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69700000036

第36章 李白(5)

第三首,“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诗人写到杨妃受唐玄宗的极度宠爱。这里“倾国”指杨妃,牡丹和美人两相映照,交映生辉,而使君王陶醉其中,频看不厌,这两句把牡丹、杨妃、玄宗融为一体,表明他们之间亲密的关系。“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正是因为上面牡丹美丽动人,所以让君王常常欢笑,也消解了君王的恨。这里“春风”,代指君王。而最后诗人点明,皇帝和杨妃赏牡丹的地点在沉香亭北,而“倚栏杆”三字结尾,为整首诗铺上了一层怡然自得而优雅的神韵。诗人从这首诗中将人们又带回了现实,正面赞美杨妃和唐玄宗,笔力洒脱空灵。

这三首诗,用词清艳华丽,最突出的特点是将杨贵妃的容颜和牡丹花的美丽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看花如见人,见人如见花,花容人面,浑然一体,完美天成。

后人点评

明人钟惺:太白《清平》三绝,一时高兴耳,其诗殊未至也。(《诗辩坻》卷三)

秋(后找)浦歌十七首(其十五)①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②?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③!

【注】

①秋浦:唐代属池州,在今安徽贵池县。

②缘:因为。似个:这样。

③秋霜:秋季里的白霜,这里形容人的白发。

天宝末年,唐玄宗统治腐败,诗人对国家局势深感担忧。而此时的李白已经有五十多岁了,自己理想一直没能实现,又到处受排挤,内心压抑。种种感情交杂在一起,让诗人愁肠百结,这首诗大约就写于这个时期。

“白发三千丈”,开头第一句就给人描写了一个怵目惊心的画面,一头三千丈的白发。三千丈用现在的长度单位来计量就等于是一万米长,头发哪里有那么长的,这里诗人就是用夸张手法,由此可见,诗人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和飘逸不羁。诗人起笔雄健有力,气势雄浑。

诗人紧接着写到“缘愁似个长”,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豁然明白了诗人的用意,诗人极言白发之长,是想突出自己的愁之深刻啊,诗人的愁闷也如白发一样有三千丈,白发因愁而生,而愁绪让白发越来越长,白发和愁交织在一起,白发就代表着诗人的愁苦,而诗人的愁苦体现在这三千丈的白发上。两相照应,使“愁”的氛围更加浓重。诗人极为夸张地艺术表现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这个“愁”,极具感染力。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看到这句话我们终于明白了,诗人是在自己照铜镜的时候,看到头上的斑斑白发才有上面的深刻感受的。诗人照着镜子看到自己有那么多的白发,自己都怀疑起自己的头发竟然这样白,一个疑问句突出了诗人对年华已逝去的手足无措之感。这两句表达了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永恒哲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而青春已逝苦闷心情。这两句比开头两句在语气节奏上舒缓了很多,同时,感情变得凄怆。

这首五绝夸张和奇特浪漫的想象完美结合,短短二十个字,字字都凸显了诗人笔力之雄健,感情之深刻,极富感染力。让人读来,不禁为诗人悲伤,体现了一种壮烈、悲凉的情怀。因此,这首诗凸显了李白的浪漫而飘逸的诗风。

后人点评

李攀龙称李白绝句:实唐三百年一人。(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塞下曲六首(其一)①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②,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③。

【注】

①塞下曲:本是古时边塞地方的军歌。唐朝时,多数诗人以此题写边塞题材的诗,

②折柳:指折柳曲,是乐府横吹曲,多表现在外漂泊的者内心孤苦,乐曲凄婉。

③直为:只为。斩楼兰:出自一个杀敌建功的典故,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时,西域的楼兰国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平定楼兰国,后,楼兰国又反叛朝廷,傅介子用金帛诱杀了楼兰王,再次平定了楼兰。”

斩楼兰

李白作《塞下曲》六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这首诗描写了战士们在塞外寒苦而紧张的征战生活,表现了战士们保家卫国,英勇无畏的气概。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这里两句点名了战士们身处的环境,“五月”,本应是繁花似锦的盛夏,但是,李白笔下的塞外五月,却是天寒地冻。天山孤挺在塞外边疆,常年被积雪覆盖。诗人接下来没有详细地描述边塞的寒冷之景,而是直接写感受“无花只有寒”,一个“寒”字,和上一句的“雪”相映衬,烘托了边地的寒冷艰苦,同时这句话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有丝波动。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不知道谁又吹起了凄婉的折柳曲,接着诗人写道折柳相送的场面在边塞里是看不到的,因为这里没有一点春天的气息,人们只能从笛声中回味。诗人借折柳曲进一步渲染了边塞凄清苍凉的气氛。这两句话一句叙述议论,叙议结合,情景交融。

接着诗人从苍凉的气氛中转移出来,开始写军中生活,“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意思是写白天在军乐雷鸣中和敌人交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睡。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呼应,概括了战士们紧张的战斗生活,语气活跃雄健。“随”字体现了士卒们作战严守纪律,阵容整齐。接着一个“抱”字,生动地刻画了夜间士卒们警惕防备的状态。这两句集中展现了战士们饱满的作战状态,为最后诗人的抒情蓄势。

最后写的是士卒们的抱负,“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里诗人引用了斩楼兰的典故,表现了边塞将士们不怕牺牲,希望能像傅介子那样征战疆场保卫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直”和“愿”语气肯定且强烈,集中突出了将士们的坚定决心。内心的豪情壮志就在这两句话中喷涌而出,让人畅快淋漓,豪迈之气笼罩全诗。

这首五律充分语言平时无话,气韵浑厚,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叙议结合。苍凉的边塞大地和后半部分战士们英勇斗志形成了鲜明对比,即使条件再恶劣,战士们依然满腔爱国热情,突出了战士们昂扬的斗志。

后人点评

德潜评论《塞下曲》前四句说:“四语直下,从前未具此格。”又说:“一气直下,不就羁缚。”

送孟浩然之广陵①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②,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③。

【注】

①之:去。广陵:即江苏扬州。

②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年长,在当时诗坛极富盛名,李白对他非常敬重。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长江大桥西,传说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过此,故称。

③天际:天边。

开元十三年(725),李白离开故乡四川沿江而下,游历各地,在襄阳时,他拜访了隐居鹿门山庄中的孟浩然,两人志趣相投,遂成为至交。在开元十八年(730),李白听到孟浩然要去广陵的消息,于是,便约孟浩然在黄鹤楼见面。几天后,孟浩然乘船去了扬州,李白亲自到江边送别,看着朋友帆船远去,心中有所感怀,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虽然是送别诗,但是其中少了凄凉惜别等情绪,也没有像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对朋友深切的关怀。这首诗的离别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为什么会这样呢?从诗人的经历来看,诗人当时刚刚离开四川时间不长,所以,他眼中的世界到处都是充满希望的、生机勃勃的,而孟浩然此去的是当时非常繁华的扬州,李白对向往扬州,认为去那里一定是非常快乐的事情,所以,诗人心中没有悲痛欲绝,反倒,认为朋友此行一定是一段愉快的旅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里点明了诗人和孟浩然分别的地点以及孟浩然要去的地方,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简单明了。“烟花”二字,既点明了分别的季节是在烟花三月,同时这两个字让我联想到春风和煦,花儿争芳斗艳的绚烂场景,烘托了这里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也暗含对扬州的向往。这两句意境优美,文字凝练精美。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写到诗人远望朋友行船远去的场景,虽然孟浩然的行船已经走了很远了并逐渐看不见了,但是,诗人始终站立在江边远望着朋友。“孤帆远影”终于流露出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深情。但是最后一句“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看着长江水好像在天际间奔流,诗人内心也当是像滔滔江水一样内心,新潮澎湃,一时无法平静。诗人望着苍茫的长江水,内心有对朋友的留恋,同时也含对扬州的向往。诗人笔下的长江景色旷远辽阔,意境宏阔,充满了诗意。

这首七绝意蕴深远,语言唯美,充满诗情画意。

后人点评

陆游: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云:“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入蜀记》卷二)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①,白水绕东城②。

此地一为别③,孤蓬万里征④。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⑤。

挥手自兹去⑥,萧萧班马鸣⑦。

【注】

①郭:古人在城外修建的一种外墙。内城称城,外城称郭。

②白水:明澈的水。

③一:语气助词,加强语气。为别:作别。

④孤蓬,随风漂浮不定的蓬草。这里诗人用“孤蓬”比喻远行的朋友。

⑤落日:落日依山缓缓而下,比喻于朋友的惜别之情。

⑥自兹去:从此离去。兹,此。

⑦萧萧:马的鸣叫声。班马:指载人远离的马。班,离。

送友人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和友人离别时的情景,诗文如画般地再现了送别那一动人场景,情意绵绵,感人肺腑。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两句点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青山横亘城外的北边,清澈的河水恋恋不舍地环绕东城。在这多彩而秀丽的风景中,蕴含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整两句直接抒发作者心情。在此地一别,朋友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了。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漂泊他乡的深切关怀。诗人用笔自然如行云流水,意境辽阔。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两句中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比作朋友和自己,表达诗人此刻的心情。天空中浮动的白云,漂移不定,就像朋友一样到处漂游;而那即将隐落大地的夕阳,不忍离去,正像我对朋友的依依不舍的心情。在这景中有朋友和我的影子,我和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就像是这云和日一样,物我交织在一起,情景融合一处,浑然天成,将那种别离时的难舍难分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悠远绵长。这两句对仗工整,感情饱满,感情真挚感人。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在诗人“挥手”的那一刻,“萧萧班马鸣”,“萧萧”句是诗人引用了《诗经·车攻》:“萧萧马鸣”的典故,表达诗人此刻的心情。离别的马儿好像也不肯离去,也不断嘶鸣,而在这个辽阔寂静的傍晚,它的萧萧鸣声显得那样的孤独,充满了不舍深情。

这首五言律诗,意境开阔,不舍之情写得豪放,将自己的不舍之情融于辽阔而寂静的自然中。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忱,率直乐观,没有凄婉之感,别具一格。

后人点评

清人沈德潜:三、四流走,亦竟有散行者,然起句必须整齐。苏、李赠言多唏嘘语而无蹶蹙声,知古人之意在不尽矣。太白犹不失斯旨。(《唐诗别裁集》卷十)

听蜀僧濬弹琴①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②,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③,如听万壑松④。

客心洗流水⑤,馀响入霜钟⑥。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

①濬:蜀僧法名。

②绿绮:古代著名的琴名。《文选》注引晋傅玄《琴赋》序:“司马相如有绿绮。”

③挥手:指弹琴。

④万壑松:千万山谷间的松涛声。客心:佛家语,指俗尘之心。

⑤流水:相传春秋时钟子期能听出伯牙的琴中意,时而志在高山,时而志在流水,伯牙认为他是自己的知音。

⑥霜钟:指钟声,《山海经?中山经》中载:“丰山……有九种焉,是知霜鸣”。

听蜀僧濬弹琴

这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听蜀地的一位和尚弹琴的过程,诗中描写了诗人听琴时的感受,体现了琴声的优美,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和尚的仰慕和对家乡的思念。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开篇两句介绍了和尚来自诗人的故乡故乡四川。僧人能抱着“绿绮”名琴,也暗示了僧人有高超的琴技,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僧人的钦慕之情。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主要写了僧人弹琴,僧人随手一挥,抚琴弄弦,边传出了优美的琴声,那声音好像是万千山谷中传来的阵阵松涛声,声势宏大而清幽。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伯牙、钟子期的典故和霜钟两个典故,表明了诗人能通晓僧人的音乐,两人算是知音,诗人听着僧人弹奏的悠扬琴声,自己也从中受到了洗礼,心旷神怡,让人回味无穷,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诗人将这种感觉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出来。琴声和秋天的钟声融合在一起,相映成趣。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诗人听着听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傍晚,秋云也似乎暗淡了下来,诗人通过云景反衬了弹琴者琴乐美妙迷人。

全诗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流利畅达。主要侧重于听琴的感觉描写,通过用典、反衬等手法对听乐时的感受刻画得细腻到位。

后人点评

清人应时:真景而运以逸思。“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所谓神往。(《李杜诗纬·李集》卷三)

望庐山瀑布①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②,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③。

【注】

①庐山:山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香炉:山名,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其形状像香炉并且山上常烟云笼罩故得名。

②紫烟:指日光照射下使云雾呈现出紫色。

③银河:又称天河。古人将银河系形成的带状星群成为银河。九天:古代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这里指很高的天空。

庐山飞瀑

这首五绝,描绘了瑰丽气壮的庐山瀑布景,诗人夸张而浪漫主义色彩在这首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日照香炉生紫烟”,拔地而起的香炉峰周围升起袅袅白烟,缭绕在青山之间,阳光照射现出一片紫色的云霞。诗人描绘了一幅唯美神秘的香炉峰景色,为写庐山瀑布营造了一个幽美的背景环境。

“遥看瀑布挂前川”,诗人从这第二句开始写庐山瀑布,“遥望”说明诗人在远处看瀑布的概貌,诗人想象力非常丰富,看到瀑布就像一条白丝带挂在了山川间。惟妙惟肖地描绘了远景中瀑布的形象。其中,“挂”字写得非常生动传神,同时,诗人细致地将瀑布形象精练地写出来,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赞叹。

“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瀑布奔流直下的动态美,“飞”字生动地描绘了瀑布倾泻而下,水花四散的景象,将瀑布写得充满飘逸的美。“直下”二字,突出了山势的高峻陡峭,同时也体现了水流顺势急下,汹涌不可挡的强大力量,仿佛那滔滔瀑布水流,倾泻而下拍击石岸的声音就在耳边,那泛起的白浪清晰可见,意境壮阔。

这样还不足以形容庐山瀑布的奇美,诗文最后写“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驰骋自己丰富的想象,将现实中的瀑布比作了九天之上的银河,立时,意境上了一个层次,变得旷远超俗。而诗人知道这不是真的,所以用“疑是”二字,好像诗人在俗间找不到更好的东西来比喻这美丽的庐山瀑布了,可能只有天上的景才能和庐山瀑布相配了吧。这个“疑”又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空间。

这首七言绝句,充分发挥了诗人丰富而飘逸的想象力,将庐山瀑布写得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实,虽然只是写一景,但是诗人通过夸张、比喻等手法将瀑布写得丰富多彩、热闹非凡,让人深刻印象。

后人点评

杜甫评李白诗:笔落惊飞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望天门山①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②,

碧水东流至此回③。

两岸青山相对出④,

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庐隐作品集(1)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庐隐作品集(1)

    他住在河北迎宾旅馆里已经三年了,他是一个很和蔼的少年人,也是一个思想宏富的著作家;他很孤凄,没有父亲母亲和兄弟姊妹;独自一个住在这二层楼上,靠东边三十五号那间小屋子里;桌上堆满了纸和书;地板上也满了算草的废纸;他的床铺上没有很厚的褥和被,可是也堆满了书和纸;这少年终日里埋在书丛纸堆里,书是他唯一的朋友;他觉得除书以外,没有更宝贵的东西了!书能帮助他的思想,能告诉他许多他不知道的知识;所以他无论对于那一种事情,心里都很能了解;并且他也是一个富于感情的少年,很喜欢听人的赞美和颂扬;一双黑漆漆的眼珠,时时转动,好象表示他脑筋的活动一样
  • 鲁迅精品选

    鲁迅精品选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鲁迅的文学创作,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可珍视的思想文化经典。继承并认真学习,研究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对于不断培育、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的人文素质,必然是大有裨益的。《中国书籍文学馆·大师经典:鲁迅精品选》收录了鲁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狂人日记》《祝福》《孔乙己》、散文集《藤野先生》以及散文诗和部分诗歌、杂文等。希望通过阅读《中国书籍文学馆·大师经典:鲁迅精品选》能帮助你更透彻地了解鲁迅,开拓阅读视野,获得智慧启迪,提高人文素养。
  • 安之若素

    安之若素

    这是一部游记类散文。共分为四篇《我行我素》《怀真抱素》《安之若素》《鱼传尺素》,全文描写了作者行之所至的各处景色,刻画了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自己的感怀。写游记,侧重所到之处的历史沉淀,写生活琐事,侧重在事理中透出的真情。全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文字优美,令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本书是一本能让读者在喧嚣中沉静下来的文集。通过作者的文字,读者仿佛跟着作者的步伐游览各处景色,感叹美好生活。
  • 小女子的麻辣江湖

    小女子的麻辣江湖

    这是一部借金庸小说中的人物说事的书,也是一部关于80后“青春记忆”的书,更是一部让你在疲惫人生中会心一笑的书。作者把金庸作品中的人物和稽康、陶潜、张爱玲、仓央嘉措等放在一个层面上评说,借金庸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侃侃而谈,妙趣横生。
  • 学生精品美文:散落在记忆里的花朵

    学生精品美文:散落在记忆里的花朵

    散文是生活,散文是内心,是儿时的快乐与欢笑,惆怅与忧伤,是乡野山坡上无心绽放的花朵。这本散文集,是笔者近几年来在忙碌的生活的间隙,耐心采集自乡野、心灵、往事的花朵辑录而成,虽并非上乘之作,却也是笔者从发表全国在150多家报刊杂志的习作中精选而来。在此,渴望能为读者送去一缕春风,一丝回味,一抹微笑。
热门推荐
  • 名侦探柯南之血蝶魔女

    名侦探柯南之血蝶魔女

    洛夏奈:2300年最年轻的科学家、心理学家;在一次实验中遭劫持导致试验爆炸,穿越到了<名侦探柯南>的世界.
  • 我的禁忌左手

    我的禁忌左手

    一场陨石雨毁灭世界,也带来了神奇的辐射能量。幸存的姜临从地底爬出,吸收陨石带来的辐射,无意中在掌心开辟出一个空间。于是他开始了灭世计划,将死寂的世界毁灭,再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
  • 兄弟之间的那些事

    兄弟之间的那些事

    一对平凡的兄弟,从小就不对付,来看看他们的成长历程吧!
  • 快穿之这个魔神好佛系

    快穿之这个魔神好佛系

    第一次写这种类型,希望能在写作方面得到提高,也感谢观看的亲亲们。不喜勿喷
  • 诗林广记

    诗林广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网游之春秋度梦

    网游之春秋度梦

    这个世界由神控制,在神制定的规矩之下,人们一到十八岁将会被强行安排进入一个名为《混乱纪元》的网游世界,而在游戏中的成就决定了你的未来……
  • 异世成神录

    异世成神录

    百年难得一遇的穿越了,当然是可劲的捞好处了!跟着水蓝第一剑圣修炼玄战诀,又被当成百年难得一见的魔法天才,天天被人捧着的感觉爽啊!
  • 斗罗之无心亡灵

    斗罗之无心亡灵

    我只是试一试,写的玩。现代宅男,在家第一次洗澡????溺死,重生到斗罗的故事。。。我不会写别喷!
  • 步步惊婚:前夫住隔壁

    步步惊婚:前夫住隔壁

    两年婚约,她在家独守空闺,被他视为空气。他却三天两头找女人,花边新闻不断。本以为她不会在意,可当她身边出现别的男人时,他却一反常态,狂霸宣称,“许情深,老子是不是要你不够用力,别忘记了,谁才是你男人。”“敖寰,两年婚约已到期,咱们没感情,离了吧。”男人一手将离婚协议撕碎,弯唇笑语,“想离,下辈子吧。”一把将她扛上了肩,“给老子生个娃再说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