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34000000038

第38章 民主人士在“文革”初期(1)

“文革”十年,笔者仍在全国政协机关供职,其中有三年下放到湖北沙洋五七干校,也与政协机关、民主党派机关的干部和部分知名人士生活在一起。

对于“文革”十年中这些知名人士的种种遭遇,我写过《梁漱溟先生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等文章,曾被海内外若干报刊刊载。但是,如同从国家主席算起的许多中共干部和千千万万普通百姓一样,这些非中共知名人士在“文革”十年中的遭遇,所有公开文章上写到的,只能是窥其一斑罢了。

现在我反复考虑,不打算用大篇幅撰写我所知道的所有知名人士的惨痛遭遇。这是因为,一来时过境迁,痛苦的事写得太多、太细,如同揭老伤疤,不是滋味,也不合往前看的要求;二来写长写细更需要核实大量材料,而不少当事人已经作古,要做到事实件件落实有困难。因此,决定只写我亲身所见所闻,一求事实无误,二求以小见大,希望在浮光掠影中能留下那段历史的侧面和投影。如果读者读后能从字里行间品出其中可笑可叹可悲的滋味,我就十分满足了。

讨论“文革”文件两个月后,梁漱溟才郑重其事地开腔

1966年5月初,全国声讨“三家村”进入高潮;6月1日北京大学聂元梓大字报发表,是“文革”总爆发的信号。这时候的全国政协直属学习组(含文史专员学习组),王芸生、于树德、唐生明、赵君迈、杜聿明、宋希濂、溥仪、溥杰、沈醉等知名人士,也都无例外地在学习讨论关于“文革”的文件和报刊上的大文章。他们纷纷作表态性的发言,自然是拥护、紧跟之类,但又小心谨慎,生怕言多有失,引火烧身。因此常常有会场冷落之时,于是由小组秘书念大块文章,以消磨规定的每周两次、每次三小时的学习时间。

由于这场运动来势迅猛,涉及面大,而眼前的批判“三家村”和聂元梓大字报的攻击目标,又明显指的是共产党内的领导,这复杂的背景和现实,自然要使这些非中共的知名人士深感震惊,茫然,困惑……

因此,许多人只是反复表示拥护这场运动,表决心要在运动中进一步改造自己,等等。此时唯独梁漱溟沉默不语,他每会必到,只听不说,组长让他发言,他也摆手推辞。一直到6月7日,梁漱溟才郑重其事地开腔,语气颇为沉重:“我一言不发有两个月了。但我在会上仔细听诸公的发言,回到家里认真读政协发的文件,看报刊上的大文章。我想得很多很多,却理不出头绪来,可说是百思不得其解。我一直是这样的心情,不希望有“三家村”、北京大学党委等等这类事情的发生,看到这种事,心里很难受。好比人身上长了毒瘤,早发现,早动手术,固然是好,但毕竟是毒瘤,如果没有,岂不更好?如今有了,揭出来了,无论如何是国家的不幸。过去许多事情,我们这些人不接触,不知道,站在外边。聂元梓等人身居其中,了解内情,起来与对立面斗争,她当然会对揭发、撤换陆平等人感到高兴。而我们——至少是我这样的人,的确是事前茫然,一听到这种事只有震惊,打心眼儿里没有拍手称快的兴味,有的是莫明,难过,困惑……”

梁漱溟的这段开场白,立时使全组人洗耳恭听。组长特地招呼我,要认真作好记录。很可惜,那时候还没有简便的录音机,这种普通的学习会,是从来不准备笨重的录音设备的。好在梁漱溟一口纯正的北京话,且思路清晰,语言简洁,逻辑性强,而我又做了多年的记录工作,因此虽然不能有话必录,但记下的基本上是他个性化的语言,一般不会有大的遗漏——我当然不会想到,这些保留至今的破旧而一直舍不得丢弃的笔记本,10年后竟成了我写书作文的重要依据之一。

梁漱溟喝了一口水清清嗓子,接着说:“从“三家村”被揭到聂元梓大字报发表,看来不仅仅是邓拓、吴晗、廖沫沙,更不止是北京大学党委陆平这伙人,问题要严重得多,以鄙人之浅见,北京市委的主要负责人(指彭真——笔者注)不行了,非撤换不可了,还有其他一些人物,都在其中。这事态的发展,远远不是当初或现在我们这些人所能预料的。我这些日子百思不解的问题关键是“三家村”、陆平,还有更重要的人物,他们搞了多年的革命,受到党和人民很高的信任,都已进了党的领导核心,还生出这种大问题,如何理解?如何解释?不能不使人纳闷,费解,想不通。说他们早就是混进来的反革命,还是后来变质成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都不大好自圆其说。

报纸上大文章中的一些分析、批判,亦不足以使人释疑。最近几个月来,我一直在寻求这个难题的答案,始终一无所获。前几天看《解放军报》上的一篇宣传要点,有几句话似乎还多少对我的难题有所回答。这篇文章说:“在一般同志身上,都存在着共产主义思想与个人主义思想的斗争。放松了改造和斗争,个人主义就会发展起来,就会由小个人主义发展到大个人主义。”我的理解,这个大个人主义,亦可称之谓大个人英雄主义。有个人英雄主义之膨胀、扩展,那就尽管他曾经在很多地方走的是无产阶级道路,在国家民族,乃至党政军诸方面,他可能做过许多好事,走了好长一段走得对的道路,所以党才信任他,委以重任,但由于他终究没有能免掉个人主义,还发展为大个人主义,于是就自以为是,争强好胜,目中无人,以至于一步步走上了反党,亦即是与党对抗的道路。因此即使他曾经有过九十九个功,因为有了反党这一过,便不行了。以反党这一大过,抹掉了他过去长年来的九十九个功。

我以为,眼前发生的若干令人难以相信的一些人和事,以此来解释,倒是一个较能自我解脱“不理解”、“想不通”的好方法。这是最近几天我思想开了一些窍的真心话,我的话也就说到此为止。”

梁漱溟的这一席“学习心得”在当时自然与众不同。大家照本宣科,说着同样的话,为的是免得引出是非。心里想的,或者在家中作枕边言,或者就烂在肚子里,对谁都不说。梁漱溟这种不顾一切的历来执着地肯用心思的独立思考,差一点又招来一场引火烧身的悲剧。梁漱溟话音刚落,就有人指出,说什么九十九个功,一个大过,完全颠倒了是非!诸如邓拓、陆平等人,已经烂了,变质了,只有九十九个过,一个功也没有,过去即便有过功,那也不是他的本意,是为了骗取信任!有人甚至声色俱厉地斥责:在这种时候,梁某人说这番九十九功比一个过的胡言乱语,为谁张目,是何居心?这不正是什么阶级说什么话,表明梁某人同这些黑帮正是一丘之貉嘛!

然而这一次政协学习组并没有掀起批梁热潮。这是因为“文革”的烈火蔓延神速,出人所料,很快便人人自顾不暇,大有如履薄冰之感。不久,全国政协机关内部也闹开“革命”,政协直属学习组工作已无人严加过问。最后红卫兵杀向社会“造反”,把政协的大门都封了。学习组只好宣告停止,大家各自回家“自学”。还没有等梁漱溟和他的老学友们进一步去解除思想上的困惑,一场更大的风暴便降临到他们身上。

梁漱溟立在院中,眼巴巴地看着祖传三代的书籍、字画、手稿被红卫兵烧毁

1966年8月24日那天,忽然有人敲打北京积水潭小铜井一号梁漱溟家的大门。这之前几天,偌大的北京城已掀起红卫兵杀向社会大抄家的风暴。梁家人在里面询问是谁,回答是把大门敲得更加震天响。梁漱溟感到事态异常,便亲自开门,一看是许多佩戴红袖章的中学红卫兵,年岁最大的也不过十四五岁。梁漱溟镇定神色,说:“你们是来检查“四旧”的吧,请!”领头的一脸怒气,大声训斥:“什么检查,我们是来造反的!”梁漱溟回敬了一句:“既然是造反,那就各自为之吧。”“你老混蛋!”领头的大声怒斥,但并没有抡皮带抽打,接着是发布命令:“梁漱溟听着,命令你们全家统统站在院里不许动。红卫兵战友们,开始——”

于是红卫兵们便翻箱倒柜,搜遍院内的每个角落。由于梁漱溟是独院居住,大门一关,别人是进不来的。梁漱溟站在院里,看着他们把查抄的物品和书籍运走,还边抄边骂“统统是封建主义的玩意儿”。由于书籍太多,最后又下命令:搬不走的当场烧毁!梁漱溟立在院中,眼巴巴看着部分祖传三代的书籍、字画、手稿化为灰烬。他心如刀割,却又不能言辩,因为他的内人已因多说了几句话饱受皮肉之苦。红卫兵们几乎一人有一根宽皮带,那是他们镇压胆敢顶嘴反抗者的武器。红卫兵们自搬自烧,还围着火堆不停地呼口号,梁漱溟都忍着不吭一声。但是,当红卫兵们抱出两本大部头的精装《辞源》和《辞海》时,梁漱溟忍不住,他很客气地劝阻他们:“同学们,这两本是谁都用得着的工具书,而且是一位我的外地学生放在我这里,借给我用的。烧掉太可惜,使我无法物归原主,况且留着你们也有用,太可惜了!”

“闭住你的狗嘴!”红卫兵瞪了梁漱溟一眼,还是把这两本大部头扔进火海,并训斥说:“你这老混蛋甭想蒙我们,“革命”的红卫兵小将有《新华字典》

就足够了,用不着你们这些反动权威使用的封建老古董。”由于这两本书太厚,一时烧不着,一位红卫兵又从厨房取出一瓶芝麻香油往上浇,又用棍挑着烧,火苗才旺起来。梁漱溟看到此,心想正是应了那句老话,秀才遇上兵——有理也说不清了。

抄家结束后,红卫兵又看上梁漱溟家是独院,又有电话,于是领头的宣布:“我们的司令部就设在这里,这个院我们占领了。”然后他们又把梁漱溟拉出去游街,高呼着“打倒反动分子梁漱溟”的口号。待游毕回来,红卫兵命令梁漱溟住进不向阳的一间南屋,又湿又暗,所有向阳的北房和大间,统统被红卫兵占领。

这种状况维持了20多天,直到红卫兵杀向全国串联为止。在这20多天内,梁漱溟被命令打扫院子和厕所,其他时间则躺在小屋子里构思他的着作《儒佛异同论》,没有片纸只字的资料,全凭脑海中的记忆,每天写近2000字,全文4万余字就在这20多天内完成了。梁漱溟在纯学术的思考中寻觅心灵的宁静,以此与现实的风暴拉开距离。

政协机关造反派让政协委员和文史专员们重新低头做“阶下囚”

事情还得从1966年8月24日说起,这个日子正是梁漱溟被红卫兵抄家的同一天。

在这之前,每天在全国政协机关文史专员办公室上班的全国政协委员(同时是文史专员)杜聿明、宋希濂、爱新觉罗·溥仪等和文史专员沈醉、郑庭笈等,已眼看着他们的主管上司申伯纯被机关里的运动打成第一位包庇“牛鬼蛇神”的“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大家内心不得安宁,时时预感着会发生突然的灾难。终于,8月24日下午,红卫兵杀向社会的风暴席卷而来,政协机关内也产生了一个称之为“红卫兵造反派”的组织,人数不多,也不全是年轻人,有不少是已过不惑之年的,但都是根正苗红的政治上受信任者。他们首先进了文史专员办公室,以从未有过的声势向专员们宣布:“你们听着,从今天起文史专员停止学习文件,也不准参加运动,一律在机关搞环境卫生,打扫全部厕所,并随时听候接受其他劳动任务,老、病者也必须尽其所能,都要在劳动中改造自己,谁也不得例外,有事必须请假批准。”念完以后又大声问:“听清楚了没有?”文史专员们答:“听清楚了。”又问:“你们是不是应该老老实实参加劳动?”文史专员答:“完全应该。”

这刹那间的宣布和一问一答,不由得使这些文史专员想起若干年前在战犯改造所监狱里的日子。劳动对于他们,已不是难以承受的事,问题在于这是一种政治压力。他们不仅在五六年前被政府特赦,而且由于党的政策和实际关怀,他们在政治上有了安排,工作上有了着落,生活上有了新的起点,大部分人家庭团聚或重建家庭,怎能想到会突如其来这么一场前所未有的运动,让他们重新低头做“阶下囚”?从这天起,文史专员们除天天扫地清理厕所之外,凡有装运煤或运送家具、杂物,拉排子车、装卸汽车等重活也是他们的任务。因为有了这支文史专员劳动队伍,机关的公务人员自然减少了正常工作,以更多的时间投入无休止的派仗之中。

杜聿明、宋希濂、郑庭笈三人见到住宅胡同口的大字报,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真是祸不单行。杜聿明、宋希濂、郑庭笈三家人同住北京东城的一个院落。从前正常上班,都各走各的,由于进入这种非常时期,他们才相约一块上班,一块回家,三人同行。与他们同院住大北房五间的是全国政协委员唐生明,他是国民党起义将领,在当时待遇与杜、宋、郑等特赦“将领”不同,唐又是唐生智的胞弟,妻子徐来是解放前的电影明星,因此生活舒适,平时也不上班。这里补说一句,杜、宋二人,一般读者知道,是黄埔一期出身的国民党知名度较高的将领,在蒋介石的信任、重用下,不到不惑之年就指挥几十万部队,只郑庭笈一人,读者可能较为生疏。郑是海南文昌人,黄埔五期出身,是郑介民的堂弟,官至国民党中将军长。话分两头,就在杜、宋、郑三人在机关被勒令劳动改造的第二天,即8月25日,三人一块下班回家,刚走到住宅胡同临街的胡同口,看见一张报纸大小的大字报,上书“该胡同×号大院内住着几位国民党战犯,他们都是新时代的寄生虫、吸血鬼”云云,没有点他们的名字,下边没有落款。这一惊非同小可,他们三人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大家商议,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立即返回机关,报告这个不祥之兆。但政协机关的负责人已下班回家,就近找到几位中层干部,答复说,这类事现在谁也不敢管,提醒他们要正确对待,红卫兵真的上门就老老实实地听,不得顶撞,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杜、宋、郑三人的心情更紧张了,看来只有自己解救自己了。他们商议后立即返回家中,一进院内才知道家里人早已看见这张大字报了,正焦急地等着他们回家呢。他们三人又找平时神通广大的唐生明商议,他也摊摊手说,只能听天由命了。

这一夜,全院人和衣而睡,等待着一场灾难的降临,但并没人来光顾。

一个男孩怪模怪样地走过去,举手摸摸唐生明因为肥胖而鼓起的肚子

第二天,由宋希濂为三人打电话请假,得到允许暂不去机关,守在家里。

下午果然来了三男两女,一式军帽军装,戴着红袖章,看上去不过十五六岁,他们把杜聿明、宋希濂、郑庭笈、唐生明统统叫出来站在大院中间。为首的一位高个子男孩训话说:

“我们是×××中学的红卫兵小将,你们听着,过去你们欺压人民,剥削人民,是人民的敌人,今天你们还住这么多的房子,吃穿这么好,这是我们不能容忍的!我们今天只是奉命来察看一下,看看你们都长得什么模样!明天我们红卫兵总部将会发布通令,你们要老老实实,恭候命令的到来!”

杜、宋、郑都连连称是,表示一定遵守红卫兵小将的管教,服从命令。

唐生明除表示服从外,还多说了几句:

“我是起义将领。对起义将领,毛主席是有政策的。”

“政策我们懂,用不着你放屁!”高个子立刻把他顶了回去。

这时,一个个子最小的男孩怪模怪样地走了过去,举手摸摸唐生明因为肥胖而鼓起的肚子(四人中唐最肥胖),冷笑着说:

同类推荐
  • 马未都说马未都

    马未都说马未都

    这是第一本关于马未都的深入专访,百家讲坛没有讲述的收藏故事。马未都在百家讲坛讲的是“高雅”的收藏文化,但谁都知道其实他本人更有趣有料,《马未都说马未都》就是让马未都爆料他自己的精彩故事。
  • 最后的耍猴人

    最后的耍猴人

    一个人永远走不出童年的影响。我的摄影之路,最初是在寻觅儿时记忆里的环境和人。
  • 华人十大科学家:钱学森

    华人十大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汉族,浙江杭州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1995年5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原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更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江泽民主席为之题写了馆名。2011年,上海交大也建成钱学森图书馆。同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钱学森》由童苏平、邢娓娓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
  • 世纪伟人毛泽东珍闻

    世纪伟人毛泽东珍闻

    本书分为逸才毛泽东、神武毛泽东、智者毛泽东三部分,多角度展示了毛泽东一生的丰功伟绩。
  • 拿破仑——伟大的军事家

    拿破仑——伟大的军事家

    《图说世界名人:拿破仑(伟大的军事家)》讲述了,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出生在法国科西嘉岛,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天才。他多次击败保王党的反扑和反法同盟的入侵,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颁布的《民法典》更是成为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蓝本。他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形成了庞大的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事奇迹。
热门推荐
  • 诸天神级收徒系统

    诸天神级收徒系统

    赵齐天带着神级收徒系统在诸天万界广收徒弟。徒弟的每一次成长都能带来意外收获。“叮咚,你的徒弟装逼成功,师傅教导有方,奖励神器指天剑”“叮咚,你的徒弟成功撩妹,师傅教导有方,奖励神器战神铠”“师傅,我还想再学两招装逼打脸”
  • 轮回小农场

    轮回小农场

    昙生,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普通男生,因意外重生在前代饥荒年月,变成一个快要被饿死的十几岁少年。当他睁开眼的一刻,发现身边围着爹妈哥哥和幼弟小妹,他们脸上带着悲伤难过,还有——吞咽口水的声音……注:男主自带小农场系统,在缓慢的升级中,终于让自己吃上饱饭,带领全家走上人生巅峰。不过,为啥自己活得越久,越觉得就像是个打酱油的?
  • 总裁盛宠小甜心

    总裁盛宠小甜心

    南宫宇,他曾是一个只手遮天的恶魔总裁,却为她眸生温柔;苏夏洛,她曾是一个不知世事的女孩,却为他尽谙离愁别绪。青春正茂不谙世事的苏夏洛,因为一次偶然的误打误撞闯进了不曾与她有过任何关联的圈子,为了帮曾经救过自己一命的白凌莫,扛上了人人敬畏远离的南宫大总裁。因为她像自己故去多年的姐姐,南宫宇不免多看两眼,为了能够弥补心中对姐姐数年来的愧疚,他用尽一切办法,将她留在身边,给予细致入微的照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逍遥三界间

    逍遥三界间

    吾为天下,甘入轮回!天下人却决心断吾此生!尽悲凉!尽凄惨!既如此,我便舍了这不义的天下人,独自逍遥!自此起,再无冰殇圣主的转世之身,唯有逍遥仙子——华韶!
  • 盛世芳华:凝烟传

    盛世芳华:凝烟传

    她是一国郡主,冰雪聪明,笑颜如花般明丽;他是一国太子,手中翻云覆雨,笑傲天下,却只对她一人温柔情深;在这乱世之中,利益纠葛中夹杂着阴谋,在家人和爱情的抉择之间她又该何去何从?她又如何在温柔太子,少年名将,冷酷杀手,潇洒王爷中选出对的人,来相守一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爱你不必说出来

    爱你不必说出来

    女孩从小到大经历了三段感情,从哥妹情,到姐弟情,到真正遇到那个对的人,她才知道什么是爱情。最后却又得知爱的人的叔叔却又是杀害自己邻居姐姐的凶手。内心的挣扎让她难以抉择,但是事情的柳暗花明,让她看到了幸福的曙光。
  • 邪恶小姐重生,逆天下

    邪恶小姐重生,逆天下

    她一朝穿越,十年,她经营了自己的势力,她要统治七国,不然就毁灭。他,被人委托,让时光倒流十年,让她不要心生恶念,十年前,她五岁,正好是她穿越过来的时候。最后会发生什么变故?重生有用吗?
  • 朕是学渣

    朕是学渣

    历史真的如书本所写吗?我——秦川,众人眼中的学渣,最烦历史课,却因为一次意外而穿越。流落街头、身无分文,靠着仅有的现代知识却成了古人的世界中的学霸,一路逆袭。历史是由成功者书写的,我,秦川要书写一段我自己的历史,要让千百年后的历史老师教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对学生说,这个人的名言是——“朕是学渣”,这是必考题,大家一定要背出。
  • 你我以平行线

    你我以平行线

    江姝是转校生,沈烁也是转校生。在一次分班考试之后,考进了同一个班且成为了同桌。两人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很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