,可以养身安神;在思虑上节俭,可以少生烦恼;在欲望上节俭,可以清心养德。凡事减省一分,便增益一分。这虽然是持身之道,也不失为处世之道。

同类推荐
  • 超越审美现代性: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

    超越审美现代性: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

    本书把本来意义上的美学称为“文艺美学”,它有着极其深厚的理论传统,令人崇敬,正如伟大艺术作品深深感动着每个人。本书对艺术的批判和对文艺美学的批判完全是一种先验的政治的理论思维的结果。同理,本书以中世纪艺术为范本所揭示的艺术的象征性和创造性,也是运用理论思维对艺术本质所做的一种“先验演绎”,与对中世纪艺术的历史性研究不在同一个界面上。早就有人把马克思学说的根本精神解读为一种美学,在本书所揭示的政治美学的意义上,马克思学说本质上必然是一种关于最美政制和最美人性何以可能的先验政治美学。
  • 老庄人生

    老庄人生

    从做人的角度全新解读老庄,书中的故事与哲理双双吸引人。《老庄人生:老庄哲学里的经典人生》观点独特,文字脱俗,实是同类书的样板!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大象”就是大道的形象,一面它“大象无形”,一面它又像一头大象:庞大,有具体的形状,并且在走。庄子说:“心斋”,意思就是把自己的心珍视起来。斋戒三日,对此心,如对神。
  •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人格概念是一个多义词。在有的语境里,人人都有人格。连刑事罪犯也有人格,有其人格的尊严。这个人格概念当然不是从道德品质的意义上界定的。而在别的语境里,只有那些品德高尚、事业显赫的英雄人物才是有人格的。中国人讲人格常常与道德品格相联,赋予人格一词浓厚的道德与伦理色彩。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修订版)

    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修订版)

    老庄意境,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存,不但仍在影响着现代人生,而且对现代人生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书旨在揭示和分析老庄意境,以便自觉地扬弃和借鉴它,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也可以增强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狐狸娇妻到现代

    重生之狐狸娇妻到现代

    她是九狐族异类,天生九尾被称为狐族神女,却在飞升九尾狐仙时,因少了一魂一魄渡劫失败,本以为会魂飞魄散,醒来却穿越到一个陌生的世界,成了林家脑袋不灵光却很受宠的三小姐,好吧!那就既来之则安之吧!片段一: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未婚夫是怎么回事?而且还是个身有隐疾,动不动就发狂的,咦!好重的阳气啊!。某狐看着某男眼冒金光。片段二:某天,某高冷男看着某女九条毛茸茸的尾巴,一脸日了狗的表情说,媳妇儿!你不该解释解释吗?。。。某女.....总之这就是一个腹黑的大尾巴狼拐带傲娇调皮某狐狸的故事。。。。咳咳.......
  • 守护甜心之蔷薇公主

    守护甜心之蔷薇公主

    她,有着天使般的外貌,恶魔般的内心;有着其他人没有的能力。在成为完美偶像的路途中,一直遭受着转校生的复仇,就连最亲近的人也背叛她。她开始厌恶朋友,厌恶友情。“友情算得了什么!”但是,在她完全没察觉的情况下,她一直都在和朋友一起。世界上谁也没有绝对的好坏,天使和恶魔,只存在一念之间!
  • 豪门复仇记

    豪门复仇记

    苏晴,北华大学教授的女儿。米琪,被领养在苏家的孤儿。十年前米琪被赶出苏家,十年后,她为复仇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只为揭露隐藏的真相,和在苏晴那失去的一切。潇一飞,李扬只是她用来复仇的工具,而他,汤俊赫,星辉日企的CEO,她付出真心,换来只是插在胸口的一把刀,始终得不到他的爱,因为他的真爱是苏晴。
  • 为祸

    为祸

    阿追醒来时发现,她失去了记忆,却看得见未来。彼时天子权力式微,诸侯鼎立,以戚国最为强盛。戚王心狠手辣,威慑其余六国,权势直逼帝王。而据说,她正是被戚王所救。过了几日,阿追觉得世人真是糊涂,这样温柔的男人,何来残暴之谈呢?
  • 蜀山剑侠传(卷七)

    蜀山剑侠传(卷七)

    《蜀山剑侠传》讲述了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人的拜师学艺和斩妖除魔的经历,他们在外出修行的过程中,经历无数的机缘巧合,获得了种种威力巨大的奇珍异宝,在和邪派的斗争中本领日渐高强,最终,在第三次峨眉斗剑中,正邪人物进行了最后的一次较量。本书共9卷,此为卷七。
  • 妈妈的神奇年代:不可忘却的台湾跨世纪变迁史

    妈妈的神奇年代:不可忘却的台湾跨世纪变迁史

    她走进北投的硫磺烟中,一唱便是十多年。那首歌里没有丈夫和子女,有的是青春叛逆,与一再撕扯割裂的生命……一个走唱大半生的叛逆女子!她是我的妈妈,一生拥有三个名字、三种身分——靠捡破烂维生、被卖进酒家的童年;十五岁被迫嫁人;为了娘家生计,不得不到北投那卡西走唱——妈妈的人生,比一部八点档连续剧还精彩。但对我来说,她更像是穿插在连续剧之间的广告。仅存的记忆,只有小时和妈妈四处卖药表演,或是熬夜等她从北投走唱回来。除此之外,她在我心里,始终是一个渎职的母亲。
  • 剕刖刃

    剕刖刃

    失足之痛,灭族之恨,孰轻孰重,我该如何抉择。这世上,最沉重的就是空气。我每次呼吸,篆刻在心上的伤痕都会随之崩裂。你说我拖着残躯从地狱爬出,只为复仇,然而只有我知道,我却从未从地狱里离开。这个故事其实就是一个残疾人和丫鬟欢脱的日子。有点甜,也有点苦。大王:寡人要你今夜,与我秉烛夜谈。明月夫人:你真得能忘了我。婢女:老爷,你的腰还疼吗?阿木子:老爷,我的字写得好看吗?老爷:我残废,我容易吗?能不能让我休息、休息一下。
  • 网友群游记

    网友群游记

    前期曾写过,但偷懒了,未能完成。故重新编撰,仅供(怕外人不懂何意,居內(我的群《无心居》))娱乐,无厘头成分居多,并没有恶意中伤,望有冒犯的地方海涵。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灵珠之转世奇缘

    魔灵珠之转世奇缘

    自天地初开起,神魔两族就一直水火不相容。千年前,魔族的小王姬死于战神辰羲的手上,魔尊冷焱一怒之下,为报杀妹之仇,不惜牺牲魔族万千魔灵,炼制一颗威力强大的魔灵珠,誓必神族血债血偿。神魔一战,战神辰羲元神俱灭,魔尊冷焱被囚伏魔崖底,魔灵珠却不知去向。千年后,机缘巧合之下,魔灵珠入轮回转世的七夜,从伏魔崖底救走了冷焱。自此之后,自此之后,神魔两族会怎样?魔灵珠转世的七夜又将如何?冷焱:只要你回头,我就在你身后。辰寰:这一生很长,有你陪伴,我心足矣,等我回来,我们成亲吧。辰煜:有意思,我好像不那么想杀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