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0200000018

第18章 文人篇——孤傲书生黯销魂(1)

●焚书坑儒是政治阴谋

焚书坑儒想要达到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维护始皇帝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中央集权。排除异己,当然这些异己不是战争场上的对手,而是那些可以用语言、文字传播“反动思想”的文人们。也许秦始皇还有他的高参李斯明白,防民之口胜于防川的道理。

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随机发生的,背后都隐藏着其必然发生的历史规律,焚书坑儒其实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政治阴谋。我们姑且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分析:

1.焚书

公元前231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大臣们都早早地聚在了咸阳宫中,大家神色紧张,讨论的时候俨然站成两拨,很显然他们今天不光是打群架那么简单,他们要讨论的是关于大秦帝国国家体制的大问题。

其中一派,主张实行“分封制”,其重要政治基础就是一些守旧的儒士,其中最有资历的就是淳于越,这一派为“保守派”;另一派则主张实行“郡县制”,主要由新势力组成的政治集团,代表人物是李斯。

当两方辩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赢政给李斯一个眼神,李斯明白这个眼神包含的意思,李斯清了清嗓子说道,“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天陛下创下千古伟业,建立了不世之功,你们这些迁腐的人怎么能理解呢?今非昔比,诸侯并横时代,百家争鸣。但是今天天下一统,法令一出,莫不遵从。你们这些人就是在新的政令颁布后拉帮结派,妄议法令,蛊惑百姓,这样下去这天下还是赢氏的吗?这句话说到皇帝心里去了。

赢政说:以卿之见,汝之奈何?

李斯只说了一个字“焚”。

秦王也只答了一个字“可”。(足见配合之默契,目的之突出性)

至于如何焚书,李斯说道,“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从烧的规模和种类以及留有备份这些措施上看,这场政治运动是有预谋的,而且准备充足。如果没有周密的计划,即李斯关于如何烧的论述,那一旦烧起来谁能控制得了局面,说不定那些具体负责烧书的士兵只要看见竹简就烧。这些问题李斯肯定料到了。但是大家要问既然留有备份,为什么这些珍贵的资料不见了呢,这就要问项羽了。

晚唐诗人章碣在其《焚书坑》一诗中写道:“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2.坑儒

关于坑儒其实是一个传说。秦始皇既然建立了卓世功勋,所以他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在迷茫中迷恋上了长生不老。于是大肆招募术士,于是大秦帝国除了当官的老百姓必须让路外,那些术士的社会地位已然相当的高,所以江湖谣传这里待遇好,工资高,而且钱多人傻。大批江湖术士奔赴咸阳。这些术士中侯生和卢生最得真人宠爱。这时候始皇帝已经不以朕自称了,而自称真人。但是这些东西毕竟是水月镜花,时间长了见不到效果,始皇帝固然着急,一着急就会杀人。这些术士们朝不保夕的,都生活在集体恐惧当中,其中最为恐惧的当数侯卢二生了。他们选择了逃跑,始皇帝勃然大怒,下令诛杀术士。这样就演变为大规模地坑杀术士了,后来儒士们把这些人追为烈士,于是坑杀的人凭空从术士变成了儒士。坑儒由此而来。

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也有明言:“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故秦始皇主要坑杀乃方士术士,并非儒生。

综上,我们可以大致得到这样的结论,“焚书”根据史料记载确有其事,但是“坑儒”并不确切,真正坑的是术士。

●古人为何喜欢论资排辈

说到论资排辈,不得不提及它的由来。

据《魏书》第六十六卷崔亮篇载:“寻除殿中尚书,迁吏部尚书。时羽林新害张彝之后,灵太后令武官得依资入选。官员既少,应选者多,前尚书李韶循常擢人,百姓大为嗟怨。亮乃奏为格制,不问士之贤愚,专以停解日月为断。”

是说朝廷之中武官为多,权势庞大。太后又下令要选武官在中央和地方职权。官位名额有限,应选的人很多,前任的吏部尚书按照原来的办法进行选拔遭到了世人的怨恨。现任的吏部尚书崔亮这才上奏太后,要求不论才气,只论年龄辈分来任命官员。

顾炎武在他的《日知录》中谈论此事时也写道:“停年格今之言停年格者,皆言起于后魏崔亮。今读亮本传,而知其亦有不得已也。”所谓“停年格”指的是北魏自孝明帝之后开始实行的选拔官吏的制度,这种选官方式不理会治理才能,而是以年龄资历的深浅来作为选拔的对象。

原来“论资排辈”始于崔亮。但是顾炎武又说,崔亮当初也是有着不得已的苦衷才以论资排辈的方式选拔官员。那么他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当崔亮“论资排辈”的选官方式开始实施的时候,他的外甥刘景安对这种做法非常不理解,于是写信给崔亮想要劝说。然而崔亮却回复他说自己另有苦衷。

崔亮说:“汝所言乃有深致。……今勋人甚多,又羽林入选,武夫崛起,不解书计,唯可彍弩前驱,指踪捕噬而已。忽令垂组乘轩,求其烹鲜之效,未曾操刀,而使专割。又武人至多,官员至少,不可周溥。设令十人共一官,犹无官可授,况一人望一官,何由可不怨哉?吾近面执,不宜使武人入选,请赐其爵,厚其禄。既不见从,是以权立此格,限以停年耳。昔子产铸刑书以救弊,叔向讥之以正法,何异汝以古礼难权宜哉!仲尼云:德我者亦《春秋》,罪我者亦《春秋》。吾之此指,其由是也。但令当来君子,知吾意焉。”

崔亮之意是为:当今这个时代,有很多人的功绩都建立于战争之中,习武之人势力庞大。但是他们又不懂得文字,也不会写写算算,这样的人怎样能够将国家打理好呢?由于官员名额有限,而朝廷又不同意给武官封爵加禄,我才只好出此下策,用年龄来限制他们进入官场把持朝政,其实也只是权宜之计。

说到这里也许大家都会恍然大悟了,原来崔亮是为了限制武夫掌管国事才谋了“论资排辈”之策,可谓用心良苦。

然而崔亮却不曾想到,他的权宜之计竟然会世代流传,久经摔打而不烂。“论资排辈”的方式不仅在古代层出不穷,即使是到了现代社会,这种现象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

由于“论资排辈”所选之人大多不具有卓越的才华,有的甚至都是庸才,以至于现代人一提到“论资排辈”四个字时,难免心中会升起或多或少的厌恶之感。尤其是那些被“论资排辈”的方式挤出去的有为之士,更是对此怒气冲天。如果让他们知道了此法出自于崔亮,那这位老尚书恐怕又要含不白之冤了。

●世间到底有无鬼谷子此人

相传鬼谷子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姓王,名诩,此人神秘中透露着深不可测的魅力,关于他的出身民间有很多传说,有说他是村夫庆隆和东海龙女的儿子,又有他是道教的洞府真仙的传说。传说并不足信,但鬼谷先生的神秘面纱至今也是个未解之谜。

认识鬼谷子,我们是从著作《鬼谷子》,但是人们最早了解《鬼谷子》是从《隋书·经籍志》中得来的,但是此书的历史真实性我们不得而知,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鬼谷子到底有无其人。

我们没有在史料中发现一些直接记录鬼谷子的文献材料,但是间接提到他的却很多,其中《史记》的记载颇为引起我们的注意,《史记·苏秦列传》有提到,苏秦“东师事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又有《史记·张仪列传》中又说,张仪“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也就是说苏秦、张仪这两位驰骋战国的纵横家都曾师承鬼谷子;而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也有提到:“圣人不朽,时变自守”,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贞在其《史记索隐》中说:“圣人不朽,时变自守”此句引自鬼谷先生名作《鬼谷子》,《史记》探究历史的态度和真实性我们无须怀疑,从司马迁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到其对鬼谷子确有一定了解。

鬼谷先生的重要学说就是纵横之术,我们姑且从这条线上摸索关于鬼谷先生的一些事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汉武帝时期大臣主父偃曾学纵横术。博学奇儒王充也曾学习纵横之术并称此术开山祖师乃鬼谷先生也。这就说明在汉代人们对纵横之术的理解也来自鬼谷先生。

西汉刘向、汉魏蔡邕、魏晋皇甫谧、东晋郭璞、王嘉、南朝陶弘景、唐代李善等都在各自的著作中间接地提到过鬼谷先生。

美国外交家基辛格的老师施本格乐对鬼谷子的评论是,在当时的历史中其外交才能和外交技巧的灵活运用,必然成为当时最为有影响力的外交家。

我们通过对各种关于鬼谷先生论述的总结、分析,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鬼谷子确实生活在战国时代,他是一位行踪不定的理论家、实践者。我们可以从苏秦、张仪的生活年代大致推算出鬼谷先生的生活年代。他的一生给我们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其纵横之术和其鼎鼎大名的两个高徒。他肯定不是传说中的神仙,他只是一个把自己的智慧传递给别人的普通人。另外大家会问,为什么他用鬼谷子这个名字?这是一种类似于笔名的东西,这些人不愿意用自己的真实姓名,故而都以“鬼谷子”自称。

我们要了解一个真实的鬼谷子,务必不要把鬼谷子看成是多么神秘的人物,更有甚者把鬼谷子理解成一个神仙或者能通天彻地的能士。只有揭开一些掩盖在外表的虚无的东西,我们才会真正了解一个人、一些事。

●孔子身世之谜

孔子的影响力使他成为后世人们尊称的“至圣”。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主线就是“乐礼善学,尚中贵和”的儒学精髓。又一次把这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推到了历史的巅峰,各个国家相继创设孔子学院更是其影响力的体现。

那么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出身一直以来却没有确切的定论,虽然英雄不问出处,但是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的出身也是大家较为关注的话题。

第一种说法,孔子就是“私生子”。

《史记·孔子世家》中这样记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蔡尚思主持编著的《孔子思想体系》一书中提到孔子的母亲颜氏一直向孔子隐瞒有关其父的情况。孔子也曾对弟子们说“吾少贱也”,从上面我们可以得出孔子是私生子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第二种说法,“不合规矩的结合:谓之野合”。

孔子的父亲为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为颜徵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人品出众,建立过两次战功,因曾单臂托住悬门让冲进城池的部队撤出而闻名。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九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依照当时的礼仪不宜继嗣,于是又与年轻女子颜徵再生孔子。

从这个说法中我们可以得知,叔梁纥结了两次婚,生了9女1男(不包括孔子在内),这样他的年龄已经很大了,但是为了传宗接代必须还得生一个健康的儿子,他必须再结一次婚,这样他就找到了颜氏,然后生下了孔子。司马贞《史记索引》记载,“今此云野合者,盖谓梁纥老而征年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

第三种说法,“祈求赐子”、“梦孕而生”。

据《论语撰考谶》称,孔子是黑帝之后,“叔梁纥与徵在祷尼丘山,感黑龙之精,以生仲尼”,另外在这本书里还提到有关颜氏在梦里怀孕生下孔子的说法。这些说法固然不靠谱,但是为了增加神秘色彩,这些言论在当时也有一定的作用。

孔圣人的出身大致有这几种不同的观点,我们提出来供大家品鉴。

●嵇康为何被杀

嵇康缘何被杀?两晋的史学家都有记载,但却是偏颇一词,不足全信。我们姑且从论证的角度给读者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历史带我们去了解嵇康的生前死后。

第一种说法:祸起吕安一案,后遭钟会陷害。

鉴于嵇康在魏晋时期的影响力,高干子弟钟会欲借嵇康之名提高自己在名士中的地位,但嵇康深恶此人,便对钟会不予理会,由此钟会便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偏不凑巧,嵇康的好友吕安有个漂亮的妻子,其兄吕巽垂涎弟妻美色已久,趁吕安外出,将弟妻灌醉进而奸污,并陷害其弟不孝曾殴打母亲,因此吕安也身陷囹圄,嵇康为了向官府说明真相也被传召至官府。在庭审的时候一个在幕后等了很久的小人钟会出现了,他告诉司马昭:“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又说,当时曹氏心腹将领毋丘俭起兵造反的时候,嵇康就极力支持,嵇康、吕安平时言论放荡,不拘礼法,有违孝道。做皇帝切不可留这样的人,应尽早除之。帝听会言,遂杀嵇康。

这个说法有很多逻辑不通的地方,第一,告吕安不孝,需要有足够的证据,魏晋以孝治天下,不孝乃是大罪,不可妄下结论,必须有吕安母亲的证词才可定罪。第二、就当吕安不孝,但是有阮籍在母亲服丧期间曾饮酒吃肉,司马昭并没有追究,此案为何一定要治吕安死罪呢?这就有失司法的公正性。

另外,钟会陷害嵇康之词也有不通之处。第一、毋丘俭反叛的时候,嵇康已移居山阳,也就是说嵇康有不在场的证据。第二、魏晋时代名士们大都蔑视礼法,狂放不羁,强调精神自由,展现个性的可爱。如若按此定罪,当诛者何止吕安一人?

第二种说法: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嵇康有个特殊的身份,他是曹操的孙女婿,嵇康曾在山阳一住就是十几年,其他地方也无所谓,山阳这个地方司马氏就比较敏感,因为汉献帝被贬以后就曾在这里居住过,嵇康难道是思故主?这个罪名可不轻,够杀嵇康一千回的。

嵇康从来都不与司马氏往来,好友山涛举荐其出任吏部郎,他不光拒绝还写了与山涛的《绝交书》。司马昭曾欲借嵇康的影响力为自己正名,但嵇康却以“非汤、武而薄周、孔”拒绝,这在名义上已经表达了对司马氏篡位的驳斥。更为要命的是,嵇康在当时太有影响力了,在吕安案被捕入狱以后,三千太学生请愿,而且放出如不释放嵇康,他们愿意和嵇康一起坐牢的话来,这下把司马昭给镇住了,他没有想到嵇康在文士中有如此之高的影响力,这严重地威胁到了他执政的基础,于是他下定决心必除嵇康,而后快。也算是杀一儆百!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嵇康的死有两条线,一明一暗。明的一条是吕安一案,暗的是嵇康不与司马氏合作并且反对司马氏篡曹魏天下,两条线就注定嵇康必遭杀身之祸。诸多两晋的史学家掩耳盗铃,替司马氏掩饰罪行,而是把嵇康的死归罪于钟会的诬陷,这就导致很多迷信正史的人,对嵇康的死因不加怀疑,导致我们从没有看到事实的真相。

●许攸死因真相

本初豪气盖中华,

官渡相持枉叹嗟。

若使许攸谋见用,

山河争得属曹家?

这是后人对许攸的评价,对三国历史有了解的都知道,许攸的出场伴随着一场决定三国格局形成的重要战争“官渡之战”,在官渡之战中,许攸俨然成了男主角,是他一手缔造了“曹氏”的崛起。

同类推荐
  • 文明之旅——图话世界十二大古文明

    文明之旅——图话世界十二大古文明

    古往今来;多少故事都已尘封,多少城邦都已漂灭,从源远流传说故事到充满争议的古老文明兴起与崩解,那些失落在时间与历史之间的人类文明渐渐演化成了一个个神秘的不解之谜。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真实档案文献,配合大量精彩图片,重读消失的文明。
  • 中华农耕文化漫谈

    中华农耕文化漫谈

    本书作者在毕生研究农史的基础上以文化漫谈的形式写成了此书,内容包括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稻作、丝绸、茶叶、水产等诸方面的发展历史。作者以写实又诗意的笔触表达了对传统农业的回顾,同时以学者的人文情怀对现代科技背景下的农业发展现状表现出怀疑与忧患。
  • 容忍与自由

    容忍与自由

    集学识与风度于一身的胡适可称民国时代的万众偶像,他一生演讲无数,这是他关于“容忍与自由”的演讲精选集。这些演讲是胡适一生自由思想的集录,更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书中包括胡适从青年到老年的思想,内容涵盖文化、修身、政治、教育、社会变革等诸多领域,是胡适思想精髓与真情实感的集合。50多年前胡适逝世,如今“胡适热”成为一种现象。即使相隔百年,人们还可以听到那震撼心灵的声音,重读胡适,人们保持着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给21世纪中国的新一轮启蒙。我们需要寻找终极价值,不再被蒙蔽双眼。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 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学者最宝贵的品德是服从真理,尊重真理。说理的人,必愿尊重他人的意见,反省自己的主张,同时更有服从真理的勇气,没有服从真理的勇气,学者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服从真理、尊重真理,一切意气便会不消而消,大家心情也会舒畅,以利协作。
  • 温古知今

    温古知今

    2010年,一个权威智囊机构评选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领导,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温家宝荣登第一。温家宝每次在重要谈话上都会引经据典,使人眼前一亮,那些诗句无不闪耀着总理的博学和智慧,让我们追随那些诗句,再次感受那些经典诗句所散发出的无尽的魅力。《温古知今》辑录了温家宝总理在历次谈话中所引用的古语和古诗句,并追根溯源,加以评析,更有对温家宝总理引用古语谈论当下问题的妙语点评,有利于我们了解一个血肉丰满、饱含着大爱而又博学多才、学富五车的总理。
热门推荐
  • 我终于弄丢了我的青春

    我终于弄丢了我的青春

    你的生命里,有没有出现一个让你刻骨铭心的人…小渔村的灰色记忆里,带着我无法忘记的伤,以及那个眼里满是忧伤的姑娘。她叫魏瑶,她叫沈心,可是那个叫沈心的女孩呀,一点儿也不省心…命运反复,如同小渔村变幻无常的海,在这场青春的冒险里,我们以为是一辈子,可我最终是弄丢了她,连同我的整个青春。
  • 今天学神傲娇了吗

    今天学神傲娇了吗

    傲娇学霸ⅤS骚又撩学神初见,他说:“长得不错,名字不错。”……再见,他说:“性格不错,成绩不错。”……后来,他说:"好巧,你刚好长在我的审美点上。”你是年少的欢喜,喜欢的少年是你!这是一个全家助攻的故事!
  • 第1005颗心脏

    第1005颗心脏

    "目标确认,等待击杀命令。”无数个暗黑的夜晚,一条条鲜活却肮脏的生命。杀者无心,而观者却为她落泪。”我来保护你......你不用再这样了......我,我爱你啊!“空洞的黑眸在月光下,宛如死寂的深渊。”爱,是什么?“喧嚣的城市里,人心似铁,暗藏杀机。且听一颗不会跳动的心脏,诉说这万般的柔情。
  • 不抛弃,不放弃:竞争时代的简单成功法则

    不抛弃,不放弃:竞争时代的简单成功法则

    2007年,电视剧《士兵突击》热播后,使无数观众集体为之倾倒,无法自拔,剧中主人公许三多———一个不起眼的农村兵,从不被人接受,不被人认可,甚至被人嘲笑开始,依靠着自己的真诚、执著和“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激励了自己,也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直至获得成功并被他人认可。该剧引发了一波又一波不可抑制的讨论热潮,参与者不分地域,不分职业,不分年龄,范围之广前所未有。而其中最被大家所认可和熟知的应该就是许三多和钢七连所共同抱有的成功信念———“不抛弃,不放弃”了。
  • 我是个开挂大佬

    我是个开挂大佬

    我叫白夜,是个大佬。让我没想到的是,我居然会被天道嫉妒的被雷劈。劈到了另一个世界。我的直觉告诉我,可能,我是要在这里当大佬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动漫剧本

    我的动漫剧本

    他是黑暗与鲜血的主宰者,他有世间无法匹敌的智慧,他灭杀一切可能性的威胁,他是一名当之无愧的枭雄。但是他有一个从小想当英雄的妹妹,而且她还是个兄控,天生对立的种族,不同的志向,她依恋他,他包容她,不懂感情的他很迷茫,金·斯卡奥特:“我到底该怎么做?”他们最后的结局到底是怎么样的?(落寞:啊!二次元啊我的向往,神啊~收了我吧)
  • 三界之风云—莲篇

    三界之风云—莲篇

    大概,很扯的写一个贼完美的男主和一个贼萌贼帅贼皮的女主以及一个世界的成长史……天马行空纯恶搞作品……
  • 我的男神我的喵

    我的男神我的喵

    来自异世的王子,被至亲至爱之人陷害,落难人间化身一只猫。一场醉酒让她意外救起他,孰知是福是祸?他太冷,太绝情!她太傻、太执着!然而,命运将他们缠绕在一起,她身上的秘密是他夺回一切的关键。是利用还是爱情?经历磨难与生死,她将他改变,而他却不知已爱上她。当尘埃落定,秘密揭开,是爱是恨,他和她该如何去选择?是今生的缘分还是前世的冤孽?今生他许下承诺,来世定不负汝!
  • 我也曾有你的样子

    我也曾有你的样子

    如果有平行时空,我们有多少种可能……我们会在哪个时空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