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2200000033

第33章 加强中国伊斯兰教自身的发展促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3)

伊斯兰教的发展是伊斯兰教各要素间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各要素的协调才能使其发展形成一股合力。但目前看来由于各要素的发展仍未完善,有的甚至仍显滞后,制约了伊斯兰教的整体发展。于是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与社会主义社会不相适应的一面。所以,只有加强伊斯兰教各发展要素间的发展和完善,才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也是伊斯兰教自身发展中必经的过程。

三、中国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再探讨

从西安回族穆斯林的整体现状来看,伊斯兰教各要素的发展仍有一定的滞后性,从而表现为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不相适应的一面。下面就如何发展伊斯兰教自身各要素,对关系伊斯兰教发展的各要素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略呈己见,仅供参考。

(一)加快穆斯林的全面发展,为适应打下基础

1.穆斯林的全面发展最关键和最基本的是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回族穆斯林中虽出现沙鹏程等较为成功的企业家,但这只占极少的比例,穆斯林整体经济势力的提高仍有待于进一步努力。对于回族经济的整体振兴并不是要求让回族改行跳槽,而是要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领域去发掘,即充分发挥优势、重组长处为主。回族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个人的发展,应该是回族所经营的整个行业的发展,因为就回族目前所经营的饮食、运输业等来看,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技术含量低的状况,而技术含量低是最关键的部分。因为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缺乏技术含量的低层次生产是很难有大的发展。同时,这种较原始的生产所得到的社会身份也是比较低下的,要改变回族穆斯林经济的落后状况,就要以现代化的眼光,增加对回族经营行业的技术投入,使整个行业在技术化的包装下有个“高贵的身份”,从而提高回族穆斯林的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在方法上,首先应解放思想,打破原有的家庭式经营模式和传统思维观念。其次,创立了品牌,提高档次。品牌效应是市场经济的商战中不可低估的因素,而一个品牌的背后凝结着几代经营者的心血和汗水,还有高质量的服务及经营者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因此回族饮食需要多层面、多角度地打造自己的清真食品品牌,以增强竞争势力,推动民族经济的发展。最后,回族穆斯林不但要保持传统优势,更要开发新产品、利用新技术。在新技术的利用方面,“贾永信真空肉”已领先一步,迎合了市场机遇。应该有更多的传统美味与新品种,在新技术的引领下传向全国甚至海外。因此,我们不但要开发回族传统食品的美味,更要开发潜在的伊斯兰文化,而这一切将有赖于技术和科技的支持。因此,面对回族穆斯林文化教育现状的问题也需要相应的提高。

2.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互动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对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文化教育的发展又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加强文化教育工作对西安回族穆斯林各方面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要在经济上创造一个激发学习知识的经济环境,使人们从最低的生活保障方面认识到文化知识对自身长远发展的重要性,转换陈旧的观念,重视教育,努力提高回族整体文化素质,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经济与文化教育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文化素质的提高促进经济的长足发展,而经济的发展自然推动着文化教育的发展。只有两者之间达成良性互动关系,才能互相促进、互相提高。随着经济势力的增强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回族穆斯林的参政议政的水平和能力相应地也就有了保障,从而为中国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打下了基础。

(二)提高宗教职业者整体素质,为适应转变观念

1.目前,阿訇的培养方面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清真寺教育,这种途径一般耗时长,教材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而它仍是当今阿訇培养的主要途径。另一种是经学院教育,这种教育为公办现代化教育,但由于管理不足,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又加之教育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也严重缺乏,更为遗憾的是,经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极少从事宗教职业,这可以说是经学院教育目标的严重偏离。因此只有改变这种状况,才能培养高素质、有文化的新一代,爱国爱教的宗教职业者。

首先,职能分离。所谓“职能分离”,就是要改变当前身兼二职的状况,使经堂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让清真寺负责宗教、民俗常识的普及工作,让经学院专职培养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清真寺可以完全利用地理优势在信教群众中普及民俗常识;第二,确保经学院能以其现代化的教学方法,适应时代,运用新颖的教材,利用扩展后的师资力量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宗教职业者;第三,使人才、资金能得到更大程度的集中,为阿訇培养提供支持。下一步就是要彻底改革经学院的招生、培养与分配体制,使其能以宗教大学的标准来发展,即招收高中毕业的学生,培养爱国爱教的新一代阿訇,分配到各清真寺任职。

其次是目标明确。从21世纪的现代社会的发展来看,那种小而全的“中阿并授”的经堂教育方式无疑不符合教育社会化的要求,因为这种教育形式从目的、内容、功能等各方面已不能适应回族穆斯林升学、就业与发展的要求。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中国的穆斯林完成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法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把回族面临的教育分为两个系统:国家教育和民族教育,将九年制义务教育作为每个回族穆斯林的必修课,而清真寺宗教民俗教育则成为清真寺定期举办的课余民俗常识学习班。通过职能分工和目标明确,经学院就成为专职培养宗教职业者的高等教育学院,这对于阿訇整体素质的提高无疑意义重大。

这种设想若能够实行,那么这种以高等院校的体制培养出来的伊斯兰教教职人员,首先他们在政治上是爱国爱教的;其次他们在文化素质方面是博才多学的;第三他们的宗教知识也能随着时代的要求做到融会贯通。这样,对于改变伊斯兰教当前“教义不彰,教理不明”的现况,对于从内部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将有着积极的意义。

2.阿訇的任职仍沿袭聘任制的传统,应该说这是一种举人为贤的优良的用人制度,但因缺乏考核标准,这种聘用又往往成为少数人的个人意志。因此,要体现选良纳贤,必须要制订一定的考核标准。这种制度,以考核阿訇的学识与道德为标准,以确保阿訇引导伊斯兰教走向健康、良性的发展道路,确保阿訇为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出应有的贡献。

面对现代化的挑战,面对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国伊斯兰教主要表现为“教义不彰,教理不明”,因此使广大穆斯林不能深刻理解教义并付之于实践。而阿訇的作用就在于以自己所学宗教知识来解决人们的这种矛盾,从而促进伊斯兰教自身的发展。宗教领袖以其对信仰精神的深刻把握及其独有的宗教睿智和人格魅力,在两者的适应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就是如何调适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如何增强文化的交流,如何根除文化的迂腐,如何解决世俗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都需要有博学多才的阿訇给予广大穆斯林教义、教法上的合理解释,只有这样的“卧尔兹”才是人们乐于接受的,只有这样的“卧尔兹”才是适合时代的,只有这样的“卧尔兹”才能促进伊斯兰教的发展,从而与社会主义社会更好地适应。

(三)促进宗教管理、协调部门的运行。为适应提供保证

宗教管理部门与宗教组织是伊斯兰教良性运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它们把握着“讲政策、抓管理、促适应”的思想内涵。因此“首先要加强宗教工作队伍的建设,扭转基层‘无人管’的状况;其次要加快宗教立法进程,改变‘无法管’的局面;第三要树立客观公正的思想态度,解决‘不会管’的问题”。目前,运行机制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主要是各管理部门、宗教组织、穆斯林群众之间缺乏交流沟通的渠道,从而致使影响中国伊斯兰教发展的内、外因素之间缺乏协调性,尤其是管理部门与信教群众之间犹如隔山隔海;同时各部门内部、各清真寺之间也是各自为政。

按照伊斯兰教适应机制各要素:信徒——伊协——宗教局的模式,伊协应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可以说,伊协组织的生命力在于活动,它的凝聚力在于服务,它的推动力在于团结。但由于伊协组织在人员组成上和硬件设备上不能满足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更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要求,无法体现其活力。因此在改革伊斯兰教运行机制、使伊斯兰教整体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在提高伊协组成人员素质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信息交换平台使伊协组织有目的的活动、有效率的服务是必要的。

在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如果能在伊斯兰教发展过程中开展和运用互联网进行交流和对话,势必会是一个有效而便利的工程,可以协助管理、组织部门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宗教管理、协调部门通过网络的互动功能了解,信教群众的想法,及时制定适当的对策。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宣传党的政策,使信教群众懂法守法,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宗教活动,还能促进各清真寺间的交流,从而减少分歧,增进了解,团结共进,使信教群众了解社区以外的社会情况,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活动中来。

由此可见,协调功能的通畅可以及时广泛地向伊斯兰教界传达党和政府的决策与部署;激励穆斯林群众的开拓精神,为推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继承和发扬我国穆斯林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为西部穆斯林聚居区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加强伊协自身建设,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一代伊斯兰教事业接班人而努力,从而更有效地保障中国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结束语

从西安伊斯兰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中国伊斯兰教及其广大信教群众已经与社会主义社会达成了初步的适应和协调。在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下,伊斯兰教的活动和发展完全在国家法律允许的框架中进行,在方针政策上信教群众能主动与国家利益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关键在于他们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与利益是一致的,这是相适应的政治基础和前提条件。

就现阶段而言,由于中国伊斯兰教自身内部机制的滞后性,仍有许多方面未能很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尤其表现在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问题的解决必须从宗教自身人手,变被动引导为主动适应,努力完善和协调影响中国伊斯兰教整体发展的诸要素。因为伊斯兰教在中国的生存特征和发展模式决定了两者相适应的途径就是:努力发展经济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强教育以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提高参政议政以提高人民的政治思想觉悟,从而通过加强宗教自身建设,实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可以说,中国伊斯兰教自身发展的过程就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试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内涵》,《中国宗教》1998年第1期。

2.《社会主义社会与宗教的历史新篇》,《中国宗教》2002年第1期。

3.《全面贯彻讲政策、抓管理、促适应——宗教工作政策要点》,《中国宗教》2002年第4期。

4.《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新探讨——学习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宗教的论述》,《思想战线》1998年第9期。

5.《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指南》,《宁夏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6.《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宗教问题上的理论贡献》,《内蒙古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7.段启明:《试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内涵》,《中国宗教》1998年第1期。

8.《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现实可能性》,《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9.《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1期。

10.《宗教也应与时俱进》,《世界宗教文化》2001年第4期。

11.《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途径》,《中国宗教》2001年第6期。

12.《积极探索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有益途径——致省伊协委员的第五封信》,《中国穆斯林》1999年第2期。

13.《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重在引导——丁光训副主席采访录》,《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3期。

14.翁振进:《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途径》,《中国宗教》2001年第6期。

13.《探索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需要把握的两个认识问题》,《青海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

16.《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若干问题》,《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17.《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南昌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18.《试论伊斯兰经济思想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宁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19.《论伊斯兰教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适应性》,《宁夏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20.《中国化:外来宗教适应中国社会的表现形式》,《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

21.《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几点思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22.《宗教伦理道德与社会主义社会道德建设》,《山西社会主义社会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23.《试谈新时期中国天主教的机遇和挑战——纵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国天主教》2002年第1期。

24.杨淑丽:《发挥“卧尔兹”演讲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中国穆斯林》2002年第2期。

25.余振贵:《伊协组织在西部开发中大有可为》,《中国宗教》2000年第3期。

26.李白福义:《西安回族教育发展初探》,《伊斯兰文化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

27.李景兰,马朝琦:《陕西回族经济发展问题浅析》,《伊斯兰文化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7版。

28.贾喜平:《参赛归来话感想》,《工作通讯》1998年第1期。

王超,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

同类推荐
  •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本书分为八章,内容包括: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得失莫叹,随遇而安;忍辱为上,慈悲为怀;佛家的智慧与幽默;欲变其世,先变其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等。
  •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今天,当我们在经卷典籍中参禅问道,向佛陀提出种种要求,试图接近佛陀的慈悲恩泽时,其实我们已经离佛陀越来越远了。现在,就让我们用《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这本书脱下佛陀的金装外衣,让佛陀不再凌空飞翔于只有香烟缭绕的地方,让佛陀不再端坐于无人可及的莲花法座上,让佛陀不再安住于壁画、吟唱、礼拜和世人的景仰中。让佛陀的双脚重涉人间,和我们一起去哭、去笑、去失去、去得到、去释怀、去拥抱、去明心见性、去尽情尽兴……执心执意执着,华音流韶过。因缘聚散,光阴荏苒。我们是否,还在踽踽独行的路上步履蹒跚?静思静穆静坐,花雨曼荼罗。刹那清净,一世安宁。我们是否,还没看见自己心头的天澈地明?
  • 圣经故事2

    圣经故事2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本书是《禅门公案三百则》第二部,从浩瀚的禅门典籍中精挑细选出最具代表性、最精彩动人的公案。为了引导读者深入这些公案,每一则都有妥切的“白话新唱”、慧眼独具的“分析与鉴赏”,公案中出现的术语也适时注释。
热门推荐
  • 江湖风云录

    江湖风云录

    吾之一生,不求封侯拜相,进出庙堂:亦不求武功盖世,威压天下。然,吾之所求更为贪也,欲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辉,长生久视,永生不死。是以,吾遍寻遍天下仙踪佛迹,然许是慧根不够,或是机缘不足,终不能如愿;是以,吾博览天下群书,却多见鄙陋之识,顽愚之见,实在可笑;是以,吾上观日月星辰,下观蝼蚁走兽,踏遍山川河流,阅尽红尘六苦,以思长生之法。然,人力有尽时,寿限将至,终难逃一死也。悲夫,人寿何其短也,如梦亦如电,于莽莽天地,转瞬即逝。吾,历经春秋三甲子,终有点滴所得,本残身病朽,无颜留书于世。然,终是心有所念,放之不下。今书之,静待有缘!
  • 天赋:我能吞噬亿万秘籍

    天赋:我能吞噬亿万秘籍

    灵气复苏,武道崛起。在这么一个全民练武的时代,洛风惊愕的发现,自己居然觉醒了天赋能力。只要消耗肾气,他就能把小说里的功法秘籍具现成虚幻的金色书籍。然后吞噬融合,化为己有。洗髓经!北冥神功!不动明王印!……天帝经!神像镇狱劲!修罗天书!洛风从低武功法开始吞噬,一路吞噬到中武、高武、玄幻……
  • 逆川行

    逆川行

    风翎:我无意飞过所有的河,踏浪而来的君王已是前尘。我只想逆川而上,拼掉所有世人艳羡的光,留住内心仅有的一丝波澜。无裳:我有花千媚,情驻九重天。我有花千骨,伤遍天下心。奈何容颜留不住,只待风缠绵。玖音:一语休,乾坤默。琴瑟声声念,江山步步难。易星辰:天劫下,我用毕生换你回眸。地咒起,我用来世等你逆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英雄联盟之我是高玩

    英雄联盟之我是高玩

    这是一群热爱电子竞技的少年们汗与泪的成长史。S2赛季,中国队首次获得冠军,可是接连两次惜败于韩国队。而这时,一个超人气的神秘主播,开始了他的电竞征程。失败,流泪,成长。等他回首的时候,发现不知不觉间,已经创造了英雄联盟的一个电竞神话。我们是冠军!我只是个普通的游戏爱好者,只是心里多了份执念而已。
  • 校园王者游戏

    校园王者游戏

    叶天宇一个普通的高中学生,在一次意外中恰得外星超级系统,从此便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红颜薄命终易老,你,是要天下还是要美人?叶天宇步天罡、踏北斗,龙行虎步,巍然大笑。天下和美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 虐爱的糕点屋

    虐爱的糕点屋

    在七岁那年,一切都没有了,只剩自己。爸爸的宽容,妈妈的关心,姐姐的鼓励,还有那个可爱又温暖的家,这一切的一切都化成了灰。“收养我,我很感激您。唯独这件事不行!”“所以你的意思让我退出。想都别想,不可能。”“对不起,都怪我,你不要自责好吗?我现在就离开,我现在就走!”“你是我的,你认命吧!”
  • 时空之殿

    时空之殿

    我是时空之门的一个猎手,我们穿梭于过去,游走在未来,出现在不同世界各个角落,完成着各种神秘的任务……
  • 我与X

    我与X

    一个女生内心的小悸动,从暗恋到放弃。。。。
  •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又题《七十二朝四书人物演义》,共四十卷。此书为明朝后期的作品,书中的“七十二朝”,非为七十二个朝代,而为列朝之意。小说每卷一篇,演绎一古人的故事。书中所撰之人物均见于《四书》。作者意在通过书中人物的品行从正反两方面劝诫世人,故本书不失为一部较佳的警世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