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5200000002

第2章 社会人口(1)

人口是构成区域社会的基础,人口的多寡、性别的均衡、教育的程度等均反映出区域社会的基本存在状况,是研究区域社会史理应首先需要弄清楚的问题。因此,本章将对近代以来,甘肃区域社会的人口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人口数量

区域社会的人口数量反映出社会的存在规模。近代以来,甘肃区域社会的人口经历了起伏不定的变化。人口数量的起伏,使区域社会的存在规模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中国封建社会十分重视对户口的管理,认为“长而出分则户益密,生而辄育则口必增”,添丁增口是太平盛世的一个标志。据《甘肃通志稿·民族五·户口》记载,清嘉庆年间,甘肃有近200万户,以当下学术界计算人口的通行标准即一户五口人来计算,那时甘肃约有1000万人,这是甘肃有史以来人口最多的历史时期。进入近代,正值道光年间,甘肃人口数量仍然在1000万人左右。道光以后,经过“同治之乱”,甘肃人口数量出现了大的回落,锐减至半。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全省人口约有88万户,490万人左右。而到了宣统元年(1909年),全省人口约有96万户,510万人左右,呈逐渐回升的趋势。民国元年(1912年),全省人口约有98万户,498万人左右;民国11年(1922年),全省人口约有116万户,640万人左右;民国17年(1928年),全省约有120万户,660万人左右。以上数据中,关于1928年的户口数据,与《甘肃省乡土志稿》记载的约628万人的数字相差不多。因此,根据两份资料的记载可以知道,在1929年甘肃分治为三省前,人口约有650万人。

1929年,甘肃析置为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域社会的范围缩小,人口数也相应减少。分省时,原属甘肃的青海河湟谷地三县四厅有40余万人,宁夏诸州县有70余万人,两地合计有110余万人。按当时甘肃有650万人的人口来看,三省分治后,甘肃剩540余万人。现仍据《甘肃省乡土志稿》记载的省政府在民国22年(1933年)的统计数据可知,当时甘肃有553万余人。这两个数据相差不多,还是比较可信的。应该说,三省分治后甘肃有540余万人是比较可靠的。到1944年,甘肃区域社会的人口达到650多万。1949年,据《中国人口·甘肃分册》的记载,甘肃区域社会的人口达900多万。

从以上关于甘肃近代人口数量的变化来看,甘肃近代社会的规模不太稳定,起伏较大,其中有自然的和社会的等多方面的原因。从甘肃有人口记载的历史来看,从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到清雍正二年(1724年)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甘肃区域社会人口的基本情况是: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甘肃约有人口31.82万户,129.23万人,以后人口基本以这一数字为准上下波动,最多时达到186.9万人(1189年),最少时降至30万人左右。在近两千年的岁月里,甘肃人口从来没有超过200万人。清朝康乾盛世后,人民休养生息,人口得到较快增长,增至1000万人,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人口的猛增使甘肃区域社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亦使甘肃区域社会开始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人口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因素,决定了社会的其他构成。比如随着人口的增加,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数量势必增多,而国家的土地制度、赋税制度最终是落实在丁口和户口上的,因此人口、家庭数量的增加使原有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均受到影响。要想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需要当政者及时洞悉民情,体察世道变迁,不断调整土地制度,改革赋税制度,使社会的各个环节都互相适应、协调运作。而对传统社会来说,要想时时保证增长的人口和各种制度相适应,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

清乾嘉以来甘肃人口增加造成的影响较大的社会问题是穆斯林问题。关于清代中期甘肃穆斯林人口到底有多少,因缺乏可据的资料,难以判断。但以今天甘肃、青海河湟谷地、宁夏的汉族人口2900余万人的增减情况与今天穆斯林人口600余万人的增减情况回溯推理可以看出,清中期甘肃穆斯林人口在150万~200万。另据《秦陇回务纪略》记载,当时在秦陇地区是“民七回三”,即穆斯林人口占了人口的30%。就是说当时甘肃约有1000万人,在这1000万人中,东部地区人口占了近600万,按“民七回三”的说法,即东部600万人口中,穆斯林人口就有近180万人。以上采用的两种方法推算虽然不是很准确,但得出的数字却十分接近,由此可以认为,清中期甘肃穆斯林人口有150万~200万人。

随着穆斯林人口的增加,其社会影响开始扩大,要求获得相应社会地位的愿望也日益迫切,而清朝实行的民族歧视政策,遏止了穆斯林社会的正常发展,终于在同治年间,爆发了波及西北诸省的穆斯林反清斗争。应该说,穆斯林反清斗争的此起彼伏与其人口的增加有直接的关系。甘肃穆斯林反清斗争持续了近10年,对甘肃区域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人口锐减,田园荒芜。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甘肃人口从道光时的1000万锐减到490余万人。在河西的永昌,“在同治元年(1862年)的人口为220232人,但到光绪四年(1880年)只有42832人,比同治之乱前减少了五分之四多。”战乱使区域社会的人口锐减至半。人口的锐减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为人口是导致社会变革的基本变量,它的变化势必要影响社会的其他构成。由以上叙述可以看出,人口的增加,对穆斯林社会来说,就是一种挑战,这使其对土地的要求和在文化上独立发展的愿望日益强烈。而清朝对日益壮大的穆斯林群众仍然沿袭原来的歧视压制政策,这势必要引起穆斯林社会的不满和反抗。而这种不满和反抗则又对社会造成了强烈的重创。

到光绪年间,随着社会秩序趋于稳定,人口又开始了恢复性的增加,此时中国传统社会面临的革命性变革已拉开了序幕,区域社会进入了一个艰难变革的历史时期。到民国初期,社会虽然变革不断,秩序失缺,但就人口来看,基本呈现出缓慢增加的趋势。

从民国9年(1920年)开始,甘肃人口又遭遇了几次大的动荡。民国9年(1920年),海原、固原、静宁、会宁、通渭等地发生强烈地震,震级达8.5级,造成24.6万人死亡的惨剧。民国15—21年(1926~1932年),甘肃各地的干旱、地震、瘟疫等自然灾害此起彼伏。1927年,甘肃古浪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死亡4万余人;1932年,甘肃昌马堡发生震级为7.6级的强烈地震,死亡7万余人。以上三次地震都被列入20世纪中国十大地震之内。民国18年(1929年)前后,甘肃各地旱灾、瘟疫连续不断,造成了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惨剧。再加军阀混战,匪患迭起,造成甘肃区域社会的人口一直起伏不定。记载这一时期人口数的资料比较混乱,人口的损失到底有多大,无法估计。许多人根据甘肃省政协编纂的《甘肃解放前五十年大事记》一书1929年条记载:“人民死于饥饿者140余万,死于病疫者60余万,死于兵匪者30余万。”此次灾害造成的人口合计死亡230万人。《陇原鸿迹》也记载:“1929年,甘肃空前大旱,死于饥饿、疫病、匪患者约240余万人。”前面已经介绍过,在1929年以前,甘肃有650万左右的人口,而据以上两条资料记载的人口锐减数据来估算,甘肃发生自然灾害时,正值三省分治,如减去青海、宁夏的110万人,余540万人,再减去灾害死亡的230万人,到1930年时,甘肃只有310余万人了。显然此人口数有点失实。仍据《甘肃省乡土志稿》记载的省政府在民国22年(1933年)的人口统计可见,当时甘肃有553万余人,1930—1933年三年时间里,人口不可能从310万增加到553万,即三年时间里猛增了200多万人。假如人口锐减数据不减去宁夏、青海的110万人,那么,到1930年时,甘肃人口是420万人,这一数字与1930年的553万人仍然有出入。因此前面两条记载民国18年(1929年)人口锐减的资料要么是政协等的记载有误,要么是1933年的人口统计数据有误,两者都存疑点。澄清这一疑惑,还需要发掘大量的资料。可以断定的是,民国15—21年(1926—1932年),甘肃发生的连续不断的天灾人祸,使社会人口起伏不稳,贫穷加剧,许多社会问题更为突出。

人口的增减除了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等因素相关,还和人口的出生率以及生育率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在乡村社会,人口的成活率不及出生率的一半,而出生率又不及生育率的一半,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缓慢。自近代城镇兴起后,进入20世纪40年代,城镇出现了较为进步的医疗设施,人口的死产数比乡村明显减少,人口的增长率也明显增加。

疾病也对传统社会的人口起伏产生影响。传统社会由于医疗条件限制,成年后的男女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一些在今天看来很平常的疾病就会剥夺患者的生命。人均寿命不到40岁。据1947年10月甘肃省政府公布的资料显示:当时,全省患有各种疾病的人数为130536人(其中男性为89565人、女性为40971人),占当年全省总人口数的18.7/1000。这个数字仅是典型调查后推算出来的,比较保守,实际情况估计多于此数。

二、人口分布

甘肃传统社会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是:东部稠密,西部稀疏;交通要道和河谷地带稠密,山地稀疏。进入近代,甘肃人口分布呈现这样几种特征:一是自然分布特征。传统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强,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更多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河谷地带是首选的居住地,这里灌溉便利,适于耕种,适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黄河谷地、渭河谷地、洮河谷地、泾河谷地等都是人口的主要分布区。大部分府县城镇也都分布在河谷地带,如渭河有天水,泾河有庆阳、平凉,石羊河有武威,黑河有张掖,党河有敦煌等。甘肃东部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利于耕种,是人口赖以生存的又一自然区域。最典型的首属陇东的董志原,这里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山之高平者日原,原以庆阳属之董志为最大。”有谚语云:“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原的一个边。”由此可见,董志原的广阔无垠了。其区域“南由宁县治平镇起,北至环县界止,约二百三四十里。东西宽处或七八十里,仄处或四五十里不等”。董志原主要包括宁县、合水、正宁、泾川、环县、镇原等县。另外,陇南山地也分布着大量的人口,这里山峦相连,山路崎岖,气候比较潮湿,雨量较多,凡平缓地带均有人口分布,分布的较为分散。

二是民族分布特征。甘肃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交错杂居的地区,到近代多民族杂居的特征仍然没有改变。藏族、蒙古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聚集在适合游牧的周边地区。回族由于历史原因,分布比较有特点。分散地分布在交通道路沿线,以“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和汉族、藏族等民族杂居。“同治之乱”后,有一部分被迁移到东部甘宁交界的山区。从20世纪40年代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来看:当时全省约有人口600万,其中回族占全省总人口的1/14,约有43万人;藏族分布在西南的夏河、卓尼、岷县、临潭等县,约有7.5万人;哈萨克族分布在关外的安西、敦煌、玉门等地,人口数不详,仅在祁连山西北部就分布着3万多人;蒙古族分布在祁连山西北一带,归肃北设置局治理。

同类推荐
  •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本书从新媒体的视域考察国际传播具有的新特征,国际传播应采取的策略以及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重点阐述了在以博客、微博、网络电视、IPTV、手机短信、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手段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的环境下,国际传播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的交互性、参与性、便捷性等特点,使国际传播的主体多元化。同时对国内外利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成功及失败的案例予以剖析,对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我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传播提供积极有效的参考与建议。
  •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本书是一部可以同《旧制度与大革命》对照来读的书。这在热销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大革命并非一定发生在一个国家的贫困时期,在经济发展较好,却导致严重两极分化的时期也可能引发革命。两个时期虽然面临的问题不同,但引起的后果却可能相同。胡适的解剖刀对准的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深恶痛疾的是旧中国的种种痼疾。他主张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而历史却选择了革命。而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同样的风险,又听到了类似的主张。我们能做什么?胡适当年的思考也许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孝亲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孝亲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优秀小学数学教师必知的7件事

    优秀小学数学教师必知的7件事

    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谁的人才素质高、人才储备多,谁就能处于战略领先地位,因此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具有战略意义。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是主要渠道;基础教育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搞好基础教育,除了靠政府投入建设一流的校园硬件设施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可见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呢?
  • 经典音乐故事

    经典音乐故事

    西方古典音乐博大、灿烂,源出于古希腊和希伯莱文化,肇端于文艺复兴时期,繁盛在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西方音乐生长在西方文化的土壤里,具有浑厚的文化内涵,在西方的宗教精神、科学思想、民主意识滋养下,更透射出人类文明之光。然而,在一切艺术形式中,音乐里蕴含的捉摸不定的因素最多,这本小册子从西方音乐作品的时代文化背景入手,指明风格,析清流派,点评艺术价值,试图帮助音乐爱好者深入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音乐欣赏既能愉悦身心,又能提高修养。谈音乐、欣赏音乐,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音乐知识、专业名词一般性判断原则,这本小书里尽量避开复杂的专业术语,而那些浅显的知识一点就通,无须作更多的解释。
热门推荐
  • 万古修神

    万古修神

    且看少年凌云从小就是废物,然而一次机缘之下习得逆神决,慢慢走向成神之路,神挡杀神仙挡杀仙魔挡杀魔,开宗立派,成就万古之神
  • 蛮荒第一盗匪

    蛮荒第一盗匪

    一百万年前,蛮荒大陆第一“魔头”被封印于葬魔岭!一百万年后,土匪燕南天被人追杀误入其中!一把断龙刀,一部魔功,一只王八!施主,此物与我有缘!
  • 她是他价值连城的宝贝

    她是他价值连城的宝贝

    我这人怕脏,怕脏的他选了个二手货,为了还债她忍气吞声,对此男人嗤笑,“次货有资格抬价?”没资格,她怕了,男人紧追不舍,步步为营,“我的东西,只有我腻的份。”她不惜低微,讨好应求。男人甚至满意盯着,她是物件,她是他价值连城的宝贝,多年后相聚人海茫茫中他一眼相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Q之恋

    Q之恋

    嘟嘟嘟新新短篇小说出锅咯!细腻幽雅的古风;青春年少的学院;甜蜜虐心的现文;应有尽有!Q之恋,是一本微小说系列。里面包含了许多种类的小说,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收看。不过别忘了打评分哦!(●°u°●)」
  • 我的小叫花娘子

    我的小叫花娘子

    一觉醒来,中文系大三学生许易就魂穿到了一个架空的年代。谁知刚刚穿越过来,便看到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小叫花子。从这一刻起,许易的人生便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轨迹。入丐帮,学武艺,吟诗作对惩贪官。上可朝堂斗太子,下可江湖戏人间。且看小小叫花如何迎娶娇妻,一统武林,在这大夏王朝闯荡出一番天地。ps.本文内容轻松为主,作者是第一次写书的真.萌新,各位大佬请轻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公主的复仇

    三公主的复仇

    她,冷若冰霜。她,妩媚妖娆。她,可爱甜美。十年前的意外让她们相遇,十年的努力只为了复仇,但看似完美的她们背后却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如果太久不更文的话请往前看有可能我会修改。各位,这部小说是我一字一句写出来的,不会抄袭任何人的!!
  • 山河长生

    山河长生

    明嘉靖年间一幅满载财富与秘密的宝图重现于世,一群改变天下的奇才生死相拼。将帅,辅臣,隐士,帮派,锦衣卫,倭寇,还有那至尊之位,谁主沉浮。王朝动荡飘摇,江湖血雨腥风,家国遭难,百姓罹祸,长生将如何选择自己的命运。神图威远稳经年,丹墨勾绘隐坤乾。一卷山河安天下,永镇江湖万万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赏延素心录

    赏延素心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