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41100000006

第6章 解秘西藏(6)

10月10日,他们通过先遣连请王震转交了给毛泽东的致电,提出五条请求:一、西藏人民要做中央人民政府的老百姓,西藏高级官员和阿里地区官员请求和谈;二、对西藏达赖喇嘛大官员不要加罪,对西藏的宗教风俗习惯予以保障;三、阿里地区官员希望不发生战争,使老百姓享受平安;四、西藏地方很小,容纳不了很多军队,所以请求别让大军入藏;五、有什么事,事先通知一下,以免老百姓疑惑和害怕。

这是从西藏发出的第一个表示拥护中央的致敬电。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阿里本身。

因先遣连的电台出现故障,这份致敬电12月底才传到毛泽东案头。毛泽东亲自给才旦朋杰和扎西才让回了信:

才旦朋杰、扎西才让两位先生:

你们的来信,已经收到了。我很高兴知道你们同到达你们那里的人民解放军结成了朋友。人民解放军开入西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西藏人民解脱外国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派的压迫,所以一切开入西藏的人民解放军,到处都同西藏人民结成了朋友。中央人民政府和人民解放军对待西藏各界人民的办法,已经在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司令部的联合布告内说得很详细,现在已命令前线部队将这个布告抄给你们,希望你们用各种方法把它散布开去,并多多地寄到拉萨方面去。你们对这个布告如有什么意见,请告诉我。你们所提到的五条请求,其中第二条已在布告里说明白了。其中第一条,第三条,你们两个邦保要同当地解放军军官进行和谈,我完全同意。至于西藏高级官员如要进行和谈,也可以把和谈的意思经过当地解放军军官转达给我。其第四条,人民解放军入藏部队都由中央人民政府供给,决不侵扰老百姓。如果西藏官员都像你们一样同解放军合作,那么开进的部队就可以少一些。其第五条,人民解放军官兵的行动,只要不妨碍军事秘密,可以预先通知你们,这件事由当地军官同你们商量办理。

我感谢你们的来信,并问侯你们和两个邦保的人民。

毛泽东

十二月三十日

毛泽东的文风是简洁明快,言简意赅。很多国家大事,他都是在报告上批上三言两语;而写给才旦朋杰和扎西才让的信,却足足有四五百字。在这封信中,才旦朋杰和扎西才让仿佛就坐在毛泽东跟前,听他细细地娓娓道来。毛泽东非常客气,非常仔细,对他俩提出的5条请求一一做答复。可见关于西藏的每一件事在毛泽东心中占有多大位置。

这封信写于1950年12月30日,这一年的最后时刻。不知是否巧合,前面我们说过,1950年第一天夜里,毛泽东在莫斯科做的第一件事也是做解放西藏的部署。

就在与藏兵比武后不久,先遣连进驻了扎麻芒保。此后在大风雪中如野人般生存了200多天。现在的扎麻芒保只是一片荒凉的旷野,但在这里,却永远地保存下一座无形的纪念堂,李狄三和先遣连的故事一一珍藏在人们心中,闪耀着一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光彩,这是“老西藏精神”重要的构成元素。

他们把革命英雄主义推向极致和高潮。

一切场景都在渲染着一股悲壮的氛围。背后的昆仑山脉似乎已被冰雪垒到了天上,也割掉了先遣连和外界的一切联系。时间骤然停止,他们仿佛生活在这个星球之外。相伴的只有大雪。在各路进藏大军中,雪都是一种背景,蕴含了无数隐喻和意义。就在先遣连进驻扎麻芒保的那天夜里,一场大雪骤然而至,覆盖了山山岭岭。雪,成为侵扰先遣连的一只白色猛兽。

扎麻芒保是一个居民点,当时约有牧民的20顶帐篷。藏语称之为“江索郭”,即索草多的地方。索是小毛刺,拔起来扎手。草既尖又硬,骡马不爱吃。这里地势险要,便于防守。只是吃水极为不便,要到五里以外去背冰块。

为防止意外,李狄三把先遣连分布在三个地方:扎麻芒保、两水泉和多孟。连部、一排、二排和四排的重机枪班,“八二”炮班驻扎麻芒保;其余部队驻多孟和两水泉,充当二、三梯队,并守护储藏在那儿的粮食和其他军需物资。在多孟和两水泉,战士们修了一个“三角碉”防御工事。在扎麻芒保,按李狄三的意思,部队挖出四十多个掩体,挖出一条二百多米的蛇形交通壕,修筑了能容五六十人的碉堡。

军事上的准备足以抵御敌人,然而,如何战胜忽然暴虐起来的大自然?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对原始社会的生活进行了一次“翻版”。

先遣连所有的帐篷都已残破,冷风如刀,从无数个方向刺进来。李狄三自己设计了一种“地窝子”,不知是否从原始洞穴中得到的灵感?其基本办法是掘地为屋。走下土台阶,有一条通道,两旁是并排的“房间”,大的用帐篷盖顶,可住十多个人;小的用毛刺盖顶,能住两三个人。他们还在地窝子的墙上挖上一些洞,做为放东西的“壁橱”。在地上留出土墩,就成为学习的“课桌”。此时,气温已下降到摄氏零下30多度,大地已冻结了一米多深,他们以火烤地,边烤边挖:工具不够,他们甚至动用了野羊角挖地。战士们最后全部住上了这种“新房”。

住的问题解决了。

因大雪封山,先遣连的粮食全困在300公里外的两水泉,开始,每个战士每天只能吃两个馒头或四两炒面,再用清水煮一点兽肉。最后,粮断了,猎物也越来越少。没有盐味的兽肉,像药一样难以咽下。

有一天,李狄三亲自带着巴利祥子等人到一条河边狩猎。根据猎手的经验,野兽每天早晚必到河边喝水。等了半天,天渐渐黑下来,太阳从西边的地平线上沉下去,在天边溅起一片火红的残霞。天和地越靠越近,似乎要缝合在一起。残霞也一点点褪去,远山变得灰蒙蒙一片。李狄三望得眼睛发酸,河边仍无一丝动静。

猛然间,一阵杂乱的马蹄声,如战鼓般擂着草原,越来越清晰。对面山里冲起一股尘烟。只见一百多匹野马,四蹄腾空,梦幻一般飘来,快似利箭。透过青灰的天光,可以看到扬起的马鬃和野马气势汹汹的眼睛。显然,警惕的野马已发现了猎手。巴利祥子觉得野马是在眨眼之间冲到跟前的,浓烈的尘烟呛得他喘不过气来。他疾速举枪射向野马,连中两匹。野马挤成一锅粥。猎手们相继开枪,野马群又像风一样飘忽而去。

这是一次收获颇丰的狩猎,他们打倒了五匹野马,光肉就足足有一千多斤。

巴利祥子带着狩猎组共打到一百一十多只野羊、一百二十多匹野马、一百一十多头野牦牛。

而他,连可口的面条也没吃上一口,就被高原病夺去了年轻而强壮的生命。

一种奇怪的高原病开始在先遣连蔓延:起初像感冒,后来又像疟疾。最初是感到饥肠辘辘,一直吃个不停也不觉得饱;然后是胀饱,几天不吃东西也不饿。最后,从身体的某个部位,手或脚突然肿胀起来,直到全身肿得发亮、发硬!皮肤胀破流黄水的时候,人就不行了。使用上所有的药物,也不会见效果。巴利祥子牺牲的时候,身子比生前粗了一倍多,头发大量脱落,手指甲明显塌陷下去。据专家事后分析,先遣连的牺牲者死亡前大多周身水肿,饥饿、暴食。这是由于部队因长期劳累、严重缺氧而发生了高原心脏病,当时没人知道这种病更谈不上治疗。另外,当时缺乏粮食、食盐和蔬菜,造成人员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引起水肿。没有食盐和调味品,人不想吃东西,一旦饿急了就猛吃。

低沉的情绪最容易在此时滋生。它对高原病有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人是需要不断接受各种刺激的,一旦进入没有刺激的非正常状态,身体机能就会急剧下降。

这时候,人才能理解活在世上,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寂寞,是没有事干。比起寂寞,枪林弹雨何其畅酣淋漓!

在扎麻芒保,李狄三和先遣连经历着人类生命的极端经历。在这里,生活中一切熟悉的目标全被剥夺,剩下的只是“人的最后一件自己”:在既定的恶劣环境中采取个人态度的能力。这实际就是人超越其不可抗拒的外在命运的精神力量:存一个念想,为生命找一个持久的意义出来,贫穷、饥饿、屈辱、恐惧以及生命绝境就可以忍受和克服。

在白雪茫茫的扎麻芒保,李狄三像一团熊熊燃烧着的烈焰,似乎永远不会熄灭。战士们都听说过,李狄三参加革命十多年,从来都是朴朴实实,见了谁都是一团和气。他一年到头背着千个小包,总泡在基层。他到哪里,哪里的战士情绪就异常旺盛。再难的事他也能笑嘻嘻地解决。他在粗肿的腿上勒紧绷带,走进一个个地窝子,去分班教授带来的《中国革命读本》,组织大家自学藏语,自演文艺节目。李狄三还常常用自己带着的一支小竹笛,给大家吹奏自编的歌曲。衣服破了,他就教战士们用野牛角做针,用骆驼毛捻成线,一针一线地缝衣服,自己用野羊皮缝制“皮窝子”。没烟抽,他们找来野草叶、毛刺花,或是干牛羊粪,装在用羊角刻成的烟斗里抽。

不知生活在今天的人置身那种绝境能生存多少天?

李狄三和战士们整整坚持了七个多月。

一日天晴。李狄三提议,把全连集合起来,玩一种叫“瞎子抓拐子”的游戏。“瞎子”被手帕蒙上眼睛,转圈转得晕头胀脑之后,就循着喊声和击掌声去捉“拐子”:被抓住的“拐子”要充当下一位“瞎子”。“瞎子”滑稽的表情引来阵阵笑声。大家好久没这么开心地笑过了。李狄三觉得全身一阵轻松,他站起身来,自告奋勇地当起“瞎子”。刚一迈步,却一头栽在地上。

大家一拥而上,只见绑腿已深深勒进李狄三肉里。他已开始全身浮肿。

远处,新隆起的坟墓不断增多。

众人七手八脚把李狄三架回地窝子,并通过一条决议:禁止李狄三到室外活动,强迫他休息。有人送来一个布包,热乎乎的,里面包着炒热的食盐,掺杂着揉烂的牛羊粪。据说用它进行热敷能大大缓解疼痛。

一个多月了,李狄三一直站不起来。他坐在潮冷的地窝子里,把羊毛搓成粗绳索,让通信员拴在各个地窝子之间。爬不动时,他就躺在地窝子里,整理日记、谱写歌曲。身体稍好,他就拽着羊毛绳,连滚带爬地去各个地窝子,去给重伤员用野羊肝切成细丝,做面条,去动员能够走的同志打柴禾,晾兽肉,用驮粮食的口袋和麻袋把军装补好,等待大部队到来。

1951年5月24日,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二团副团长安志明,率后续部队穿过茫茫风雪,来到扎麻芒保。

李狄三此刻已进入弥留状态。

已经有很多个夜晚,大家都估计他撑不到天亮了。早上一看,他仍睁开了期待的眼睛。仿佛有一根难以割舍的纤弱的细丝牵扯着,让他不能背弃这个世界而去,他得活着。活在一种噩梦里,在这个梦中,总有一片大面积的暗色。

这黑暗带有重量和质感,密不透风,让人窒息,但每当如巨浪压顶般的黑暗要将他淹没时,他都会看到一团亮光,五角星的亮光。一股无形的力量让他从冥冥之中重返光明。他想家,想部队,想得厉害,像一个无依无靠的孩子想娘那般想。

躺在一张野牛皮上,李狄三听到了后续部队的枪声。他想爬起来,但所有力气好像都从脚心被抽走了。只能静静地躺,听自己心跳如鼓。他想笑,但止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飞流而下。他哭泣着,继而大哭起来。

嘴唇喃喃蠕动着,李狄三想说话,没说出来,只是脸上的肌肉动了几下。当安志明告诉他西藏已和平解放后,李狄三嘴角一松,脸上露出灿烂的微笑。

当庆贺会师的欢呼声在地窝子外响起时,李狄三安详地闭上了双眼。安志明在李狄三日记本的最后一页上,看到了他的遗嘱。一个茶缸留给一个班长;皮大衣送给一个战士;而他用了十多年的那支老牌“金星”钢笔,是留给远在河北故乡的儿子的。这是他留给家人的惟一遗产。

而那支小竹笛,则安静地依偎在李狄三怀里,它要伴李狄三上路。

昆仑山北边,王震两次致电西北军区,为先遣连请功,称该连“历解放军长征以来最大之艰辛,最重之苦难”。西北军区还在先遣连最困难的1951年1月30日决定,授予其“进藏先遣英雄连”称号,给全连136名官兵各记大功一次。

为保证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十七条协议的实现,中央军委命令先遣连继续侦察到阿里首府噶大克的道路。连长曹海林率52人留守扎麻芒保,其余人员在指导员李子祥和副连长彭清云带领下,随大部队南下。8月3日,安志明率领部队进驻噶大克,阿里得以和平解放。后阿里骑兵支队成立,先遣连被编为该部队第三连。

扎麻芒保,不仅是多路向心进军中的一个战略要点,50年过去了,我们看到,它更是人类精神史上的一个亮点。

四川、新疆、青海的三路大军从不同方向进军西藏,云南方面又如何动作?

在云南,二野四兵团的陈赓、宋任穷将军接到命令后,决定由十四军42师担任从南路进军西藏的任务。并从云南边防部队滇西北支队抽调懂藏语的人员,组成一个35人的工作队,何光斗任队长,董继武任副队长,王德本任指导员,并配备了懂英语、印地语的人员,推进到滇藏交界处侦察地形、军情、道路。

陈、宋根据侦察到的情况,制定了云南方面入藏进军的计划。

1950年3月9日,十四军把拟派四十二师的125、126团大部,及由3000匹骡马组成的运输团,组成进藏纵队,由云南丽江、德钦、科麦一线入藏的计划报告了中央。中央批准了他们的进军方案。

西南军区根据藏东南和昌都西藏地方军布防情况,以及着手昌都战役的需要,于4月13日复电陈、宋,要求他们“由滇沿雅鲁藏布江入藏以迂回拉萨,是配合其他各路部队向心合击的要着,同时又可为十八军左侧之屏障,即在战略上以分路进军为宜。你们即命令一二六团及三个辎重团排除一切困难,仍沿以前指定的路线前进,不应稍事犹豫”。

7月12日,由126团一营、机炮连、团直部分人员组成的先遣部队从云南丽江出发,进至德钦。8月向察隅地区进发。

昌都战役发起后,126团从南路进军,其主要任务是占领扎那、门工和碧土一线,该团三营配合125团解放盐井,阻击西藏地方军南逃。部队在向碧土进军途中,在克拉克要隘遇到当地以那恩为首的地方武装的抵抗。民族工作队队长何光斗亲自上门劝说,那恩拒不放下武器。

工作队队员何俊之等三人,亲自给部队带路,攀过悬崖峭壁,断敌后路,彻底消灭了这股敌人。

在进攻碧土的战斗中,工作队的赵继昌等四位同志给一连带路,绕道碧土喇嘛寺后山,用两面夹击的战术,歼敌三百余人,解放碧土。

1950年10月7日到12日,云南方面的部队攻占门工、碧土、盐井,从而堵住了西藏地方军沿南线西撤之路,策应了昌都方向的作战。

同类推荐
  • 灵魂尽头——小时代电影全记录Ⅲ

    灵魂尽头——小时代电影全记录Ⅲ

    《灵魂尽头——小时代电影全记录III(精装)》是电影《小时代4:灵魂尽头》的唯一见证书,全方位地收录真实片场花絮与独一无二的幕后信息,还原影片拍摄日常中导演及演员们的真实面貌,与影片的详实制作过程,有朋友相聚的轻松欢乐的美好,也有处理工作的困难疲惫的艰辛。有编剧团队对《小时代4:灵魂尽头》以及整个《小时代》系列剧本创作的历程感言,更有导演郭敬明亲笔写下的拍摄日记与编剧创作回顾和导演总回顾。
  • 眺望柔软的玫瑰园

    眺望柔软的玫瑰园

    其实,你是价值连城的钻石,切莫把自己当成鹅卵石一样随意丢弃。慢慢地寻找吧,去发现和你相匹配的宝贝。
  • 青春雕像

    青春雕像

    本书主要内容为:红玫瑰,少女,读你,知音,星,网,你的眼睛,你的眼睛,颤栗,季节。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文学精华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文学精华

    本书精挑细选了五千年来文学发展成就的典范,并配以插图,内容包括: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辽金元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和近现代文学。
  • 中国文化名人谈故乡

    中国文化名人谈故乡

    乡土情谊是一个对培育他的故乡的眷恋之情。这种浓厚情谊的绵绵延续,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的基础。故乡的野菜,故乡的街道,故乡的小桥流水,故乡的乡亲民俗是每个游子心灵的依托。看看故乡的月光,闻闻故乡的泥土是游子们的愿望。本书汇集了众多文化名人描写故乡、回忆家乡和往事、故人的文章。《谈故乡》集中国现当代作家,包括鲁迅、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朱自清、张爱玲以及张中行、陈从周、余光中、三毛等150余位作家的200多篇思故乡佳作。浓浓的乡情,把人们带回了那个年代,那个地方,令人回味无穷。
热门推荐
  • 呐谁,请許我一世承诺!

    呐谁,请許我一世承诺!

    请你记住我说过的,“如果有一天,我的放手可以过得更好,哪怕会很痛,我可以放手成全你。”
  • 在柯南世界创造超凡

    在柯南世界创造超凡

    穿越到柯南世界,在这个世界掀起超能力狂潮,在动漫世界,当一个幕后编剧。于是……柯南:克总?柯总?那是什么?不!我不是!你不要诬陷我!琴酒:我被恶魔附身了?不!恶魔只是武器而已。贝尔摩德:我能变大变小,变成熟变年轻变衰老,可还能做什么?我太难了!怪盗基德:瞬移!飞天!大变活人!这些都是真的哦!柯南傻了吧!?将不可能化为可能,将虚幻化为现实。ps:绝对幕后流,主角不会暴露大众,更不会自己穿马甲上场,只是一个编剧。
  • 我的世界遇险记

    我的世界遇险记

    一个未知少年为何来到游戏世界?一个奇妙的旅程为何充满惊险?是世界在改变?还是人的观念在改变?一个神奇的国度,一个奇妙的世界,里面却充满了未知的考验。世界之大,或许有许多的不可能在转变成可能……这意味着,你将可能实现!你的穿越……我的世界遇险记,等待你的到来……我是史蒂夫,我在……等你!
  • 修理这个世界

    修理这个世界

    云湖宗本是沙漠深处的小小宗门,宗旨是植树造林绿化沙漠。林月末是云湖宗一名普通练气弟子,驻扎村落植绿固沙,师长宽厚,同门有爱。可为什么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屡屡有天之娇女天之骄子陨落呢?为什么正道人士步步紧逼,布下天罗地网绞杀呢?为什么英俊潇洒魅力无边的逆天仙君屡屡针对,想着除之后快呢?直到有一天,林月末发现,这荒凉无比鸟兽绝迹的地方,居然是另外一个仙界,而她们,是不一样的仙人。----------------------------------------本土女,非重生,非穿越,普普通通一般强,没有金手指,没有空间,比较虐,经常死配角。----------------------------------------谨以此书致敬防风固沙植树造林的地球卫士
  • 论一只舔狗的生活

    论一只舔狗的生活

    我,姚十八,当舔狗的不知道第多少天,她搬过来了,我的生活应该是要有些改变了,既然故事正发生,那就记下来吧
  • 倒霉鬼道士

    倒霉鬼道士

    听老人说,我从小就让鬼上过身。刚开始小,不知道。等时间长了,这个鬼也就在我这里住下了。想赶也赶不走了,最可气的是这个鬼居然是个倒霉鬼,哎~可怜的我~呜呜呜!居然还阴差阳错的成了捉鬼的道士!且看我倒霉鬼道士火爆来袭!
  • 全能宗师

    全能宗师

    全能宗师异界行,想不牛叉都不行。新书《天才警察》已发,请大家去看看!
  • 官事

    官事

    官场中有令人啼笑皆非的囧状,有清如水明如镜的传奇,有惊心动魄风云变幻,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本书《官事》通过一个个隽永深刻的小故事,演绎了一幕幕光怪陆离的奇幻官场景象,用尽笔墨描写了行走于官场的各项潜规则,是初涉社会者了解官场社会的多棱镜,是官场中人寻求自身价值寄托和情感的枕边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俊凯满城花开的星空

    王俊凯满城花开的星空

    王俊凯认识了一个女孩,那是他小时候的最好玩伴,当他再次见到她时,她却不认识他了。他很伤心,后悔当初没有跟她说清楚就走了,但尽管她现在不记得他,他也一直对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