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0200000064

第64章 考古篇——千年疑云物中藏(5)

应该说,以上说法都有一定的合理之处,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得通,但目前始终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然而,不管最后采用哪个名称,这具铜马俑终是“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高峰”,相信这一点是没有异议的。

●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的原因

在《三国志》、《三国演义》中,都有诸葛亮制作木牛、流马的记载。

《三国志》记录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部交战,射杀部。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在建兴九年时,诸葛亮再出祁山,用木牛运输粮食。粮尽退兵,与魏将张邰交战,将其射死。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率领军队从斜谷开出,用流马运输物资,占据武功县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在渭水之南对垒。

《三国演义》描写的则更为生动:“忽一日,长史杨仪人告曰:‘即今粮米皆在剑阁,人夫牛马,搬运不便,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已运谋多时也。前者所积木料,并西川收买下的大木,教人制造木牛流马,搬运粮米,甚是便利。牛马皆不水食,可以昼夜转运不绝也。’众皆惊曰:‘自古及今,未闻有木牛流马之事。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奇物?’孔明曰:‘吾已令人依法制造,尚未完备。吾今先将造木牛流马之法,尺寸方圆,长短阔狭,开写明白,汝等视之。’”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写了制作木牛、流马的方法:

造木牛之法云:“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搜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人不大劳,牛不饮食。”

造流马之法云:“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载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解三斗。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罗贯中记述的方法非常详细,但这有没有可能是小说家靠丰富的想象力所描写的“虚妄之言”呢?木牛、流马并没有实物流传于世,也没有留下任何的设计草图。《诸葛亮集》中对木牛、流马也进行了描述,但是很遗憾,也没有记录这两种神奇运箱工具的图形。

后世的科学家对木牛、流马进行研究时也非常挠头。

《南齐书祖冲之传》认为,木牛、流马是一种技巧高妙的自动机械:“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祖冲之那个时代,木牛、流马还没有失传。祖冲之在木牛、流马的基础上发明了更为先进的自动机械。遗憾的是,祖冲之的改进版木牛、流马也在历史的烟云中隐去了踪迹。

还有学者认为,所谓木牛、流马,就是四轮车和独轮车。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中写诸葛亮“创制木牛流马运粮车,开展山区运输”。至于何种是四轮何种是独轮,也存有争议。宋代时高承在《事物纪事》中写道:“木牛即今小车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范文澜则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讲“木牛是独轮车,流马是四轮车”。孰是孰非,难以分辨。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木牛、流马其实是一种东西,就是普通的独轮车。

宋代陈师道《后山丛谈》写道:“蜀中有小车独推,载人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宋史》、《裨史类编》也认同这种说法。

木牛、流马,一个中国机械史上神秘的传说,真面目竟然就是普普通通的独轮车?这显然不能让人信服。诸葛亮本人并没有为我们留下可以信服的史料,木牛、流马到底为何物,只能留待后人探索。

●孔明的八阵图在哪里

诸葛亮八阵图一说源自《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这种阵法是用石头堆成石阵,然后再按照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杜甫曾经诗赞孔明:“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意思都是说八阵图让诸葛亮的声明更加显赫。八阵图变化万端,其功效之大可抵挡十万精兵,它吸收了井田和八卦的排列组合方式,兼容天文地理,是周易思想精髓的实际应用。

那么,具有如此强大军事功效的八阵图会不会像“桃园三结义”一样,也是作者在《三国演义》中杜撰的呢?历史上真的存在八阵图吗?

据《三国·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后人根据诸葛亮八阵图绘成图形,现在八阵原图已经不在,但是传说中八阵图的练兵遗迹,也就是“八阵图磊”,是用乱石磊积而成,其遗迹有三处。《水经注·沔水注》和《汉中府志》中记载,八阵图磊在陕西沔县东南部的诸葛亮墓东;《明一统志》载,在四川新都县北三十里的牟弥阵;而《寰宇记》所记载的重庆奉节一说则最为流行。

苏轼在《八阵碛》中写道:“孔明最后起,意欲扫群孽。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志大遂成迁,岁月去如瞥。六师纷未整,一旦英气折。惟余八阵图,千古壮夔峡。”这里所说的夔峡,即为瞿塘峡。它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黛溪,在三峡中以雄伟著称。

奉节在夏商时期属于荆、梁,到了东周战国则属巴郡,名鱼腹。公元222年,刘备在败退于白帝城之后又将其改名为永安。唐代贞观年间,才取名奉节,为的是表彰诸葛亮“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高洁品格。

在长江的北岸,距离奉节老东城一千米的地方,有一块大坝。它长一千五百米,宽六百米,伸人江中心,有高低垒积的石块,其中有溪流穿过。这就是传说中的“八阵图磊”。据说,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就曾经在这里踏碛,后来每逢正月初七,人们都会成群结队地来八阵图磊踏访游览。这就是奉节人的风俗:正月初七踏碛。

然而,如今再到奉节,游览于白帝城下、长江三峡之上,八阵图磊的遗迹已经在江水之中了。而且大约距离江面深达四十至六十余米。闻名于世的“八阵图磊”就在三峡蓄水之时沉寂于江中了。但是奉节当地人也称八阵图有“水八阵”和“旱八阵”之说。因三峡蓄水而被淹没的八阵图是水八阵,而旱八阵则在杜甫寓居夔州时的草堂东两公里处,它位于白帝城边,地形险峻。

看来今后八阵图的痴迷者只能在沟壑纵横的旱八阵之地回味当年的诸葛孔明了。

●岳阳楼建造之谜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者,恢宏壮丽,金碧辉煌。岳阳楼为纯木结构,飞檐、盔顶,共三层。整体高25.35米,宽17.2米,占地251平方米。这样一座恢弘的楼阁,远望似鲲鹏展翅,近观如仙宫飘临人间。

这座名楼建于何时、出自何人之手?史家众说纷纭,难以确定。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可见,在北宋前就已修建完成,滕子京所作的是文物保护工作。南宋人祝穆写过一本较为翔实的记载名胜古迹的书籍《方舆胜览》,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岳阳楼在郡治西南,西面洞庭湖,左顾君山,不知创始为谁。”岳阳楼在唐时美名远播,可是到了宋朝就已无从查找来历。

那么,我们只能沿着时间轴向前追溯。朱自清,叶圣陶等人编著的《文言读本》称岳阳楼为“唐张说始建”。这种说法得到了其他文史书籍的认同,喻朝刚、王大博等人编著的《宋代文学作品选》给出了更为确切的信息,说岳阳楼是“唐开元张说做岳州知州时建的”。

但是,对于岳阳楼的建造还流传着另一种说法,认为三国时的阅兵台是岳阳楼的前身。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胜词典》是这样介绍岳阳楼的:“相传楼始三国吴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岳阳市文物管理部门显然更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岳阳市文物管理所编印了《岳阳楼简介》,其中介绍说:“岳阳楼的前身相传为中国三国时期吴国大将鲁肃在洞庭湖训练水军时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西门城楼上建一楼阁,初名南楼,后名岳阳楼。”

岳阳楼到底是鲁肃所建,还是唐人张说所建,结论难下。天津师专古典文学教研组在编撰《中学古代作品评注》时又提出了一个观点,说岳阳楼“相传建于周代,自唐代以来闻名于世”。这就把岳阳楼的建造时间又提前了三四百年,而且建造者是谁更无从查考。三种说法究竟哪种最接近真相,一时难以定夺,有待发现更明确的史料记载解开这个谜团。

●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

一代枭雄曹操,在生前洒尽英雄气概,于乱世中崭露头角,开创了魏国的一代基业,形成三国时期“三足鼎立”的局面,其雄才伟略鲜有人能及也。他死后,也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千古未解之谜,那就是他的墓冢所在。

曹操生性多疑善诈,被称为“奸雄”。他为了防止死后有人盗墓,设立了72处疑冢。这些假坟从漳河边上的讲武城外一直延伸到磁州城北,而真正的墓却无人知晓。宋代俞应符用“人生用智死即休,焉有余智到垄丘”来表达对曹操死后留下七十二疑冢的感叹。但是真真假假,究竟哪个才是曹操的墓葬所在?曹操又为什么要建七十二墓葬?

关于曹操墓家的所在地,史学界有三个争论:

第一个说法认为曹操墓葬于邯郸之西岗西门豹祠一侧,这也是广为流传的一个。建安二十三年,暮年的曹操预感到自己行将就木,于是颁布了一道《终令》,说古代圣贤的墓葬一般都是在贫瘠的地方,而邯郸城西的西门豹祠就比较合适;西门豹是他毕生仰慕的英雄,曹操希望和他做邻居,因此便将墓葬葬于西门豹祠旁边。但是对这一说法,有人反驳:西门豹祠建于南朝梁元帝承圣三年(公元554年),可曹操却死于此前334年,这种说法显然不符合史实。

第二种说法认为曹操葬于漳河底。民间有诗曰:“铜雀宫观委灰尘,魏之园陵漳水滨。即令西湟犹堪思,况复当年歌无人。”由此有人推断,曹操墓是在漳河河底。据民间传说,清朝顺治初年,漳河水干涸,渔民看见河里有一块大石板,从石板的隙缝中进入,渔民们看见曹操穿着龙袍躺在一块巨大的石板上面。而且还传说,当年漳河水改道,曹操墓穴被淹没,其子曹丕因为没有地方祭祀而悲伤。不过这也只是传说而已,并不是史实。

第三种说法认为曹操葬于漳河边,即七十二疑冢中的一座。河北省磁县古墓群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但建国后在对这一地区进行考古普查之后,查明实际上这块墓地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其数量是134座,而不是72座。虽然我们知道了七十二疑冢葬的并不是曹操,但是曹操陵冢的具体地点在哪里,至今还是一个谜。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设立七十二墓葬?

又据传,曹操早年曾盗过汉梁王的墓葬。他亲眼目睹了许多坟墓被盗后尸骨纵横、什物狼藉的场面,为防止自己死后出现这种惨状,他提出“薄葬”。他在《终令》中说“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也就是说根据地面原有的高度为扩基,墓上部不起高土堆,不见建筑物。因此,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于是在曹操下葬那天,七十二口棺材同时出殡,以迷惑当时的人们。这样,人们就不知道哪座是真正的曹操墓,令人疑惑,所以又叫做“疑冢”。千百年来,盗墓者不计其数,但谁也没发掘出真正的曹操墓。

曹操一生节俭,带头“薄葬”,加之建“七十二冢”,既保护了自己,也使盔墓者无从下手。虽然此举印证了他的生性多疑,但却也算是一个明智之举吧。关于曹操的陵寝的真实情况,还有待于新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来解答这个谜团。

●刘备陵墓之谜

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据说是三国英雄刘备的埋骨之处。武侯祠是历史上少见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惠陵两部分组成。

惠陵在武侯祠内,占地约2000平方米。据史料载,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遗体运回了成都安葬。两宋时有人提出质疑:刘备真的安葬在惠陵了吗?自古以来帝王的坟墓是盗墓贼垂涎的对象,盗挖之事时有发生。但是翻看史上的记载,惠陵从未有过被盗挖的迹象。难道真如百姓传言,此陵墓有神仙保佑?这种说法显然荒诞不经。史学家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刘备根本没有长眠于此,惠陵只是一个衣冠冢。

考证三国历史最重要的史料《三国志》确实有刘备病死白帝城,诸葛亮扶灵柩回成都的记载。《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经从事过档案管理工作,任职观阁令使,他的说法,必然是有根据的。

一些专家认为,刘备去世时正是农历四月,下葬时间为农历八月。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气候炎热,尸体不好保存。而且白帝城与成都有千里之遥,交通不便,即使轻身快走也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到达,大军浩浩荡荡扶灵前行,要走多久才能到达成都?尸体又是怎样做好防腐工作的?以当时的科学条件,在炎热夏季保持尸体一个月不腐几乎是不可能的。按照这种说法,刘备很可能就地埋葬在了白帝城,也就是今天的重庆奉节,而非成都。

《三国志》载,刘备与甘夫人合葬。但是,惠陵中并没有埋葬甘夫人。史书上多有记载,说甘夫人埋葬在了奉节。这表明,很有可能刘备与甘夫人一道埋葬在了奉节。

近代,奉节城中发现了一些人工隧道,初步辨认是墓道。研究人员曾经使用超声波进行勘察,发现这些隧道引向奉节人民政府大院。通过细致勘测发现,政府大院下有两个建筑物,一个长18米,高5米,另一个长15米,高5米。专家分析,这很有可能是刘备与甘夫人的合葬墓。

这一观点,遭到了持惠陵说学者的否定。甘夫人去世早于刘备,《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曾向后主上书提出“宜与大行皇帝合葬”。陈寿是蜀国史官,国君陵墓如此重大的事情,又怎么会误记?

古人重视身后事,希望去世后能永远安眠,不被打扰,所以多隐匿葬地。尤其是修建皇陵的习俗兴起前,君王的安葬地点更是难睹真容。刘备墓的真实地点,到今天依然是个谜。

●玉门关之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悲壮苍凉的《凉州词》传诵了千年,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记住了玉门关这座古老的关塞。

玉门关究竟身处何处?恐怕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一千多年前,丝绸之路最繁忙的年代,玉门关就静静矗立在了关外。

同类推荐
  • 后宫政治

    后宫政治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翠微史略:翠微寺与严福寺

    翠微史略:翠微寺与严福寺

    翠微寺位于安徽省黄山翠微峰下。唐中和三年(883年)始建。当时有一天竺(古印度)麻衣和尚由四川东下至黄山,在此定居结茅,自组织麻为衣,挖蕨根、采野果为食,趺坐诵经。当地山民为其盖寺一座,名“麻衣道场”。
  • 异域风情

    异域风情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的神秘异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藏、神农架、新疆、楼兰。让读者畅游在这异域风情之中。
  • 难忘的沽河人

    难忘的沽河人

    朋友,你若足踏胶东,就能叫你吃之不尽的享受,就能叫你产生走之不舍的心情。胶东真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呀!上有天宫,下有胶东的美称呀!真是不愧为之。
  •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宁夏文化发展研究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宁夏文化发展研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热门推荐
  • 夺取信仰

    夺取信仰

    夺取信仰,如题,要想夺取信仰,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信仰PS:这是一个地球和异界双向穿梭门的故事。故事的重点放在地球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源:他的她

    王源:他的她

    他的她,那年她遇见了他,含糊不清的诺言,年少懵懂时的约定,他们依旧铭记于心吗?
  • 异界修仙生活

    异界修仙生活

    一睁开眼,就出生在了异界。修天道,争这一世之主为红颜,走遍山水万千这是一个故事,一个温情热血感情并肩的故事(单女主,不暧昧)
  • 双雄闯三国

    双雄闯三国

    两个大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穿越到了东汉末年。并且得到了无上传承,是争霸还是选择辅佐?人生的道路该如何抉择?请看《三国双雄》......简介无力,请看正文
  • 白桦林

    白桦林

    令人充满遐想的白桦林,多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大、小兴安岭,和连接中朝的长白山脉,朝鲜半岛的北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及西伯利亚一带。在人类漫长历史的某一时刻,白桦林亲眼目睹了这三个国家团结一致,共御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外敌的一幕四国演义。抗美援朝战场上,牛津大学的文学硕士归国华侨熊天羽,带领一批来自国内各个大学的知识青年,不怕流血牺牲,与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国空军进行了一场艰苦的情报战,从零开始,为中国空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情报侦听体系,侦听小分队一路从丹东到平壤,再到靠近三八线的敌人眼皮底下的深山中。空战中为苏联空军和中国空军提供了大量的敌机情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我军空战的胜利,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 二代修仙路

    二代修仙路

    讲述的是一个杂役二代的修仙之路。靠自己,有苦有甜的平凡的修仙之途。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平凡的言语。
  • 我家男神是女人

    我家男神是女人

    少年初回A国,却是先去了言铃学院,他喜欢搞事情,还喜欢撩妹,在学校他是全校皆知的校草;在生活中,他是人人皆知的偶像歌手,有一个帅气的老板经纪人围绕左右。有一天,某落看着吃棒棒糖的少年,有些宠溺地说:“做我的人,保你能有无穷无尽的糖。”“老板,去祸害小女生吧!”少年含着糖,有些口齿不清。“是啊,你也是小女生!”“靠!我是男的,不信我脱下裤子你看看!”某晨知道他有洁癖,故意说道。“好啊。”某落看着某晨,不禁玩心大发。“还是算了,我不想让我这瘦弱的身材脏了您的眼。”某晨转过身去。“别闹了,晨,答应我吧。”某落走近她,在身后抱住了她,“我知道你是女生。”
  • 重生之冷酷来袭

    重生之冷酷来袭

    女主:被顶罪的小天才,变为废物、哑巴。但是那又怎样,她注定是人上之人,注定风华绝代!呵,渣渣,欺我?我将你祖宗八十代都翻出来虐了。呵,白莲花,陷害我?我让你成为真真正正的白、莲、花。呵,天少桀,瞒我?我……原谅你……男主:神秘强大,杀伐果断,妖孽一枚。面对尤幽,温柔和爱“baby,你要什么我都给你哦”面对部下,“呵呵,玩忽职守,杀”(本文内容很多虚构)
  • 重生从1992开始

    重生从1992开始

    赵正重生了!然后,从1992年开始,把自己活成了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