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0200000073

第73章 文化篇——史海一样需钩沉(1)

●“龙”之谜

中华儿女被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那么历史上真的有龙吗?龙是什么样子?千百年来没有人见过真实的龙。可以说,龙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谜。

经过许多专家和学者多年来的研究和考证,如今,人们终于得到了一种比较一致的结论:龙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是古老的炎黄子孙的“图腾”。考古工作者已在大量出土的文物中,找到龙作为图腾的佐证。尤其1982年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的挖掘,一条长约20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被看作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形图案。事实证明,龙的崇拜在我国至少有8000年的历史。

龙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图腾,是根据何种动物想象出来的呢?

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左传》说龙是一种水物;《韩非子》则说龙是虫,当它温柔欢狎时,人们可以骑它,但一旦触动它喉下的逆鳞,它就会杀人。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

现代考古学家对龙的起源持有不同观点:有人说最早的龙有角,它是一种对爬行动物的原始宗教崇拜的延续和发展;有人说龙身来源于蛇,龙头则来自马头和牛头;还有人说,除了龙身和蛇有关外,“龙”形象的形成可能与人类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有关,例如猪、狗。

关于龙的起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的研究,考古学家有理由相信龙的主体是蛇。

首先,蛇是中国古代最普遍的一种动物图腾,许多遗址的陶器上都有描绘和刻画。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中下游流域居住着很多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

其次,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伏羲、女蜗,三皇五帝,《山海经》中的共工、相柳、贰负,《竹书纪年》中属于伏羲氏系统的长龙氏、潜龙氏、屠龙氏、降龙氏、上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这些人深受古老的氏族部落图腾崇拜影响,或人首蛇身或披鳞长角。

时至今日,学术界对“龙究竟来自于何处”这个话题依然争论不休。而鉴于“龙”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这种争论在考古学上能有决定性的发现之前想必是不会停止的。

●中华民族为什么叫做“华夏”

“华夏”是中华民族的称号,作为一名中国人,常常以称自己是“华夏子孙”为荣。虽然我们经常这样自豪地称呼自己,但对于“华夏”的由来却很难给出一个定论。作为一个未解之谜,自古以来,有很多种说法,但普遍认为,以下三种说法最有依据:

1.华夏是民族的名称

“华”指的是居住在华山、以玫瑰花(音同“华”)为图腾的“华族”,“夏”指的是居住在夏水(即汉水)旁边的“夏族”。随着人们的交往日益加深,最后两个民族合二为一,统称华夏民族。

2.以文化标准来定名华夏

远古时代,人们将文化高的周礼地区称为“夏”,文化高的民族称为“华”。“华”“夏”合起来,称为“中国”。相反,生活在华夏族四周的人,由于文化相对落后,所以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随着华夏不断融合壮大,其他民族逐渐纳入华夏文化的领域。渐渐地,华夏就成为中华民族的称号了。

3.华夏是“诸候国”之一

远古时期,中华民族可分为华夏、东夷、南蛮三大“诸侯国”。华夏代表人物有黄帝、炎帝,东夷代表人物有太昊、少昊和蚩尤,南蛮代表人物有伏羲、女蜗。

5000年前,以黄帝为首的部落,最早住在我国西北方的姬水附近。后来,搬到啄鹿一带(今河北省涿鹿、怀来)定居下来。他们在这里发展畜牧业、种庄稼,繁衍后代。黄帝重视与奖励耕织,这个部落安居乐业,渐渐兴盛起来。炎帝族此时住在我国西北姜水附近。这个部落的发展远不如黄帝族。就在这时,有一个九黎族的首领名叫蚩尤,十分勇猛强悍。传说蚩尤有81个兄弟,他们个个凶猛无比,全是猛兽的身体,铜头铁额,吃沙吞石,打仗英勇无比。蚩尤常常带领他的部落、他的弟兄们、侵占掠夺其他部落。

后来,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盘,炎帝带兵奋力抵抗,但被蚩尤弟兄杀得一败涂地。炎帝无法,只好求助于黄帝。蚩尤带领弟兄到处掠夺,侵犯各个部落,黄帝早有耳闻,一心想除去这个祸根。听炎帝一说,立即联合各部落,准备人马,欲与其决一死战。这次大决战,主战场就在涿鹿的田野上。据说黄帝平时也驯养了熊、罴、貔、貅、堰、虎等野兽,打仗时,放出这些野兽助战。蚩尤的兵士也十分凶猛,双方一交战,便杀得天昏地暗。蚩尤的兵士虽凶猛异常,但遇到训练有素的黄帝的部队和这一群凶兽猛虎,也抵挡不住,纷纷夺路而逃。黄帝指挥部队乘胜追击,奋勇拼杀,终于大败蚩尤。黄帝与蚩尤之战,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此后,许多部落都纷纷归顺了黄帝,黄帝受到诸部落的拥护。但炎帝不服气,带兵与黄帝交战,双方在阪泉(今河北涿鹿县东南)一带打了一仗,炎帝失败。从此,黄帝成了中原地区最受拥戴的部落首领。由于炎帝族和黄帝族是近亲,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成为黄河流域最强大的部落,构成以后华夏民族的主干。

在长期斗争中,炎黄部落兼并南蛮部落,又统一其他各部,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祭奠的祖先。在“三大诸侯国”中,最后华夏一枝独秀,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

三种说法,至于哪种最可靠有赖于考古的进一步发现。但不管怎样,“华夏子孙”将永远是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自豪的称呼。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究竟是谁

我国古代有把远古三个帝王和上古五个帝王合称为三皇五帝的传说。那么,三皇五帝究竟是谁?说法颇多分歧。

“三皇”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三皇说法自古不一。一般有7种说法:1.天皇、地皇、人皇;2.天皇、地皇、泰皇;3.伏羲、女娲、神农;4.伏羲、神农、共工;5.伏羲、神农、祝融;6.伏羲、神农、黄帝;7燧人、伏羲、神农。

“五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实为原始社会末期的部族首领。也有5种不同的说法:1.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2.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3.太皋、炎帝、黄帝、少皋、颛项;4.少吴(皋)、颛顼、高辛、唐尧、虞舜;5.黄帝、少皋、帝喾、帝挚、帝尧。

中国古书上,习惯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把太皋、炎帝、黄帝、少皋、颛顼称为“五帝”。

三皇之伏羲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类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三皇之女娲

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传说她用黄土造人,炼石补天,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女蜗传说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三皇之神农氏

神农氏成为传说中发明农业和医药的人。据传他用木制的未耜使人们进行农业生产,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生产的情况。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

五帝之黄帝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相传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历史上的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和“炎黄子孙”。

五帝之炎帝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相传他牛头人身,可能是以牛为图腾的氏族首领。他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才有了今天的华夏子孙。

五帝之颛顼

相传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曾逼令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禁绝巫教,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

五帝之太皋

相传他人头蛇身,或人头龙身,可能是以蛇或龙为图腾的氏族首领,居住在陈地(即现在河南淮阳县)。他应该是淮河流域氏族部落想象中的祖先。

五帝之少皋

传说是黄帝的后代,居住在山东曲阜一带。这个部落以鸟为图腾,可能是由24个氏族合成的一个大的部落。少皋族是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

●神农氏和炎帝是同一个人吗

查看有关神农氏、炎帝的文献典籍,有的只提到神农,有的将二者合二为一同时提到。这就给后代的历史学家造成了疑惑:神农氏和炎帝是同一个人吗?二者有什么关系?长期以来,学术界形成了观点截然不同的两派,一派认为两者是同一个人,另一派认为,神农氏和炎帝分别是两个人。并且双方都能拿出有力的理论依据。

神农氏和炎帝为同一人:

《世本》云:“炎帝,神农也。”

《世本·帝系篇》云:“炎帝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

三国时期大司空宋仲子曰:“炎帝,神农也。炎帝身号,神农代号。”

汉代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中云:“有神龙首出,常感妊姒,生帝临魁,身号炎帝,世号神农。”

谈到二者的关系,典籍认为炎帝是身号,神农是代号,即神农氏为当时朝代的称号,而炎帝才是帝具体的称呼。神农氏和炎帝属同一人,只是“身份”不同。

神农氏和炎帝分别是两个人:

古代史书这样描述神农氏:神农氏统治经历了七十个世代(一说十七个世代),到黄帝部落崛起的时候才衰落下去了。可见,神农氏并非是对一个君主的称呼,乃是对某个部落或者部落的若干代首领的统称。

另外,《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戴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辐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黄帝生于神农氏末期,是一个“地方割据”势力。而炎帝也独霸一方,他想凌驾于诸侯之上,于是和黄帝三战于阪泉,最后战败,后归服于黄帝,这样形成了华夏一统的局面。炎帝和黄帝都是神农氏末期的“诸侯”,因此,炎帝和神农氏不是一个人。况且,神农氏是对某个部落或若干个首领的统称。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哪个观点能准确说明神农氏与炎帝的关系,将由历史来定夺。或许某一天,人们能在古籍中或通过考古挖掘揭晓谜底。

●夸父追日的寓意

夸父追日是一个神话故事。描写的是上古时期,神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被太阳烤死的事情。

故事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人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后经列子增补,收集在《列子·汤问》中:“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侵,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山海经》的记载意在说明“夸父不量力”,而列子《夸父追日》寓意第一句也沿用了这句话,这就使人误会这篇寓言的寓意是指:做人应量力而行。其实,列子早已体会“夸父追日”这个神话蕴含的积极意义,所以才会对原有故事进行改写、增补、提高。特别是《山海经·海外北经》所记载的“弃其杖,化为邓林”,增写并改写成“弃其杖,尸膏肉所侵,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抛掉手里拄着的棍子。这棍子为夸父尸体的油脂和肌肉所侵蚀,长出了一片桃林。这片桃林的覆盖面积广达数千里。)

虽然夸父追日没有成功,但它却给人留下了渴望征服自然的雄伟气魄,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几千年来,夸父不但不是人们批判和嘲笑的对象,而是有志之士敬仰的英雄。

晋朝邓璞有诗赞曰:“神哉夸父,难以理寻。倾沙逐日,遁形邓林。”

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中表达了对夸父的敬佩之情!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蔫足有!

徐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另外,关于这篇寓言的寓意,《中国文学》一书中提到: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

《夸父追日》的寓意到底是什么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解读这个故事,从而认识世界、收获美丽的人生。

●女娲补天的真相

“女娲补天”一直被认为只是传说,但是,中国地质学家经过对白洋淀碟形洼地和其群体考察后得出,“女蜗补天”确有其事。

地质学家认为,白洋淀地区的地理面貌是由于远古时代一次陨石雨降落而形成,大约发生在4000年前。根据现场考察,当时的情景可能是:一颗彗星进入地球轨道,在山西北部的上空冲入大气层并在高空爆炸。瞬间形成规模宏大的陨石雨,降落在从晋北到冀中这一广大地区。陨石雨降落,致使地面形成大大小小的撞击坑,后经过雨水的冲刷、河水的流淌以及人们的改造,逐渐形成了今天白洋淀的地理面貌。

地质学家对陨石雨降落地球的场景推测与《淮南子》中记载“女娲补天”的情形相似度达到90%。

《淮南子》对女娲补天的神话是这样描述的: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lǎn)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经过对比,结果一目了然:

(1)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描绘小型天体爆炸后形成的大规模陨石雨降落的情景。

(2)火滥炎而不灭:小型天体爆炸后在地面上引起的火灾。

(3)水浩洋而不息:假设小型天体是彗星,而彗星成分主要是陨冰。陨冰融化后形成大量的地表水,即出现此结果。

(4)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固,冀州平,蛟虫死,颛民生:神化传说编撰于东汉年间,当时,冀州是古代河北省一带,也就是说这一段描述了灾害平息之后河北平原的景象。

但是,地质学家也不能百分之百地肯定,“女蜗补天”就是一次陨石雨降落的自然灾害。那么,女娲补天到底只是个传说,还是有其他解释,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八仙”的真实原型

虽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流传几百年,但人们心中始终充满疑惑:八仙究竟是凭空杜撰出来的人物,还是确有其人?经过学者多年来的研究发现,“八仙”其实是将历史上的某些人物模拟化,他们有真实原型。

铁拐李:铁拐李的原型名字叫李颜二,是唐代惠安的一位道士。传说有一天,李颜二的母亲染上重病,他在给母亲煎药时发现柴火烧到一半就没有干柴了,恰好这几天阴雨连绵,无处拾取干柴。孝顺的李颜二为了给母亲治病,情急之下就将腿伸入灶中,代替柴火。等到药煎好,他的右腿却跛了。站起来时,他顺手从灶中抽出火热的铁棍当成拐杖。后来,李颜二出家当了道士。

同类推荐
  •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肃州民间故事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肃州民间故事

    本书共收集肃州区民间传奇、神话故事七十多篇,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来自肃州人民的口头、集体创作,千百年来依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
  • 中华成语故事(利)

    中华成语故事(利)

    成语源远流长,是汉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多源于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和寓言故事中。成语把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学色彩融为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每个成语都是个故事,它的形式虽然简单,但却形象生动,十分富有表现力,往往几个字就能说出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 思想课堂-自然笔记

    思想课堂-自然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弟子规·千家诗

    弟子规·千家诗

    本书原名为《训蒙文》,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千家诗》是明清两朝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
热门推荐
  • 仙帝的陨落史

    仙帝的陨落史

    这年头地球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许多仙界、魔界的大能纷纷陨落且重生在地球。这让生为草根的猪脚宇凡胆战心惊。可胆战心惊是一回事,但他也不方,因为他有《仙帝陨落史》,他知道未来的走势如何,可以提前一步舔狗,嘿嘿嘿……正确的舔狗才是王道!
  • 魔纹师传说

    魔纹师传说

    一个祖传三代的纹身师,来到了以魔纹为主的魔纹大陆,在这里写下了属于他的传说。
  • 搅弄风云之最强重生

    搅弄风云之最强重生

    死亡之后,沈冰才发现自己是阴间的黑户口,根本没有他的档案!当他存着侥幸心理想着自己可以起死回生的时候,却被告知自己已经死的非常彻底了!由于他的特殊身份,他被一些人盯上了……
  • 只说永远,不说再见

    只说永远,不说再见

    青春流痕谁曾见初识桃花眏红颜若是人生只如初见只说永远,不说再见
  • 四少的小狗:偷吻成灾

    四少的小狗:偷吻成灾

    “影孝溪,从现在这一刻开始,你就是我四少风宿羲专属的狗了,以后不管你在哪里在干什么,只要我有需要你就必须,马上立刻跑过来讨好我;我不需要你的时候你也得时时刻刻待命着,绝对不允许对别的人摇尾巴,知道了吗!!!”“啊!哈......”“死丫头,你这是什么反应?!”“哦,我无所谓啊,只要你负责喂食,负责把我养的白白胖胖,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姐是无所谓的。”“啊!哈.......”
  • 综漫御手

    综漫御手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动漫,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幻想,有了它,我只是想做自己在动漫里想做的事...
  • 旷世之天煞孤星情

    旷世之天煞孤星情

    旷世之天煞孤星情简介:她,是天煞孤星,命中寡亲缘情缘。人人躲之,避之。他,是八荒之帝,人人敬之,惧之。“你乃天煞孤星,寡亲缘情缘,此生注定孤苦无依!”一个鶴发老人,右手捋着发白的胡须,左手秉着拂尘。“但你命格突然改变,命里有一贵人,若能寻到此人,或许能改变你天煞孤星的命格。”“贵人?谁啊?”白曦疑惑地望着他。“天机不可泄露!”老人捋着胡须深沉地说道。“切!臭老头,不知道就不知道,还装神秘!”白曦不满地嘟囔。“咳!”老人捋胡须的手顿了一下,动作有些不自然。……“天煞孤星,寡亲缘情缘。呵呵…”空灵的声音在夜里响起。
  • 说出你的秘密

    说出你的秘密

    郝莲婉婉人长得漂亮,家世又好,在其他人眼里,她是天之骄女,宝贝公主。父母的良好教育让她成为了一个单纯脱俗的女孩,但是这样的性格很危险,她能在这个污浊的社会里可恪守住自己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小军迷告诉你:军事航天的秘密

    小军迷告诉你:军事航天的秘密

    当你仰望太空的时候,你一定会对太空迷人的风景产生深深的向往!那么,了解军事航天知识,发现军事航天中的秘密,一定也是你的最爱!《小军迷告诉你:军事航天的秘密》不但对火箭、卫星、航天飞机等航天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也对航天员的训练及生活进行了精彩描述,可以让你通过《小军迷告诉你:军事航天的秘密》对军事航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