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0200000078

第78章 文化篇——史海一样需钩沉(6)

专家余嘉锡根据对《四库提要辨证》的考证提出了两点疑问。岳飞的孙子岳珂所编《金伦粹编·家集》中没有收录这首词,而岳珂在收集岳飞文章时不遗余力,从编定到重刊,历经31年,却没有收录这首比岳飞其他诗词都著名的词。《满江红》这首词最早见于明代嘉靖年间徐阶所编的《岳武穆遗文》,是根据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词碑收入的,赵宽亦未说明这首词的来龙去脉,而且赵宽碑记中提及的岳飞另一首诗《送紫岩张先生北伐》经历史学家考证是伪作。在此之前,宋、元时期的相关记载和题咏中并未发现它的踪影。

此外,在岳飞的朋友和跟岳飞有交往的其他同时代人的作品中,也从来没有提到过这首词。直到四百多年后,并且又是到了跟宋朝的情况有些相似的明朝中后期该词才被发现,这是否有可能是明朝人为了鼓舞士气,才假托岳飞之名而伪造的呢?并且这首词的慷慨雄壮的风格,与岳飞其他诗词作品中的委婉曲折有所不同。

另外,词中有一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与当时的历史情况有出入。贺兰山在今内蒙古河套之西,南宋时属西夏,并非金国土地,而金国黄龙府,在今吉林省境内。岳飞不可能以在西夏境内的“贺兰山”来比喻攻打金国黄龙府的志愿。岳飞曾与将士们相约“痛饮黄龙府”,所以他进攻的方向应是今天的吉林省农安县。实际上是明代北方鞑靼族常取道贺兰山人侵甘、凉一带,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年),明将王越曾在贺兰山抗击鞑靼,打了一个胜仗。

因此,从“求真”的角度来说,《满江红》可能并非出自岳飞之手。

●《西厢记》究竟为何人所做

元代戏剧《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史上的一株奇葩,作者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书生张生与相国女儿崔莺莺恋爱的故事。这为后来以爱情题材为主的文学创作提供直接借鉴,如汤显祖的《牡丹亭》、曹雪芹的《红楼梦》都从它那里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激励青年男女不畏强权,追求美好爱情。但是,谁创作了这部影响千年的戏曲名著,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普遍认为《西厢记》为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所著。元末钟嗣成的《录鬼簿》、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都支持此种观点。也有人认为作者系关汉卿,更有人提议《西厢记》为王实甫和关汉卿合写,只不过存在“王作关续”和“关作王续”的问题。

近年来经过研究者大量翻阅文献资料,又得出新的结论:《西厢记》前四折为王实甫所作,第五折由元朝的民间艺人加工而成。

其理论依据是:一般说来,元杂剧是一本四折,每人负责唱一折,而现存的《西厢记》却有五折,打破原有限制。如果说这是王实甫力求创新的结果,但是前四折和第五折的创作风格、语言运用,甚至主题思想也大不相同。第五折所用的曲调完全打破了前四折用北曲联套的习惯,唱法也发生改变,自由运用声腔。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元曲创作阵地南移杭州受南戏的影响,由元代后期作曲家加工整理。而且,就前四折来说,如果《西厢记》至此结束,不仅符合中国传统戏剧的结构特点,而且以悲剧结尾,改变当时戏曲作品以大团圆结局的老套戏路,无论其思想性还是艺术手法,都要高同期作品一等。所以说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前四折,第五折由元朝末年民间艺人加工而成。

探究《西厢记》的作者是谁,这对正确分析《西厢记》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重要意义,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中国古典戏剧在元代的发展状况。

●刘伯温写《烧饼歌》的目的是什么

刘基,世称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宰相。相传中国三大民间预言之一《烧饼歌》的作者就是刘伯温。

明太祖朱元璋建政后,最关心的当然是自己可否永保江山。他知道辅佐自己打下天下的刘伯温是深明数理的道中之人,便向刘伯温询问有关将来的事情。这个问题可难住了刘基。回答不是,不回答也不是。

最后刘基含蓄而隐晦地答道:“我皇万子万孙,何须问哉!”

历史的发展已经告诉我们,明朝的江山是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崇祯皇帝为止的,此后便是满清王朝的天下。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思宗自缢而死,明王朝宜告灭亡。而这个明思宗便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孙子。很明显,刘基回答朱元璋的问话,是一句双关语,表面上是一句恭维话,说明朝江山将会传至千秋万代,实际上是明确预言:明朝的江山将会传到万历皇帝的孙子崇祯皇帝为止。这里可以看到刘基的智慧,既不冒犯天子,又回答了天子的问题,准确预言了未来。

太祖说道:“虽然是这样,但自古兴亡原有定数,况且天下不是一人的天下,只有有德的人才能享用。你但说无妨。”刘基说:“泄漏天机,我的罪会很重。请陛下恕臣不死之罪,我才敢冒奏。”太祖随即赐给了刘基免死金牌。

这样刘基才对以后的几百年作了预言,既全面地演绎了此后大明王朝的几乎所有大事件,连同清朝甚至清后的历史进行了推演,直至清末及以后的事,其中包括“土木之变”,“宦官乱政”,“清军入关”,“汉人剃发”,“康乾盛世”,形成了至今仍然在市井中流传的《烧饼歌》。

据称刘伯温面君之时正赶上太祖吃烧饼,所以称之为《烧饼歌》。《烧饼歌》中的隐语歌谣,词句饶有兴趣,朗朗上口,易于记忆。

例如:

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

先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北方胡虏残生命,御驾亲征得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谏,旧灵遮掩主惊魂。

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

相送金龙复故旧,灵明日月振边疆。

(燕王得宦官之助,篡夺王位成功,并自立为帝,即明成祖,改年号为“永乐”元年,并迁首都到北京。明成祖在位之时,北方蒙古及夷人亦常兴兵侵犯我中华,明成祖五次亲自领兵作战皆大胜,故当时天下得以太平。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北方胡人瓦刺大举南侵,明英宗也效仿先帝御驾亲征,但却被掳。英宗之弟随之继位,胡人见要挟不成,于是七年后将英宗送回北京,这就是历史上的土木之变。)

●三寸金莲为何能流行

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古代妇女缠足始于何时?裹足小脚为什么被称为“金莲”?三寸金莲为什么能够流行起来?却始终是一谜。

关于缠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有人甚至称夏、商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缠足成为一种习俗,还是在宋代,五代以前中国女子是不缠足的。北宋时期已经有了关于缠足的记载。诗人苏轼曾专门写词咏叹缠足。宋室南迁之时,缠足的风俗也由北方传到南方。南宋时,妇女缠足已比较多见,甚至南宋末年时,“小脚”已成为妇女的通称。但是妇女缠足还并不十分普及,仅限于上层社会。可以说在社会观念上,缠足尚未人人接受。宋代的缠足与后世的三寸金莲也是有区别的,宋代的缠足是把脚裹得“纤直”但不弓弯。

元朝时,蒙古人本来不缠足,但并不反对汉人的缠足习惯,还持赞赏的态度。

明代,妇女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并在各地迅速发展。这时对裹足的形状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女子小脚不但要小,要缩至三寸,而且还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状等种种讲究。脚的形状、大小成了评判女子美与丑的重要标准。在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娶妻,都以女子大脚为耻,小脚为荣。“三寸金莲”之说深入人心,甚至还有裹至不到三寸的。

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起初极力反对汉人的缠足风俗,但后来并未达到禁止的目的,故而有“男降女不降”之说。由此可见缠足之风的根深蒂固。

那么,妇女缠的小脚为什么被称为“金莲”?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也是倍感兴趣,却并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有学者认为,这与佛教文化中的莲花有关。莲花在佛门中被视为清净高洁的象征,在中国吉祥话语和吉祥图案中占有相当的地位,故而以莲花来美称妇女小脚。为什么要在“莲”前加一个“金”字?学者认为这可能与中国人传统的语言习惯有关。中国人喜欢以“金”修饰贵重或美好事物,如“金口”、“金睛”、“金銮殿”等。在以小脚为贵的缠足时代,在“莲”字旁加一“金”字而成为“金莲”,当也属一种表示珍贵的美称。

俗话有“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如此看来,缠足给妇女带来的痛苦是不可否认的。那么,缠足为什么能够流行起来?

有学者认为,裹足之所以能在宋元明清流行不衰,是由于传统农业到了后期,孕育出大量城市商镇,原先在农村下田劳动的妇女,进入城市商镇以后,家庭经济来源由丈夫经商、人仕等途径解决,妇女在家里专心带养子女和从事家务,尤其是有钱有势的家庭,妇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妇女丧失了经济独立的生活能力,只能随男子的好恶而好恶。商业社会又滋生专门为男子服务的茶楼酒馆及娱乐消遣的歌伎娼女,小足的女子步行起来婀娜多姿,成为男性畸形欣赏的玩物,一旦形成了风气,是很难立即扭转了。

●朱元璋为何要把孟子清理出孔庙

明太祖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在翻看《孟子》时,突然大发雷霆。紧接着,他命令人将孟子逐出孔庙,不得配享。并狠狠地说上一句:“(诸大臣)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接到这个圣旨,满朝文武皆惊恐不知所措。

朱元璋对《论语》爱不释手,十分敬佩孔子。而孟子是发挥孔子仁义思想的“亚圣”,为什么他如此讨厌孟子呢?归结起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朱元璋的个人经历致使他对文人十分反感

朱元璋出身贫寒,放过羊,做过和尚,当小军官,成大将领,一步一步,终于一朝国家在手,走向权力的巅峰。他深知自己是武夫,没有学识,若要统一文人的思想,巩固统治地位,就需从文化下手。但他天生对文人、文化有一种抵触情绪,从骨子里看不起儒生。如他命令“有司造成均,凡士人肄习案座,皆以独木为之”,人问其故,朱元璋回答说:“秀才顽,使之坚厚,毋败吾案。”从中可以看出,文人在朱元璋眼中没地位可言。

2.孟子的“民本”思想使朱元璋感到如芒刺在背

众所周知,孟子有句名言“名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人民的地位、国家的利益高过君王。君王作为国家的统治者理应为人民服务,为江山社稷着想。

与孔子提倡的“仁”相比,孟子所说的“仁”,主要是对“民”来说的。孟子阐述,如果天子想得到天下,保有四海,就必须施行仁政,爱护人民。不要把人民厌恶的东西强加给他们。正所谓“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在《孟子·离娄下》中阐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也就是说,在孟子心中,君臣关系是相对的,根本不存在绝对的天子权威,而是认为谁能保护人民,谁就一定能称王。如果谁残害百姓,谁就是孤家寡人,这种人不配得到天下,即使得到天下,也应该被打倒。推翻这样的天子,不是犯上作乱的弑君行为,正如周武王“诛一夫纣”推翻殷纣王的统治一样,是为民除害。可见,孟子不主张天下百姓效忠于一人。

孟子的“民本”思想完全从平民的角度告诉国君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大大触怒了本是一个流氓无赖坐了江山的朱元璋,加上他的文化劣势对知识分子所形成的先天嫉恨,自然要把孟子的牌位撤出文庙了,于是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

但是孟子毕竟是“亚圣”,是儒生们心中的圣人,岂容他人玷污,即使是皇帝也不可以,于是他们使了一个心眼,第二天就对朱元璋说,他们夜观天象,发现文星暗淡、天象有异。皇帝都是迷信天命的,得罪了上天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朱元璋于是马上想到大概是因为孟子的缘故,无可奈何之下恢复了他的牌位,但是他还是搞起了另一手:删书。把孟子的书删掉了三分之一左右,可视为“思想的腰斩”,其手段不可谓不狠。

●《永乐大典》流失何方

《永乐大典》自编成后,就被收藏在南京的文渊阁。至今,六百多年过去了,在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永乐大典》也不过只有800余卷,400册左右。这个数字还不到原书的4%,那其余的96%是怎么遗失的呢?

同类推荐
  • 一只脚踏进后现代

    一只脚踏进后现代

    本书是作家、书评人维舟十余年评论生涯的阶段性总结,精选其解读当下社会文化现象的三十七篇文章,分为三辑:隐蔽的变迁、观念的起源、故事的讲法。从无根的现代人到由死线组成的人生,再到高科技中世纪,他细致描摹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境况;从餐桌上的文化冲突到葡萄酒兑雪碧,他辛辣剖析新老观念的碰撞和社会文化的变迁;从分析广告民族主义、电视国学热等文化现象,到解读《盗梦空间》《飞屋环游记》等流行文化作品,他试图挖掘表面现象之下隐藏的另一套逻辑、意义或阐释。透过维舟敏锐的观察和犀利的评论,我们可以重新审视熟悉的文化现象和未经省察的观念,重新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身处的时代。
  • 音乐艺术(上)

    音乐艺术(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地域文化常识

    地域文化常识

    本书介绍中国各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常识,着重从历史叙述、种族血统、学术传承、方言、地方名俗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了解到不同地域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仅生活着巴比伦人,还生活着苏美尔人、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以及其他民族,他们在巴比伦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共同奏响了巴比伦文明的辉煌乐章。巴比伦文明虽然早已远去,但其跌宕起伏的历史、神秘莫测的文字、辉煌雄伟的建筑、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至今依然让世人惊叹和折服。
  • 陇上灯谜六十年

    陇上灯谜六十年

    本书辑录了甘肃省自建国以来六十年间著名谜语专家创作的谜语,内容涉猎广泛,谜面用典丰富,文字典雅、工整、谜语或形象生动,或妙趣横生。适于谜语爱好者、收藏者及对此感兴趣者阅读、鉴赏。
热门推荐
  • 创世之天城传说

    创世之天城传说

    时至今日,我依然留恋和辉逸他们刷副本的日子,怀念我的大熊,怀念那些龙们。by苏小天
  • 重生豪门:少爷撩妻忙

    重生豪门:少爷撩妻忙

    木晚,前世是一位公主,身上沸腾着黑色的血液!因为男友的背叛,死在了他的刀下。木绝,君杰,今天的事情,来世必定涌泉相报,这仇,我记住了。一朝重生,成为了沐家的小姐——沐晚,在格蕾特学院上课。爱情兜兜转,不知道,她的心属于谁?
  • 租个假面女友

    租个假面女友

    撞到前男友和闺蜜的私情之后,她一怒之下分手。却阴差阳错间,应租成为了一个假女友。两个月的租期,却不小心假戏真做,成为了真男友。咦?突然发现男朋友是霸道总裁怎么办?突然发现现“男友”是前男友的哥哥怎么办?当然是恶惩渣男,匡扶正义了!豪气冲天美艳女郎&龟毛细致精英总裁
  • 为青春烙上印记的人

    为青春烙上印记的人

    本书是作者的小说集,收录了你一直如影随形、我们的毕业季、回归到最初的原点、北京,只是座城市、兄弟与兄弟喜欢的姑娘、呢喃的旧时光、为青春烙上印记的人以及北京与青岛的故事等小说,作者个性十足,语言犀利,观点鲜明,使人能在其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 我和男主结盟了

    我和男主结盟了

    本来我以为我穿越过来只是个意外,结果还是我想太多了!北千墨:“我觉得你应该是我的皇后。”裴羽:“我觉得你应该是我的夫人”???关你毛事,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既然如此的话,不如我们结盟吧!
  • 小狐仙在都市

    小狐仙在都市

    一个修行了千年的小狐仙忽生凡心,要去人世间去游历,于是她化身人间的女子来到了人世间。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封神灭世之不灭天尊

    封神灭世之不灭天尊

    众人修仙,一人封神,不灭天尊永世不朽,一条通往长生的坎坷之路,背叛,欺骗,真爱,人生的真谛,看我如何一路封神!!!!
  • 慕色黄昏

    慕色黄昏

    “你夺走了本王的初吻,你要对我负责。”某王缠到了沐曦的身上死赖着不肯离开。“我那时为了救你。”“我不管你夺了我的初吻,就要永远在我身边”···
  • 倾世独宠:凰后难求

    倾世独宠:凰后难求

    她扶持他五年,助他除敌,斩奸,终登上皇位!她分娩,刚诞下的婴儿被二妹刀刀凌迟,被所谓的丈夫无情摔死!她心痛欲裂!他亲自动手,更让她含恨而终!天公作美,灵魂不死,再度重生至三妹之身。帝位很好是么?我非闹的你永无安宁之日!和二妹恩爱是么?我非闹你们自相残杀!帝位怎么得来的,我就怎么把你废掉!总之,你说我一句,我十倍相还,你动我一下,百倍相报!只祈求你没来生,否则我必让你生世永无天日!
  • 兽斋也

    兽斋也

    所谓命运捉弄人。它们出现在不应该出现的人身上,让本该美好的一切失去光彩,让正义的孩子惨遭这一切。也让恶人享受百般美好事物。但天真的孩子不在乎——“你们都是我的朋友,我有你们真的很幸福”他看着朋友们,笑得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