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上市创造了许多“财富英豪”,可作为百度创始人的李彦宏却依旧“一笑置之”。对于他而言,百度上市仅仅是创业的开始,日后必将有更大的磨难在等待着百度、等待着他。倘若此时便趾高气扬,终将一败涂地。
当李彦宏凭借个人专利超链分析在业界得到鲜花和掌声时,他想到的是将技术用于生活当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以此换得物质财富;当李彦宏借助“硅谷模式”在国内开创了新的搜索引擎商业方式后,他想到的不是持续下去,而是适当地转型,让百度不必再“寄人篱下”,看门户网站的“脸色”过活;当李彦宏引进了竞价排名,用这种先进的模式迅速扬名千里后,他想到的是为中国无数中小企业提供提升知名度的广阔平台,而不是仅仅获得利润……一个个事实已经证明,李彦宏在发展百度的道路上是永不止步的。而他的种种做法,是以实现“用技术改变世界,改变普通人生活”的理想为依托的危机感的体现,他知道,一旦停下探索和发展的脚步,百度必将穷途末路。
危机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为企业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就会努力地寻求解决办法;意识到了发展的瓶颈,就会拼命寻找新的方向。寻找的过程,就是竞争力提升的过程。
居安思危其实是经营企业“最健康”的心态,这是保持饥饿状态的一种表现。企业在发展得顺风顺水之时,总会陷入不求上进的怪圈,进而被同行业者慢慢超越。企业只有时刻保持不满足、不暴喜之心,才能一点一滴地为自己踏上未来的康庄之路铺设“红毯”,才能在惨烈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才能永远充当业界的标杆。
4.学习是竞争的主旋律
百度提问
为了企业的发展,竞争对手是需要“铲除”的吗?
百度一下
我们每天主要的精力还是花在研究目前的产品有哪些不足及如何改进上。研究竞争对手,是要看哪些做法值得借鉴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谷歌、阿里巴巴,甚至新浪,再远一点的话,比如征途,他们其实都有一些很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竞争对手,学习他们的长处,这是我们应该花精力的地方,而不是天天琢磨怎么把对手给打下去。
回答者:李彦宏
百度知道
当百度发展得日益强大后,能够与它站在同一个竞技台上的对手越来越少了。不过,李彦宏向来不把打败竞争对手作为企业发展的目的,而是把学习当做经营企业的主旋律。存在竞争,才存在发展和能力的提升。没有竞争,整个世界都会消亡。
当谷歌宣布退出中国之时,李彦宏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自己感觉压力还是很大的,我记得当年腾讯打败MSN、淘宝打败ebay没有这么多人来讨论这个话题。轮到我们,突然有这么多人来关注这个事情,所以感觉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李彦宏的压力并非来自于对手,而是自身。当时,外界曾有疑问:如果谷歌真的走了,百度成为一家独大者,那么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百度的技术进步会不会变慢?百度的用户体验会不会越来越不好?百度的页面上会不会有越来越多的广告?对此,李彦宏明确地表示:不会!
竞争对手自然是每一个企业的“一面镜子”,通过竞争对手,企业能够看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但竞争对手一旦不存在了,企业要以怎样的姿态在市场上生存呢?李彦宏对此并不担心,因为他以百度自己为竞争对手。他说:“搜索产业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产业,这个大家现在都明白了,它的技术含量很高,市场非常大,增长很快,商业模式非常优秀。所以它能吸引很多人,与此同时,中国的搜索又处于高速成长的阶段,我的预测就是未来至少5年左右时间,中国搜索市场仍然是一个高速成长的市场。”
“所以只要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只要这里面不断有新的机会出来,不断给人们以希望,就不断会有创新出来,不断会有新的竞争加入。即使是现在,soso做得也很不错,还有搜狐的搜狗、网易的有道、微软的bing、雅虎,大家还有很多选择。我认为搜索产业未来仍然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产业……”
李彦宏有这样的想法,因此必然不会因为强劲对手谷歌的撤出而使百度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从百度的身上,不难看出曾经的“谷歌的影子”。毋庸置疑,李彦宏在创建百度之初,也必然从谷歌身上吸纳了诸多精华。或者更准确地说,因为以谷歌为镜子,所以李彦宏看到了谷歌的长处、百度的长处,谷歌的短处、百度的短处,于是,他才能有的放矢地对百度进行一次次改进,以为用户提供最佳的体验。
学习竞争对手所长,补自己所短,是每一个高明的企业经营者都会选用的做法。就如李彦宏的话中所体现出的观点一样,只要是竞争对手,就一定有值得自己学习和研究的地方。换言之,自己的企业也就有了提升的机会。
李彦宏社区
竞争对手的存在,是企业最大的“福气”。百事可乐因为有可口可乐的存在,所以更有奋勇向前的决心;肯德基因为有麦当劳的存在,所以在创新上力求别具一格;联合利华因为有宝洁的存在,所以在科研上更为用心……同样,百度因为有谷歌的存在,所以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用户需求,都以其为参照物,希冀打造出精品中的极品,以夺取全球最大搜索引擎的桂冠。
能够达到终极目标,方法比结果更重要。学习是竞争中永恒的旋律,百度在与谷歌的比拼中,也未曾“自以为是”地闭门造车,用冥思苦想得来的产品与之竞技,而是在竞争中摸索、在竞争中学习、在竞争中总结,最终在中国市场上实现了超越。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遭遇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有的企业却选择“以暴制暴”,用所谓的“商业手法”置竞争对手于死地。这显然是不健康的心态。而明智的企业经营者非但毫无愤恨之心,反而拍手称快,因为这是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己能力的大好时机。
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竞争,企业的发展速度会更快。因此,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要正确看待竞争,并把端正的竞争态度渗透到企业内部,以使员工也能保持这种心态。在上下一致,都将学习作为竞争的主要目的状态下,企业终将收获意想不到的累累硕果。
由此可见,竞争对手并非企业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反而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一股强大的力量。每一个企业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其他同行的存在,抛开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更重要的是它会对真正把发展当做企业永恒目标的企业起到警示的作用,这正是希冀有更大发展的企业求之不得的事情。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唯有首先正视竞争、尊重对手,才能静下心来研习对手的优劣,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得到更好的发展。
5.有竞争才有发展
百度提问
强大的竞争对手对企业来说是好事吗?
百度一下
只有这个行业很有前途,很有潜力,你才会看到有那么多强大的竞争对手。
…………
所以,随着百度一年一年的增长,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但我们也越来越坚信我们做的事情是对的。有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在跟我们竞争,这是好事,尤其是对于一个高速成长的产业来说。之所以说是高速成长,是因为很多人还不了解这个产业,它的渗透力还很低。过去全国只有5万家企业知道使用竞价排名来推广产品和服务。而在越来越多人加入这个产业的情况下,整个“蛋糕”变得越来越大,有一两个竞争对手也是可以容忍的。
回答者:李彦宏
百度知道
1998年4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国际互联网大会上,李彦宏与谷歌的两位创始人相遇,那时他们还虚心地向李彦宏请教各种问题。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3年之后,2001年9月,当百度从幕后走到台前,以竞价排名模式全力主攻门户搜索引擎时,首先遭遇的“永恒的对手”便是谷歌。
当时的谷歌在全球搜索引擎市场上独占鳌头,2000年9月其在中国市场推出中文版后,中国至少有500万网民在使用谷歌。李彦宏对此自然不敢轻视,他决心杀出一条“血路”!
2001年春节前后,中文搜索引擎市场已经慢慢升温了,百度成为占据中国搜索引擎市场80%份额的佼佼者。不过从全球范围来看,谷歌显然是最主流的搜索引擎,而越来越多的中文用户也已将谷歌添加在自己的收藏夹中。面对谷歌这种规模性的本土化战略,李彦宏一直在思考着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很快,名为“闪电计划”的方案在李彦宏的脑海中出现,“闪电小组”也迅速成立起来。李彦宏随即下达了硬性指标:百度的日访问页面要比原来多10倍,日下载数据库内容要比谷歌多30%,页面反应速度要与谷歌一样快,内容更新频率要全面超过谷歌。如此高的要求对于仅有15人的技术小组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要知道,谷歌的技术团队当时有800人之众,且俱是接受美国式系统教育的全球搜索引擎人才。
面对这样强大的对手,李彦宏早已料到百度技术团队成员的“担忧”,他鼓励道:“我们是在自己的领地上‘打仗’,你们每个人平时不都对谷歌不服气吗,这回真刀真枪干起来了,谁怕谁?都拿出精神来,一鼓作气占领高地!”
正面的激励产生的是积极的力量,2002年12月,“闪电计划”大功告成。百度在技术上已经完全处在了中文市场的领先地位,开始底气十足地进行推广。而后进行的“万人大公测”,更是把百度与谷歌的竞争推向了高潮。当参与公测的人中超过55%选择了“百度比谷歌好”时,已宣告百度最终获得了竞争的胜利。
接着,谷歌一方或许是为了“报一箭之仇”,于2004年6月15日与其他几家公司组成海外财团正式向百度注资。谷歌的这一举动被外界看成是“收购”百度的前兆。李彦宏视百度为自己的孩子,怎能拱手相送?于是,百度于2005年7月12日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招股说明书,首度披露了百度的“牛卡计划”。这一计划的出台,彻底断了谷歌的收购之心,令百度反客为主,成为与谷歌又一轮角逐中的获胜方。
2006年3月,谷歌自知大势已去,于是宣布将其持有的2.6%的百度股票出售。据国外分析师分析,谷歌此举,是受限于“牛卡计划”收购百度无望之后,明确将百度树为自己最大竞争对手的表现。
显而易见,正是因为谷歌的存在造成的巨大“威胁”和“压力”,才使得李彦宏有了更强的进取之心。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百度今日之成就,有赖于谷歌的存在。
李彦宏社区
百度的辉煌发展是李彦宏拼搏、奋斗和全体百度人团结一致达成的,也是谷歌的存在所“逼迫”的结果。因为有了谷歌,有了如此强大的对手,所以李彦宏拼搏有了动力、努力有了方向、前进更是有了稳健而迅速的步伐。
以谷歌为最大的对手,让李彦宏对自己的百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谷歌身上,李彦宏看到了百度的短板,加之他本人远大的理想以及为国争光的抱负,因此以谷歌为镜,李彦宏开始打磨百度。从“闪电计划”上他制定的几项硬性指标上看,他是有的放矢地对百度进行“升级”,以达到处处压谷歌一头的效果。加之有了势要超越谷歌的决心,所以技术上的苦心孤诣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往往,当一个人有极强的成功欲时,他体内就会迸射出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去推动和帮助他完成一般情况下根本不能完成的事情。那时的李彦宏无疑就是这样的人,他要携百度夺取中文搜索引擎天下的欲望极为强烈,因而“闪电小组”的成员也深感其心,随之爆发出超乎想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