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0500000007

第7章 屡试不第隐山林(1)

左宗棠生于科举取士的年代,为了步入仕途,光宗耀祖,必然会攻读诗书。可是,命运好像故意跟他过不去,他竟然三试而不第。无法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的左宗棠并未因此而对前途失去信心,他开始转向经世致用之学,买山而居,过起了隐居的生活。金子,终究会发光,人才,终究会被发现,左宗棠出山的机会来了,在他四十岁那年,他终于出山了。这,只是他事业上的开端,从此以后,他渐渐进入仕途,一路走来,蜿蜒崎岖,坎坷波折……

在封建社会,要想建功立业,光耀门楣,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靠科举考试。左宗棠因其年少展露才华而被众人看好,全家上下都对他充满期望。也许是老天爷故意跟他开了个玩笑,连考三次,他都没有及第。科考上的不得志,让左宗棠转而着迷于经世致用之学,于是,他买了七十亩田地,开始归隐山林,专注于经世致用之学了……

童试夺冠显智慧

道光六年(1826年),左宗棠14岁,第一次参加湘阴县试(又叫童子试),名列第一,旗开得胜。第二年五月去长沙应府试,其成绩仍居首位,知府本来打算将他拔为冠军,只因被录取者中有一位年事已高,为照顾老者,发榜时将左宗棠抑为第二。为此,知府张锡谦特别召见了他,以示鼓励。此刻的左宗棠,真是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院试按例是由皇上亲自派遣学政(俗名学台)到省去主持考试(这是以县为单位的考试,及格才算是正式秀才)。然而,就在他全力以赴,准备冲击院试的时候,却从新化意外地传来母亲余氏亡故的消息!母亲这一死,不但从情感上给了左宗棠一个沉重的打击,更重要的是,依照清朝例律,丁忧期间,除非有皇上手谕,否则任何人不得参加公共事务和政界活动,必须守制三年。这就是说,左宗棠要想再在考场一搏,须等三年之后了。谁知造化弄人,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母丧之后,父亲左观澜伤心过度没过多久便也一病不起,追随老妻去了。如此一来,左宗棠赴考的日子就推到了六年以后,而且,他成了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

这个时期,随着清王朝的衰落,程朱理学日益暴露出它的空谈义理、迂阔空疏的流弊,严重脱离现实,对匡正时弊毫无意义。在这种情况下,经世致用的思潮逐步兴起。

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和黄宗羲等人倡导的学风,他们是鉴于晚明理学盛行,高谈义理,却最终亡国的惨痛教训而提出来的。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治学应有“救民于水火之心”,“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黄宗羲则说:“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儒之学。”但是,随着清王朝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巩固,汉学盛行,经世致用的精神便如昙花一现,隐而不彰了。

左宗棠和当时的读书人一样,也曾一心期望能走科举登第之途,但他又和别的读书人不一样,因为在他科举考试失意之后,并没有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应科举、读四书、做八股的功夫上面,而是对经世致用之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如他自己后来所说的十六岁之后是勤勉于学的得力时期,他说:“人生读书得力只有数年。16岁以前知识未开,二十五六以后人事渐杂,此数年中放过,则无成矣,勉之!”

道光九年(1829年),17岁的左宗棠,有一次在书铺里买到一部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此书一百三十卷,是记述我国历史、地理的笔记。左宗棠喜欢书中所描述的山川险要和战守机宜,故用心玩味探索。不久,又读了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共一百二十卷。这是一部介绍中国分省地理学的著作。还有齐召南所作的《水道提纲》二十八卷,是专门记载中国河流的书籍。这几部论述历史地理、军事地理以及前代政治、军事、财经、水利的名著,内容既丰富又实际,绝非空洞无物的八股时文所能比拟,尤其是《读史方舆纪要》与《天下郡国利病书》,是顾祖禹与顾炎武寝馈史地之学多年之后,以历史与地理相互印证而写成的兵要地理与政治地理之书,极富经国济世的实用价值。于是,左宗棠便专心致志地攻读起来。左宗棠读书非常认真,凡他认为可以施行的,都一一抄录下来,另行编存,有的还加以评论。他曾评论《读史方舆纪要》说:

顾氏之书,考据颇多疏略,议论亦间欠酌,然熟于古今存败之迹,彼此之势。魏氏源谓其多言取而罕言守,言攻而不言防,乃抢攘策士之谈,此论甚谬。大凡山川形势,随时势为转移。至于取守攻防,则易地可通也。

左宗棠对经世致用之学的追求,引起了许多沉迷于八股时文的士人的非议和嘲讽。左宗棠后来对其儿子追述这一情形时说:“士人但知有举业,见吾好此等书,莫不窃笑,以为无所用之。”

幸遇良师和益友

道光十年(1830年),左宗棠的父亲左观澜于2月11日病故,享年53岁,于5月份葬于长沙城北十五里的史家坡。余夫人的灵柩先前浅葬在湘阴左家塅祖坟旁边,在左观澜死后将余夫人的灵柩与左观澜合葬。

左观澜教书半生,没有给子女留下多少遗产。此时长兄宗棫于道光三年(1823年)已病逝,次兄宗植为生活奔波,只好与宗棠分别,到新化做了三年训导,很少与宗棠聚首,所以左宗棠有“三年客邵陵,相见时亦稀”的诗句,抒发对二哥的怀念之情。

“早岁孤贫”的生活不但没有把左宗棠压倒,反而磨炼了他倔犟的性格和坚韧的意志。后来他回忆这段生活时曾说,“自十余岁孤露食贫以来,至今从未尝向人说一穷字,不值为此区区挠吾素节。”他利用丁忧期间加倍读“有用之书”。

此年11月,贺长龄丁母忧回家。左宗棠认为此人“学术纯正,心地光明”,是“嘉、道两朝名臣”。

贺长龄,清善化县(今长沙)人,字耦耕,号西涯,晚号耐庵,乾隆五十年(1785年)生。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又典试广西,提举山西学政。道光(1821~1850)年间,历任南昌知府,山东、广西、江苏、福建按察使、布政使,擢贵州巡抚,再升云贵总督,兼署云南巡抚。

为官40年,勤于职守,有惠政。山东所属多水患,长龄导民开沟洫,兴水利,收获倍增。在贵州,主张查禁私种罂粟和吸食鸦片,整饬吏治,练营伍,储粮备荒,恤孤抚幼,劝课桑棉,教以纺织,创建书院义塾,士民称赞。

出于对这位倡导经世致用之学名臣的敬慕,左宗棠拜访了贺长龄。

贺与左交谈,深为左宗棠年少学博而高兴,竟“以国士见待”。其实,此时的左宗棠不过是一名年仅18周岁连生员资格还未取得的青年,而贺长龄则早已是进士出身、官至江苏布政使的地方要员。左宗棠受到如此器重,说明他在经世学问的探索上已有足以为贺所赏识的见解。

贺长龄面对眼前这个爱读书又苦于没钱买书的青年人,将家中所藏的全部官私图书借给左宗棠随意阅览。左宗棠每阅读一本书,都向贺长龄报告心得,互相考订。

左宗棠在贺长龄的热情关怀下,学识大有长进。

道光十一年(1831年),左宗棠到长沙城南书院(院址在今长沙南区书院坪)读书。长沙城南书院历史悠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当时主持书院的山长是贺长龄的弟弟贺熙龄。贺熙龄,字光甫,号庶龙,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生,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曾任编修、湖北学政、浙江台州知府等职,著有《寒香馆诗文钞》,《诗文钞》中有《请惩吸食鸦片之官吏并查禁海口囤贩疏》,支持林则徐禁烟。他和哥哥贺长龄虽治理学,但却一向主张“读书所以经世”,在湖南颇有声望。道光十年(1830年)底与哥哥一起丁忧回籍,主持城南书院。“其教诸生,诱之义理、经世之学,不专重制艺(即八股文)、怙括。”他的教学宗旨是:明辨义利,匡正人心,立志穷经,学以致用。他曾批评当时读书人的治学,说:“夫读书所以经世,而学不知要,瑰玮聪明之质,率多隳(huī)败于词章训话,襞(bì)积破碎之中,故明体达用之学,世少概见。”这些都给左宗棠以深刻的影响。而贺熙龄在众多的生徒中,对左宗棠也倍加青睐。他曾说:“左子季高,少从余游,观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察其进退言论,则循循然有规矩,而不敢有所放轶也。”他还为左宗棠“近弃词章,为有用之学”,特作诗以示赞誉和鼓励:

六朝花月豪端扫,万里江山眼底横;

开口能谈天下事,读书深抱古人情。

他一再鼓励左宗棠读汉宋先儒的书,要他在“致敬”上用功夫。所以左宗棠在早年曾有一时期很是埋头研究程朱理学,手抄陆陇其《读朱随笔》一书,力行“寡言”和“养静”二点。后来他在醴陵渌江书院,根据朱子《小学》定学规;在兰州,刊布吴荣光(字殿垣,一字伯荣,号荷屋、可庵,别署拜经老人、白云山人,广东南海人。)的《吾学录》,劝人民学礼;在福州重刻张伯行《正谊堂全书》,鼓励士子参加校勘,可说都是受了这位山长的影响。在这位山长的训导下,左宗棠学识愈益精进,思想上也更加成熟。贺氏兄弟又在官场和士绅中间时加揄扬,所以左宗棠很快就成为湖南有名的才士。足见贺氏兄弟不仅是左宗棠走上“经世致用”道路的良师益友,还是他在人生旅途中有幸遇到的最初伯乐。而贺长龄在做云贵总督时,还曾邀左宗棠入他的幕府。

纳为监生备乡试

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丁忧期满服阕,决定参加在长沙举行的乡试,也就是举人考试。

乡试又叫分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皇家有喜庆之事加科称为恩科,由皇帝钦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考试通常安排在八月举行,因此叫“秋试”。按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分三场进行考试,每场考三天。举人一词,在元代以前,是指各地举荐进京参加会试的秀才;到明代,成了乡试合格秀才的专称。乡试第一名称解元,读书人成了举人才有资格进入更高层次的会试。

因为会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举行,所以又称“春闱”、“礼闱”。应试者是各省的举人,地点在北京国子监,主持人不叫主考,而称总裁,必须由官位一品、年高德劭的翰林担任。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即“会元”。

会试发榜10天后,将在保和殿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试卷由读卷大臣看过后评定甲、乙等级,选择最好的前十名卷子进呈给皇上亲阅,听候圣裁名次。殿试按成绩分为一、二、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分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还要经过一次朝考才能普遍授予官职。

不能参加殿试的人,可以“告殿”,即保留考试资格,但必须等三年以后的下科殿试才能补考,而且补考成绩再好,也不能列入前三名。

左宗棠因为在丁忧以前还未曾参加院试,未取得秀才资格,而道光十二年适逢三年乡试之期,如果要等中了秀才之后再来考举人,势必又要再等三年。好在那时有所谓“捐监”的规定,即未曾中过秀才而希望参加乡试,可以出钱捐一个监生,一样可以参加考试。这年,左宗棠已21岁,急切需要谋个职业来维持生活。为了争取时间,左宗棠想尽办法,东拼西凑,筹集到108两银子,捐了一个监生资历,总算参加了约有5000人投考的长沙乡试。

考试按规定分为三场:第一场在天明时发卷,是根据《四书》命题的四个试题:“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中立不倚”,“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赋得学者心之白日”。三个用散文、一个用韵文作答。夜晚来人收卷,考生方可离开考场,次日休息一天。

第二场考试是根据《五经》命题的五个试题,考试时间两天。

第三场的五个试题不在《四书》、《五经》之列,涉及历史掌故、政府法制、国家典章等内容,其中一个用韵文写答。时间为三天。考官在25天内阅完试卷,从中选拔出48名及格者,录为举人。

考试结束后,左氏兄弟松了一口气。但是左宗棠却并不知道,他的试卷在几位考官手中辗转反复,几经周折,才终于得见天日。

在科举考试中,考生的试卷须先经同考官阅看,择其优者加以评定,然后向主考官推荐,方能取中。左宗棠的试卷未能通过同考官这一关,被斥为遗卷。这一年湖南乡试的主考官是陕西泾阳人、礼科掌印给事中徐法绩,助考官胡鉴。按例先由助考官阅卷,以定取舍,被助考官剔除或淘汰的试卷,叫做遗卷。通常主考官对遗卷不再重阅。但这年恰逢宣宗(道光帝)50岁,因此特给主考诏令:为纪念万寿恩科,今年未被选取的遗卷,必须由主考官再审阅一遍,以免遗漏人才。左宗棠的试卷并未被助考官录取,他的老师贺熙龄曾索阅其卷,批道:“文虽佳,情不中程式,帘中人无能辨此者。”幸有“万寿恩科”之诏,碰巧助考官胡鉴又病逝,主考官徐法绩亲自搜阅遗卷,在近5000份遗卷中,复取6名,左宗棠居首。榜发,左宗棠的二哥左宗植荣获第一名,领“解首”,左宗棠亦中第18名举人。这是左宗棠在科举考试中所得到的最高功名。

当时,主考官认为左宗棠的卷子是佳作,要求同考官补荐。那位同考官坚决不肯,他说:“中不中由你,荐不荐由我。”经过好久的劝说,他才勉强荐了。监考官以下许多人怀疑这是拉关系、“走后门”的“温卷”,表示不同意。徐法绩告诉他们,“搜遗”是皇上的谕旨,同时他将左宗棠的第二场经文试卷让大家传阅,各监考官这才信服主考官是有眼光的,再无异议。徐法绩特别欣赏的是一篇礼经文,它的题目是《选士厉兵,简练杰俊,专在有功》,认为算得上是全部考卷中最出色的一篇。后来曾被呈献给皇上览阅。这份经文试卷糊名打开时,巡抚吴荣光亦在座,见其作者是左宗棠,立刻起身向徐法绩作揖道贺,庆得人才。因为吴荣光在湘水经堂教过经学,左宗棠是他七次考了第一名的得意门生。今幸遗卷中举,自己亦颇感欣慰。事隔37年后,当左宗棠在西北路过泾阳之时,徐法绩早已墓有宿草。左宗棠为追怀恩师的青眼之感,特命把墓道修葺一新,立碑纪念。

左宗棠通过这次乡试,在湖南已多少有了一点知名度。参加乡试后,左宗棠与周诒端(字筠心,湖南湘潭人)结婚。由于无钱操办婚事,只得入赘湘潭周家。尽管左宗棠感到“居妇家,耻不能自食”,但结婚的欢悦和“婚未逾月,湖南省试名录至”的喜讯都为他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而且与左宗棠同岁的周夫人能文善诗,对于夫君的学行关怀备至,倾心相助,也使他领略到了家庭的温馨。

中举之后,左宗棠的下一个目标是参加第二年春季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再度应试遭淘汰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轶事

    世界名人轶事

    本系列书精选英语名著作品,并加上一些生词注释,使读者无须处处翻查词典,影响阅读兴致。同时每篇配上中译文,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原文。此外,还附有题解说明,介绍作品主旨、背景、寓意以及修辞特色等。英语学习部分,选出原文中较实用的词汇和句式,介绍其现代用法。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达到“阅读名著,学好英语”的效果。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曹锟复杂的人生经历,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 南斗文星高

    南斗文星高

    罗孚先生长期在香港文化界服务,与香港大多数知名作家过从甚密并对许多著名作家在香港的行止了解甚多。本书即是作者用独特流丽的文笔对当代著名作家在香港的活动情况和他熟悉的香港本土作家们作了精彩描述,他们当中有鲁迅、巴金、萧红、叶灵凤、聂绀弩;还有有香港文坛的拓荒者、早年的健笔,如曹聚仁、三苏、侣伦、刘以鬯,也有仍为当今读者熟知的作家金庸、梁羽生、董桥,还有女作家小思、西西、亦舒、林燕妮、钟晓阳等。作者饱满而风格化的笔触,着重展示了与香港有着密切关系的作家们创作和人生的精彩之处,并将他们的人格文品融合在一起,巧妙地插入他们的趣闻轶事,令人读来如见其人。
  • 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的皇帝,不管是雄才大略的“英主”,也不管是一辈子嘴边流着哈拉子的白痴;不管是草菅人命的暴君;也不管是弱如绵羊的傀儡,当他们一坐上“龙椅”,他们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头子”,是“万乘之尊”,“家天下”的封建格局就决定了他们具有生杀予夺的至高无上权力!本书从秦始皇起,至溥仪止,涵括中国的全部皇帝的传记。每个皇帝独立成传,每篇既带有浓厚的传记色彩,也不乏神奇的趣闻、生动的细节。而每传(主要是大传)前的一段议论性文字,即是编撰者力求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历史,以新的价值观念评判历史人物之所为,相信对读者是有所裨益的。
  • 江青传

    江青传

    “苦孩子”出身的山东李云鹤,凭借其争强好胜的个性和工于心计的天赋,闯荡上海滩而成为风流浪漫的蓝苹,“进军”延安而成为“第一夫人”江青;一身不安分的血液和那日渐膨胀的权欲,使那原本活泼率直的天性变成阴险歹毒,“文革”中她的心狠手辣使多少无辜蒙难!最终她变为人民公敌而沦为阶下囚。本书是作者一部力作,经过多次修改补充,以更加准确全面的史料和新颖独特的专访,公正、客观、生动地展示了江青不寻常的一生,成为有关江青的一部权威之作。
热门推荐
  • 一个女人

    一个女人

    《一个女人》由97个小节组成,每一个小节长短不一,长的有数千字,短的只有一句话。97个小节采用了类似音乐中的“赋格”或者“卡农”的方法,不同声部反复交替吟咏同一个主题,每一节的开头都是“有一个女人,”紧接着是“她爱我”“她恨我”“爱”“恨”反复交替。这些描写展现了参差多态的女性和男女关系,既有爱的体验和两性的冲突,也有激情的游戏,以及自我意识的碎片。作者艾斯特哈兹以令人眼花缭乱的文笔和广博的学识,精辟从容地探讨这个永恒的话题,为这个话题提供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新鲜视角。作者的文笔精致优雅,充分显示出作者的语言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盛世婚恋,总裁宠妻无度

    盛世婚恋,总裁宠妻无度

    有人问薛佳,爱情是什么?她嘴角轻扯微笑,眸子看向身侧的男人,十指紧握,回答着,爱情,就是时时刻刻陪在他身边,无论地动山摇,也绝不放手。
  • 我穿成了陛下的小祖宗

    我穿成了陛下的小祖宗

    【女主:慕清浅,男主:岳珩】莫名穿到了游戏里,成了出场不过一句话就嗝屁的小小贵人。受人暗害,危机四伏,慕清浅表示这局前期装备不是一般的差,但是架不住她能打野发展啊!谁知她专心打怪输出过猛,竟一举成了陛下最爱的贵妃!众嫔妃怨声载道,直骂慕清浅祸水本水。直到有一天磕到了贵妃和陛下的糖,她们……真香了!“陛下,今儿个新进贡的珊瑚真好看,您能不能送几个给臣妾玩玩?”“爱妃想要多少都可以。”“陛下,今儿个新做的小糕点真好吃,您能不能把点心师傅送给臣妾?”“御膳房的厨子你随便挑。”“陛下,今儿个新来的画师俊朗非常,您能不能送……”“你敢往下说试试?”她这位陛下夫君,怎么好像和游戏设定的不太一样了?
  • 追梦十七岁的世界

    追梦十七岁的世界

    每一瞬,将火花记录下来,怀缅在思想中曾有过的世界。
  • 红日之下

    红日之下

    这个世界已经残破不堪,这里的人都是被抛弃的遗民。罗民发现自己只要一个决定,就能够让这个世界重获新生,或者彻底毁灭。有时候这个问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有时候却不尽然。罗民终于有些理解哈姆雷特的困扰——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 旋风少女之恩熙的复仇计划

    旋风少女之恩熙的复仇计划

    自从百草打败婷宜后,若白的身体也好了,就这样若白与百草在一起了,不料半路却杀出个……
  • 异能小娘子

    异能小娘子

    她甫一睁眼,便发现自己重生于另一时代,这个平和,干净,也是清新的地方,她从杀戮而来,却是想一生归于和平,却是没有想到,她的随身空间仍在,而杀戮也是紧随其后,当世间再次天地色变,她才知道,原来古代也有末日。
  • 职业英雄的世界

    职业英雄的世界

    公元2290年,一名带有特殊能力的婴儿在这个世界诞生。此后出生的婴儿都有着超越常人的能力。超能者们的诞生这给了长达百年处于科技瓶颈期的人类新的希望,一个人类能走的另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
  • 永江

    永江

    鸟儿自由的飞翔在蓝天之上,从寒冷的冰坚大地迁徙至温暖潮汐的彼岸,鸟儿将存活。如果鸟儿没有用来飞翔的翅膀,展望着同类欢快自由的飞向遥远的天边,那么他将留在这片寒冷的冰雪之地,还是徒步走向心中的那片温热的海天之间?这是一个选择的故事,是选停留还是举步维艰?他又将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