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52200000078

第78章 宰相的器度(1)

公元前396年,魏国的国君魏文侯去世,太子魏击(魏武侯,?—公元前371年)即位,任田文为宰相。大臣吴起大不自在,当面质问田文说:“我和你比一比功劳如何?”田文回答说:“可以!”吴起说:“统帅三军,使士卒乐于效命,敌国不敢窥边,你和我比,如何?”田文摇了摇头:“不如。”吴起又说:“治理百官,使人民亲附,国库充实,你和我比,如何?”田文又摇了招头:“不如。”吴起说:“把守西河,使秦国不敢东进,韩、赵俯首听命,你和我比,如何?”田文又摇了摇头:“不如。”吴起说:“你样样都不如我,你当宰相,居我之上,是何道理?”田文说:“如今,先君辞世,新君年少,全国犹豫观望,大臣尚未归附,百姓还不信任。在这个时候,宰相是你干好,还是我干好?”吴起沉吟半天,说:“还是你干好!”

论才能功绩,田文自愧不如;论当宰相,吴起甘拜下风。这个事实,值得后人深思。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事实:某人,看不出他有什么出众的才华,也谈不上有赫赫功业,但宰相的位置却非他莫属。这里,除掉其他因素不谈,个人的素质不容忽视。

宰相不但应有一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心术与器量,我们称之为“宰相器度”。

一、镇国家、抚百姓是宰相的责任

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在位。即位初期,有丞相两人:右丞相周勃,左丞相陈平。汉代以右为上,故周勃位在陈平之上。一日上朝,文帝问周勃:“一年之中,审判案件多少?”周勃不好意思地回答说:“不知道。”文帝又问:“一年之中,国家出入钱谷多少?”周勃更加恐慌,无奈地说:“不知道。”文帝的几次垂问,急得周勃汗流浃背,深感惭愧。文帝转问陈平同样的问题,陈平却回答说:“各有主管部门。”文帝又问:“主管部门是哪些?”陈平回答:“如问审判案件,则问廷尉;如问钱谷多少,就问治粟内史。”文帝说:“既然各有主管部门,做宰相又有何事?”陈平说:宰相的职掌是“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文帝称善。在这里,陈平勾画出宰相的四大任务:一是根据四时变化,安排国家事务;二是镇抚四夷诸侯,和平相处;三是使百姓亲附,服从统治;四是协调各个部门各尽其职。总之,宰相是整个国家机构的主持者,不是个别部门的管事人,所以宰相只管方针政策,不亲细务。汉宣帝时,丙吉(?—公元前55年)为宰相。一日,丙吉驾车从长安大街穿行,途中,看到众人在打架斗殴,大街上死伤遍地,丙吉不予理睬,驾车疾驰而过。后来,丙吉路过城门附近,看到有人追赶耕牛,累得气喘吁吁,丙吉立刻停下车来,询问追赶耕牛走了多少路程。众人斗殴死伤,丙吉视而不见;耕牛喘气,他倒关怀备至,随从人员表示不能理解。丙吉说:“街头打架斗殴,是长安县令、京兆尹(首都市长)的事情,长安令和京兆尹称职与否,自有年终的考核来施行赏罚。而如今还是春季,天气又不太热,耕牛喘气不止,是否气节反常,如果气节反常,就大有伤害了。宰相的职任是‘调节阴阳’,耕牛喘气事关大局,宰相理当过问。丙吉的行为是否过当姑且不论,但它说明一个原则:作为宰相要顾全大局,要站得高、看得远,不斤斤计较眼前的利害得失,不为繁琐的事务所纠缠。“居庙堂之上,念及江湖之远”,才是宰相的本务,现举数例如下说明其要。

公元前207年,刘邦大军自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突入关中,大破秦军,攻占咸阳。诸将争先恐后分掠金银财宝,只有萧何(?—公元前193年)急忙赶到档案库中,收集秦朝的律令图籍,借以全面了解全国的土地户口、人民疾苦、经济状况、关卡要塞,为将来统一全国作准备。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一举消灭东方两大割据势力王世充和窦建德,全国统一形势已渐明朗。大军进驻洛阳,所有功臣名将静待行赏,分割财富,只有房玄龄忙于结纳东方的“英雄豪杰”,纳入秦王幕府,为夺取大唐帝国政权作准备。

西晋末年,北方大乱,大片土地沦入少数民族统治者之手,这时西晋的一位皇室成员司马睿(公元276年—公元322年)以安东将军的名义移驻江南,驻守建康(今南京)。西晋灭亡,北方全部沦陷,司马睿在建康称帝,但实际上他是既无实力又缺乏声望的光杆司令。原东吴以来的江东豪门大族有土地,有人口,有私家武装,实力不可动摇。同时,北方的豪门大族带领他们的宗族部曲源源而来,他们有威望,也有实力,这些南北士族才是有实力的群体。如何把这些有实力的人物联合起来,团结在司马睿的旗帜之下,建立政权,以便和北方落后民族抗衡,才是眼前至关重要的大局。司马睿的宰相王导(公元276年—公元339年)积极活动,一切举动都是围绕这个大局,东晋政权终于在江南站稳了脚跟。但自此以后,偏偏有许多朝臣不理解这个大局,两只眼睛只盯着这些豪门士族广占田园、隐庇户口、违法乱纪,时时想通过整顿“纲纪”,争权夺利,排挤王导,但结果却是战乱频仍,且多以失败而告终。有人询问当时的名士殷羡:“王导有何功绩可言?”殷羡答道:“王导的功绩无足称道。但他三次上台,三次国家稳定;三次下台,三次国家动乱。”王导自己也曾说“人们都说我愦愦(糊涂),但将来你们终究会怀念我这个‘愦愦’”。王导正是利用他的“愦愦”,对豪门贵族大节不变,小事不论,维持了豪门士族间、士族与皇室之间的平衡。一旦有人有能力彻底澄清吏治,这个平衡就遭到破坏,东晋王朝就摇摇欲坠了,历史就是如此演进着。

唐朝中期,有位李泌(公元722年—公元789年),是唐玄宗的太子李亨(肃宗,公元711年—公元762年)的密友。学问深厚,见解超群,但自称是道教信徒,往来名山之间,不慕权贵。“安史之乱”后,国家多难,每当皇室危难之时,李泌便出现在皇帝面前,出谋划策,调和矛盾。安禄山叛变,进军关中,攻占长安,唐玄宗南逃四川,唐王朝危在旦夕。太子李亨率少数部众北上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自立为帝。这时,李泌投奔到李亨身旁,他认为“王者之师,当务万全,图久安,使无后害”。李泌建议李亨不要急于收复两京(长安、洛阳),应利用敌人自长安至范阳(今北京)战线数千里的弱点,由李光弼(公元708年—公元764年)统军自今山西太原出井陉(太行山进入华北平原的隘口)骚扰敌人后防,由郭子仪(公元697年—公元781年)率众入今山西南端摆出进攻洛阳的姿态,皇室军队活动在长安外围,各路交互出击。“彼救首则击其尾,救尾则击其首,使贼往来数千里,疲于奔命,我常以逸待劳。贼至则避其锋,去则乘其弊,不攻城,不遏路。”让他来回奔跑,使其疲惫不堪,然后派大军沿长城一线东进,和李光弼合力直捣敌人巢穴,战事不过两年即可结束。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这是极其正确的战略方针。但是,李亨只看到大军已集,急于回长安过他的宫廷生活,还是派兵攻取了长安。叛军收缩了战线,双方陷入残酷的拉锯战,又延续了六年之久,唐朝才平定了叛乱,且留下河北三镇半独立状态的后果。后来,李泌受宦官及奸臣迫害,去衡山再过他的道士生活去了。李亨死后,代宗李豫(公元726年—公元779年)即位,李泌奉诏入京,不久再次受宦官排挤,出任杭州刺史。公元780年,德宗李适即位,此人昏庸躁动,信用奸相,轻率起动干戈,激起“泾原兵变”,叛军杀入长安,德宗仓皇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继而,李怀光(公元729年—公元785年)叛变,德宗又逃至汉中,唐王朝再度陷入绝境。这时,李泌又来到皇帝身边,出谋划策。后经李晟(公元727年—公元793年)、马燧(公元726年—公元795年)、浑瑊(公元736年—公元799年)诸将艰苦奋战,收复长安。但当时存在两大难题,一是关中连年兵燹,生产凋残,宿兵数十万,军粮匮乏,随时都有因粮食问题再度发生兵变的可能,形势危迫。而当时只有江东地区连年丰稔,粮食储备丰盛。江东地区是浙西观察使辖区,浙西观察使韩混混滉(公元723年—公元787年)在李适南逃汉中的时候,曾增修石头城(今南京)宫阙,预作李适再次南逃的避难所,却遭到李适的疑忌,群臣纷纷上表称韩滉图谋不轨。李适疑心特重,加之软耳根,深信不疑。韩滉的儿子韩皋(公元744年—公元822年)名为在长安做官,实为人质,不敢离长安一步,父子两人惶恐不安。这时李泌以皇帝祖父师友之尊,以家人百口担保,保证韩滉忠贞不二,建议李适放韩皋回江南省亲,命他告诉其父急运军粮入京。韩皋到镇江以后,韩滉感激涕零,自临江滨发运大米百余万斛。并命韩皋立刻回京,以解李适疑忌。以后年年起运不断,江南米粟送达长安,解决了政府的燃眉之急。公元786年,皇帝禁军因缺乏军粮,躁动不安,李适恐惧万分。李泌告诉他:三万斛大米已经至陕(今河南陕县),李适喜出望外,奔赴太子东宫,嚷道:“米已至陕,我父子得救了!”对唐帝国而言,迫在眉睫的另一威胁是西方大国吐蕃王朝的入侵。当时,吐蕃北连回纥(今蒙古地区),南控南诏(云南),唐朝处于三面包围之中。吐蕃数万大军在长安西面游弋,时时威胁长安的安全。李适在“安史之乱”中曾受回纥官吏的侮辱,始终耿耿于怀,所以他宁愿摆脱回纥,一心一意与吐蕃议和,以求苟安。吐蕃掌握了李适的心理,借机玩弄李适。当时支撑国家危局的是李晟、浑瑊、马燧三位将军,当时的宰相张延赏(公元727年—公元787年)忌才害能,先解除反对和议的李晟的兵权,又听信吐蕃的挑拨,让马燧也主张和议。公元787年,唐朝同意吐蕃请求,派浑瑊为结盟使,赴平凉(今甘肃平凉县)结盟。李适自以为得计,以为万事大吉,不料在平凉会盟所,吐蕃突然发动袭击,击杀唐朝出使的官兵,并捉拿浑瑊,浑瑊夺马奔回。吐蕃的如意算盘是:因为李晟反对和议,解除其兵权;平凉活捉浑瑊,使其回归不得;马燧因主和失策,罢去兵权。一箭三雕,瓦解唐朝的抵抗力量,然后大军进攻长安。张延赏忌害功臣,其他人全部拒绝出任抗敌统帅,吐蕃大军压境,唐朝又处在了危难之中。李泌在肃宗、代宗、德宗三朝,为了避开朝廷的权力斗争,宁愿作幕僚,不愿出任宰相。然而如今,名臣和奸相纷纷落马,大将纷纷退位,朝廷空虚,再无人支撑危局。李适无奈,只好请李泌出山为相。为了挽救危局,李泌只好改变初衷,走马上任。李泌带领李晟、马燧谒见李适,要李适保证不杀二人,用以消除君臣隔阂,加强内部团结。同时,以师友之尊,力劝德宗改变初衷,采取“北和回纥,南通云南(南诏国),西结大食(阿拉伯)、天竺(印度)”的方针。李泌不知费了多少口舌才使这位蠢夫改变了主意,同意这一方针的实施。公元788年,唐朝和回纥再度和亲通婚,回纥同意牵制吐蕃,南诏国也于公元793年脱离吐蕃的羁绊,归顺唐朝,与吐蕃为敌。这一方针的贯彻,反过来使吐蕃处在三面包围之中,加之内部矛盾重重,吐蕃王朝日薄西山,走向衰落,唐朝西部边境的压力大大减轻了。

春秋时期,郑国的元老子皮赞扬宰臣子产说:“君子务知(主持)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唐朝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有一篇《梓人传》,说的是一个木匠,他的床脚坏了,他不会修理,还要请别人代劳。但是他手执长尺、曲尺、墨斗、设计图样、丈量尺寸、选材取料、指挥工匠各任其职,一座宫殿楼台便落成了。柳宗元说,正如一个宰相,他是大政方针的制定者,各种事务的安排者,而不是具体事务的操作者。所以,作为宰相,不应斤斤于日常细务。

二、忠顺臣子的诚惶诚恐

封建时代,宰相的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宰相首先要稳妥地处理好和这个“一人”的关系,即个人与国君的关系。

在我国古代,常常有这样的宰相:对上,他一味逢迎拍马,博取皇帝的欢心,以巩固自己的权位;对下,则假借威福,忌才害能,排斥异己,为非作歹。这种宰相,是败坏政事的根源,更谈不上什么宰相器度,姑且不论。另有一种宰相,精干有为,率领百官管理国家,处理政事,成绩卓著,威权日重。但是,宰相实力的膨胀,势必对皇权形成威胁,甚至形成骑虎难下非篡位不可的局面。这时,如果国君也精明能干,加上猜忌,君、相之间的矛盾斗争就难避免了。历史上国君诛杀宰相、宰相篡位的事情层出不穷,历史悲剧屡屡发生,便是君、相矛盾的结果。所以,作为宰相,如何做到使国君充分信任,无所疑忌,又能统率群僚,忠于职守,做到不尸位素餐,国家政权正常运行,平安无事,便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封建时代,君臣界限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作为臣子的宰相,对国君要忠顺不二。所谓忠,就是要勤于职守,不逢迎苟合,敢于据理力争;所谓顺,就是要尊重皇帝的权威,不僭越,不专制,自始至终把自己摆在臣子的位置上。

以诸葛亮为例。蜀汉自刘备死后,诸葛亮全掌国政,集军、政、财于一身。有能力,有威望、有自己的官署、有自己的全班人马,而国君阿斗(后主刘禅)却年幼愚昧,而且先帝有言在先:“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又曾告诫阿斗:“汝与丞相从事,事之若父。”照理,阿斗在孔明的眼中应该是“蔑如也”。然而,诸葛亮却把阿斗当做神明一般。《出师表》中说:“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街亭失败,上疏自贬三等,引咎责躬,承担责任。临终前,诸葛亮上表后主:“(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服,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这是何等谦恭的态度。历史上有许多权臣,总希望自己的国君是个愚昧的阿斗,以便于自己操弄国柄;而诸葛亮恰恰相反,他总希望阿斗改变愚昧的状态。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苦口婆心地要阿斗赏罚公允,要“亲贤臣,远小人”,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不要“妄自菲薄”。总之,要打起精神来,作一个像样的国君。后人评价诸葛亮这种忠顺的作风说:“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政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也说:“他集中权力于一身,但是后主并不感到他的威胁,朝臣并不感到他的僭越。”这种器度,为当时人所钦佩,为后代人所赞赏。所以,在封建时代,与其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还不如说他是道德的象征。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引玉人

    引玉人

    我是爷爷从棺材里抱出来的,从那以后........你跟活人结婚,他跟死人结婚,呵呵,我跟活死人结婚!
  • 演讲金口财

    演讲金口财

    拥有高超的演讲技能是每个人的目标。怎样才能让每个人都掌握演讲技巧,勇敢地面对任何场面呢?《演讲金口财》将告诉你如何掌握这些技巧,让自己一步步实现目标,让自己从此冷静、自信地站在所有人面前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 逆天霸君

    逆天霸君

    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突然天降神婴,当主角君逆天十岁的时候,收养他的老头被毒虎帮的人杀了,他便血洗了毒虎帮,杀戮和血腥开启了封印在他脑中的绝世功法。他隐入深山刻苦修习,再次出山的时候,他一手覆灭了华夏最强的四大世家,世界级的11也臣服在他脚下,千娇百媚的绝代佳人亦对他倾心,她们是否能用一腔柔情感化君逆天这个从小受尽人间冷暖的铁血男人?身世之迷解开后,他惊异的发现有一个巨大的阴谋在等待着他,是逆天而行还是………,一切尽在本书中。
  • 我家竹马超级甜

    我家竹马超级甜

    许笙湘喜欢封城,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可偏偏当事人封城不知道。无奈之下,她就悄悄走上了捍卫自己领土的康庄大道。凡是有疑似情敌出现,小奶猫立刻亮出利爪:“离他远一点,他是我的!”转头对某竹马细心叮嘱道:“这个女人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咱们离她远一点!”有人提醒她,那女孩喜欢的是你哥!许笙湘秒改口:“难怪我觉得刚刚那个女生还不错。”众:“……”又有人对她说:“你和封城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一个坏男孩,一个乖乖女。两个世界的人,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不是一个世界?许笙湘毫不留情的反击回去:“是不是一个世界我说了算!阿城在哪里我就在哪里,就算是挤,我也要挤到他的世界去!”霸气宣誓完毕,转身就被当事人揽入怀里:“宝贝,你不用挤,因为,你就是我的全世界。”(1V1,甜宠文。*^o^*)女主又萌又刚,男主又欲又A。
  • 我就是豪门千金

    我就是豪门千金

    本是豪门千金,却流落在外。一场阴谋的开始,以她的性命为终。重生后,她带着满腔的怒火再次回来。这一次,她要彻底的翻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看我72变:西游人物众生相

    看我72变:西游人物众生相

    本书精选《西游记》中八十组典型人物形象,全景再现一个传奇而有趣的神话世界,把你带进一个神奇的人生江湖。每一篇文章,就是一个个神仙佛魔的传记,就是一个个精彩活法的故事,就是一个个生动励志的真经。作者超人的独特角度,一如既往的幽默诙谐,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生命的顿悟,获得高贵的智慧真经!
  • TFBOYS之勿忘初心勿忘我

    TFBOYS之勿忘初心勿忘我

    冷夜汐,一个外冷内热的女孩,无意间遇到大红大紫的tfboys,他们将会有一段怎样的恋情呢?(本文纯属虚构,若有相似,纯属巧合。切勿模仿,谢谢合作。)
  • 草莽群侠录

    草莽群侠录

    唐,安史之乱,它让大唐王朝从鼎盛走向衰败。安史之乱年间,江湖群雄逐鹿,面对乱世,江湖英豪该何去何从。九帮十八会,丐帮和天龙帮,这三个当时江湖最大的帮派又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注:全文虽以安史之乱为历史背景,但它本身就是一部武侠小说,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及事件完全是为了作品需要,与真实历史无关。
  • 渡月郎边去

    渡月郎边去

    双八年华,郎月初见明颂。一袭白色长衫飘远默然,不与烟火俗尘相扰。郎月忽闪着一双灵动微转的星眸,细细打量眼前这位淡泊宁静,宛若画中仙的夫子。却不想,对上夫子那噙了探究意味的清浅一笑。从此,万物皆惘,人间失色。
  • 朝起朝落,宠爱一身单思恋天下

    朝起朝落,宠爱一身单思恋天下

    13个男生,抢一个女生,还有兄妹恋、同性恋、和...师生恋!!!先后出现20个男生,10个女生,又蹦出来个——————明星老爸!你当你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啊!不行,我脑容量不够。拜托,我想静静!别问我静静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