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7700000013

第13章 西藏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12)

西藏具有的“江河源”、“生态源”地位,决定着西藏的环境保护和建设,事关西藏的长远发展,也事关全国的长远发展。西藏的资源总量多,但开发利用量少,利用率低,要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第一,要继续坚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的方针,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第二,要转变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努力促进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第三,要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加紧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建设工程。第四,要加强环境监管,完善环境管理工作程序和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避免发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第五,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草场保护制度,从严从紧控制建设用地,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第六,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摸清家底,掌握实情,加强矿产开发资源储备。第七,要继续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全面加强矿产资源管理,促进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提高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

6.优化环境,大力促销,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

旅游业是西藏的支柱产业,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和独特的藏民族风情对游客有极强的吸引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为西藏旅游业腾飞插上了翅膀。第一,强化政策引导,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和完善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方针政策,切实解决开发旅游资源的体制性障碍和投入等问题,为旅游产业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第二,以规划为指导,突出重点,加大旅游景区开发力度。要着手实施创建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精品战略,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中力量建设、提升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品味、特色和配套完善的旅游景区。第三,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高整体宣传效果。加大国际国内促销力度,拓展客源市场。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扩大整体宣传促销覆盖面。要进一步提高网络宣传水平,要特别重视旅游宣传投入。第四,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尽快推行旅游企业质量认证体系,规范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提升旅游企业整体素质。第五,加强旅游队伍建设,特别是导游队伍建设。制定旅游专业人员和区内居民从事旅游服务的培训、培养计划,完善培训内容,加快培训步伐,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三、西藏人口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西藏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1.西藏人口城镇化发展基本状况评估。

(1)城镇化水平的测定标准。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采用了国家统计局1999年制定了新的城乡划分规定。新规定将我国人口划分为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城镇人口包括城市人口和镇人口。城市人口包括:地级市市辖区人口密度在15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城市人口为区辖全部行政区域人口;地级市市辖区人口密度不足1500人/平方千米的,城市人口为区辖全部街道办事处区域人口和区政府驻地城区建设延伸到的乡(镇)区域人口。县级市人口为市辖全部街道办事处区域人口和市政府驻地城区建设延伸到的乡(镇)区域人口。镇(建制镇)人口是指:镇辖全部居委会人口和镇政府驻地城区建设延伸到的村委会区域人口。乡村人口是指:除城镇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人13。

图4 西藏自治区历年市镇、农村人口比重(图略)

数据来源:《四藏统计年鉴2004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图5 西藏自治区历年市镇、农村人口总量

数据来源:《西藏统计年鉴2004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2)西藏城镇化水平评估。民主改革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已初具规模。截至2003年底,西藏有小城镇650个。其中建制镇140个(拉萨市9个、昌都地区28个、山南地区24个、日喀则

图6西藏自治区历年农业、非农业人口比重

数据来源:《西藏统计年鉴2004年》,中国统计出版社。地区27个、那曲地区25个、阿里地区7个、林芝地区20个),集镇508个。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8.4万人(含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38%。其中非农人口37.2万人,占市镇总人口的37.8%。

(3)西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西藏地区所在地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完成了主干道建设,修建了部分次干道和支路,城镇道路主框架已基本形成;城镇给排水系统已基本完善,初步解决了城镇的上下水问题;城镇垃圾填埋场也都在建设或论证中;县城所在地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县城道路系统已初具雏形,基本完成给水工程,正在建设排水工程。各地区所在地城镇已建成了广场、市场、公园、邮政、电信等公共服务设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也开始建设;县城所在地城镇在原有的邮电、通讯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配套了市场设施,部分县城还兴建了广场、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

(4)城镇化建设的投资。从1997年到2002年,西藏城镇市政建设共投资28.57亿元,新建、改建市政道路126千米,道路面积315万平方米。截至2004年底,全区城镇道路长495.46千米,供水管道长785.97千米,供水综合能力达40.51万立方米/日,城镇用水普及率为60%,城镇液化气年用量1.1万立方米,城市燃气普及率为80 9,6,城区绿地率为23%,按非农业人口占总人I:1比重计算的城镇化水平从1991年的13.6%提高到2003年的15.2%。

(5)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区域经济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城镇建设和人1:3向城镇聚集的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心城市建设取得进展,小城镇建设全面起步,建制镇和口岸建设试点取得成效。随着青藏铁路、林芝机场等一批重点基本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以及对内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以拉萨为中心,由山南地区、林芝地区、日喀则和那曲部分地区等构成的核心经济区正在形成,这一区域人口占到全区总人口的67.89%,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的91.8%,在西藏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2.西藏人口城镇化中的存在问题。

由于人口数量、自然条件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原因,西藏城镇规模普遍偏小。2003年仅建制镇的平均人口规模在6900人左右,建制镇的非农人口平均只有2600人左右,如果算上集镇,平均规模更小。西藏人口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八方面。

(1)城市数量少规模小。西藏现有一座地级市(拉萨市)和一座县级市(日喀则市)。2003年西藏市镇总人口有98429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有371961人,农业人口有612337人;2003年西藏市总人口有24545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有169161人,农业人口有76292人;2003年西藏镇总人口有73884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有202800人,农业人口有536045人。2003年拉萨市总人口420827人,其中城关区有152916人。2003年拉萨市市镇总人口15291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有138911人,农业人口有14005人。2003年日喀则市总人口92537人,市镇总人口9253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有30250人,农业人口有62287人。

(2)城镇辐射区域小。小城镇的规模小,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城镇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不利于集中有限的财力加快农牧区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导致小城镇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和发展速度缓慢。

(3)城镇资源聚集能力弱。小城镇规模小,对资源的聚集能力弱,难以吸引周边的资源,对镇域经济也起不到辐射作用,难以发挥县域经济的核心作用。一个小城镇只有当城镇人口达到1万人时,才能够发挥经济中心对镇域经济的聚集和扩散作用;2万人时作用比较明显;超过5万人时则可以对周边若干乡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

(4)城镇运营成本高。规模小的城镇一旦配齐班子和部门,其行政人员数量与规模大的城镇相差不大,这就使得财政负担即随着行政人员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这样小规模的城镇越多,财政的负担越大,有限资金的利用率也越低,平均下来每个城镇的建设资金就大大减少,不利于城镇的发展和提高城镇的竞争力。

(5)土地资源使用率低下。西藏很多小城镇规划滞后,管理混乱,影响了城镇发展秩序和城镇风貌,使整个城镇整体形象较差,甚至更有一些小城镇根本谈不上规划,还处于一种乡村化状态,在建设过程中乱改乱建,严重地浪费了土地资源。城镇单位面积提供的GDP仅相当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的33.3%,全区小城镇建筑物的平均高度还不到两层,建筑容积率仅为1.2左右,浪费了大量的耕地。

(6)城镇功能有待完善。城镇功能和环境的建设是城镇发展的基础。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仅是道路建设,还应包括供排水、能源、信息、防灾减灾、环境改善与营建,以及健全城镇的社会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等系统工程。西藏大部分城镇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道路的建设尚未完成,其他建设尚未开始或刚刚开始建设,其功能几乎得不到发挥。

(7)城镇建设投资不足。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财政收入来源单一、人口比较分散和市场经济相对缓慢等原因,城镇建设筹资渠道不畅,资金匮缺。西藏多数县域政府的收入虽不断增加,但是由于财政收入总量少,县域财政自身的用银都需要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来弥补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巨大差额,因而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的数量和比例很少。

(8)城镇规划和管理水平不高。由于受到行政区划的制约,一些经济区域的基础设施不能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各城镇各自为政,在同一经济区域争市场、争资源,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导致城镇建设形不成规模,造成很大的浪费,并阻碍了人口和其他资源的进一步聚集。

3.推进西藏人口城镇化思路与对策。

西藏城镇化应以拉萨市和日喀则市的建设为重点,努力提升拉萨市和日喀则市的城市品味、人口集聚功能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要加快县级政府所在城镇、“一江两河”谷地、边境口岸城镇和旅游特色城镇的建设步伐。

(1)拉萨市的建设要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改革,强化枢纽型、功能型、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一批公路铁路航空枢纽型、资源加工型、商贸型和旅游型等中心小城镇,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构建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就业体系。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商贸中心和副中心建设,发展社区商业,开拓城乡消费市场,提升餐饮娱乐、酒店、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层次。加快发展现代家政服务业。

(2)日喀则市要大力发展城镇经济,进一步完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和旅游商业服务体系,特别是要在完善文化、教育、医疗功能上下工夫;加快小城镇建设,结合传统集市贸易点,重点培育几个有较大规模的集贸市场;提高财政运行质量,积极培植财源,突出抓好骨干和后续财源建设,加大对农牧、教育、科技、卫生和文化事业的投入。

(3)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快边境小城镇建设。发展外向型经济,搞好边境贸易,设立特别经济区和自由贸易区,以实业和贸易支撑城市的发展;发展边境旅游,搞好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既吸引邻国的游客,又增加边境县域城镇居民的收入。

(4)依托旅游资源和青藏铁路开通的良好契机,加快旅游城镇建设。青藏铁路的开通,大大降低了内地游客进藏的成本,内地游客进藏数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旅游城镇应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及旅游商品加工等配套产业,同时加强城镇风貌建设,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小城镇,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二)西藏城镇人口与社会协调发展评估

1.西藏非农业人口可支配收入变化分析。

(1)非农业人口与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变化。从1991年至2003年,西藏非农业人口从30.21万人增加到39.43万人,增加了9.22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24%。城市化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3.6%增加到15.2%,增加了1.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1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5元增加到8058元,增加了6063元,年均增长率为12.34%。

表36 西藏城镇人口增长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1991—2003)

┏━━━━━┳━━━━━━┳━━━━━━┳━━━━━━┳━━━━━━━┳━━━━━━┳━━━━━━┓

┃ ┃年末总人口 ┃年束非农业 ┃非农业人口 ┃城镇居民人均 ┃ 城镇居民 ┃ 城镇居民 ┃

┃ 年份 ┃ ┃ 人口 ┃占总人口 ┃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 ┃人均可支配 ┃

┃ ┃ (万人) ┃ ┃ ┃ ┃收入增长率 ┃收入增长额 ┃

┃ ┃ ┃ (万人) ┃比重(%) ┃ (元) ┃ ┃ ┃

┃ ┃ ┃ ┃ ┃ ┃ (%) ┃ (元) ┃

┣━━━━━╋━━━━━━╋━━━━━━╋━━━━━━╋━━━━━━━╋━━━━━━╋━━━━━━┫

┃ 1991 ┃ 221.79 ┃ 30.21 ┃ 13.6 ┃ 1995 ┃ 23.7 ┃ 382 ┃

┣━━━━━╋━━━━━━╋━━━━━━╋━━━━━━╋━━━━━━━╋━━━━━━╋━━━━━━┫

┃ 1992 ┃ 225.27 ┃ 30.83 ┃ 13.7 ┃ 2083 ┃ 4.4 ┃ 88 ┃

┣━━━━━╋━━━━━━╋━━━━━━╋━━━━━━╋━━━━━━━╋━━━━━━╋━━━━━━┫

┃ 1993 ┃ 228.88 ┃ 31.42 ┃ 13.7 ┃ 2348 ┃ 1 2.7 ┃ 265 ┃

┣━━━━━╋━━━━━━╋━━━━━━╋━━━━━━╋━━━━━━━╋━━━━━━╋━━━━━━┫

┃ 1994 ┃ 231.98 ┃ 31.93 ┃ 13.8 ┃ 3330 ┃ 41.8 ┃ 982 ┃

┣━━━━━╋━━━━━━╋━━━━━━╋━━━━━━╋━━━━━━━╋━━━━━━╋━━━━━━┫

┃ 1 995 ┃ 235.55 ┃ 32.49 ┃ 13.8 ┃ 4000 ┃ 20.1 ┃ 670 ┃

┣━━━━━╋━━━━━━╋━━━━━━╋━━━━━━╋━━━━━━━╋━━━━━━╋━━━━━━┫

┃ 1996 ┃ 239.3 ┃ 33.02 ┃ 13.8 ┃ 5030 ┃ 25.8 ┃ 1030 ┃

┣━━━━━╋━━━━━━╋━━━━━━╋━━━━━━╋━━━━━━━╋━━━━━━╋━━━━━━┫

┃ 1 997 ┃ 242.74 ┃ 33.60 ┃ 13.8 ┃ 5135 ┃ 2.1 ┃ 105 ┃

┣━━━━━╋━━━━━━╋━━━━━━╋━━━━━━╋━━━━━━━╋━━━━━━╋━━━━━━┫

┃ 1998 ┃ 245.39 ┃ 33.99 ┃ 13.8 ┃ 5439 ┃ 5.9 ┃ 304 ┃

┣━━━━━╋━━━━━━╋━━━━━━╋━━━━━━╋━━━━━━━╋━━━━━━╋━━━━━━┫

┃ 1999 ┃ 247.72 ┃ 34.20 ┃ 13.8 ┃ 5998 ┃ 10.3 ┃ 559 ┃

┣━━━━━╋━━━━━━╋━━━━━━╋━━━━━━╋━━━━━━━╋━━━━━━╋━━━━━━┫

┃ 2000 ┃ 251.23 ┃ 35.29 ┃ 14.0 ┃ 6448 ┃ 7.5 ┃ 450 ┃

┣━━━━━╋━━━━━━╋━━━━━━╋━━━━━━╋━━━━━━━╋━━━━━━╋━━━━━━┫

┃ 2001 ┃ 253.7 ┃ 36.26 ┃ 14.3 ┃ 7119 ┃ 10.4 ┃ 671 ┃

┣━━━━━╋━━━━━━╋━━━━━━╋━━━━━━╋━━━━━━━╋━━━━━━╋━━━━━━┫

┃ 2002 ┃ 255.44 ┃ 36.99 ┃ 14.5 ┃ 7762 ┃ 9.0 ┃ 643 ┃

┣━━━━━╋━━━━━━╋━━━━━━╋━━━━━━╋━━━━━━━╋━━━━━━╋━━━━━━┫

┃ 2003 ┃ 259.21 ┃ 39.43 ┃ 15.2 ┃ 8058 ┃ 3.8 ┃ 296 ┃

┗━━━━━┻━━━━━━┻━━━━━━┻━━━━━━┻━━━━━━━┻━━━━━━┻━━━━━━┛

资料来源:根据《西藏统计年鉴2004》整理计算。

(2)西藏城市人口及可支配收入的横向比较。20C13年,全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2元,西藏为8765.45元,比全国平均高293.25元,为全国平均值的1.03倍。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西藏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

表37 全国部分省市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003)

┏━━━━┳━━━━━━━┳━━━━━━┳━━━━━━━┳━━━━━━━━━━━━━━━━━━┓

┃ ┃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 ┃ ┃ 总收入及其主要构成(%) ┃

┃地区 ┃ ┃为全国平均 ┃ 总收入 ┃ ┃

┃ ┃ ┃ ┃ ┣━━━━━┳━━━━━━┳━━━━━┫

┃ ┃ (元) ┃ ┃ (元) ┃ ┃ ┃ ┃

┃ ┃ ┃值的倍数 ┃ ┃工薪收入 ┃转移性收人 ┃其他收入 ┃

┣━━━━╋━━━━━━━╋━━━━━━╋━━━━━━━╋━━━━━╋━━━━━━╋━━━━━┫

┃全国 ┃ 8472.2 ┃ 1 ┃ 9061.22 ┃ 70.7 ┃ 23.3 ┃ 5.9 ┃

┣━━━━╋━━━━━━━╋━━━━━━╋━━━━━━━╋━━━━━╋━━━━━━╋━━━━━┫

同类推荐
  • 定位故事

    定位故事

    本书汇集了反映钻石图定位法理念和方法的180个精彩并令人回味的故事,依定位的过程分为导论、找位、选位、到位和结语五个部分。
  •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

    本书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第一次比较系统、完整地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在分析制度起源问题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在经济活动与制度因素的关系中,提出了价值运动的两个制度条件;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制度问题上,重点分析了产权制度、企业制度、生产总过程运行制度;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对财产公有制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比较研究的新观点。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制度变革的角度揭示制度因素与经济活动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 中心城市营销

    中心城市营销

    本书通过对宁夏沿黄河城市群的分析,以战略营销的角度对宁夏沿黄河城市群今后的战略规划、城市定位、形象品牌推广等发展重点指明了方向,对城市营销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梳理,提出了城市合作营销的思路和城市营销的管理框架。
  •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与东亚的回应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与东亚的回应

    本书对中国经济大国化的真实情况、大国化对中国与东亚关系和中日关系带来的变化问题,结合统计资料进行了研究,并对东亚国家如何与崛起的中国合作、实现共同的繁荣提出了建议。
  • “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新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新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重要战略,本专著重点研究这三大战略的内在联系和互促关系,就这一内容而言,本专著为三大战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热门推荐
  • 流氓神帮

    流氓神帮

    无节操无下限,一帮逗比加流氓。新一代剑神玩转神仙学院。
  • 狂主

    狂主

    浩瀚无际的苍穹,玄奥迷离的命运。下凡应劫的神将,谱写着一曲华丽的玄幻战歌。一腔热血挥洒天下,无上狂主叱咤乾坤!风云动乱,魔将临世,单薄肩膀扛起天地命运,奈何回头时,身旁红颜却已化为云烟。何处寻壮志天下?何时能傲视乾坤?何人能与我共舞风云,奏一曲宿命鸳鸯?随吾踏天行,风骚独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甲机战

    神甲机战

    在报考最后一所军校时,萧锋不幸被从天而降的一块石头击中,竟然穿越了,当萧锋同学回归后,萧锋同学用实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热血传奇,传说!这是不一样的热血!这是热血机甲时代的开头曲,看萧锋同学如何走向巅峰!
  • 请守护希望

    请守护希望

    吴依望第一次看见贺择哇他长得好好看这是我见过长得最好看的一个男孩子后来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为了让她不受欺负安心读书他暗中守护她为了跟她一起上学放学每天要多等她好久为了让她上大学他辍学打工但是总会有意外发生每个人的青春都是充满回忆的你的青春是怎样的呢?
  • 王俊凯吉它及她

    王俊凯吉它及她

    吉它,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词。在我记忆中,她最喜欢看我手拿吉它,为她唱出各式各样的曲目。就让我一直这样为她弹下去,弹到我们的一世,弹到我们都白头。
  • 我是仙六代

    我是仙六代

    这是一个高修仙位面,众生勤恳修行,便能飞升。仙六代溪喏,仙凡之后,进入红尘历练,周围小伙伴们有些变化:小香莓:树灵化人,携手游历人间。苏菲娜:翘家呗,公主什么的不当啦~随心真人:来来,仙宗宗主给你当~陌陌仙子:修仙之外,有一群同伴也不错啊……正弦君:刺激!溪喏身边怪事多~宝贝:灵器的使用才是扭转乾坤的关键!但是,咦?谁把溪喏封印成凡人了?“桀桀桀桀”黑暗中血红的双眼,注视着一切,邪恶的笑声立体音……溪喏:大家好,我是仙六代溪喏,我的力量来自溪之源,不过我好像变成凡人了?!
  • 無界

    無界

    掸落遮住过往的尘埃,残留的记忆随风而来。巨龙衔烛,仙帝抚琴,青鸾报信······生命不息,轮回不止!千年前的因,千年后会是怎样的果?
  • 重生大凉:皇后归来

    重生大凉:皇后归来

    她不过是个女娃娃,却被大凉先帝从大池夺来,安了个将军之子的身份。至此,她以皇子身份活了些许多年。却因幼时失忆分不清敌我,辅佐大凉吞并了天下。她算是倾尽天下,助凉晨登上了共主地位,换来的却是一杯毒酒。奈何煞气太沉,眨眼之间她回到了失忆那年,查身份,辨人心,斗苍穹,这一世的她并不想风花雪月。却在见到他时,身不由己。他名南笙,一生只在寻得父亲好友之女。他犹记得父亲临终所托,带回小八,照顾好她。南笙偶尔觉得,寻找小八是个负担,她回不来的。却因孝不得不继续。直到见到真人,压抑不住的狂喜让他瞬间忘了自己,不顾一切的只为和她在一起。“小八,你来,我带你回家。”“淡雨,送客。”“小八,你被我折服了吗?”“淡雨。”“小八,你这身青色袍子上的绣样真好看,脱了让我看看好吗?”“送客。”这样的日常,其实,八月还是很喜欢的,她好像习惯了南笙的无理取闹。凉晨发兵围堵八月的时候,南笙正在厨房熬粥,凉晨持剑刺向八月心房的时候,南笙正扔了勺子冲到八月身前,八月好不容易扒拉开南笙的时候,凉晨已经倒地昏迷了。“小八,你看,我的迷魂散是不是真的很好用?”那天,阳光很暖,洒在南笙额前的碎发上,八月看着南笙突然有些移不开眼睛,她决定嫁给他了。却在婚礼上见到了南笙心爱的女子。原来,他不爱她,是么?
  • 伤心断肠剑

    伤心断肠剑

    东晋末年北方戎敌南侵,百姓苦不堪言!剑宗盟盟主风云召集天下豪杰御敌,一去不归,皆被击杀。十多年后风云之子风晨再度踏入江湖。国难家仇他背负一身,红颜香损他醉罢提剑战九霄,千古绝唱广陵现世,激起江湖有一场怎样血雨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