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9800000051

第51章 智慧篇——哲学不是智慧,而是对智慧的爱(5)

七、政治无道德

马基雅维利,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外交家和历史学家。他是一位深受文艺复兴影响的法学思想家,主张建立统一的意大利国家,摆脱外国侵略,结束教权与君权的长期争论。在他看来,君主国是最理想的。他的名著《君主论》就是在论述一个王国怎样才能保住,怎样会失掉,由此总结出君主的治国之道。马基雅维利的目的在于教劳伦佐建立巩固而强大的国家,统一意大利。他写完《君主论》后秘密呈送给小劳伦佐,并没想公诸于世。所以语言非常坦率,毫无掩饰。直到马基雅维利死后五年,才被人公之于世。

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包括国际政治,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争权夺利的斗争,与公正、仁慈等道义原则无涉。他说,政治的统治手段和措施应该同宗教、道德和社会影响完全区别开来,除非它们直接影响到政治决策。一项决策是否过于残忍、失信或不合法,在他看来是无足轻重的。马基雅维利不仅将宗教与政治法律分开,而且将伦理道德与政治法律分开。“政治真理要发展,就必须首先抛弃自己两个伙伴──神学与伦理学”,因为“讲道德和搞政治不是一回事”。“所谓道德,不过就是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品质。道德和伦理的善,不过是实现物质成就或权力地位等世俗目标的手段……神学和伦理学都是政治的工具,而政治就是利用一切工具达到目的的实践的艺术。”

按照马基雅维利的观点,“政治”成为“公共领域”的同义词,“道德”则被划归于“私人领域”,二者间形成了一种通过与对方的对立来反衬自己的“镜像”关系:一个人成为一个好的统治者意味着他必然被私人领域的标准定义为一个恶棍;而若将私人领域的行为准则运用于公共领域则无啻于自取灭亡。他指出:运用力量和权术,不必受道德的束缚。合乎道德事自然受人赞扬,但是,在政治上,不须问什么是正当,什么是不正当。只应问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有害的。当合乎道德的事有害于国家利益和君主个人安全时,就不应去做。当不道德的事对国家和君主有利时,都应毫不犹豫地去干,而不必有什么顾忌。“如果一个人完全遵守德行去行事,不久就会遭逢不幸,家破人亡,”马基雅维利说,“做人君的如欲保持地位,必须知道怎样去行不义。”

马基雅弗利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站在一定的立场和角度来看,是有值得赞同之处的。政治谋求的是一种权力,如果受到道德的羁绊,必定畏首畏尾,不敢放开手脚。正如在战场上打仗讲究兵不厌诈一样,政治也应如此,如果遵循“做人要忠厚诚实”的道德原则,估计永远也打不了胜仗。我们难道不记得中国历史上的那位宋襄公吗?处处讲仁义,时时讲仁义,结果错过了战机,被敌人杀得大败。毛泽东曾经评价宋襄公是“像猪一样蠢的军事家”。历史上多少例子表明,那些抱有道德之心的政治家,到最后都是因为“妇人之仁”,小则害身,大则亡国。比如项羽,他不愿在鸿门宴上借机杀死刘邦是因为讲求信义。在只需要捅穿一层纸的羞涩道义面前,年轻气盛的项羽偏要顾及信用、名誉,以及周围人的看法和口舌。尽管自己实力强大并且功劳最大,却因怀王之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这一条款而内心不安,处处束手束脚,在鸿门宴上被樊哙言明而失掉消灭刘邦的机会;在与刘邦的争斗上,他更是处处招到刘邦舞起的道德大棒的折磨。即使到最后惨败之时,还是因为“不肯过江东”的道德面子而自刎,丧失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把政治上的规则运用到道德领域,结果也是同样的糟糕。如果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还要搞阴谋,争利益就说不过去了。所以,马基雅维利说的“政治属于公共领域,道德属于个人领域”有一定的意义。

八、人对人是狼

霍布斯是16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哲学家。他生活在一个政治、宗教激烈斗争的革命年代。他在政治上倡导社会契约论,认为人类的生存状态可分为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所谓自然状态就是没有道德,没有政治权力,人们按照自己的本性而生活的状态。那么,人的本性是什么呢?他认为,人的本性就是“求利”“求安”和“求名”,在自然状态中,每个人整天追求的就是“利”“安”“名”,要求实现由自己占有的一切,包括占有他人的“自然权力”。在这里不存在善良与邪恶,无所谓是非曲直,唯有力量与欺诈。“人对人像狼一样”,在这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的状态中,谁也不会感到安全,谁也得不到名和利,人人自危。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实质是一种无政府状态:为了保存自己,人类必须设法摆脱“自然状态”。霍布斯认为,摆脱这种状态的办法有两个:一是道德,其基本精神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人性是偏私的,人总是不顾一切地企图占有所有的“自然权力”。所以,道德是疲软的,无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因此,最有效的办法是第二种,那就是通过建立社会契约来对人进行限制,用政治权力约束个人的利己主义本性。

“人对人是狼”。姑且不论这句话对狼是否公平,但霍布斯的这句名言的确揭示了人类内心侵略和好斗的本性。人类的这种本性不仅表现在残酷血腥的战争,同样也表现在我们人人都卷入其中的商业大战中。商场如战场,到处都是不见硝烟的战争。

没有鲜血,没有野蛮,却有死亡。在商战中,有太多的企业如昙花一般,乍开则谢,有太多的团队如流星一般,转瞬即逝。这些企业和团队曾经被许多人看好,以为它们可以在商海中大展身手,但它们都被对手击败了。只被击败了一次,但却再也站不起来,它们丧失了信心,它们没有了积蓄力量以便寻找机会打败对手的勇气,与其说是对手打败了它们,不如说是它们自身的缺陷造成了它们的灭亡。我们大可不必为这种企业和团队感到惋惜,看看世界上那些著名的公司,在发展壮大的历史上,它们都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失败,但它们都从失败中顽强地站了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名将,被人称为“血胆将军”的巴顿,在有人问他在开战之前是否感到恐惧时,他说:“有,我常常在重要的战斗前,甚至在交战中发生恐惧。但是,我决不向恐惧屈服。”作为一个团队,作为一个团队的成员,也许对手的实力的确比你强大,也许你会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失败,但你绝对不能丢掉信心,绝对不能恐惧对手。一旦产生对对手的恐惧,你就再也没有了战胜对手的机会。有许多团队就是因为在经历了一次失败后,就丧失了信心,产生恐惧,甚至发生内部矛盾,而最终解散的。

其实,这种团队并不缺少专业人才和智慧,它们缺少的正是那种桀骜不驯、决不屈服的品格。如果这个团队的领导者具有狼这样的品格,并把它灌输到团队成员的大脑中去,即使这个领导者不具备超众的专业能力,这个团队也将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团队。

道德型智慧

智慧的问题是中外哲学家、教育家都关心的问题。但中国的智慧与西方比较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型智慧有所不同。中国的智慧虽然也不乏知识求索的成分,中国的文化传统事实上也很看重知识,“知”与“智”两个字的通用互换就是最形象的说明。但在另一方面,人格的高尚和境界的追求,在中国哲人的眼中,显得更为重要。立志学圣人、做圣人是所有读书人共同的理想。而做圣人既包括内在的心性修养,也包括外在的才干事功,即所谓的“内圣外王”。它们都统属于志与行即社会实践的范畴,并从而与“学”和“知”的方面一起构成为中国哲学智慧的内容。

一、为政以德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把政与刑的作用和德与礼的作用加以比较,认为德、礼对于治理国家是最有效的,因为政、刑只能使人民不犯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礼教来引导人民,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从内心归服。三国时期,刘备摔自己的孩子阿斗的故事就是个以德服人的典型:

当阳长坂之战是曹操、刘备两军的一次遭遇战,骁将赵云担当保护刘备家小重任。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刘备虽冲出包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赵云拼死刺杀,七进七出终于寻得刘备之子阿斗,赵云冲破曹军围堵,追上刘备,交还其子。刘备接子,掷之于地,生气地骂道:“为你这小子,差点损失我一员大将!”赵云抱起阿斗,哭着拜道:“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您的恩情。”

当然,今天人们对这个故事褒贬不一。受到人们的贬斥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摔阿斗只不过是刘备收买人心的一个伎俩。不管事实如何,孔子说的以道德礼教来引导人民,免除苛政刑法是人们所希望的。要以德治国,管理者就要以身作则,在道德上作出表率。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正,是端正的意思。管理成败的关键在于他是否思想正,作风正,行为正,从而实现统一意志,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只要管理者带头端正自己的思想、作风、行为,那么,谁敢不正呢?孔子还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有一次,鲁国大夫季康子因盗贼过多而忧虑,他向孔子请教该怎么办。孔子的回答,不是让他怎样去对付盗贼,而是说:“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这是说如果你季康子自己不贪图财物,那么即使悬赏奖励偷盗,老百姓也不会偷盗的。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上行下效,统治者心术不正,被统治者盗窃行为就必然多;二是管理者,必先“足民”,使民无所不足,也就无盗窃之必要。而“子之不欲”,正是保证“足民”的前提。

正是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孔子才作出了如下的论断:“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意思是管理者讲求礼仪,被管理者没有人敢不尊敬他的;管理者讲求道义,办事公正,被管理者没有人敢不服从他的;管理者讲求信用,被管理者就决不会不动真情,不讲真话的。

由此可见,管理者要先“正己”,才能以德服人。这是孔子为政思想对我们最重要的启示。

二、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曾经有位哲学家问他的一群学生,人的一生最需要什么,多数人答不出来。有一个学生回答说,人最需要的就是要有一颗善心。哲学家听后,会意地点了点头。

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劝人向善大有禅意。与人为善,面对别人,也面对自己的内心,用与人为善自律、自省,追求和谐与美好,是一种大境界。

与人为善是一种爱心的体现,也是一种人生智慧,但是它常常放射出比智慧更诱人的光芒。有许多用智慧千方百计也得不到的东西,凭着与人为善却轻而易举就得到了。与人为善总是一种蕴藏在人内心深处的珍贵的感情,它是对人生的一种理解,对行为的一种负责。在生活中,许多人明知彼此都需要爱的温暖,感情的温馨,但却又常常用无端的猜测将满腔的爱意、友情冰封在坚硬的假面具后面。其实只要你能真正付出你的真诚和善良,那么必定会赢得共鸣,使你从中感受一份温馨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行李简陋、衣衫褴褛的老人来到费城一家旅店投宿。他对服务生说:“别的旅店都客满了,我能在这里住一晚吗?”服务生解释说:“城里举办大型活动,所以旅店到处客满,但我不忍心看您没有落脚的地方,这样吧,我把自已的床让给您,我就在柜台上将就一夜。”第二天,老人临走前对服务生说:“年轻人,你能当上美国一流旅馆的经理。我要给你盖个大旅馆。”服务生听了,觉得这个老人很幽默,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只是继续做着自己的工作。

两年后的一天,这个服务生突然收到一封信,邀请他去纽约回访两年前那个雨夜里的客人。服务生来到纽约,老人把他带到一幢高楼前说:“年轻人,这就是我为你建的旅馆,现在我要聘你当经理。”

故事中的年轻人就是后来纽约首屈一指的奥斯多利亚大饭店的经理乔治·波尔特,而那位老人则是拥有亿万财富的石油大王保罗·盖帝。

与人为善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心情,还可以给我们带来身体上的健康。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和人体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人的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引发各种疾病。美国耶鲁大学病理学家对7000多人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凡与人为善的人死亡率明显较低。与人为善其实极易做到,它并不要你刻意去做,只要有一颗平常心就行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做了一个试验,他早晨上班来到办公室的时候,对周围的同事笑了一下,没想到,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就连他的上司看到他时对他也笑了一下,他的上司可是个不苟言笑的人啊。这个人这一天的心情特别好,平时那种冷冰冰的感觉没有了,周围的人都对他友好而亲切。而据说,就因为他早晨的那个笑感染了身边的其他人。

你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无非是想丰富你的生活,实现你的价值。而这所有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来自于你是否善待他人。与人为善使你有一种充实感,你知道没有很多人会故意和你过不去。与人为善不仅给你财富,还使你拥有被他人喜爱的充实感。记住,奸商只能造就一时的得意,却不能品味充实自信的人生;只有与人为善才能求得长远的财富。

那么如何与人为善?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善待他人。多一点谅解、宽容和理解,少一点苛求与责难。能够看见别人的优点,并能够欣赏它,赞美它,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啊!能真心祝福别人的幸福也是一种美丽的善良。永远与人为善,我们才能让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在愉悦之中。这样的人,才会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人生。与人为善,自己路宽,如果大家都可以做到这点,就没有了独木桥,大家都可以在阳关大道上阔步前进,达到理想中的状态。

与人为善是一壶洗涤灵魂的净水。与人为善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同情心,她是一种无形的相助,是一种博大的爱。老子说得好:“上善如水。”是的,“水利万物而不争”,与人为善者与水一样能利益万事万物,化解人间恩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人为善者能包容一切,气度恢宏,胸怀博大;“水质透明,清澈见底”,与人为善者白日为善,夜来省己,心如明镜……

三、智者无惑

做一个有知识的人很容易,只要努力学习就够了。但要想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却很难,因为智慧的拥有不仅需要学习,更需要反省和修炼。

征服自然世界需要的是知识。你必须掌握各种客观变化的内在规律,才能一劳永逸地控制它们。所以说,知识就是力量。但洞察人生需要的却是智慧,而人生没有假设,不讲逻辑,没有任何规律可循,唯一有的就是洞察。所以说,智慧是一种境界。

同类推荐
  •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本书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 哲学有氧气三部曲

    哲学有氧气三部曲

    风靡欧洲的疗愈哲学,当代青年的抗焦虑修行书。鸡汤肩负不起生活的重压,哲学可以。《论行走》通过行走来唤起心灵的自由,《论爱美》告诉人们美如何对抗庸常,《论好运》给出幸福的多重感受;三本书的主题与当下个人生活紧密相关,帮助疲惫的都市人,抵御日常的琐碎无聊,在繁杂的声音中找到心灵的安宁。三位作者都是法国关注度极高的新锐哲学家,以哲学+心理学+疗愈散文的方式,影响了法国无数年轻人,有“心灵疗养师”“哲学疗愈”等赞誉。
  • 跨越时空的对话

    跨越时空的对话

    没有怀疑一切的精神,就不可能有社会的任何进步。李华平的这本书原来的名字就是“批判一切”,“批判一切”就是“怀疑一切”。思想界要想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只有“怀疑一切”和“批判一切”。作者通过与27位已故名人的对话进行了严肃的学术探讨和理论思考,要想和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以及政治家进行对话,必须了解他们时代的背景、著作精华和社会评价,可以想见作者读书之广、思考之深。与其说这本书是作者与已故名人的思想交流,不如说这是作者以超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表现出作者对超越时空对话主题的自己的价值判断。“政治”和“思想”,在作者身上已经和“生命”高度融洽在一起了。
  • 国学与巴蜀哲学研究

    国学与巴蜀哲学研究

    国学与巴蜀哲学探索》是作者与唐赤蓉教授二十多年研究巴蜀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一个成果结集,所收论文曾发表在海内外的多家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刊物有加拿大的《文化中国》,国内的《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孔子研究》、《南京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浙江学刊》、《社会科学研究》、《甘肃社会科学》、《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等,绝大多数发表在上一个世纪。
  • 论语(国学大书院)

    论语(国学大书院)

    《论语》以语录体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本源,被儒家学派尊奉为圭臬。自西汉以来,《论语》所表述的孔子学说,被迅速传播,其影响遍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志。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之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热门推荐
  • 娇女来袭,夫君有点甜!

    娇女来袭,夫君有点甜!

    一朝穿越,成了农家小媳妇,什么,相公要休妻?做梦去吧,看你长得不错的份儿上,还是我休你吧!某女:相公,你看人家长得美吗?某男:滚。某女:相公,听说你想纳妾?某男:做好你自己的事。……某男:再敢跑,打断你的腿。某女:滚。某男:听说你要休夫。某女:这是给你的休书,滚吧。姑奶奶不伺候了。一本,,,嗯,,,就那样了。
  • 我渣了这个世界

    我渣了这个世界

    一时渣着一时爽,一直渣着一直爽。今世渣女没做够,来世就要接着做。
  • 花色人间

    花色人间

    貌似穿到男儿国了诶!美男如云呀!一不小心就招惹了一群如花美色。虽说这里女人个个五夫十郎小爷一大堆的,可俺纯洁的小心灵可是认准了一夫一妻滴,呃……最多外加小爷数名……(捂脸遮羞中……)日子本逍遥,只可惜,俺家亲亲们一个个有着鸿鹄之志,誓要给我打造一个盛世繁华!盛世没见影,倒是惹来女王猜忌,绞尽脑汁想霸俺家产不说,还想占俺家众花色!可恨!(咬牙切齿中……)怎么办?——我冷眼一扫,颇具一家之主威严的问道。造反呗!——众花色摩拳擦掌兴奋道。……【终于参加PK了,好紧张,也好惶恐!求亲们赏赐粉红PK票!清绾拼老命狂码字,PK分数每增加50分,加更一章(饱满不低于三千字)
  • 大明星的贴身保镖

    大明星的贴身保镖

    仙府少年林叶,本是一名修真者,机缘巧合下,自仙府而出,历练红尘。却不料初入都市,竟被大明星当成跟踪狂……
  • 兽总囚爱

    兽总囚爱

    她将自己的初夜卖给了他,从此成了一个没有名分,只供他取悦的女人。直到,他心爱的女人重新归来。一场交易终于结束了,她却身心俱疲,失去了太多的东西,唯一换回的,只有自由。可是,他却不愿意放过她。是谁在不甘心,又是谁在以恨为名,将爱囚禁。
  • 少年成长必读名著——烽火岛

    少年成长必读名著——烽火岛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中、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必须适应现代竞争激烈和交际广泛的世界生活,在心理、性格、思维、修养等内在素质铸造方面必须积极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在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才能方面也必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
  • 地球管理局

    地球管理局

    银河坐标9527.地球,我来了。维护地球和平就靠我啦,我就是比奥特曼帅的慕南风,咳咳奥特曼是什么。
  • 仙涯冢

    仙涯冢

    天不念旧情,地不怀牵挂,天地一片黑暗,没有一丝光明!这是起源于永夜大陆上第一缕光明的故事,这是追溯到上古年前错综复杂的恩断情缘,一个万年之久的神秘仙冢被发现惊天秘密。敬请期待秋风醉叶给您带来的《仙涯冢》,欢迎您的到来!
  • 葡萄成熟时

    葡萄成熟时

    青春这条路上,有太多欢笑与疼痛,这些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所以没有人会多去在意,但对于浅凉来说,她的青春不止这些,还有一个她无法言说的秘密,令她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这个秘密就像一块伤疤永远烙在她的心里......
  • 当枫吹起小小的我

    当枫吹起小小的我

    一个是因死亡案件在记忆中缭绕不去的青梅竹马,一个是温暖青春的美好阳光,沦陷与救赎,女主又会在情感的冲撞中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