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1300000044

第44章 誓把中药国际化

拥有博大精深的医药理论、丰富的用药经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这是中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支柱。加速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是中药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否则,中药不但不能走向国际市场,弄不好连这传统“国粹”本身都要被丢弃。

早在1997年,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指出:香港具备足够的条件,在中药的生产、贸易、研究、资讯和中医人才培训方面取得成绩,并逐渐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中医中药中心。董建华在1998年的施政报告中再次表示:通过应用创新科技,中医药可以成为另一个促进香港经济增长的行业,并以此提高香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李嘉诚一直在为打造“香港中药港”而持续不断地做出努力。

2004年6月,《环球时报》刊载署名赵山河的文章“李嘉诚要圆中药国际化之梦”,其分析如下。

李嘉诚的中药业情结要追溯到11年前的亚洲金融风暴。1998年,在成功抵御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之后,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将重点推动高科技和高增值产业的发展,以带领香港走出经济困局。而把香港建设成国际中医药中心(“中药港”)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李嘉诚在此时与香港新世界集团公司主席郑裕彤联手,投资50亿美元打造香港“中药港”。

然而,几年来“中药港”一直没有出现轰轰烈烈的场面,究其原因,业内人士认为,根子正在于香港缺乏有分量的中药主体企业支持。中药产业需要深厚的积累,并非靠资本运作就可以简单解决。与此同时,可以作为支撑的内地中药企业的发展与香港市场的契合又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完成。唯一的出路是,推动者直接控制中药业发展的脉搏。于是,这便有了和黄亲自出马投资中药事业的一幕。在这场商战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和黄与老牌中药企业同仁堂的合作。李嘉诚有声有色地演出了一场北上联姻中国药业巨头的好戏。

有人认为,李嘉诚与同仁堂合作是早有“预谋”的。这样的说法也是有根据的。早在2000年,同仁堂科技在香港上市以后,李嘉诚就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之后还与同仁堂集团“亲密合作”,签署战略合作构想。

其实,李嘉诚与同仁堂的合作由来已久。2000年10月7日,同仁堂科技与和记黄埔全资附属的和记中药以及京泰实业在香港成立了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总投资2亿港元,和黄、同仁堂和京泰的持股比例是5:4:1。

同仁堂科技原拟2000年6月在创业板上市,因市况差而押后。其后,证监会明文规定,不允许A股公司分拆上创业板。当时业内人士认为,同仁堂和记的成立很可能是担心上市受阻,双方另谋的出路。同仁堂科技因获准在证监会下文之前于当年10月31日顺利登陆香港创业板,成为首家由A股分拆而来的创业板公司。

200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同仁堂制定了10年发展战略,计划利用3—5年时间建立并完善国内、国际销售网络,国内建500家连锁药店,海外建100家连锁药店,实现销售50亿元,初步形成跨国公司的框架;利用5—10年时间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实现销售总额200亿元,使同仁堂中医药集团成为国际传统医药的知名企业。而李嘉诚迈入“大宅门”同仁堂,就成为一个极其自然的选择。一个是创建于清朝康熙年间闻名遐迩的中药老字号,一个是财大气粗的香港首富,这桩“门当户对”的医药“联姻”自然成为2004年中国医药行业整个重组并购事件中的一大亮点,让业内人士尤其是中医药界人士无不为之感到精神振奋。

2002年10月30日,同仁堂科技再次与和黄属下的和黄中国签订意向,成立北京同仁堂和黄中药公司,主要从事中药的种植加工以及销售,投资金额约1800万美元。

同仁堂集团的产权结构为国有独资。50岁出头的殷顺海身兼同仁堂集团、同仁堂A和同仁堂科技三家公司的董事长。他在2003年年初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宣称,2003年将是“以集团化为目标,现代化为标志,产权多元化为保证”的重要一年。

当时,殷顺海表示,目前同仁堂等老字号企业的股权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多元化,“一股独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活力,这种状况急需改变。

2003年2月15日,同仁堂A和同仁堂科技突然进行了一次高层人事变动,同仁堂A总经理毕界平与在香港担任同仁堂科技总经理3年之久的匡桂申互换,此次人事变动比原定的换届选举提前了半年。

外界虽然对此次高层人事调动的原因有着种种猜测,但据接近消息源的人士透露,此事实际上与同仁堂跟和黄的合资计划有关系。

2003年11月25日,同仁堂集团旗下子公司“同仁堂国际”及其合资公司北京同仁堂泉昌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成立。当天,同仁堂集团副总丁永玲表示:“同仁堂将继续积极寻求实力雄厚的战略伙伴,采取更灵活的合资方式和经营模式,实施多元化的经营战略,使同仁堂的业务更加国际化。”丁永玲说这番话不久,业内就传出“百年老店同仁堂将与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成立合资公司”的消息。

同仁堂集团宣传部部长金永年说:“一旦签约成功,就意味着同仁堂迈出了海外发展战略的步伐。”

据报道,百年老店同仁堂将与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双方各占50%股权。出资方案有两种:其一是同仁堂集团以手中的A股上市公司同仁堂(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600085)69.98%的股权,共计2.32亿股投入,李嘉诚按照1:1.5的比例现金出资;其二是同仁堂集团以集团内非上市资产中的盈利资产投入,可能是所有的药厂,也可能是所有的药店,这部分资产与第一种方案中的资产价值大致相同,不够部分可能会以进出口贸易权等做填补,而李嘉诚的出资比例方式不变。

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同仁堂A的每股净资产为4.84元。照此估算,李嘉诚人股的价格约为每股7.26元,即总共将拿出约16.84f乙元的现金入股。

当时,同仁堂A的股价在20元上下徘徊。

同仁堂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这是同仁堂近几年“收到”的最大一笔投资。这笔资金的到来,无疑将给同仁堂注入新鲜的血液,成为同仁堂事业发展的强劲助推器。

李嘉诚的和黄与同仁堂联姻后,他就开始准备实施“中药国际梦”了。

按照同仁堂国际董事副总经理丁永玲的说法,同仁堂的目标就是“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会有同仁堂”。

“国际天然药物市场的第一品牌”是殷顺海为同仁堂的发展提出的终极目标。

当时,同仁堂已经在马来西亚、印尼、澳大利亚、英国、泰国、澳门、加拿大、美国等地开办了合资公司和连锁药店。在向海外市场迈进的过程中,同仁堂利用“金字招牌”的优势,以品牌作为无形资产人股。在同仁堂与英国和香港的合作中,同仁堂仅以品牌参股就占了25%的股份。而在国内国际开办的这些药店均挂在同仁堂集团名下。

同仁堂科技分拆上市之初,按照同仁堂集团的布局,同仁堂A的产品主要面对国内市场;同仁堂科技的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同仁堂科技品种储备里,二次开发以后的产品拆给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销售,而生产则由同仁堂科技负责。

不过,虽然定位为国际市场,但是同仁堂科技的产品主要还是销往内地,外销能力远远低于内销。同仁堂科技的药品在2003年前三个季度的销售情况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当时中国区域内销售了6.76亿港元,在海外仅仅销售了2900万港元。

但是,作为有300年历史的同仁堂集团,如今拥有总资产28.8亿元,每年生产中成药1万多吨。到目前为止,同仁堂已取得生产批准文号的中成药品种近千个,常年生产的品种四百多个,并能生产24AI剂型产品。它还同时经营各种中药材、中药饮片3000余种。拥有药用动物养殖厂,每年向生产企业提供纯种乌鸡和优质鹿茸。在同仁堂的产品中,安宫牛黄龙、牛黄清心丸、乌鸡白凤丸、大活络丹、国公酒占据着同类市场的大半个江山,每年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高达上亿元。

新公司成立后,将全面介入同仁堂的所有实体项目,从药品制造、药材生产直到在国内外开设零售药店,只要项目有良好前景,投资公司都将给予积极的支持。

同仁堂的目标是在6年内,把目前在国内的三百多家零售药店扩展至900家;5年内,把目前的十多家海外零售药店增加到100家,使同仁堂成为国际知名中医药企业,并把国内发展成熟的中医药推向国际医药市场。这与李嘉诚打造香港“国际中医药中心”的初衷不谋而合。同仁堂与李嘉诚的和记黄埔的结合,无疑实现了内地与香港中医药的优势互补。同仁堂也将凭借自身在产品、技术及人才等方面的资源,背靠李嘉诚这棵有着丰富的国际市场销售经验及雄厚实力的大树,加快向海外扩张的步伐,以香港为跳板,引领中国的中医药走向国际舞台。

在与同仁堂工作之前,李嘉诚与上海市药材公司的合作,同样也是李嘉诚投资内地中药业的另一大手笔。

2001年8月,和黄出资50%与上海市药材公司旗下上海中药一厂合资成立上海和黄药业。注册资本达8800万元,上海药材与和黄各占50%的权益,总投资达2.2亿元,公司依托香港中药港,力争在3—5年内实现出口量翻两番的目标,令出口金额达到6亿元。

另外在2002年3月,和黄与广州美晨合组“广州和黄健宝”,和黄拥有80%的股权,这家新公司的投资达到2.45亿元。

至此,李嘉诚基本完成了在内地最发达地区的布局:华北由“同仁堂和记”把守,华东有“上海和黄”冲锋,而华南呢?则需要另一个“和记”撑腰——白云山中药厂的出现便如此顺理成章。

“北有同仁堂、南有白云山”是国内6000多家中药企业的共识。白云山在国内中药界的地位可见一斑。而李嘉诚旗下的和黄公司也系世界500强企业。2004年8月,总市值达5620亿港币,实力相当雄厚,而在医药行业,已先后与同仁堂、上海药材公司合作。

和黄与广州白云山合资成立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投资3.45亿元,注册资本为2亿元。其中,和黄药业以价值1亿元人民币的港币或美元出资,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属全资分厂白云山的净资产中的1亿元出资,各占合资公司50%的股份。与“同仁堂科技”和“香港京泰”成立合资公司——“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在香港生产和研究中药,总投资高达2亿港元。

随着国际上对中国传统中草药的认识不断深入,欧盟等已承认中药的药品身份,这些都为中药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对那些致力于进军海外,并积极付诸行动的国内中药企业来说,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于内地中医药企业来说,“借船出海”已成为国内中药企业进军海外的最佳选择。但是国际市场对中药的检验设置了高额资金的门槛。由于国内药企面临GMP“门槛”,一般情况下,通过GMP要3000万元左右,很多中药企业耗费了大量资金,而对新药研发等投入不足,资金成了出海的最大难题。中药走向世界,还要有完善的分销渠道。除此之外,中药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除了提升科技含量外,还要改变其在海外作坊式生产的“老印象”。而国内中药企业与李嘉诚联手,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点不足。原因很简单,以和黄给人的印象来看,没有人相信它会是作坊式生产。除此之外,还有资金实力。数年前,中国某种中成药差一点就通过美国FDA(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认证,名正言顺地进入国际市场,但最后却因资金不足退出了临床试验。中药界事后反省,要让一种中成药通过美国FDA认证,至少需要1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中药企业似乎没有一家能具备这种实力。和黄在经济实力上恰好可以弥补这个不足。与在资金实力、销售渠道、产品提升等方面有优势的和黄牵手,无疑给想走出国门的中医药业装上了“发动机”,有望加快这一进程。

香港作为沟通海外与内地的桥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香港背靠内地,在中医药的人才、原料来源、生产加工以及科研成果等方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加之香港的高度国际化与国际市场的广泛联系,许多华资企业对发展中医药产业有极大兴趣,从而在中医药推广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在中药走向国际的道路上,欧美是最主要的目标市场,也是最难攻坚的市场。而在这两个市场中,欧洲又是中药进入美国的桥梁。李嘉诚在英国的中药销售终端布点已经初见规模。早在2001年下半年,和黄就开始在欧洲建立零售药店“和黄药业大药房”,在短短两年半时间里,和黄药业大药房就收购和开设了1000多家连锁店,其中在英国就有700家,兼营西药。与此同时,和黄又于2000年在伦敦单独推出中药店,单看其名就颇有绿色意义——“森(SEN)”。

从行业的角度,目前医药行业属朝阳行业,但缺乏强有力的企业集团对中小企业进行整合。从国际中医药市场的现状看,国际上中草药市场的年销售额约300亿美元,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中药特别是中成药利润很高,1998年中国中成药产值占国内中西药总产值的19.8%,利润却占到了中西药总利润的41%。李嘉诚对国际中药市场期盼已久,此次与内地中药企业的结合,有人预测这很可能成为中药产业领域最成功的商业联姻。尽管如此,和黄在中药业的投资非常谨慎。相比其他产业的投资,投资规模非常小,几乎没有超过“千万元”的级别。这也体现了李嘉诚谨慎投资的风格。

有业界认识在听说李嘉诚携手白云山中药厂时,曾感叹地说,“‘中药国际化’的梦将因和黄的实力而变得‘一切皆有可能’”。

同类推荐
  • 开清首功——洪承畴

    开清首功——洪承畴

    本书对洪承畴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介绍了明末清初时期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洪承畴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所了解。
  •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为人物传记,记述了文天祥用生命诠释“正气”的光辉人生。他对理想人格的孜孜追求,对匡扶国家社稷的崇高责任感,在任何艰危情况下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铁骨浩气,以及记录心路历程的泣血诗篇,已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文天祥是宋末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家喻户晓的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他的铁骨正气与其《正气歌》早已经深入人心。《长歌正气:文天祥传》将文天祥四十八年的生命历程辅以传主相应的诗歌文论,夹叙夹议,叙述了传主光辉的一生,特别是抗元苦战,被俘囚禁直至英勇就义的感天地泣鬼神的事迹。
  • 苦吟寒士贾岛传

    苦吟寒士贾岛传

    这是一部文学传记,而非学术性传记,但其中贾岛的生平大事都有所本,与贾岛有关的人物也多系真人。当然,作为历史人物传记,小说的情节不可能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甚至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推理性的叙述。我不敢说,书中的贾岛和中唐大诗人贾岛不差分毫,但他至少是我心目中的贾岛。我曾向一位前辈讨教,他说,“《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区别,前者是小说,后者是史志。你既然是写小说,有些事就不要再去顾虑。”我听后为自己的胆大妄为感到安慰,也去了好多顾虑。
  • 书立方4-刘邦草根皇帝

    书立方4-刘邦草根皇帝

    他出身草莽,生性喜欢酒和女人。但性情放浪的他却在短短的8年时间内,力挫群雄,成为九五之尊——大汉的开国皇帝。他就是刘邦,中国历史上一个传奇。
  • 纪伯伦全集(第二卷)

    纪伯伦全集(第二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热门推荐
  • 天下易得知己难求

    天下易得知己难求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命由我,生死由天?不……如果什么都由天定,还修什么仙,还求什么长生!我要以天地为棋盘,众生为棋子。命运只掌握自己手里,天亦可违!与天争,与地争,与人争,!登天成神。逆天,尚有例外。逆吾,绝无生机!我……我们想要的一切所憧憬的未来这里全有!
  • 落尘的传说

    落尘的传说

    二十七岁青年被分手后无意间超越到一个以武为尊的异界,两世为人的他又能创造出什么奇迹?
  • 元气骑士英雄坛

    元气骑士英雄坛

    元气骑士同人作之开局一把枪之废柴修炼流之奇遇不断之主角性无能之日系轻小说腔之羁绊的力量之扮猪吃老虎之爽就完了。简介:在古老的元气大陆之上,掠夺了魔法石的魔物们统治者绝大多数地区,并对人类的家园虎视眈眈,战争一触即发。元气骑士们能否守护和平?……算了,其实我只想写一篇组团修真打怪兽的故事(ˊ?ˋ*)?
  • 闪婚总裁别乱动

    闪婚总裁别乱动

    “睡了我,还想跑?”宋泽渊愤怒了!这个女人睡了他,竟然还敢出来相亲!结婚是吧?那也只能跟他结!他一定会让她好好体验婚后生活的!各种姿势各种味道的!郁静曦先失身,后闪婚,本以为生无可恋,可是当陌生的老公每晚狼化,出轨的前男友黑着脸喊她“舅妈”的时候,她只想说:神啊,救救我!
  • 唯物论

    唯物论

    与世界分享我新编的段子800字作文恐惧患者
  • 穿越之我的召唤表盘

    穿越之我的召唤表盘

    普通小青年牛大力收到一个匿名快递,获得了一个可以穿梭各种电影世界的东西,从此《让子弹飞》《唐人街探案》《逃学威龙》……喂,是我,牛大力,开门社区送温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小女要逃宫:太子追上来

    小女要逃宫:太子追上来

    "在冷宫出生的野丫头,却成了抢手的香窝窝?太子的痴情,生死相随;世子的纠缠,一怒为红颜;神医的陪伴,默默付出……老天爷呀,她到底要跟哪个啊啊啊啊啊……
  • 我家有两个小朋友

    我家有两个小朋友

    小朋友们在少时彼此最落魄的时候相遇,一起走过黑暗,最后成了更好的彼此
  • 斗罗之我不仅是辅助

    斗罗之我不仅是辅助

    一代根正苗红的五四好青年,应拔手机充电器,触电穿越到了斗罗大陆。但这还不是最惨,更惨的是明明是双生武魂的他,强大的剑武魂还先不能用?不然小命就容易嗝屁掉!他只能用另一个传承的辅助武魂当一个奶爸的角色!人生道路长漫漫,只想装逼一波波!他该怎么办?本文不出现意外的话,应该会贯穿斗1和斗2的(斗3和斗4恕在下实在无能为力)作者:新手+有点……文笔不咋的!(真的,这点是我最不会骗人的)emmmmmm,至于简介嘛,最好别看,反正都是凑字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