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9600000037

第37章 外篇(下)(2)

以世俗的学问来修治本性,以求复归本初,用世俗的思想来节制情欲,以求获得明达,这类人是可蒙蔽之人。古时修道的人,以恬淡涵养智慧,智慧生出而不用,这叫以智慧涵养恬静。智慧与恬静相互涵养,而和顺就从本性中流露出来。

德,中和之性;道,自然之理。德行宏大深远,无所不容,就叫做仁;道无所不顺,就叫做义。义理彰明因而物类相亲,就叫做忠;心中淳厚朴实而且返归本真,就叫做乐;诚信显著、容仪得体而且合于一定礼仪的节度和表征,就叫做礼。礼乐偏执一方而又多方有失,那么天下定然大乱了。持守正道的人收敛自己的德行,德行也就不会冒犯他人,德行冒犯他人则万物必将失却自己的本性。

古时候的人,在混沌鸿蒙、淳风未散的环境中生活,跟整个外部世界混为一体,而且人们彼此都恬淡无为、互不交往。正是这个时候,阴阳调和空静,鬼神也不会干扰,四季的变化顺应时节,万物全不会受伤害,各种有生命的东西都能尽享天年,人们即使有智慧,却无用武之地,这就叫做完美纯一的状态。在那个时代,无为而自成,还常与自然之道相合。

等到后来道德衰退,到燧人氏、伏牺氏治理天下时,只能顺民之心而不能达到与自然的绝对同一。道德进一步衰落,到神农氏、黄帝治理天下时,只能够让世道安定却不能顺应民心。道德又再衰落下去,到了唐尧、虞舜治理天下时,便大兴治理和教化的风尚,淳厚质朴之风受到干扰与破坏,背离大道而为,寡有德行而行,这之后也就舍弃了本性而顺从于各自的私心。人们彼此间都相互知道和了解,也就不足以使天下得到安定,然后又贴附上浮华的文饰,增加了众多的俗学。文辞泯灭了纯朴的天性,博学毒害了恬淡的心灵,人们开始迷乱起来,再也无法保持自然的性情,恢复到本来的状态。

由此不难看出,社会丧失了自然之道,自然之道也抛弃了社会。道和世人彼此相互丧失,有道之人怎么能立足于人世间,人世间又怎么能从自然之道得到振兴呢?道没有办法在人世间兴起,人世间也没有办法依靠天道而振兴,即使圣人不躲进深山老林,他们的德行也会隐藏起来。隐居,并不是把自己也隐藏起来。

【品读庄子】

以知养恬穷乐无忧

本章节提出“以恬养知”的主张,认为遵从世俗必定不能“复其初”,只有自养而又敛藏,才能不“失其性”。

文中庄子缅怀远古混沌鸿蒙、淳风未散的时代,批评现世人越来越不懂得修养性情,随着时代的推移,世风日下,德行逐渐衰退,一代不如一代;甚至连圣人的德性也被世风蒙蔽。由此,庄子提出人要自我端正行为,向远古的人学习,做到以知养恬,穷乐无忧。

西绪弗斯情结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

天神西绪弗斯因触犯天条被宙斯罚到人间受苦,他的工作就是每天推一块石头上山,但是,每当他辛苦了一天将石头推上山顶后,它都会重新滚落下去。这就意味着,西绪弗斯将在永无止境的失败中品尝苦难的滋味。

可是,西绪弗斯并不就此认输,他仍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推着石头上山,并在心里安慰自己说:“我完成了我的责任,不管它是否滚落,我已经心安理得。”

西绪弗斯在这样的思想下获得了内心的平静,推石上山的工作似乎也并不显得枯燥和劳累。后来,宙斯无法,只得把他放回了天庭。

这个古老的故事常被用来隐喻人类永恒的悲剧命运,然而我们发现,悲剧的表面下其实掩藏着幸福的光环。西绪弗斯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苦难,如果他是人类的象征,那么这也正是人类精神的高贵之所在。

在苦难中收获幸福,直到有一天我们彻底地离开它!

【原文】

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古之存身者,不以辩饰知,不以知穷天下,不以知穷德,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已,又何为哉!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识。小识伤德,小行伤道。故曰:正己而已矣。乐全之谓得志。

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①,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②,寄者也。寄之,其来不可圉③,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今寄去则不乐,由是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④。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注释】

①轩冕:高官厚禄。②傥来:偶然来到。③圉:通“御”,抵杭,抵档。④荒:丢失,消亡。

【译文】

古时候所谓的隐士,他们并不是为了隐藏自己而不愿现身,也不是因为缄默不言而不愿发表看法,也不是因为深藏才智而不愿有所发挥,是因为时遇和命运乖妄、背谬啊。当时遇和命运顺应自然而通行于天下,就会返归混沌纯一之境而不显露踪迹。当时遇不顺、命途多舛而穷困于天下,就固守根本、持守宁寂至极之性而静心等待:这就是保存自身的方法。

古时候善于保存自身的人,不需要辩论来修饰自己的智慧,不用智巧使天下人困窘,不用心智使德行受到困扰,巍然自持地生活在自己所处的环境而返归本性与真情,又何须一定得去做些什么呢!大道广荡本不是小有所成的人能够遵循,大德周遍万物本不是小有所知的人能够鉴识。小有所知会伤害德行,小有所成会伤害大道。所以说,端正自己也就可以了。为自然天性的保全而感到高兴,就可以说是得志了。

古时候所说的自得自适的人,不是指高官厚禄地位尊显,说的是出自本然的快意而没有必要再添加什么罢了。现在人们所说的快意自适,是指高官厚禄地位显赫。荣华富贵在身,并不出自本然,犹如外物偶然到来,是临时寄托的东西。外物寄托,它们到来不必加以阻挡,它们离去也不必加以劝止。所以不可为了富贵荣华而恣意放纵,不可因为穷困贫乏而趋附流俗,身处富贵荣华与穷困贫乏,其间的快意相同,因而没有忧愁罢了。如今寄托之物离去便觉不能快意,由此观之,即使真正有过快意也未尝不是迷乱了真性。所以说,万追求物欲而丧失自我,为趋就流俗而失掉本性,就叫做本末倒置之人。

【品读庄子】

敲响“丧己于物失性于俗”的警钟

在庄子看来,古代修道人的境界是远远高于当下的世俗之人的。即使都一样追求“得志”,古代修道人所追求的“得志”是指获得真正的心灵上的自在安适,当下世俗之人的“得志”,则是指获得高官厚禄,实现物欲的满足。而这种物欲即使得到了满足,也只是暂时的。从古至今,越是位高权重的人,就更是担心会有一天失去所有,而那些利用各种手段才获得高官厚禄的人,更是终日惶恐,心神不安。

欲望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得到改变,只要人心里还有欲望,它便会一直存在下去。当今又有多少人还在继续执迷不悟呢?从早到晚为升官发财着急上火,争得头破血流。庄子的“缮性”,提醒我们要时时修养性情,给淳朴自然的本真多留下一点空间,这在充满诱惑、物欲横流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当欲望来袭,不妨想想古人的教诲,防微杜渐,至少不会有一天真的沦落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的地步。

我无欲而民自朴

唐代诗人郎士元所作《次柳氏旧闻》,记载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唐肃宗在当太子的时候有一天陪着唐玄宗一起进餐。餐桌上摆满了各种佳肴,其中有一盘羊腿,唐玄宗就让太子去割羊肉。太子割完羊肉后,见手上都是油污,便顺手拿起一张面饼擦手。唐玄宗眼睛直盯着他的脸,露出不高兴的神色。太子擦完手,慢慢地把饼送到嘴边,有滋有味地把饼吃掉了。这时唐玄宗转怒为喜,对太子说:“人就应该这样……,唐玄宗贵为天子,却能爱惜粮食,是很不容易的。当他看到太子以面饼擦手时,就很恼火,以为太子是在糟蹋粮食;当又看到太子从容地将擦过手的面饼吃掉时,又转怒为喜,认为太子和自己一样,能“以贱为本”。

这也是个看中物质的例子,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反过来,“君子爱财,也要省之有道”,唐玄宗就是这样的。君主勤俭,百姓生活就可以相对宽松。《管子》里曾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即指粮仓库房充实,自然知道礼节;吃穿不愁,自然懂得荣辱。礼让在物质生活充裕的条件下形成,而衣食无着则会产生争心,礼让很难站得住脚。在上者简朴,在下者就会效仿,这样老百姓才能过得舒适,国家也能长治久安。正如《老子》里说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秋水

本篇运用《齐物论》的观点,极力论证万物大小、是非的无限相对性和人生贵贱、荣辱的极端无常性,旨在要人去伪存真,顺应自然,不为追求名位、富贵等而伤害天然本性。

此篇开始,是河伯和北海若的七次对答,篇幅将近两千字。开篇说河伯欣然自喜,以及望洋向若而叹,自称见笑于大方之家,十分精彩。然后承接《逍遥游》篇“小大之辨”的话题,讲井蛙不可以语于海的道理。紧接着又否定数量上的大小差别,由万物的“量”讨论到万物的“质”。最后由讨论万物进而阐述天道,天道涵括万物、超越万物,所谓“万物一齐,孰短孰长”,同时道又遍在于万物,因循万物,所谓“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由此而切入《齐物论》篇曾讨论的“齐物”主题。文中譬喻、说理交错,韵文、散文间杂,令人目不暇接。

次序上,虽然《秋水》篇排在外篇的中间,但是地位很高,深受历朝历代文人雅士的评价。

清代林云铭说:“是篇大意,自内篇《齐物论》脱化出来,立解创辟,既踞绝顶山巅,运词变化,复擅天然神斧,此千古有数文字,开后人无数法门。”朱文熊先生说:“此篇论大小贵贱处,似从《齐物论》篇来,然曰‘无以人灭天’,见道之至大者仍在无为,则亦《大宗师》之旨。”又说:“此篇为庄子极得意文字。”

本从“道”的高度来审视世界,认为客体对象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而且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变化着的客体对象是认识主体的人无法穷尽的,因而形成了人的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庄子“以道现之”的宏观视野,使认识不再拘泥于一隅之知,而是将人的认识引向无穷相对的广大领域。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①,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②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③,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④,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⑤,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⑥?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注释】

①两涘(sì):两岸。②野语:俗语。③鼃(wā):通“蛙”。④虚:通“墟”。居住的巢穴。⑤尾闾:大海的出水口。⑥稊(tì):一种草,果实像小米。

【注释】

秋天雨水及时降下,河流水位暴涨,千百条河流注入黄河,水势非常洪大,隔着黄河两岸以及洲渚,连牛和马都分辨不出来。于是河神欢欣鼓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归自己所有了。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朝东边一看,一眼望不到尽头。河神这才改变刚才欣喜若狂的脸色,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有句俗语,说‘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曾经听说有人小看孔子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不太相信;如今我看到你是这样的高深莫测,使我相信这句话的确有道理啊。我要是不到你这里来,那可真是糟糕啊,我肯定会永远受到得道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不能和井里的青蛙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不能和夏天的虫子谈论冰雪,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不能和乡下的读书人谈论大道,是因为礼教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才认识到自己的短浅与不足,这样就可以和你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是不能加以计算的。可是我从未因此而感到自满,因为我知道我的形体来自天地,并且摒受了阴阳之气,我在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的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与万物相比,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以避让而取得名声,孔子以言谈显示渊博,他们这样夸耀自己,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欣喜若狂的样子吗?”

【品读庄子】

不要自以为大

本节中河伯本来自以为大,见到北海之后,才知道自己原来有多么渺小。不过他只知道自己与北海相比是渺小的,只是由此改变了自满自足的观点,并没有理解到大小无穷、任何东西都没有资格自大的道理。

北海若首先讲了自己之大,大到万川归之不见满、底缝泻漏不见虚、旱涝无常它有常、四季变化终如一的程度。之后讲大而不大的道理,那是因为还有比它更大的天地,还有产生出它的阴阳之气。天地虽大,但却不是最大,因为环宇之内的事物是无穷无尽的,大小也都是相对的,大上有大无极限,小下有小无穷尽。正因为如此,再大的东西也不能自大,再小的东西也无须自卑。不要被狭小的认识所局限,只要不断地突破自我,增长见识,就能不断地获得进步。

同类推荐
  • 空间启示录

    空间启示录

    本书所立足的“空间思维”,受到了亨利·列斐伏1974年所著的《空间的生产》一书的启发,并受到对“空间思维”有论述的思想家的观点影响。虽然后现代主义所推崇的批判主义是“做永远的捣蛋鬼”,但作者更愿意有建设性地提出“空间思维”和“公平与效率”的空间变化原则、“现实与梦想”的空间创造原则、“空间的折叠”和“空间相对论”等一系列自主的观点,为后现代主义哲学树立应有的启蒙价值。在这一价值的启发下,至少让更多人重新用哲学的头脑,去思考和理解什么是“时间”与“空间”,什么是“关系空间”的定义。
  • 浙东学术(第二辑)

    浙东学术(第二辑)

    本书收录论文10篇,包括:古代政治哲学研究文《<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系统论述朱熹《家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主张摆脱从“心性论”的视域来研究孟子的《孟子性善论刍议》,何善蒙副教授所著的《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四篇以浙江学术为主的地域研究文和两篇与佛教有关的作品。
  • 我生有涯意无尽:梁漱溟人生的艺术

    我生有涯意无尽:梁漱溟人生的艺术

    这本书收录了梁濑溟先生对人生、社会、历史、文化、宗教进行的深入探究与思考,为了解和研究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梁濑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情操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资料。书中的主题有人生的意义及态度、欲望与态度、人生观、道德观、儿童心理及青年修养问题、朋友与信用、择业、中国文化问题及构造问题、求学与不老、成功与失败以及谈佛、宗教等方面。该作品是哲学思想的总结,也是其一生精华作品的集萃。
  • 庄子原来这样说

    庄子原来这样说

    《庄子》不仅仅是一部哲学范畴的著作,它将哲学思想以一种艺术的表达呈现在世人面前。那些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蕴含的不仅仅是人生大道理,更有着极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入则孔孟,出则老庄”,现代人的自处和处世准则,很大一部分有赖于老祖宗的智慧教导,而儒家道家的思想则在其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中坚地位。当我们遇到庄子,便深深折服于他的奇思妙想,他的聪敏,他的激情,他的快乐,他的独行于世。他尖锐而激烈地面对这个世界,他淡然却又悲悯地跨过俗世红尘。他眼中的一切都那么的与众不同偏又发人深省。
  • 普鲁斯特的美学

    普鲁斯特的美学

    马塞尔·普鲁斯特是法国20世纪初的伟大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作品《追忆似水年华》奠定了其文学大师的地位,写作风格和技巧突破传统小说,本书从其人格美学、风格美学、叙事美学、小说美学、戏剧美学、时间美学、空间美学等多个方面细致研究了其艺术美学,是一本普鲁斯特美学研究的较为系统全面的专著。
热门推荐
  • 骞骞之年

    骞骞之年

    你在吗你能听到吗我好想你你一定要幸福啊比我幸福
  • 隋唐女侠张隐隐

    隋唐女侠张隐隐

    离家出走女扮男装行走江湖的李渊三女张隐隐与隋朝皇子杨子铭,侠客柴绍相识共同闯荡乱世江湖,最终成为一代传奇女侠的故事。
  • 南柯一梦孟奈何

    南柯一梦孟奈何

    她原是奈河桥上的孟婆因助他往生触犯天条囚困在奈何桥七千年坏掉的眼泪致喝下孟婆汤的人残留前世记忆故事,就从她委派彼岸花的花灵——孟奈何,去人间消除残留记忆开始......
  • 半妖成神记

    半妖成神记

    六千年战争洗礼过的天武大陆,风云突变群雄争霸,待得魔声再起大陆又一次陷入灭世危机,谁来阻挡魔的脚步?谁来拯救这片天地?------------------------------------
  • 不负相念

    不负相念

    芙念,一只五百年的蝴蝶小妖,却被一个活了十九年的高冷王爷收服了!这个王爷不一般,宠妻宠的不一般。面对外人,狂酷拽,面对芙念,就一个字,玩命儿宠。当他们相遇,一场人妖之恋,又会以怎样的结局收尾呢?
  • 校草是恶魔:丫头,再爱我一次

    校草是恶魔:丫头,再爱我一次

    “你听着,你以后就是我的人了。”凭什么啊!不就一纸婚约嘛!可恶的恶魔!“喂,我饿了。”“喂,我累了。”“喂,我要洗澡。”这该死的恶魔,天天压榨我,不行,我要出去!可是刚刚走到门口,女仆出现了,“小姐,少爷等着你回去呢。”可恶。事后的某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喜欢上了那个恶魔,难道,自己有受虐倾向?【女主非傻白甜非包子,欢迎入坑~】
  • 这个学校不对劲

    这个学校不对劲

    高中生田中天泽考上了稻苗市最好的高中——凌海中学,然而奇怪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他发现这个学校不对劲!
  • 御天神龙

    御天神龙

    神龙时代结束,乱世开启,群雄逐鹿,远古小部落的龙潇在一次打猎中与族人走散,无意闯入世间,救下被围困的女子,为了报恩,女子将龙潇带到无锡城,没过多久,一场突变将龙潇逼入绝境,一名老道偶然发现了穷途末路的龙潇并带回宗门跟其修炼,天赋异禀的他很快受到宗门重视,重点培养,在经历重重蜕变后,龙潇已然成为一方强者,同时一层一层谜团也浮现出来,为解开一切,龙潇踏上了艰辛而又残酷的旅程。
  • 涅槃上凰

    涅槃上凰

    云千凰,镇国将军府唯一的小姐上一世,她为了那个人面兽心的人渣七皇子君莫,害得将军府被抄家灭族,百年基业毁于一旦祖父,祖母,阿爹,阿娘,四个哥哥全都死于他手全都是为了保护她……这一世,呵,君莫,既然老子回来了,就不会放过你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