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2200000011

第11章 苏非主义性质的中国伊斯兰哲学(3)

真主化育万物,由命而性,性分真性和禀性,真性来自本原,与生俱有,禀性始于身体,在于后天的蓄养。性分善、恶,人不同,性不同,善分为本善和习善,来自本原的天赋的善为本善,后天习养的善为习善。禀性有本用和作用,善为本用,恶为作用。人分圣、贤、愚三等,圣人为主差使,最终复命归主,贤人经过培养也可归主道,愚人呼之不应,不知觉醒。明白人有圣、贤、愚三等,是讨论人性善、恶的前提。这样,王岱舆便将中国传统的人性论统摄到自己的理论框架之中,使人性论成为认主学的一个环节。

五、建立在伊斯兰教法基础上的伦理道德观

劝善戒恶是所有宗教都强调的伦理道德法则。伊斯兰教不仅要求人们信仰真主,而且还要遵循真主为人们制定的伦理道德规范,即求真向善。伊斯兰教义要求信仰者要有信仰的内悟、信仰的表白及对信仰的践行——善行,做到知行合一。其中的善行扮演公共道德的角色,伊斯兰教法中划分的天命义务、赞许的行为、准许的行为、受谴责的行为、禁止和受罚的行为,既是法律制度,又是道德规范。王岱舆在伊斯兰固有观念的基础上吸收其它各家主要是儒家的道德伦理思想,形成了中国伊斯兰教特有的伦理道德观,使基本上还以命令禁止为主要结构的伊斯兰教道德,开始向学说结构转化,使基本上没有条理和体系化的一些伦理思想、规定条理化为和天道五功并列的人道“五典”,伦理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对人与真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倾向于儒家道德伦理的解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人与真主之间关系的宗教伦理规范;二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伦理规范。

王岱舆认为,真主是世界的本原,宇宙的主宰,创造化育了世界万物。人作为天地间的精华,作为惟一有思维能力的动物,作为真主在大地上的统治者,其生活的全部价值和意义就在于从宇宙的变化运动中,从自然的万千气象中,从自身构造的绝妙中,体认造物主的存在、万能,从而赞美主、崇拜主、敬畏主、感谢主、喜爱主。唯有如此,才是善的。在真主以外,崇拜任何人和物都是恶的,是不道德的行为。因此,人应与真主保持一致,绝对地无条件地毫无保留地顺主、敬主、爱主。王岱舆采纳并运用儒家的“天命论”(主张天是自然和社会的主宰,君臣上下的尊卑贵践差别都是“天理自然”,人性和道德都取决于“天命”,从而为封建伦理秩序存在的合法性找到依据),并作了进一步发挥,提出“先天为命,后天为性,命乃种子,性乃果子,命非性不离于性,性非命不离于命”。事物的表现形式虽各有差异,但都是由“天命”所决定的,因此,他同意贵践不可打乱,君子小人不可不分,高者高之,下者下之,因才而用,各行其宜。

在确立人与主之间纵向垂直关系(主仆关系)以后,还需要调整确定人与人之间的横向关系。调整人与人之间横向伦理关系的规范,就是社会伦理规范。人处于一个十分广泛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那么,人们就得遵循一定的准则,就得有一些规范,规范人们的政治行为、经济行为和文化行为以至内心动机,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以使整个社会正常运行,和谐发展。保证社会正常运行,和谐发展的规范,便是伊斯兰的伦理规范。

王岱舆在明确人主关系后,就要解决一个非常现实而又非常棘手的问题,即真主与君主的关系。在非阿拉伯世界,伊斯兰文化部分覆盖的国家和地区,穆斯林面临一个非常现实而又十分具体的棘手问题,那就是既要忠于独一无二的真主,又要忠于独一无二之君王。而这个君王又非穆斯林。这就是“二元忠诚”的问题。王岱舆认为:“人生在世,有三大正事,乃顺主也,顺君也,顺亲也。”既要忠于真主,又要忠于君王,这才是“真忠正道”。“凡违兹三者,则为不忠、不义、不孝矣”。忠于君王同忠于真主并不矛盾。但在顺序上,忠于主在先,“兹至大之伦,至极之忠,”“虽君亲不得而分致,此为至理”。忠于君、忠于亲在后。如果只忠于真主,而不忠于君父,那就是未能履行作人的义务,因而也就没有完成对主的功业,对主就不能算是真忠。如果只忠于君父,而不忠于真主,那就是“左道旁门”、“异端学说”而非穆斯林。只有忠于主、忠于君、孝于亲,才是“人生之三大正事”。这样,使得宗教性的、社会性的、宗法性的三件事取得了一致性,使天道和人道得以相互协调。“听命为天道,克己为人道,互相表里,发于一心,而寓于四事:若顺主忠君,寓于意念;赞主赞圣,寓于口舌,拜主孝亲,寓于身体;感主济人,寓于财物。所以人但顺主、赞主、拜主、感主恩而不能忠君、赞圣、孝亲、济人者,则前事亦不足为功;如徒忠君、赞圣、孝亲、济人,而不能顺主、赞主、拜主、感主之恩,则前事仍为左道。抑不独此,一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间,但有亏损,即于天人之道不全,即不得谓之听命。”天道与人道在这里得到统一,相互表里,人道是天道的一部分,离开人道的天道就不完备,不完满。

“孝”是王岱舆道德伦理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王岱舆认为:“孝也者,其为人之本与。道德所以事主,仁义所以事亲。真忠者必孝,行孝者必忠,忠孝两全,方成正教。”孝是做人的根本。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用来侍奉双亲的。忠诚于主和孝顺双亲是统一的,真正忠诚于真主的人必定孝顺,履行孝道的人必定忠诚于真主。忠孝两全的人,才是真正的穆斯林。忠和孝是道德仁义在主和亲两个方面的体现。并且,王岱舆认为,实践即行孝本身就是成仁,就是取义,仁义不必由孝外求之,离开孝去谈仁义无任何意义。王岱舆所谓的孝有三个品极:“日身、日心、日命”,就是用身体孝顺,用心意孝顺和用全部生命孝顺。真正的孝顺(至孝)就是要同时做到身体、心念和全部生命这三个等级的孝顺。他同时指出不孝的五种情形:不认主、不体圣、不亲贤、不生理、不习学。这也反映了他所主张的孝的内容:忠主、体圣、孝亲、亲贤、生理、习学。忠孝统一,孝是基础。

王岱舆在主张“忠”、“孝”的同时,将儒家的“五常”思想移植到伊斯兰教义中来,在伊斯兰思想和儒家思想方面找到了某种交汇点。以封建礼教的“五常”来诠注伊斯兰的“五功”。王岱舆认为五常之首是“念”,“念”经不忘主的人具有“仁”心;五常之二为“施”,这体现了“义”;五常之三的“拜”,体现了“礼”;五常之四的“斋”,体现了“智”;五常之五的“朝”体现了“信”。这样,王岱舆就将穆斯林的五功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挂上了钩,把它放人到社会学行为规范的论述中去,从而使伊斯兰教具有中国本土化的特色。

六、苏非主义性质的中国伊斯兰哲学

王岱舆哲学大量吸收和改造了儒佛道各家概念,以儒家的表述方式阐释伊斯兰的核心教义,使伊斯兰教这种外来思想能够以本土化的语言得以阐发,既丰富了伊斯兰教教义的内容,又取得了中国化的形式,完成了文化传承机制的转换。它既不是儒家思想的再现,也不是伊斯兰思想的复述,而是试图在伊斯兰文化的背景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框架中完成两种思想有机的融合与合一,其性质仍然是苏非主义的

首先,从体一——数一——真一的认主方式看,它属于苏非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他认为体认真主的过程首先从认识自身开始,通过教法上的遵循、精神上的修炼到境界上的契合即知认、见认、续认的过程便可达到体认真主的过程。这种认主方式,基本上可以说是苏非主义的认主方式。其对真主属性的描述也与阿拉伯哲学家安萨里的见解基本相似,宇宙生成过程则与伊本?阿拉比创世模式很类似(伊本?阿拉比强调主的本体显现和主的感性显现以及持续显现,在这三种显现过程中创造化育了万物)。

其次,从经堂教育与苏非主义的关系上看,其哲学思想亦应属苏非主义。经堂教育兴起于十六世纪,与苏非的经师、苏非学者、苏非传教士、苏非的学说有很深的渊源,它的兴起与苏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密切切关系。经堂教育中著名的经师、采用的课本、追求的目标,都与苏非主义有关并受其影响,如有些经师接受甚至传播苏非思想,相当一部分课本阐释苏非学说,舍蕴善提倡的经堂教育以苏非理学经典,遵从苏非道德要求,从而成为洪福完人为最高追求目标。汉文译著是站在经堂教育的肩膀上构建中国伊斯兰文化大厦的。没有经堂教育的发展,汉文译著活动也难以展开。汉文译著活动是中国伊斯兰教教史上第一次大规模、高质量的文化建设工程。汉文译著将中阿并举,对中国伊斯兰教如何在中国文化的大环境中发展、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由于绝大多数汉文译注者均为经堂教育者出身,所以,苏非主义对经堂教育的影响也同样反映在汉文译著中,王岱舆本人从小接受了完整的经堂教育,其伊斯兰知识主要来源于此,他的思想受苏非主义的影响应该说是比较深的。

第三,从其思想本身及之后刘智等人的思想看,明显是倾向于苏非主义的。王岱舆“三一说”中“真一”、“数一”、“体一”的提出及界定以及对其属性的规定、对宇宙生成过程的描述,都明显是苏非主义的描述方式和认识方法,尤其对数一的界定可看成是最有力的佐证,甚至直接表明就是苏非主义。而后来的刘智秉承了王岱舆这种思想。

第四,从稍晚形成的西北各门宦对王岱舆的尊崇来看,亦能说明其学说是苏非主义的。各门宦的创始人,大多是经堂教育中品学兼优的著名经师、阿訇,苏非主义对经堂教育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为门宦的产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苏非门宦则将苏非主义思想及学理进一步组织化、实践化,延续了苏非主义的影响,并且反过来对经堂教育产生影响。

王岱舆哲学是适应明朝中后期穆斯林先民进一步与中国社会全面融合,文化形态发生变异的条件下(文化的载体使用汉语,已完成心理角色的转换,自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对文化传承机制的一次主动性变革。这种变革适应了当时的社会条件。王岱舆哲学既继承了伊斯兰苏非主义思想,又部分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己有利的思想,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苏非主义性质的中国伊斯兰哲学,并为中国伊斯兰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构建了中国伊斯兰哲学基本框架。

参考书目

1.[明]王岱舆.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

2.李兴华,秦惠彬,冯今源,沙秋真.中国伊斯兰教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李振中,王家瑛.阿拉伯哲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金宜久.中国伊斯兰教探秘[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5.杨怀中,余振贵.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

6.[美]斯特伦.人与神——宗教生活的理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7.沙宗平.中国的天方学——刘智哲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王友三.中国宗教史[M].济南:齐鲁书社,1991。

9.朱崇礼.伊斯兰文化论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0.邱树森.中国回族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

11.伍贻业.南京回族伊斯兰教存稿[z].内部资料,2000。

参考论文

1.秦惠彬:论王岱舆的宇宙观和认主学[J].世界宗教研究.1983,9(1)。

2.余振贵:从(清真大学)试论王岱舆宗教哲学思想的特点[J].甘肃民族研究.1982,(4)。

3.余振贵:十七世纪伊朗与中国伊斯兰文化复兴运动的两位代表人物:穆拉·萨德拉与王岱舆[J].外国哲学,2000,(10)

4.余振贵:伊斯兰教义与儒家传统思想的显著结合——试论著名汉文译著《正教真诠》的特点[z].西北五省(区)伊斯兰教学术讨论会(兰州会议)论文资料,1981年10月。

5.秦惠彬:论王岱舆的宗教伦理思想[J].学习与思考.1984,(4)。

6.金宜久:王岱舆的伊斯兰哲学本体论[J].宁夏社会科学,1989,(1)。

7.金宜久:苏非派与汉文伊斯兰教著述[z].1982年7月。

8.杨桂萍: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汉文译著的代表人物、著作及特点[J].甘肃民族研究.2004,(10)。

9.沙宗平:正教与正学——从《正教真诠》看王岱舆的教道观[J].回族研究.2004.,(1)。

10.罗万寿:试析中国伊斯兰哲学的“真一”论[J].西北民族研究.1996,(1)。

11.金云峰:怎样看待回族的形成[J].回族研究.1999,(1)。

12.金云峰:怎样看待伊斯兰教人华的“标志”和“时间”[J].甘肃民族研究.1999,(1)。

13.马富春:刘介廉先生的宗教译著对以后伊斯兰教派的影响[z].西北五省(区)伊斯兰教学术讨论会(西宁会议)论文资料,1982年8月。

14.冯增烈:伊斯兰教哲学回族伊斯兰教浅议[z].西北五省(区)伊斯兰教学术讨论会(西宁会议)论文资料,1982年8月。

15.丁明仁:苏非派的产生和影响[z].西北五省(区)伊斯兰教学术讨论会(西宁会议)论文资料,1982年8月。

16.苏敦理:《苏非原理集》摘译[z].西北五省(区)伊斯兰教学术讨论会(西宁会议)论文资料,1982年8月。

17.马汝邻:《苏非派》[z].西北五省(区)伊斯兰教学术讨论会(西宁会议)论文资料,1982年8月。

同类推荐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太虚法师致力于佛教改革,提倡人间佛教,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1927年,出国巡回讲学,遍历英、德、法、荷、比、美等国家,弘扬佛法。在巴黎首建世界佛学院,开创了中国僧人跨越欧美弘传佛教的先河。法师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虽出家为僧,但救世济民之心让人感佩,是一位侠骨热肠的高僧。
  • 修心

    修心

    本书讲解了在如今这样一个繁华浮世里静心、清心、养心、修心的重要性。美好和善良的心,是人最强大的后盾,也是智慧的化身,由此,它教会我们懂得自己,善待他人,从而心性清透、人生通达,社会和谐。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佛典譬喻经全集

    佛典譬喻经全集

    《佛典譬喻经全集》为佛教譬喻经的全集,囊括了目前能搜集到的所有佛教譬喻故事。这些譬喻故事都是可读性很强的寓言,大多直接来自老百姓平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含有很高的智慧和实用性。在生活节奏很快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读“譬喻经”陶冶心灵,学习摆脱日常烦恼的方法,从而以一种舒适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状态去对待生活。本书的特点是:原文选用典籍原本,以白话形式加以注释、翻译、点评等,譬喻经种类齐全,注译评的作者是北京社科院的专家,这使得本书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白话译文和点评浅显易懂,适合普通人群阅读。
  • 星云日记25:感动的修行

    星云日记25:感动的修行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二十五册。收录星云大师1993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热闹场中作道场”、“接受的习惯”、“感动的修行”、“同体与共生”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热门推荐
  • 斗罗之无限抽卡

    斗罗之无限抽卡

    当《斗罗大陆》撞上《炉石传说》,会摩擦怎样的化学反应?凌笑嘿嘿一笑,把手放在了牌堆。“武魂外放!我的回合,抽卡!”“出来吧,死亡之翼!出来吧,玛里苟斯!出来吧,巫妖王!”“什么?召唤太赖皮?好吧,那吃我一计火球术!陨石术!炎爆术!”“讲道理?谁特么跟你讲道理!扭曲虚空,末日降临!”召唤无尽,法术无双!无限抽卡,书写传奇!“我的回合,抽卡!”“心灵视界!思维窃取!吞噬意志!精神控制!”“哇哦!(汪汪!)”
  • 天天营养百味:爽口美味菜

    天天营养百味:爽口美味菜

    《爽口美味菜》为您提供最常吃、最经典的家常美食做法,最全面、最深入的菜品解析,还为您讲解营养知识,烹饪技法,厨事窍门的运用,集权威专家与身边百姓共同的智慧,倾力打造出让您一学就会的家常菜谱!让您在短时间内就学会做一手爽口美味菜。
  • BOSS轰炸机

    BOSS轰炸机

    “血月,躲在BOSS身后算什么本事,有种出来我们单挑。”“系统,老子要举报,血月那厮勾结大BOSS,残害老子一万兄弟啊!”“血月哥哥,你好坏噢,这么大的BOSS坑,坑人坑妖坑诸神。”林子若偶得神秘大礼BOSS机,开启传奇般的开挂之路,从此一机在手,天下我有。BOSS机,BOSS中的轰炸机,噢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乌图传

    乌图传

    主角乌图,化名马冬。神族子弟,惨遭荼毒。孑然一身,仙魔合一。护身妖兽,七色蜈蚣。重返蜀山,一扫宵小。混一灵界,志在万方。这是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第一部叫《本原之劫》,这一部小说其实延续了第一部小说的故事背景。人物也有血缘和继承等等之类的关系。就好比《神雕侠侣》之于《射雕英雄传》,既独立成章,又上下联系。有一点可以保证,即使你没看过《射雕英雄传》,也不妨碍读《神雕侠侣》读到天昏地暗,泪流满面。嗯,至少我是这样的。
  • 白姑娘和她的小将军

    白姑娘和她的小将军

    从小生活在西北边疆的少女白荣清回到了远在南方的京城,初来乍到,她就成了茶会的焦点。“荣清,听说你家山后的树林里就有野狼?”“荣清,听说你们那里的人喝酒都是论坛!”“荣清,听说你们那里没有青菜,只能吃肉!”“荣清,听说你们那的人三四年才沐浴一回?”白荣清:“……”“荣清,听说同你父亲一样驻扎边疆的叶小将军和你是青梅竹马?”白荣清惊恐摇头,误会,都是误会!叶小将军那样的战神也是我能肖想的吗?我不配!!后来,某将军在街上众目睽睽之下扛起白荣清就跑贵女们都明白了,前面可能不是真的,但最后一条千真万确!!温馨小甜,博君一笑,全文架空有私设,一切为剧情服务,欢迎指教其实也算自娱自乐,希望我可以坚持下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魁拔世界的机械革命

    魁拔世界的机械革命

    本人徐觅,性别:男,工作:穿越者,但是,无良作者,没给金手指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借用魁拔的背景设定和部分世界观,纯萌新作者,嘿嘿(??ω??))
  • 全职人生游戏

    全职人生游戏

    职业,就是一场永无止尽的游戏,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里的玩家。
  • 彼岸花开:千年恋

    彼岸花开:千年恋

    她:从小没有母爱,孤单的生活着,虽然父母都在,可是她仍旧十分孤单,逃婚却被阎王女儿用车撞,这或许是一种解脱,却穿越,来到古代,拥有了7年的亲情却又被剥夺,7年后,她成了是人人惧怕的地狱修罗----修罗彼岸,彼岸花是她的象征。她是曾经善良的彼岸仙子。他:是和她一起被车撞死的男子,本来阳寿已尽,却因是阎王的侄子,有可以附身地一具一模一样的身体,附进去后穿越,而后再一次深爱着她,一次又一次的帮助她,帮她复了仇......众多的男子陪伴她,注定一生从此不在孤单。