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34000000002

第2章 我写民主人士的缘起(代序)(2)

“是的。”梁先生从书橱里取出一本厚厚的精装书说,“这是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中心出版的有关我的专着,作者前不久访华,专程拜访我,面谈了14个半天。过去他想见我而不得,几十万字的书都是根据资料写的。”

当我与梁先生告别后,在回家的路上,心里还一直纳闷,为什么常常遇到这样的事,中国自己无人过问的事,外国人却研究得很认真呢?

一篇“专访”惹出的百般是非

上述这篇发表在13年前《北京晚报》上的梁漱溟先生访问记,自信不仅今天的读者看来没有什么问题,而且即使在当时也毫无出格之处。

的确,在报刊上公开正面报道梁漱溟先生的言行,这篇千字文是多年来第一次。“文革”之中,自不必说;即便是“文革”之前的五六十年代,凡公开见之于文字的,梁漱溟先生均处于被批判或反省、检查的地位。正因为这,我虽然早已手握梁老先生种种令人肃然起敬的言行材料,但何时可以公开见报,以怎样的形式见报,我也是没有把握的。

其时,《北京晚报》复刊不久。在该报的众多栏目中,尤以“本报专访”

栏目吸引人,因为在一场浩劫之后,这个栏目不断推出销声匿迹多年的首都各界知名人物,他们的命运、遭遇和现状,深为读者关切。不知是谁推荐的,《北京晚报》的编辑刘存孝(同我素不相识,至今未见过面)写信向我约稿,要我写一篇政协名人专访。盛情难却,我复信允诺,并在信中提出程思远、赵朴初、梁漱溟、杜聿明、宋希濂等十多位我所熟悉的政协名人由编辑挑选。

不几天刘存孝来电话,说他们的意见,先写梁漱溟吧,一个一个来。我欣然接受,次日即去梁漱溟家说明情况,在梁先生点头后我就回家做文章了,两个晚上的时间,就写成这篇千字文。

自然,如何写梁漱溟,我是费了一番脑子的。1977年4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5卷,首次披露《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一文,实际上把1953年9月梁漱溟当众顶撞毛泽东的事件公之于众。1980年11月我写这篇千字文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开过,但我仍然认为,这篇短文切不可触及敏感的1953年9月事件,自然也避开《毛泽东选集》第5卷的那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标了好几个,最后定稿用的是《梁漱溟先生访问记》,目的也是希望越平稳越好,不要太引人注目而惹出是非来。

出乎我的意料,文章一见报,题目改为《一位刚直不阿的老人》,副标题才是“访梁漱溟先生”。编辑并没有违背我的原意,因为文中有“刚直不阿”

一词,只是提出来作题目更加突出了。就在《北京晚报》发表后的第二天上午,一位老友打电话告诉我:“文章不错,但题目太刺激了,你要留神点儿!”

“为什么?”我问。“老弟,你的阶级观点哪儿去了?三中全会虽已宣布废除“以阶级斗争为纲”,但在不少人脑子里,那条纲是根深蒂固的;要真的消除,恐怕得十年八年以后!”我放下电话沉思了半天,但心里还自我安慰,怕不至于捅什么娄子吧?

我怎能料想到,老友的告诫,不幸而言中!几天后接到《北京晚报》刘编辑的电话,他说:“你要沉得住气,急风暴雨般的批评来自上头,编辑部挨了!不过要检讨有编辑部的领导,也有我的责任,题目就是我改的,没有你的责任,你只要对文章的内容事实负责就可以了。我估计你们的领导有可能会找你,我打个招呼,让你有个思想准备,不过请放心,“文革”已经一去不复返,恐怕不会因此被打成“反革命”的,没有什么大了不起的事,老兄要看得远一些……”我至今还十分感谢而且敬佩这位年轻编辑的清醒头脑和胸怀胆识,但我却比他脆弱得多,在接完这个电话的当天晚上,一直失眠至次日天明。

果然,几天后还是政协机关那位负责同志(他是一位作风正派、心地善良的部级老干部,请原谅我不能公开写出他的名字)找我谈话。这回他可比上几次严肃多了,但严肃中仍透露出无可奈何的样子。他叹了口气,开门见山地对我说:“你这个人真是不长记性,为什么写梁漱溟的专访不请示领导?

这一次你可闯大祸了!”我佯装一无所知,请他批评指示。他沉思了一下,继续说:“你的文章在《北京晚报》发表后,一位领导同志很生气,拍了桌子,说《北京晚报》乱弹琴,发表吹捧梁漱溟的文章,立场站到哪去了?梁漱溟这样的人,说他“刚直不阿”,他对谁“刚直不阿”,学谁“刚直不阿”?我们管报纸、搞宣传的同志还有政治头脑没有?这不行,《北京晚报》领导必须就此写出检查,以正视听!”负责同志停顿了一下,又缓和了口气继续对我说:“你听听这事情有多严重!当然,主要责任应当由《北京晚报》领导来负,但你是写稿人,又是统战机关政协的干部,事先又没有送领导审看,你应负的责任也不可推卸。你先好好考虑一下,三天以内写出一份情况汇报材料,包括你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检查。你有什么意见?”

我能有什么意见?我有意见又如何能同上级直接对抗?我如期交出这份以认识检讨口吻撰写的情况汇报材料,算是交了账。大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吧,负责同志又把我叫去,让我看一份内部刊物,上边刊登了《北京日报》

党委(按:《北京晚报》与《北京日报》同属一个党委)就发表梁漱溟专访文章的检查。使我感动的是,《北京晚报》党委把全部责任都包揽了,文中除提了一句“这篇文章是我报主动约请全国政协机关的一位普通干部撰写的”,没有把任何一点责任推给作者。我默默看完后,负责同志对我颇为关怀地说:“现在毕竟与从前不同,你不会因为一篇文章而落得一个什么罪名,但这件事教训是深刻的,你仍应当严肃对待,引以为戒。”是的,我深知这个“与从前不同”,完全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回天之力。

但是,这场风波仍在我身上产生了效应。因为当时,我在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已动笔撰写《梁漱溟传》。这件事后,我决定放慢写作速度,先抓紧做史料工作。由于梁先生当时已近九十高龄,要抢救活的史料,是十分紧迫的任务。我坚信,自己做的工作,早晚有派上用场的时候。因为梁漱溟先生作为近代中国文化名人的历史地位,并不会由于某些人的反对或赞成而改变。

如何实事求是地撰写,怎样恰如其分地评价,那是我的责任。想到此,我的心情就平静多了。

梁漱溟出书受牵连

关于《北京晚报》的文章遭受批评的事,我始终没有告诉梁漱溟先生。

很久以后(大概有一年半载吧),在一次采访中,梁先生问我,他耳闻《北京晚报》的那篇文章受到上头的批评,是否确有其事?我才十分简要地答复他的提问,并一再说明有错误责任也不在他,估计上边也不会去查问他的,事情已过去很久,不必提它了。他边听边摇头,并打断我的话说:“这件事是前不久我的一个学生告诉我的,我乍听到也颇惊讶和纳闷。但我一生经历过许许多多事,我无顾虑,更无忧虑。我一生所做的事,其是非自有旁人、后人评说。我担心的是,你还很年轻,又是国家干部,你自己的是非得失则不能不考虑。我所为而不强人所为,这是我一贯的主张,希望你考虑我的话。”我听着心里不是味,当即答复说:“我的年岁只有您老的一半,思想和阅历均相差甚远,自知无能力评价您老一生的功过是非,但我利用现成的条件做些史料工作,或许对今人后人有点用,我也决不会因搞史料而犯什么大错误的,您老请放心吧。”

梁漱溟先生唯独没有提及他的重要着作《人心与人生》也因此事牵连而不能出版的事。梁先生晚年呕心沥血撰写《人心与人生》一书,其着眼点在于补正他早年的成名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1年出版)之不足,专门阐述人类心理活动之规律,颇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独特观点和见解。在解放前几十年,梁先生曾就这一大题目多次讲学,并时有笔记,但终因奔走国事或着述其他书籍而无暇完成此书。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梁先生居家赋闲,才旧念萌发,卒于1975年夏天完成这部几十万字着作的初稿,了却他一桩多年的心愿。但从一开始,该书的出版就遇到困难。完成初稿时“文革”尚未结束,自然只能将书稿锁在箱子里;“文革”结束不久,《毛泽东选集》第5卷又刊登那篇批判梁漱溟的文章,出版社的老总们谁敢顶风逆浪出版此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情况发生变化,《人心与人生》一书也有了出版发行的希望。岂料尚未最后拍板,又发生了这桩震动新闻、文化、出版界的《北京晚报》梁漱溟专访事件,出版社的老总们又缩了脖,竟退回了《人心与人生》的原稿。

梁漱溟先生是一生认真探索人生和社会问题的学者,他最珍贵的莫过于自己倾注多年心血的学术着作,最难受的也莫过于这辛勤耕耘的果实不能与世人见面。在苦闷和困惑中,1983年满90寿辰的梁漱溟先生得知上海新开一家自费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只要作者自掏腰包,除了政治上公开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和低级庸俗的来稿外,没有其他限制,尤其欢迎学术性的着作。

梁漱溟决定自费出版《人心与人生》!

多年来,梁漱溟平日的生活完全靠几百元工资收入。他老伴多病,直至去世,月月要花销;他还常常接济比他经济还困难的老朋友和老学生。他本人食素七十余年,极少与他人有吃喝方面的交际,衣着俭朴,直至1986年,他家用的还是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这在他居住的北京复兴门外的部长级公寓大楼里,恐怕是独一无二的。其间我曾数次提议,应该换一台14英寸的彩色电视机,他总是摇摇头说:“黑白、彩色都一样看,生活中能省则省,不该花的钱决不能乱花。”由于他如此节俭,才在不宽裕的生活中省下几千元钱。

这一次他决定尽其所有,掏钱出版《人心与人生》!

但据出版社初步推算,梁漱溟手头的钱有可能不够,而且万一书印出后销售不出去,那就一分钱也收不回来。正在这时,中共中央统战部一位负责同志设宴为梁漱溟九十诞辰祝寿,关切地问梁漱溟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梁先生考虑再三,才坦诚地说:“多年来国家在生活上厚待我,我没有什么困难。

只是我最近联系自费出版一本书,担心我的全部积蓄都可能不够。如是,我将要借债。这个困难一旦出现,不知统战部能酌情帮助否?”统战部负责人当场答复:“这没有问题,您提出个数目,我们很快研究一下。”但梁漱溟又说:

“现在还没有准,我只是把问题提出来,还没有到时候。”

同类推荐
  • 爱迪生

    爱迪生

    爱迪生,美国发明家、企业家,拥有众多重要的发明专利,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家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其工业研究实验室来生产发明物的人。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研究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吴宇森传

    吴宇森传

    本书是吴宇森亲自授权撰写的中文传记,讲述了吴宇森从平民小子到国际大导演的奋斗经历,以简洁优美的笔调展现了吴宇森的生活历程和电影拍摄过程。书中内容都是吴宇森导演直接讲述、整理成文的,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众多著名人士作序并推荐,并附有周润发、牛春龙对吴宇森的评论文章。
  • 陈一坚自传

    陈一坚自传

    陈一坚是我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飞豹”战斗机重大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的决策者和总设计师。《陈一坚自传》通过陈一坚本人及其50多位同事、亲朋的回忆,以及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报刊、杂志、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宣传报道,生动、真实地再现了一位矢志航空报国,命运坎坷、成就卓著的飞机设计师的成长历程和多彩人生。 本书对于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历史沿革、关注中国造“冲天飞豹”前世今生的航空从业者以及广大军事爱好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袁世凯传

    袁世凯传

    感受袁世凯“为国图强,不择手段”的骇世人生,体味袁世凯屡屡受挫,却始终能逢凶化吉,并最终登顶权力巅峰的为官处世“厚黑”之道,终极解密袁世凯“强国”之梦与“利己”之路的人生悖论。本书为著名历史学者、《剑桥中华民国史》作者陈志让先生的经典力作。它全面回顾了这位清廷重擘与民国“逆首”的人生历程,详细审察了袁世凯其人在朝鲜监国时期表现出来的治世之才、小站练兵时的干将之能、督抚鲁直时的权臣之范与辛亥革命前后的枭雄之奸,生动地呈现了袁世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悍厉一生。
  • 大唐第一君:李渊

    大唐第一君:李渊

    本书主要内容有:少年得志、放虎归山、恩威并施、西进长安、南征北战奠基业等。
热门推荐
  • 晗天欲明

    晗天欲明

    讲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妹俩都是行星饭。姐姐喜欢看EXO小说,妹妹就听姐姐转述给他听。有一天,妹妹出了车祸,姐姐便开始不离不弃的时候,每天为她读小说,这样妹妹做了一个很美的梦。。详细内容读了就知道。
  • 我的漂亮学姐

    我的漂亮学姐

    平凡少年混都市,为复仇、为权势、为漂亮学姐……玩世不恭,极不‘规矩’,却又用情至深,惹得腹黑学姐穷追不舍、萝莉学妹敬仰爱慕,更有‘大’学姐念念不忘……四个字形容——‘混’天‘黑’地……望新老书友,多多收藏,多多支持,多多指教,拜谢。完本作品:《超级姐夫》127万字。
  • 爱情似梦

    爱情似梦

    爱情是虚构在人们嘴里的东西,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爱情常挂在嘴里,分手后,爱情便消失在嘴边。爱情,在电视上是伟大的,令人崇拜的;在生活中,则是经不起考验,受不起磨难的。爱情是人们在不经意间产生的,即使分手,仍会留在各自心中的,没有对错、没有背叛、充满缘分、不易察觉、非常美妙的、甜甜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小的幸福。
  • 不及你眉眼星辰

    不及你眉眼星辰

    少女赤脚在海边奔跑,海风温柔的抚过她如藻的长发,被太阳余晖映得金光闪闪海面,一切宛若一副被艺术家反复雕刻描绘的泼墨画。即使她早已过了少女的年纪,可时光温柔的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丝毫痕迹。她回头对他一笑,恍若那年清晨,他接过少女手中的豆浆,少女腼腆美好的笑着,眼里盛放着大片芳华。而这身后的整片蔚蓝海天竟不及她眼里半分!所有人都说他和赵米是日久生情,而只有林琛自己明白,他对赵米分明是……一笑倾心!
  • 左右爱情

    左右爱情

    左手爱,右手情,站在十字路口,苏小小迷茫了,面对爱与情她该如何抉择。
  • 千墓之碑

    千墓之碑

    "他们怎么了?"“他们累了,所以睡着了”“那他们梦的是什么呢?”黑看向了墓碑,回答“是永痕”
  • 早安,杀手总裁

    早安,杀手总裁

    国民老公霍展霆,Fir帝国总裁,传言他冷静,自持,身份神秘。第一次吃饭,她追出去,“你东西忘拿了”不经意触碰他冰冷的手指。第二次她落水,他给她做人工呼吸,她的心跳快要跳出来。第三次坠机落入岛屿,野外生存他又再次救了她。他真的只是个帝国总裁,S市市长吗?为什么跟着他,总有意外的危险。那份依赖的感觉加深,她失了心,那个冰冷的男人何尝不是?“这世上我只在乎一个人,我的老婆,裴小甜。”
  • 帝国总裁宠妻成瘾

    帝国总裁宠妻成瘾

    记者:“夏先生,请问您是怎么一步步把安小姐拐走的?”夏先生:“勾勾指头!”记者:“那您是怎么处理您身边的莺莺燕燕?听说之前安小姐为此很是苦恼!”夏先生:“扔进狮子坑!”安樱蕊觉得,自己是这世上最惨的人,被这个腹黑的男人算计结婚不说,还要和他斗智斗勇。就连生个小豆丁,都要被某人骗了研究无数种姿势……
  • 法门名义集

    法门名义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盗天

    盗天

    楚离歌,生于军人世家,人们口中的‘将门虎女’,却偏以考古为名行盗墓之事,秉着见坟就挖,见墓就盗的原则纵横黑白两道,被视为盗墓界的一朵奇葩。当神秘的‘楼兰古尸’出世震惊考古盗墓两界众说纷纭之时,她却因一块楼兰漠玉,意外的揭开了悬垂千古的旷世之谜!其实,这只是一个女人在异世女扮男装带着小兽盗天窃地四处挖坑寻宝演绎没有最彪悍只有更彪悍无耻便无敌的故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