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0200000043

第43章 宗教篇——慈航普度惠众生(1)

●佛教、禅宗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佛教自从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以来,到现在已经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比起其他的两大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显而易见是最大的。那么,佛教和禅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它为什么能够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结果呢?

自东汉时期进入中国以来,经过魏晋的初步传播,到了东晋十六国的时候佛教得到了很大的推广。随着佛教在中华大地的不断深入,中国人对于佛学的研究以及大量的经文翻译也进行得如火如茶。这种研究无疑就要与中国的本土文化以及本土的宗教思想结合起来,因为只有这样,佛教才能在中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更能为普通的中国老百姓所接受。

到了隋唐时期,在诸多的佛教宗派之中,禅宗是最受到广大百姓欢迎的。禅宗自身具有非常鲜明的特性,它更加贴近普通百姓以及儒教士大夫的心理。此外,禅宗有着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还与它的简单易行有关。

“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佛即是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这是慧能大师的一句话,意思大体就是讲禅宗主张人人都具有佛性,都可以修炼成佛。禅宗倾向于让信徒自修自悟,靠自身的修炼来逐渐感悟人生,体悟佛性。每个信佛的人都应该具有一颗对佛坚定的心灵,有了这个前提,每个人都可以“识心见性”,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禅宗的这种“自修自悟”的特点就让普通的百姓有机会靠近佛家,因此它才能够深入到普通百姓的心间。

禅宗并不盛行文字和书面的普遍教导,而是主张因材施教。它除了要对信徒给予面对面的传教说法之外,还要通过一些动作以及手势来教导信徒。这些特点都让禅宗能够避免走进教条主义以及形式主义等不好的方向,也因此能够长久地在民间得到发展和深入。

禅宗在中国的发展还得到了朝廷以及各地官吏的支持,而这些又都是由士大夫所充斥着的阶层。士大夫对禅宗的青睐主要是基于其玄学的思维方式以及论辩的说禅方法,简然有序,非常容易得到士大夫阶层的心灵感应。而士大夫的鼎力支持,也为禅宗的进一步推广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寺不修,如西方心恶之人。在家若修行,如东方人修缮,但愿自家修清净,即是本方。”慧能师傅提出的这种禅宗思想很容易引起普通市民的共鸣,它主张僧人俗人平等,主张出世不二。而且禅宗也不反对修建寺庙等固定的修禅地方,但是禅宗还是更加倡导“唯心净土,己性弥陀”,因此能够受到民众的欢迎。

归纳来说,以上所讲到的禅宗的几大特点就是它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最主安原因。无论是儒家士大夫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禅宗在整个中国上下都拥有着广泛的追随者。正是因为这样的大力支持,禅宗才得以在宋代以后成为佛教在中国的主要流派。佛教和禅宗也是因此而立足于中华大地。

●古代入空门谈何容易

如同现代人入学前、工作前需要履行一套“准入”程序一样,古代人如果想要出家,那也必须严格地遵循出家的规章制度来办理。

古代的出家制度是非常严格的。这是因为在古代,出家人一般都会受到各方人士的尊敬,出家人的地位非常高。现代人往往以自己结交到高官或富人为骄傲和自豪的资本,而古代人如果能够拥有一个出家人做自己的挚友,那么对于这个人来说就是非常荣幸的。例如古时候的文人墨客们,特别是名声显赫的大诗人,他们往往都会有几个高僧朋友来共同交流感情,谈论社会与人生。诗仙李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在《答湖州迦叶司马白何人也》写道: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这里的“金粟如来”指的是维摩诘居士。李白将自己与维摩诘居士联系在一起,可见他对佛家是多么的敬重。

不仅如此,古代出家人的学问也是非常高的,除了要精通平常人所要学习的内容之外,出家人还要学一般人所不懂的佛法。这就要求出家人需要有很高的知识水平。

此外,在古代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高官皇子,他们见了皇上是一定要下跪的。然而出家人拜见皇帝却是不用下跪的,这是朝廷给予僧人的最高礼遇。

由上面的一些事例我们就可以了解古代出家人的地位是何等的高尚了。那么如果一个古代人想要皈依佛门,到底需要经过怎样的考核呢?

就好像我们现代人如果想要上大学或是读研究生都需要参加升学考试一样,古代人如果想要出家为僧或是削发为尼,也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也就是说,在出家之前一定要参加正规的“出家资格认证考试”。如果考试合格,那么皇家就会颁发“出家资格证书”给考试合格者。

古时候的“出家资格证书”叫做“度牒”,这是国家为那些依法得到公度为僧尼的人所发的证明性文件。在唐朝时度牒是用绫素锦素钿轴所制,也就是品官所使用的纶诰。到了北宋度牒就改用纸制,而南宋则使用绢来进行制作。度牒上都会写有僧人的籍贯、年龄、俗名、所入寺院、师父以及官署关系者的连署等。这就像现代人的身份证一样,有了度牒,古代的出家人才算是真正有了合法的出家资格。

有了度牒的出家人在今后的生活中都享有特定的待遇,如免除兵役、地税以及徭役等等。还有的就是上面我们所提及的一些皇家礼遇,以及受到世人的尊重等等。度牒拥有着如此之大的效用和优待,可想而知,利用度牒来谋取利益的人也是趋之若鹜,甚至有的人还会制造假的度牒。这就好像现代人制造假证书一样普遍。

宋朝的时候朝廷会不定期地发放度牒,这些发放出去的度牒都有自身的价格,想得到它的人必须出钱来买。因此,出售度牒也是朝廷丰裕库银的一个渠道。

既然拥有度牒会给一个古代人带来如此多的好处,可见出家在古代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僧人达摩并非少林功夫的祖师

少林寺是少林武术的发源之地,后又因少林武术而闻名天下。早在唐朝时期,少林就以武术和禅宗而享有美名。但是关于少林武术的创始人却一直存在着争议。

在新派武侠小说中,少林派被奉为武学正宗,达摩和尚也被认为是少林武术的创始人。由于武侠小说的潜移默化,达摩祖师创立了少林武术这一说法可谓家喻户晓,成千上万不喜欢动脑筋的人因此也步入了误解历史的重围里,误以为少林武术是达摩祖师创立的。但实际上,达摩与少林武术并无关系。

在我国佛教史上,大多数大德高僧都有正史记载,但是如此出名的达摩却找不到丝毫的踪影。并且从《洛阳伽蓝记》、《高僧传》、《续高僧传》开始,包括《旧唐书》、《景德传灯录》等一大批著作中,均没有任何一处提到达摩与少林武术有关。

海外的武术界一般都认为达摩是少林拳法的创始人。达摩是印度人,属婆罗门族大乘佛法一派,全称为菩提达摩,传说他来到中国之时已经一百五十岁。

据唐代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二》,以及在敦煌出土的《历代法宝记》记载:相传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约是公元500多年,有一位名为达摩的高僧从印度来到中国。他从广州登陆,然后一路向北,将其教法传授于中国大陆。为此,梁武帝还特地派人到南京,也就是当时的建业,迎接达摩踏访其国度。

梁武帝向来信奉佛教,即位之后就大量地修建佛寺,撰写经文,塑造佛像等等。他认为自己对佛教在中国的建设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于是他就问达摩自己的功绩有多高,而达摩却不假思量地说他根本无功德可言。梁武帝诧异,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答曰:“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

由于梁武帝久久不能理解达摩此话之惫,达摩便离开梁国而渡江到了北魏。他在游览嵩山的少林寺之后感叹此地为风水宝地,于是决定在这里弘扬禅法,还将自己的《楞伽经》传授于寺中之人。然而由于他的禅法不被当时的佛教信徒看重,达摩就面壁九年创制了中国禅宗和少林功夫。高僧达摩也因此成为少林武术的鼻祖,后人尊称其禅宗祖庭。

然而关于达摩祖师之说,多年来在学术界一直持有争议。北京大学的教授张传玺就曾经在光明日报上刊登了名为《少林功夫与菩提达摩无关》的文章。这一论辩给予“少林武术源自达摩”一说以强有力的批驳。

安阳师范学院的马爱民教授经过多种渠道考证也认为达摩不是少林武术的创始人。马爱民在研究之后说,少林武术的真正鼻祖是一位叫稠禅师的武僧,他是河北昌黎人,但是生长于河南安阳。稠禅师也叫僧稠,他在到达少林寺之前就有一身武艺,多年后他成了少林寺的第二代方丈,并且将其武艺传于少林弟子。

新派武侠小说中经常提到的武当派掌门人张三丰倒是确有其人。史书中的张三丰生活在明朝初叶,明太祖朱元璋及明成祖朱棣还曾屡屡派人请他出山。但是与之共为天下武学盟主的达摩却没有在当时留有任何的历史记载,甚至连明朝的《少林棍法阐宗》中也没有只言片语提到达摩老祖与少林武术有什么关系。书中倒是提到一位乐神,但是叫紧那罗,而不是达摩。

真正把达摩与少林武术联系在一起的却是一部富有神话色彩的《易筋经》,但是《易筋经》里的说法严重缺乏可信度。作为中国佛教重要派别之一的禅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专修禅定为主,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用通俗简易的修持方法,取代了佛教其他各宗的烦琐文字,日益兴起。不立文字是历代禅宗大师所公认的教规。倘若承认达摩是禅宗的开山祖师,那么他就应“不立文字”,也就不可能著有《易筋经》和《洗髓经》,没有哪一宗哪一派的开山人会自己立下了规矩而又去带头破坏它,这是一个常识!

由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认为:《易筋经》和《洗髓经》这两本最能证明达摩存在的书没有依据,达摩与少林武术并无关系。

●木棉袈裟身世之谜

佛教禅宗传宗接代,以木棉袈裟作为代代相传的信物,同时它也是众生顶礼膜拜的对象。那么,木棉袈裟究竟有何来历?

相传佛教创始之际,一日,佛祖释迦牟尼在灵山召开大会。于会间,释迦牟尼拈起一朵金光闪闪的小花,并且面朝着小花微笑。面对佛祖这一举动,在会的其他众人士皆面面相觑,不知佛祖有何寓意。就在这个时候,迦叶大师冲着佛祖微微一笑,于是佛祖开口了:“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嘱咐摩柯迦叶。”

由于迦叶大师与佛心心相印,心领神会了佛祖之意。于是释迦牟尼将木棉袈裟传与迦叶,此后世代相传,木棉袈裟名声大振。

袈裟传与达摩后,他由天竺来到中国,正值南北朝之际,达摩自南向北一路传授佛法。某日,达摩大师遇到一位虔诚至极的信徒,他甚至将自己的一个手臂砍断以示其向佛之恒心。达摩为之动容,认为此弟子已经做到了与佛心心相印,于是将袈裟传与他。这位弟子叫做神光,之后达摩师尊为其取法名慧可。

木棉袈装由佛祖释迦牟尼传与迦叶,再由迦叶传与达摩,达摩传与慧可,慧可传与僧粲,再传道信。等到唐初,终于传到了第五任大师的手中,他就是弘忍大师。

到了传第六代衣钵大师的时候,弘忍师傅出了一道题目来考验门中之人。题目要求众门人各自取本心般若之性,并且作出一首偈颂,倘若弘忍大师觉得他已经与佛心心相印,那么就将木棉袈裟传与此人。

就在数人作出偈颂仍然得不到弘忍大师认可之时,寺内一个目不识丁的行者站了出来。他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思在墙上写出偈颂,是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一偈深得弘忍大师之意。既然这位行者领悟到了“见性成佛”,弘忍大师便将木棉袈裟传授与他,并且还秘密给他讲授了《金刚经》。他就是著名的慧能大师。不仅如此,弘忍大师还要求慧能之后不再传木棉袈装与他人,因为袈裟一日相传,为之而起的争斗就一日不停息。

为了逃避追逐袈裟之人的迫害,慧能大师向南而去。

慧能一路南行,路途中曾经遭到一个想要得到袈裟之人的阻挠,这个人叫做慧明。慧明阻挡住慧能不让他前行,于是慧能师傅将衣钵放在石头上,自己退却。慧明立即上前想要搬起衣钵,不料此衣钵如有千斤的重量,死死地钉在石头之上,无论如何也端不起来。慧明明白自己的修行不足以与佛心心相印,便向慧能大师赔礼,北上了。途中,慧明还替慧能大师阻挡了前来抢取袈裟之人。之后慧能师傅一路无阻,来到四会,一待就是十五年。后又来到广州法性寺。

慧能到达法性寺的时候,正值寺中有两人争执问题:到底是有风吹动幡旗才摇动,还是幡旗自己在摇晃。慧能见此情景之后,走上前,是云:“是仁者的心在动,倘若仁者心不动,则风不动,幡旗亦不会动。”

众人听此后惊诧,于是在光孝寺拜慧能为师。之后以慧能大师为中心的禅宗一派就在中国南部扎根,称“南宗”。而以神秀为中心的禅宗则在北方分门别派,称“北宗”。

传木棉袈裟本为传佛理,然而最终导致禅宗的分派对立也是这件袈裟。后来慧能师傅听从了弘忍大师的教导,没有再传袈裟与后代,而是将其将给了女皇武则天。

女皇得手木棉袈裟之后又传给了几个师傅,相传木棉袈裟最后是由大迦叶掌管着。

●舍利子生成之谜

2500年前的一个静静的夜晚,佛祖释迦牟尼在无优树下沉思,他恍然大悟得了道,他造就了博大精深的宗教,他把佛教的智慧传播给了信徒,他是集大成者,因而在其圆寂以后弟子们惊奇地发现了很多金光闪闪、璀璨酷似明珠,耀眼犹如繁星,而且坚硬无比,这就是舍利子。信徒们把佛祖的舍利子视为圣物,争相供奉。

经研究者发现,舍利子是一种类似于骨质状的结晶物。据佛经记载,得道的高僧在圆寂之后的火化中都会有舍利子遗留下来。舍利子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还不为人知,这是一种神秘而罕见的现象。

舍利子也名设立罗,它在印度语中称为驮都,中文的意思就是遗骨,是指一个佛门中人生前经过戒、定、慧的修持,再配有自己的大愿力,圆寂火化之后其遗体所留下的结晶物体。舍利子外观并不统一,颜色也各异,有像珍珠一般洁白的,也有像水晶玛瑙一样透明的,甚至还有的舍利子如钻石般透亮晶莹。这些美丽神奇的舍利子从古至今一直是令人膜拜与遐想的天赐之物。

然而,舍利子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这个问题始终是困扰人们的一个大疑惑,也是医学领域以及生物领域所致力研究的课题。到现在为止,关于舍利子是怎样生成的这个问题,有着多种说法。

同类推荐
  •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精卫填海……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 石嘴山之最

    石嘴山之最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伏羲文化论丛2003

    伏羲文化论丛2003

    伏羲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甘肃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伏羲氏在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中,具有奠基和启蒙之功。
  •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本书解读了近六七十年响当当的名字:鲁迅、胡适、顾颉刚、张爱玲、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苏雪林、沈从文、陈寅恪、胡风、胡兰成、郭沫若、孙犁、萧乾、乔冠华、胡乔木等。
  • 一杯饮尽千年

    一杯饮尽千年

    本文围绕樟树几千年的两大特色“药”和“酒”,展开对樟树历代文化、民俗的追述。而“药”又是紧紧辅佐着“酒”而展开,表现了樟树以“酒”为核心的民俗、民情和上层文化形态。作者累积了大量丰富的文化历史史实,穿插一些个体的历史想象,使得这部地方文化散文灌注了丰沛的人文情愫,作者文笔沉稳,语言畅达,诗情盎然,是一部质量较高的散文。本文围绕樟树几千年的两大特色“药”和“酒”,展开对樟树历代文化、民俗的追述。而“药”又是紧紧辅佐着“酒”而展开,表现了樟树以“酒”为核心的民俗、民情和上层文化形态。作者累积了大量丰富的文化历史史实,穿插一些个体的历史想象,使得这部地方文化散文灌注了丰沛的人文情愫。
热门推荐
  •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套装上下册)》从理论到实际,从生活到职场,从办公室到大小宴会,展开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力图为读者展示细节决定人生的详细脉络,以便让读者汲取成功经验,规避风险。使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都达到辉煌的顶峰。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非常重视细节的作用,他们会自我要求从点滴做起,看重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为自己做大事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人脉储备。
  • 我要破了这灭世大灾难

    我要破了这灭世大灾难

    战天斗地,众生无忧……这是一个关于剑修,妖修,魔修,道修,佛修,鬼修,海族以及机甲文明人类的故事。这是一个众生的故事。这是一个人拯救众生的故事。这是结束,也是开始……
  • 勿念漓

    勿念漓

    天之神女的她慢慢长大后就喜欢围着将军转,结果忘了默默守护着她的上神,她如愿以偿过诛仙桥与将军举行婚宴,结果被从小的情敌推下桥,进入三生一梦中,出梦后终于知道自己到底喜欢的是谁,可是上神忘记了她,不过没关系,她追就好。上神,我叫你相公你应吗?上神:没鲜花,没三生石,没下跪。她一想就转头去准备,谁知上神以为她又要离开他,怒了。上神一下子扑倒了她等等……不是应该她扑倒上神的吗?
  • 仙魔问道

    仙魔问道

    这世上没有什么公平可言,贫贱富贵,弱肉强食,各安天命。而我,不愿安天命!
  • 我的修帝之路

    我的修帝之路

    为了当仙帝,莫岚选择了转世投胎,从头再来。
  • 重生之天师快跑你被盯上了

    重生之天师快跑你被盯上了

    墨舞神情焦虑慌张地奔进了温家老宅。墨家老宅已经被记者包围,记者看见墨舞像蜂蜜见了花蜜一般蜂拥而上,闪光灯不停地闪烁,墨舞双手遮着脸嘶吼:“不要拍了,不要拍了……”“墨小姐,请问网上流传的视频上女主角是否就是你本人?”“墨小姐听闻你出生没多久就因仇家报复流落在外,据说你五岁就懂得坑蒙偷骗,停和墨如舞的比较着。她终于知道了,豪门生活竟是这样的艰难,回到墨家,她只不过步进了另一个阴谋圈套,被陷害,被中伤,被诬蔑,被唾弃………
  • 我的小人国

    我的小人国

    简介:有了一个小人国的萧羽,仗着体型和科技装备在小人国作威作福之余。忽然发现,靠着小人国世界奇物和超凡知识的自己,已然把现实世界带向了歪路……总结:这就是个女朋友哪里有小人国好玩的故事。ps:现实位面没有超凡者,只有主角唯我独法ps:本书群:486-362-196
  • 他是她的白马王子

    他是她的白马王子

    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两人认真学习的脸上。男孩转过头看向女孩,嘴角微微上扬,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女孩感觉到炙热的目光,抬头望去,四目相对。两个人,一间教室,世界仿佛美好了~
  • 喵喵别拆家

    喵喵别拆家

    鱼得水死后悲催地成了一只猫,更悲催的是遇上了一个有恐猫症的主人欧阳修竹。为了讨好主人,她卖萌撒娇,结果把欧阳修竹吓晕;为了赚钱,她上街卖艺,结果被打断了猫腿。这日子没法过了,喵喵决定――拆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这些神尊病们

    这些神尊病们

    怀揣神石,脚踏恐龙,再嫁给仙界大佬——修仙路上,路漫漫很荣幸地踩到了狗屎运!然,大婚当夜圣君老头儿很不幸地被她绿了,并且一口老血喷死在她面前,还给她留下6个修为倒退千年的儿子——呃,不对。路漫漫摸摸肚子,是七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