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9600000050

第50章 外篇(下)(15)

一句名言说,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穷达荣辱既然与人生同在,何不保持一种豁达的态度,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遭遇。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喜也好,悲也好,智慧的人总能从困境中看到希望之光,从成功中洞察潜在的危机。

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

一位朋友讲过他的一次经历:

一天下班后我乘中巴车回家。站在我面前的是一对情侣,他们亲热地相挽着,其中一个背对着我,女孩的背影看上很标致,高挑,匀称,活力四射,她的头发是染过的,是最时髦的金黄色,她穿着一条今夏最流行的吊带裙,露出香肩,是一个典型的都市女孩,时尚,前卫,性感。他们靠得近,低声絮语,这位高个女孩不时发出欢快笑声。笑声不加节制,好像是在向车上的人挑衅:你看,我比你们快乐得多!笑声引得许多人把目光投向他们,大家的目光里似乎有艳羡,不,我发觉到他们眼神里还有一种惊讶,难道女孩美得让人吃惊?我也有种冲动,想看看女孩的脸,看那张脸上洋溢着的幸福会是一种什么样子。但女孩没回头,她的眼里只有她的情人。

很巧,我和那对恋人在同一站下车,这站我有机会看看女孩的脸,我的心里有些紧张。不知道自己将会看到一个多么令人悦目的绝色美女。可就在我大步流星地赶上他们并回头观望时,我惊呆了,我也理解了片刻之前车上的人们那种惊诧的眼神。我看到的是张什么样的脸啊!那是一张被烧坏了的脸,用“触目惊心”这个词来形容毫不夸张!真搞不清!这样的女孩居然会有那么快乐的心境。

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你必须握好自己的心舵,下达命令,来支配自己的命运。你是否能够对准自己的心下达命令呢?倘若生气时就生气,悲伤时就悲伤,懒惰时就懒惰,这种只不过是顺其自然,并不是好的现象。释迦牟尼说过:“妥善调整过的自己,比世上任何君王更尊贵。”由此可知,妥善调整过后的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任何时候都必须愉快,欢乐,充满希望,勇敢地掌握好自己的心舵。

知北游

在《庄子》全书中,对“道”谈得最集中最透彻,观点最为清晰成熟的要数本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篇中所说的“道”,是指对于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本性的基本认识。明代陆长庚就认为此篇“所论道妙,迥出思议之表,读《南华》者,《知北游》最为肯綮。”

篇文认为宇宙万物源于“气”,包括人的生死也是出于气的聚散。篇文还认为“道”具有整体性,无处不在但又不存在具体形象,贯穿于万物变化的始终。篇文看到了生与死、长寿与短命、光明与幽暗……都具有相对性,既是对立的,又是相生、相互转化的,这无疑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观。但基于宇宙万物的整体性和同一性认识,篇文又认为“道”是不可知的,“知”反而不成其为“道”,于是又滑向了不可知论,主张无为,顺其自然,一切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可改变,也不必去加以改变。

刘凤苞《南华雪心编·知北游》总论中这样评说:“前篇通体发挥一‘真’字,此篇通体幕写一‘无’字。真者道之本根,无者道之化境,由真以返于无,即无以窥其真,一部《南华》,只此二字尽之矣。《中庸》论性命之旨,不外一‘诚’,诚即‘真’字实际,而终之以无声无臭,亦犹《知北游》之以无为谓归结全篇也。”

【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①,而适遭无为谓焉②。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③。

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而睹狂屈焉。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狂屈曰:“唉!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知不得问,反于帝宫,见黄帝而问焉。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彼与彼不知也,其孰是邪?”

黄帝曰:“彼无为谓真是也,狂屈似之,我与汝终不近也④。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⑤。道不可致⑥,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⑦。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今已为物也,欲复归根,不亦难乎!其易也,其唯大人乎⑧!生也死之徒⑨,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⑩!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奥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

知谓黄帝曰:“吾问无为谓,无为谓不应我,非不我应,不知应我也;吾问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今予问乎若,若知之,奚故不近?”黄帝曰:“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此其似之也,以其忘之也;予与若终不近也,以其知之也。”

狂屈闻之,以黄帝为知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⑾,万物有成理而不说⑿。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今彼神明至精⒀,与彼百化。物已死生方圆⒁,莫知其根也,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⒂。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毫为小,待之成体。天下莫不沉浮,终身不故⒃;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⒄。此之谓本恨,可以观于天矣。

【注释】

①隐弅(fén):假设之地名。②无为谓:虚拟之得道者,与自然合一无为不言之人。③不知答:意思是说,无为谓视大地万物为一体,无分别之心,故对所问不知答。④不近:与道不相近。⑤不言之教:不用言语的教化。⑥致:招致、取得。⑦华:通“花”。比喻漂亮的外在形式。⑧大人:至人,与天道无为一体,故复归大选则易。⑨徒:类。⑩纪:纲纪、条理。⑾明法:明确的规律。⑿成理,万物生成之理。⒀彼:指天地。神明:天地蕴含的活力、创造力,虽无形可见却无所不在,主宰一切,它是极精微的。⒁死生方圆:物或生或灭,或方或圆,变化无方,形态各异。⒂扁然:犹遍然,普遍地。⒃故:陈旧,不故:言其新故相除,永葆生机。⒄油然:流动变化无所系着之状。万物畜:万物为其畜养。

【译文】

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问了好几次无为谓都不回答,不是不回答,而是不知道回答。

知从无为谓那里得不到解答,便返回到白水的南岸,登上名叫狐阕的山丘,在那里见到了狂屈。知把先前的问话向狂屈提出请教,狂屈说:“唉,我知道怎样回答这些问题,我将告诉给你,可是心中正想说话却又忘记了那些想说的话。”知从狂屈那里也没有得到解答,便转回到黄帝的住所,见到黄帝向他再问。黄帝说:“没有思索、没有考虑方才能够懂得道,没有安处、没有行动方才能够符合于道,没有依从、没有方法方才能够获得道。”

知于是问黄帝:“我和你知道这些道理,无为谓和狂屈不知道这些道理,那么,谁是正确的呢?”

黄帝说:“那无为谓是真正正确的,狂屈接近于正确,我和你则始终未能接近于道。知道的人不说,说的人不知道,所以圣人施行的是不用言传的教育。道不可能靠言传来获得,德不可能靠谈话来达到。没有偏爱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讲求道义是可以亏损残缺的,而礼仪的推行只是相互虚伪欺诈。所以说,‘失去了道而后能获得德,失去了德而后能获得仁,失去了仁而后能获得义,失去了义而后能获得礼。礼,乃是道的伪饰、乱的祸首’。所以说,体察道的人每天都得清除伪饰,清除而又再清除以至达到无为的境界,达到无所作为的境界也就没有什么可以作为的了。如今你已对外物有所作为,想要再返回根本,不是很困难吗!假如容易改变而回归根本,恐怕只有是得道的人啊!生是死的同类,死是生的开始,谁能知道它们的端绪!人的诞生,是气的聚合,气的聚合形成生命,气的离散便是死亡。如果死与生是同类相属的,那么对于死亡我又忧患什么呢?所以,万物说到底是同一的。这样,把那些所谓美好的东西看作是神奇,把那些所谓讨厌的东西看作是臭腐,而臭腐的东西可以再转化为神奇,神奇的东西可以再转化为臭腐。所以说,‘整个天下只不过同是气罢了’。圣人也因此看重万物同一的特点。”

知又对黄帝说:“我问无为谓,无为谓不回答我,不是不回答我,是不知道回答我。我问狂屈,狂屈内心里正想告诉我却没有告诉我,不是不告诉我,是心里正想告诉我又忘掉了怎样告诉我。现在我想再次请教你,你懂得我所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又说回答了我便不是接近于道呢?”黄帝说:“无为谓他是真正了解大道的,因为他什么也不知道;狂屈他是接近于道的,因为他忘记了;我和你终究不能接近于道,因为我们什么都知道。”

狂屈听说了这件事,认为黄帝的话是最了解道的谈论。

天地具有伟大的功德而不言说,四时运行具有显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生长有明显的规律而不说明。所谓圣人,就是推原天地有功而不自夸的美德,就是通达万物自然生成的妙理。所以至人任其自为,圣人无所造作,只是效法天地自然无为之道。

天地神明非常精妙,参与万物的无穷变化。万物或死、或生、或方、或圆,难以知晓它的根源,万物自古以来原本就这样普遍存在着。“六合”虽然十分的巨大,但始终不能超出道的范围;秋毫虽然是最小的,也要仰赖于道方才能成就其细小的形体。宇宙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着,它们一生都不曾死守故旧而一成不变,阴阳与四季不停地运行,各有自身的序列。大道暗昧模糊似亡而存,流动变化没有形状而神妙莫测,万物接受它的养育却不知不觉。这就是最根本的道理,可以由此效法自然的天道了。

【品读庄子】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所谓真知是对道的认识,而不是对天地万物的认识。庄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都是道在演化过程中的表现,都是稍纵即逝的,都是虚幻、不真实的,而只有道自身是永恒的,真实的。

所谓真知,不是对天地万物的认识,而是对道自身的认识。可是道又不能用通常所说的方法去认识,因为它与天地万物不一样,无形无象,不可用目视,不可用数量,不可用耳听,不可用心想。所以就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情况,凡是认为自己有了真知的人恰恰是最无知的,那些认为自己无知的人,或许倒是对道有所体悟。

其实,不只是“道”这种高深的食物,任何优秀的品质都是不需要用语言来装饰和渲染的。

好酒品无言

曾经有一个了不起的品酒师。一个朋友邀请他去家里,看看自己的收藏。朋友想得到这个人的赞赏,就拿出一种最名贵的酒。那人品尝了一下,却保持沉默。他没有说任何话,甚至不说它是好的。那个朋友觉得受了伤害,然后又拿出一种非常粗糙的普通的酒。

那人品尝了一下说:“非常非常好,很好!”

收藏家糊涂了,他说:“我被搞糊涂了,我给你最稀有、最名贵的酒,你保持沉默;但对这种普通的,一点都不名贵、粗糙的酒你却说非常非常好!”

品酒师说:“对第一种酒,没有人需要说什么,它本身已经说明;但对第二种,必须有人赞扬它,不然它会受挫!”

其实品人亦如品酒,真正的好酒永远都不再需要额外的夸赞,它自身散发出来的香气已经说明了一切,正像诗里写的那样,“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原文】

啮缺问道乎被衣①,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②,而无求其故。”

言未卒,啮缺睡寐。被衣大说,行歌而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③,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④,无心而不可与谋,彼何人哉!”

舜问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子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行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强阳气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注释】

①被衣:虚拟之人名。②瞳(tóng)焉:无知直视的样子。③真其实知:真正纯实之知。④媒嫌晦晦:懵懂无知的样子。媒:作昧。

【译文】

啮缺向被衣请教有关道的学问,被衣说:“你端正你的形体,专注你的视觉,自然的和气便会到来;收敛你的心智,专一你的思虑,神明就会停留。德将会使你显出美好来,道将留在你的身上。你无知而直视的样子就像初生的小牛犊,你不要去追究事物的原由。”

话未说完,啮缺已经睡着了。被衣见了十分高兴,唱着歌儿离去,说:“身形犹如枯骸,内心犹如死灰,朴实的心思返归本真,而且并不因为这个缘故而有所矜持。浑浑噩噩,既然如此无心,我就不必再对他讲什么了。那将是什么样的人啊!”

舜向丞请教说:“道可以得到并占有吗?”丞说:“你的身体尚且不是非你所有,你怎么能占有大道呢?”舜说:“我的身体不是由我所有,那谁会拥有我的身体呢?”丞说:“这是天地造化赋予你的形体,降生人世并非你所据有;这是天地给予的和顺之气凝积而成,性命也不是你所据有,是天地真气的运行;即使是你的子孙也不是你所据有,这是天地所给予你的蜕变之形。所以,出行不知去哪里,居处不知道身在何处,饮食不知什么滋味。都是天地之间气的运动,怎么能得到并占有呢?”

【品读庄子】

心不在焉岂能得道

本章节中通过被衣向啮缺传授“道”,啮缺反而睡着了的故事,说明虚静无为、无心、无知就可以得“道”。宣扬“道”法自然,无为就能得道。

不过,结合现实生活,无论是听别人假话,还是自己做事情也好,“心不在焉”都是对别人的不尊重,这样三心二意地做事情也是很难成功的。

心诚则灵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室宗亲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既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辅佐他成就大业。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机的诚意。

过了几天,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什么真才实学,不请也罢。张飞则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带着他俩三访诸葛亮。

这一次,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刘备如此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辅助刘备,建立了蜀汉皇朝,成为一代名相。

这就是三国时有名的“三顾茅庐”的典故,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诸葛亮本是隐居卧龙岗的散淡之人,然而在刘备诚恳的请求下,终于盛情难却,最终辅佐他建立了蜀国,并立下了汗马功劳。

同类推荐
  • 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新

    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新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全党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针。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是培养高素质国家干部队伍的需要,是领导干部加强世界观改造,拒腐防变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可靠保证。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壹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壹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这套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
  • 西方哲学十二讲

    西方哲学十二讲

    像其他有关西方哲学史的著作一样,本书也是对哲学的回忆。不过,本书并没有事无巨细地回忆每个时期每位哲学家的思想,而是把目光集中投射到他们思想的某些方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试图让回忆更深入一些,在澄清哲学家本人思想的同时,一方面通过当代视野来揭示其中的深层蕴涵,另一方面也通过问题本身的如其所是来展开对问题本身的回忆与参与。通过这样的方式,本书探讨哲学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哲学地思考。
  • 《百喻经》启示录:重建心灵家园

    《百喻经》启示录:重建心灵家园

    佛教来源于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经典浩如烟海,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百喻经》又叫《百句譬喻经》,原名为《痴华鬟》,是印度法师僧伽斯那根据《修多罗藏》十二部佛经中的素材编撰而成,它通过寓言故事阐述了佛教经典,寓言通俗自默,充满了哲理,又枉具讽剌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原经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解释,一是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读者开卷感悟和卷尾诲颂共为则。
  • 人生不过俯仰进退

    人生不过俯仰进退

    《人生不过俯仰进退》是一本教年轻人涵养心性、收获淡定人生的智慧书!它囊括《孟子》、《老子》、《庄子》、《易经》、《传习录》、《小窗幽记》等数部国学经典中折射出的修心智慧,为现在社会疲于奔命的人们,打开一扇心灵之窗,告诉大家如何修炼一颗淡定洒脱的心,收获通透自然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寒玉问情

    寒玉问情

    [花雨授权]就因为这个女人救了皇上,皇上为报恩就这么轻易地把他“卖”给她了?就她那平凡又无趣,跛脚又破相,哪里配得上他靖国大将军?!什么?害她破相及跛脚的罪魁祸首竟是他这堂堂大将军?!看来事情真是越来越好玩了!
  • 大清河帅

    大清河帅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农历八月二十日深夜,北岳恒山脚下的浑源州,夜深入静,月牙儿西斜。一个小四合院的西正屋正亮着灯,屋子里不断传出女人们杂乱的喊叫声,两个男人的影子不安地在院里晃来晃去。
  • 毁灭王庭

    毁灭王庭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这是一个百舸争流,求得一脉传承的世界!修士、诸神、术士、鬼怪、魔法、武道、斗气、精神大师、炼星、炼体......大道至简,大道唯一!........在这一个大道万千的时代,沈岱一人一剑终结了这个时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降夜

    降夜

    虽然这世上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但不管多古怪,多么稀奇的事情,只要没人在,只要与人无关的话,就只不过是现象,瞬间即逝的的事。而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事。这世界上也没偶然,有的只是必然。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屋头青瓦是谁家

    屋头青瓦是谁家

    故园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可能它是一座山、是一条河、是一株树、是一栋老房子。作为村庄的孩子,我熟悉村庄的每一缕眼神、每一个表情。村庄也是我永远的牵挂,谷场上的方格子,榆树上的知了壳,槐树梢上的明月,星光下的萤火虫……
  • 鬼魅蝶面

    鬼魅蝶面

    她,来自遥远海域的仙岛,带着神秘的蝴蝶面具。他,是她用精血幻化的蝴蝶,却爱上了自己一体的主人。她是一只千年九尾狐,爱上了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他,是一只万年蝶精,爱她却爱的那样执着。“你我本是一体,一个人,怎么会爱上自己呢?”直到他消失不见,只留下一只冰蓝色的翅膀,她才后悔。人,到底会不会爱上自己?
  • 冰落泪羽,竹马青梅易倾心

    冰落泪羽,竹马青梅易倾心

    【全文甜宠,无虐】青梅突然回国,忘了就算了,结果还转进了同一个学院?开玩笑?!转进了一个学院就转吧,怎么还在同一个班了?那行的吧,反正也不认识了,在就在吧关键是!!你在吧,怎么还偷偷订婚了呢?
  • 小女侠

    小女侠

    她自长歌剑问天,诛妖镇魔荡人间。愿执青锋斩虚华,万般迷惘守清心。凤舞九天龙在渊,沧海桑田犹可期。九转功成居庙堂,白寿归尘笑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