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76600000054

第54章 异彩纷呈的哲学学说(2)

同孟子对待“性善论”的态度一样,荀子也将自己的“性恶论”视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本性:人的本性不是后天强加的,而是先天所固有的。但同孟子不同的是,荀子不认为人在天生本性上是“崇高”的,而是“邪恶”的:人饿了就要吃东西,冷了就要穿衣服,累了就要休息,这些都是人的本性,谁也去除不掉。而且,人不仅仅是吃饱穿暖就完了,还有其他一些根植于本性的“恶习”:人在本性上都喜欢过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不仅生来就有争名夺利的欲望,而且身体中还掺杂着去除不掉的贪欲和情欲。如果社会允许人顺着这种本性发展下去,必定是天下大乱,淫乱横生,你争我夺,弱肉强食。

●荀子的“霸道”思想指什么?

荀子重视王道,但却兼尚霸道;孟子之所以反对“霸”,是因为“霸”依靠的不是德,而是力。荀子则认为,霸不单恃力,还要讲信,单纯的恃力者仅仅是“强”,但不能称之为“霸”。“强”仅仅是攥紧拳头欺压别人,而霸才是恩威并重。

荀子说,用强不足取,是“亡者之法”,但仅仅相信“仁者无敌”也是片面的,唯一可行的就是王道与霸道并用,信义与实力并举,才能对内安抚百姓,对外臣服诸侯,从而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可见,荀子极力反对以权术立国,其思想虽有趋于功利的一面,但还不至于不择手段,在某种程度上,他依然还信守着自孔子以来的儒家道统的高贵和尊严。但总的来说,荀子还是偏向于霸道的。这可能是由于战国时代的特殊环境和局势决定的。他虽然仍然坚持儒家传统的“以民为本”的王道统一路线,但残酷的现实使他对通往理想的王道之路作了补充与修正。别忘了,要在诸侯混战中胜出,毕竟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所以,他才将重心转移到了霸道,主张霸道是王道的补充,甚至认为王、霸是可以相通的,“上可以王,下可以霸”。

● “天人感应”说是谁提出的?内容是什么?

董仲舒的哲学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天人感应说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天命论,又吸取了阴阳家神秘的阴阳五行学说。董仲舒认为,只有人的结构与天地偶合:成人有骨366节,与一年之天数相副;体内有五脏,与五行相副;外有四肢,与四季相副……“天人相副”、“天人同类”,天和人有相同的气质和情感,他们之间就可以相互感应,这就是他“天人感应”神学理论的基础。

以“天人感应”为基础,董仲舒提出“天人相与”的理论。认为天和人是相通的,天是有意志的,是最高的人格神,天按自己的面貌创造了人。他认为人的形体都是按造天的形体构造的。例如,天有日月,人有眼睛;天有山川河流,人有骨骼血管之类。人的道德品行,喜怒哀乐,国家的庆、赏、刑、罚,无不同天有密切的关系。董仲舒说:“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意思是说:人的德行是由天理变化而来的,人的好恶是由天的温暖、冷清气候变化而来的,人的喜怒感情是由天的寒暑变化而来的。他说天有暖、暑、清、寒四种气候,与之相对应,人间有庆、赏、刑、罚四种政令。就这样,董仲舒将自然界的因果关系与人类社会的目的关系混为一谈,以此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合法性辩护。

●周敦颐的“太极说”含义是什么?

周敦颐是理学的先驱。他将宋初道士陈抟所传下来的《先天图》和《无极图》改造成为《太极图》,在道教思想的影响下建立起来了属于儒学系统的宇宙本体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在这里,他已经将汉儒的“阴阳”“五行”观念和道教的“玄道”理论融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宇宙模式。

周敦颐的宇宙模式之所以属于儒家而不是道教,乃是因为他眼中的“太极”不仅是自然的本体,而且还是道德的本体。唯其如此,周敦颐才为“立诚”“主静”的“仁学”修养找到了更高的精神寄托。他说:“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如此一来,他就把建立在原始血缘基础之上的世俗伦理彻底演变成了建立在宇宙本体之上的心性哲学,开启了宋明理学的先声。

●“民胞物与”是哪位大儒的观点?

民胞物与,是北宋哲学家张载的提出的一种伦理思想。他在《西铭》中说:“乾称父,坤称母……民,吾同胞;物,无与也。”乾坤是天地的代称,天地是万物和人的父母,天、地、人三者混合,处于宇宙之中,因为三者都是“气”聚而成的物,天地之性,就是人之性,因此人类是我的同胞,万物是我的朋友,万物与人在本性上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应该爱一切人如同爱同胞手足一样,并进一步扩大到“视天下无一物非我”。

在张载看来,万物与人的本性是一致的。但天下万物又不是绝对平等的,有严格的等级界限,是先天存在的。他在《正蒙·动物》中说:“生有先后,所以为天序,物之既形而有秩,知序然后经正,知秩然后礼行。”等级是天然的、先天的,所以人应该承认、遵守这种等级,应该遵守伦理道德,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命运的安排,任何人都不能逃避这种义务。后来,朱熹充分发挥了这种思想,使之更加系统化,等朱熹死后,这种思想很快在南宋末年被统治者利用。从此以后,元、明、清一直将这种思想作为统治思想使用,强化了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

●朱熹的“理气论”包括什么内容?

北宋理学开山之祖,有四巨人:周敦颐、张载、二程兄弟。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将宋明理学关于“理气”的争论推向了巅峰,也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更为详细的阐述。

在理气关系上,朱熹虽然也坚持理气不同质,但却认为二者是一体浑成,而非两体对立。正如朱熹所说:“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有是理,便有是气。理未尝离乎气。无理,将不能有气。但无气,亦将不见有理。故此两者,不仅是同时并存,实乃是一体浑成。”朱子把此说归纳之于濂溪《太极图说》:“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但太极却不是一物,无方所顿放,故周子曰无极而太极。”又说,才说太极,便带着阴阳。才说性,便带着气。不带着阴阳与气,太极与性哪里收附。然要得分明,又不可不拆开说。

在朱熹看来,理气在实际中不曾分开,在理论上把理气拆开说,把太极与阴阳拆开说,乃为要求得对此一体分明之一种方便法门。不得因拆开说了,乃认为有理与气、太极与阴阳为两体而对立。

理与气既非两体对立,则自无先后可言。但若有人坚要问个先后,则朱子必言理先而气后。故曰:“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先有此理,便有此天地。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先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又说:“先有个天理了,却有气。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

但朱子亦并不是说今日有此理,明日有此气。虽说有先后,还是一体浑成,并无时间间隔。假若有人硬要如此问,则只有如此答。但亦只是理推,非是实论。

●王阳明 “四句教”的含义是什么?

图片60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就是《传习录》中记载的“四句教”。这四句话,以浓缩的方式概括了王阳明的思想。

王阳明的本意是说,作为人心本体的至善是超经验界的,它不是具体的善的行为。有所为而为的善是手段,无所为而为的善才是至善。人之本心本无善恶,做出善恶之事不过是意念之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王阳明提出了其著名的“知行合一”的论断。正如王阳明所说:“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在这一点上,王阳明的论断是伟大的,也是独特的,因为他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化解了哲学史上有关人性善恶的争论。把“善行”同“人性本善”、“恶行”同“人性本恶”区别了开来。在王阳明看来,人行为之善恶完全取决于这个人在当时情景下的“一念”之间,而不能由此推断这个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对于人的本性而言,是无所谓善恶的,正所谓“无善无恶心之体”。一个所谓的好人,在某个特定的情景下可能会因一念之差做出恶事,同样,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也可能去做好事。人心难测,更多的时候是一念之差,怎能通过一个行为或一件事情盖棺而论呢?

●冯友兰的“四境界说”指什么?

人生的四境界说,是近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的。冯友兰先生说:“人对于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的意义,亦有不同。人对于宇宙人生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觉解,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的某种不同的意义,即构成所有的某种境界。”这里的意思是说,面对同一个宇宙人生,对它的觉解程度不同,境界也就不一样。

在他看来,人的一生可以有四种不同的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是人在原始状态下与自然未经分化的境界;功利境界则多了一些算计、规则,就像西方社会为代表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道德境界则是在功利之上,又加上了许多道德要求,好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伦理情感;天地境界则是人生的一种最高境界,天人合一,“浑然与物同体”。冯友兰先生指出,这其中每后一种境界不仅高于而且涵盖了前一种境界。这样,他便实现了用东方“天人合一”的传统宇宙观来统摄儒家的伦理道德,再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来统摄西方工业文明的最终目的。

★道家

●为什么说道家有“恋母”情结?

用心理学来分析,道家有着浓厚的恋母情结。当历史把父系社会推上历史舞台的时候,道家却对以前的母系社会留恋忘返。

翻开《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言,但里面却只有一个“父”字,而且这个“父”还是“师父”的“父”。相反,“母”却是经常浮现在我们面前。不仅如此,那些表示女性特征的字眼,比如“始”、“柔”、“水”、“雌”、“弱”更是让人目不暇给。《道德经》开篇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说文解字》中说,“始”,可能在原初意义上指的就是未成年的少女;而“母”则可能指的是已经怀孕的妇女。由此意引伸,老子眼中的那个“不可名”、“不可道”的“道”作为天地之源,很可能就像尚未成熟的少女一样,还没有孕育生命;而强加以命名的“道”作为天地之源,则像已经怀孕的妇女了,成为孕育万物的母亲了。

从“始”到“母”、从“无”到“有”,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女性从少女到母亲,从怀孕到生子的生长繁衍过程。老子说,“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这里,“母”仍然是“道”的比喻物,是宇宙万物最大的根本。所以这里的“食”当“德”讲,而“德”与“得”相同。看来,在老子眼里,守住了“母”,也就得“道”了。

●如何理解《道德经》中的“无”?

《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言,是从一个“道”开始讲起的。而老子又说,“道”就是“无”。那么,理解“无”,就成了洞察“道”的关键。

有人批评老子的“无”是消极的虚无主义,这种见识是相当肤浅的。其实,老子的“无”,并不是说什么也没有,而是说“无规定”,仅仅是一个逻辑的起点。正因为任何的“规定”都是“限定”,所以,如果想做到“万有”,最好不要去规定。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我们小时候都玩过胶泥(当然,在城市中称之为橡皮泥),我们可以把胶泥捏成小狗、小猫、小老虎……可是,我们却无法将一块胶泥同时捏成小狗和小猫,这块“无定形”的胶泥,一旦定形就受到了限制,排斥了其他的可能性。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老顽童就是借助一个碗来向郭靖解释“空”和“无”的玄妙的:碗是空的,所以什么也能装,如果碗不是空的,就什么也装不了。正如人生的选择,当你没有选择的时候,可以自由地选择,而一旦选择,就没有了回头路,无法回到一开始那个充满了无限丰富性和可能性的开始。正所谓“弱水三千,人仅能取其一瓢饮”。那个看似什么也没有的“无”,在逻辑上看,不是包含着全部吗?

●何谓“大道无为而无不为”?

静止是相对的,变化才是永恒的。在道家看来,既然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自己的反面,既然任何事物都不可避免地向自己的反面转化,要想把对立面维持在儒家所谓“中庸”的平衡状态,简直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物壮则老”,事物总是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与其像走钢丝一样勉为其难地维持一种“中庸”的平衡状态,还不如无欲无求,顺其自然。

所以,道家宁肯“无为”,不要“中庸”。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你越想得到什么,就越得不到什么,你越是“有为”,事情的结果可能和你想的恰恰相反。“执者,失之;为者,败之。”只有“彷徨于尘垢之外”,才能够“逍遥于五为之业”。所以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治兵,以无事取天下。”没有勋章的将军也许才是最好的将军,所以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为什么说反者道之动体现了道家的辩证法思想?

《道德经》中的这句话深刻而浓缩地道出了道家学派的辩证法思想。所谓“反者道之动”,,意思是说,“道”本身就包含着相反的东西,从而成为“道”之运动、发展、演变的内在动力。所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其中“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不是孤立地产生的,它们的出现必然伴随着其相反的东西。不仅如此,人世间的一些东西也是这样“成对”出现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美和丑,善与恶,也仅仅是相对的。要知道什么是美,就要知道什么是丑;知道什么是善,就要知道什么是恶。世界上并不存在单纯的美与善,也不存在单纯的丑和恶。

庄子及其后学进一步阐发了老子的这一思想,将对立面之间的差别进一步相对化,甚至抹煞了这种差别,过于片面地强调了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转化。“至阴肃肃,至阴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在庄子看来,世间的任何事物不仅都包含着自己的对立面,而且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向对立面的转化,那么,对立面之间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说:“道无始终,物有死生,不恃而成;一虚一盈,不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为学日久,为道日损”指什么?

老子通过“为学日久,为道日损”这句话,把知识、经验和体道的智慧区别了开来。在他看来,过多的知识不仅无助于人体悟“道”,反而会成为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自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为了成为文明社会中的一分子,我们就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从呀呀学语到一字一词,从言谈举止到道德规范,我们的脑子逐渐地接受许许多多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又相应地指挥着我们的行为。我们的“后天”一天天地在巩固,一天天在强大,而我们“先天”对于世界的敏感和诧异,却一天天地被深藏,被遗忘。

同类推荐
  • 伦理学

    伦理学

    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指导,针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广征博引,对古今中外有关伦理学的学说、流派予以梳理、述评,结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及其出现的新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力求反映伦理学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伦理学体系。
  •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此书著于宋徽宗政和年间,以雪窦禅师精选的一百则佛家公案作为底本,由当时的佛家名宿圆悟禅师加以点评而成。《碧岩录》运用垂示、本则、颂古、着语、评唱等形式将公案故事讲解得通俗易懂,帮助研习者荡涤心中杂念,启悟潜藏已久的智慧,对于参禅悟道与明心见性极具启发功用。因此,《碧岩录》被禅林弟子称为“雾海之南针,夜途之北斗”。
  • 哲学沉思录

    哲学沉思录

    《哲学沉思录》是何新多年来哲学研究与思考的集成之作,本书论及哲学基本概念、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黑格尔、康德、存在主义、《易经》、老子、佛教哲学等,真正打通了中西古典哲学的界限,通过对中西典籍的比较以及大量的实证,将二者做了纵深研究和参照互解,考证、质疑了我们以往对西方哲学的固有观念,可以说是一次从哲学视角重新梳理人类文明和历史的尝试。深入浅出的解说,让哲学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为我们对世界、历史、人生、命运等命题的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视角。何新的哲学研究,涉及中国古典哲学、西方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扩及数学史、科学哲学、现代宇宙理论等诸多领域。他通过对黑格尔辩证逻辑体系的研究与阐释,由此创生了独立于古典形式逻辑和现代数理逻辑两大系统之外的新型逻辑学——泛演化逻辑学,在哲学领域研究导出了“新逻辑主义哲学”。这一新逻辑体系构想,曾受到钱学森先生的关注和重视。何新的哲学体系,指导了他在经济、政治、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做出验证率极高的前瞻性预测。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尼采谈人生权力意识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尼采谈人生权力意识

    本书文章篇目包括《从苦恼到爱》、《歌颂神灵》、《人类与绳索》、《收获生活》、《阅读历史》、《基督与基督教》、《我们对艺术的感谢》、《勇气论》等。
  • 中国儒学年度热点·2016

    中国儒学年度热点·2016

    近年来,儒家在当代中国思潮中异军突起,再次自成一家,与自由派、新左派构成三足鼎立之势,影响力越来越大。本书主要汇集2016年度发生在儒学领域的重大思想文化热点,既包括文化评论,也包括学者对谈及媒体采访,集中反映了中国儒学进展情况和现状,见证当代儒家重大事件,主要聚焦于政治儒学与心性儒学的讨论、康有为思想的回潮、民间读经的争论,时间展示中国儒学的探索性思想成果。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护你一世轻狂

    护你一世轻狂

    狐族嫡系长女,一夜之间确遭到全族灭门,师傅带着她逃跑,那一夜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也是那一夜,她变成了孤儿,于是她褪下了天真的外壳用复仇冷漠将自己包裹。她说,她要用仇人的血忌她族人惨死的怨魂!无奈,在复仇之路上总会出现一些小岔子…“你要是不想要眼睛,就继续用你那眼光看着我。”“只要能再多看你一眼,这双眼睛你若是喜欢,便拿去吧。”“……”“你是不是有病?”“是的,相思病。”某只无良造孽蠢萌蠢萌的眨了眨眼睛。但当她一步一步揭开谜团时,才愈发扑朔迷离…
  • 超星:王者归来

    超星:王者归来

    地球资源减缩,人类欲望膨胀,宇宙之中,唯科技能征服之地将臣服于人类的智慧。2XXX年,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人类的欲望延伸到另一个星球——超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反派他妹三岁半

    反派他妹三岁半

    男主重生的,重生到大反派十八岁的时候,想到上辈子反派总踩他,直到最后才干掉。现在他抓住先机,跑到反派面前先踩住在说。咦?上辈子没有听说反派有个妹妹才三岁半啊,奶萌奶萌怪可爱的,摸摸抱抱举高高!反派:滚,这是我妹,你一死对头来干啥?男二穿书的,知道剧情反派有个超级可爱的妹妹没有活过四岁,他要赶紧救那个阔怜的孩子,让她平安长大。反派:让开,这是我妹,我来护!女主崛醒后是末世英雄,额,妹妹超级可爱,想抱。男主算个屁!女配团:???醒醒,你是女主。三岁半小包子晃着腿吃捧捧糖:在座的各位都是渣渣,我是你们老祖宗!!她是千年老祖,一千多年前游走在世间,
  • 她是我的心头宝

    她是我的心头宝

    【这是一个甜文】“老公,你说你为什么会看上我呢?”“因为你是我的心头宝”一眼定钟情,未来的日子里还很长【作者第一次写文】
  • 我在豪门的日日夜夜

    我在豪门的日日夜夜

    我是一个爱做梦的女孩。在六岁那年无意中接触豪门,从此在心里便埋下了一个绚丽无比的豪门梦。我从不否定它,也一度为它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拥有进入豪门的资本。可是经历过几段感情之后,我几乎认为那只可能是我年少时生命里一个梦想,越到后来便越不再抱这样的想法。可是命运真的很神奇,当富可敌国的林从我生命里消失,当富二代公子KING再度回来找我再续前缘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心如止水,拒绝KING后的我已经不再坚持豪门梦,却被命运奇迹般地推到子寒面前——一个隐瞒身份的豪门巨子。因着子寒的宠爱和执着,半年后,我接受他的求婚,告别父母,来到美国纽约比弗利山庄,在这个被誉为“全球第一富人住宅区”的山庄里,在这个成龙、丁邵光亦有宅邸的山庄里,我不知道等待我的生活将会如何,我不知道豪门生活对于我而言。是天堂还是地狱?
  • 这个夫君有点野

    这个夫君有点野

    家道中落,程桑转身便住进了全临州城里权势最盛的沈家。沈家有个全城女子心心念念的少年郎,沈洵安。外人都道程桑榜上了大腿,唯有程桑自己知道,这个义兄他脸盲!他压根就不认得哪个女的是他义妹……住进沈府半个月,义兄叫错了她无数次名字。程桑:……这个大腿我不要了。*后来,沈洵安的脸盲症好了,临州城的小姐都沸腾了,一个个求偶遇,求见面。沈洵安:你们谁?众小姐:……说好的病好了呢?沈洵安:抱歉,病是好了,但就认得阿桑一个人。ps:日久生情,应该没有虐,女主走商路,商业方面会占很多情节,不喜绕。
  • 霜至夏未桃花溟末

    霜至夏未桃花溟末

    凤无溟,他是冥界的主人,掌管着世间的生死,却掌握不了他与她之间的缘分。夏阑霜,她是上古神灵,虽不管世事,但却终是逃不过她的劫。“看,下雨了。我阿娘说,因为我阿爹和她是在一个秋季的雨天,在那桃树之下相遇,在他们相遇的那一刻,那桃树竟然开出了桃花。我阿娘说那是上天的安排,所以她把我取名叫做夏阑霜。很好听的名字吧。”犹记得她与他的相遇也是在那桃花之下,一阵风吹过,卷起她的碎发,伴着飘落的花瓣消失在空气中。多年后,他们的相遇竟然成为了他千年挥之不去的梦魔。当她看着他对着另一个女子笑靥如花时,她终于相信了那司命的话,她与他是没有缘分的,她的执念不过是换来了她一人的独角戏。
  • 重生之终于遇到你

    重生之终于遇到你

    王静雅在25岁生日那天跟闺蜜陈然去蹦极,发生事故坠入悬崖。再次醒来,意外回到9岁车祸那年,重来一世发誓定要守护家人和重新拥有的亲情,同时暗中查清上一世的遇难真相。竟没想到重生后因祸得福拥有超强记忆力和透视能力,化身天才少女,智斗恶毒继母,打压莲花继妹,以铁血的手段独到的眼光组建起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只是,这腹黑少年是为哪般要这样缠着她?“喂喂喂,小屁孩你给我离远点啊,阿姨我可是绝对不会老牛吃嫩草的!”“阿姨,我嫩不嫩你都没试过,你怎么知道?莫不是你早就偷偷尝过我的滋味了吗?再说了,你比我还小五岁呢!”“卧槽...臭小子你竟然敢调戏老娘!老娘只是身体年龄比你小,实际年龄比你大多了!你给我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