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43000000037

第37章 唐代(5)

唐代宗时,马麟镇守泾州(今泾川县),秀实为行军司马兼都知兵马使,后又拜为泾州刺史中丞。广德元年(763年),吐蕃陷陇右之地,攻入京师,代宗出逃,时副元帅郭子仪驻军于蒲,其子郭唏领军屯于邠州(今陕西彬县)。唏军“放纵不法”,骚扰百姓,邠宁节度使白孝德无奈。秀实因事至分邠州见孝德,助孝德整饬军纪,“邠州由是无祸”。后升迁四镇北庭行军,泾、原、郑、颖节度使,任内吐蕃不敢侵犯。

唐德宗即位后,秀实加检校礼部尚书,封张掖郡王。建中初年,因得罪宰相杨炎,改任司农卿。建中四年(783年),朱泚叛唐,唐德宗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任秀实为都虞侯,权知奉天行营事。秀实治理有方,号令严一,使“军府安泰”,百姓乐业。朱泚欲利用秀实威望,谋共叛唐。秀实阳与连接,阴则乘机杀泚。事泄,痛斥朱泚,唾其面骂道:“狂贼,吾恨不斩汝万段,我岂逐汝反耶!”又执笏击之,泚血流满面,匍匐而走。秀实遂遇害。

秀实为官廉洁,“非公会,不听乐饮酒,私室无妓媵,无赢财”。唐德宗闻其死讯,“垂涕久之”。

次年,诏赠太尉,谥日忠烈。“自贞元后累朝凡赦书文褒奖忠烈,必以秀实为首”。

子伯伦,累官福建观察使,终于太仆卿。孙知名者三人:

嶷,官至郑滑节度使,右金吾卫大将军,封西平郡公。甘露之变,嶷罪当诛,宰相裴度奏请以忠臣之后免死,贬为循州司马。

文楚,官至云州防御使。沙陀李克用攻云州,战死。

珂,僖宗时居颍州,黄巢围颍,刺史欲以城降,珂募少年拒战,民众裹粮相从,黄巢部溃退,拜授州司马。

参阅《旧唐书》卷128;

《新唐书》卷153

李晟

李晟(sheng 胜)(726—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临潭县)人。唐代名将。性情雄烈,有才华,善骑射。祖思恭,父钦,代居陇右为裨将。

晟幼年丧父,与母相依为命。晟18岁从军,勇敢绝伦。曾一箭而毙吐蕃骁将,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称为“万人敌”,风翔节度使高升闻其名,召为列将。因平定叠州(今迭部县)、宕州(今宕昌县)羌族叛乱有功,升右羽林大将军。广德初年,因功授特进,试光禄卿。大历初年,凤翔节度使李抱玉署为右军都将。大历四年(769年),领精兵千人奇袭吐蕃。烧毁敌军粮草,迅速解除灵州(今宁夏灵武县西南)之围。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兼总游兵。不久,又从蕃军乱兵中救出节度使马磷,因功封合川郡王,调任右神策都将。

779年,唐德宗即位。吐蕃进攻剑南,晟率神策军连战连捷,驱蕃军于大渡河外,歼敌千余。声名大振,蕃军闻之丧胆。

德宗继位后发生四镇之乱,即山南东道梁崇义、淄青李纳、魏博田悦、成德李唯西四镇节度使联合抗唐。后梁崇义、李唯西被杀,田悦、李纳又联合卢龙朱滔、成德王武俊继续反唐。朱滔自称翼王,李纳自称齐王,并推朱滔为盟主。德宗诏令河东节度使马燧、招义节度使李抱真、朔方节度使李怀光讨伐叛乱,晟以神策先锋参战。晟英勇善战,独当一面,神策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叛乱平息后,因功升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建中四年(783年),朱泚占领京师长安称帝,国号为秦。唐德宗避乱奉天。晟率师征讨,勇猛陷阵。此时李怀光又公开反唐,德宗又从武功南下逃至梁州(治今陕西汉中南郑县),晟处于两支叛军夹击之中.以收复京师为己任,慨言不诛叛贼,“非豪杰也!”士气振奋,一举收复长安。群臣言:“晟荡夷凶憝,而市不易廛,宗庙不震,长安之人不识旗鼓,虽三代用师,不能加之。”德宗回京师,感动流泪,赞日:“天生李晟,为社稷也。”授晟为司徒兼中书令,改封西平郡王。德宗亲笔撰文为李晟纪功,并令皇太子书碑,竖立东渭桥。

后任凤翔、陇右泾原节度使,兼四镇、北庭行营副元帅。晟常日:“河、陇之陷,非吐蕃能取之,皆将臣沓贪,暴其种落,不得耕稼.日益东徙,自弃之耳。且土无缯絮,人苦役扰,思唐之心岂有既乎?”贞元二年(786年),蕃相尚结赞兵犯陇州(今陕西陇县)。晟出师击之,拔吐蕃摧沙堡,迫使尚结赞求和。

吐蕃惧晟,使用反间计中伤,宰相张延赏亦对之诽谤,德宗轻信离间,于贞元三年(787年)册拜为太尉、中书令,罢其兵权。晟仍对唐王朝忠心耿耿,“欲致君于尧舜”,仿效魏徵,敢言直谏。

贞元九年(793年)卒,德宗亲写悼词送灵柩前致意.册赠太师,谥忠武。及葬,帝登望春门临送,百官拜哭于道。

晟性嫉恶如仇,对下严明。每治军,必日:“某有劳,某长于是。”虽小善,必记姓名,尤恶下结朋党。讲义气,重故旧。岚州刺史谭元澄有德于晟,后贬死。晟显贵后,申诉其冤,晟抚育其二子,皆有成就。虽为将,颇以魏徵直言敢谏为楷模。治家极严,“子侄非晨昏不辄见,所与言未尝及公事”。

有子十五,著名者愿、宪、诉、听。

愿,元和初,领夏、绥、银、宥节度使,政简而严。后为检校尚书左仆射,节度凤翔,“自是迩声色而政衰矣”。长庆中,徙宣武,因侈费过度,威刑激变,被贬隋州刺史。后拜河中、晋绛节度使。“虽尝以荒侈败,不能自悛,军政愈弛,接纳权近,官资随赂遗辄尽”。卒,赠司徒。

宪,喜儒业,以礼法自持。初为太原府参军事、礼泉尉。后辟为襄阳府,颇有劳绩。后迁为卫州刺史,以有治行能名称。徙绛州刺史,政绩颇著。入朝为宗正少卿,副金吾大将军胡证为送太和公主使。还朝,献《回鹘道里记》。迁太府卿。太和初,由江西观察使迁岭南节度使。

宪虽为勋伐将家子,而“所历皆以吏能显,政绩暴著。善治律令,性明恕,详正大狱,活无罪者数百人”。卒于官。

今宕昌县阿坞乡各奄村有李晟庙,俗称“金龙大王庙”。庙中有李晟与二位妇夫人雕像。庙中香火旺盛。

参阅《旧唐书》卷133;

《新唐书》卷154

赵昌

赵昌(730—814年)字洪祚,秦州天水(今天水市)人。唐名臣。出身名门,祖不器,父居贞,皆有名于时。

昌入仕初在昭义节度使李承昭帐下为幕僚。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起任虔州(今江西赣县)刺史。转授安南(今越南)都护,善意安抚当地少数民族,相处融洽,使各族安居乐业,多有德政。贞元十年(794年),回朝任国子祭酒。后因继任都护的裴泰不得民心被逐,昌复出再任安南都护,岭南各族奔走相告,热忱欢迎,叛乱自然平息。时昌已72岁高龄,而健壮如少年,德宗深为惊奇。

唐宪宗即位后,转任户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元和三年(808年),改任荆南节度使,征召为太子宾客,加封工部尚书兼大理卿。元和六年(811年)任华州(今陕西华县)刺史,时年80余岁,行走轻捷,召对详明,宪宗惊叹,派亲臣密访其养颐之道。在郡三年,入朝为太子少保。元和九年(814年)卒,时年85岁,追赠扬州大都督,谥日成。

参阅《旧唐书》卷151;

《新唐书》卷170

李抱真

李抱真(733—794年)字太玄,武威人,李抱玉从父弟。唐名将。

抱真沈重有谋而能断,抱玉为泽潞节度使,甚为器重,任以军事重任,授汾州(今山西汾阳)别驾。仆固怀恩反,攻陷汾州,抱真脱身归至京师。代宗以怀恩倚赖回鹘,所领朔方兵又精劲,甚为忧虑,召见抱真询问情状。抱真奏日:“郭子仪尝领朔方军,人多德之。怀恩欺其众,日‘子仪为鱼朝恩所杀’,诈而用之。今复子仪之位,可不战而克。”后怀恩败,如抱真之策。迁殿中少监,陈、郑、泽、潞节度使留后,抱真日:“臣虽无可取,当今百姓劳逸,系在牧守,愿得一郡以自试。”代宗许其请,改授潞州刺史,兼为泽潞节度副使。居二年,转怀州(今河南沁阳)刺史,复为怀、泽、潞观察使留后,在职8年。

抱真预测山东将有变乱。所辖上党一带正当交兵冲要,而战事之后,赋重人困,军伍供需不足,“籍户丁男,三选其一,有材力者免其租徭,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比三年,皆为精兵,举所部得成卒二万,既不禀于官,而府库实,乃日:‘军可用矣。’缮甲淬兵,遂雄山东.天下称昭仪步兵为诸军冠”。后为泽潞节度行军司马,磁邢兵马留后。德宗继位,授为检校工部尚书,领昭义节度使。

建中二年(781年),田悦据魏博(今河北大名县)反。抱真与河东节度使马燧大破敌兵于双岗,斩悦将杨朝光,解临洺(今河北永年县境)及邢州(今河北开邰)之围,以功加检校兵部尚书,再进加检校右仆射。时诸镇多叛,德宗驾至梁州。“抱真独于扰攘倾溃之中,以山东三州外抗群贼,内辑军士,群贼深惮之”。

兴元初(784年),迁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由倪国公晋位义阳郡王。时朱滔尽领幽、蓟叛军与回纥兵围贝州(今河北清河县),以应叛将朱泚。李希烈又自立名号,欲统领诸叛将而取唐代立,各地人心离散。抱真遣使以大义劝说将军武俊,合力讨击朱滔。武俊应许,但两军尚相存疑。抱真乃将军事委于军司马卢玄卿.道:“仆今日此举,系天下安危。仆死不还,领军事以听朝命,亦唯子;奋励士马,东向雪仆之耻,亦唯子。”于是领数骑径人武俊营地.对武俊道:朱泚、希烈僭窃大位,朱滔攻围贝州,此辈皆欲凌驾吾属。足下既不能自振数贼之上,舍九叶天子而北面臣反虏乎?乃者圣上奉天下罪己之诏,可谓禹、汤之主也。”因持俊手而哭,涕泪交下,俊亦痛哭,感动左右。武俊感其忠义,指心对天发誓曰:“此身已许公死敌矣。”遂与结为兄弟,约次日合战,遂大败朱滔于经城(今河北威县北)。以功加检校司空,实封500户。

“抱真沉断多智计,尝欲招致天下贤俊,闻人之善,必令持货币数千里邀致之;至与语无可探者,渐退之。时天下无事,乃大起台榭,穿池沼以自娱。晚节又好方士,以冀长生”。后终因服用大量丹药致腹坚不食。贞元十五年(794年)卒,时年62岁。举丧.废朝三日,赠太保。

参阅《旧唐书》卷132;

《新唐书》卷138

赵憬

赵(735—796年)字退翁,天水陇西(今陇西县)人。唐贤相。曾祖仁本,官至吏部侍郎。祖渲,官左司郎中。父道先.洪州录事参军。

憬“少好学,志行修洁,不求闻达”。代宗宝应问(762—763年),吐蕃入侵,天下饥馑,朝廷议营造玄宗、肃宗陵墓,憬以平民上疏,请从简建陵,受到时誉称赞。后任州从事,试用为江夏(今湖北武昌)尉。累迁为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太子舍人。建中初(780年),德宗擢授水部员外郎,值湖南观察使李承请为副使、检校工部郎中任职。年余后李承卒,憬为留后。后授为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兼御史中丞、湖南观察使。在任二年,去职回京师,闭门静居,不与人交。后受李沁举荐,德宗召见,憬“占奏明辩,通古今,德宗钦悦,拜给事中”。

贞元四年(788年),成安公主嫁回纥,以憬为护送副使。“前后使回纥者,多私赍缯絮,蕃中市马回以规利,憬一无所市,人叹美之。使还,迁尚书左丞”。贞元八年(792年),憬与陆贽并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憬精治国之道,常言“为政之本,在于选贤能.务节俭,薄赋敛,宽刑罚”。又上《审官六议》:一议相臣,日“中外知其贤者用之,能者任之,责材之备,为不可得”。二议庶官,日“臣尝谓拔十得五,贤愚犹半。陛下日:‘何必五也,十二可矣。’故广任用,明殿最,举大节,略小瑕,随能试事,用人之大要也”。三议京司阙官,日:“今要官阙多,闲官员多。要官以材行,闲官以恩泽,是选拔少,优容众也。宜补缺员,以育人材。”四议考课,日:“今内庶僚,外刺史,课最优者,擢以不次,善矣。臣谓黜陟宜责岁限,若任要重未当迁者,加爵或秩。其余进退,宜示迟速之常。若课在中、考如限者,平转而历试之,即无苟且之心、滞淹之虑。”五议遗滞,日:“陛下委宰辅举才,不遍知也,则访之庶僚;又不遍知也,访之众人。众声嚣然,十誉之未信,一毁之可疑。臣谓宜采士论,以誉多者先用,非大故者勿弃。”六议蕃府官属,日:“诸使辟署,务得才以重府望,能否已试,则引而置之朝,无俾久滞。”德宗下诏褒扬。辅政五年,卒,时年61岁。赠太子太傅,谥日贞宪。

“憬性清约,位台宰,而第室童获犹儒先生家也。得禀入,先建家庙,而竞不营产。其镇湖南也,令狐垣、崔做并为部刺史,不守法,憬以正弹治之,皆遣客暴憬失于朝。及为相,乃擢儆自大理卿为尚书右丞,峘方贬衢州别驾,引为吉州刺史,人以为贤”。

长子元亮,官至左司郎中、侍御史。次子全亮,官至侍御史、桂管防御判官。

参阅《旧唐书》卷138;

《新唐书》卷150

摩诃衍

摩诃衍藏文史料又称为玛哈雅纳,生卒年不详。敦煌汉僧,唐德宗时人。西藏佛教史上影响巨大的著名和尚。

吐蕃在金城公主之子赤松德赞继位后,遣使从唐、印度迎请僧人,建桑耶寺,命藏人出家建僧团,译佛经,大兴佛教。786年,摩诃衍被迎请由敦煌赴吐蕃都城拉萨,前后11年中在吐蕃传播汉传佛教禅宗。禅宗传播“无需修习身语之法,有了‘不应做之事’的本性,即可成佛”。亦即“顿悟”,以为直指人心乃得开示佛性,依教修行为徒劳。此宗与当时印度人藏僧人寂护及莲花生等所主张中观之学即“渐悟”所遵循的“渐行”或“次第修行”相悖。据王锡《顿悟大乘正理决序》载,摩诃衍所倡学说极受吐蕃臣民欢迎,迅速占据吐蕃宗教中之主导地位,甚至王妃没卢氏及纳囊氏等30多位王族人物亦随其出家。“于大唐国请汉僧大禅量摩诃衍等三人,会同净域,手说真宗,我大师密授禅门,明标法印,皇后没卢氏一自虔诚。画然开悟,剃除绀发,披挂缁衣”。吐蕃僧人大都修习摩诃衍所传“顿悟”修法,以致使主修印度僧所传“渐悟”修法的桑耶寺的祭祀、供养亦为之中断,门徒及身语善业之传承亦绝。摩诃衍为传播其“顿悟,,法门,又先后著成《卧禅定论》、《重取禅定》及《经藏八十种》等论著,系统阐释佛教精义。摩诃衍为首的汉族和尚所传“顿悟”门与印度和尚寂护等所传“渐悟”门在吐蕃逐渐形成矛盾,藏王赤松德赞“亦难判断是非”。于是,在792—794年间,赤松德赞主持,由印度和尚噶玛拉希拉与摩诃衍进行辩论,即著名的藏族佛教史上的“顿、渐”之诤。辩论结果,汉藏史籍记载不同,王锡《顿悟大乘正理决序》谓结果为摩诃衍胜,但藏文史料谓摩诃衍先胜后败,随即返回敦煌,赤松德赞下令藏人不得修习禅宗。实际上,禅宗与“渐悟”派此后一直并行于吐蕃,且始终影响着藏地佛教,故至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仍在着力在著述中辩驳禅宗修法,足见其影响深远。

摩诃衍于796年由藏地回到敦煌后,继续倡导禅宗学说,其活动在《敦煌吐鲁蕃文书选集》第一册伯字314号、伯字116号两个卷子中均有记载。

参阅五世达赖《西藏王臣记》;

保沃祖拉称瓦《智者喜筵》;

班觉桑布《汉藏史籍》

李益

李益(748—829年)字君虞,凉州姑臧(今武威市)人。唐代著名诗人。李揆族子。

大历四年(769年)登进士第,授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境)尉。两年后又登制科举,官郑县主簿。少有痴病,而多猜忌,故时谓妒痴为“李益疾”。

益擅长歌词,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为教坊乐工争相求取,唱为供奉歌词。其《征人歌》、《早行篇》被人画为屏障,广为流传。

同类推荐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西蒙娜·德·波伏娃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西蒙娜·德·波伏娃

    蒙巴那斯是法国巴黎第十四行政区地处塞纳河左岸的西南角。对巴黎这座古老的城市来说在塞纳河左岸则以拉丁区和蒙巴那斯区最为著名。拉丁区又被称为大学区。法国一些主要的著名大学都建于此如索尔邦大学、法国综合工科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巴黎医学院等。
  • 山西作家自述(第2辑)

    山西作家自述(第2辑)

    《山西作家自述(第2辑)》收录的作家以20世纪80年代“晋军崛起”的骨干作家为主,他们多在省文联和省作协担任过领导职务,该书一经面世,便获得了读者的好评和文学研究工作者的欢迎,大家认为这既是作家们创作历程的一次全面回顾,又是其人生历程、心路历程的一次集中展示,给当代山西文学建立了一份独特的档案;同时为研究山西文学提供了一些真实鲜活的资料,对喜欢这些作家的读者,又是一次难得的近距离接触,是管窥了解作家人生与创作的第一手资料。
  • 半生流离半生爱

    半生流离半生爱

    雒尘编著的《半生流离半生爱》用最深情、最动人的讲述,为您婉约呈现一代词宗李清照的诗词与爱情之美。与您于历史遗章里,轻诉那一幕幕的远景旧事。浅尝那一些字节间埋藏的,被珍惜或辜负的心事情意。讲述易安在那些错落动乱的华年岁月里,拥有与失去的全部经过。越过所有冰凉的时光,那个住在久远时光尽头的女子,她安静地端坐于古雅的木窗下,为遥远时空的探访者留落下一路婉约含蓄的封藏,一路内蕴深远的欢喜与悲凉。
  • 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国学大师们(白金增订版)

    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国学大师们(白金增订版)

    本书对十位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的生平逸事进行了梳理,重现了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这些大师傲拔的志趣和风骨,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他们唾珠咳玉,环佩叮当;学问超绝,而又骄纵自负;性格古怪而又蔑视权贵……本书在天涯论坛连载时,好评如潮,引来百万粉丝疯狂追读跟帖,被誉为关于讲述民国大师逸事作品中的“翘楚之作”。本卷人物: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黄侃、赵元任、刘师培、吴宓、刘文典、陈寅恪、钱穆。
  • 红色名媛:章含之

    红色名媛:章含之

    章含之是我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新中国建立初期,青年时代的章含之沐浴着党的阳光不断成长。她先是作为高等学校的外语老师从事新中国外语人才的培养,继而,作为毛泽东的英文教师,在毛泽东的提携下开始其外交生涯。章含之的一生,经历了上海十里洋场的变化,也有在大家庭孤寂落寞的凄凉;随父迁居北京,章含之的中学大学时代深深烙上了新中国火热生活的印记。
热门推荐
  • 从大主宰开始的修行

    从大主宰开始的修行

    一道雷光闪过,二十一世纪的三无青年楚辰一觉醒来竟然穿越“What?”楚辰望着眼前的中年人,一脸懵逼的不知所措“滴!系统融合1%....10%....30%.....70%....100%,恭喜宿主融合万界最强系统”从此楚风走上人生巅峰,斗破,斗罗等等...“我楚风当为最强!!”
  • 金陵望汉江

    金陵望汉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让我带你私奔

    让我带你私奔

    她是从小离家出走的少女,身怀疾病。他是上层人士的公子,可盐可甜,可凶可奶。一次判离使她和他相撞于一起。“你想怎么样?我们就这样算了?”“不好意思,我赶时间得回家,就这样吧”“你认为我不会对你负责?”“……”她和他就次展开了一场疯狂的恋爱。好景不长,她的亲人来寻时,一场车祸,她忘却了一切。 一年过去后,他携带自己的父母霸气出场。“你是谁,你想干什么?”“是谁?你猜呀,我的未婚妻。”“未婚妻?”如果你还想离家出走,那么记得叫上我,到时候就不是离家出走了,而是。私奔。
  • 传说之神话斗罗

    传说之神话斗罗

    意外穿越到斗罗大陆的吉祥身上,身怀无数神话武魂,他将会在这片大陆上掀起怎样的风雨?【q群】:726212622
  • 宇宙之芯

    宇宙之芯

    宇宙中的秘密,人类的枷锁,神魔之间的斗争,万物的起源,无穷的秘密,该如何去探索
  • 灿烂星光:赖上小鲜肉

    灿烂星光:赖上小鲜肉

    莫小白,芳龄25,大学毕业后,收到BJ电台的通知书后,以为天上掉馅饼,没想到啊,没想到,自己只是个助理小妹,每天做着和导播专业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的工作,助理一做就一年,某天内心悲愤的小白要奋起,要反抗,头脑发热的冲进了台长的办公室,结果遇到了当红小鲜肉,娱乐炸子鸡林逸凯,于是她莫名其妙的变成了他的专属助理小妹,什么鬼,这个小鬼,明明刚刚20岁,到底拽什么拽啊!
  • 现代高手在大唐

    现代高手在大唐

    屌丝大学生,玩游戏穿越后,带着游戏人物的技能,开始了他在大唐的传奇人生...
  • 因为是勇者啊

    因为是勇者啊

    经典的魔法世界,一步一步成长的勇者。是注定的命运?还是未知的未来?(我是新手,希望大家有意见就提提,在这谢谢了!)
  • 重生之神迹

    重生之神迹

    跨时代虚拟网游巨制《神迹》历经数十载经久不衰,玩家陈少鹏在《神迹》中奋斗50多年后,在他即将老去的时候,他带着数十年的遗憾回到了那个梦开始的年代。于是他决定携手自己的兄弟和爱人共同努力,再现华夏玩家的巅峰时刻。
  • 七世冥主

    七世冥主

    一个个揭露人性的小故事冥主投胎尝尽世间百态苦辣酸甜,人与鬼魂的纠葛,过瘾精彩的小故事多个故事是收集于民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