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32700000014

第14章

《春鸟》作为一篇著名的抒情诗,是作者苦吟出来的清婉而又忧郁的心灵乐章。全诗可分为三个乐章。第一章即前八行,引出“歌声”和“噩梦般的现实”这两个核心意象,奠定了两种对立的感情基调。它以“我”在现实政治高压下的心理感受为切入点,在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压抑和窒息的气氛。“梦里的心跳”和“发狂的眼睛”让“我”感到这是一个梦魇般的疯狂世界!“吐”和“拊”形象地表现了自己“方从噩梦醒、始闻春鸟歌”的喜忧参半的复杂心理。愈是对春鸟之歌欢欣鼓舞,愈是反衬出现实的黑暗和时代的荒谬。

以“歌声”起头的三十三行,是全诗的核心。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赞颂春鸟的歌声,营造一个清新美丽的琼瑶世界,构成一曲洋溢着青春气息和梦幻色彩的华丽乐章。此章可分为两层:由“歌声”起的前九行,强调“春鸟歌声”带给诗人的内心感受;后面的诗行则传达“春鸟的歌声”对宇宙万物的影响。在第一层里,作者从力度、幅度和音质三个角度分别把春鸟的声音描摹得可闻可视,美仑美奂,既渺渺乎盈耳,又灿灿兮眩目。一个飘渺灵动的诗意世界遂跃然纸上!一个芬芳香榭的清幽之境即由心而生!后面的二十四行则写出了春鸟之歌对宇宙万物的作用。它的歌声像神奇的魔杖,所触之处,奇迹迭现:赋予青山流水灵动活泼的生命,惠赐草木大地绽放绿色的生机,被桎梏的蛰虫从地牢破土而出,直面阳光;被窒息的人类从噩梦中重获新生,火力喷涌——春鸟所歌之处,百物换颜,万象更新。这组排比句韵律变幻不一,长短交错有序,极状春鸟歌声曼妙之姿神奇之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第三乐章即最后六行。诗绪由梦境回归到现实,和开头的“噩梦”相应和,在盛满愤懑忧郁的情感钵盅里划上休止符。“喉头上锁着链子”“嗓子痛苦地发痒”,和诗的前奏相呼应,道出了作者九曲回肠之衷,对国民党黑暗统治发出了愤怒的抗议,并表达了对光明,自由和真理的渴望,对剥夺话语自由、实行思想钳制、压制民众活动的独裁专制的强烈愤慨。这个主题明显地延续了“五四”时期的反抗专制,追求民主自由的启蒙文学的母题。

艺术上,本诗“不仅有明丽优美的外在形态,而且更重要的是渗透着诗人强烈的主观感受,融化了诗人深沉的思想意念和饱和的内心情绪”。想象奇特丰富,语言华丽优美,宛然一幅明净悠远的山水图画。结构开放而精巧,诗形活泼而凝练,颇有古典建筑玲珑雅致的格调。作者以、“春鸟的歌声”象征自由之音,运用“莎士比亚式比喻”的博喻手法,串联起“星星、流水,女神、蛰虫”等意象,构建了一个清新开阔的唯美诗境,将中国传统诗歌意境和西方现代诗歌技巧完美地融合于一炉。

(何奎)

烙印……………………………臧克家

生怕回头向过去望。

我狡猾地说:“人生是个谎”。

痛苦在我心上打个印熔,

刻刻警醒我这是生活。

我不住地抚摩这印烙,

忽然红光上灯火灼起毒火,

火花里迸出一串歌声,

件件唱着生命的不幸。

我从不把悲痛向人诉说,

我知道那是一个罪过,

浑沌地活着什么也不觉,

既然是个谜,就不该把谜底点破。

我嚼着苦汁营生,

像一条吃巴豆的虫,

把个心提在半空,

连呼吸都觉得沉重。

[鉴赏]

大革命失败后,作者一下子由革命战士变为遭受通缉四处躲藏的流亡者。他被迫乔装打扮地在乡间蛰伏七年,经受着难以想象的屈辱和苦难。现实的黑暗和心灵的痛苦使作者在1932年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自古以来,宦海淹蹇、壮志难酬、情场失意、亲缘淡薄等际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巨大痛苦。但《烙印》所关注的不是痛苦的具体形式和因缘所在,而是作为一种普适性的人类感情的痛苦本身,并对痛苦的本质和应对之策做出了深刻思考。

第一节以“痛苦是打在心上的烙印”为核心意象,运用倒装的手法表达了人生的奥秘。以往的日子太沉重,故“生怕回头向过去望”。因而自欺地说:“人生是个谎。”将正常的逻辑关系倒置组接,使语气曲折回旋,又营造了悬念和铺垫,使“烙印”出现更自然。“人生是个谎”说得很吊诡,透射出人生的神秘莫测。

第二节承接“烙印”意象,生发出三种不同的内心感受。作者时觉痛苦是“毒火”,对不公平的人间充满怨愤;时觉痛苦能“迸出一长串歌声”,或如幽洲台歌般的激昂苍凉,或如孤舟嫠妇般的凄切怨艾;时而对“生命的不幸”浅吟低唱,自怜自悲。三种深沉的内心感受道出了痛苦的不同风姿和人生的复杂风味,渗透着凝重的生命意识和悲剧意识。

第三节围绕“痛苦是个谜”展开对人生经验的描述。它是对前节中直面痛苦这一意念的反向延伸,带有强烈的反讽色彩。反映出作者渴望着人们能够因痛而醒,正视现实,和命运抗争。这种反叛情绪和斗争精神显示了强烈的自觉意识与主体意识,不仅对应了三十年代的历史主潮,也延续了“五四”时鲁迅发出打破“铁屋子”,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启蒙之音。

正是出自理性的清醒和主体的自觉,故在最后一节,作者对痛苦的态度是“我嚼着苦汁营生,/像一条吃巴豆的虫”。这一名句,形象鲜明地表达出“极顶真的生活意义”,“咬紧牙关和磨难苦斗”的生活态度。痛苦是一把锋利的刀,剖破了人类的心,而坚忍是一剂良药,让破碎的心重新愈合。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作者所提出的“坚忍主义”不仅是拯救个体生命的锐利武器,也是人类应对各种苦难和灾祸的巨大力量。故本诗也是对人类共同命运和集体痛苦的深切关注,闪耀着人文关怀的光芒。

《烙印》没有概念的铺陈,注重运用格律和表现技法。形式齐整,节奏匀称,深受新月派“三美”的艺术点化。诗人对“痛苦”的关注和应对植根于现实。血肉丰沛,筋骨硬朗,毫无标语口号之嫌。“痛苦”的传达既以个体生活的具体感受和心理情绪为基点,又运用意象和暗示把普适性的生活经验加以连结,并升华出哲理的诗意,“把‘所感’与‘所思’,抒情与‘主智’,自我与‘非个人化’‘饱和交凝’为艺术的整体”。诗艺的娴熟和灵慧的诗心,使其成为新诗园地里一株鲜艳芬芳的花朵,也推动着新诗在中西诗学交融的河流中碰撞出更多的现代性因子。

有的人……………………………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倒;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

[鉴赏]

本诗写于1949年11月1日,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据诗人自述,它“歌颂了伟大战士鲁迅,也同时揭露批判了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

鲁迅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战斗批判精神为现代知识分子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他对世界、历史、文化和中国社会的深邃洞察、对腐败的当权阶层的尖锐批判、对平民群体悲惨命运的深厚同情,既实践着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庄严使命和崇高责任,又成为一束激励后继者追求真理和正义的精神火炬。正是鲁迅思想和人格上的震撼力促使诗人在其逝世十三周年之际拿起笔,祭奠他逝去的魂灵,昭示其精神不死,魂系人间;袒露其正义立场,平民情结;透射其无畏品格,战斗心声;揭橥其高尚价值,圣洁心魂。

穿过具象的云层,还可窥见本诗潜蕴的深沉的生命意识和历史理性。在显示两种不同类型的价值观时,作者对生命与时间的矛盾进行了智性的思辨。宇宙浩瀚生命有限。“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永恒的宇宙和有限的人生,无情的历史和有情的生命总是以矛盾的姿态出现。为了自我灵肉的无限绵延,人们拿起名利的戈矛和宇宙的战车和历史风轮作战。“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历史激荡,大浪淘沙。有的人衣金腰紫声势煊赫,终弗如一枚草芥;有的人俯首鞠背甘为民牧,终冶成一炉纯金。外在的权势名利是易蚀品,是无法经受人世风霜的砥砺,遑论不老于世间,不朽于历史?只有浩然之气、平正之心、卓绝之思、坦荡之绩才能够承受时间的淬炼,长存天地之际,绵延有限之生。这是智者在大千世界抵御无情宇宙的利器,安放自己灵魂的法宝。这也是生活的理性,生命的哲学,历史的辩证法。

本诗在艺术表达上总体上以质朴的语言,强烈的对比,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深刻主题。语言已经洗尽铅华,平易淳朴。在诗中始终存在肯定与否定两种对立的行为和情感。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极大地增强了话语表达的效果。此外,作者以“有的人”为核心意象,将虚与实、个别与一般相结合,赋予其不同层次的隐喻含义,构建了一个信息密集的意义网络。最后,全诗在热烈的激情中巧妙地熔铸深厚的理性思索,实现了情感张力和哲理思辨的水乳交融,饱含着“对历史和现实的观察与体验,爱得深,恨得透,颂得真挚,咒得有力,诗情和哲理高度统一。”总之,《有的人》以其成熟的思想和艺术技法成为新诗坛一颗闪耀的明珠。

(何奎)。

破晓——林庚

破晓中天旁的水声

深山中老虎的眼睛

在鱼白的窗外鸟唱

如一曲初春的解冻歌

(冥冥的广漠里的心)

温柔的冰裂的声音

自北极像一首歌

在梦中隐隐地传来了

如人间第一次的诞生

[鉴赏]

林庚(1910—)祖籍福建福州,生于北京。1928年入清华大学。193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34年在北京民国学院、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等校任教。1937年起先后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教授。1952年后长期任教北京大学。林庚从小热爱中国古典诗词,1931年开始发表作品。三十年代初,他在“我们要写全新的诗”的感召下,投身于创作自由诗的行列。他后来回忆说:“自由诗使我从旧诗词中得到一种全新的解放”,“我觉得我是在用最原始的语言捕捉了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他努力追求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也注重新诗韵律的试验,力图从传统诗歌的形式发展规律与现代生活的语言特质中找到新诗的新的格律,主要著作有诗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

《破晓》是林庚极为钟爱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北平一个冬天的清晨里。当时诗人在清华大学做助教,冬天的清晨照例有人吹升旗号,悠扬的号声总是在同学们的梦中响起,有人会因之做梦,或被惊醒又继续睡去。林庚回忆说:

“便是这样的一天早晨,我在梦中隐约地听见这悠扬的号声,究竟那时做了怎么样一个美丽的梦我已记不清了,但确实有一段——在梦中仿佛格外觉得长——非常甜美的时间;之后我已完全醒来,那号声是吹到末后的几个音了。

“那时窗外还是鱼肚白色,院中平静得没有一点声音,我躺在床上,看那依稀的暗影在我眼前掠过,似留恋的,我有了许多幻想,且有许多说不出的情绪,这时我便写成了一首诗。”

这便是《破晓》的诞生,它只有短短的几行诗句,却在此后花掉了诗人一个星期以上的时间来琢磨直至改定。

头两句最为诗人深爱,他自己说其中包含了翻天覆地的力量:“当深夜时,我们一切山河大地都不见了;这时做主人翁的,在天上是晶莹的星辰;在山中则是老虎的眼睛;这两只如火的眼睛在一个无边的夜里。将是如何一个有威严的力量啊,然而当破晓来时,山河在模糊中渐渐有了影子。……大地是无垠的,茫茫的长河带着水声横在天傍;而山谷绵延也渐历历可见。这时天上的星辰乃渐消淡无色,老虎的眼中失掉了夜间的明亮;而且一头老虎在深山中,当炯炯的眼睛里渐没有了射人的光而身躯渐渐看得出来时,那与山岩比起来将是如何渺小的一头无能的动物啊!但它却仍威严地把头抬起,看这整个宇宙的大变动,在这老虎的眼里将有怎样说不出的情绪,当它偶尔对着那消淡了微小了的星辰,这一对眼睛能不有一些凝视吗?”诗人自己仿佛也有了一双独特的眼睛,望见了天穹,也望见了山中的老虎,这一切正如一幅悠久的、迷蒙的古代的画。

从“鱼白的窗外鸟唱”开始,诗歌的内容由悠长的玄思进入了现实世界。“初春的解冻歌”被用来比喻鸟唱的声音,但它又传递出生命复苏、觉醒的感觉,表现了内在的欢愉情绪。括号里面的“冥冥的广漠里的心”又进一步把个体心中的感觉向外延伸开来,再次扩展为宏大的宇宙情绪。没有人能说得清“广漠里的心”到底有着怎样的感受,但每个读者都能体会到那种冥冥的苍茫的意境。

接下来的三句诗仍然写声音,却与上面相反,采取了由远及近的写法。 “温柔的冰裂的声音”是北极的歌,它正是“初春的解冻歌”,象征蕴含着无尽力量的萌生状态。“在梦中隐隐地传来”则最后点明了题旨:全诗写的正是破晓时分的景象与抒情者内心的感受。

王国维说过,诗歌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分。《破晓》这首诗从“我”出发,把抒情主人公极具特色的个体体验通过一系列新奇的意象圆满地加以表现,传达出的内在情绪自然浑成又有气势。《破晓》写出了从在沉静中蓄积力量到凸显力量的交界时分的状态,诗人后来将这一刻比作“人间第一次的诞生”。林庚写诗讲究节制,很少用大胆和夸张的字句,注重令内在的情绪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

(杨昊昇)

无题……………………………林庚

一盆清丽的脸水

映着天宇的白云万物

我俯下去洗脸了

肥皂泡沫浮满了灰蓝色的盆

在一个清晨或一个傍晚

光渐变得微弱了的时候

我穿的盥衣是一件国货

华丽的镶边与长穗的带子

一块湖滨新买来的面帕

漂在水上如白净的船篷

于是我想着一件似乎怅惘的事

在把一盆脸水通通的倒完时

[鉴赏]

取琐碎的日常生活入诗,距时代风云较远,多抒写个人内心的情绪和体验,并注重对新诗格律规范的探求,这是林庚诗歌的特色。

在谈及自己写诗的经验时,林庚曾说过:“我永远只怕我的话太夸张,怕我的字面胜过了我内在的情绪。”《无题》这首诗不仅没有大胆奔放的话语,就连所选择的题材也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我”在某个清晨或傍晚洗脸的经验,从看到干净的脸水,到洗过脸后把水倒完。它到底传达给读者些什么呢?“无题”这题目已经表明了它没有明确的意旨。读者阅读它又能体会到什么呢?恐怕只是那感觉般微妙的诗情。

同类推荐
  • 孟浩然集

    孟浩然集

    说起孟浩然(689—740),许多人首先想起的是他著名的五言绝句《春晓》(按,题应作《春晚绝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确,这首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落英缤纷的图画的小诗,几乎我们呀呀学语时便牢牢地定格在了记忆中,成为我们许多人启蒙教育中接受的第一首诗。因而,对于这位写出了伴随我们许多人成长的诗歌的诗人,我们没有理由不进入他的诗世界,在对他作进一步了解的同时,继续从他的诗中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这其实也是我们评解孟浩然诗的目的所在。既然如此,还请先允许我们对孟浩然其人其诗作一概括的介绍,作为前言,弁于其首,权当是我们立足自己的理解为读者所描绘的孟浩然的画像吧!
  • 普希金诗选(经典世界名著)

    普希金诗选(经典世界名著)

    普希金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近代文学语言的创造者,他不仅在俄罗斯享有崇高的声望,而且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大诗人。《普希金诗选》收录了《我的肖像》、《我的墓志铭》、《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暴风雨》、《小说家和诗人》、《黄金和宝剑》等120首抒情诗;《茨冈人》、《铜骑士》2首叙事诗;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这本《普希金诗选》是创美文学馆世界经典名著系列之一。
  • 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

    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作为古蜀道中最艰险的南部通道,宜万铁路线上山高壁陡,河谷深切。岩溶、顺层、滑坡、断层破碎带和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广泛,是目前国内铁路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铁路。作家赵瑜用感性的文字为读者展示了其中的惊叹、悲伤、感动和震撼。377公里的宜万铁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下部)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下部)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上部、中部、下部》三本书汇集了1901年到2014年所有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其中包括获奖作品简介、年代、作者介绍、书影、图片等内容。目标读者群不受年龄限制,作为青少年或社会各阶层读者读物、收藏书籍均可。
  • 春归库布其

    春归库布其

    《春归库布其》是一部呈现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的纪实之作。以库布其治沙赢得国际社会认可为开篇,全景式叙写了黄河河套弓弦之地蒙汉文化融合时空中变沙害为沙利的艰辛历程和丰饶成果,形象地解读了以政府政策性支持、民企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及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性改善的机制样本如何走向国内外的秘笈,为开拓人类生存空间、防治荒漠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修复提供了国际视野的智慧与经验。作品以宽博苍茫而细微如沙的叙述风格,融自然地理、生物科学认知与历史根脉、社会人文、现实及哲思于一体,是一部纪实与文学言意兼得的生态资源读本。
热门推荐
  • 驭灵世界一万灵

    驭灵世界一万灵

    脑洞与历史的碰撞,背负着血海深仇的少年,一把破烂不堪的锈剑……
  • 长生武皇

    长生武皇

    百万年前,武神碑为何从天而降?剑仙何以抓走普普通通的母亲?究竟是谁在操纵一切?百万年谋划,又为了什么?武道,当真可以长生吗?每到生死危机时刻,那一个个帮助自己的神秘高手,究竟……一个性格痞坏,想法邪门的家伙,无意间走上一条腹黑之路,过程中,不免停不下来的坑人。一人一剑,只为守护身边的一切,只为掌控命运,逍遥一世。最终是肉身成圣,还是神魂不灭,一切皆在书中……武道境界:淬体、开府、凝脉、筑窍、极境、天门、阴神、阳神、入圣(长生境)、造化。
  • 末日偷生

    末日偷生

    变异性流感爆发,殃及全球。当那些死去的人重新站起来,你是该感恩还是该惊恐?丧尸横行,是选择抗争、还是选择沦为同类?面对那群行尸走肉,她的选择是,孤独的活下去!
  • 丢掉那少年

    丢掉那少年

    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后呢……在这个故事里,有着三个性格迥异,却有着同样执念的女性:叶蓁蓁、苏青青和陈一湛。她们是很要好的高中同学。叶蓁蓁与周密在高中相恋,历经一番波折后结婚,成了很多人羡慕的一对儿。但是,18岁的叶蓁蓁怎么也不会想到,32岁的自己还要经历离婚、跟父母渐渐疏远、失去高中的好朋友,回归单身。苏青青自认自己是最爱周密的那个,也深信自己对周密来说是特别的,但是,嫁给周密的人却不是她。陈一湛按部就班,结婚生子,但是在她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心结没有打开,直到她遭遇车祸。叶蓁蓁曾一脸期待地问周密:“如果人跟人的脚踝之间连着一根线,那我们俩之间的是什么?”周密想了想,说:“镣铐吧”。即使坚固如镣铐,最终也还是断了。
  • 王爷追妻之这个杀手有点冷

    王爷追妻之这个杀手有点冷

    当冷血女杀手遇上风流闲王爷……王爷很委屈:这个杀手有点冷。等等,这个表面和煦实际专横的大皇子,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她嘴角微抽,故作冷淡道:“杀手没有感情。”他眼中含笑,面若桃花道:“没有感情?没关系呀,有爱情就行了。”他紧抿嘴唇,眸光冷厉道:“天下和你,我都要。”初次相遇是在百花楼上、洛水河畔,惊鸿一瞥她的笑靥,定格在破空而至的飞箭。一抹鲜红动人心魄,开启了一世爱恨纠缠的夙缘。庙堂之争,江湖之仇,帝王之术,分不清孰真孰幻。只想与你携手,共看这一卷血色江山。1v1,男强女强,虐恋情深,皇位之争,众位看官且共观这一场乱世繁华。
  • 爱情诱惑

    爱情诱惑

    现实生活的诸多无奈,爱情渐渐地变成了亲情,在面对诱惑时,妻子该如何?而丈夫呢?接踵而来的事件,交织成一张难以挣脱的网,我们都是网中无可奈何的鱼,逃脱不了,又欲罢不能……
  • 七破渊

    七破渊

    苍渊域一重天,一位不认天命的少年,身怀通天气运,七道印记,励志冲破七渊。就这样,开启了一段热血的通天之路......
  • 灭世天灾之御魔者

    灭世天灾之御魔者

    在遥远的未来,魔界一举攻入人界,生灵涂炭,尽管人类科技已经达到巅峰时代,但种族的差异使得人类处于弱势,人类急需超级人类的诞生,而这些超级人类被称为御魔者。
  • 血龙剑

    血龙剑

    江湖传言:得血龙刀者得天下。因为一把刀而引起的不断杀戮。龙煞天年幼时因此刀被屠杀满门。少年的他立志找出凶手,血刃报仇!“帝释天,你屠我满门,杀我爹娘,今日我定将你碎尸万段!”一个少年谱写的传奇乐章。
  • 莫生气

    莫生气

    本书通过一个个短小而充满智慧的小故事,告诉人们如何以理性的态度面对生气如何适当地控制生气如何让自己的气“健康”地宣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