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0200000056

第56章 解密篇——历史总有些怪圈(3)

北宋熙宁年间,宋神宗重用王安石,令其大张旗鼓地变法,后来变法失利,政府开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期间,元丰二年,苏轼被贬谪,不料突然遭遇诬陷入狱,史称“乌台诗案”。那么,“乌台诗案”到底是因何而起的呢?

事情是这样的。在奉调时,苏轼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谢。本来这种谢表送到朝廷,也不会有太多人留意,偏偏苏轼文名满天下,文章一出,世人莫不争相一睹为快,就连苏轼的谢表也格外为人瞩目。他在表中写出了略带牢骚的“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一句。由于“新进”是暗指王安石引荐的新人,结果惹怒了一些尚在当政的新进们。他们指责苏轼以“谢表”为名,发泄对新法的不满,于是苏轼就被扣上了诽谤朝廷的罪名。实际上,天下不满新法的大有人在,苏轼这一句牢骚也不是太大的罪名,但对新进者却不然。为了置苏轼于死地,新进们开始有预谋地整治苏轼,御史李定、何正臣、舒宜等处心积虑地从苏轼的其他诗文中找出个别句子,断章取义地给苏轼罗织罪名。这就是乌台诗案的始末。

我们知道,宋神宗赵顼少有变革之志。然而,推行新法的过程中阻碍重重,使得宋神宗有了强烈的挫败感。他决定拿出皇帝的权威,以更为强硬的手段来推行新法,对于那些反对变法的保守派大臣,要毫不留情地予以严惩。所谓杀一儆百,苏轼刚好做了出头的椽子,立在了风口浪尖上。北宋中期新旧两党明争暗斗,苏轼观点是站在旧党一方,与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属“敌对”状态,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所以苏轼遭到政治打击也是迟早的事情。再加上苏轼本人乃一代大文豪,豪放不羁,行文间常见讥讽与尖锐的言辞,很容易被人抓到把柄,乘机陷害。

当然,苏轼未被判重罪,与正直人士的仗义相救紧密相关。宰相吴充上书直言:“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称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连身患重病的曹太后也出面干预:“昔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而杀之可乎?”如果没有他们的及时相救,这样一位集词人、诗人、画家、书法家于一身的艺术天才,也只能淹没在政治斗争的黑暗漩涡里,岂不哀哉。

苏轼在御史台的死囚牢里被关押了四个月零十二天,司马光、苏辙等三十人也受到株连,苏轼的文章诗词被大量毁掉,“比事定,重复寻理,十亡其七八矣!”

乌台诗案后,苏轼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到黄州的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着时自有输赢,着了并无一物”,“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耐客思家”,“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在黄州的生活,令苏轼文如泉涌,写下了无数的好文章留给后世。

●秦桧为何执掌权柄20年

秦桧乃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因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而遗臭万年。但是其得势期间,却享尽荣耀,从1131年起开始执掌南宋朝廷的权柄,到1155年在权势巅峰中死去,历时二十余年。除了中间有几年罢相外,基本上都是位居要职,既得到皇帝赵构的宠幸,又对南宋朝廷的兴亡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为何皇帝对他如此宠信?我们先了解一下当时的政治格局。公元1130年秋天,流亡海上回到越州(浙江绍兴)不久的南宋小朝廷再度进入紧张状态。亡宋之心不死的金人在这年九月策划并扶持一个新的傀儡政权——伪齐皇帝刘豫之后,又一次发动秋季攻势。面对来犯之敌,南宋朝廷内无御敌良策,外乏统一指挥。西线富平兵败,川陕告急;东线楚州失守,守臣赵立力战身亡,两淮吃紧。惶惶不可终日的宋高宗,于十一月间接见了自称“杀监己者”逃离金营、冒死归朝的前御史中丞秦桧,宋高宗大喜过望,情不自禁地大赞其“朴忠过人”,力排众议,委以重任。由此秦桧开始了执掌南宋朝廷权柄的风光岁月。

宋史在评论秦桧时说:“秦桧两居相位者,几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祸心,倡和误国,忘仇灭伦。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其顽钝无耻者,率为桧用,争以诬陷善类为功。他们诬陷打击忠良,无罪可状,不过曰谤讪,曰指斥,曰怨望,曰立党沽名,甚则曰有无君心。”

此人在权力中心如鱼得水二十载,必有过人之处。

首先,从其为官个性看,秦桧深谙专制社会的生存法则,即阴险狡诈,不急不躁。比如,在皇上要决策求和时,一再给皇帝思考的时间,并没有急于付诸实施,而是充分尊重皇帝的想法;同时在与朝臣的辩论中,显示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从不力辩、争得面红耳赤,这样想必连皇帝也觉得此人风度涵养都到位。专制社会不是正需要这样阉人式的官员吗?

其次,他有着极其厉害的政治手段。如背后拨弄是非、造谣离间、出卖同他共事的大臣。言语不多,却能一语害人。李光曾与秦桧争论,发言稍微触犯了秦桧,秦桧就不说话了。等李光说完,秦桧慢慢地说:“李光没有做大臣的礼法。”赵构听后,对李光十分生气。所以史书上指出秦桧凡陷害忠良,一般是用这种权术。

再次,他一意孤行,排除异己,必欲置反对者于死地而后快。他还屡兴大狱,株连无辜,迫害与他稍有微异的人。岳飞被害时,株连坐牢者六人;审讯岳飞的大理寺丞认为岳飞无罪的,均遭贬黜;上书为岳飞喊冤的,被捕杀于狱中。赵鼎被贬谪后,他的门生弟子、僚属都被虚构罪名加以陷害。

当然,秦桧在巩固权力上也有一套,就是要做强做大、鼓噪造势,使得小人们成群结队、争相投靠,如孙近、韩肖胄、楼炤、王次翁、范同、万俟离、程克俊、李文会、杨愿、李若谷、何若、段拂、汪勃、詹大方、余尧弼、巫假、章夏、宋朴、史才、魏师逊、施钜、郑仲熊之徒,都是闲官小官,都被提拔重用。这些人因此都视他如再生父母,对其唯唯诺诺、唯命是从。秦桧就这样结成了一个紧密的战略同盟,在官场上呼风唤雨、残害忠良、排除异己、腐蚀朝政。相反,岳飞、韩世忠等人在战场上厮杀了半生,却落了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结果。真是君子蒙冤,小人得志,幸亏历史自有定论。秦桧活着的时候,何等的风光无限。秦桧死后七年,岳飞被平反昭雪。后人将秦桧等四名谋害岳飞的主谋用白铁铸像,永跪岳飞面前,可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母刺“尽忠报国”是伪历史

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都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小故事,有很深的教育意义。不禁让人觉得,凡是一心为国的大英雄,都必然有一位深明大义、知书达理的母亲。那么,岳飞的后背上是否刺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呢?如果有,真的是岳母亲手刺上去的吗?

很多史书都对岳飞背后的刺字有记载。首先来看《鄂国金佗粹编》中第九卷《遗事》中的一段文字:“先臣天性至孝,自北境纷扰,母命以从戎报国,辄不忍。屡趣之,不得已,乃留妻养母,独从高宗皇帝渡河。河北陷,沦失盗区,音问绝隔。先臣日夕求访,数年不获。俄有自母所来者,谓之曰:‘而母寄余言:为我语五郎,勉事圣天子,无以老小为念也。’乃窃遣人迎之,阻于寇攘,往返者十有八,然后归。先臣欣拜且泣,谢不孝。”而在《宋史》第三百八十卷《何铸传》中描写岳飞被审问的时候提到的:“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深入肤理”这四个字说明尽忠报国四个字已在岳飞背后多年,结合上面一段古人留下的文章,岳飞的母亲要求他为国家效力,其间托人转告,勿念家中老小,并未提及刺字一事。转而到了岳飞被审问,背上的尽忠报国就已经“深入肤理”,刺字的时间上首先出现了疑问。

其次,就刺字这件事而言,岳飞之母虽深明大义,但毕竟只是一名村妇,中国自古讲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要说刻字,可能连字都不识。对于刺字这门手艺,也不是谁都可以的,这一点从《水浒传》中就可以得到证实。《水浒传》第八回中说道林冲要被在脸上刺字发配充军的时候,有这样的文字“唤个文笔匠,刺了面颊”;第十二回说到杨志被判刑的时候也提及“唤个文墨匠人,刺了两行金印,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可见,刺字这件事的确不是谁都会的。

那么岳飞背上“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到底是谁刻上去的呢?

明朝末年,冯梦龙所撰写的《精忠旗》一书给了我们确切的答案。书中第二折“岳侯涅背”就告诉了我们岳飞背上的字到底是谁刻上去的。后人摘录出这样的文字:生说:“张宪,你拿把刀来,在我背上深深刻‘尽忠报国’四字。”生“解袍露背介”,末说:“怕老爷疼痛。”生大怒介,说:“唉,我岳飞死且不惧,怕甚么疼痛!”末说:“既如此小人大胆动手了!”作刻介,末说:“刻完了。”生说:“与我以墨涅之。”末应涅介,外与生穿衣,末说:“老爷固然立志报国,何苦忍此疼痛?”生说:“张宪,如今为臣子者,都则面前媚主,背后忘君,我今刻此四字于背上呵,唤醒那忘主背君的,要他回顾。”这里的“生”指的就是岳飞,而末指的就是张宪,也就是说,岳飞背上的“尽忠报国”并不是他的母亲刻上去的,而是张宪刻的。刻这四个字的目的也不是像后人流传的那样,是岳母为了时刻提醒岳飞要尽忠报国,而是岳飞要给背主忘君的人敲一个警钟。

而岳母刺字的传说则是直到康熙五十三年《如是观传奇》的问世才出现的。这本书中第一次出现了岳母为岳飞刺字的情节,说岳母刺字是为了提醒岳飞要时刻记得助君主击退胡酋。并且这是已将先前的“尽忠报国”讹传为“精忠报国”。

此后清朝与岳飞相关的各个版本的书籍都会以此为鉴,添加岳母刺字这一桥段,场面描写也是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激昂悲壮。自此,岳母刺字的故事就这么被大家误传开来。

●成吉思汗为何万里召见丘处机

王重阳于1167年创立全真教,定下的教义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其弟子丘处机,生于1148年,金代山东栖霞人,字通密,号长春子,后赠号长春真人,与丹阳子马钰及其妻子清静散人孙不二、长真子谭处瑞、广宁子郝大通、玉阳子王处一、长生子刘处玄合称全真七子。丘处机作为王重阳第一位弟子,他因虔诚、机敏、好学而深得王重阳器重,在王病逝后更是继承全真大业。但此后六年一直隐居磻溪穴,外出必戴蓑笠,所以世人又称呼他为“蓑笠先生”。而后,他又赶赴宝鸡龙门山隐居潜修七年,创建全真龙门派。丘处机一直主张三教平等、相通、互融,修道教应出家,断绝一切尘缘,他认为清心寡欲是成仙之本,著有《鸣道集》、《摄生消息论》、《磻溪集》、《大丹直指》等书。

丘处机原本只是一名全真教的道士,即便后来接任掌门人一职,也是一名修行之人,怎么会跟成吉思汗扯到一起呢?

首先是因为时局动荡,金人进驻中原之后,百姓的生活可以说是水深火热,这个时候人们往往需要一个精神寄托来支撑。全真教就在此时应景地创建了,人民把它看作是黑暗之中的唯一光明,都很拥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统治者都明白,他们需要一个能帮助他们安抚民心的人,而在这一时期,丘处机的声望是很高的,成吉思汗自然也就知道了丘处机这个人。

当时成吉思汗的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他规划着统一大业应该如何实施的时候,自然希望手下的贤能之士越多越好,这样才能助他打天下。在得知丘处机博古通今,才能超群后,成吉思汗十分想请他出任国师,为自己安邦治国。于是先后两次派遣使者传召丘处机,谁知丘处机隐居山林,深入简出,对他根本是避而不见。但成吉思汗始终不曾放弃,又于1219年第三次派遣近侍臣刘仲禄备轻骑素车、携带手诏请丘处机出山,心之诚不亚于当年三顾茅庐的刘备。丘处机最终被成吉思汗的诚意所打动,于公元1220年西行拜见成吉思汗。其实对于丘处机来说,做出这个决定缘于成吉思汗的诚意是一个原因,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他试图通过这次西行游说成吉思汗“放下屠刀”,早日回军。

丘处机率18名弟子在此次西行的过程中,向各族群众广泛传道,招收信徒。在行至今天的蒙古国西部科布多时,还将弟子宋道安、李志常等留下,建立了全真道观,建立全真教的组织。他不仅在精神层面宣扬全真之法,更是身体力行地让人们了解教义。他沿途广施善事,在中亚的撒马尔罕等地,利用成吉思汗赐予自己的粮食熬粥施舍给当地的穷人。丘处机所到之处,得到了各州县和行省文武官员的迎送,受到了热烈欢迎和隆重接待。而当成吉思汗看到丘处机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样子后,更是认定此人是助自己一统天下的贵人,对待丘处机自然是犒赏大增。

这便是成吉思汗不远万里、三次诚心召见丘处机的原因。

●为什么忽必烈两次出征日本都以失败告终

忽必烈的蒙古大军当初不仅进驻中原,更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军事扩张。据史料记载,蒙古大汗忽必烈于公元1274年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立和风州经略使忻都,带战船九百艘、士兵一万五千名,远征日本。大元朝部队在这场战争的初始阶段战绩辉煌。但却以失败告终,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不解的谜题。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井上靖的书中写到“公元1274年10月初,占领了对马、壹岐两岛,继而侵入肥前松浦郡……使日军处于不利,不得不暂时退却到大宰府附近。元军虽然赶走了日军,但不在陆地宿营,夜间仍回船舰。当元军回到船舰后,恰遇当夜有暴风雨,元舰沉没两百余只,所余元军撤退,日本才免于难。”如果按照井上靖所述,是恶劣的天气使得大元军队在战役中失败了,那么史实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史料记载,事实确实是这样的。大元军队逼得日本方面节节退败,最后退到了大宰府附近。但蒙古军队夜间仍然留守在军舰上。直到公元1274年10月21日,这天夜里元军依旧像往常一样,回到自己的军舰上,却忽然起了台风。试想,生长在蒙古这个中原国家,连见到京城的人工湖都以为是书上说的海的士兵,哪有应对台风的方法。加之对当时所处环境、地形的不熟悉,台风一起,军舰上便一片混乱,有的甚至因为相互之间的碰撞而舰毁人亡。再加上台风形成的海浪对船体的撞击,不少军舰被海浪打沉,所以元军只好撤退。第二天清早,日军不见元军进攻,便派出侦察人员去探元军情况,才知道元军已撤退。日本对于台风使得元军撤退这一事件很重视,并展开了大规模拜神的活动,称为“神风”。此后“神风”一词一直陪伴了他们近700年。

第一次正面交锋过后,双方都可谓已经知己知彼,大元朝的弓箭让日本人开了眼界,日本人的战刀也让蒙军长了见识。待忽必烈重整旗鼓之后,又于公元1281年5月第二次进攻日本。这一次出海的舰队阵容更是无比强大,其中将士十四万名,四千多艘战舰和九千海船。忽必烈看似是抱着铲平日本的信念出发的。

同类推荐
  • 烟台大观

    烟台大观

    烟台的百科全书,其一为“锦绣山河”,记烟台的自然地理,从名山大川到自然景观,兼及独特的自然现象。其二为“历史精英”。这部分对曾经发生在烟台这块热土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评述。其三是“风土人情”。这部分从烟台现存的民间娱乐、民间艺术到流传的民间故事、笑话俚语,兼及特有的风俗习惯,都进行了寻求。其四“社会发展”也为历史保留了大量的即将消亡的珍贵资料,特别是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提出的一些卓而不群的见解。
  •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经历苏联解体、政体更迭与经济震荡的当今俄罗斯文化表现出鲜明而复杂的转型特色,这种特色深刻体现在俄罗斯文学、艺术和传媒的发展进程之中。正因为这样,本书将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对此作一描述。内容包括: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学,转型中的俄罗斯艺术,转型中的俄罗斯传媒三方面。
  • 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

    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

    寿阳不仅流传着大量与老寿星南极仙翁有关的传说和歌谣,还保存了寿星洞、寿星桥、万寿阁、寿星祠等大量的传说遗迹,并保留了许多古老而独特的与寿星相关的风俗,所以素有“寿星故里”之称。
  • 青少年文化修养提升手册:民风民俗知识

    青少年文化修养提升手册:民风民俗知识

    本书主要内容为:亚洲风俗,元宵节的来由,寒食节的来由,端阳节的来由。
  •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说(修订本)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说(修订本)

    本书分上篇和下篇两大部分。上篇为民族文化理论篇。该篇由7章23节构成。该篇主要从理论视角论述了中国民族理论是怎样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发展、完善的;同时也论述了中国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是怎样产生、发展、演进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发展情况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建立、发展是本篇的核心部分。下篇为民族文化现象篇。由8章28节构成。该篇从民族文化现象角度阐述了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学艺术、民族节庆、传统体育、传统医学等文化现象。本篇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是灿烂多彩的,历史悠久的。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tfboys宠爱

    tfboys宠爱

    两个明星帅哥同时喜欢上了她,她会选择谁?
  • 妖妃来袭:我家帝尊很傲娇

    妖妃来袭:我家帝尊很傲娇

    “尘儿,我把你睡了,我要对你负责。”某帝尊一本正经的说道。绝倾尘满头黑线:“滚——我不用你负责!”“那尘儿你把我睡了,你要对我负责……”某帝尊立刻化身为怨妇……大婚之夜,她被心爱之人谋害杀死,醒来后却发现自己重生在了大婚前一天。她誓要逆改天命。废柴?丑颜?当她露出倾世容颜,全能灵根出现,亮瞎他们的狗眼!只是眼前这个像狗皮膏药缠着她的人是谁?!
  • 归期未可期

    归期未可期

    她是镇西将军的女儿,一夜之间惨遭灭族,屠城。哥哥失踪,父亲未归,这个国,这片土地还有没有她的容身之处。为何哥哥失踪,又为何去寻哥哥的父亲被困都城。为了能得到答案她做出了怎样的决定。五个国家的爱恨纠缠,风起云涌。一片无人能深入的湖泊含有怎样的故事。江湖排名第一的神秘组织幻虚宫,拥有九大杀手,各个能力非凡。宫主神秘莫测。风尘之地的玲珑阁,姑娘们能歌善舞琴棋书画,真的只是表象吗?善于用毒的将军,一心为国的将军,北方驰骋草原的将军。为权为利,为情为色。人心善变最不能触摸。而这一切的发生却在执掌之中,是谁,掌握着他们的命运,又为何看着这一切发生。
  • 意志:激发意志的力量

    意志:激发意志的力量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全方位、多角度对意志进行剖析,以便让读者从大量生动感人的故事中体会意志的力量,从而审视自己,改正自己,提升自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清爽开胃凉菜

    清爽开胃凉菜

    炎炎夏日,热燥难耐,情绪不佳,胃口不开。怎么办呢?编者为读者朋友们精心体贴地收集了满钵的清爽开胃凉菜,让你每天都有好胃口,快来看看吧。只需用平日里随手可取的食材,稍稍花费一点心思就可以做出适合家人口味的爽口开胃凉菜,既科学又健康。酷暑仲夏,一样可以吃的开心,吃得健康!
  • 传神秘要

    传神秘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教师公文包-科技之窗

    教师公文包-科技之窗

    本书分加强科技教育、科技辉煌与展望、科技发展、科苑精英等七部分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常识进行了介绍。
  • 对回忆说晚安

    对回忆说晚安

    那年夏天,她对他撒娇,惹了事情就手足无措,找他解决。那年夏天,他宠她入骨,又转身决绝离开。跨越五六个省,她如飞鸟一般赶来这个地方,只为见心爱的人一面。她冷冷地笑,“林墨北,既然你已经决定了,我也不需要为你守身如玉。”她对他哭,对他喊。她说,林墨北,你别离开我。她说,林墨北,真的有什么事情我们一起面对,不要扔下我好不好。他在她绝望的哭声里,微微扬起了唇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