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67000000025

第25章 社会群体篇——理解群体中的个人心理(1)

■ 每个人都有“随大流”的倾向——从众心理

这样的事情你是否遇到过:四个人一起去吃午饭,你看着菜单,小声嘟囔着:“今天吃什么呢?来一份炸酱面吧!”这时同伴中的一个人说:“我要一份牛肉面。”接下来其他两个人也都附和说:“那就吃牛肉面吧!挺香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也会说:“那我也和你们一样吧。”

这种“随大流”的现象,恐怕在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吧。

人们都知道“我行我素”这句成语,而在现实中,却很难做到这么“潇洒”。在现实中,人们往往不是自己喜欢怎样便怎样,在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说在大多数时候,人们要看多数人是怎样做的,自己才怎样做。

在心理学上,个人的观念和行为受群体的引导或压力,从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叫做“从众”。用我们平常的话来说,就是“随大流”。

生活中顺应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所谓“入乡随俗”,以及在吃喝、穿戴、娱乐上赶时髦,追新潮等,都是从众的表现。

当然不可否认,众人有很多时候的确是对的。

比如我们在一个没写明男女的公共厕所前,会观察一下别人是怎样做的:如果男人们都进左边的门,女人们进右边的门,你也会这样做。还比如一位口渴的旅行家在沙漠的一个绿洲上,看到当地人从这口井里打水喝而不打另一口井里的水,他同样也会只喝这口井里的水。

这是因为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个人生活中所需要的大量信息,都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离开了众人提供的信息,个人几乎难以活动。因此人们往往认为,众人提供的信息更加全面可靠。

但实际上众人并不总是可靠的。有人在商店门口看见“长龙”,不由分说便排到了队尾,然后才问:“这里是卖什么的?”有人在马路上看见围观的人群,不管自己有事没事也要挤过去看一看。

还有的骗子借从众心理骗人。他们玩所谓的“三张牌”,让人押宝,猜红桃A在哪里,可押50元、100元、200元。此时,总有三五个人抢着参与,而不明真相的人不知道他们是“托儿”,从而被从众效应激化,也参加押宝。当然,结局肯定会输——因为最初参加的三五人同庄家是一伙的。

还有的时候,众人是错误的,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真理在少数人手里”的情况。在这种时候,往往由于从众心理,少数正确的人也会放弃自己的观点而遵从众人。心理学家阿什的一个实验就给出了证明。

阿什事先安排了6个大学生,让他们一致把两条不等长的线段A、B硬说成是等长的,去影响1个真正的被试者。结果被试者放弃了自己本来的正确答案,而认同了这6个人的观点。

人们之所以盲目地从众,是因为有一种害怕偏离群体的心理。人们希望群体喜欢他、优待他、接受他,他害怕如果他与群体意见不一致,群体会讨厌他、虐待他或驱逐他。为了避免被称为“越轨者”或“不合群的人”,他便遵从众人。而群体中也的确有一股强大的压力要求一致性,当某人不赞同群体其他人的意见时,其他人会努力迫使他遵从。

比如我们在家里可以穿各种奇特的服装,但当我们考虑是否穿这件衣服去上班时,就会因为考虑到同事们怪异和否定的目光而放弃这个打算。在开会的时候,要举手表决,自己明明不想举,但看到别人都举,也往往会跟着举,因为我们的“与众不同”可能引来众人的瞩目或者质疑。

有的人懂得巧妙地利用从众心理。美国某餐厅有两位服务员小姐,一位叫梅莉,一位叫珍妮。她们为了促使客人支付小费,都事先在各自收取小费的盘子里放了一枚硬币。不过,梅莉放的是10分的,珍妮放的是25分的。结果,两个小时以后,梅莉收到的小费,都是10分的硬币,而珍妮收到的却都是25分的。这是因为客人想支付小费的时候,大多拿不准以多少为宜,就需要以别人的做法为自己的标准。

■ 流言蜚语大多数不可信——传播扭曲

央视某娱乐节目曾做过这么一个游戏:让几个人站成一排,甲向乙耳语一句话,乙再传给丙,丙传给丁,丁再传给戊,最后,让戊说出是什么事。结果戊说出的话与甲的原话大相径庭,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完全变了样,令观众捧腹大笑。

这个游戏说明了生活中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经常会被层层扭曲,甚至最后面目全非(而且多是夸张、增值而非缩小、减值的)。这种现象叫做“传播扭曲”。

所谓的流言就往往是“传播扭曲”的结果。流言是人们相互传播的提不出任何可信依据的消息。流言本身并不一定怀有恶意,其不确定性往往是无意讹传所致。有的流言的后果可能很恶劣,比如引起社会混乱或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的精神痛苦等。

流言传播的特点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玄,一直传播到面目全非。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根据个人的经验减去一些内容,有的则增加一些内容,这种加墨润色使流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

古时候有这样一个关于流言的故事。

春秋时代的宋国,地处中原腹地,经常干旱少雨,农民种植的作物,主要靠井水浇灌。当时有一户姓丁的农家,地里没有水井,需要从很远的河里取水,浇起地来全靠马拉驴驮,所以经常要派一个人住在地头的茅草棚里,一天到晚专门干这种提水、运水和浇地的农活。后来丁氏与家人商议之后,决定打一口水井来解决灌溉难题。

丁氏一家人起早摸黑,辛辛苦苦干了半个多月把水井打成了。取水的那一天,丁氏家的人像过节一样,欢天喜地,逢人就说:“我家里打了一口井,还得了一个人哩!”他的意思是,因为打了一口水井,省了一个人的劳动力。

谁知有人把丁氏打井的事掐头去尾地传了出去,说:“丁家在打井的时候从地底下挖出了一个人!”小小的宋国被这耸人听闻的谣言搞得沸沸扬扬,连宋王也被惊动了。宋王想:“假如真是从地底下挖出来了一个活人,那不是神仙便是妖精。”宋王特地派人去问丁氏。经丁氏一解释,才明白其真正含义。

流言往往就是这样,没有人去深究到底是怎么回事,而只是凭自己的一时印象就传播了出去。如果下一个人也是这样,事情就会越传越邪。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传播的扭曲呢?

第一,口头传播中可能存在不准确性,比如发音的近似会造成语言的走样。

第二,传播的感情色彩造成夸张:传播者如果喜欢一个人,就容易夸张对其有益的信息,若讨厌一个人,就容易夸张对他有害的信息。比如某名演员因偷漏税而被审查,不喜欢她的人说:“好呀,非判15年不可。”传下去,就有可能成了这个演员“被判了无期”!

另外,有的人为了寻求刺激或打发无聊而喜欢夸张,爱传播耸人听闻的消息。在传播中,夸张的表情与语言更能刺激别人,以达到更强烈的自我宣泄与自我实现。

古人说:“谣言止于智者。”既然我们知道了传播扭曲的危害,我们就要尽量避免小道消息的干扰,要学会冷静地分析判断问题。这样对人对己都有好处。

■ 一起做简单的事会提高个人的效率——社会促进

1897年,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观察发现,自行车比赛时,多人同时比赛要比一个人单独计时比赛成绩更好。受到这种现象的启发,他做了一个实验,要求儿童绕钓鱼线,越快越好。结果发现,跟大家一起绕的儿童比单独绕的儿童速度更快。

后来,更多的心理学家也观察到了这种现象的存在,就把他人在场(比赛伙伴或观看者)引起的个体活动中效率相应提高的现象,叫做社会促进。

类似的现象在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比如:

你在一条空旷的马路上散步,当另一个人在你身后急匆匆地赶过你时,你会不自觉地加快自己的步伐。

你骑车上街买东西,当你发现后面有一辆自行车在向你靠近,并正要超越你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加快车速。

如果你是位教师的话,虽然你有时候身体不大舒服,可是一上讲台,就来了精神。

你还常常看到,不少演员和运动员在表演和比赛时,观众越多,情绪越热烈,他们的劲头就越足,技术发挥得就越好。

……

这些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人总是有惰性的,单独一个人时,无所谓输赢、好坏,没有人看见,没有人和你比较,你就觉得怎样都可以。当出现第二个、第三个人,甚至更多人时,你的感觉就大不相同,你会认为有人在看着你。你会情不自禁地想:“他们可能正在评论我干得怎么样呢,我一定要好好干,让他们瞧瞧。”在任何社会环境中,人们都会有害怕被抛弃的感觉,总想要别人喜欢和接受自己。很明显,当你与别人在一起时,这些动机更为强烈,当别人在身边时,你总认为别人可能正在观察自己。也许,你根本就不认识身边的人,但你却可能认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对你进行着评价,而社会中的我们又是很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所以就不安起来,也会更加把劲了。如果对方碰巧和你做着同样的事情,就会让你感到一种竞争的存在,人都是好胜的,谁也不想被别人比下去,你于是想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不知不觉便提高了效率。

总而言之,当有旁观者或是同行者在身边时,个人本能的反应容易被激发,个人会提高运动标准或努力展示自己,工作也会因此而进展得更顺利。他人的存在对工作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被称为社会性促进。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社会促进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生的,或者说它的发生是有条件的。

心理学家阿尔波特(F.H.Allport,1924)在哈佛大学曾领导过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他选择了几种难易不同的工作,依次由简单到困难:划掉报纸上所有的元音字母,编排词的联想表,演算简单的乘除法算术题,反驳他人的哲学观点。这些作业都要求被试大学生在两种情况下去完成:单独一人完成和五个人在一起完成。结果发现,除反驳他人哲学观点的复杂作业外,其余几项作业,五个人在一起做都比单独一人做效果更好。当然应该注意,所谓社会促进作用,仅仅是由于他人的在场或参与提高了个人的行为效率,而不是由于人们之间有意识竞争或接受他人的帮助的结果。

这个实验说明,在做比较简单的事情时,身边有人在场,容易发生社会促进。相反,做比较复杂的事情,比如上面实验中的“反驳他人的哲学观点”,当有其他人在场时,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社会促退”。

■ 一起做复杂的事会降低个人的效率——社会促退

有旁人在场,是不是都会引起社会促进呢?并非如此。社会促进并不是总会发生,有时,身边有别人在场,反而会引起我们效率的下降。这种现象叫做“社会促退”。

凡是到过日本京碧寺的人,都会见到寺门匾额上的“第一议谛”四个大字。这几个字写得龙飞凤舞,灵韵非凡,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欣赏。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幅字还有一个有趣的来历。

大约两百多年前,洪川大师来到京碧寺,庙里的和尚请他写这四个字。洪川大师每写一字,都要精心构思,反复揣摩,真可谓呕心沥血。可是替他磨墨的那个和尚,是个颇具眼力而又直言不讳的人。洪川的一勾一捺,只要有一点点瑕疵,都会被他“挑剔”出来。

洪川写了第一幅以后,这位和尚批评道:“这幅写得不好。”

“那这一幅呢?”和尚又摇头说,“更糟,还不如刚才那一幅。”

在一边的香客悄悄地对方丈说:“大师不在状态,会不会是嫌润笔费给的少了呢?”于是方丈向洪川委婉地提出了增加润笔费的事情。

洪川本来是位一丝不苟的人,见此情景,也不说话,耐着性子先后写了84幅“第一议谛”。遗憾的是,没有一幅得到这位和尚的赞许。

最后,在这位“苛刻”的和尚离开去如厕的空隙,洪川松了一口气,在无所顾忌的情况下,一挥而就写成了这四个大字。那位和尚从厕所回来一看,跷起大拇指,由衷地赞叹道:“神品!”

洪川开始时写不好字,就是社会促退的作用。

关于社会促退,心理学家皮森在1933年的实验中进行了证明。他发现,有一个旁观者在场,会降低被试有关记忆工作的效率。心理学家达施尔也提出,有观众在场时,被试者即使是做简单的乘法,通常也会出现差错。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看来社会促进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对于那些做简单工作的人来说,有他人在场,会激发个体竞争的动机,而增强的动机有利于个体加快做事的速度。但如果这项工作对个体来说是新接触的,还很不熟悉,或个体还很难做好,还需要动很多脑筋,这时候,旁人在场会引发动机的增强,从而导致个体的紧张和焦虑,个体便更容易表现得手忙脚乱,反而做不好。

比如老师让几个同学到黑板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在黑板上演算几何题。如果题目是刚讲过的,比较简单,学生往往能很快做出,比下面的同学完成得快;但题目如果很难,站在台上的学生由于紧张发懵,其演算速度与结果往往不如下面的同学。

还比如当一个员工面临难题正苦于无计可施时,如果上司死盯着他不放,他就会感到很大的压力而无法专心工作。在教室里学习时,教室里如果有很多人,乱哄哄的,我们便很难保持高效率的学习。我们在背课文或记忆英语单词时,也喜欢一个人找个安静的地方背。

了解了社会促进和社会促退的原理,管理者在工作中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员工的工作。像打印上司交代的文稿、装订材料、核对账目这样的工作,员工已经做得相当熟练了,管理者可以将他们的办公桌和工作台放置在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地方,或让许多人在一起工作,这样就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如果需要完成的是一件技术难度很高的工作或是需要解决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当事人必须集中精力思考时,此时他人的存在会妨碍当事人的工作,正确的做法是不让他感觉到有人在注视他,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一项简单的工作,从一开始就存在社会性促进。而对于一项稍微复杂些的课题,在大家尚未习惯时,可以让员工在封闭的环境中单独练习;而当他们能够胜任后,就可以让他们在一个公开的环境中共同工作,以发挥社会性促进作用。

■ 很多飞机坠毁都是机长犯的错——权威定律

著名空军将领乌扎尔·恩特的副驾驶员在飞机起飞前生病了,于是另一位驾驶员被临时派来做替补。和这位传奇式的将军同飞,这位替补驾驶员觉得非常荣幸。在起飞过程中,恩特哼起歌来,并让头一点一点地随着歌曲的节奏打拍子。这个副驾驶员以为恩特是示意他把飞机升起来,虽然当时飞机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起飞的速度,他还是把操纵杆推了上去。结果飞机的腹部撞到了地面,螺旋桨的一个叶片割入了恩特的背部,导致他终生截瘫。

事后有人问副驾驶员:“既然你知道飞机还不能飞,为什么要把操纵杆推起来呢?”他的回答是:“我以为将军要我这么做。”

航空工业界有一个现象叫“机长综合症”,就是在很多事故中,机长所犯的错误都十分明显,但飞行员们却没有针对这个错误采取任何行动,最终导致飞机坠毁。上面这个故事就是“机长综合症”的一个例子。

同类推荐
  • 女性心理分析手册

    女性心理分析手册

    女人天生就是感情动物,爱情和家庭对于她们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且,现代女性对于婚恋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不同的体验,在感性与理性交织的情感世界中,她们也有着自己的困惑和烦恼。在情感认知方面,她们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 欺诈术与欺诈心理解密

    欺诈术与欺诈心理解密

    本书分五章,让你轻松看穿骗子骗人的伎俩,避免上当,学会防诈、识诈、破诈。
  • 哈佛心理课

    哈佛心理课

    本书收集整理了哈佛大学心理学教学的所有教案,并进行了重新编辑加工,以便让中国的读者更易于接受与吸收。《哈佛心理课》系统地梳理了哈佛大学教授所讲述的哈佛幸福心理学、哈佛情绪心理学、哈佛逆境心理学、哈佛学习心理学、哈佛口才心理学、哈佛社交心理学、哈佛婚恋心理学、哈佛性格心理学、哈佛职场心理学、哈佛经商心理学、哈佛财富心理学、哈佛健康心理学等经典课程。让读者全方位的领悟哈佛心理学智慧,从而使读者和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一样享受生活。
  • 累从何来:别把心理疲劳不当回事

    累从何来:别把心理疲劳不当回事

    快节奏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处于心理疲劳的状态,心理疲劳对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书以此为主线,从解析心理疲劳出发,帮助人们认清疲劳之态,找到身心疲倦的原因,分析这种状态带来的后果,并提出最实用、最贴心的“药方”,帮助人们一步步走出自己内心的疲劳状态,找回工作的激情、家庭的和睦、心灵的宁静和生活的幸福。
  • 图解日常心理学

    图解日常心理学

    心理学并不神秘,它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只是看我们如何去表达和表现。如何才能让这门学问通俗易懂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剥去晦涩,袒露真纯。本书就是从这一目标出发,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配以简洁生动的图画,从心理学研究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方面系统地加以阐释,对心理学进行图解,使人们能够清晰、更加省力地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心理学的兴趣,加深对心理学的理解,用心理学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生活。
热门推荐
  • 傲娇太子的绝世宠妃

    傲娇太子的绝世宠妃

    宠妻太难了,谁来帮我支个招!!!!!快来帮帮我
  • 系统逼我惹是生非

    系统逼我惹是生非

    怎么办?莫名被系统缠上,深夜做任务居然碰上了全校女生的男神——等等?为什么是这样的打扮?我去,我只是来取样东西,你们打…继续打……************《系统逼我惹是生非》黎九惜只想一边打工一边读完高中,怎么就被系统逼着卷进了这些无厘头的家族纷争中呢?过去的事情一件一件被揭开,就连遗物都成了宝物……黎九惜墨绿色的眼眸中闪过了大大的疑惑,她的前世简直是ZS!
  • 误惹狂拽校草:丫头哪里逃

    误惹狂拽校草:丫头哪里逃

    她是纯腹黑的数学天才新生,他是高冷的风流校草。一次冰淇淋意外她误惹上他,两个不同的人生有了交集。他第一次遇见她就说过,要让她呆不下去。她时刻都和他作对,两人不断发生冲突,到最后,两人早已不知什么时候陷入这场爱情之中。
  • 彪悍小姐驾到

    彪悍小姐驾到

    推荐虫子新文《萌宝来袭之腹黑首席追妻忙》。她,是现代的商业女王,也是黑道修罗,一夕穿越,虽然穿到了天下第一傻子的身上,却得到了从前不曾体会过的亲情,也找到了所期盼的爱情。他,是白虎国篡位一乱中逃出的皇子,从小便生长在仇恨之中,遇见她,让他的生命不再黑暗。执子之手,与其偕老。不离不弃,皓首相依是否是他们永恒的誓言?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他们书写着那传奇的历史,携手并肩,指点江山;绝代风华,谁与争锋!本文开始有点雷,中间有点虐,后来会有一个超超可爱的小奶包~~~
  • 不是一点点的喜欢你

    不是一点点的喜欢你

    何臣燊性情冷淡,他的人生如同一潭清水,平静安宁。而零零的笑比春日的阳光更温暖,那双星眸清晰透亮,总把他的目光牢牢锁住。如果没有当年的相遇,也许两人就像两条平行线不会相交,相知,相爱,有型成为彼此的唯一。
  • 我的父亲是皇上

    我的父亲是皇上

    什么?!竟然穿越到公主身上了!还是个最作死的公主!也罢,那,这世可要好好活了......
  • 大神不大神

    大神不大神

    凭借逆天金手指成为职业圈巅峰大神的孙梦乾,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的金手指失灵了?!季后赛就要开始了,不再拥有无敌加成的他该怎么守住自己的大神地位呢?
  • 仙玄术瞎想集

    仙玄术瞎想集

    不务正业设定集之一——一个对修仙这种幻想产物强行解释的不着调文集。剧情什么的,呵,不存在的~文笔什么呢,呵,不存在的~人物什么地,呵,不存在的~什么什么的,都不存在的~都不存在的~不存在的~不存在~不在~不~~哦这是俺的自嗨,呵呵呵,不需要掌声,也不需要嘘声,要的就是这片鸦雀无声,死一般的寂静……静…
  • 星河剑主

    星河剑主

    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州。大宇宙时代,少年自荒星崛起,一柄长剑斩落星河。ps:收藏,推荐,点击,评论,亲们,你们懂得!手残党,业余码字,敬请见谅,多谢支持!
  • 我有一家位面咖啡厅

    我有一家位面咖啡厅

    玎:店主,一位尊贵的贵宾即将到来请做好准备。玎:店主,你再这么玩我就要炸了。我有一家咖啡厅,来的客人有各个位面的大人物。当那些历史名流,当那些神仙大佬,当那些小说电视里的人物相见时,这场面,我的店要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